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华为冬天不期而至 业绩急速下滑资金压力空前[转帖]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2-12-27 13:25
作者: unitrans     标题: 华为冬天不期而至 业绩急速下滑资金压力空前[转帖]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12月27日 09:53 财经时报  
《财经时报》得到消息:华为聘请中国国际金融公司和摩根士丹利做海外上市的主承销商,上市目的地是香港和纳斯达克;华为可能分拆出上海华为上市  
本报见习记者葛清  

2002年岁末,业界传出中国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华为”)本年度业绩急速下滑,很可能首度出现亏损局面的消息。消息颇有些出人意表,因为在外界看来这家与传媒近乎绝缘的公司是中国最神秘民企之一亦是“好效益”的代名词无论在它所在地深圳,或是它所在的电信制造行业,华为均是一个骄傲。  

虽然目前通信业低迷,华为总裁任正非多年前在市道繁华时就提出了“华为的冬天”,华为员工也早有心理准备面对当前局势,但外界恐怕还是很难相信华为目前已经面临艰难处境。  

华为前年实现合同销售额220亿元,去年为255亿元,增长率已经由前一年度的80%回落到16%。  

华为高层在公司内部表示,今年的业绩将与去年持平。但是员工对此普遍持怀疑态度,认为这只是管理层安抚员工情绪的一种方式。  

连身处上海、北京等地研究所的基层研发人员都能看到,今年设备卖价非常低,利润大打折扣,他们相信,销售额能达到160亿到170亿元已是相当不错了。而业界普遍认为,在失去小灵通和联通二期招标的机会后,华为2002年将很可能出现亏损局面。  

据《财经时报》了解,华为的银行负债已经由1997年的20亿元增加到了目前的100多亿元,资产负债率在去年底达到53%。这还是在去年出售安圣电气(原华为电气)并取得巨额盈余的情形下的数据。即使今年没有亏损,经过一年的支出,华为目前面临的资金压力应该是非常大。  

目前,华为急切盼望尽快海外上市,解决现金流短缺的问题。从深圳华为总部所在地传来消息称,华为已经聘请中金公司和摩根士丹利做海外上市的主承销商,上市目的地是香港和纳斯达克。  

和中兴赛跑  

有人认为,华为加快上市进程,更多地是针对日前同城劲敌中兴通讯(000063)采用144A规则进行私募和香港H股上市规划做出的迅速反应。这对在主营业务上展开全面竞争的企业,在寻求海外上市的途径上,也惊人地相似。在过去几年,华为在“巨大中华”中一枝独秀。虽然中兴在过去几年中的发展势头强劲,销售额从1999年的25亿元一鼓作气提高到2000年的45亿元和2001年的93亿元,但是仍不及2001年华为200亿元营业额的一半。中兴过去三年的净利润分别为2.1亿元、3.5亿元和5.7亿元,仅相当于经常项目净利润的20%。华为在各项业务中几乎全面压倒中兴。  

但据业内人士透露,华为的财务费用、营销费用和基本的管理费用也都很高。依旧拿华为和中兴做比较:  华为员工的平均月薪比中兴高出2000元。华为的销售人员出差在外地时,每天每人消费标准是500元,中兴只有230元。同样在北京出差,华为鼓励销售人员住北京饭店,而中兴的销售人员住的是北京某核工业招待所。  

营销费用更是惊人,同业传闻,华为人员为了销售目标,送礼骇人听闻。  

华为在各地的研发中心租用的写字楼都是五星级的。例如,上海研究所租用了金茂大厦(主要负责WCDMA的研发)和信息大厦(主要负责GSM的研发)。金茂大厦今年上半年的租金和硬件设施加起来花费5000多万元,信息大厦租价更高。深圳驻地的封闭式研发中心在汉唐大厦4-20层,租价同样不菲。而中兴租用的办公楼都是小公寓、不显眼的写字楼。  华为的高利润靠规模支持,一旦规模降下来,单位成本就高于中兴,竞争优势丧失殆尽。  

中兴上半年和三季度的净利润分别是1.3亿元和1.7亿元,销售额分别为40亿元和61亿元,已经达到华为合同销售额的2/3。业内人士预计,中兴有机会在营业额上赶上华为,而盈利情况会比华为更好一些。  

中兴1997年在深圳上市,募集资金4.3亿元,去年增发募集16亿元,使得资产负债率由前年底的69%下降到去年底的56%。目前中兴的资产负债率又重新接近60%,可见资金需求量之大。  

华为靠它的高额盈利维持着巨额的现金流需求,华为的研发投入达到销售额的10%,银行负债也急剧增加,去年底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53%。  

有内部消息说,在遭遇挫折后,华为正在努力弥补错误,加大CDMA和小灵通的投入,试图力挽狂澜,所以预计资金压力会更大一些。  

华为和中兴在赛跑H股上市,除了资金压力和同城几乎一桥之隔的竞争态势之外,两个公司角力海外市场也是重要因素。  
一季度华为出口额首次大于国内市场销售额,上半年海外销售则大幅增长210%,海外上市的计划与开拓海外市场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抢得中国通讯设备第一股的名分,对于发行上市和开拓市场都有着不言而喻的好处,因此,中金和摩根士丹利在华为忙乎的同时,中银国际也在中兴有条不紊地工作。  

清理股权  

关于华为上市,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如果华为能上市的话,1998年或1999年早就该上了,那时候上市比现在还容易。为什么不能如愿?就是因为股权不清的问题。”  

在1998年以前,谁在任正非面前提上市的事情,他都跟谁急。  

那时侯的华为有很多需要保守的秘密。处于通信业鼎盛时期的华为,致力于在国内市场上与海外跨国公司形成竞争态势,以求得在国内市场上占据有利地势,华为一步步编织了一张与各地用户从高层到执行层密不可分的关系网络。《财经时报》遍访圈内人士之后获知,在过去,这张网为华为带来了大量销售收入。  

可是一旦谋求上市,华为就将成为一家公众公司,在管理和财务上的细节问题都将被摊在阳光下,其股权结构亦将大白于天下,而华为独特的营销方式则容易引起关注。  

1998年年初,任正非还是将华为上市提上了议事日程。最早华为计划以其电气部门拆分上市,但是未能如愿。这是华为错综复杂的股权关系所致。  

1999年任正非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重新包装华为电气部门(这就是后来的安圣电气),卖给外国投资者,以清理错综复杂的外部股权问题。经过多方接触,2001年10月,爱默生公司Emerson,美国一家经营电机和电子的公司以12倍的市盈率约60亿元的价格与华为达成收购协议。  

爱默生主要看中的是“能把三流的产品卖出一流价格”的营销队伍,但是交易不久,这支队伍很快就离开了安圣电气,实际上“爱默生买了一个空壳”。加上今年电气市场萎缩,安圣电气已经不可能达到过去的赢利水平。  

而华为从安圣电气获得的款项很大一部分是用于解决股权问题,因此并没有给华为带来60亿元的现金储备。这从华为去年的资产负债率也可窥其端倪。  

同时,华为丧失了大量电信业的客户资源。任正非提出,2003年是服务的一年,华为将进一步贴近客户,以期挽回一部分客户资源。  

任正非持股比重引人关注  

华为的股权问题一直是任正非内心最机密的隐私,在华为真正了解股权结构的人,包括任正非在内可能也就两三个人。  员工持股从1997年就存在了,任正非曾宣称华为是100%员工持股的公司。员工依照股份获得分红,每年分红都在70%左右。可是大家只知道自己分配到多少股,却从来不知道自己占有多少股份。  

这种早期的资本模式阻碍了上市的进程。2001年,华为实行改革,将“内部股”转为“虚拟受限股”。员工可以按比例将手中所持股份以最新的每股净资产价格卖给公司,据说股价以面值计算,每股1元,不溢价。  

但是拥有华为股权的员工数量庞大,据说1997年到华为的一般员工就能入5万股,中层能入10万股。1997年进公司的员工现在很多已经做到中层的位置,现在大约持股200万的中层在华为目前至少有1000人。高层持股数量就更以千万股计了,清理股权的成本极其昂贵。  

任正非提出“内部创业”的口号解决高层员工持股问题。华为鼓励员工出去创办企业,免费提供一批产品供员工所创公司销售。据说,免费提供的产品价值=员工所持华为内部股×1.7。  

很多高层人物离开华为,用创业的办法将自己拥有的华为内部股套现。李一南是离开华为的员工中级别最高的一个。2000年年底,他将自己持有的华为内部股兑换成相应价值的数据通信产品,创办了做数据通信产品的北京港湾公司。  2002年暑期,华为中下层员工股权基本清理,同时按照员工等级实行股票期权制度。  

然而至今,任正非绝不在公开场合提及自己在华为占有多少股份,也绝不公开华为的股权结构。  有一位任正非的熟人曾在某次非公开场合问他:“你到底在华为占有多少股呀?”  

任正非跟他打哈哈:“不清楚。”然后环顾左右而言他,绝口不提“股份”二字。  2000年任正非入选福布斯杂志富豪榜,福布斯推测任占5%的股份。2002年又有媒体报道任正非占有华为20%-30%的股份。另一个说法是,任正非和他的家族2000年在华为的股份为50%,而在清理完外部股权和中层以下员工股份以后,任正非的股权比率应继续提高,维持其控股的地位。  

业内知情人士透露“(任正非在华为的股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这对于唯任正非马首是瞻的华为上市也是比较有利的。  调整公司治理结构  华为上市的另一项准备工作就是调整公司治理结构。  

2002年,华为采用IPD.CMM2.0的管理模式,首次将IPD(集成产品开发)和CMM(能力成熟度模型)两个流程结合起来使用,这样的结果是大大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成本。此举标志着华为以往过分人治的研发和管理体制有望改变。  另外,华为从去年开始利用“末位淘汰”方式持续裁员。2001年裁员3000人,2002年继续裁员3000人,其中研发人员裁掉了5%,市场人员裁掉了20%左右。卖掉安圣电气以后,同时部分营销人员剥离出去。  

据说华为目前员工不到2万人——而它在两年前还是每年新增数千新员工。  

包装上海华为?  

华为一度盛传要将总部从深圳搬往上海。2001年上海华为技术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华为”)在上海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华为将北方各省的销售收入划分到了上海华为,现在看来上海华为不只是华为的北方市场总部那么简单。业内人士认为,华为可能分拆出上海华为上市。  

目前上海研究所和上海华为是独立运算的单位,但是不排除将上海研究所也归至上海华为一起包装上市的可能。现在上海研究所的员工办护照都是由上海华为代办,当地采购设备的账单也是通过上海华为入账。  

如果华为全部用现金流或者优质设备资产做资本偿还员工股的话,代价相当大。而且清理内部股份的工作非常费时,可能会影响公司上市的进程。所以华为一面处理内部股权问题,一面将优质资产包装进上海华为,用股权干净的上海华为去海外上市的可能性很大。  

根据华为公布的经普华永道和毕马威审计的财务报告,可以看到华为过去3年的基本财务状况。  

华为经过快速成长,2001年净资产已经达到107亿元,而负债是120亿元,其中绝大部分是银行借款。如发行价格接近净资产,按照大约1/3的让渡控股权比率,华为募集的资金将为50亿元人民币左右。  

过去3年虽然华为的净资产回报率都在20%以上,且营业收入保持高速增长。但2001年业绩不升反降,2002年甚至只能基本盈亏持平,尤其是在目前全球资本市场低迷和通讯设备制造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期望按照较高市盈率溢价发行股票的可能性很小。  

甚至有人猜测,如果此番华为海外上市受阻的话,有可能改为私募方式筹集资金。
时间:  2002-12-27 14:10
作者: 西毒--呼啸山人

华为是本人最关注的中国通信企业。他的一部历史也是中国通信发展的一部历史。
个人认为楼上这篇文章应该都是实情。
时间:  2002-12-27 14:39
作者: cxfree

华为内部股权复杂得超乎一般人的想象,文章只是揭露了冰山的一角,华为甚至不能满足中国股市的上市条件,更别说标准更高的香港或者美国了,华为的改造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正常状况下,中兴应该会更早完成海外上市。
时间:  2002-12-27 17:04
作者: 家园客人

unitrans是ZTE的人
时间:  2002-12-27 23:59
作者: 家园客人

这篇文章有点过头了,我就是华为的,华为今年的销售额仍然突破了200个亿,亏损还不至于,海外市场已经占了很大一部分比例
时间:  2002-12-28 00:03
作者: 家园客人

傻瓜都知道海外市场营销费用高很多,而且何年何月能回款更是天晓得。

你们上海研究所不是已经开过调薪(肯定是降啦)大会了么?你不知道?
时间:  2002-12-28 00:24
作者: Jizhan

目前整个通信都不好作,为什么单拿华为说话呢?

什么叫“冬天不期而至”?通信的冬天早以为业界专家所关注,不是什么"不期的事情".
时间:  2002-12-28 00:30
作者: 家园客人

也许是因为华为在业内太“串”了吧。
时间:  2003-1-5 16:05
作者: 圆融

以下是引用C114客人在2002-12-28 0:30:32的发言:
也许是因为华为在业内太“串”了吧。

此话有理!
时间:  2003-1-6 09:45
作者: 西毒--呼啸山人

以下是引用C114客人在2002-12-28 0:03:26的发言:
傻瓜都知道海外市场营销费用高很多,而且何年何月能回款更是天晓得。

你们上海研究所不是已经开过调薪(肯定是降啦)大会了么?你不知道?

老外不是都开L/C吗?汇款应该挺快的吧。是不是因为是政府项目的原因呢?
时间:  2003-1-6 10:34
作者: 家园客人

国内公司的海外项目百分之90都是政府项目。在国际市场上,还真没有和外国跨国大公司竞争和抗衡的能力
时间:  2003-1-6 22:38
作者: 前田庆次

其实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都会有低谷,不过我认为就华为而言他的冬天来的没这么快,
最多是来了一场冷空气
时间:  2003-1-7 13:20
作者: 家园客人

前田庆次就是华为的。
时间:  2003-1-7 13:38
作者: 西毒--呼啸山人

强烈支持楼上的话
时间:  2003-1-7 13:47
作者: 家园客人

谁也不是来这里拉帮派的
之所以这么说就好象刚上网的时候总猜测对方是MM还是GG一样
纯属好奇心
时间:  2003-1-7 15:14
作者: lijue     标题: who is who

谁是哪个公司里的人,这并不重要。
我认为大家都是为谋生而辛苦工作的普通人
没必要划清谁是哪家公司的,又不是拉帮派。
大家上这,是为了信息更好的交流,通过讨论开拓自己的思路
只要不违背职业道德就可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3-1-7 15:14:44编辑过]


时间:  2003-1-9 22:10
作者: hhxx17

管他是哪个公司的,我是自有职业者!
若干年前我就没敢去华为,中兴倒是呆过,
还是SOHO好。
不过通信业的冬天确实太冷!
时间:  2003-1-10 08:52
作者: 家园客人

呼啸山人什么是“开L/C”啊

时间:  2003-1-10 08:58
作者: 西毒--呼啸山人

指国际贸易中的信用证。
时间:  2003-1-10 11:31
作者: 家园客人

华为可以收购国内上市的通信设备公司,效果更好,影响更大!
时间:  2003-1-10 11:36
作者: 小猪

以下是引用呼啸山人在2003-1-6 9:45:52的发言:
老外不是都开L/C吗?汇款应该挺快的吧。是不是因为是政府项目的原因呢?

没有你想象的这么好吧,俺在哪个企业虽然烂点,也拿到海外的一些合同,都是第三世界的,是政府项目。我们分析了一下,除了存在应收帐款存在风险,而且毛利狂底
时间:  2003-1-10 14:00
作者: oa8

跟华为打过交道,也有机会去过,是一个聪明的企业,下降不可怕,降得比别人慢就好,亏损不可怕,能活下来就好。将眼光移开华为看别的几家,最近也相当艰难,如果华为活不下去了,中国通信制造企业基本全得阵亡,至少元气殆尽,不希望是这样。吃苦是福,咬咬牙吧!
时间:  2003-1-13 09:45
作者: 家园客人

我是ZTE的人,我大把哥们在HUAWEI,怎么不像这位朋友说的这样情况不实呀。不要过多相信。中兴去年都过百亿了。怎么还。。。。
时间:  2003-1-13 10:09
作者: 传说中的动物

……中兴的股票什么时候上来啊……郁闷ING……
时间:  2003-1-13 13:23
作者: 家园客人

各位,人家是转贴啊!
写文章的是财经时报
再说了,哪里不是吃人钱粮替人消灾?中兴和华为应该是一对难兄难弟共度难关才对
时间:  2003-1-15 11:57
作者: zhh

我原是华为老员工,现已辞职。文中所说华为的销售人员把三流设备卖出一流的价钱,纯是胡说!论质量和性能,华为的设备比起国际大公司不如,在国内厂家中还是领先的。
时间:  2003-1-15 13:37
作者: 家园客人

华为串不串的,不太好衡量吧。应该说,是典型的树大招风。
个人认为,华为是一家值得尊敬的企业,不希望它倒下,所以也不太喜欢外界对它的拆台性的责难与“建议”。

时间:  2003-1-15 14:45
作者: 国际名牌

与楼上者有同感
时间:  2003-4-17 14:26
作者:

信息产业部消息,02年华为销售额167亿,利润总额25亿
时间:  2003-4-17 14:30
作者:

中兴销售额110亿,利润总额7.6亿,好象是这么多,注意不是纯利。
中兴股票已经涨了突破21元,祝贺!
时间:  2003-4-17 22:19
作者: OptiX

国内公司的海外项目百分之90都是政府项目。在国际市场上,还真没有和外国跨国大公司竞争和抗衡的能力



以前主要是政府项目,现在少,都是一单单竞争过来的,其实目前华为中兴主要去的都是第三世界国家,我有兄弟在海外,他说那里的项目没有各位想象的那么大,LUCENT之流的也不太关注,主要的对手就是中兴。
时间:  2003-4-18 08:52
作者: 家园客人

问个比较菜地问题
华为和中兴员工各有多少人?
时间:  2003-4-18 10:53
作者: 家园客人

华为令我想起福特公司,一个公司不可能总一帆风顺.
也许是任正非把位置让给他子女的时候了.
IBM和福特都是二世祖把公司救了.
时间:  2003-4-18 11:28
作者: 家园客人

任正非的儿子是个花花公子,扶不起的阿斗。华为给他管理,完的更快。
时间:  2003-4-18 20:02
作者: 家园客人

对于这片帖子,如果本文的发起者Unitrans是ZTE的话,ZTE在我的心目中有点会下降。其实你们两个公司都很不错,能力都很好。
不能得出结论所有的ZTE的员工都对对方的负面新闻感兴趣(姑且不论这新闻是真是假),这样容易给别人造成没有涵养的表现。
我觉得,不管是HW的也好,ZTE得也好,和国外的巨头相比,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还很大,有本事你就在产值、销售额,利润上击败对手,你可以把对方当作竞争对手,埋头一个个超过对手,如果把心思太多地用在其他的方面,那会让我们这些期盼国内的、民族企业和国外的巨头真正一较短长的人很失望。这样的企业,根本不会让国外的巨头感到威胁。

努力吧,我有很多同学在你们这两个公司。衷心希望你们能携手并进而不是互相攻击。




时间:  2003-4-18 21:12
作者: OptiX

华为有20000人,ZTE有13000人吧。。
时间:  2003-4-18 21:18
作者: unitrans

以下是引用C114客人在2003-4-18 20:02:08的发言:
对于这片帖子,如果本文的发起者Unitrans是ZTE的话,ZTE在我的心目中有点会下降。其实你们两个公司都很不错,能力都很好。
不能得出结论所有的ZTE的员工都对对方的负面新闻感兴趣(姑且不论这新闻是真是假),这样容易给别人造成没有涵养的表现。
我觉得,不管是HW的也好,ZTE得也好,和国外的巨头相比,发展的潜力和空间还很大,有本事你就在产值、销售额,利润上击败对手,你可以把对方当作竞争对手,埋头一个个超过对手,如果把心思太多地用在其他的方面,那会让我们这些期盼国内的、民族企业和国外的巨头真正一较短长的人很失望。这样的企业,根本不会让国外的巨头感到威胁。

努力吧,我有很多同学在你们这两个公司。衷心希望你们能携手并进而不是互相攻击。


你好!的确我是ZTE的员工——这个从我的名字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如果仅仅从这一篇转贴的文章就看出“ZTE的员工只对对方的负面新闻感兴趣”的话,我真不知道是自己的失败还是你的失误。对华为这个同城对手或者说同城兄弟,在许多其他的帖子里我都表达过自己的态度——“华为是一个令人尊敬的公司”。
转贴的源头是这样的:华为虽然低调但在业内一直鲜有负面新闻,因此当我看到这篇报道的时候,吃惊远远多于幸灾乐祸。转贴的时候我并没有想很多,但是类似您这样的猜测和判断到让我自己开始迷惑,是否就因为我来自中兴,所以大家就可以一致断定我的动机不纯?!
类似的解释已经有过数次,我只想再说最后一次:
商场上有商场的游戏规则,生活中有生活的简单态度。希望大家在网络这个空间里尽量单纯一些轻松一些。


时间:  2003-4-18 21:35
作者: OptiX

仅限参考,其实网上有很多消息有真有假,大家不用全信,现在的记者给点钱就可以写一篇文章,所以就产生了很多喜欢炒作的公司,这样的公司中国股市上一抓一大把。
大家看看也就算了。
时间:  2003-4-18 21:37
作者: OptiX

任总的儿子只是普通人,大家不必要求太多。
时间:  2003-4-18 21:59
作者: 家园客人

华为的负面新闻少?
不见得吧。
时间:  2003-4-18 22:55
作者: cxu123

家长制的企业文化,在传统行业可能还行,在IT行业恐怕不大吃的开,遇到瓶颈是迟早的事情。

这就像在硅谷没有人肯去贝尔实验室一样,而80年代初还趋之若骛。通信的文化也已经和现在硅谷崇尚的风气格格不入了。
时间:  2003-4-18 23:07
作者: hwcdmin

都什么时候的新闻了还翻出来炒,吃饱了撑的!

时间:  2003-4-19 01:26
作者: 家园客人

To unitrans,你不要断章取义,我说的是:“不能得出结论所有的ZTE的员工都对对方的负面新闻感兴趣(姑且不论这新闻是真是假),这样容易给别人造成没有涵养的表现。

既然你可以说是你的一片用心都是好的,那你凭什么就说我对ZTE就不是一片苦心呢?对于HW和ZTE,我都有很多同学在里面,但是我却是很少看到HW的人对ZTE的新闻做任何评价,我个人觉得,这也不能说是一种态度和境界。
其实你们两家都很不错,但是我觉得其实你们两家都是招的差不多同样的人,从报纸上和网络上对华为的指责确实非常多,对ZTE的从来没有,既然人都是差不多的,为什么对另外一家不好的却非常多另外一家非常少呢?姑且不论这些话是真是假,都很不正常。
不是说不能评论一家公司,我劝你把力量贡献在你们ZTE的发展上,也没有什么不对。对于HW,也同样如此,只是我从来没有发现HW的人点评你们,最少从我的感觉来看,这是事实。

另外,我不太懂,为什么Unitrans这个名字就能看出你的所在公司呢?我只是看了别的评论,有人说你是zte的而已。对你根本不认识,没有什么偏见。对你们ZTE也同样如此,和HW一样都是值得敬佩的公司,让你们共同发展,双赢,击败国外的竞争对手我想这也是大多数人的心愿,何必过于敏感呢。你在别的论坛上不是也让另外一个来自HW的人不要太敏感,怎么到了你自己就这么敏感呢?
时间:  2003-4-19 11:49
作者: 家园客人

2002年中期以前这两个公司都没什么新闻,所以什么评论也少。
2002年中期以后,华为明显的负面新闻增多,而中兴的正面报道居多。所以,见不到华为对中兴新闻的评论也非常正常。
如果说只因为评论了另外一家公司就被你判断为“没有把力量放在发展自己公司,而需要你的规劝”——这样的推论,是不是你本身的倾向性也太强了一些?


时间:  2003-4-19 15:45
作者: 家园客人

我认为在这里吵的,基本上华为和中兴的人不多,要么就是他们的基层员工,对两个企业不了解,其实这两个企业之间竞争的领域越来越少,凡是华为做的,中兴基本上都没戏了;而中兴赚钱的基本上都是华为不作的,也不必担心华为竞争,在这些领域中兴的竞争对手是UT、TCL。因此中兴和华为的没必要吵。

时间:  2003-4-19 15:48
作者: 家园客人

对楼上的有一点点同感。
感觉华为和中兴是两个不同风格的企业,华为是看不准的决不作,凡是做了的都想搞成第一;而中兴是什么赚钱作什么,不过很少能作到第一的,比如小灵通搞不过UT,手机更搞不过TCL康佳等。
时间:  2003-4-20 03:45
作者: zhh

以下是引用C114客人在2003-4-19 15:48:04的发言:
对楼上的有一点点同感。
感觉华为和中兴是两个不同风格的企业,华为是看不准的决不作,凡是做了的都想搞成第一;而中兴是什么赚钱作什么,不过很少能作到第一的,比如小灵通搞不过UT,手机更搞不过TCL康佳等。


总结性的发言,佩服。
时间:  2003-4-20 16:27
作者: 家园客人

总结陈词,呵呵
时间:  2003-4-20 18:04
作者: 家园客人

中兴的CDMA和软交换现在是国内的第一品牌,并不是上面这位客人所说的什么赚钱做什么。而是两个公司风格不同,中兴的多元化可以分化风险,而华为的孤注一掷成功和失败的几率都一样大。
另外,这个帖子是如何引出了关于这两个公司这么多的题外话的?楼上这些客人可真的是够能扯淡的。
时间:  2003-4-20 19:38
作者: tupis     标题: 这两个第一中兴也谈不上

以下是引用C114客人在2003-4-20 18:04:22的发言:
中兴的CDMA和软交换现在是国内的第一品牌,并不是上面这位客人所说的什么赚钱做什么。而是两个公司风格不同,中兴的多元化可以分化风险,而华为的孤注一掷成功和失败的几率都一样大。


CDMA好歹也有三种标准嘛,说CDMA2000中兴算国内第一品牌还凑合,WCDMA和TD-SCDMA嘛,嘻嘻。
软交换中兴也算第一品牌吗?人家UT还称自己软交换全球市场占用率60%呢~~~哦,是不是这样,UT虽然90%以上的钱是在国内赚的,却是一家美国公司... :)
时间:  2003-4-20 19:57
作者: 家园客人

软交换能赚钱? 这种东西有人要?
时间:  2003-4-20 22:31
作者: 家园客人

CDMA2000中国第一品牌?据我所知是中兴自己封的吧!
时间:  2003-4-20 22:34
作者: 家园客人

软交换第一品牌,也是自夸的吧?连UT都不答应,还别说华为什么意见呢
时间:  2003-4-21 22:11
作者: 非典型

楼上这几位客人的心态都很有问题呀!
和我在通信人才里回的帖子一样,
企业是利润摆第一位的,就算是“什么赚钱作什么”难道有什么不对么?莫非各位觉得所有通信公司都大规模裁员就是你们乐意看到的么?如果是楼上这几位不敢留名的客人所在的公司今年也赚了钱也给各位发了奖金加了薪,你们还会说这种“什么赚钱做什么”的P话么?
做企业首先要生存要对上万名员工负责,懂么?

这篇新闻曾经在新浪里也引起评论无数,但都没有象C114这样引出这么多莫名其妙的题外话。真是令人费解。
时间:  2003-4-22 15:30
作者: 冬天来临

不过说句公道话,国内软交换做得最好的,真是中兴。

在两个公司中,我更喜欢稳重的中兴,而对华为的某些做事方式不是很赞同。
说到“尊重”,我不知道什么东西能够让我尊重一个企业。

在一个效益好的企业中感到骄傲是无可厚非的,但是如果自我感觉良好就过分了。

反倒是一个效益不太好的企业中,靠自己勤奋努力,在恶劣的环境下寻找出路的人,才是真正值得“尊重”的。


时间:  2003-4-22 15:58
作者: lillian

软交换现在也赚不到钱,到时再说谁第一也不晚
时间:  2003-8-14 13:24
作者: colombia

华为的冬天又不是现在就有的,已经度过好几天冬天了。
时间:  2003-8-14 13:52
作者: colombia

华为的冬天又不是现在就有的,已经度过好几天冬天了。
时间:  2006-1-26 01:22
作者: h68810115

再看看,今天才发现unitrans是一个老同志了,呵呵!
时间:  2006-1-26 02:42
作者: 风雨潇湘

刚看文章的时候,下了一跳---华为05年的业绩怎么可能这么差啊???看了发帖时间才知道虚惊一场:(
楼上的难为你了,这样的老帖都能再翻出来,呵呵
想让大家看到什么呢?
时间:  2006-1-27 22:34
作者: hw8725

老贴子了又有人给翻出来了
时间:  2006-2-6 14:50
作者: hudan1279

任正非是真正的枭雄,对中国社会现状的理解和智慧与赖昌星媲美,却比之高明。
时间:  2006-2-10 21:12
作者: 张颂

不要这么吵嘛!~!
有问题大家共同发现共同解决嘛!
何必那???
时间:  2006-2-14 15:43
作者: galloper

太久了

时间:  2006-2-15 04:39
作者: 文刀

这世界变化快呀
时间:  2006-2-15 17:53
作者: 联通小主办

长见识
时间:  2006-2-16 15:53
作者: ultra

现在看看,真是涨知识啊
时间:  2006-2-17 16:43
作者: yaok

C114
时间:  2006-2-20 16:52
作者: gyli2008

支持华为,不愧是我们的民族企业,成败得失留给后人说!
时间:  2009-9-28 12:08
作者: saintysolid     标题: 回复 70# 的帖子

鞭尸
时间:  2009-9-28 12:48
作者: bergstorm

这么老的帖子?
现在看看还是能长点见识。
时间:  2009-9-28 14:24
作者: powerload

2002年的帖子,好老啊,不过可以对应看看,看看后面的发展是否真如帖子所说 呵呵
时间:  2009-9-28 15:30
作者: szmoniter

看看02年的帖子,即便是有辩论似乎也是比较理性的,再看看现在,到处是枪手的攻击帖。

原来的净土,现在就成这样了。
时间:  2009-9-29 01:00
作者: yangqigu

看到标题吓一跳,原来是02年的
时间:  2009-9-29 03:38
作者: Soloman

那时候整个互联网也比现在干净啊,何况家园了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