通信人家园

标题: [建议]好书&读后感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3-6-3 09:43
作者: vivien

http://www.c114.net/forum/dispbbs.asp?boardID=12&RootID=27417&ID=27417

支持一下
时间:  2003-6-3 11:04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据说下面这部书是经典  可惜 我还没看过 :)
《竞争论》     

波特(Michael E. Porter) 着   

过去二十年来,麦可˙波特致力于推广竞争理论与竞争优势的观念,使得此一议题日渐受到政府与企业界的重视。在这本「竞争论」中,收录了波特过去十一篇曾发表在「哈佛商业评论」的重量级作品,以及特别为本书所增加的两篇文章。
事实上,本书中所收录的十一篇文章,保有一致性的主题:获利力与成长的关键──或者说是生存的关键,便在于找出立足点,并持续地改善自身与众不同的竞争地位。随着新经济的兴起与竞争面貌的大幅变化,波特的竞争理论与原则更彰显出其价值。身处新经济浪潮下的现代人,实不应错过本书

时间:  2003-6-3 13:23
作者: vivien

看你的文笔,可以自己出一套《传动竞争论》了:)
期待您的大作!!
时间:  2003-6-3 13:26
作者: frozen

动物写的文章文笔还真不错
时间:  2003-6-3 15:24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过奖过奖…… 我脸红了  *^0^*
时间:  2003-6-3 23:10
作者: ustcer

彼得.德鲁克的“创新与创业精神”,我非常喜欢;个人以为德鲁克的书全是经典;此外还有就是哈耶克的书。
时间:  2003-6-6 15:00
作者: brahminism

不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6-6 15:00:49编辑过]


时间:  2003-6-7 17:07
作者: 漂亮朋友

通信原理好看吗?
时间:  2003-6-7 19:32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下面这部书我准备找来看看 :)

增强的电信运营图(eTOM)  
ISBN号:7-80073-673-3/F·472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日期:  
页数:  开本:32开
原价:27.00  
图书简介
  在电子商务、政务全面出击之时,框架、标准和规范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按照统一的框架、标准和规范,才可能避免重复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eTOM3.0版是经过电信管理(TM)论坛批准的,它代表了从业务流程框架的最高层面到详细的工作层面的普遍协定。本书采用指南的格式,给出了TM论坛导向自动化业务流程的核心部分,从整个企业的角度,阐述了信息和通信服务提供商的业务流程框架,不啻为电信运营业务流程的国际标准规范,对电信企业的经营管理人员、技术人员、专家学者,都有较大的参考价值。

  eTOM是TM论坛成员们的重要事业,它正在被世界范围内重要的服务提供商使用和推动。他们期望eTOM能够鼓舞更多的服务提供商来参与其拓展。

图书目录

第1章 eTOM业务流程框架介绍 1

第2章 eTOM概念与术语 15

第3章 eTOM业务流程框架 21

第4章 二级流程分解简述(支持三级流程)

第5章 电子商务服务供应商企业

第6章 eTOM业务关系关联模型

第7章 端到端的流程流向概念

第8章 端到端的运营流程流向举例

第9章 SIP流程流向举例

第10章 使用eTOM业务流程框架



时间:  2003-6-9 12:43
作者: liupi

动物,来点具体的指导意见吧,比如你认为的好书,究竟读了你有什么心得等等,与大家交流交流,这样才能成为大家的思想,否则你的苹果永远只为你所有哦。
时间:  2003-6-9 13:55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以下是引用liupi在2003-6-9 12:43:12的发言:
动物,来点具体的指导意见吧,比如你认为的好书,究竟读了你有什么心得等等,与大家交流交流,这样才能成为大家的思想,否则你的苹果永远只为你所有哦。

上面的书动物也没看呢 :P
接受批评  这里继续扩容 增加读后感部分  :)
时间:  2003-6-9 16:15
作者: frozen

原来自己也是听说啊,不怕以讹传讹???
时间:  2003-6-9 16:47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呵呵 真正称的上好书的不多啊 :P
时间:  2003-6-9 17:56
作者: 深蓝

推荐两本书,房龙的"宽容",学会怎麽应对你不喜欢,不习惯的人和事,更准确的说,学会做一个文明的人;
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不见得写的多末好,或是比史记更准确什么的,但是与从小学过的历史绝对不同,从中体会到的是很多东西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可以是很不一样的,而你不能说谁对谁错.
我很喜欢历史,向大家推荐黄仁宇的系列历史文集,"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等,李敖的杂文很不错,印象最深的是"独白下的传统"和"传统下的独白",还有一本书,"潜规则",对理解人际关系很有帮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6-9 17:56:12编辑过]


时间:  2003-6-9 19:52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房龙的《宽容》还真的不错  我也喜欢 :)
历史我也喜欢 不过比较偏爱《战国策》 《资治通鉴》
先秦哲学也不错  呵呵  深蓝兄我们可以多交流哦  



[此贴子已经被传说中的动物于2003-6-9 19:52:26编辑过]


时间:  2003-6-10 09:21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早晨起来没什么事做  谈谈动物对读书的一点看法吧  欢迎各位多用玉来砸 :P

“读书使人充实,谈话使人敏捷,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修辞使人善辩,逻辑使人谨严;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这段话应该说的很明白了,无论读什么书,只要用心一定会对自己有影响的。个人读书爱好偏向于历史、哲学、市场、经济方面的书。说来惭愧,在下学计算机的,但是对读专业书却一直没那么大的兴趣。

在选择书的时候,倾向于中国古典和国外现代的。 一直以来希望能做:中国思想中在内做原则,西方现代的好东西在外做工具。这个描述的不是很恰当:P  毕竟我是中国人生活在中国,中国的思想更适合我。但是必然要适应外部环境,适应竞争嘛。思想,中国历史这么久所有的道理几乎在书里都有体现了,只要用心去体会去学习就好。读任何书,其实都可以对你有启发。马克思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存在必然联系的” 是这样说吧? :P 比如说:历史、市场、管理、计算机 看着似乎是不相关。 但是其中的根本原理却可以放在4个方面都不错。

呵呵 早晨起床不久 上来看看 发个水帖先 去吃饭了  嘿嘿 ^0^

时间:  2003-6-10 09:58
作者: frozen

过分,上班的时候去吃饭!

我比较喜欢关于考古的书籍,有没有喜欢的人啊?
时间:  2003-6-10 17:25
作者: brahminism

我不知道你所指的考古书籍是指考古发现的过程还是指考古的专业技能,我比较喜欢前一种,真正涉及到考古的那些专业知识,我觉得知道了也没有机会实践,而且过于专业,不懂。而且我觉得考古的书不如相关的记录片好看,DISCOVERY,买了很多集,很棒!
时间:  2003-6-10 17:58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呵呵 我也喜欢DISCOVERY  尤其是里面还有很多关于古埃及的 :)

时间:  2003-6-15 16:03
作者: 青果儿

古埃及的事已经困扰我十几年了!呵呵
时间:  2003-6-15 21:18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以下是引用青果儿在2003-6-15 16:03:19的发言:
古埃及的事已经困扰我十几年了!呵呵

很高兴你来!
时间:  2003-6-16 21:48
作者: 青果儿

[quote]以下是引用传说中的动物在2003-6-15 21:18:24的发言:
很高兴你来!

来汲取知识!:P
时间:  2003-6-17 16:15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偶然有一点心得就记在这里吧  当然,也许是很平常的经验 :P
处理任何问题,首先将问题条理化、结构化
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不同的部分
然后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虽然不是每次都一定有效,至少会有用
这个是在学软件的时候的经验  扩展开可以用于很多方面  呵呵
时间:  2003-6-18 23:58
作者: 青果儿

以下是引用传说中的动物在2003-6-17 16:15:17的发言:
偶然有一点心得就记在这里吧  当然,也许是很平常的经验 :P
处理任何问题,首先将问题条理化、结构化 
将一个复杂的问题分成不同的部分
然后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  虽然不是每次都一定有效,至少会有用
这个是在学软件的时候的经验  扩展开可以用于很多方面  呵呵


这就开始灌输啦!我这就开练“吸星大法”!呵呵,把大家的经验渐渐吸走!
时间:  2003-6-19 08:34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以下是引用青果儿在2003-6-18 23:58:40的发言:
这就开始灌输啦!我这就开练“吸星大法”!呵呵,把大家的经验渐渐吸走!

呵呵  经验吸取走了以后要整理下再贡献出来啊!  :)
时间:  2003-6-19 09:10
作者: 家园客人

那谁来帮我打通任督二脉啊?????
时间:  2003-6-29 19:45
作者: galloper

动物你的头像的确像古埃及人
时间:  2003-7-1 05:23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最近在读书,但是反而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看的越多,发现自己不会的也越多……
郁闷了……
一点心得:
处理问题、分析事情、学习知识,重要的是人的思考方式
借楼上的几位武侠理论 打个比方,思考方式就是《易筋经》之类的内功心法
其他的专业知识就是外家本事了
真正的高手应该是精通心法,举一反三吧  
呵呵  
这个帖子没多少人回,但是我还是很喜欢这个想法的 自己推喽~:)

[此贴子已经被传说中的动物于2003-7-1 5:23:07编辑过]


时间:  2003-7-1 10:26
作者: frozen

自己推???

别说得这么可怜吧

时间:  2003-7-3 00:56
作者: 汪胖子

以下是引用深蓝在2003-6-9 17:56:12的发言:
推荐两本书,房龙的"宽容",学会怎麽应对你不喜欢,不习惯的人和事,更准确的说,学会做一个文明的人;
柏杨的"中国人史纲",不见得写的多末好,或是比史记更准确什么的,但是与从小学过的历史绝对不同,从中体会到的是很多东西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可以是很不一样的,而你不能说谁对谁错.
我很喜欢历史,向大家推荐黄仁宇的系列历史文集,"万历十五年","中国大历史","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等,李敖的杂文很不错,印象最深的是"独白下的传统"和"传统下的独白",还有一本书,"潜规则",对理解人际关系很有帮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6-9 17:56:12编辑过]

柏杨的"中国人史纲",看了,还是不错的,特别是书中提到三个 "黄金时代"。赞同,而且,觉得中国正面临第四个 "黄金时代"。呵呵。

时间:  2003-7-13 16:47
作者: 012514

动物兄,能推荐几本市场方面的书籍吗?浅显易懂的:)纯理论的总觉着看不下去。
好久没看书了,自从工作了以后,可惜阿。
时间:  2003-7-14 08:51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以下是引用012514在2003-7-13 16:47:20的发言:
动物兄,能推荐几本市场方面的书籍吗?浅显易懂的:)纯理论的总觉着看不下去。
好久没看书了,自从工作了以后,可惜阿。

我也不是专业选手哦~ :P
前一阵看的《合作竞争》觉得还是不错的  
个人觉得中信出的书内容都比较新
人大的书理论上比较权威
个人看法 欢迎大家发表意见哦  

时间:  2003-7-14 09:09
作者: frozen

我估计看完这本书不知何年何月了
时间:  2003-7-14 13:17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呵呵 比较老的书了 不过现在看来还是有很多东西可以借鉴在电信业的
时间:  2003-7-15 11:26
作者: 012514

前一阵买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感觉还不错,实例很多,还算新,连布赖恩特都当例子举了。原理太多的总是定不下心去看,看故事看惯了:(
时间:  2003-7-16 08:25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呵呵  经济学原理 我只耐心的读了自己有兴趣的部分  其余的等我觉得有用的时候再看吧
不过觉得用处还是蛮大的  万变不离其中嘛~ :)
时间:  2003-7-16 09:11
作者: frozen

由于兴趣问题,我通常读经济书都觉得很费力!
时间:  2003-7-16 09:22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那你喜欢读的书里有什么好书吗? 推荐下啊
时间:  2003-7-16 09:28
作者: frozen

我喜欢看考古的书,估计没人感兴趣啊

比如《水晶头骨之谜》《上帝的指纹》等等
时间:  2003-7-16 09:40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都没看过……  
真正的高手读什么书都会有收获的  :P
时间:  2003-7-16 10:01
作者: frozen

不好意思,我不是高手!

动物呢???有没有其他的书介绍(经济书除外)
时间:  2003-7-16 10:15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我喜欢历史、哲学类  
散文也看  比较喜欢梁实秋、钱钟书、林语堂那些老作家的作品


时间:  2003-7-16 10:27
作者: frozen

是不错啊,,,我发现现在有些网文也不错哦
时间:  2003-7-16 10:45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没太注意过     好东西太多  其他的东西更多!   
数据筛选的工作太艰巨了
时间:  2003-7-16 13:21
作者: pursue

推荐一个下载书籍的好地方,很想看看各位大侠说得《宽容》
时间:  2003-7-16 16:09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以下是引用pursue在2003-7-16 13:21:40的发言:
推荐一个下载书籍的好地方,很想看看各位大侠说得《宽容》

我找个链接来  这里不支持上传大于150K的 你自己去看吧  据说英文的更好看……
动物一向爱国的-_-!~
http://www.bookbar.net/wgwx/cp/kuanrong/
时间:  2003-7-17 13:16
作者: frozen

动物是不是支持各种书籍搜索???


时间:  2003-7-17 15:09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我会尽力!:P
时间:  2003-7-17 23:45
作者: DaPanDa

我来两个 阎真 <沧浪之水> 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 房龙 <圣经的故事> 最快了解圣经的方式~
时间:  2003-7-20 23:28
作者: ruixuan

动物兄:
我一直搞技术,但是对市场方面很感兴趣,推荐本书。
时间:  2003-7-20 23:29
作者: chaozai

增强的电信运营图我买了,但还没看,感觉挺难理解。
你看了吗?谈谈感想?
时间:  2003-7-20 23:34
作者: ruixuan

以下是引用frozen在2003-7-16 9:28:57的发言:
我喜欢看考古的书,估计没人感兴趣啊

比如《水晶头骨之谜》《上帝的指纹》等等


我都看过,很多方面的确是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
时间:  2003-7-21 01:51
作者: ruixuan

前段时间看了何新的文集,对目前我国的发展有很多好的看法,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www.hexinworld.com
时间:  2003-7-23 18:35
作者: 小牧儿

苏菲的世界,看些稀里糊涂的东西越离其越好的书
时间:  2003-7-23 22:47
作者: 汪胖子

动物兄,是否一起建议大斑竹开个《通信书评》的栏目,内容就是有关通信专业的图书的评论,如何?先办起来等内容多了在请几位热心的高人作斑竹,真肯定是个不错的栏目,要不,斑竹就您先当着,等你觉得忙不过来时再让贤。
时间:  2003-7-23 22:55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胖子兄  别客气 我会不适应 :P
书评,最开始想到这个是想让大家在交流中找到学习的捷径
读什么书都应该是有收获的  所以当时没局限于通信类
另外开一个栏目当然没意见  只要能办好 :) 这样我也可以通过大家了解到新书好书
但是只是对人气有些担心,怕时机不到,拔苗助长
至于斑竹,我现在还在为把人才版弄火起来想主意呢   呵呵
有高人出马我当然没意见啦~  不知道大家的意见怎么样

时间:  2003-7-25 12:01
作者: sm

蜜蜂的寓言 作者:(荷)伯纳德·曼德维尔   

私人的恶德,公众的利益

很好的寓言故事,人是一种惰性很强的动物,只有被私欲激发才有各行各业的繁荣.没有这些私欲,社会将死气沉沉

值得一看
时间:  2003-7-26 11:26
作者: 黑党

能不能找一点贴上来,我们下载噻!
时间:  2003-7-26 12:16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以下是引用黑党在2003-7-26 11:26:45的发言:
能不能找一点贴上来,我们下载噻!

OK~ 我会尽力找  :)
时间:  2003-8-2 14:45
作者: poorpop

书中自有xxx,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顶一下~~~~~~~~~~~~~
时间:  2003-8-3 20:07
作者: 张同志

谁能教我如何写专业技术工作报告?
时间:  2003-8-13 11:34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以下是引用张同志在2003-8-3 20:07:17的发言:
谁能教我如何写专业技术工作报告?

…… 我不会  也没找到相关的指导材料 对不起了!
时间:  2003-8-19 17:09
作者: apetwei

我想找一本比较全面、新的通信运营商(或其他相关的行业企业)的通讯录,请问谁知道哪里出的好?怎样弄到?
(有些地方出的都不详细,太贵的也买不起)
谢谢
时间:  2003-8-24 20:28
作者: 海蓝517

顺便路过发现不少高人啊!本人最喜欢看散文、中国古典、西方近现代。散文可以明事理;古典可以通人情;近现代则可增加气质!拙见、拙见,见笑、见笑!
时间:  2003-8-24 23:15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以下是引用海蓝517在2003-8-24 20:28:13的发言:
顺便路过发现不少高人啊!本人最喜欢看散文、中国古典、西方近现代。散文可以明事理;古典可以通人情;近现代则可增加气质!拙见、拙见,见笑、见笑!

欢迎所有的朋友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交流学习嘛~
兄弟还要多捧场啊    我最近没看什么好书
时间:  2003-9-17 23:09
作者: halifax

发现这个论坛能让我兴奋1天,碰到诸位爱读书之人,尤其是对埃及感兴趣的朋友,能让我兴奋上一个星期了,呵呵。

动物,多推荐好书啊。
时间:  2003-9-18 11:18
作者: windbus

可惜我们这里不能上传附件,
大家只能讨论,没得看啊。
时间:  2003-9-18 17:00
作者: jikysong

活到老学到老。
读别人的书,可以得到好的经验。
时间:  2003-9-18 17:21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最近动物没什么长进 没读什么好书
:( 谁有好书推荐下~?
时间:  2003-9-27 12:38
作者: ruixuan

动物兄,建议到www.xiaoshuo.net看看,大家可以各取所需喔。
时间:  2003-9-28 16:59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以下是引用ruixuan在2003-9-27 12:38:31的发言:
动物兄,建议到www.xiaoshuo.net看看,大家可以各取所需喔。

多谢~~:) 我去看看

不久前看了《基业长青》有空写下一些读后感好了 :P
时间:  2003-9-30 08:30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其实做企业也好 做工作也好  都是和做人是一个道理的  
我想,“道可道非常道”还是很有道理的 嘿嘿
时间:  2003-10-19 21:26
作者: derek-y

呵呵,这么好的地方,这么多的同好中人,我一直在读王元化的一系列著作,比如《思辩随笔》,《读黑格尔》...,他以思辩的态度去对待周边的人人事事,不愧大家之作,我觉得对我的思维启发很有帮助。
时间:  2003-10-21 09:56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楼上推荐的我没看过…… -_-!
最近有看 孙子兵法  推荐
时间:  2003-10-21 12:28
作者: ruixuan

www.3320.net不错
时间:  2003-10-27 17:18
作者: www79

深蓝先生是不是常去春秋战国啊,
呵呵,你提到的文章我正在拜读,
的确不同凡响!佩服佩服!
有什么好书多提提啊!谢谢了!
时间:  2003-10-29 20:49
作者: pump2000

如果是没毕业的大学生 我吐血推荐阎真的 《沧浪之水》 写得太好了。 先看看外面那真实的世界 别每天都在那幻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0-29 20:49:50编辑过]


时间:  2003-10-29 21:14
作者: DaPanDa

pump2000兄弟 握手的说 那是本好书的说
时间:  2003-10-29 21:17
作者: DaPanDa

pump2000兄弟 握手的说 那是本好书的说
时间:  2003-11-13 09:14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标题: [建议]好书&读后感

想做人才,就应该不断学习
学习的途径:实践、有良师益友、读书
想来只有读书是比较容易的途径——虽有“书上得来总觉浅”但总要先得来才好
精力有限,图书无限
希望大家推荐自己比较喜欢的书,互相交流

读书使人充实,谈话使人敏捷,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修辞使人善辩,逻辑使人谨严;凡有所学,皆成性格。



冷清了许久,想办法怎么才能活跃一下呢?


[此贴子已经被传说中的动物于2003-11-13 9:14:59编辑过]


时间:  2003-11-25 09:01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新周刊:无书可读——中国图书业的另类报告
新周刊


  今天的中国图书出版界,真正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所谓市场化的大潮不仅使中国图书业成为最功利也是最无序的行业,其中所挟裹着的太多的泥沙,也令我们的读者在变身为享有上帝般待遇的消费者的同时,更沦为弱智的阿斗。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命运将它装订得极为拙劣/含着泪,我一读再读/却不得不承认/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像席慕容这样,把青春或别的什么事物比喻为书的修辞手法
,正在从中国人的习惯中消失。今天的中国图书出版界,才真正是“一本太仓促的书”。书的种类与数量越来越多,出书的门槛与标准越来越低,图书作为一种代表文字、照片、思想和文明最终成果的出版形态,正在日渐丧失读者的尊重与耐心。那些掌握着出版权、书号、图书策划、发行和销售渠道的书业中人,没有带来与他们的暴利相称的好书,我们看到“功利”的发动机驱使着他们,而唯一的“畅销”发滤器又令理性和品质无法溶解。在好书与浅薄的畅销书之间,他们宁愿选择后者。因此带来的现状是,我们身在书海,又乏好书可读。

  泡沫化的畅销书,黑幕化的潜规则

  如果没有占中国图书总销量71%的教材和教辅类图书支撑大局,单靠畅销书在市面上张牙舞爪,中国图书业必将一败涂地。

  今天的图书像新闻一样是“易碎品”。在经过过滤的畅销书榜单上,尚且有对半与情感隐私或致富成名有关的口水型书和工具书,遑论那些海量的垃圾新书。所谓的畅销书对当代精神文化需求快餐化现象的迎合,事实上加剧了社会情绪普遍存在的浮躁心态。

  出书热、出书易,你可以花5000元买下书号,然后印上两三千册;你可以到外面旅游一圈然后回来写书,把旅游花费赚回来;也可以先在报刊上大肆炒作,把隐私放大,把噱头做足,再把书包装得像礼品一样足够精美,然后到处签名售书。

  图书出版业的现实压力来自过大的库存量(2002年末,全国图书库存积压图书近50亿册)、大面积退货(今年5月底开始的退货大大超出了被业内认为正常的10%的退货率)、三角债型的拖欠款(退货使回款困难,出版社资金链条濒临脱节,有的出版社甚至赊欠印刷厂和纸厂)、出版社主发图书的分销模式所带来的全部风险(退货书二次发行10%到50%不等,实在销售不了的图书当废纸卖)、出版社人员工资收入与图书的效益直接挂钩。如此一来,他们无暇分身以选题、图书品质、图书品牌和出版社品牌为主要诉求,只会以越来越快的出版节奏、多而不精的选题、大而不当的印数、发货误差普遍的发行效率把事情搞得更糟。

  流行于图书界的行规黑幕重重,比如:按国家规定不能买卖书号,但市面上的垃圾书总有正规书号;图书定价的下限是制作成本乘以四;偷偷印刷比版权页上标注的印数大几倍的发行量以鲸吞作者版税;图书的发行权有不同的折扣与回扣;对报刊读书版编辑和书评家的图书供应与红包列入图书发行成本之中……图书业的无序化由来已久,并将在国家逐渐放开图书出版市场经营之后遭受更大重创。

  既猎奇猎艳,又逐臭扬恶

  如果只凭近年来出版的中国图书书名下判断,打死我也不相信中国是一个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书名不坏,书商不卖,读者不爱”的书名逻辑,把中国人都贬低成了色情狂。2003年的北京图书博览会上,有人看到美国图书的书名“感觉很好,要么一针见血,要么一目了然,或是耐人寻味,文化性商业化相宜”,而中国图书的书名是“想到的想不到的千奇百怪骂爹骂娘热闹非常”。

  书名与题材有关。中国图书出版业的至爱题材是什么?非正常男女关系,杯水主义的性爱故事,暴富传奇,犯罪内幕,速成法,登龙术,舶来的时尚概念。他们的确想象力丰富,可惜在中国每年上市的万种书籍中,属于幻想、科幻一类的作品却寥若晨星。你相信杂文集取名《忍不住想摸》、关于癌症的话题取名《拯救乳房》是仅仅出于行文的需要吗?有人担忧《有了快感你就喊》、《不想上床》、《我这里一丝不挂》、《赤裸的爱》等以“性”为卖点的“快感读物”泛滥,将令中国图书出版业显得很不体面。它们不需要你思考,只需要你“性”趣盎然和有足够的窥私癖,然后买单。

  包装与营销的需要,市场经济的产物,是中国图书业对此给出的两种托辞。他们的产品内容也许不太坏,但他们的卖点是以自身的低级趣味,污染了大众的阅读视野,把中国图书业拉低到了火车站小贩兜售的廉价性爱读物的水准。说得宽容一点,他们只是打着艳俗的旗号来卖高雅的产品;说得严重一点,他们在诲淫诲盗。

  消极地防盗版,积极地侵权

  盗版对图书如影随形,图书发行3天到1周会出现盗版,这在中国已不是秘密。秘密在于有的出版社竟然自己盗自己的版出去印,只因为有的部门想多赚一点银子。

  敲定一本新书的发行量是图书出版发行行家干的事,在中国,乐观的情形是一本书能卖到市场需求和消化量的80%,另外的20%因为发行渠道渗透力不够而缺席,从而变成了盗版的生存空间。出版界人士认为,这是旧有出版方式结下的苦果。但这只是盗版生成的一个方面。对图书出版前的十几个流程掌控不严,对图书出版后的市场需求与发货脱节,是盗版生成的另外两个重要缝隙。已被盗版之后的消极防盗版为时已晚,且每每因成本巨大而不了了之。而在莲花池公园举行的北京首届夏季书市上,前去采访的记者发现盗版书、盗版光盘比比皆是,《哈里·波特与凤凰社》原价49.8元现卖12元;一套上千元的《金庸全集》只卖150元,书箱上居然还印着“打击盗版”的字样。

  别人在侵出版社的权,出版社也在侵作者的权。前不久网络作者联名起诉出版社擅自结集,与前些年知名作家联合起诉出版社的性质如出一辙。不知是该原谅出版社“误”认为网络无版权,还是该夸奖图书编辑的动作敏捷。

  低级的克隆,不止的跟风

  王朔至少被利用了两次:第一次是1999年,他复出文坛的小说《看上去很美》正当热卖之时,一部名为《看上去很丑》的小说赫然在封面上标明“北大文学博士挑战王朔”的口号,而原书书名其实是《泥泞中飞翔》;第二次是2003年,一个“碰巧”也叫王朔的作家出了一部小说,对于慕原版王朔之名去买这本书的人来说,这个桥段虽不比“全庸”和“古龙巨”的手法高明一些,但的确更狠。

  克隆与跟风已成中国图书业的常规动作和最大特色,每一本畅销书都是一辆公共汽车,大家一起搭。形式上的跟风无可厚非,内容品质的急就章才把图书做成了死胡同。有《老照片》就有《百年老照片》、《军事老照片》、《外国老照片》、《老相簿》;有《绝对隐私》就有《单身隐私》、《情人隐私》;有《天亮以后说分手》就有《天不亮就分手》;有《谁动了我的奶酪》就有《我能动谁的奶酪》、《谁动了我的肉包子》。跟风潮出现在言情小说热、武侠小说热、股票图书热、明星传记热、中学生出书热、旅游图书热、词典大全热、励志图书热、管理图书热中,文学经典亦是如此,书市上有50多个版本的《红楼梦》、《西游记》,60多种《水浒传》、《三国演义》。

  近年新兴的一种跟风是令图书业成了电视剧的FANS。电视剧本已是打发时间型的大众消遣,出版社再跟着电视亦步亦趋出书,说得好听是提供了延伸产品,其实也可算图书业技穷的表现。

  写书是码字,出书是收钱

  如果没有遇上那个好编辑,成为了美国小说里程碑式作品的《向家乡望吧,安琪儿》将是一部垃圾。对一个面向图书而写作的作者而言,一个好图书编辑与一个好的图书代理人至关重要。但在中国,出版往往是作者一个人与整个图书出版界的战争,他不知道行规,不知道定位,不知道评估自己的写作于整个市场而言有何意义与价值。

  站在出版社的立场,他们需要的只是召之即来的写手,让他按照所需题材与字数的要求来码字,然后给稿费和最下限的版税。站在作者的立场,他也许并不真的指望靠出一本书出名,也许只想赚三五万稿费而已,所以他们也不忌讳把已经在报刊上发表的习作结集出版,而不是为图书为自己的读者专门写作。出版界还有一种“枪手”存在,他们替人捉笔写明星传记,更名埋姓写通俗小说,只要能印就有钱收。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期待一本好书可读必须靠撞大运。

  没有原则的书评,不读书的书评人

  要想成为图书界的书评人,只需要具备两个条件:有名气,擅用褒义词。

  中国不缺书评人,缺的是不依附与屈从于出版商的独立书评人。也许书评家自身对书有高标准和高品位,但市面上并没有足够多的好书可评,而出版商给他提供的书样又不尽如人意。出版商把书评的环节前置了,往往在书的第一道清样出来之后,离书正式面世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书评家的评语就预先出笼了。更夸张的情形是,有时只需要给书评家书名和目录就行了。作为回报,书评家能得到免费的图书供应和远高于图书作者稿费标准N倍的稿费。

  报刊的读书版也每每成为共犯,为了让定期出版的栏目得以维继,他们不吝赞词。所有的幕后书评都是为了一个目的:让书畅销。被书评蒙骗的读者买下被故意吹捧的书,就如同一个被广告蒙骗的顾客买下一件劣质商品。

  书评,成了图书出版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仅此远远不够。大量独立的公正的书评,才可能为出版商出好书创造一个舆论监督环境。

  灌水的内容,注水的价格

  我们在市面上买到的任何新书,都是可以打折的。书价,在中国属于最多水分的物价指标之一。

  出版商看似拒绝打折,他们说这样会“减少出版者的利润,将来事业发展基金不足,势必导致图书市场的萧条,由此造成的恶果最终会由读者来承担”。在他们的计算里,正版书纸张、印刷、制版、稿酬等直接成本约占书价的37%,销售、管理等间接成本约占书价的15-20%;增值税、经营税等税额约占书价的4%,再扣除给发行部门的折扣等,出版社的纯利润在10%左右,实在不算暴利行业。

  但对比中国物价指数近年来的变化,图书定价对于中国人的实际购买力来说,依然偏高。此外,所有读者都从书的定价中看出了一种随意性:18.8元、28.8元、38元……企图以未突破整数(20元、30元、40元)和貌似吉利的价格给读者造成便宜的错觉。这种小儿科的手法如果与图书内在的品质相一致,倒也没多大问题;可惜图书内容又是灌水成风。而且来自不同零售店和网上书店的同书不同价现象,更令人对中国图书业低利润的说辞起疑,他们想知道的是到底能打几折,九折还是一折?

  懒惰的拿来主义,稀少的原创精品

  当中国出版商迅速端出希拉里自传的中译本《亲历历史》时,坊间流传的另一个译本《活出历史》比之来得更为准确传神。中国图书界在对引进版图书趋之若鹜的同时,也存在一种懒惰的拿来主义,对译文的准确性把关不严,对原作影响力把握不清,对其卖点侧重其在国外多么畅销的雷同噱头,以引进版为金字招牌而消化不良。诚然,引进版图书业已成为中国畅销书排行榜上的常客,全国零售市场上15%的销售码洋来自于它们,其中美国、英国、日本图书占70%以上,545家中国出版社都有参与,其中引进版动销品种在100种以上的出版社到2002年有116家;在整个图书市场12个细分类中,心理自助类的引进版所占的销售码洋在2002年几乎占—半;但引进版图书毕竟不等于畅销书,而在《谁动了我的奶酪?》之后对16.80元价位的追随与效仿则暴露了图书界市场细化策略的严重滞后。

  此外,原创精品之少成为图书界的尴尬。比如在今年,“大起”的书唯《王蒙自述:我的人生哲学》《心相约》等两三本名人传记而已,想看到更多类别更好的中国原创作品,基本是徒劳。

  长不大的图书品牌,用不腻的营销术

  我们有过一些“图书品牌”,例如《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爱因斯坦文集》、《十万个为什么》、《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莎士比亚全集》、《二十五史》、外国文学名著系列、《走向未来丛书》等,也有过《布老虎丛书》、《走向世界丛书》、《第一推动丛书》、《黑马文丛》等等。现在我们对着这些必藏书充满了怀念,因为这些图书品牌要么退出了市场,要么不再后续,我们只能一只眼看着这些旧书,另一只眼看着新的图书品牌在越发包装精美的书海中迟迟未现。

  中国图书的“品相”进步神速,包括装帧设计、印装工艺、陈列样式,以及与内容的吻合、阅读时的视线流动与纸张手感等等,这种进步在很大程度上没有好内容的书与之俱进,反而被许多纯商业宣传与软性广告出版物所填充。出书,成了企业除广告和作秀之外最乐此不疲的营销术之一,借书的形态来提升企业的形象,烘托企业的气质。在市场经济中这种营销术无可指责,只是我们离好书的距离又隔了一段。

  因为没有好书,我们虽然仍在坚持阅读,但我们都是“穷爸爸”。(何树青)



时间:  2003-11-25 09:25
作者: xuesong

很高兴看到这么多可以多的好书,谢谢各位了。我也贡献一下,最近在网上看到一些励志的文章觉得蛮有教益:卡内基的《快乐人生》《人性的弱点〉《人性的优点〉《美丽人生〉我买了一套还没读完,还有一本《思考与财富〉没买到,不过有电子版可以到http://success.hotsales.net/dlmanager/SoftView.asp?SoftID=82这里看看。
时间:  2003-11-25 12:32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多谢多谢~
我觉得欧美的书中那种现代的处事方式很好
但是更喜欢中国古典的思维方式
前几天在首都机场无聊的时候看到一本《做人做局做事情》
不过没细看,感觉还好
时间:  2003-12-2 10:54
作者: along

我觉得国内基本没有通信方面的好书,都是互相抄袭,排版粗糙,错字连篇。
相比国外的差远了。高校里面几个研究生东抄抄西凑凑就往人民邮电出版社送,那些书一看
就恶心。而国外的学者就严谨多了,道理讲的透彻,插图很生动形象。相信大家都有同感。
这可不是重洋媚外地说。我觉得电子工业出版社的书还可以。
时间:  2003-12-12 10:39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也许现在本来就是一个浮躁的时代
总觉得安心写东西做学问的不多
所以好书也少了 

时间:  2003-12-12 13:14
作者: langzl

nod
现在能够安下心来读书的也少了。
时间:  2003-12-15 19:31
作者: yslst

兄弟新来。不过觉得老子、庄子为哲学之最高境界,大家一起讨论以道观之的境界,反正我是得大喜悦的,不知道有否同感?
哲学无外乎由确定的问题入手,最后却得到最不确定的答案,希腊乃至西方哲学还在玩逻辑推理的小把戏的时候,我们的道家、儒家、佛家已经集人性、佛性、自然与大成喽,大家经常引用“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可见其无物之物,但是太为虚空比较难以让人企及,未知红尘诸位,有何观感?

时间:  2003-12-15 22:38
作者: dvmrp

有机会可以看看管理方面的书,中国的通信产业经过10年积累,已经培养了一批技术人才,但是真正能够和西方竞争,还是要靠管理。
时间:  2003-12-16 08:43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以下是引用yslst在2003-12-15 19:31:38的发言:
兄弟新来。不过觉得老子、庄子为哲学之最高境界,大家一起讨论以道观之的境界,反正我是得大喜悦的,不知道有否同感?
哲学无外乎由确定的问题入手,最后却得到最不确定的答案,希腊乃至西方哲学还在玩逻辑推理的小把戏的时候,我们的道家、儒家、佛家已经集人性、佛性、自然与大成喽,大家经常引用“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可见其无物之物,但是太为虚空比较难以让人企及,未知红尘诸位,有何观感?

中国哲学我是比较喜欢的。但是没有深入的研究……:P
中国最终追求的是“天人合一”;西方更强调理性推理进而认识自然,利用自然,以改造自然为最终目的。在根本原则上就是不同了。很难说谁的更好。 我个人是倾向于中国哲学主内,西方哲学主外。 呵呵 内东外西
时间:  2003-12-16 09:04
作者: frozen

我喜欢佛经!!
时间:  2003-12-19 15:56
作者: 小牧儿

喜欢<<天是红河岸>><<苍之封印>>
时间:  2003-12-26 09:44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楼上的好象是漫画啊……
不过漫画是有市场的 嘿嘿
时间:  2003-12-29 13:01
作者: 默鱼

看到这个题目,忍不住唠叨几句。我有四组宜家那种书柜。

旅游类图书是我最喜欢的。平日喜欢各地转转,所到之处不买旅游纪念品,一般都会买上几本书,比如在丽江买了《消失的地平线》,在新疆买了斯文赫定的大作,在凤凰买了沈从文的《边城》等,在山西平遥买了《晋商史料研究》。有的书可以一气读完,比如《消失的地平线》;有的书就放在书柜里面囤积,还有国外带回来的花花绿绿画册,装饰书柜看着养眼。

书柜里面还有些用作字典类查询的图书,比如《中国通史》、《世界通史》等;一些名著等套书用来填充空间,此外还有一些流行应景小书, 英语法语通信类图书也各占一格。

目前喜欢读的杂志有《中国国家地理》《瑞丽伊人》,还订了一份《通信产业报》,没有完整看过一期。

我有2个藏书章“读书之乐”“知鱼之乐”,篆书不规则外形的,每次拿来新书都2个一块印上,还用财务的那种数字章盖上日期,哈哈,看我玩的有滋有味的。这两个藏书章简单大方,虽然喜欢,但是不是很满意,我的一个朋友的藏书章是一句诗,跟我说了几遍都没背下来,多独特呀,羡慕的很,可是我文学底子太薄,还没找到那么合适的一句诗!大家帮我想想:)

时间:  2003-12-29 16:58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楼上高手哦!
而且属于有闲阶级 :)
羡慕羡慕~~~
时间:  2004-1-3 20:10
作者: 小牧儿

这两天在家里看了一本叫做“水知道答案”的书,说得蛮神奇的,图片很精美。休闲的时候可以看看。
时间:  2004-1-4 17:55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以下是引用小牧儿在2004-1-3 20:10:16的发言:
这两天在家里看了一本叫做“水知道答案”的书,说得蛮神奇的,图片很精美。休闲的时候可以看看。

哦? 那是一本什么书呢?  有空找来看看
时间:  2004-1-6 16:13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谁动了你的奶酪?谁会在乎!下面介绍的书籍都应被列入每位首席执行官的阅读书目,它们中既蕴涵著古人的智慧,也容纳了重塑全球经济的伟大创见。
  一代 又一代成功的 CEO 和企业家都把自传定格为“当今的霍雷肖•阿尔杰式神话”(Horatio Alger,美国作家。阿尔杰式神话指只要勤奋,就能白手起家而致富──译注)。自传中讲述的故事内容如出一辙:野心勃勃、抱负不凡的年轻人最终获得了财富与尊敬,他的成功取决于不懈的努力、敏锐的洞察力、持之以恒、高尚的道德、明察秋毫、悉心保持个人卫生和从不缺乏的个人品行。
  
  但问题是,霍雷肖•阿尔杰的故事情节并非如此。不错,阿尔杰的通俗小说──写于 19 世纪后期,正值美国工业高度繁荣──颂扬自力更生、依靠自己的努力出人头地,但故事所描述的却往往是冥冥之中难以把握的运气带来大笔钱财。有一个阿尔杰小说主人公救了一名溺水儿童,孩子父亲对他印象很好,于是给了他一份工作;另一个主人公挡住一辆失控滑行的婴儿车,里面的婴儿正是华尔街经纪人的女儿;还有一个主人公发现一大块金子……阿尔杰写道:“正是这么幸运的机会,让人受惠而发迹。”阿尔杰笔下的所谓依靠自己的努力出人头地也不过如此。
  
  如果要从中吸取教训的话,除了你应该救银行家的亲戚外,那就是:你不能真的听信某些有关“经典商业书籍”的说法。最佳的办法是学会自己挑选和阅读。
  
  我们推荐书目的意义就在于此。我们像辛勤工作的图书管理员一样,帮你仔细阅读书库里的书,找出你所需要的书。它们向你提供了对今天商业世界最为有用的观点和见解,有写于 2000 年前的,也有几个月前刚刚完成的。需要说明的是,我们选择的书目与 MBA 课程有所偏离。部分原因是,我们认为它们更具趣味性,而且这些小说、科幻、哲学以及科学书籍提供给大家的有关商业的视野是其它书籍所不能及的。
  
  的确,我们的一些选择有矛盾之处(很难想象在弗里德里克•泰勒与彼得•德鲁克之间能够找到很多共同点),但是,这与造就了众多成功的商业故事(更不必说成千上万种商业书籍了)的那种不断探索、进取的精 神却是一致的。商业图书浩如烟海,我们为你挑选了必读之书。
  
  资本主义的支柱
  
  《国富论》(1776)(The Wealth of Nations)
  
  作者:亚当•斯密(Adam Smith)
  
  细读斯密著名的有关资本主义“看不见的手”效能的分析,需要浓浓的咖啡相伴。该书还有一些对促使工业品产生的复杂经济学动态的深入剖析。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1942)
  (Capitalism, Socialism and Democracy)
  
  作者:约瑟夫•A•熊彼特 (Joseph A. Schumpeter)
  
  像久已被忽略的布鲁斯作曲家一样,熊彼特最近才为人们所关注。在这部世纪中期的作品中,他提出了“创造性破坏”的观点,以此说明新技术和社会趋势如何不断地对商业中的企业进行重新界定,他把资本主义看作是一种社会和经济现象。
  
  《富裕的社会》(1958)(The Affluent Society)
  
  作者:约翰•肯尼斯•加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
  
  加尔布雷斯在这本畅销书中开篇就指出:“富裕没什么不好”。不过,随后他又说“但是…”。该书是最早颇有说服力地对经济、政治、军事及全球社会一体化趋势如何对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加以解释的书籍之一。《富裕的社会》描述了一种包括上层和底层观点在内的美国式远景。
  
  《资本主义与自由》(1962)(Capitalism and Freedom)
  
  作者:米尔顿•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弗里德曼在该书中对资本主义如何能被利用来服务于个人和政府所需进行了界定。如果衡量一部巨著的标准是其所引起的争论,那么,说弗里德曼才智过人绝对当之无愧。“教育补助金券”及“社会保障私有化”的概念正源于此。
  
  管 理
  
  《科学管理原理》(1911)(The Principles of Scientific Management)
  
  作者:弗里德里克•W•泰勒(Frederick W. Taylor)
  
  最好不要过于从字面上理解泰勒的这部作品。泰勒对工厂效率的狂热使他提出了好的组织规则,但这些同时也是扼杀心灵的规则(使用秒表)。然而,他也为更为人性化管理的管理者们在如何提高效率和生产率方面提供了有用的指导。
  
  《管理实践》(1954)(The Practice of Management)
  
  作者:彼得•F•德鲁克(Peter F. Drucker)
  
  《管理实践》使人们开始把管理作为一门基本的商业学科进行研究,德鲁克从此成为该领域的大师级人物。书中指出,成功运作企业远远不是露骨地剥 削工人,以此作为获利工具。德鲁克是最早强调用语言激发员工积极性、保持工作与生活之间的平衡、创造业绩的人之一。时至今日,这一观点仍为人们所推崇。
  
  《我在通用的岁月》(1963)(My Years With General Motors)
  
  作者:阿尔弗雷德••斯隆(Alfred P. Sloan)
  
  
  比尔•盖茨曾说,假如你只读一本商业书籍的话,就读这本。盖茨这么说,绝非没有道理。斯隆在该书中描述了他们如何努力把通用塑造成世界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表面看来它是有关 CEO 的自传,实际上它也是一部绝佳的管理与商业指南。
  
  《第五项修炼》(1990)(The Fifth Discipline)
  
  作者:彼得•M•圣吉(Peter M. Senge)
  
  圣吉有关“团队学习”和“个人修炼”的模糊讲解引起他对商业管理精髓的思考。此种含糊不清的确令人沮丧。但是,与大多数管理书籍不同的是,他的书试图在现代商业中寻找精神核心,考虑员工所需。
  
  战 略
  
  《孙子兵法》(c. 300 B.C.)(The Art of War)
  
  作者:孙子(Sun Tzu)
  
  尽管《孙子兵法》是一部军事战略指南,但其中蕴涵的智慧、简明扼要及纯粹的乐趣却不容忽视。孙子管理军队、发掘并把握机会、“攻其所短”(竞争者)的见地简洁明了,为企业管理者所推崇。
  
  《竞争战略》(1980)(Competitive Strategy)
  
  作者:迈克尔•E•波特(Michael E. Porter)
  
  波特认为,强大的公司需从以下三方面中的一个著手,以打击竞争对手:成本、差异化或聚焦。尽管他说选择本身非常艰难,但是其透彻的分析却明确告诉我们企业应如何进行恰当的业务定位。
  
  《基业长青》(1994)(Built to Last)
  
  作者:詹姆斯•柯林斯,杰瑞 I 波拉斯(Jim Collins and Jerry I. Porras)
  
  与所有旨在说明如何使新企业成功的作者不同,柯林斯和波拉斯对数十年来一直繁荣不败的通用汽车、沃尔玛这类巨头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 企业长足发展需要有远见卓识的领导人,这样才能为企业提供创新和尝试的空间。
  
  《Banvard 的愚蠢》(2001)(Banvard’s Folly)
  
  作者:保罗•柯林斯 (Paul Collins)
  
  在这部引人入胜、有趣的书中,柯林斯把商业中最令人沮丧的东西──失败──编成了令人兴奋的故事。柯林斯找出了 13个例子,从“Concord”葡萄创始人的悲惨故事到有关一辆气动列车的有勇无谋的主意。目的是说明,糟糕的时机、自负、欺诈或彻头彻尾的愚蠢是导致人们或企业衰败的原因。
  
  创 新
  
  《科学革命的结构》(1962)(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s)
  
  作者:托马斯•S•库恩 (Thomas S. Kuhn )
  
  该书产生了一个“范式转换”的术语。库恩对科学思维习惯全面转换的深入研究引起争议,也为其作为商业读本赢得了第二次生命。库恩写道:“新的范式……突然出现,有时在半夜,在一个被危机所困的人的大脑之中。”作者捕捉到了激发无数新商机的灵魂。
  
  《迪斯尼版》(1968)(The Disney Version)
  
  作者:理查德•希克(Richard Schickel)
  
  希克写的有关沃尔特•迪斯尼的批评性传记,著实给喜爱米奇老鼠的中产阶级帝国不小的打击。但是,该书也对迪斯尼本人早期职业生涯中的冒险精神予以肯定和赞扬。迪斯尼曾在没有合同的情况下制作了“威利汽船”(Steamboat Willie), 在大萧条时期对第一部大型动画片《白雪公主》(Snow White)的制作开绿灯。
  
  《双螺旋》(1968)(The Double Helix)
  
  作者:詹姆士•D•沃森(James D. Watson)
  
  寻找 DNA 密码时,最最重要的是坚持不懈、激励和意愿。沃特写道:“许多科学家缺乏远见,迟钝,甚至还有些愚蠢。”《双螺旋》之所以能够一直保持在畅销书之列,就是因为它强调了冲破传统学识的重要性。
  
  《创新者的窘境》(1997)
  
  (The Innovator’s Dilemma)
  
  作者:克莱顿•M•克里斯坦森(Clayton M. Christensen)
  
  
  新技术能够激发新的商业模式,那些僵化模式应被取而代之。克里斯坦森通过对各产业进行详尽的案例研究,强调面对不断变化的世界,保持组织的灵活性、前瞻性和开放性至关重要。
  
  领导力
  
  《手册》(公元一世纪)(The Manual)
  
  作者:伊比克底特斯(Epictetus)
  
  斯多葛派哲学家伊比克底特斯富有哲理的著作很可能是世界上第一本商业书籍,其中有这样的名言:“在你的能力所不及的领域你没有竞争力,闲话少说,并简明扼要。”《手册》是鼓舞士气的领导通用的指南。 《君主论》(1513)(The Prince)
  
  作者:尼科•马基雅维利(Niccolo Machiavelli)
  
  人们通常认为《君主论》是犬儒学派的作品,例如书中所说“令人畏惧比受人爱戴更安全”。但实际上马基雅维利的观点还是很精细的,在治理国务上他提倡明达的行为和追求德行。这也是对有效的组织行为的有益指南。
  
  《白鲸》(1851)(Moby-Dick)
  
  作者:赫尔曼•梅尔维尔(Herman Melville)
  
  这是一部有关领导人误解领导价值的英雄悲剧故事。至今,阿哈船长仍然是文学作品中盲目执著的最佳例子。阿哈船长把恐惧作为追求他缺乏远见的目标的动力,因此,他失去了船员们的支持,最终也失去了他的船。
  
  《沙克尔顿领导艺术》(2001)(Shackleton’s Way)
  
  作者:玛戈特•莫尔,斯坦芬尼•卡培尔(Margot Morrell and Stephanie Capparell)
  
  该书讲述了探险家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Sir Ernest Shackleton)的动人心魄的故事。沙克尔顿的船被南极流冰压坏,船和船员被困长达两年之久。这是世界上有关生存故事的巨著之一。当然,很少管理者遇到过这类辛酸。但是,这部扣人心弦的书歌颂了才略、团队合作以及征服困难的精神。
  
  《变革制造者》(2003)
  
  (The Change Makers)
  
  作者:莫里•克莱因(Maury Klein)
  
  克莱因对 26 位企业家的传记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托马斯•爱迪生、亨利•福特和比尔•盖茨。他总结了他们成功的秘密。人们可以从他讲述的每个轶事中发现,尽管每个人都不是一帆风顺,但是,创造性、失败、家庭、职业道德组合在一起造就了这些领导人。
  
  营 销
  
  《有闲阶级论》(1899)(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
  
  作者:托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
  
  凡勃伦所提出的“炫耀性消费”一词始终是一把双刃剑:不论是对社会批评家,还是对精明的营销人员,它都有价值。作者对驱使人们支配自 己钱财的动机与态度进行了深入透彻的研究,对“与潮流同步”这个观念对社会与经济的影响进行了触及本质的评说。
  
  《奥格威谈广告》(1983)(Ogilvy on Advertising)
  
  作者:戴维•奥格威 (David Ogilvy)
  
  奥美公司(Ogilvy & Mather)创始人写的这本书是一本确立现代广告业地位的实用战略与技巧指南。该书看起来像是对奥格威本人成功职业生涯的自吹自擂,但对广告人的确大有裨益。而且,奥格威非常敏锐,他对那些把广告混同于艺术的人表现出莫大的蔑视。他说:“广告如果不卖的话,就失去了创造性。”
  
  《公共关系!》(1996)(PR!)
  
  作者:斯图亚特•艾文(Stuart Ewen)
  
  “大订单销售”已经为大家所熟悉,但是,我们今天所知的公共关系产业是一个非同寻常的现代的产物。就公共关系兴起的关键历史事实,即兴起于一战期间的军队,艾文指出,从业人员、理念和操纵手法等已经迅速演化成为一项价值数十亿美元的产业。
  
  《市场就是谈话》(2000)(The Cluetrain Manifesto)
  
  作者:里克•列文,克里斯托弗•洛克,多克•瑟尔斯,戴维•温伯格(Rick Levine, Christopher Locke, Doc Searls, and David Weinberger)
  
  “市场就是谈话”,这是作者反对营销的悲哀宣言。《市场就是谈话》颂扬 互联网推翻等级制度的能力,直截了当地鼓励企业领导者抛弃传统的使命宣言,仔细聆听客户的心声。该书自出版以来引起巨大争议,至今仍为互联网时代最具煽动性的书籍。
  
  《不要品牌》(1999)(No Logo)
  
  作者:纳奥米•克莱恩(Naomi Klein)
  
  一些全球化的批评者往往歇斯底里地宣称他们的观点,但克莱恩不同。她以有理有据的方式表达她对全球化的指责。克莱恩通过对今天的商业文化进行深入调查,指出,她对当今商业文化对劳动力、新闻书报审查制度、消费至上与公民权之间的争执所产生的影响表示担忧。 《引爆流行》(2000)(The Tipping Point)
  
  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 (Malcolm Gladwell)
  
  著名的“引爆点”就是格拉德威尔提出的,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谈话的主题。该词极为准确地传达了一种信息:微小行为如何能对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引爆流行》还通过说明某些时尚(从地铁里的乱涂乱画到暇步士)如何最终令世界大吃一惊,揭示了许多社会现象背后的秘密。
  
  投 资
  
  《聪明的投资者》(1949)(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Benjamin Graham)
  
  格雷厄姆的“价值投资”的哲学基础非常简单:寻找价格被低估的证券 (难怪在dotcom 繁荣期,你听不到他的观点)。通过直截了当的思考和对市场的研究,他强调投资中要注重分散投资、控制市场波动,并避免随大流。他那位著名的学生沃伦 巴菲特严格恪守了他的投资理念。
  
  《漫步华尔街》(1973)(A Random Walk Down Wall Street)
  
  作者:伯顿•G•马尔基尔(Burton G. Malkiel)
  
  30 年来,马尔基尔这本书八次再版,他对“分散投资”的经典指导仍未引起足够重视(其主要建议:选择指数基金等)。他极具幽默并非常到位地嘲讽那些挑选股票的人,对那些想学会驾驭市场波动的人来说,将受益匪 浅。
  
  《华尔街投资经典》(1996)(What Works on Wall Street)
  
  作者:詹姆斯••奥肖内西(James P. O’Shaughnessy)
  
  奥肖内西是第一位进入标准普尔 50 年证券数据库的外行。他透彻的“数量压缩”表现出他极强的投资洞察力。该书在价值与成长的基础上,巧妙地对股价 / 销售比及指数基金进行了重点讨论,进而对现代市场如何运行进行了解释。
  
  繁荣与萧条
  
  《常见超凡谬误大全》(1841)
  
  (Extraordinary Popular Delusions and the Madness of Crowds)
  
  作者:查尔斯•麦凯(Charles Mackay)
  
  麦凯写道:“金钱总使人产生错觉”。此书初版时并未得到重视,但后来被人们发掘出来。作者通过郁金香狂热和追逐巫师的故事,隐喻充斥当今整个市场的病态发狂和潮流。
  
  《疯狂、惊恐和崩溃》(1978)(Manias, Panics, and Crashes)
  
  作者:查尔斯••金德伯格(Charles P. Kindleberger)
  
  从 18 世纪的“南海泡沫”到 20 世纪 30年代的大萧条,再到 1987 年的黑色星期一(再版时增加了此内容),作者刻画了金融政策与大众心理的关联,说明当经济被新市场和新技术迷惑的时候人们将如何误入歧途。金德伯格说:“再也没有什么比看到朋友变富更能影响人的幸福感和判断力了。”
  
  《网络欺诈》(2002)(Dot.con)
  
  作者:约翰•凯希迪(John Cassidy)
  
  在所有试图让人们认清网络泡沫的作者中,《纽约人》的作者凯希迪绝对称得上是最敏锐的。他指责说,从每一位硅谷风险资本家到艾伦•格林斯潘,都要对创造 20 世纪 90 年代末网络“非理性繁荣”负责。
  
  《奢侈》(2002)(Extravagance)
  
  作者:加里•克瑞斯特(Gary Krist)
  
  这是一部颇有独创性的描写繁荣时代的小说。小说主人公威廉•莫瑞克(William Merrick)说:“没人知道他们在做什么,但是,每个人都会 把钱握得紧紧的。”小说通过对两个繁荣时期的都市,即 17 世纪 90 年代的伦敦和 20 世纪 90 年代的纽约的描写,说明“无节制”如何一直在金钱文化中发挥著作用。
  
  技术产业
  
  《人月神话》(1975)(The Mythical Man-Month)
  
  作者:弗雷德里克••布鲁克斯(Frederick P. Brooks Jr.)
  
  该书的写作接近打卡时代结束,它对软件开发复杂性的分析仍未过时,极具可读性。如果你不明白为什么你所得意的技术方案滞后、古怪或超出预算,就读这本书,它会给你颇有说服力的解释和可能的解决办法。
  
  《打造天鹰》(1981)(The Soul of a New Machine)
  
  作者:崔西•基德 (Tracy Kidder)
  
  该书为基德赢得了普利策奖。它描述了数据通用(Data General)如何致力于设计和构造一种新的微型电脑。该书至今仍是展示新技术创造中存在的混乱、创造性、英雄主义内幕的书籍之一。
  
  《硅谷之火》(1984)(Fire in the Valley)
  
  作者:保罗•弗莱伯格,迈克尔•斯韦因(Paul Freiberger and Michael Swaine)
  
  《硅谷之火》不仅仅是关于 PC 机发明的故事,也是有关创造信息经济的故事。作者从更宽泛的角度对人物进行介绍,重点是那些打造硅谷的人物,而不是机器,使《硅谷之火》成为极具吸引力的读本。
  
  《完美商店》(2002)
  
  (The Perfect Store: Inside eBay)
  
  作者:亚当•科恩(Adam Cohen)
  
  书名听起来似乎有些无聊,但它按实际情况描述了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企业的创造过程。虽然它揭露了一些有关 eBay 的神话(该公司的创建并不是为了销售糖果自动售货机),但科恩更想通过 eBay 的成功反映出在网络上从事商业的现实。
  
  贪 婪
  
  《说谎者的扑克牌》(1989)(Liar’s Poker)
  
  作者:迈克尔•刘易斯(Michael Lewis)
  
  刘易斯在 20 世纪 80 年代是华尔街的债券经纪人,该书是他在所罗门兄弟公司(Salomon Bros.)的工作传记,也是迄今为止最有说服力的有关华尔街内幕的书籍。由于该书揭示了 1987 年黑色星期一陷入崩溃的那个时代的残忍以及模糊不清的道德标准,因此成为最畅销的商业新闻作品。
  
  《华尔街粗人》(1990)(Barbarians at the Gate)
  
  作者:布瑞恩•巴罗,约翰•海叶(Bryan Burrough and John Helyar)
  
  该书详尽地记录了 1988 年纳贝斯克(RJR Nabisco)金额达 250 亿美元的杠杆收购的故事。由于故事中充斥著大量激烈的争吵、极端行为以及自大傲慢的情节,让人觉得像是在读小说。收购风盛行的十多年后,《华尔街的粗 人》出版,它巧妙而深刻地刻画了当贪婪与公司财务搅在一起的时候,其破坏性是多么严重。
  
  《投弹手》(1995)(Bombardiers)
  
  作者:保•伯朗森(Po Bronson)
  
  这是一部讲述债券交易的小说,作者曾是债券交易商。故事生动地描述了混乱市场之滑稽、可笑,其中不乏各色人等,有骗子、说谎者,还有天方夜谈式的销售额,令人啼笑皆非,亦发人深省。它告诉人们,要当心自己的储蓄,尤其当你准备把它交给基金经理的时候,更要三思而行。
  
  《国际都市》(2003)(Cosmopolis)
  
  作者:唐•德里洛(Don DeLillo)
  
  德里洛刚出版的这本书,无论如何称得上是最尖锐的小说了,它痛快淋漓地揭示了 20 世纪 90 年代末华尔街厚颜无耻、荒诞不经的格调。小说描述了 28 岁亿万富翁乘著高级轿车在曼哈顿招摇过市的场景。德里洛向读者们呈现了全球经济的缩影:追求刺激,打赌日元下跌,恐怖主义威胁,金钱激发的恐惧与欲望交织在一起。
  
  职业生活
  
  《只争朝夕》(1956)(Seize the Day)
  
  作者:索尔•贝娄(Saul Bellow)
  
  贝娄的这部忧郁的小小说讲述了中产阶级推销员整日为生计奔波,为保持工作与精神平衡不断抗争的故事。《只争朝夕》生动描述了从推销技巧 到猪油投资(lard investing)(是的,猪油投资)对白领造成的紧张与压力。
  
  《工作》(1972)(Working)
  
  作者:斯特兹•特科尔(Studs Terkel)
  
  《工作》出版于 1972 年,作者通过对经理、教师、招待、掘墓人等职业人员进行访谈,探索“人们通过工作寻找满足与意义”这一主题。此书在今天看来可能需要有所修订,但由于它突出地阐述了人们如何通过工作认识自我,因此,它仍是迄今为止描述美国人职业生活的最生动读本。
  
  《美国生存体验实录》(2001)(Nickel and Dimed)
  
  作者:芭芭拉•厄莱雷奇(Barbara Ehrenreich)
  
  厄莱雷奇体验了女招待、女仆、养老院看护、沃尔玛雇员等苦工的辛劳,而收入却几乎只是 1999-2000 年的最低水平,她努力使收支相抵,但往往做不到。该书以第一人称叙述文体,尖锐、冷静地道出了底层职业者非同寻常的艰辛,从租用公寓房到与多疑的老板打交道。而所有这些,却是美国下层职业者每日都要承受的。
  
  传 记
  
  《公民赫斯特》(1961)(Citizen Hearst)
  
  作者:W•A•斯文伯格(W.A. Swanberg)
  
  在所有有关报业大亨威廉•鲁道夫•赫斯特的传记中,该书仍然是最好的。斯文伯格讲述了赫斯特享有特权的成长过程,以及他作为十字军民粹主义者和向希特勒国家社会主义调情的事实。作者刻画了这位出版商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面:矛盾性。他作为一个商人获得了如此惊人的成功,却几乎没有为他赢得他极为渴望的公众的敬仰。
  
  《档案》(1996)(Dossier)
  
  作者:爱德华•杰伊•艾波斯坦(Edward Jay Epstein)
  
  西方石油公司主席哈默(Armand Hammer)1990 年去世之前,在公众心目中留下的印象是:强调创造卓越的企业,怀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但是,艾波斯坦写的这篇调查性报道却彻底粉碎了他的形象。该书揭露哈默是一个苏联间谍,一个玩弄女性的男人,而且还 是一个污秽的商人。书中涉及的公司欺诈和国际间谍活动简直能让安然丑闻相形见拙。
  
  《卡内基》(2002)(Carnegie)
  
  作者:彼德•克拉斯(Peter Krass)
  
  尽管安德鲁•卡内基的慈善事业大名鼎鼎,但他是个感情强烈的微观经理人(micromanager),他不能无视任何微小的失败。本书超越了人们对卡内基“强盗贵族”的平常认识,指出其个性中的一面驱使著这位实业家或者说美国首富之一去积聚钱财,然后又赠送出去。
  
  《世界的车轮》(2003)(Wheels for the World)
  
  作者:道格拉斯•布瑞克利(Douglas Brinkley)
  
  20 世纪最伟大的制造商亨利•福特也是罕见的怪人。《世界的车轮》细致、深入地研究了福特富于梦想的才华以及易怒、傲慢自大的个性。大多数有关 CEO 的传记往往巧妙地躲过阴暗面,而该书却有魄力地暴露了主人公粗糙、难堪的一面。
  
  预见未来
  
  《基地三步曲》(1951-1953)
  
  (The Foundation Trilogy)
  
  作者:艾萨克•阿西莫夫(Isaac Asimov)
  
  伟大的科幻小说往往思考重大问题。阿西莫夫的《基地》系列跨越 1,000 年和整个宇宙。作者对银河帝国(以不同的商业及政体形式出现)的变迁进行了思考,对大众的集体思维及行为给予了犀利的评注。
  
  《神经浪游者》(1984)(Neuromancer)
  
  作者: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
  
  随著时间的流逝,看来吉布森的科幻经典更具预见性。《神经浪游者》设想了一个“赛博空间”(网络空间),其中有对网络成瘾者和黑市商人。该书描述了由网络和高技术文化创造的“地狱”的低级和诱惑力。
  
  《雪崩》(1992)(Snow Crash)
  
  作者:尼尔•斯蒂文森(Neal Stephenson)
  
  旧媒介产品中几乎很少能够像这本书那样,为新媒介世界注入如此多的东西。被企业化的政府和送比萨饼的敲诈勒索景象简直令人头晕。《雪崩》引发了“赛博朋克”(cyberpunks)的产生,而后者依然能够从这本有趣且令人心醉神迷、让人爱不释手的书中获得灵感。
  
  《聪明一族:下一代社会革命》(2002)(Smart Mobs)
  
  作者:霍华德•瑞恩高德(Howard Rheingold)
  
  瑞恩高德经过对自发组织的“灵活组织结构”(ad-hocracies)进行广泛而长期的研究,指出 Wi-Fi、瞬间信息传递以及移动电话的剧增是如何对商业、政治和社会造成深刻影响的。
  
  译者:冯利
  
  
  
  CEO 阅读书目
  
  安妮•马尔卡希(ANNE MULCAHY),
  
  施乐公司董事长兼 CEO
  
  《从优秀到卓越》(2001)
  
  (Good to Great: Why Some Companies Make the Leap and Others Don’t)
  
  作者: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
  
  “言行一致、坚定不移、正直并且强有力的领导人才是优秀的领导人,才能攀越高峰。柯林斯发现,优秀领导人与卓越领导人之间的差异在于个人谦逊与职业意愿这两者相互矛盾的组合。卓越领导人的志向集中于公司,而不是他们自己。”
  
  理查德•帕森斯(RICHARD PARSONS),
  
  时代华纳董事长兼 CEO
  
  《原始领导力:了解情绪智能的力量》(2002)
  
  (Primal Leadership: Realizing the Power of Emotional Intelligence)
  
  作者:丹尼尔•高曼,安妮•麦基,理查德 布雅吉(Daniel Goleman, Annie McKee, and Richard Boyatzis)
  
  “卓越的领导人必须拥有情绪智能,许多人直觉上有。但是,对于另外一些人而言,我们可以读《原始领导力》。该书界定了这一概念,而且也提供了有用的例子,对我们每日在商业中面对的各类情况具有真正可以利用的价值。”
  
  史蒂夫•朱沃森(STEVE JURVETSON),
  
  DFJ 公司执行董事
  
  《智能机器时代》(1999)
  
  (The Age of Spiritual Machines)
  
  作者:雷•库尔兹威尔(Ray Kurzwell)
  
  “作为投资破坏性技术的风险投资商,当我评估将运用于未来的产品的时候,我不能把目标放在今天的市场机会上。预测技术趋势越来越重要,也越来越难。库尔兹威尔的书极为详尽地介绍了迅猛变化所产生的影响以及技术进步正以指数级速度增长的事实。”
  
  拉塞尔•西蒙斯(RUSSELL SIMMONS),
  
  Rush Communications 公司董事长兼 CEO
  
  《七条成功的精神定律》(1994)
  
  (The Seven Spiritual Laws of Success: A Practical Guide to the Fulfillment of Your Dreams)
  
  作者:狄柏•卓巴(Deepak Chopra)
  
  “无论如何这是你能读到的最好的书。因为,它告诉我们,生活的根本是 给予。只有当你愿意无条件给予的时候,你才能够得到。”
  
  价值被高估的四本
  
  商业书籍
  
  《镀金时代》(1873)(The Gilded Age)
  
  作者:马克•吐温,查尔斯•杜德利•华纳
  
  (Mark Twain and Charles Dudley Warner)
  
  这是马克•吐温的第一本小说,也是最糟的一本。该书也表明,描绘金融世界绝非他的强项。理论上讲,这部 19 世纪 70 年代的有关贪婪和强盗贵族的小说在今天应该能够引起共鸣,但是,它却因沉闷乏味的散文体而著名,而且全书缺乏作者后来在其大部分作品中所散发的那种幽默和智慧。
  
  《地球的震栗》(1957)(Atlas Shrugged)
  
  作者:艾•兰德(Ayn Rand)
  
  1999 年进行的一项民意调查称该书是 20 世纪最伟大的小说。也许,《地球的震栗》之所以能够如此获得好评,是因为它著重描述了在线投票骗局,而不是因为兰德本人有关个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拙劣观点。至于此书之枯燥乏味、伪善,则在于它对国家存在的小病发出过于夸张的咆哮。这对吉米•卡特(总统)没用,在这儿也同样没用。
  
  《追求卓越》(1982)(In Search of Excellence)
  
  作者:托马斯•J•彼得斯,小罗伯特•H•沃特曼
  (Thomas J. Peters and Robert H. Waterman Jr.)
  
  作者有过正确的构想,也激发了无数效仿者,他们也因此著手研究共同的主题:如何能够使伟大的公司成功。不幸的是,他们的许多选择,如 Atari、数据通用及王安电脑公司(Wang Labs),现在几乎只可作失败实例的教训了。曾一度辉煌的技术公司最终会失败、倒下。呜呼!
  
  《谁动了我的奶酪?》(1998)(Who Moved My Cheese?)
  
  作者:斯宾塞•约翰逊(Spencer Johnson)
  
  这是一部长篇寓言故事,以老鼠隐喻工人。这不仅带有侮辱性(你是一只老鼠!),而且故事发生在一个迷宫里,这未免也太幼稚、愚钝了。雇员可能 会对“尾巴”之说一笑置之,而他们的老总却把这派胡言奉为灵感。
  
  本文选自时代华纳集团所属的《商务 2.0》杂志

时间:  2004-1-7 11:40
作者: xuesong

谢谢动物又有了这么多精神食量,越来越感到时间不够用了。我刚刚发现三联推荐100本好书,大家有兴趣可以去下载不过比较困难,我都下了3天了还没下完:)
中国的历史在1978-1998中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这20年来的出版物对推动这种变化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下面所列的是三联书城推荐的20年中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100本书。浏览一下,看看你读过几本。

a
《爱因斯坦谈人生》,杜卡斯主编,世界(出版社简称,下同),1985

b
《博尔赫斯短篇小说集》,上海译文,1983
《百年孤独》,(哥) 马尔克斯,上海译文,1985
《北岛诗选》,新世纪,1986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美),亨廷顿,三联,1988

c
《陈寅格文集》,上海古籍,1983
《丑陋的中国人》,柏杨,湖南文艺,1985
《存在和虚无》,(法),萨特,三联,1981
《存在和时间》,(德)海德格尔,三联,1987
《城堡》,(德) 卡夫卡,上海译文,1985
《长恨歌》,王安忆,上海文艺,1996

d
《邓小平文选》,人民,1982
《第二性》,(法) 波伏娃,湖南文艺,1986
《第三次浪潮》,(美) 托夫勒,三联,1981
《第二十二条军规》,(美) 托夫勒,上海译文,1983
《短缺经济学》,(匈), 科内尔,经济科学,1985
《独白下的传统》,李敖,人民文学,1991
《动物庄园》,(英), 傲威尔,上海人民,1996
《大饭店》,(美),阿瑟 郝利,上海译文,1982
《第三波》,(美) 亨廷顿,上海三联,1998

f
《傅雷家书》,三联,1981
《废都》,贾平凹,十月文艺,1983

g
《歌德巴赫猜想》,徐迟,人民文学,1978
《过渡时期经济学》,(俄)布哈林,人民,1981
《管锥篇》,钱钟书,中华,1984
《光荣与梦想》,(美)曼彻斯特,商务,1981
《公有制宏观经济理论大纲》,樊纲等,上海三联,1990
《顾准文集》,贵州人民,1995
《故乡天下黄花》,刘震云,作家,1996

h
《后工业社会的来临》,(美) 贝尔,商务,1986
《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美),杰姆逊,北京大学,1995
《胡雪岩全传》,高阳,中国友谊,1987
《红楼梦启示录》,王蒙,三联,1990
《皇帝新脑》,(英),彭罗斯,湖南科技,1993
《海子诗全编》,上海三联,1987

j
《激荡的百年史》,(日),吉田茂,人民教育,1981
《经济学》,(美),萨缪尔森,商务,1982
《经济学》,(美),斯蒂格利茨,中国人民大学,1996
《精神分析引论》,(奥),弗洛依德,商务,1985
《金庸作品集》,三联,1993

k
《科学研究的艺术》,(美)贝弗里奇,科学,1979
《宽容》,(美)房龙,三联,1985
《渴望生活》,(美)斯通,上海人民美术,1983
《开放社会及其敌人》,(德) 波普尔,华夏,1988

l
《论自由》,(英)密尔,商务,1981
《流放者的归来》,(美)考利,上海外语教育,1996
《恋人絮语》,(法)罗兰,巴特,上海人民,1992

m
《美的历程》,李泽厚,文物,1981
《卖桔者言》,张五常,四川人民,1988
《马桥词典》,韩少功,作家,1997
《魔鬼辞典》,(美)比尔斯,漓江,1991

n
《男人的一半是女人》,张贤亮,百花文艺,1986
《挪威的森林》,(日)村上春树,漓江,1989

o
《欧洲现代画派画论选》,(英)郝斯,人民美术,1981

p
《平凡的世界》,路遥,人民文学,1989

q
《棋王》,阿城,作家,1987
《情人》,(法)杜拉斯,上海译文,1989

r
《人有人的用处》,(美)维纳,商务,1981
《人论》,(德)卡西尔,上海译文,1985
《日本为什么“成功”》,(日)森岛通夫,四川人民,1986
《论美国的民主》,(法)托克维尔,商务,1991

s
《随想录》,巴金,人民文学,1981
《社会契约论》,(法)卢梭,商务,1981
《世界史纲》,(英)维尔斯,人民,1982
《沈从文文集》,花城,1984
《双桅船》,舒婷,上海文艺,1982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厉以宁,商务,1986
《土与中国文化》,(美)余英时,上海人民,1986
《山坳上的中国》,何博传,贵州人民,1988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捷)昆德拉,作家,1991
《时间简史》,(英)霍金,湖南科技,1992
《数字化生存》,(美)尼葛洛庞蒂,海南,1996
《撒哈拉的故事》,三毛,中国友谊,1984

w
《外国现代派作品选》,上海文艺,1981
《万历十五年》,(美)黄仁宇,中华,1983
《我的生活故事》,(美)海伦凯勒,外文,1991
《我的精神家园》,王小波,文化艺术,1996
《王朔文集》,华艺,1991

x
《西方哲学史》,(英)罗素,商务,1981
《喧哗与骚动》,(美)福克纳,上海译文,1985
《新科学》,(意)维柯,人民文学,1985
《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德)韦伯,三联,1986
《新概念英语》,(英)亚历山大,上海译文,1984
《心灵史》,张承志,花城,1990
《学习的革命》,(澳)德莱顿等,上海三联,1996

y
《188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马克斯,人民,1979
《约翰.克里斯朵夫》,(法)罗曼罗兰,人民文学,1980
《野火集》,龙应台,湖南文艺,1993
尤利西斯》,(爱)乔伊斯,人民文学,1995

z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民主主义,(德)熊彼特,商务,1980
《资本主义论丛》,(法)布罗代尔,中央编译,1997
《庄子说》,蔡志忠漫画,三联,1991
《中国科学技术史》,(英)李约瑟,科学,1979
《中国古代房内考》,(荷)高罗佩,上海人民,1990
《走向现代化》,(美)英克尔斯,四川人民,1983
《自由选择》,美弗里德曼,商务,1993
《自由秩序原理》,(奥)哈耶克,三联,1997
《增长的极限》,(美)米都斯等,商务,1993
《曾国藩》,唐浩明,湖南文艺,1991
《张爱玲文集》,安徽文艺,1993
《追忆似水年华》,(法)普鲁斯特,译林,1991
《展望二十世纪》,(英)汤因比,(日)池田大作,世界,1986
(发帖时间:2003-12-12 17:53:17)

相关地址
http://bbs.leoboard.com/non-cgi/usr/73/73_4118.torrent
时间:  2004-1-17 11:12
作者: xuesong

徐小平告诉他的学生:大学生就业难有一把双刃剑—— 一边是客观的现实困境,一边是自身的价值误区。走出自身的价值误区,就能摆脱客观的就业困境!站在茫茫的人生边缘上,你今天立足在哪里并不重要,但你下一步迈向何方却很致命;徐小平会沉痛地告诉你,如果你不知道自己要到哪儿去,通常你哪儿也去不了

刚刚在新浪看到了徐小平的《骑驴找马》,还没看完先推荐给大家看看


[此贴子已经被xuesong于2004-1-17 11:12:54编辑过]


时间:  2004-1-17 11:38
作者: xuesong

今天刚看到一本书觉得有益想推荐给大家,但发现读书贴找不着了才想起动物为了避嫌把固顶取消了,当初没有多想但现在想来这无疑是我们的一大损失,书是我们的益友在现在整个社会都很浮躁的时候多读书、多思考是我们最应该做的事知识是我们一生最大的财富,它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因此把这个帖子再次固定,希望大家支持。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