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有关高铁方面WCDMA如何优化保障?有高手没?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1-10-30 13:33
作者: nothing12     标题: 有关高铁方面WCDMA如何优化保障?有高手没?

如题!:)有这方面经验的分享分享啊!
时间:  2011-11-1 10:37
作者: 道家书生     标题: 切换区域设置原则

切换带设置分析
WCDMA切换报告软切换、硬切换(异频和异系统),在切换区域设置中,仅考虑软切换的区域设置。
1)        切换带的设置
切换时间大概在3秒左右,目前京沪高铁时速基本在300公里/小时,即83米/秒,因此切换带的距离应该为L=T*S=3*83=249米
因此在高铁中切换带的重叠区域应该在249米左右。
2)        WCDMA系统重叠切换时间
在WCDMA系统软切换过程中,分为通话过程中发生软切换和起呼时发生软切换两种情况。
时间:  2011-11-1 10:38
作者: 道家书生     标题: 天馈设置方法及原则

天线挂高
1.        天线高度
2.        天线类型

绝对高度和相对高度、方位角、方向角、高铁的入射角度、机械调整的角度、天线选型的原则、挡板与基站高度的关系、提高挡板的指标要求
时间:  2011-11-1 10:40
作者: 道家书生     标题: 无线参数的设置方法及原则

接入参数设置原则
理论分析
设置原则
实际参数设置
功率设置参数、接入参数设置方法、范围
保持参数设置原则
理论分析
设置原则
实际参数设置

计数器和定时器、
软切换切换/重选参数设置原则
        软切换参数
1)        软切换参数设置原则
        激活集个数是否能增加到4个:避免较多的切换不及时,但是需要考虑扩大激活集个数对容量的影响
        小区加入激活集的原则为“早加易删”:高铁运行过程中,运动 具备一定的单向特性,因此可以使小区较早的加入到激活集中,同时为了避免检测集中小区不能加入到激活集中,应该使得激活集中的小区容易从激活集中删除
2)        软切换具体参数设置
        小区选择重选参数
3)        小区选择重选参数设置原则(加入同频重选参数)
        3G用户尽量驻留在3G网络
        3G网络尽量不重选到2G网络
        从2G网络应该尽快重选回3G
4)        小区选择重选参数设置
        LAC区域设置原则
        一个地市内高铁沿线LAC尽量统一
LAC设置

LAC区的划分、对硬切换成功率()的要求
        2/3G互操作设置原则
互操作参数
1)        互操作参数设置原则
        高铁沿线尽量不发生3G->2G的切换
2)        互操作参数设置
        互操作参数设置(需要考虑不同厂家)
时间:  2011-11-1 10:41
作者: 道家书生     标题: 逐个主服务小区的调查及分析

主服务小区本身是否合理:
        避免频繁跳跃,关注覆盖区域过小的主服务小区,进行碎片整理
        主服务导频强度对比分析
        导频污染的预警和解决
时间:  2012-2-29 11:58
作者: nothing12     标题: 居然还有人回答了^_^

这位道家书生兄弟,多谢了!有一定启发!不知这位兄弟有否实际操作的例子?

好久没来,不知道还有否讨论机会了^_^

兄弟的回复涉及了几个方面:
1)切换带的设置
      居然有了具体的距离^_^,在软切换中,切换带其实是个软的概念,与切换参数设置密切相关。 不知在实际操作中,切换参数与你这个理论距离如何对应?高铁与普通公网的差别,包括参数上设置的区别??

2)激活集个数是否能增加到4个
      高铁的特点,肯定是有个瞬时用户高峰,另外,从网络特点看,高铁大部分路线上,信号相对应该简单,有的甚至在做的是类似”专网“的覆盖,所以,我觉得,不必要提高激活集到4个。

3)小区加入激活集的原则为“早加易删”
      因为高铁的特殊性,早加的原则我同意,可通过切换参数去控制,但易删的原则,个人觉得需要商榷,从容量角度考虑的话,确实容易删除比较好些,但是从稳定性角度考虑,容易删除的话,是否会造成”乒乓切换“,造成不稳定,增加掉话风险?

4)小区选择重选参数设置原则
      这三条我没看出与目前普通商用网的区别,我认为的原则是在高铁上应该想办法尽快加快小区重选速度。
时间:  2012-2-29 17:32
作者: post927

Call me in QQ or Email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