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中国移动集团总经理王建宙对于“海外业务、3G发展、市场竞争”等若干战略问题的执行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5-3-31 13:29
作者: iris_xyz     标题: 中国移动集团总经理王建宙对于“海外业务、3G发展、市场竞争”等若干战略问题的执行

据我们zhzl北京采编部、财经组3月22日发回的关联调研资料显示————就在中国移动于上周末正式发布2004年财报之后,3月20日,沃达丰(Vodafone)行政总裁Arun Sarin到访中国,3月21日,Arun Sarin与中国移动集团高管层进行了会晤。分析人士认为,这些高调举动强烈向外界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息,沃达丰并不会如外界猜测的那样,抛售其持有的中国移动(香港)有限公司股票。同时,作为中国移动的全球策略伙伴,沃达丰将继续与中国移动在新技术及设备、终端采购方面进行更有效的合作。从2004年11月1日履新中移动那天开始,王建宙在与中移动的彼此适应中,逐渐带给这家有志于成为世界最大最强运营商的中国公司实现梦想切实可行的路径。有迹象表明,拥有世界最多用户的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与全球最大跨国运营商,用户量居全球第二的沃达丰集团(Vodafone)关系正日趋紧密,而两个巨头之间的这种紧密联系将深刻影响全球移动通信产业。而中国移动集团总经理王建宙的一系列战略执行思路,也在其中得以进一步展现————
  

  
  
——(1)注意“中国移动与沃达丰(Vodafone)关系”在资本市场的表现

早在2004年下半年,香港资本市场即有传闻称,因中国移动迟迟不能获得3G牌照,沃达丰认为中移动香港已经不具备投资价值,准备抛售其拥有的3.3%中移动股票。海外分析师指出,虽然沃达丰持股数并不多,绝对数量上不会对中移动股价产生太大影响,但以沃达丰的战略合作伙伴身份抛售股票,中移动香港遭遇的市场重创则可想而知。我们注意到————04年11月1日,随着三大运营商老总互换的一纸调令,原中国联通集团董事长王建宙调任中国移动集团总经理。市场用沃达丰作引子,给刚刚走马上任的王建宙出了一道外界看起来颇难的命题作文。王建宙上任38天后坦言:“上任后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与沃达丰高层进行沟通”。其对此事的重视表明“沃达丰抛售”的市场传闻并非空穴来风。外界对于王建宙就任中国移动集团总经理后最深切的印象是,他改变了中移动历来只做不说的低调风格,此种转变在他对待沃达丰这个策略股东上的细节上足见一斑。 05年2月12日(中国农历新年的大年初四),王建宙飞赴日本参加沃达丰集团全球董事会,发表演讲阐述中国电信市场现状,并会见了几乎所有的沃达丰高层,其透露:“当时我几乎把沃达丰所有带‘O’的高管都见了一遍,包括CEO、CFO、CTO、COO等等。”而竭诚沟通的结果是————在3月11日中移动香港发布2004年财报当天,面对分析师及香港媒体,王建宙明确表示,沃达丰现持有的中移动香港股份比例不会变。值得关注的是————中移动香港这个被香港资本市场誉为“合法印钞机”的上市公司,日前交出了一份超出大部分投资机构预期的漂亮财报。中移动香港财报显示,2004年中移动香港总用户数超过2亿户,增长44.3%;收入1923亿元,增长21.3%;净利润420亿元,增长18.1%;每股盈利2.14元人民币,增长18.2%。更加令人意外的是,中移动香港2004年全年派发股息为每股0.66港元,较2003年增加83.3%;利润派息率不断提高,2004年达到32.7%,较2003年提高11.7%,此前,投资机构对于中移动香港的利润派息率期望值在27-30%期间。一份漂亮业绩在手,面对沃达丰(Vodafone)行政总裁Arun Sarin,王建宙心态如何不难想像。而关于沃达丰将抛售中移动香港股份的传闻,自动消散。今年3月15日,“CSFB(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亚洲研讨会”在香港香格里拉酒店举行。当天,中国移动集团总经理王建宙被安排在上午第一场进行演讲。在这个有1500多名投资者参加的会议上,王建宙发表主题为“中国移动既是一个财务稳健的盈利性公司,同时也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增长性公司”的演讲,时逢中移动发布2004年财报后连续两天大涨,并带动恒生指数止跌回稳、进而微涨。因此,王建宙的演讲引来大批在港投资者捧场。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所作《中移动市场地位及04年年报对股价影响的分析》报告称:中移动公布04年业绩,明显好于预期,刺激其股价大幅上扬,当日中移动香港上涨2.6%至25.6港元,远远超出恒生指数0.3%的涨幅;当日恒生指数上涨35点,中国移动贡献41点,贡献比例高达118%;尽管美国股市当日下跌近1%,但中移动在纽约交易所的ADR(存托凭证)亦逆市大涨3%,至16.54美元(即25.8港元/股)。报告还指出,中移动香港股票对于香港股市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首先中移动香港是所有海外上市的中资公司中流通市值最大的公司,超过中国石油和中国石化等公司;其次中移动以11.6%的权重位列恒生指数第二大权重股,并且还是恒生红筹指数的第一大权重股,权重高达46.0%。鉴于中移动香港在香港股市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其本身的高成长性,从去年以来部分投资机构就有争论,应该将中移动香港定位于一个财务稳健的公用股还是高速发展的增长股。王建宙3月15日的演讲正表明了中移动官方对此争论的看法————王建宙在演讲中提到,说中国移动是一个财务稳健的公司,是因为其有着非常强劲的现金流,去年EBITDA有1072亿元人民币,经营业务净现金流为1037亿元人民币;自由现金流达到423亿元人民币,净利润达到420亿元人民币。王建宙自上任以来,始终强调中国电信市场依然是个快速增长的市场,中移动更是一个高速增长的公司。2004年中国移动共获得新增用户3800万,2005年1、2月份依然以每月新增用户300万以上的速度增长;另一组更为重要的数据是,中移动去年获得的新增用户数占全国移动电话新增用户数比例为64%,与其目前所占移动市场64%市场份额持平,这一数据透露的信息是,2004年特别是下半年以后,移动通信市场竞争进入了一个理性有序的阶段。

时间:  2005-3-31 13:29
作者: iris_xyz

——(2)注意中国移动“国际业务拓展”与“3G运营开发”的联动关系

根据数家投资机构分析————王建宙在任联通期间推动了联通红筹返回A股上市,因此有理由希望其在任中国移动集团总经理期间能尽快推动中移动香港返回国内资本市场,令国内投资者有机会分享中移动利润。根据中国移动有关内部人士透露————“中国移动已经做好了包括CDR(存托凭证)、A股在内的所有准备工作,只等待有关部门的批准。”中移动确实有计划返回国内上市,也探讨了各种可能性。这位人士强调,中国移动并非缺少资金,目前中移动香港截至2004年12月31日现金及银行存款高达654亿元人民币,每年还有上千亿的业务现金流。王建宙就任中国联通集团董事长期间,就曾公开表述返回国内资本市场对于联通有若干好处,其中最大一点就是许多消费者就是联通A股投资者,双重身份令消费者更客观看待运营商角色。目前中国移动遇到最大的问题是,有关部门会否把中移动作为CDR的第一个试点开放,A股是否有能力承受中移动这种上千亿的大盘?不过国内投资机构乐观人士表示,如中国移动能够返回国内资本市场,相信凭借良好基本面,中移动会获得较中国联通A股上市更好的预期,同时亦会增加国内消费者及投资者好感。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移动“走出国门”也需要大笔资金,因此若中国移动有其他融资计划并不为奇。总部位于伦敦,世界最大的跨国运营商沃达丰几年来的跨国收购、建设移动网络投入超过2000亿美元。而中国移动要立志成为世界一流电信企业,没有国际业务无异于纸上谈兵。日前,中国移动正式宣布了竞标巴基斯坦电信公司(PPCL)标的为19亿美元26%股权58%投票权的计划,竞争对手包括大马电讯、沙特阿拉伯的Saudi Oger电信、阿联酋电信、土耳其Turkcell Iletisim Hizmetleri电信及新加坡电信公司(SingTel)等。王建宙强调————“这完全是一个商业行为,截至目前并没有最新进展;我们承诺今后所有的海外拓展计划都将由集团公司进行,上市公司在海外项目盈利的情况下有优先收购权。大胆探索、谨慎决策”是中国电信运营商在现有体制下最好的选择。面对在任中国联通集团董事长期间洽谈的获取澳门CDMA牌照开花结果,王建宙显然心情复杂。此外,由于中国迟迟未发放3G牌照,也可能令国有电信运营商丧失部分市场机会。刚刚结束的美国CTIA无线技术展期间,就有国外运营商询问中国记者,印度都已经有3G网络运营,尚未运营3G的中国运营商还有什么核心竞争力走出国门?王建宙无论对海外投资机构还是国内外媒体都做如下表示————“如果说中移动香港2005年资本市场方面会有什么最大不确定性,那就是3G牌照可能发放带来的资本性开支。”中移动香港在公布2004年财报的同时,宣布2005年资本性开支为78亿美元,与2003年持平,较公司指引53亿美元超出47%,主要投入为现有2G网络扩容及新业务(不含3G)。这也引起外界质疑,在3G即将来临之际,为何中移动还掏出巨资扩容2G?王建宙解释————由于难以估计3G牌照时间,因此无法列出3G资本性开支的数额;至于继续扩容2G网络,是因为全年用户话务量增长50%,如不扩容难以保持世界一流的网络水平。他同时重申,投入到2G的资本性开支并不会因为建设3G而浪费,这是因为在相当长时间内2G网络与3G网络将共存。王建宙举例说,上海移动与上海文广集团已经尝试拍摄了根据手机特点定制的电视剧短片,如果用户能够拥有更高的网络接入速度,包括视频点播、在线新闻、音乐下载等数据增值业务应用前景广阔。从全球发展趋势上来看,手机已然成为重要的媒体,3G技术将极大推动手机这一媒体平台的进步。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移动人士更直截了当地指出————“现在是业务在等待3G”。事实上,王建宙就任中国移动总经理以来,一直对3G表达了“积极准备”的态度。此前,主要是中国电信及中国网通在游说政府加快发放3G牌照,如今几乎所有的中国电信运营商都在积极推动3G牌照的发放,包括信息产业部也明确表态2005年要拿出3G政策的决议来。但由于3G牌照发放与中国电信业重组密切相关,有关部门一直未明确提出方案,运营商更多的只有“准备与等待”。

时间:  2005-3-31 13:30
作者: iris_xyz

——(3)注意中国移动基于HSDPA(3.5G技术)的“3G分期部署战略”

尽管外界一直认为中国移动铁定采用WCDMA制式将现有2G网络升级到3G。但近期有一份来自投资机构的报告称,中国政府希望中国网通和中国移动采取另一种3G标准TD-SCDMA作为3G运营标准。这一传言也令部分海外投资机构对投资者出具了投资风险提示。此间,王建宙并未正面回应这一传言。王建宙3月20日表示————中国移动对于3G的“积极准备工作”包括在核心网方面推进IP软交换R4版本的技术演进,在接入网方面推进HSDPA标准的商用进度等工作。此外,2G用户无须更换SIM卡就能够平滑过渡到3G,这也是最新的技术带来的成果。“我希望中国移动在切入3G的时候直接从现有最好的技术入手,从3G的起点做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王建宙再一次提醒设备及终端厂商,中国移动目前只把眼光放在HSDPA。“在国际市场,许多与中国移动同样等量级的电信运营商都已经或者即将开通3G网络,因此中国移动要做3G就要做最先进的技术。”业内人士认为,这从另一个侧面否认了移动将采用TD-SCDMA技术的传言。爱立信、华为等设备厂商表示,从世界上已经开通3G网络的运营商经验看,GSM、GPRS平滑过渡到WCDMA是最好的选择,而WCDMA的新阶段技术HSDPA在今年下半年就能够大规模商用。很显然,设备厂商加速推进HSDPA的进展,将有利于中国移动提升市场竞争能力。王建宙表示————新技术不是昂贵的代名词。“与香港投资机构交流一致的看法是,3G建设及维护的每线成本要低于2G,这对投资者无疑是个利好消息”。王建宙表示————中国移动制定了分几步走的3G规划方针。一旦发放3G牌照,中国移动将首先在沿海发达及重要城市部署HSDPA网络,以满足日趋增长的数据应用需求;对于尚未部署3G的地区,将采用双模手机过渡。海外投资机构分析认为,由于中国移动实行3G分期部署的战略,3G建设开始后相2G投入相应减少,因此资本性开支并不会过度增加。但摩根大通分析师Tim Storey指出,2005年中国移动所要面对的风险还包括中国电信及中国网通小灵通增长带来的竞争,尽管这种增长是缓慢的;这种风险还包括,如果中国电信获得中国联通GSM网络,中国移动将面临通信市场“三足鼎立”的态势。

时间:  2005-3-31 13:30
作者: iris_xyz

——(4)注意中国移动基于“当前业务市场竞争”的态度
  
近来有香港投资机构出具报告认为————中国移动可能将开始在低端市场与中国联通展开停止半年之久的竞争。这主要是由于中国联通采购了数百万部1000元以下CDMA手机所致。对此,王建宙表示:“对于大众市场,我们将控制和减少营销与运营商成本。”王建宙再度强调上任以来,任何资费套餐都在他的掌握之中,这也意味着近期中国移动不会利用其主导运营商地位打压其他移动运营商。根据有关知情人士透露————就在中国农历新年之前,中国移动集团总经理王建宙与中国联通集团董事长常小兵进行了会晤,双方就取消话音网间区别定价、共同向用户收取电话卡成本费等达成了一致性意见。这之后,中国移动悄悄取消了某些业务品牌对中国联通实行数年之久的区间区别定价(业内称为歧视性定价),而收取电话卡(主要是SIM和UIM卡)成本费将有效杜绝部分大众用户因为没有转网成本高频率转网的行为。另一方面,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后,中国移动与中国几大运营商各自推出了维护消费者利益的不同举措。3月3日,王建宙召集包括TOM王雷雷、盛大唐峻在内的CP、SP高层,一方面鼓励他们与中国移动“共同迎接数据业务的高潮”,一方面要“严格自律起带头作用维护市场环境。”这是因为在中国移动新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诸多消费者的投诉也成为移动头疼的问题。中移动香港2004年财报显示,其新业务收入达到31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76%,远高于话音的增长,占总收入的比例也历史性的达到15.5%,这一比例接近一些发达国家运营商水平。其中,以短信、WAP、彩铃为代表的数据业务发展更为迅猛,占总收入比例从2003年7.7%上升到2004年的11.3%。中国移动数据部有关人士透露————占移动15.5%业务收入的新业务带来了移动60%以上的投诉;一旦上3G,新业务收入比例无疑还将继续增加,移动不能放任合作伙伴的短视行为葬送数据业务的美好前景。王建宙表示,2005年中国移动依然将充分利用网络能力,区分网络忙闲时间、忙闲区域、不同的客户品牌,针对性地进行适度的话务量影响,利用价格弹性,使得话音业务继续增长,进而促进收入增长。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正是由于快速增加的话务量,成为2004年中移动香港业绩保持高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但由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资费均保持政府监管水平,因此收入增长未与话务量增长同步。早有投资银行报告指出,目前在中国大部分地区,移动电话资费大约相当于固定电话资费3倍以下水平,部分竞争激烈的市场甚至移动电话与固定电话资费持平。便宜的资费带来移动电话通话量的增长,而在快速增长的话务量背后,表明中国电信市场正在逐渐进入一个移动电话取代固话的历史性阶段。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