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跪求室分工程案例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2-6-6 15:11
作者:
qingqibo
标题:
跪求室分工程案例
跪求室分工程案例
时间:
2013-10-24 09:34
作者:
qingqibo
北区联通久合科技园WCDMA室内覆盖工程案例
工程案例背景:现在通信业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对通信的质量和要求越来越高,对业务需求也越来越多,特别是3G技术的普及推广,它的数据业务速度的提升给了用户一个崭新的业务形象,这种数据传输速率远高于2G的上网功能吸引了众多的用户。针对3G用户数量增加,对室内3G信号弱覆盖问题的解决也要同步进行,应久合科技园物业的要求,受中国联合网络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北区区局的委托,我司对上海市闸北区久合科技园进行室内3G信号覆盖的设计与施工.具体实施方案设计如下:
一、 设计说明
1. 概述:
本文件为久合科技园室内分布系统设备安装工程施工设计,包括久合科技园室内分布系统设备的安装设计。
1.1 设计依据
本设计依据下列文件编制:
1) 中国联通上海2009年WCDMA室内覆盖新建工程设计的口头委托
2) 中国联通移动通信业务部2002年8月颁布的《中国联通移动通信网室内覆盖工程建设管理办法及相关技术方案》
3) 中国联通1994年8月颁布的《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络技术体制(暂行)》
4) 国家无委国无管(1994)14号《关于公众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使用频段的通知》
5) 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提供的相关基础资料
6) 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行政部公布的分布系统相关设备指导价
7)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颁布的QB/CU 040-2008《中国联通GSM/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技术体制》V2.0;
8) 中国联通2009年11月发布的《中国联通室内分布系统建设管理指导意见》;
9) 中国联通2009年11月发布的《中国联通室内分布系统设计指导意见》;
10) 中国联通2008年9月发布的《中国联通2GHz WCDMA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网无线接入子系统设备规范》;
11) 1997年2月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YD5039-97《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规定》;
12) 2006年7月信息产业部发布的YD 5098-2005《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1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8702-88《电磁辐射防护规定》;
14) 2006年7月信息产业部发布的YD 5059-2005《电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
工程概况:
1.1.1 楼宇介绍
久合科技园位于永和路201号,是一个写字楼,最高层数7层,地下1层。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共3部电梯。覆盖面积约25000平方米。
久合科技园地理位置示意图
1.1.2 建设规模
本单项工程在久合科技园内新建一套分布式天馈系统,实现联通WCDMA网信号在该大楼内的有效覆盖,并充分考虑2G网络的合路。
1.2 设计范围及分工
1) 设计范围
本设计的范围包括室内分布系统的设备安装设计,不含信号源部分,本设计仅概约介绍信号源机房所在位置及机房内主要设备。
2) 设计分工
各专业分工如下:
信号源设备安装单项负责无线网路设计及各新建基站、直放站等信号源设备安装设计;
分布系统设备安装单项负责室内分布系统的设计;
传输单项负责移动本地网传输网路设计、基站至各移动局间的传输设计、传输设备安装设计;
线路单项负责本地网传输网路线路设计;
电源设备安装单项负责各室内覆盖机房和局内机房直流供电系统设计、接地系统设计、电源设备安装设计;
HUAWEI、NOKIA公司以及直放站设备厂商负责所提供设备的安装、调试和开通;
1.3 工程材料清单
方案中的主要工程量在于分布系统器件的安装、馈线的布放以及分布系统的调试等。
分布系统器件和馈线的安装布放主要包括天线和无源器件安装以及馈线接头的制作安装,相应规格的馈线、跳线的布放。
分布系统建成后,还将进行分布系统的调测。
方案中的一些主要器件的使用量和明细见下表:
表1-1 系统材料清单
序号 设备名称 型号规格 设计数量 单位 备注
1 全向吸顶天线 94 副 甲供
2 定向吸顶天线 1 副 甲供
3 板状天线 6 副 甲供
4 1/2”普通阻燃馈线 1943 米 甲供
5 1/2”N型连接器 358 个 甲供
6 7/8” 普通阻燃馈线 520 米 甲供
7 7/8”N型连接器 42 个 甲供
8 1/2”N型(直角弯头)头 )连接器 24 个 甲供
9 直角转接器 18 个 甲供
10 6dB耦合器 24 个 甲供
11 10dB耦合器 20 个 甲供
12 15dB耦合器 1 个 甲供
13 二功分器 41 个 甲供
14 三功分器 7 个 甲供
15 天线支架 101 个 甲供
16 合路器 GSM/WCDMA 2 个 甲供
17 壁挂式光纤配线箱_12芯 1 个 甲供
18 壁挂式光纤配线箱_48芯 1 个 甲供
19 12芯光缆 100 米 甲供
20 灭火器MF-2 1 个 甲供
21 空开盒 1 个 乙供
22 电源线 3*4 40 米 乙供
2. 建设目标和原则
2.1 建设目标
对于GSM网络,在无线覆盖区内的95%位置,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
对于WCDMA网络,在无线覆盖区内的90%位置,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
室内天线的发射功率须小于15dBm;
对于GSM网络边缘场强不小于-75dBm;
对于WCDMA网络边缘场强不小于 -85dBm。
对于GSM网络,一层边缘(玻璃墙体和窗户)信号强度不大于-65dBm,不小于-75dBm。一楼外10-15米内信号强度小于-85dBm;
对于WCDMA网络,一层边缘(玻璃墙体和窗户)信号强度不大于-75dBm,不小于-85dBm。一楼外10-15米内信号强度小于-95dBm;
对于网络,95%的区域话音质量在0级—5级;
2.2 设计原则
以前期测试为指导进行系统设计;
考虑不同楼层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布放天线和分配功率;
所有分布天馈系统及器件按3G、GSM多频段考虑;
在设计时考虑有效满足网络覆盖质量以及网络容量要求;
在保证系统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采用最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来降低工程总成本;
保证施工不破坏建筑主体结构和美观,同时考虑施工比较容易实现及施工效率高,确定合理的走线方式;
考虑同频和互调、杂散等干扰问题;
考虑信号在小区间能平稳过渡切换,并保证信号的外泄漏问题,不造成容量的损失和对外的干扰;
充分利用原有旧设备,降低投资成本;
系统中采用的器件和材料满足兼容未来3G的频段需求。
3. 楼宇测试情况
3.1 无线环境测试
设计前对久合科技园进行了一次无线环境测试,主要目的是了解久合科技园室内G网原始信号强度、通话质量、发射功率、误码率等数据。所采用的测试设备为R320(测试手机)、电脑及软件。
测试工作抽样检测了久合科技园1F、6F等有代表性的楼层,重点测试了该区域G网室外、室内覆盖系统信号的覆盖情况,以便于设计中对数据进行分析,进行天线选点。
根据测试可以得知,由于建筑物结构因素,GSM网络信号受到严重屏蔽,各电梯基本上为信号盲区;大楼内部走廊接收电平在-81dBm左右,电梯存在脱网现象,窗口位置接收电平在-69dBm左右。由于大楼能够接收到周围基站多个小区飘浮不定的信号,产生较为频繁的切换,手机通话质量较差,基本在4级以上(通话等级共分8级,即0~7级,0级为最好,7级为最差)。详细测试结果见附件一“久合科技园联通室内覆盖系统当前信号示意图”。
3.2 信号模拟测试
为了保证工程开通后,室内移动通信的阴影区或盲区完全覆盖,有必要通过模拟测试指导分布系统的设计。
根据现场勘测与模拟测试、久合科技园内部的分隔情况,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种情形:
久合科技园部分楼宇为实验室,间隔墙体较多,同时有很多混泥土墙,隔断损耗取17dB
久合科技园 1F为卖场,有间隔墙体存在;隔断损耗取15dB
表3-1 楼宇的隔断损耗表
金属 水泥墙 砖墙 木/塑料板 玻璃 抗紫外线玻璃
25dB 15-30dB 14dB 6dB 6dB 20dB
具体模拟测试结果见图纸:“久合科技园大厦室内分布系统模拟测试图”。
通过模拟测试表明该大楼天线布放位置能够达到预期覆盖要求。
4. 系统方案
4.1 设计参数及系统指标
1) 覆盖参数
a)总体要求:
无线覆盖区内可接通率:要求在无线覆盖区内的95%位置,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
室内天线的发射功率须小于15dBm。
b) GSM部分
覆盖:90%的区域信号强度大于-75dBm,95%的区域信号强度大于-85dBm,99%的区域信号强度大于-90dBm,电梯的信号强度不小于-85dBm;
话音质量:95%的区域话音质量在0级—5级;
泄漏:边缘(玻璃墙体和窗户)信号强度不大于-65dBm,不小于-75dBm。一楼外10-15米内信号强度小于-85dBm(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天线输出功率:一般区域小于10dBm,特殊区域小于15dBm。推荐5-7dBm;
在基站接收端收到的上行噪声小于-120dBm;
干扰保护比
同频道干扰保护比:
C/I≥9dB(开跳频)
C/I≥12dB(不开跳频)
邻频道干扰保护比:
200KHz邻频道干扰保护比 C/I≥-6dB
400KHz邻频道干扰保护比 C/I≥-38dB
GSM微蜂窝,设计输出功率38dBm;
网络每用户忙时话务量取定为0.017Erl,无线信道的呼损率取定为2%。
b) WCDMA技术指标
无线覆盖区内可接通率:要求在无线覆盖区内的90%位置,99%的时间移动台可接入网络;
无线覆盖边缘导频(CPICH)(下行75%、上行50%):
重要楼宇或区域(高速路数据业务):导频覆盖边缘场强≥-85dBm且Ec/Io≥-10dB;
次重要楼宇或区域(低速路数据业务):导频覆盖边缘场强≥-90dBm且Ec/Io≥-12dB;
一般性楼宇或区域(语音业务、可视电话业务):导频覆盖边缘场强≥-95dBm且Ec/Io≥-14dB;
各类楼宇及不同功能区域的边缘承载速率建议如下:
楼宇性质 典型区域建议的边缘承载速率 典型区域
写字楼 PS384K 会议区、接待区
会展会议中心 PS384K 重要会议室、展厅
机场 PS384K 候机大厅、VIP候机室
自有场所 PS384K 全部
政府机关 PS384K 全部
体育场馆 PS384K 新闻中心
高级酒店 PS384K 会议区、接待区
一般酒店 PS128K 客房区、会议区、接待区
火车站 PS128K 候车大厅
口岸 PS128K 商务区
企事业办公楼 PS128K 会议接待区
娱乐场所 PS128K 全部
学校 PS128K 教室、宿舍、办公区
商场超市、汽车站、地铁隧道、商住楼、居民楼、医院、公共场所 CS64K 全部
1) 通话效果:
对于12.2kbps 的语音业务,BLER<=1%
对于64kbps 的CS 数据业务,BLER<=0.1%
对于PS 数据业务,BLER<=10%
覆盖区域内通话应清晰,无断续、回声等现象
2) 室内信号的外泄指标:
原则上要尽量小,一般情况下室外10米处≤-90dBm,或室外10米处小于室外主导频强度10dB以上。
4.2 信号源建设方案
4.2.1 2G信源配置
表4-1 用户话务量计算表
覆盖面积
(万平方米) 用户人数
(1人/20平米) 联通GSM用户市场渗透率 联通GSM用户数 联通GSM用户话务量(Erl)
2.50 340 16% 54.4 0.9248
表4-2 爱尔兰B表(呼损率2%)和载频配置关系
GSM载频配置 1载频 2载频 3载频 4载频 5载频 6载频
话务量(Erl) 2.94 8.2 14.04 20.15 26.43 32.84
本工程设计GSM采用S11载频,提供8.2 Erl可以满足话务量的需求。本设计使用新建微蜂窝。
4.2.2 3G信源设置
根据久合科技园的楼宇特点,新增BBU1个,RRU2个(其中直流RRU1个,交流RRU1个)。
4.2.3 基站机房
机房位于B1F联通机房。
4.3 分布系统建设方案
4.3.1 设计思路
根据中国联通上海分公司通信网络的特点,为了减少噪声源,达到优良的室内信号覆盖效果,同时考虑系统扩容的方便及系统话务量的需求,拟2G采用GSM900微蜂窝加光纤分布的方式进行覆盖,3G采用BBU+RRU方式覆盖。
表4-3 久合科技园楼层覆盖情况
楼名 楼层 楼层功能 楼层面积
(平方米) 覆盖情况 天线数量
久合科技园B1F B1F 地下室 3000 全覆盖 10副全向吸顶天线
1副全向吸顶天线
久合科技园A,B,C楼 1-7F 办公 17500 全覆盖 69副全向吸顶天线
久合科技园D楼 1-3F 办公 4500 15副全向吸顶天线
合计 25000 全覆盖 94副全向吸顶天线
1副全向吸顶天线
表4-4 久合科技园电梯覆盖情况
电梯编号 功能 运行区间 是否共井 覆盖方式 天线数量
L1-L3 客梯 B1F~7F 否 电梯井覆盖 6副定向天线
合计 6副定向天线
表4-5 久合科技园RRU覆盖情况
RRU编号 安装位置 覆盖范围
RRU1 B1F_联通机房 A楼/D楼
RRU2 B1F_弱电井道 B楼/C楼
4.3.2 系统兼容性
本系统中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采用标准接口,可与任何采用标准接口的器件实现兼容,本系统中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工作频段在800~960MHz,1710~2500MHz可满足兼容未来3G的频段需求,器件和材料的损耗满足要求,相应的各种器件及馈线损耗列表如下:
表4-6 主要器件和馈线损耗表
器件 器件型号 理论损耗
二功分器 由建设单位指定 3.3dB
三功分器 由建设单位指定 5.3dB
6dB耦合器 由建设单位指定 1.4dB
10dB耦合器 由建设单位指定 0.6dB
15dB耦合器 由建设单位指定 0.3dB
20 dB耦合器 由建设单位指定 0.2dB
1/2馈线 由建设单位指定 900MHz 7dB/100M
2100MHz 11dB/100M
7/8馈线 由建设单位指定 900MHz 4dB/100M
2100MHz 7dB/100M
4.4 设计分析
4.4.1 覆盖场强预测
根据现场勘测与模拟测试、结合久合科技园内部的分隔情况,大体可分为下列几种情形:
1) 发射点与接收点无间隔墙体存在,区域较为开阔。
2) 发射点与接收点有间隔墙体存在,但隔墙较少。
具体模拟测试结果见附件:“久合科技园模拟场强测试示意图”。
覆盖区场强计算依据:
对室内覆盖系统,采用电波自由空间传播损耗结合障碍物阻挡模式进行,其自由空间传播损耗计算公式为:
Ls=(4πd/λ)2=(4πdf/c)2
式中:d为传输距离,单位为m;f为电波频率,单位为Hz;c为光速。
用对数表示为:
Ls(dBm)=101g(4πdf/c)2
=201g(4π/c)+201g(f)+201g(d)
=32.45+201gf(MHz)+201gd(km)
上式中
s:电磁波在自由空间传播时的传输损耗;f:所选取频率;c:3×108m/s。
GSM900系统
表4-7 天线阵列下行链路损耗表
LS(dB)=91.5+20lgd(km)
距离 1m 10m 15m 20m
损耗 31.5dB 51.50dB 55.02dB 57.52dB
在实际室内环境下,电磁波的传输损耗要综合考虑电波传播中建筑结构的遮挡损耗及多路径损耗。即:RSSI=天线口功率+天线增益-自由空间损耗-遮挡损耗-多路径损耗。
表4-8 最小输出功率天线表
楼层功率dBm 电梯功率dBm
最大输出功率 最小输出功率 最大输出功率 最小输出功率
6.8 2.1 8.4 5.1
表4-9 最小输出功率天线接收场强表
近处(1m) 远处(10m)
天线输出场强 2.7dBm 2.7dBm
多径衰减 15 dB 15 dB
隔断衰耗 5 dB 10dB
空间衰耗 31.50dB 51.50dB
接收场强 -48.8dBm -73.8dBm
由此可知,室内分布系统可以满足覆盖要求。
在本系统中,方案设计时尽量保证了天线口功率的均衡性,从而达到室内覆盖的均匀性,故在计算边缘场强时取代表性地方进行。
下行载噪比分析
对于GSM系统:
手机底部噪声LN=10lg(KTB)+NF
=-121dBm+6dB
=-115dBm
式中NF:噪声系数
K:波尔兹曼常数
T:热力学温度
B:带宽
本系统全部覆盖区域最弱场强不小于-74dBm,则移动台接收机天线端口的载噪比C/I+N为:
-74dBm-(-115dBm)=41dB
从上面分析计算可以看出,移动台接收机天线端口的载噪比均大于41dB。
4.4.2 泄漏分析
久合科技园位于永和路201号。本方案最容易泄漏的天线为ANT3, 但ANT3外部区域是群楼部分,无大马路。实际安装功率为4.4dBm之间。在窗口测试场强为-70dBm左右,建筑物外墙阻断较大,因此不会产生泄漏。
4.4.3 切换分析
经过理论计算和模拟测试,本系统边缘场强在-75dBm左右,在大门口的切换缓冲区的室外信号是-80dBm~-85dBm,室外信号较强,仍可以保证大门口信号的正常切换。
5. 系统安装要求
5.1 信号源机房安装
本设计采用新建微蜂窝。机房位于B1F联通机房。
安装要求
根据本系统设备安装图和相关通信施工规范安装本期工程设备;
安装设备的位置周边附近不应有强电、强磁和强腐蚀的设备及干扰源存在;
设备的安装位置应便于维修、检测和散热的需要以确保有源设备的安全工作;
设备的安装必须牢固可靠;
供电条件稳定可靠,具备良好的接地性能;
根据设计文件贴上标签表示注明设备的名称、编号。
基站的其它安装要求参照第4.2节信号源建设方案。
5.2 分布系统安装要求及注意事项
5.2.1 布线施工工艺安装要求
1) 线缆布放
布放电缆时,电缆必须从外圈由缆盘的径向松开,逐步放出并保持松弛弧形,严禁从轴心乱抽电缆;电缆布放过程中应无扭曲、盘绞、打结,严禁打小圈、浪涌、死弯等现象发生;
布放设备电缆的型号和规格、路由走向、位置,均应符合设计要求;
电缆必须排列整齐,尽量减少电缆的弯曲,如需弯曲,则弯曲半径应符合以下要求:
表5-1 馈线转弯半径一览表
线径 二次弯曲半径 一次弯曲半径
1/2″阻燃 210mm 70mm
1/2″超柔 120mm 40mm
7/8″阻燃 360mm 120mm
机房、走道等电缆外露的区域,电缆必须安装套管(PVC、镀锌管)作保护,馈线拐弯处应套软管,并用管卡固定,管卡间隔要求小于1.5m,用PVC管选用直径如下表:
表5-2 各类馈线用PVC管直径一览表
1/2″线径馈线 7/8″线径馈线
PVC管直径 25mm或32mm 40mm
电缆走道布放必须绑扎,绑扎后的电缆应排列紧密,外观整齐,扎带多余部分应剪除;电缆槽道布放电缆可以不绑扎,但槽内电缆应顺直,不溢出槽道,尽量不交叉;电缆进出槽道时必须使用开孔器,然后加装PVC锁母保护电缆;
暴露在室内人员目测范围内的线缆应整齐、美观、平顺,超过1米的要求加装PVC槽、管;功分器等小无源射频器件尽量妥善安置在线槽中;
垂直布放的电缆必须按要求的间距进行捆扎、固定,防止因电缆自重过大拉坏电缆和接头,电缆施工遇阻力时应收回重放,严禁用猛力拉拽电缆;
射频电缆与交流电源电缆应分开布放,现场条件所限必须同走道布放时,应有适当的分离措施;
从天线至有源、无源设备接口,全系统的各个连接部位都应做到连接正确,电气接触良好,牢固可靠;
电缆应无明显的外观损伤和变形,严禁电缆外皮有破损的电缆在工程中继续使用;
馈线系统应按设计方案要求进行防雷接地处理。馈线安装接地卡部位,不得变形,并经过严密的防水处理;
严禁馈线沿建筑物接地线捆绑。
2) 走线
线缆水平走线时,可采用扎带、管卡或线卡固定,固定间距为0.5米,垂直走线时固定间距为1米,走线外观要求平直美观;
室内外露的线缆必须套用PVC管,PVC管必须用管卡均匀的固定牢固,保证水平/垂直走线平直美观;
有防护静电地板时,馈线、地线、尾纤、电源四类走线可直接铺设在地板适当固定走线;
无防护静电地板时,馈线、地线、尾纤、电源四类走线可在走线架上或沿墙面/边平直捆扎固定,固定时必须横平竖直;
馈线原则上必须沿管井或天花板走线,并且要固定牢固;当馈线不可避免外露时,应用PVC管进行包裹后走线;PVC管转弯时馈线应用白色波纹管包裹后走线。
3) 连接
连接时应保证各接头电气接触良好,并紧固,禁止有松动现象;
电缆施工时应注意电缆端头的保护,不能进水、受潮,暴露在室外的端头必须用防水胶带进行防水处理,已受潮、进水的端头必须锯掉;
与无源器件连接时,要保证电缆的路由、走向的正确;
连接电源线前关闭所有设备开关;
电源线应连接可靠牢固,电气接触良好;
设备输入交流电线必须火线、零线相对应,不能反接,电源线入设备前必须接地线;
芯线间和芯线与地间的绝缘电阻不小于1M 欧姆;
对于直流电源线正负两端应有统一的颜色标志,12V正极用红色;24V正极用黄色,负极用蓝色或黑色;交流电源线的地线用黄、绿色花线;
交流电接入设备前必须有保护装置,并且走线美观,符合电力安全规定;
交流电接入必须严格区分相线和零线;
主机、馈线与接地端用35mm2铜线连接;
主机接地端用接线柱时,用60A接地线耳连接;
主机保护地应入地,室外接地端需用防锈漆或胶泥作防水处理;
天线架必须接地,接地点位于天线架立杆与斜支撑角钢连接处,接地点必须用线耳,必须用红漆或防水胶泥密封防水,接地线为专用接地卡;
馈线必须接地,接地点位于铁塔根部和主馈线与跳线连接处,接地线为专用接地卡;
机柜或机箱必须接地,接地点位于机柜内接地排或机箱底部接地螺栓,接地线为专用接地卡。
4) 标识规范
所有的无源分配器件均需要编码要求,所有工程的标识均应使用统一规范;
长度超过2m的馈线必须标明馈线的方向、路由和长;
电缆标识采用电缆标牌,固定于电缆的两端;
器件标识采用标签纸贴于器件表面上。
5.2.2 天线的安装
1) 分布天线的安装
各类型天线应采用相应天线支架安装,所有支架做镀锌处理;
天线安装时,必须戴干净手套操作,保证天线美观且不破坏整体环境;
电梯井内天线安装时必须用膨胀螺栓将天线和天线支架牢固固定于电梯井壁;天线主瓣方向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
室内天线布放时尽量注意金属结构和墙体建筑结构对信号的影响,选择合适的位置。
5.2.3 馈线的安装
主馈线引出后均应严格按施工图纸所标路由走在桥架内,不得随意更改;
主馈线必须良好固定在走线槽或走线架上,没有走线架地方,沿墙壁加套PVC管,并加以固定,转弯使用转弯接头,并做好防水处理;
馈线的布放要求整齐美观、不可有交叉、扭曲、裂损情况出现;
当馈线需要弯曲时,要求弯曲角保持圆滑,其弯曲曲率半径不超过表5-2的规定;
机房内的馈线应用扎带或馈线夹牢固固定在走线架上,馈线应平直美观;
为了确保粗馈线与无源器件的良好连接且不受粗馈线弯曲半径的影响,在线槽内也可使用直角转弯接头和超柔跳线进行器件连接;
馈线进出口的墙孔应用防水、阻燃的材料进行密封处理;
馈线跟功分器和耦合器相连的地方均要根据方案中标识贴上标签,以方便维护;
在垂直线槽内的布线,1/2″馈线要求每0.8米固定一次,7/8″和13/8″馈线要求1米固定一次;
馈线应避免与强电、高压管道和消防管道一起布放走线,确保无强电、强磁干扰。
5.2.4 无源器件的安装
该分布系统中涉及到的功分器、耦合器等无源器件均安装于桥架内,以便于日后维护;
接口处应作防水处理;无源器件都要根据方案的器件编号贴上标签,以方便测试和维护;
无源器件安装时一定要注意器件的输入、输出与电缆的上、下行传输方向一致。
5.2.5 标签
对每个设备器件和每根电缆的两端都要贴上标签,根据设计文件的标识注明设备的名称、编号和电缆的走向及收发信标签。各种设备标签的编号格式如下:
1) 无源器件
天线 ANT n-m
功分器 PS n-m
耦合器 Tn-m
合路器 CB n-m
负载 LD n-m
衰减器 AT n-m
2) 馈线
起始端 TO—设备编号
终止端 FROM—设备编号
注:以上n表示设备的编号,m表示设备安装的楼层。
5.2.6 注意事项
所有的无源器件和主设备等都应做好防水处理;
在安装施工时要注意尽量减少对原有建筑美观的影响;
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进行施工;
施工过程中要执行完善的质量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
施工过程中要建立和执行细致的安全管理,设定专人负责安全,确保无事故等。
站点完工开通之后,经测试,基本达到3G的通信质量要求,室内的传输速率基本维持在2Mbit/s上下,语音通话质量更是没有问题。解决了久合科技园室内3G信号弱覆盖的问题,使用户对联通3G的通信质量更加放心,从而会使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联通的3G。同时也达到了运营商的工程质量要求,使中国联通在竞争激烈的3G市场抢占了一块有利的地盘,也具有了一定的优势。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