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解决弱覆盖问题的常用方法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1-4-14 17:55
作者: 烽火燧烟     标题: 解决弱覆盖问题的常用方法

解决弱覆盖问题的常见方法有天线调整、功率调整、引入直放站、增加新站和室内覆盖天线调整。
时间:  2011-4-14 19:16
作者: analyzell

能否将每种方法展开讲讲?
时间:  2011-4-14 20:10
作者: zglw

我想要详细的解决方法  能讲讲嘛
时间:  2011-4-15 11:01
作者: 烽火燧烟     标题: 就具体方法简单展开探讨一下

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        天线调整
改变天线的方位角度和下倾角可以有效的增强覆盖。广州试验网在进行中山一路和东湖路覆盖优化的路测过程中,发现东湖基站和署前路基站之间的东湖路一段UE接收功率较弱,小于-100dBm。并且该区域导频信号质量Ec/Io也很差,小于-12dB。
通过优化分析软件对路测数据进行回放分析,发现东湖路上信号覆盖不好的一段,是由署前路基站第三扇区(扰码438)的旁瓣来覆盖,而署前路基站正对该区域的第二扇区(扰码437)信号很弱,无法进入激活集,推断署前路第二扇区(扰码437)可能受到阻挡。到楼顶天面上发现署前路基站第二扇区(扰码437)正前方建筑密集阻挡严重,影响了该扇区的覆盖。而东湖基站第一扇区(扰码439)天线的正前方几十米处也被一排高层住宅完全遮挡,无法覆盖到东湖路的该段区域。优化措施是将署前路第二扇区方位角由原来的240度调整为230度,以增强对东湖路该路段的覆盖。天线方位角调整后进行路测验证,发现东湖路该路段的UE接收功率>-100dBm,导频Ec/Io>-12dB。
经过优化,中山一路和东湖路的UE接收功率和Ec/Io得到了明显改善。优化后整个路线上UE接收功率大于-100dBm的比例,从优化前的77.2%上升到94.8%;EcIo大于-12dB的比例,从优化前的83.2%上升到优化后的98.5%。
通过降低基站高度、调整天线下倾角、利用赋形天线(上旁瓣抑制、下旁瓣零值填充),可解决“塔下黑”问题。例如中国移动北京试验网阜成门基站的“塔下黑”现象是由于站高过高(站高80米),地面上所处的位置正好处于波束的零值照射点导致。解决塔下黑的方法最好是采用下旁瓣零值填充天线,其次通过使波束下倾也可缓解塔下黑的区域。优化中综合了上述两种方法:把阜成门基站原带2度内置电下倾的天线更换成为带6度内置电下倾并且具有下旁瓣零值填充特性的天线,其中天线由2度内置电下倾的更换成为6度内置电下倾的要求与上面的高站越区解决措施一致。经优化后阜成门基站的塔下黑现象已消除。
2.        采用直放站
使用直放站作为实现“小容量、大覆盖”目标的必要手段之一,主要是由于使用直放站一是在不增加基站数量的前提下保证网络覆盖,二是其造价远低于有同样效果的微蜂窝系统。直放站是解决通信网络延伸覆盖能力的一种优选方案。它与基站相比有结构简单、投资较少和安装方便等优点,可用于难于覆盖的盲区和弱区,如商场、宾馆、机场、码头、车站、体育馆、娱乐厅、地铁、隧道、高速公路、海岛等各种场所,提高通信质量,解决掉话等问题。但是在WCDMA网络使用直放站会给网络带来额外的噪声和干扰,影响施主基站的覆盖和容量。因此在WCDMA网络弱覆盖优化过程中,要慎重使用直放站。
3.        调整小区导频功率设置
        解决覆盖弱区和盲区问题的一个最直接的方法是提升小区导频发射功率,使得该小区覆盖区域的导频信号强度RSCP和Ec/Io满足连续覆盖的要求(详见5.1.1节)。但是上述这种方法也存在不足:
        (1)如果增加导频功率,同步信道和寻呼信道的功率会相应地增加,业务信道的功率会因此而降低。
        (2)由于调整了小区的导频发射功率,使被调整的小区以及周围小区的覆盖情况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优化完后,一定要充分考虑到调整方案对系统覆盖的影响。
4.        添加新站
        在覆盖弱区和盲区增加新的基站也可以解决弱覆盖问题,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由于WCDMA的技术特点(干扰受限),在基站间加站解决覆盖空洞难度较大,其主要原因为:1)基站间干扰的增加,这将导致基站容量和覆盖能力的下降;2)大量的加站需重新进行网络设计,否则网络整体干扰会很大,很难解决容量和覆盖的平衡;3)由于站间距的缩小导致网络中软切换比例的增加,影响网络容量。
        建议加站主要是为了解决容量问题。除非采用天线调整、加直放站和小区导频功率调整等方法解决不了弱覆盖问题时才考虑加站。
5.        增强室内覆盖:
        网络初期一般使用宏蜂窝基站,既覆盖室外也覆盖室内,但对于重点区域和话务热点区域建议使用室内覆盖分布系统来保证其覆盖。
室内覆盖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室内覆盖的频率选择、泄漏问题、室内覆盖切换区设置和室外小区信号干扰问题等

[ 本帖最后由 烽火燧烟 于 2011-4-15 11:04 编辑 ]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