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空间复用和空间分集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1-4-6 14:44
作者:
odyssey_2010
标题:
空间复用和空间分集
MIMO技术实质上是为系统提供空间复用增益和空间分集增益。空间复用技术可以大大提高信道容量,而空间分集则可以提高信道的可靠性,降低信道误码率。
空间复用就是在接收端和发射端使用多副天线,充分利用空间传播中的多径分量,在同一频带上使用多个数据通道(MIMO子信道)发射信号,从而使得容量随着天线数量的增加而线性增加。这种信道容量的增加不需要占用额外的带宽,也不需要消耗额外的发射功率,因此是提高信道和系统容量一种非常有效的手段。
空间复用的实现首先将需要传送的信号经过串并转换转换成几个平行的信号流,并且在同一频带上使用各自的天线同时传送。由于多径传播,每一副发射天线针对接收端产生一个不同的空间信号,接收方利用信号不同来区分各自的数据流。实现空间复用必须要求发射和接收天线之间的间距大于相关距离,这样才能保证收发端各个子信道是独立衰落的不相关信道。
实现空间复用的接收端的解码算法有迫零算法(ZF)、最小均方误差算法(MMSE)、垂直-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码(V-BLAST)算法和最大似然算法(ML)。迫零算法是一种线性接收方法,可以很好地分离同频信号,但是需要有较高的信噪比才能保持较好的性能。另一种线性接收算法是最小均方误码算法,该算法可以使由于噪声和同频信号相互干扰造成的错误最小,尽管它降低了信号分离的质量,但具有较好的抗噪性能。最大似然算法接收性能最好,但是计算复杂性高。
BLAST是一种可以实现空间复用增益的算法。1996年Foschini提出对角-贝尔实验室分层空时码(D-BLAST)算法,但是由于算法的复杂度太大,很难实际应用。1998年由Foschini和G.Golden提出V-BLAST算法。V-BLAST算法不是对所有的发送信号一起解码,而是首先对最强的信号解码,然后在接收到的信号中减去这个最强的信号,再对剩余信号中的最强信号解码,再减去这个信号,这样依次进行,直到所有的信号都被译出。V-BLAST算法是算法复杂度和译码性能综合考虑下一种最优的译码算法。
空间分集的代表技术是空时编码space time coding,空时编码通过在发射端的联合编码增加信号的冗余度,从而使信号在接受端获得分集增益,但空时编码方案不能提高数据率。
[
本帖最后由 odyssey_2010 于 2011-4-6 14:52 编辑
]
时间:
2011-4-7 15:10
作者:
binlijuan
这百度之后复制的
时间:
2011-8-22 14:18
作者:
yuanzhe-yjt
:) :) :) :)
时间:
2015-11-5 16:55
作者:
追逐通信
挺好的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