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LTE家庭基站的同步问题研究PPT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1-12-28 14:13
作者: longsteg     标题: LTE家庭基站的同步问题研究PPT

以前贴过一次,但后来考虑到一些非技术原因就删了,目前这些因素不存在了,所以再贴一下。
有不同意见的,非常欢迎讨论。谢谢!
时间:  2011-12-31 13:42
作者: ljw-602

thank you
时间:  2012-1-3 10:36
作者: tiger_kg

学习下,现在FEMTEO类的家庭型基站存在同样的问题,谢谢LZ
时间:  2012-1-4 09:24
作者: wahacar

学习学习
时间:  2012-1-15 10:50
作者: mola1222

我正好需要了解这方面的内容,想看看,感谢
时间:  2012-1-19 16:51
作者: freekid     标题: 感谢

非常有价值!
时间:  2012-1-30 15:18
作者: rain_july

thanks
时间:  2012-1-30 17:25
作者: ppppppoe

我始终没想明白,家庭基站为什么一定要用LTE?WiFi不行么?价格便宜,而且家庭不涉及高速移动和越区切换吧?
家庭主要是数据上网,如果是语音业务的话,暂时可用GSM,LTE后期实现IMS的方式,就跟接入没有关系了,WiFi(在家庭中)反而优于LTE。而且WiFi可以一下解决上网、VOIP和IPTV,成本更低。只是现在不能实现语音从LTE切换到WiFi(在外面打电话,然后走到家里)而已,其实用软件应该比较好做,定义一下所有wifi中哪个是家庭Wifi,如果终端发现家庭Wifi信号优于LTE,则直接切换到WiFi上,关闭LTE。语音数据全走IP,有什么不行的呢?
时间:  2012-2-1 10:09
作者: longsteg     标题: 回复 9# 的帖子

借这个话题多说一下我的理解:
1、家庭基站的需求大概出现在2005年前后,当时某些Vendor的叫法是AP,需求是欧洲某大T提出来的,目的是为居住在郊区house里的用户提供语音数据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增加用户粘性。
2、后来AP逐渐改叫为家庭基站Home NodeB,HNB作为一个网元类型走进3GPP;因此在LTE时代,HNB自然也要考虑演进,所以HeNB也就自然而然了。
3、所以你的第一个问题:“家庭基站为什么用LTE”就比较容易理解了吧:如果认可家庭基站存在的必要性,那么这个产品的演进自然也就是必要的。
4、第二个问题“WiFi为什么不行?”。这个问题其实就是质疑家庭基站应用场景的必要性,诚然,在数据业务方面,家庭基站与WIFI是直接竞争关系,而且家庭基站劣势明显;但在目前,家庭基站一个关键作用是可以让一个具有Mobile phone号码的用户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尤其是作为被叫的能力),而这一点恰恰是WIFI做不到的。IMS时代远没有到来,在IMS时代,当email地址可以作为Mobile phone number的时候,那么WiFI与家庭基站基站就是一样的了,在IMS看来,无论是WIFI基站还是移动通信家庭基站,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Access Point。
5、所以再次看到应用为王的道理,在通信领域,所有的问题都不仅仅是技术问题。
时间:  2012-2-15 11:54
作者: ppppppoe     标题: 回复 10# 的帖子

我同意前三个问题,但就目前来看对于第四个问题,我还保留自己的看法。我主要想表达的是在LTE和IMS时代,Femto是否还有必要必须用LTE技术?
家庭基站的来源是基于语音信号的需求,但现在的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Femto最根本的思路是希望解决家庭室内分布的问题(尤其是郊区站稀人少),但现在数据业务已经渐为主流,尤其在LTE的时代。
我始终觉得运营商用IMS是很诡异的事情,当用户始终在线时,语音用不用运营商的IMS就不一定了。所以问题就来了,既然在家里可以用Wifi,那么还要非要用LTE干什么?只有入户和出户时的切换是技术问题。
IMS的时代其实已经到来,只不过是运营商不敢玩罢了。Skype和苹果的Facetime,我在家里用没有被叫问题,语音图像质量很不错,问题只是你是否习惯一直在线而已。尤其是海外的一些兄弟,Skype已经是首选。运营商不敢玩,就是因为语音仍然是其生命线。
时间:  2012-2-15 14:09
作者: longsteg     标题: 回复 11# 的帖子

同意你的观点。另外我想强调的是用户编址寻址方式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目前实事上的寻址体系是PSTN/PLMN的体系,即固定电话号码或手机号码,也就是说我们用这些号码来标识我们自己。Skype的寻址方式是用户名(实质是IP地址+端口号),虽然Skype可以实现对固话或手机用户的寻呼,别忘了这种服务是依赖PSTN或PLMN的存在。

若有一天,大家都使用Skype的用户名来代替手机号码印在自己的名片上,且skype的客户端软件成为任何移动接入终端的标准配置的时候,那么Skype就是这个世界上唯一的运营商。

只要PLMN下的寻址体系仍然是实事上的个人标识标准,那么天下仍然是PLMN的天下。
时间:  2012-2-17 14:47
作者: ppppppoe     标题: 回复 12# 的帖子

PSTN的寻址体系确实是Skype等绕不过的坎儿。年轻时认为Skype加上PLMN认证,用IMS做振铃顺序就可以一统天下。现在看是很幼稚的,没一个运营商愿意这么干。
回到老话题,我觉得LTE(和将来的4G)和WLAN之后的发展会逐渐形成自己的定位,LTE主要解决室外的覆盖和大场馆的室分覆盖,而WLAN逐渐演变成家庭和小室内的多业务接入技术,包括游戏、视频、上网等业务。现在确实无法解决语音问题,融合可能要等到5G和802.11ac之后了。
时间:  2012-2-21 12:24
作者: abc6223265


时间:  2012-3-13 22:32
作者: dragonhkli

可以学习下在交流吧
时间:  2012-4-13 10:57
作者: yzhydiy

新来的 需要资料学习  谢谢
时间:  2012-4-13 11:06
作者: eagle_yl

学习下,现在FEMTEO类的家庭型基站存在同样的问题,谢谢LZ
时间:  2012-4-13 16:40
作者: cc003

谢谢
时间:  2012-4-13 21:23
作者: Sophia0725


时间:  2012-4-14 00:27
作者: lnllb168

谢谢了
时间:  2012-4-27 12:01
作者: zhengmaosheng


时间:  2012-5-2 14:06
作者: tianyahappy

家庭基站的同步和一般室外塔式基站有区别吗?
时间:  2012-5-10 17:41
作者: yufanxiaomeng

请问一下,LTE的femtocell基站,也就是HNB的功率和带宽是多大,我在有的协议里面找,没有找到。
请问一下一般femtocell的基站是用一个载波,功率是10-100mw。
但如果和lte结合,那么LTE的室外基站要和femtocell基站有连接吗,这时femtocell的功率和带宽是多少。
时间:  2012-5-10 22:05
作者: viqn111

THX
时间:  2012-5-14 20:03
作者: liuliling

:)
时间:  2012-5-14 22:35
作者: bwxzxf

不错,正需要呢
时间:  2012-5-15 14:34
作者: snigy

谢谢
时间:  2012-12-6 13:17
作者: pucch_lte

多谢

时间:  2012-12-6 23:23
作者: highnight

谢谢,正在研究HeNB
时间:  2012-12-6 23:33
作者: 水未央

学习
时间:  2012-12-7 08:08
作者: ALU_Then_HW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12-12-7 08:36
作者: stjunjie

感谢分享

时间:  2012-12-7 16:34
作者: besk

FEMTOCELL个人觉得还是有存在的价值.尤其是对于中国的西南方等地区.
时间:  2012-12-17 15:53
作者: steven_hyt

谢谢!
时间:  2012-12-18 10:06
作者: steven_hyt

个人认为Femto在LTE时代,家庭应用可能性比较少吧,价格偏高
时间:  2013-1-23 14:45
作者: avenxia

题目刚好匹配,这个,这个,是标准答案不成?
时间:  2013-1-23 16:29
作者: pecking88

正在看家庭基站的同步问题,谢谢!
时间:  2013-1-30 11:46
作者: woizzz

十分感谢啊
时间:  2013-11-19 22:09
作者: zhangxiaohong19

谢谢
时间:  2014-10-10 15:20
作者: kawaiidoo

这个标准这么早就有了
时间:  2014-12-4 16:07
作者: tianwen1114

学习啦
时间:  2014-12-18 10:17
作者: banlance

thank you
时间:  2017-3-28 16:30
作者: AIMIWEI

学习一下
时间:  2017-11-15 15:17
作者: 泡醋柠檬

想了解更多Femteo项目的知识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