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请教什么是同心圆技术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1-3-30 16:30
作者: qianqianjie     标题: 请教什么是同心圆技术

请教什么是同心圆技术
时间:  2011-3-30 17:01
作者: yang19811

GSM同心圆技术介绍

吴勤华 刘 谦

(武汉市电信局移动通信局430017)

摘 要 简要介绍了现阶段GSM网上普遍采用的一种提高频率复用率技术的一般原理,并重点介绍了Italtel同心圆技术的实现方式。
关键词 GSM 频率复用 同心圆技术 原理 

  同心圆技术是现阶段GSM系统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提高频率复用率的技术,按其功能实现分类,可分为普通同心圆、智能双层网(IUO)两大类。下面就分别介绍一下这两类同心圆技术的基本原理及特点,并着重介绍我省所选用的Italtel GSM设备的同心圆技术。




图1 同心圆示意图

一、普通同心圆技术
  普通同心圆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普通小区分为内层、外层,内、外两层共站址,共用一套天线系统,共用同一BCCH信道,外层的覆盖范围与普通小区相同,内层采用较低的发射功率,覆盖范围较小。内外层频率复用系数不同,内层更为紧密,外层一般采用4*3复用,内层采用3*3、2*3复用方式。公共控制信道BCCH、SDCCH在外层,即通话在外层建立。采用同心圆技术后,由于小区被划分为内、外层,需增加一套新的切换算法。小区间切换一般在外层进行,如普通小区;小区内则相应增加了层间切换(包含内层至外层、外层至内层、内层间的切换算法)。另外,由于干扰原因,小区内仍有同层内不同TRX或不同信道间的切换算法。
  普通同心圆实现简单,无需改变网络结构。对手机无特殊要求,只需增加一些特殊的切换算法。由于内层采用更紧密的复用方式,每个小区可分配更多的TRX, 从而提高了频率利用率,增加了网络容量。但应注意同心圆内层对话务量的吸收受话务分布及覆盖范围的限制,对容量的提高是有限的,一般为10%-30%,且与话务分布有关,内层因功率小不易吸收室内话务,而适用于话务量集中于基站附近,且分布在室外的情况。
  在运用普通同心圆技术时,要注意做好网络规划,既不能因内层复用紧密带来频率干扰而影响网络质量,又要能吸收足够的话务量,同时应采用功率控制、不连续发射等技术,以降低干扰,保证网络质量。

二、智能双层网(IntelligentUnderlay Overlay)技术

  网络结构与普通同心圆类似,也是将小区分为顶层(Overlay)、底层(Underlay)。一般情况下,两层共站址、共天线,顶层同一般普通小区,采用4*3复用方式,底层可采用更紧密的 复用方式。顶层同一般宏小区连续覆盖、主要服务小区边界处的MS;底层不连续覆盖,服务处于靠近基站、建筑物内及其他有一定干扰屏蔽环境的MS。同普通同心圆一样,控制信道在顶层,呼叫在顶层建立。
  与普通同心圆不同,智能双层网的顶层与底层的发射功率是相同的,而且由于底层采用更紧密的复用方式,使其同频、邻频干扰的机会增加了。但智能双层网采用了一种基于载干比C/I的切换算法,使干扰的比率减小了很多。具体实现方式如下:通话在顶层建立,然后BSC不断地监视下行链路底层的C/I比,当某底层信道的C/I达到可用门限时,将通话切换至底层信道,同时继续监测此信道的C/I,若变坏到不可用门限时,便切回到顶层。
  智能双层网对容量的改善亦是通过提高底层载频的频率复用度,增加小区的TRX 来实现的。其容量的提高与底层对话务的吸收程度有关,一般可提高容量20%~40%。
  智能双层网的实现也相对简单,对现有网络改动小,对手机无特殊要求。由于有对C/I的测量、估算及特殊的切换算法,可在提高容量的同时保证通话质量。同时由于内外层发射功率相同,尤其可吸收建筑物内及其他有一定屏蔽环境的话务量。在使用时要注意做好频率规划,设置好基于C/I的切换参数,同时结合使用Pwctr、DTX 等抗干扰技术。

三、Italtel的同心圆技术

  Italtel 系统所使用的同心圆技术属于普通同心圆范畴,内外两层共站址、共天线。外层称为Underlay,同一般宏小区,包含BCCH、SDCCH控制信道;内层称为Overlay,只包含TCH 载频,其TRX的发射功率较Underlay层的发射功率低2~5dbm。频率规划不同于传统的4*3、3*3,Overlay的复用方式更为紧密。为方便频率规划设计及网络安全起见,外层一般包含2个TRX,内层可有1~4个TRX(根据频段大小及话务密度而定)。
  为实现同心圆技术,Italtel GSM系统在原有的切换算法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基于Pathloss(路径损耗)的接入及切换算法,具体如下:
  用户发出呼叫请求后,由于BCCH、SDCCH均在Underlay层,呼叫在Underlay层建立,此时MS每隔480ms将下行测量报告汇报给BSC,BSC通过计算Pathloss(路径损耗),来决定MS是否接入Overlay即占用Overlay的TCH信道。
  Pathloss的计算公式如下:
  Pathloss=BSPWR_CELL_RIF-RXLEV_DL-PWR_C_D式中:
  BSPWR_CELL_RIF为Underlay层的天线侧发射功率;
  BSPWR_CELL_RIF=BSPWR_CELL-Lf-Lc+Ga;
  BSPWR_CELL为功放输出功率(Combiner之前);
  Lf为线路损耗,Lc为Combiner衰耗,Ga为天线增益;
  RXLEV_DL为MS测得的下行按收电平;
  PWR_C_D为功率控制的影响。
  在设置BSC无线参数时,要设置路径损耗的门限PATHL_OU,以及路径损耗的迟滞量HYST-PL。当BSC计算出的Pathloss<=PATHL_OU时,则接入Overlay,否则接入Underlay的TCH信道。
  同心圆小区的切换则比较复杂,下面详细分析说明。

1.由Overlay发起的切换

  由Overlay 发起的切换可因通话质量恶化或因此子小区需要被改变,且只可切至其本Underlay,或同站的Overlay小区,此时切换属于强制切换。
  (1)当BSC计算出的Pathloss<PATHL_OU +HYST_PL时,则Overlay发出切出请求。
  (2)当BSC收到的RxQual(通话质量测量)>RxQual_H-O(Overlay层的质量切换门限)时,则Overlay发出切出请求。
  (3)Overlay内的切换与普通小区的小区内切换类似。

2.由Underlay发起的切换

  当BSC计算出的Pathloss<=PATH_OU_-HYST_PL时,则切入Overlay。当发生MS占上Underlay信道符合进入Overlay的条件,但此时Overlay无可用信道的情况时,使用TRQHO定时器以避免又立即分配Overlay信道。
  另外,Italtel还有基于TA(时间提前量)的Overlay/Underlay的算法,目前并未使用。
  Italtel的同心圆技术无需改变网络结构,仅需增加一些特殊切换算法,实现起来比较简单,同时在网上运用了功率控制、手机的不连续发射等降低干扰的技术。另外,要时时分析网络情况,及时做好同心圆参数的优化调整。
  总之,在现阶段频率资源紧张、网络负荷加重的情况下,GSM的同心圆技术是对话务高密集区的频率复用问题的一种解决方案。随着GSM技术的不断成熟,同心圆技术也将日趋完善,在一些话务高、频率少的大、中城市得以更加广泛地应用。


我的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时间:  2012-6-6 21:23
作者: 刘刀

不错,好东西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