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室内覆盖面临的问题的简单探讨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1-4-15 11:16
作者:
烽火燧烟
标题:
室内覆盖面临的问题的简单探讨
室内覆盖面临的问题主要有室内覆盖的频率选择、泄漏问题、室内覆盖切换区设置和室外小区信号干扰问题,下面分别介绍:
1 室内覆盖频率选择问题
在进行3G室内覆盖系统建设时,有两种方案,一种是同频方案,室内系统与室外系统使用相同的频率;另一种是异频方案,室内系统与室外系统使用不同的频率。同频方案的优点是切换成功率高,频谱利用率高,缺点是某些情况下,不能很好地控制来自室外小区的干扰信号。异频方案的优点是基本不存在来自室外小区的干扰信号,缺点是异频切换成功率低,在切换过程中容易造成掉话,从整体上降低了网络的建设质量和服务质量。异频方案的另外一个缺点就是降低了频谱资源的利用率,缩小了今后网络的扩容空间。所以这两个方案各有利弊,在WCDMA室内覆盖系统的建设过程中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另外,频率方案的选择还与运营商所拥有的载频数有关。将来比较合理的情况是既有同频方案,又有异频方案。如果干扰可以控制,则建议采用宏蜂窝频点即同频方式;如果干扰难以控制,且硬切换性能可以满足室内覆盖网络系统KPI指标要求,则建议采用异频方式。一般认为“干扰可以控制”的要求为:在室内,室内分布系统的导频功率比室外基站的导频功率强10dB;在室外,室外基站的导频功率要比室内分布系统的导频功率强10dB。对于室内外隔离较好的环境建议室内外使用同频方案;对于室内外隔离较差的情况建议室内外使用异频方案。
2 室内覆盖切换区设置
建议在优化过程中将室内覆盖更软、软切换的切换区设置在无线环境比较稳定的地方。由于开关电梯会使信号强度发生突变(10-20dB),因此在做室内覆盖优化时,要避免将更软、软切换区发生在进出电梯处。通过调整导频功率,或者修改切换参数来调整切换区域大小。
如果室内小区与室外小区是采用异频策略组网,室外与室内的切换属于硬切换,由于目前UE通过启动压缩模式来进行频间硬切换,因此异频硬切换成功率远比软切换低,这与手机和系统对压缩模式参数的支持以及手机测量能力有关系,造成硬切换失败的主要原因有:
UE没有收到切换物理信道的完成命令;
压缩模式物理信道重配失败;
UE没有收到压缩模式物理信道重配命令;
UE切换完成后掉话。
3 室内信号泄漏
根据以下步骤来进行室内信号泄漏的优化,首先确定室内信号泄漏程度和区域,分析泄漏原因,调整室内分布系统增益,如果是室内分布系统天线位置问题,改造天线位置,之后调整相邻小区的小区重选参数,调整相邻小区的切换参数。
4 室外信号入侵
如果存在室内分布系统,室外宏蜂窝信号的入侵,会给室内带来严重的干扰,造成室内用户切换频繁,极易产生掉话。因此优化的思路应该是首先确定室外宏蜂窝信号入侵的程度和区域,分析入侵发生的原因,如果是由室内信号弱造成的,就调整室内分布系统增益;如果是室内分布系统天线位置问题,则需改造天线位置;如果是室外信号过覆盖造成,则按照过覆盖的情况处理。
时间:
2011-4-27 21:04
作者:
chen_lin
本人不同您的观点:
表面上看,同频只用一个频点,异频要用一个以上频点。可以下结论说,同频组网的频谱利用率高于异频。
但是,对于CDMA系这样的宽带软容量系统有深刻认识的人都会知道,其实,频谱利用率和Eb/Nt是相关的。在一个频率上开通大量载频,其自干扰(Nt)是逐步上升的。尤其是对于室内/外覆盖这样的场景,还会出现信号“大吃小”的现象,使得室内覆盖系统的覆盖能力大大降低。
而异频室内覆盖,室内均为高Ec/Io的区域,高信噪比就代表了高容量(比如高吞吐量等)。
而实现异频室内覆盖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切换设计。
另外,就室内外基站的覆盖能力差异,也不是10dB,而是30dB数量级的。也就是说,一般调整参数是无法扭转覆盖差异的。我们很多做室分多年的人,对面临问题的实质其实认识都是不清楚的。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