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shape style="Z-INDEX: 251616768; POSITION: absolute; TEXT-ALIGN: left; MARGIN-TOP: 13.55pt; WIDTH: 188.15pt; HEIGHT: 44.15pt; MARGIN-LEFT: 131.45pt; LEFT: 0px" id=_x0000_s1026 equationxml=' 12寤虹珛鎸囩ず娆℃暟锛堢數璺笟鍔★級淇¢亾璇锋眰娆℃暟锛堢數璺笟鍔★級脳100%' type="#_x0000_t75">
<v:shape style="Z-INDEX: 251617792; POSITION: absolute; TEXT-ALIGN: left; MARGIN-TOP: 9.3pt; WIDTH: 167.1pt; HEIGHT: 44.15pt; MARGIN-LEFT: 126.8pt; LEFT: 0px" id=_x0000_s1027 equationxml=' 12SDCCHMat鍗犵敤閬囧叏蹇欐鏁?/m:t>SDCCHMat>鍗犵敤璇锋眰娆℃暟Mat="Cambria Math" w:h-ansi="Cambria Math"/>脳Matval="24"/>100%' type="#_x0000_t75">
<v:shape style="Z-INDEX: 251618816; POSITION: absolute; TEXT-ALIGN: left; MARGIN-TOP: 10.55pt; WIDTH: 155.55pt; HEIGHT: 44.15pt; MARGIN-LEFT: 131.55pt; LEFT: 0px" id=_x0000_s1026 equationxml=' 12SDCCHMat鎺夎瘽娆℃暟SDCCHMat:val="p"/>鍗犵敤鎴愬姛娆℃暟Mat Math" w:h-ansi="Cambria Math"/>脳Mat>100%' type="#_x0000_t75">
图3.12
4、UE完成对PRACH信道号的选择后,在PRACH上发送RRC Connection Request。
2.13 TD系统的接入接入等级
TD和GSM系统都引入了服务等级的目的之一,其目的就是为了降低高等级用户初始接入系统时发生冲突的概率。在TD系统的初始接入过程中,上行同步时,UE从8个上行同步码中随机选一个并以Signature_intial_power(上行开环功控计算的结果)发射。其实这8个上行同步码是因为目前中国移动没有采取ASC和AC的原因,所以次啊有8个。在3GPP协议里,将接入等级划分为0~6 的7个等级,而恰好配合ASC的映射,可将用户分为7个等级。若中国移动采取了将用户分级的策略,则UE可用的上行同步码将小于8个。接入等级的概念由于运营商未采取,故而了解即可。
2.14 TD系统初始接入时的保护算法
在TD系统里当有很多用户同时接入系统时,就有可能发生冲突。即在现实生活中,会存在两个手机发送的初始接入请求消息达到基站侧的时间是相同的情况,这时TD系统对冲突的解决机制是和GSM一样的(详细见1.12节),只是TD系统未对这些参数进行开放,但是原理和算法基本一致,相关的GSM参数有Tx_integer、S,定时器有T3120、T3126和T3122。
2.15 TD系统的准入算法
准入算法的实质是指当用户欲接入系统时,系统到底该将用户分配在哪个时隙的一套算法。TD系统的准入算法其实是继承了GSM的准入算法的,所以在算法特性上有很多和GSM类似(抢占、重指配等),也有很多较GSM先进的地方(FDCA快速调度算法等),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
在TD系统里,只有发生了上行同步(初始接入时、切换时),就会有准入算法来对其资源进行控制。主要发生在以下的几种情况:
1、RRC连接的建立
2、RAB连接的建立或修改
3、切换
4、小区内的信道类型切换
5、专用速率信道的重配置
在冲突发生时,TD系统采用了和GSM系统一样的原则,即“抢占”原则。即当有高优先级的业务申请接入且小区存在资源不足的情况时,系统将降低优先级的业务速率(甚至为0),以释放足够的资源让高优先级的业务得以接入(如GSM里语音抢占数据业务、或TD语音抢占数据、TD里会话类业务抢占背景类业务)。
CS业务的准入算法
CS业务的准入算法是保障CS业务在最合适的小区接入或者是当前小区无法接入时如何重新接入(GSM也有,小区重指配)。
情况1:手机在系统尝试接入时,由于TD系统是共享功率的系统(GSM是独享功率,当手机占用了一个时隙时,那它就可以以该时隙的满功率发射),所以系统会对功率负载和小区码资源进行判决。
情况2:如果小区资源不足,则尝试在可用小区集里的其他小区进行接入,这个过程类似GSM的重指配。
情况3:如果TD的所有小区资源均不达要求, 则会尝试在GSM的小区进行接入。
CS准入的基本判决原则是:
1. 首先从系统能力及规格判决是否可以准入,排除异常;
2. 其次从系统性能评估的角度,对容量、覆盖、干扰等因素进行考察,对用户做出准入评估。
3. 对于CS业务,当且仅当承载在上行、下行链路均允许接入才可被接纳;
4. 对H业务,则分别对HSDPA和HSUPA进行准入评估。
CS业务的抢占原则算法
抢占算法即当优先级较高的用户发起业务请求时,将降低低优先级的业务速率,以释放足够的资源满足高优先级用户的接入需求,分为:
1. 高优先级用户抢占低优先级用户的资源
2. 高优先级业务抢占低优先级业务的资源,会话业务>流业务>交互业务>背景业务
3. 如果两个UE的优先级相同,选择可以释放最多资源的UE
由于中国运营商目前未采用接入等级,故而抢占算法并为启用。
PS R4业务的准入算法,其主要原则为:
1. 通过预准入确定可用速率集合,然后以最大速率发起接入;
2. 若接入失败则进行RAB降速,以最小速率(GBR)尝试接入;
3. 若所有可用小区均接入失败,选择小区系统内的最优小区进行排队或抢占(该算法目前在中国仍然由于运营商目前未采用接入等级,故而未进行开启)。
H业务的准入算法,其主要原则为:
1. 首先在系统内小区尝试接入,在可用小区集中按照优选级排序一次选取各HSDPA小区进行准入判决,包括了功率过载和码资源判决(对HS-PDSCH进行功率负载判决,对DCH信道按PS R4业务进行判决)。
2. 当HSDPS准入失败,尝试H2D回落,然后按照PS R4业务进行准入;
3. 若所有可用小区均失败或H2D回落失败,则选择最优小区进行排队抢占。
2.16 动态信道分配算法
动态信道分配算法分为(慢速)SDCA和(快速)FDCA。
SDCA是基于剩余Radio Unit数和测量对信道资源进行优先级的调整来进行的,其原则如下:
1. 基于干扰水平、功率资源的调整;
2. 基于剩余Radio Unit资源的调整;
3. 初始优先级的调整(TD系统为小区添加载频时,是需要添加载频优先级的,GSM里也有)。
FDCA是在SDCA基础之上,对时隙的优先级做进一步的调整,基本原则如下:
1. 切换过来的用户,应该分配异频资源;
2. 根据终端对频段的支持能力,进行合理的载频分配。
2.2 TD系统初始接入的信令流程
在介绍TD系统初始接入的信令流程之前,首先搞清楚以下几个概念的区别:
图3.13
图3.13显示了每种连接发生的区间,详细如下:
RL(Radio Link)是UE和小区间层1的连接;
RB(Radio Bearer)是UE和和RNC层2的用户面或控制面的连接;
RAB(Radio access Bearer)是UE和CN层3的用户面连接。
SRB其实就是RB,只不过SRB是信令面的RB,而RB是用户面的RB。SRB是建立RRC时就建立起来了,为了传输UTRAN和UE之间的信令,而用户面RB是需要传递用户面数据时才建立的。
那么RRC是什么?RRC其实是一个逻辑上的连接,RRC总是由UE发起建立,RNC发起释放的,且一个UE只能有1个RRC连接。这个逻辑二字相当的关键,这在后面的释放流程会常有误区。
RB和RAB是物理连接,且由于TD系统中业务的多样性,例如手机A发起并发业务,同时存在1条语音和3条数据业务,那么他可能有4条RB和RAB,而只能有且仅有一条RRC连接,RRC其实就是一条逻辑的连接,实际并不存在。如果这时该手机A的1条数据业务完成了,那么他释放1条RAB即可(RB也跟随释放,控制面就是控制用户面+传输+信令的,这样也许会好理解点),那他现在就只有3条RAB、3条RB和1条RRC;如果此时它做了RRC连接释放,则所有的连接将全部被释放。
图3.13
图3.14显示了TD系统初始接入时,所有的信令流程。
2.11 RRC Connection Request
手机在完成上行同步过程以后,将会在选择好的PRACH信道上给NodeB发送RRC连接请求,NodeB收到该请求后,将生成RACH数据帧转发给RNC,RNC收到含有RRC Connection Request的RACH数据帧后,将进行无线资源判决,是否准入。
我们通过设备厂商提供的信令回放工具,这里以华为公司提供的“业务数据回顾工具”为例,跟踪ABIS口的信令可得RRC Connection Request所携带全部信令信息,将其展开后得如图3.14所示:
图3.15
如图3.15所示的RRC Connection Request携带的重要信息如下:
1. TMSI、MCC(460中国);
2. MNC(07为华为实验网);
3. LAC (1F43十六进制);
4. EstablishmentCause:OriginatingConversationCall(0),即鼠标标蓝的是“RRC建立原因”—语音呼叫;
5. PrimaryCCPCH-RSCP(35),即RACH上手机测量收到的PCCPCH的RSCP码片功率:35。在TD系统,电平值一般要和116相减(在GSM系统中是和110相减),则35 -116 = -81dBm;
注:信令消息里,有很多的消息都是传输层的消息,主要用于标识传输资源的用途和地址,大多都是数通方面的知识,这对现实工作中的网络优化,并无实际意义,故而本书将不多做介绍(如Banding ID、时延、抖动、打孔等)。
2.41 Radio Link Setup Request
当RNC通过准入算法判决允许UE接入系统后,将用DCH专用信道建立RRC连接,并为该连接分配U_RNTI(临时网络标识),给出无线链路的物理信息(Frame Offset帧偏移、下行功率和下行时隙ISCP等功控信息)和传输信道信息(上下行传输信道TFS/TFCS,以及映射到DPCH的时隙、码、M码位移信息),并通知NodeB准备必要的上下行资源,生成Radio Link Setup Request发送给NodeB。
2.42 Radio Link Setup Response
NodeB收到Radio Llink Setup Request后,NodeB又会进行资源的判决,若失败则会返回Radio Link Setup Failure,否则返回Radio Link Setup Response给RNC,里面携带传输层物理消息、Banding ID等消息。此刻NodeB开始接收手机的DPCH信道。
2.43 Alcap:Establish Request
图3.15
如图3.15所示的RRC Connection Request携带的重要信息如下:
1. TMSI、MCC(460中国);
2. MNC(07为华为实验网);
3. LAC (1F43十六进制);
4. EstablishmentCause:OriginatingConversationCall(0),即鼠标标蓝的是“RRC建立原因”—语音呼叫;
5. PrimaryCCPCH-RSCP(35),即RACH上手机测量收到的PCCPCH的RSCP码片功率:35。在TD系统,电平值一般要和116相减(在GSM系统中是和110相减),则35 -116 = -81dBm;
注:信令消息里,有很多的消息都是传输层的消息,主要用于标识传输资源的用途和地址,大多都是数通方面的知识,这对现实工作中的网络优化,并无实际意义,故而本书将不多做介绍(如Banding ID、时延、抖动、打孔等)。
2.41 Radio Link Setup Request
当RNC通过准入算法判决允许UE接入系统后,将用DCH专用信道建立RRC连接,并为该连接分配U_RNTI(临时网络标识),给出无线链路的物理信息(Frame Offset帧偏移、下行功率和下行时隙ISCP等功控信息)和传输信道信息(上下行传输信道TFS/TFCS,以及映射到DPCH的时隙、码、M码位移信息),并通知NodeB准备必要的上下行资源,生成Radio Link Setup Request发送给NodeB。
2.42 Radio Link Setup Response
NodeB收到Radio Llink Setup Request后,NodeB又会进行资源的判决,若失败则会返回Radio Link Setup Failure,否则返回Radio Link Setup Response给RNC,里面携带传输层物理消息、Banding ID等消息。此刻NodeB开始接收手机的DPCH信道。
2.43 Alcap:Establish Request
图3.16
图3.16是IU-b口采用ATM传输方式的协议栈结构图,采用IP方式的结构图更为简单,即没有了传输网络层控制面。为叙述方便特截图如上。我们看到Alcap,就应该想到协议里的两层三面,即ALCAP是传输层控制面的东西,所以Alcap:Establish Request也是传输层控制面的消息。
RNC收到Radio Link Setup Response后,将携带NodeB的传输层物理消息、Banding ID等消息,生成Alcap:Establish Request消息返回给NodeB。
2.43 Alcap:Establish confirm
NodeB收到RNC侧传来的Alcap:Establish Request消息后,将生成Alcap:Establish Confirm返回给RNC,并将IUB数据承载与DCH信道捆绑在一起。
2.44 Downlink Synchronisation
RNC收到NodeB发来的Alcap:Establish Confirm消息后,也将IUB数据承载与DCH信道捆绑在一起,并生成Downlink synchronisation控制帧发送给NodeB。
2.45 Up Synchronisation
NodeB收到Downlink Synchronisation控制帧,并生成Up Synchronisation控制帧给RNC,报告下行同步帧的到达时间ToA,RNC根据ToA对时间进行调整,达到DCH帧的下行同步。(这里的ToA和TA很像,都是起到一个时间调整的目的,只不过一个是GSM无线口,一个是IUB的有线口,但功能一样。)
2.46 RRC Connection setup
RNC收到Up synchronisation控制帧后,完成对传输信道的同步(都是有线同步,数通的东东,和我们无线无关),生成消息RRC connection setup数据帧给NodeB,消息中携带有U_RNTI、RRC状态指示(进入DCH指示)、3-4个SRB消息以及物理链路信道消息和传输信道消息。NodeB将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发送至手机。
RRC connection setup信令消息如图3.17、3.18所示:
图3.17
图3.17中所指示的主要消息内容为:
1. Tmsi;临时识别码;
2. MCC:460(中国);
3. MNC:07(试验网);
4. LAC:1F43(十六进制);
5. Rrc-transactionidentifer -0 :RRC传输标识:0(基站与手机RRC之间的标识);
图3.18
RRC connection setup主要的信息主要分为:
1. 新的U_RNTI;
2. 能力需求;
3. SpecificationMode 规范模式;
4. 最大允许上行发射功率(24-116=-92db);
5. 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信息。
一、 新的U_RNTI,将每条消息分解如下,如图3.19所示:
图3.19
图3.18中所指示的主要消息内容为:
1. 标识了服务RNC的ID(20 20);
2. S-RNTI的标识(01 63 E0);
3. RRC状态标识:CELL-DCH状态(即专用模式状态);
一、 能力需求如图3.20所示:
图3.20
图3.20中所指示的主要消息内容为:
1. 手机不支持FDD;
2. 不支持384K;
3. 支持128K;
4. 支持GSM系统。
图3.21
图3.21显示了RB(radio bearer)的信息,其中SRB:SRB0(小区建立时就已经建立,传送CCCH信令)、SRB1-4(RRC建立时建立,传送DCCH信令)、SRB5以上都是业务RB。在RB中所携带的主要消息为:
1. rb-Identity: - 0x1(1),RB标识:(1);
2. ul-UM-RLC-Mode: - (0),上行非确认RLC模式:(不支持);
3. Dl-UM-RLC-Mode: - (0),下行非确认RLC模式:(不支持);
4. ul-TransportChannelType :DCH(1),上行传输信道类型;
5. logicalChannelIdentity: 0x2(2) ,逻辑信道标识(2);
6. mac-LogicalChannelPriority: 0x3(3),MAC层逻辑信道优先级;
一、 SpecificationMode 规范模式如图3.22所示:
图3.22
SpecificationMode 规范模式里有:4个SRB的信息、上/下行公共传输消息、上下行新增配置传输消息列表。
图3.23
Tti10代表RRC使用了13.6K的DCH传输信令,tti40代表RRC使用了3.4K的DCH传输信令。CRC SIZE纠错窗大小,用于数据纠错使用,为数通知识,对网络优化无实际意义。
图3.24、3.25、3.26显示了上行DPCH所携带的信令消息:
图3.24
图3.24中所指示的主要消息内容为:
1. cellParametersID: - 0x3f(63)小区扰码(63);
2. repetitionPeriod1: - (0) 重复周期(0);
3. timeslotNumber: - 0x6(6) 时隙号:6;
4. modulation: - mod-QPSK(0) 编码方式:QPSK;
5. cell-id: - (20 20 01 E0 ) 小区ID;
6. defaultMidamble: - (0) 默认的M码;
7. midambleConfiguration: - 0x4(4) M码配置4;
8. ss-TPC-Symbols: - one(1) :SS偏移量(帧结构的);
9. puncturingLimit: - pl0-64(6) 打孔极限(数通的);
10. tfci-Existence: - TRUE(1) :TFCI传输格式(帧结构的);
图3.25
图3.25中所指示的主要消息内容为:
1. 目标SIR:22DB,指内环功控时的目标SIR值;
2. 初始PCCPCH发射功率20DB;
图3.26
图3.26中所指示的主要消息内容为:
1. ul-TargetSIR: - 0x16(22) 上行目标SIR;
2. timeslotNumber: - 0x2(2) 时隙号(2);
3. UL-TS-ChannelisationCode: - cc8-1(7) (码道7);
其他信令消息和下行类似,这里不在重复。
2.46 Radio Link Restore Indication
手机收到并处理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完成DPCH下行同步后,生成Special Burst给NodeB。NodeB根据一定时间的接收质量判定手机是否获得空口UU上的DPCH上行同步。如果获得了上行同步,则NodeB 发Radio Link Restore Indication给RNC。
2.47 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
手机发送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给NodeB,NodeB生成DCH数据帧给RNC,RNC收到后进入CELL_DCH状态。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如图3.27、图3.28、图3.29和图3.30所示:
图3.27
图3.27中所指示的主要消息内容为:
1. rrc-TransactionIdentifier: -0x0(0)RRC连接标识0;
2. cn-DomainIdentity: - cs-domain(0)CS域标志0 是;
3. cn-DomainIdentity: - ps-domain(1)PS域标志1 否;
图3.28
图3.28中所指示的主要消息内容为:
1. ue-RadioAccessCapability标识了子集全是手机的传输能力;
2. pdcp-Capability;
3. transportChannelCapability 手机的传输能力;
4. rlc-Capability;
5. supportOfGSM: - FALSE(0) 不支持GSM;
6. supportOfMulticarrier: - FALSE(0) 不支持N载频;
7. multiModeCapability: - tdd(0) 不支持混合能力;
8. securityCapability 安全加密的能力;
9. ue-positioning-Capability 标识了手机GPS能力;
图3.29
图3.29中所指示的主要消息内容为:
1. ue-PowerClass: - 0x2(2)手机的功率类型;
2. radioFrequencyBandTDDList: - a(0) 无线带宽列表;
3. chipRateCapability: - mcps1-28(1) – 码片速率;
4. supportOf8PSK: - FALSE(0) –不支持8PSK;
5. maxPhysChPerTimeslot: - ts2(1) 每时隙的最大物理传输;
图3.30
图3.30中所指示的主要消息内容为:
1. fdd-hspdsch 手机不支持FDD;
2. tdd384-hspdsch手机不支持384K;
3. tdd128-hspdsch 手机支持128K;
4. supportOfUTRAN-ToGERAN-NACC: - FALSE(0) 不支持;
至此 TD系统初始接入过程,即RRC连接建立过程完成。
附件: 图3.15.jpg (2012-8-30 15:10, 82.7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UxfGM0ODZjNjcx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16.jpg (2012-8-30 15:10, 81.72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UyfGQ2MmI5Zjgy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18.jpg (2012-8-30 15:12, 30.8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UzfGMxZDUwNmJk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17.jpg (2012-8-30 15:12, 42.3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U0fDBiZThjNDEw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19.jpg (2012-8-30 15:13, 21.32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U1fGUzZmE4Y2M1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20.jpg (2012-8-30 15:17, 25.7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U2fDU1YWIzMGZl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21.jpg (2012-8-30 15:18, 72.9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U3fDgzYWMxZDBl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22.jpg (2012-8-30 15:19, 22.3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U4fDBhN2M4MDcx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23.jpg (2012-8-30 15:19, 63.3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U5fDcxZDk5NzZm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26.jpg (2012-8-30 15:22, 60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YwfDljZjNhYTM3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24.jpg (2012-8-30 15:22, 68.8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YxfGRjZGZkZGRl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25.jpg (2012-8-30 15:22, 23.9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YyfDJhYmRmZDY3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30.jpg (2012-8-30 15:26, 81.7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YzfGNhOTNkYWVh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27.jpg (2012-8-30 15:26, 41.8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Y0fGVjNDgwNGEx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28.jpg (2012-8-30 15:26, 6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Y1fDc0MTQ2YTQ3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29.jpg (2012-8-30 15:26, 88.1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Y2fGI5YmU3NjAwfDE3NTQyNTEwMDJ8MHww
时间: 2012-8-30 15:48
作者: 老头耍大刀
本帖最后由 老头耍大刀 于 2012-8-30 15:51 编辑
2.3 TD系统初始接入过程中的相关参数及定时器
2.31 TD系统初始接入过程中常用到的参数
【T参数*】UL/DL THFORRU
UL/DL THFORRU剩余RU法上/下行准入门限,取值范围0~100,单位百分比,默认值为90。该参数为“剩余RU算法”下/行RU负载门限;当发起新的资源需求时,计算包括新资源请求在内的上/下行负载,若不高于这个门限,则允许为用户分配新的上/下行资源;否则拒绝用户的资源请求。该参数直射越大,则用户越容易接入系统,但是会使得系统上/下负载较高,该参数设置越小,则会造成用户越难接入系统,但是会使得系统的资源利用率降低。
【T参数】NBMSwitch
NBMSwitch 为NBM算法开关,取值范围开启或关闭,无单位,默认值为关。该参数定义了该小区是否支持排队算法和抢占算法。由于目前中国移动的TD用户还较少,因此建议将这两个算法关闭。
【T参数】CACSwitch
CACSwitch为CAC算法开关,取值范围开启或关闭,无单位,默认值为关。该参数定义了小区知否支持CAC准入算法,
2.32 TD系统初始接入过程中常用到的定时器
【T定时器*】T300/N300
启动:手机发送RRC connection request;
终止:手机收到RRC connection setup;
超时:若手机重发次数≤N300,则重发RRC connection request,否则进入空闲模式;
T300取值范围1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3000、4000、6000、8000,默认值为1000,单位为ms;N300取值范围0~7,默认值为3,单位为次。T300/N300的作用如图3.31:
图3.31
T300设置越大,网络内手机信令面平均接入时延越长;
T300设置越小,网络内手机信令面接入成功率越低;
N300设置的越大,在无线网络较差的情况下对提高接入成功率会有益处,但占用公共信道时间比较长,增加网络负荷;
N300设置的越小,占用的公共信道时间会越少,但会降低接入成功率。
【T定时器*】T312/N312
T312取值范围为1~15,单位s,默认值为1;N200取值范围为1、2、4、10、20、50、100、200、400、600、800、100,单位为次,默认值为1。
T312/N312是空闲模式下手机等待专用物理信道建立的定时器。手机在开始建立专用物理信道时启动此定时器,当检测到N312次来自层1的“系统消息同步”指示后停止T312定时器,一旦T312*N312时间超时,则认为物理信道建立失败。
T312设置的过大,手机要长时间才能发现专用物理信道建立失败,该时间段内相关的资源无法及时释放,也无法发起或响应新的资源的建立;
T312设置的过小,很可能造成专用物理信道建立失败的误判,将本可以在稍后建立成功的专用物理信道释放;
N312设置的越大,越可以保障专用物理信道传输的可靠性,但相应的也会增加专用物理信道建立成功的时延;
N312设置的越小,则增加专业物理信道可用的风险,造成本来不可用的专用物理信道被认为可用,但专用无聊信道建立成功的平均时延会缩小。
2.4 TD系统初始接入过程的指标及应用
【T指标*】立即指配成功率
<v:shape style="Z-INDEX: 251620864; POSITION: absolute; TEXT-ALIGN: left; MARGIN-TOP: 6.85pt; WIDTH: 162.15pt; HEIGHT: 44.45pt; MARGIN-LEFT: 161.05pt; LEFT: 0px" id=_x0000_s1033 o:allowoverlap="f" equationxml=' 12/><RRC杩炴帴寤虹珛鎴愬姛娆℃暟><w:rFonts w:asRRC杩炴帴寤虹珛璇锋�rFonts w:as傛鏁?/m:t>*100%' type="#_x0000_t75">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RRC连接成功次数/RRC连接请求次数*100%
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的统计点:RNC收到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
RRC 连接建立请求次数的统计点:RNC收到RRC Connection Request;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主要描述了手机成功接入信令信道的比例,当网络存在弱覆盖、干扰、传输误码高、设备硬件故障时和突发高话务时,都会对立即指配成功率造成严重的影响。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一般情况下较RAB建立成功率要低,要提高RRC连接建立成功率目前没有特别好的参数可调整,现将一些可提升RRC连接建立成功率的参数及方法举例如下:
1. 工程优化:控制好基站的覆盖范围,避免手机由于地处弱电平区域而发生的RRC连接建立失败;
2. 合理的GT分流:控制好TD手机重选至G网的重选门限,避免手机由于地处T网信号差G网信号好的区域时,仍然驻留在T网起呼而发生的RRC连接建立失败;
3. 合理设置功控参数:合理设置PRXUPPCHDES期望的UpPCH接收功率、WT等待时间、POWERRAMPSTEP、MaxSyncUlTransMissions等功控参数,避免由于小区期望接收的UpPCH电平过高、WT等待时间果短、MaxSyncUlTransMissions最大上行发射次数过小导致的RRC连接建立失败。RRC连接建立在空口时都为开环功率控制,合理设置开环功控参数有利于提升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4. 合理设置接入参数:合理设置参数Qrxlevmin手机允许接入时所需的最小接入电平,避免由于Qrxlevmin参数设置过高,而导致手机上行电平受限,进而发生RRC连接建立失败。
5. 硬件故障导致的RRC连接建立失败,主要由设备供应商进行进程跟踪解决,网络优化人员进行设备更换即可。
3. 初始接入过程的对比
3.1 初始接入过程的参数及定时器对比
GSM和TD系统的参数及定时器对比见表3.4所示:
表3.4
类别 | GSM系统 | TD系统 | 功能 |
参数 | TX_integer | 参数未开放 | GSM系统采用S、TX_integer降低随机接入时发生冲突的概率;TD系统类似但是参数未开放。 |
S |
MS MAX Retrans | N300 | 配合定时器T3120+T3126 / T300,确定了手机初始接入不成功时的重发机制。 |
RACH最小接入电平 | 期望的UpPCH接收功率 | GSM系统规定了最小接入的电平门限;TD系统则为期望接入的电平值,主要用于功控算法。 |
随机接入错误门限 | 无 | 通过41bit相关性判断所收到的信号是否为MS的随机接入信号 |
无 | 剩余RU法上/下行准入门限 | TD系统动态信道分配算法开关 |
定时器 | T200/N200 SDCCH | T312/N312 | GSM系统避免数据链路的重发机制发生锁死的现象,TD系统则为判断物理信道建立失败的参数 |
T3101 | 无 | GSM系统证实信令消息链路层连接是否通畅 |
T3120+T3126 | T300 | 配合最大重发次数/N300,确定了手机初始接入不成功时的重发机制 |
T3122 | 无 | GSM系统:此定时器限定了手机在第一次尝试接入失败的情况下,再次发起新尝试接入的必须等待时间 |
3.2 初始接入过程的信令对比
只从信令功能的角度来看,TD系统和GSM系统还是有很多地方相同的,为了能更好的理解和简单的记忆,现对TD和GSM系统进行简单类比,虽然它们的本质不同,但是功能相近。
TD系统 GSM系统
Channel request
RRC connection request
Channel required
Ø 功能:都是接入请求的第一条手机至BSC/RNC的信令。
Ø RRC connection request:携带MCC、MNC、LAC、establish cause建立原因、TMSI、PCCPCH的RSCP码片功率;
² Channel request携带:占用信道的描述信息、信道类型、时隙、request-reference 请求参考和TA。
TD系统 GSM系统
Radio link setup request
Radio link setup response channel active
Alcap:establish request channel active ack
Alcap:establish confirm
Ø 功能:都是验证是否有合适的资源分配给手机
² TD左边RL申请与验证及IUB口数据的捆绑信令,和GSM的信道证实消息功能一样。信令携带的内容都是关于“地面资源”的核实消息。
TD系统 GSM系统
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SABM
Up synchronization UA
Ø 功能:都是确认连接的建立
² TD里这两条信令主要功能是“报告同步帧的到达时间ToA,让RNC调整发送时间,最终达到下行同步”;
² GSM的这两条信令的主要功能则是“建立异步平衡、确认连接通畅与否、携带层3消息请求原因”。
TD系统 GSM系统
RRC connection setup immediate assign commond
Ø 功能:都是起到指配信道的作用。
² TD系统的RRC SETUP消息主要携带:新的U_RNTI、能力需求、specificationMode 规范模式、最大允许上行发射功率、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信息;
² GSM的立即指配消息主要携带:时隙、频点、信道类型、request-reference、RA。
TD系统 GSM系统
Radio link restore indication GSM无
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 GSM无
表3.5大致对信令面承载建立时,GSM和TD系统的信令进行了对比:
表3.5
| TD系统信令 | 信令携带内容 | GSM系统信令 | 信令携带内容 |
信令面承载建立 | RRC Connection request | TMSI、MCC、MNC、LAC、RRC建立原因、PCCPCH码片功率; | channel request
channel required | 传输指示、信道类型:上行RACH信道、时隙、随机接入请求参考值、TA |
Radio link setup request | U_RNTI、Frame offset帧偏移、上下行传输信道TFS/TFCS、DPCH的时隙、码、M码位移信息。 | channel active | 信道类型、 时隙、激活类型:系统内小区立即指配、信道激活模式、不支持下行不连续发射:是、不支持上行连续发射:是 、语音或数据指示:信令 、信道速率和类型:sdcch、 手机功率等级:5、TA时间提前量、全球唯一通话标识 |
Radio link setup response | 传输层物理消息、banding ID |
Alcap:establish request | 携带NodeB的传输层物理消息、banding ID | channel active acknowledge | 缩减帧号 |
Alcap:establish confirm | NodeB将IUB数据承载与DCH信道捆绑在一起。 |
Downlink synchronisation | RNC将IUB数据承载与DCH信道捆绑在一起。 | | |
Up synchronisation | 报告下行同步帧的到达时间ToA | | |
RRC connection setup | Tmsi、MCC、MNC、LAC、 S-RNTI的标识、CELL-DCH状态、手机是否支持FDD、是否支持384K、是否支持128K、是否支持GSM系统、RB标识、上行传输信道类型、Tti10、CRC SIZE、目标SIR、初始PCCPCH发射功率、cellParametersID、repetitionPeriod1、时隙、编码方式:QPSK、小区ID、默认的M码、SS偏移量、打孔极限、TFCI传输格式、上行目标SIR、上行时隙号、上行码道。 | immediate assign commond | RR管理协议鉴别、信道类型:SDCCH8、信道类型、时隙、频点、随机接入请求参考值、TA |
Radio link restore indication | 完成DPCH下行同步。 | SABM/UA | 无 |
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 | CS域标志、PS域标志、手机的传输能力、手机是否支持GSM、手机安全加密能力、手机GPS能力、手机功率类型、码片速率、是否支持8psk、手机是否支持混合能力、手机是否支持FDD、手机是否支持128、手机是否支持384 | 无 | 无 |
附件: 图3.31.jpg (2012-8-30 15:50, 80.42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Y5fDBjNGQ4NzhifDE3NTQyNTEwMDJ8MHww
时间: 2012-8-31 09:16
作者: meteorsky
很好的资料
楼主辛苦
不过从第一章直接到第三章了
没有第二章
时间: 2012-8-31 09:48
作者: 老头耍大刀
本帖最后由 老头耍大刀 于 2012-8-31 09:49 编辑
第二章 功率控制
1. GSM系统的功率控制
GSM功率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系统内干扰和减少快衰落带来对网络质量的影响;其次是要通过功率控制,降低手机和基站的功耗,延长手机待机时间。
所以在GSM系统中,SACCH信道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传递功控命令,其次才是向网络传递测量报告。SACCH在TCH复帧结构中的13#位置,如表2.1所示:
表2.1
1TCH复帧(26TDMA复帧)120ms
|
信道
| T
| T
| T
| T
| T
| T
| T
| T
| T
| T
| T
| T
| T
| A
| T
| T
| T
| T
| T
| T
| T
| T
| T
| T
| T
| I
|
帧号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全速率TCH信道组合,T代表TCH帧,A代表SACCH帧,I代表Idle帧
|
由于TCH复帧周期为120ms,且4个TCH复帧才能传送一个完整的测量报告,所以SACCH传递的周期为4 x 120 =480ms,即功率控制频率为2次/秒。在GSM系统中,从发送功控命令到得到功控结果反馈,需要3个480ms周期。详细如图2.1:
图2.1
GSM功率控制分为:测量报告预处理、功控判决和功控执行3个阶段。在下面以华为公司功控算法为例,介绍目前华为公司的功控控制原理。
1.1 华为GSM系统3代功率控制
1.11 GSM系统测量报告预处理
测量报告有2个值FULL(全局测量)和SUB(局部测量):FULL全局测量是对100个TCH的突发脉冲进行平均(空闲帧除外);而SUB局部测量是对12个突发脉冲进行平均(4个SACCH突发脉冲和8个特定位置的TCH突发脉冲)。
当系统测量或收到由手机传送的测量报告后,(一般来说有BTS执行预处理,也可设置有BSC执行)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预处理:
1. 丢弃:由于无线网络的不稳定因素,华为设定了手机在刚接入网络时,前面几个报告均不做功控判决(在华为2代功控中,固定丢弃前4个测量报告)在华为3代功控中,丢弃的测量报告数为一个可设置的参数,分别为:
【G参数】SDCCH信道丢弃测量报告数目:默认为1;
【G参数】TCH信道丢弃测量报告数目:默认为3;
2. 插补:由于衰落或干扰等因素,可能会造成网络收不到手机发送的测量报告,在华为的功控算法中则采用了插补的算法:Rx_lev :Rx_lev(k)丢失,采用Rx_lev(k-1)测量值代替;Rx_qual :Rx_qual(k)丢失,采用Rxqual7测量值代替;
3. 补偿:把所有测量报告放在一起进行滤波,并经过特定算法(根据测量报告上报的功率等级,若比前一次增加,则将所有测量报告上的接收电平加上对应增加的功率)确保测量电平值的准确性;
4. 预测:针对过去的测量报告,根据趋势预测0~3个测量报告;
5. 滤波:采用指数滤波器进行滤波(2代算法为均值滤波器),指数滤波,假设第K个SACCH周期收到的Rxlev测量值为Ca(k),Rxqual测量值为Qa(k),则Ca_filtered1(k)和Qa_filtered1(k)分别为:
Ca_filtered1(1)=Ca(1); k=1
Ca_filtered1(k)=a * Ca(k) + (1-a)* Ca_filtered1(k-1) k>1
Qa_filtered1(1)=Qa(1) k=1
Qa_filtered1(k)=a * Qa(k) + (1-a)* Qa_filtered1(k-1) k>1
上面的公式中,最重要的就是a,假设滤波周期F为3,则a=1/2^(F/2)= 0.354,则1- a = 0.646。可以看出a就是电平和质量的一个权重系数。
测量报告的预处理都经由设备厂家,经反复实验,最终确定了许多可修改的参数,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不建议对这些参数进行调整,故而这里不再进行介绍。
1.12 GSM系统功控判决及参数
当以下条件同时满足时,无需功控,否则进入功控步长计算流程:
电平上/下行信号等级上门限 ≥ Rxlev ≥电平上/下行信号等级下门限
电平上/下行质量等级上门限 ≥ RxQual ≥电平上/下行质量等级下门限
假设:在SACCH周期K综合那个,有用信号为c(k),干扰为I(k),无线链路损耗为g(k),BTS或MS发射功率为p(k),则由
<v:shape style="WIDTH: 142.5pt; HEIGHT: 36pt" id=_x0000_i1026 type="#_x0000_t75" equationxml=' 1210Ca_filtered(k)10=10c(k)10'>+<v:shape style="WIDTH: 36pt; HEIGHT: 36pt" id=_x0000_i1028 type="#_x0000_t75" equationxml=' 1210I(k)10'>
Qa_filtered(k)=c(k)- I(k)
C(k)= p(k)- g(k)
解上述方程组得:
C(k)=Ca_filter(k)+Qa_filter(k) – 10*lg(1+<v:shape style="WIDTH: 77.2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030 type="#_x0000_t75" equationxml=' 1210qa_filtered(k)10)'>
以上公式了解即可,在实际工作中,功率控制已经完成了99%的自动化,只会在特殊情况下偶尔修改以下参数:
【G参数】上/下行信号等级调整因子
上/下行信号等级调整因子,取值范围0~10,无单位,默认为3。
【G参数】上/下行质量信号等级调整因子
上/下行质量等级调整因子,取值范围0~10,无单位,默认为6。一般情况下,会对以上2个参数进行配合调整。如某基站地处某大城市中心地段,且该基站主要覆盖该区域的街道,但是在该区域能收到其他很多基站的信号,此时若要有效控制干扰,可适当增大上/下行质量信号等级调整因子,降低上/下行信号等级调整因子。
【G参数】上/下行最大上升/下降步长
上/下行最大上升/下降步长,取值范围0~30,单位db,默认值分别为:8/6/8/4dB。该参数一般不进行调整。
1.2 GSM系统的其他功控算法
华为3.5代功率控制,其较3代的主要改进:
1. 测量报告补偿:增加了对接收质量的补偿;
2. 滤波:采用双系数滤波器,可达到快升慢降的效果;
3. 功控步长:功控步长采用双因子,对弱电平区进行报告。
积极功控算法:在华为3代功控算法中,BTS和MS在信道建立初始阶段,都是以满功率进行发射的,给系统带来了较大的干扰;采用积极功控算法后,BSC可通过对新信道的路损估计,估算上下行发射功率,在信道激活消息下发功控命令。
2. TD系统的功率控制
TD系统功率控制的目的,上行功控是远近效应、降低干扰、延长手机用电、快衰落;下行功控是降低干扰、增加容量、快衰落。远近效应代表了CDMA系统独有的一种特性,这也是和GSM功控目的不一样的地方。
在学习TD系统的内环功控时,应该先搞清楚以下几个重要的概念:
1. SIR:信干比,不考虑接收机的噪声系数。
2. C/I:有用信号比无用信号。C/I涵盖了SIR和SNR。
3. BLER:误块率,是层3的东西。
4. SNR:信噪比,衡量接收机的性能
图2.2
图2.2为TD系统的常规帧结构,其中TPC即为TD内环功率控制,有2个bit,00降低发射功率、11提升发射功率、01和10根据每个厂家的策略不同而设置(如华为采取降低发射功率)。如图所示TD的子帧为5ms一个周期,所以他的功控速度为200次/秒(GSM的功控频率为2次/次,这就是物理层(层1)控制和应用层(层3)功控的差距。
2.1 TD开环功控
开环功控在TD里应用于所有占用新信道时的功率计算。(GSM系统里起呼或者切换时,都是以最大功率为初始功率进行发射的,较TD系统初始干扰较大,功率收敛较慢,表象就为我们在电视旁边打电话时,可以明显的听到音响发出逐渐减弱的“滴滴、滴滴……”声)。
图2.3即是TD系统的上行同步技术,其中PUpPCH手机通过测量PCCPCH信道的功率,估算出UpPCH信道的功率。
2.11 UpPCH信道开环功率控制原理及参数
图2.3
LPCCPCH=PPCCPCH_TXPOWER - PPCCPCH_RSCP,即为 UE至NODEB之间的路损,PPCCPCH_TXPOWER为手机在SIB5中获得,PPCCPCH_RSCP为手机实测的值,由于TD系统上下行使用一个频段,所以用下行估算上行的路损较GSM系统准确,且不用加频率补偿。
PRXUpPCHdes为NODEB期望接收到UpPCH信道的功率(默认-95db),手机也在SIB5中获得。
Pwrramp为功率攀升步长(默认为3db),i从1开始计数,最大等于SYNC_UL最大尝试次数(默认为8次),从SIB5中获得(以上几个参数均为手机从SIB5中获得,均为人为设置值,只有PPCCPCH_RSCP为手机实测值)。
【案例2.1】:将设基站到手机的路损为115db,而基站期望接收到UpPCH信道的功率为-95db,则手机第一次接入网络时向基站的发射功率为20db,(30db为1w,27db为0.5w,TD手机的最大发射功率为0.25W,而GSM手机的最大发射功率为2w)若由于快损落或干扰导致基站未能成功收到手机发上来的信号,则手机将以23db的功率再尝试接入网络一次,i计数变为2;直到i变为8并以27db发射都不能成功接入网络为止,即最大尝试8次。
【T参数*】PRXUPPCHDES
PRXUPPCHDES期望的UpPCH接收功率,取值范围为-120~-58,单位为dBm,默认值为-95。该参数描述了在NodeB得到的UpPCH的接收功率,主要用于UpPCH的开环功率控制。
【T参数*】WT
WT等待时间,取值范围1~4,单位为子帧,默认值为4。该参数主要用于手机等待FPACH对SYNC_UL确认的子真数目的最大值。
【T参数*】POWERRAMPSTEP
POWERRAMPSTEP功率攀升步长,取值范围D0~D3,单位为dB,默认值为D3。该参数主要用于当手机在随机接入过程中,UE在收到FPACH指示前发射SYNC_NL的功率提升步长。
【T参数*】MaxSyncUlTransMissions
MaxSyncUlTransMissions为SYNC_UL发送的最大次数,取值范围为D1、D2、D4、D8,单位为次数,默认值为D8;该参数主要作用为最大上行同步发射功率的提升次数。
2.12 PRACH信道开环功率控制
图2.4
图2.4显示了PRACH信道开环功率控制的过程。手机在发送RRC连接请求时,也可能收不到基站的回应,因此手机也会也可能提高功率发射。其实PRACH的计算方法和UpPCH类似,唯一不一样的是UpPch为i,而PRACH为iUpPCH,即假如基站UpPCH接入时为i=2的功率发射,则PRACH第一次发送RRC请求时的功率也等于i=2;且i+iUpPCH =<8。
【案例2. 2】:将设基站到手机的路损为115db,而基站期望接收到UpPCH信道的功率为-95db,则手机第一次接入网络时向基站的发射功率为20db,若由于快损落或干扰导致基站未能成功收到手机发上来的信号,则手机将以23db的功率再次尝试并成功接如网络;则当手机收到了基站下发的FPACH时(一般书上都会写基站给出了功率和时间调整信息,其实只有时间调整信息,这将在接入过程中详细讨论),将会以23db(i=2)做第一次发送RRC连接请求的功率,若失败则会以(i=3)26db继续尝试;此例中UpPCH尝试了2次,则FRACH最大尝试次数就为6。
2.13 上行DPCH信道开环功率控制
1. 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
2. RB setup complete
3. 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TD系统里只有以上3条信令,是第一次占用上行DPCH专用信道,所以将采用开环功控的方式来计算初始功率,但是DPCH较UpPCH和PRACH不同的是DPCH无功率提升机制,如果功率不合适将直接导致连接失败。
Pul_dpch = PCCPCH发射功率 – PCCPCH的RSCP + UL_ISCP上行干扰水平(默认-90db) + UL_margin上行 余量 (3db)+ SIRinit_target上行SIR目标值(7-10db)
简单记忆:Pul_dpch = 路损 + (-90db) +余量,即为基站想收到的功率即为-90db,在此基础上为了保障质量又加了10DB的保护余量,考虑到干扰又加了3db的余量。
【T参数*】RRC接入上行干扰余量
取值范围-1000~1000,单位dB,建议值3,该参数用来在RRC建立时调整计算上行期望接收功率。
【T参数*】RB接入上行干扰余量
取值范围-1000~1000,单位dB,建议值3,该参数用来在RB建立时调整计算上行期望接收功率。
2.14 下行DPCH信道开环功率控制
1. RRC connection setup
2. RB setup
3. 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
注:下行DPCH较上行DPCH的开环控制其实都是第一对占用的DPCH信道,所以从命令上来看就少了一个complete。
Pdl_dpch = PCCPCH发射功率 – PCCPCH_RSCP + DL_ISCP下行干扰信号码片功率(-10db) + DL_margin下行干扰余量(18db) + DL_EcNoTarget下行Ec/No目标值– GainBF智能天线赋型增益(9db)注:EcNo是CDMA的解调门限,CDMA系统是个软容量系统或者说下行受限就是这个道理。
这些公式是协议给出的,本书认为干扰余量为3db,之所以下行干扰余量为18db,主要是为了补偿GainBF减去的9db,甚至还多加了6db,说白了就是要让智能天线更体面一些。
简单记忆Pul_dpch = 路损 + 不同业务对应不同的EcNo值 + 余量(包含了3db干扰余量、9db智能天线赋型增益抵消+6db额外补偿增益)。
【T参数*】RRC接入下行干扰余量
取值范围-1000~1000,单位dB,步长0.1,建议值180即18dB,该参数用来在RRC建立时调整计算初始下行发射功率。
【T参数*】RB接入下行干扰余量
取值范围-1000~1000,单位dB,步长0.1,建议值180即18dB,该参数用来在RB建立时调整计算初始下行发射功率。
【T参数*】默认路损DEFAULTPATHLOSS
取值范围0~2000,步长0.1,单位dB,建议值1100即110dB,如果手机上报了PCCPCH RSCP,RNC根据PCCPCH发射功率及PCCPCH RSCP计算路损PassLoss=PCCPCH_RSCP – PCCPCH TXpower,否则使用后台配置的默认路损。
【T参数*】DL ISCP测量默认值
取值范围-1150~-250,步长0.1,单位dBm,建议值-100即-10dBm,当手机没有上报下行测量ISCP时,RNC使用该设置参数计算专用信道开环功率初始发射功率。
【T参数*】切换时的下行干扰余量
取值范围-1000~1000,单位dB,步长0.1,建议值180即18dB,该参数用于切换时的下行功控算法。
附件: 图2.1.jpg (2012-8-31 09:44, 57.8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zc3fDllNDY1MmY3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2.2.jpg (2012-8-31 09:44, 34.4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zc4fGJiMDBhOGU2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2.3.jpg (2012-8-31 09:44, 40.5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zc5fGI5NmQ0ZjYz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2.4.jpg (2012-8-31 09:44, 26.92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zgwfDNlODE4OWE2fDE3NTQyNTEwMDJ8MHww
时间: 2012-8-31 09:51
作者: 老头耍大刀
2.2 TD闭环功控
TD和GSM在功控方面最大的区别一个是功控速度,一个就是GSM无开环功控;而开环功控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减少系统接入时的初始干扰,最大的缺点是没有反馈机制,功控的精度较低,而闭环功控和GSM的功控方式较为相像。
2.21 上下行内环功率控制
图2.5和图2.6揭示了TD系统上下行内环功控的基本原理,在上行功控中,是基站控制手机进行操作的;下行功控是手机控制基站进行操作的(GSM里手机是不能控制基站的)。
图2.5
判断标准:SIR目标值 比较 SIR实际值:
1. SIR目标值 > SIR实际值 降低发射功率;
2. SIR目标值 < SIR实际值 提高发射功率;
3. SIR目标值 = SIR实际值 降低发射功率;
注:由于TD的功控是200次/秒,所以步长是1DB(1秒钟可以调整200个DB,不过也不能超出最大的发射功率);而GSM里是480MS一次,故而步长调整较大。且我个人认为GSM的功控方式特别像TD的内环功率控制,只不过是由于GSM是慢速功控,故而其计算方式较为复杂罢了。不过都是依靠“1个值”来进行比较的,所以较为相像。
图2.6
2.22 TD上下行外环功率控制
图2.7和图2.8揭示了TD系统上下行外环功控的原理,即:
上行外环功控:RNC动态调整目标SIR;
下行外环功控:手机动态调整目标SIR。
不同的无线环境同样的SIR所表征的BLER是不同的,而真正影响用户感知的是BLER,所以通过BLER动态调整SIR是最能提升用户感知的手段,这就是外环功控的目的。实际操作如下
1. BLER实际值 > BLER目标值 降低SIR目标值
2. BLER实际值 < BLER目标值 提升SIR目标值
3. BLER实际值 = BLER目标值 不改变SIR目标值
SIR目标值= MAX多种业务取最大值(第n-1个调整时刻的BLER测量值 – 第n个时刻BLER的目标值)* 调整步长 * 该小区步长调整因子 /第n个时刻BLER的目标值
这个公式的含义即为一个手机运行着多种业务,则取功控调整的最大值来进行调整。下个时刻的调整值等于我手机现在测量值与目标值的差值 和目标值的比值(这是个百分比)*一个步长*因子。(△SIR 最大等于 SIR最大调整步长)。
图2.8
不用刻意的去了解机器算法如何去运作,只需了解他的目的和手段就行了。如在本案中,本书加大SIR上调步长,减弱SIR下调步长,使之能达到一种快升慢降的效果即可。SIR是层2的东西,所以只能间接影响用户感知,而BLER是层3的东西,他直接影响用户感知,所以通过对比BLER间接调整SIR可以达到提升用户感知的目的。由于BLER是层的东西,所以他的功控周期也相对较内环功控慢,一般为10MS为一个周期,或者设置的更长,不同的业务周期一般不一样。
【T参数*】SIR调整系数
取值范围1~10,单位无,建议值10,在外环功率控制算法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该参数调整不同小区所对应的最佳外环功率控制信干比目标值调整步长。
【T参数*】ULBLER上行误块率
取值范围-63~0,单位无,把设置值带入功率10^(bler/10)计算得到BLER,该参数与业务的QOS要求有关,用于RNC决定所需的SIR目标值,供准入和功率管理使用。
【T参数*】基于BLER的SIR上/下调步长
取值范围0~10000,单位dB,步长0.001,该参数指示了在外环功率控制算法中,目标SIR向上/下调整的步长。
【T参数*】SIR初始目标值INNTSIRTARGET
取值范围0~255,单位dB,初始传输时的SIR目标值,初始传输后通过外环功率控制调整SIR目标值。
表2.1指示了不同业务环境下,SIR相关参数的建议设置值:
表2.1
2.3 TD系统的功率参数
【T参数*】小区最大发射功率MAXTXPOWER
取值范围6~50,单位dBm,该值定义小区内同时所有的下行信道最大发射功率的总和。
【T参数*】PCCPCH信道功率PCCPCHPOWER
取值范围6~40,单位dBm,该值定义了小区内PCCPCH信道的发射功率。
【T参数*】DwPCH信道功率DWPCHPOWER
取值范围-55~34,单位dB,建议值为3dB,NodeB使用该参数做为DwPCH的发射功率,是较PCCPCH信道的发射功率而取的相对值。
【T参数*】SCCPCH信道功率SCCPCHPOWER
取值范围-35~15,单位dB,建议值为0,该参数标识SCCPCH的发射功率相对于PCCPCH发射功率的偏移量。
【T参数*】FACH信道最大功率MAXFACHPOWER
取值范围-35~15,单位dB,建议值-3dB,该参数标识FACH的发射功率相对于PCCPCH发射功率的偏移量。
【T参数*】PCH信道功率PCHPOWER
取值范围-35~15,单位dB,建议值-3dB,该参数标识PCH的发射功率相对于PCCPCH发射功率的偏移量。
【T参数*】FPACH信道最大功率MAXFPRACHPOWER
取值范围-15~40,单位dBm,建议值27dBm,该参数标识FPACH的发射功率。
【T参数*】PICH信道功率PICHPOWER
取值范围-10~5,单位dB,建议值0dB,该参数标识PICH的发射功率相对于PCCPCH发射功率的偏移量。
表2.2显示了目前华为驻留RRU的功率类型。载波最大发射功率受限于小区最大发射功率和小区所配置的载波个数。原则上要求所有载波最大功率只和不大于小区最大发射功率。对于N频点小区,通常各载波最大发射功率配置相等,要求N*载波最大发射功率≤小区最大发射功率。(GSM系统是时分系统,故而每个信道的功率是独享的;而TD系统是个码分系统,故而在同一时隙上的信道的功率是共享的)。
表2.2
产品名称 | 功率/PATH | PATH | 输出总功率 |
RRU268/RRU268i | 5W/PATH | 8 | 40W/46dBm |
RRU261 | 12W/PATH | 1 | 12W/40.7dBm |
RRU291-a | 16W/PATH | 1 | 16W/42dBm |
RRU3158/3158i | 12W/PATH | 8 | 96W/49.8dBm |
RRU3158-f | 10W/PATH | 8 | 80W/49dBm |
RRU3151-fa | 20W/PATH | 1 | 20W/43dBm |
RRU3152-fa/3151-fae | 20W/PATH | 2 | 20W/46dBm |
实际网络的小区覆盖是以PCCPCH RSCP来衡量的,即系统消息下发信道的范围。由于SCCPCH传递信令且PICH用来指示寻呼,故而SCCPCH和PICH也是相对于PCCPCH信道进行设置,即要求这两个信道与PCCPCH覆盖一样。而FPACH信道考虑到赋形增益,一般设置其低于PCCPCH信道功率3~5dB。详细设置情况及关系可以参见表2.3。
表2.3
| 信道 | 单位 | 建议值 | 相对PCCPCH | 功率 |
下行信道 | FPRACH | dBm | 27dBm | 27dBm | 0.5W |
| | | | |
PICH | dB | 0dB | 33dBm | 2W |
| | | | |
PICH | dB | 0dB | 33dBm | 2W |
| | | | |
SCCPCH | dB | -3dB | 30dBm | 1W |
| | | | |
SCCPCH | dB | -3dB | 30dBm | 1W |
| | | | |
SCCPCH | dB | -3dB | 30dBm | 1W |
| | | | |
SCCPCH | dB | -3dB | 30dBm | 1W |
| | | | |
PCCPCH | dBm | 33 | 36dBm | 4W |
PCCPCH | dBm | 33 |
其他信道 | MAXTXPOWER | dBm | 按实际情况设置 |
DwPCH | dB | 3 | 高PCCPCH3dB,为了便于小区选择 |
PCH | dB | -3 | FACH、PCH相对于PCCPCH单码道功率-3dB,则双码道SCCPCH功率=双码道PCCPCH功率 |
FACH | dB | -3 |
【T参数*】期望的UpPCH接收功率PRXUPPCHDES
取值范围-120~ -58,单位dBm,建议值-95dBm,该参数指示了NodeB侧期望接收到UpPCH的接收功率。
【T参数*】功率攀升步长POWERRAMPSTEP
取值范围0~3,单位dB,建议值3dB,该参数定义了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手机在收到FPACH指示前发射SYNC-UL的功率提升步长。
【T参数*】同步过程尝试的最大次数MMAX
取值范围1~32,单位次数,建议值32,该参数定义了手机进行同步过程尝试的最大次数。
【T参数*】SYNC_UL发送的最大次数
取值范围1、2、4、8,单位次,建议值8,该参数定义了最大上行同步发射功率攀升最大次数。
【T参数*】SIR初始目标值
取值范围0~255,单位dB,建议值语音业务162即8dB,视频业务182即10dB,其他业务152即7dB,该参数定义外环功控算法的初始SIR目标值。
【T参数*】UL ISCP测量默认值
取值范围-120~57,单位dBm,建议值-90dBm,当打开公共测量开关时,NodeB上报相应的ISCP,则使用真是的ISCP来计算开环发射功率;否则使用default ISCP来计算开环发射功率。
附件: 图2.8.jpg (2012-8-31 09:50, 30.1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zg2fDhjYmNkMGMy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2.5.jpg (2012-8-31 09:50, 35.7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zg3fDUxNGYzNjI4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2.6.jpg (2012-8-31 09:50, 30.4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zg4fGM2MjcyM2Jj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2.7.jpg (2012-8-31 09:50, 40.9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zg5fGU0YzI5OWQ0fDE3NTQyNTEwMDJ8MHww
时间: 2012-8-31 09:52
作者: 老头耍大刀
meteorsky 发表于 2012-8-31 09:16 
很好的资料
楼主辛苦
不过从第一章直接到第三章了
本来不想上传第2章的,因为功控写的不多且不深
本书只是为了网络优化而做,并非搞理论研究的
既然你说了 就上传了
时间: 2012-8-31 10:41
作者: henryyao
很好!书已经出版了吗?哪里可以买到?
时间: 2012-8-31 12:54
作者: 老头耍大刀
henryyao 发表于 2012-8-31 10:41 
很好!书已经出版了吗?哪里可以买到?
网络优化分为:产品、系统、和路测工程师
我是根据理论知识,结合现网工作经验总结的系统工程师方面的一些必备知识而已
该书没出版~ 来这是第一次发
时间: 2012-8-31 13:01
作者: 老头耍大刀
第四章 初始直传消息CM service request
直传消息是指手机侧与CN核心网侧之间的信令交互信息,如鉴权、业务请求、连接建立,由于这些消息在BSC/RNC透明传输,所以叫直传消息。GSM系统里并没有直传消息的概念,之所以在这里套用直传消息的概念,是因为始终TD系统较GSM系统先进,引用TD系统里的某些概念对我们理解信令消息是有帮助的。
在第3章中,已经介绍了信令连接的建立,但是初始接入的信令连接只是手机和BSC/RNC之间的信令连接,因此为了传输手机和CN侧的消息,就需要建立手机—CN之间的信令连接。BSC/RNC在收到第一条直传消息CM service request/initial direct transfer时,将建立手机与CN之间的信令连接,该连接建立于SCCP之上, A和IU-CS口协议栈如图4.1所示:
图4.1
观察协议栈后,我们发现SCCP都是层3的东西,或者说它是在网络层和应用层之间的,那么既然SCCP在GSM时代就已经有了,说明“直传消息”在TD和GSM系统中所携带的消息是 “类似”的。
1. GSM系统的CM Service Request
手机收到立即指配命令后,手机首先会发一个SABM帧来建立异步平衡,来证实信令消息链路层连接是否通畅,它携带有“初始报文”,包含着三层业务请求消息。其实早在SABM帧时,就已经在UM口发送CM service request了。当基站收到SABM帧后,会向BSC发送establish indication。BSC收到establish indication建立指示消息后,会向MSC发送第一条三层业务请求,具体的说明该消息为“location update request”位置更新、CM service requesCM业务请求、paging response寻呼响应和IMSI detachIMSI分离,由于本章以接入为基础,故而消息为CM service reques,该消息中携带有SCCP CR的原因(移动主叫、位置更新、短消息等)、密钥序列号、LAC、CI和该MS的一些物理消息。建立指示信息如图4.2所示,主要指示了信道的类型等消息。
图4.2
图4.2中所指示的主要消息内容为:
1. channel-type: - sdcch8-acch-sub0(8) 信道类型:SDCCH;
2. time-slot: - tn0(0) 时隙0;
3. channel-type: - facch-or-sdcch(0) 信道类型:FACCH或SDCCH;
4. priority: - normal-priority(0) 优先级:普通优先级。
l3-information层3消息,它主要包含了CM业务请求的类型、原因以及手机类标2的信息内容,如图4.3、图4.4所示:
图4.3
图4.2中所指示的主要消息内容为:
1. cm-service-type

bile-originating-call-establishment-or-packet-mode-connection-establishment(1) CM业务类型:普通或分组业务呼叫(1);
2. odd-even-indicator:even-number-of-identity-digits-and-also-when-the-TMSI-or-P-TMSI-is-used(0) 当TMSI或PTMSI再用时,标识数是否启用:不,TD测试手机也是不启用;
3. identity-digit1: - 0xf(15) 标识数字:15;
4. call-priority: - no-priority-applied(0) 呼叫优先级:0。
图4.4
图4.4主要指示了手机类标2的信息内容,详细如下
1. revision-level:used-by-mobile-stations-supporting-r99-or-later-protocol-versions(2) 当前版本:为2.0代表GSM PHASE1;1代表GSM PHASE2;2代表支持R99版本;
2. es-ind:controlled-early-classmark-sending-option-is-implemented-in-the-ms(1) 是否支持旧网络,1标识支持,TD手机也有此条,且也是1;
3. encryption-algorithm-a5-1: - 0x0(0) 是否支持a51算法,0表示支持,TD也有此条,测试手机同样支持。这里很绕,A51的0表支持,A52和A53的0表不支持;
4. rf-power-capability: - class-4-gsm-900-only(3) 无线频段能力:保留3.取值0~7,7为保留,0~4为GSM频点,TD手机也有此条,并且同样是3;
5. ps-capability: - ps-capability-present(1) PS业务能力:支持,TD手机无此条;
6. ss-screening-indicator: - defined-in-gsm0480-b(1) 补充业务能力:支持,TD手机无此条;
7. sm-capability:-obile-station-support-mobile-terminated-point-to-point-sms(1) 是否支持短信:支持,TD也有此条;
8. vbs-notification-reception:no-vbs-capability-or-no-notifications-wanted(0) 是否支持语音组播业务:不支持,TD也有此条,只不是vbs缩写了,TD测试手机也不支持;
9. vgcs-notification-reception:no-vgcs-capability-or-no-notifications-wanted(0) 是否支持语音群组呼叫:不支持,TD也有此条,只不是vgcs缩写了,TD测试手机也不支持;
10. fc-frequency-capability: - the-ms-support-the-e-gsm-or-r-gsm-band(1) - 1 手机是否支持E或R频段:支持,TD也有此条,TD测试手机也支持;
11. cm3: - the-ms-supports-options-that-are-indicated-in-classmark-3-ie(1) - 1
12. 是否包含手机类标3信息:不包含,TD也有此条,TD测试手机也不包含;
13. lcs-va-capability:lcs-value-added-location-request-notification-capability-not-supported(0) 是否支持定位业务:不支持,且TD的测试手机也不支持;
14. usc2-treatment:the-me-has-no-preference-between-the-use-of-the-default-alphabet-and-the-use-of-UCS2(1) UCS2通用字符集;
15. so-lsa: - the-me-does-not-support-so-lsa(0) 是否支持本地化业务:不支持。TD的测试手机也不支持;
16. cmsp: - network-initiated-mo-cm-connection-request-not-supported(0) 是否支持CM业务提速:不支持,TD也有此条,测试手机也不支持;
17. a5-3-algorithm-supported: - encryption-algorithm-a5-3-not-available(0) 是否支持A53算法:不支持,TD也有此条,测试手机也不支持;
18. a5-2-algorithm-supported: - encryption-algorithm-a5-2-not-available(0) - 0是否支持A52算法:不支持,TD也有此条,测试手机也不支持。
附件: 图4.4.jpg (2012-8-31 12:59, 102.88 KB) / 下载次数 1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ODY1fGY5MTdmMWQ5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4.1.jpg (2012-8-31 12:59, 15.6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ODY2fGE2OGY5M2Rj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4.1。.jpg (2012-8-31 12:59, 11.8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ODY3fDljMDhlMzY3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4.2.jpg (2012-8-31 12:59, 33.8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ODY4fDJhYmQzYzJm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4.3.jpg (2012-8-31 12:59, 6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ODY5fDQxMGI1YWVhfDE3NTQyNTEwMDJ8MHww
时间: 2012-9-3 08:08
作者: yinhexitaiyang
很详细!
时间: 2012-9-3 09:53
作者: azong
本帖最后由 azong 于 2012-9-3 09:54 编辑
多谢楼主分享了!
希望楼主再接再厉,把文章全部发完!我会一直追着的!
时间: 2012-9-3 12:53
作者: azong
楼主能否分享一下崔岩老师的《无线通信制式浅谈》这本书?网上似乎很难找到
时间: 2012-12-3 16:47
作者: 老头耍大刀
第五章 鉴权和加密
1. GSM系统鉴权和加密
1.1 GSM系统鉴权和加密的算法
GSM系统和TD系统在鉴权加密算法最大的区别,就是GSM采用的是A系列算法和三元组,而TD系统则采用f系列算法和五元组;TD提供了手机向网络鉴权的功能,而GSM只能是网络对手机进行鉴权。
MSISDN电话号码——IMSI身份识别码——Ki鉴权值
鉴权三元组:
1. RAND(取值为0至2128-1间的随机数),有网络侧提供;
2. KC,作用是通过查看网络一段所存储的Kc(手机在上一次业务处理使用的)是否和本次接入中手机所存储的KC值一致,来判决是否进行鉴权,是则略过鉴权流程,否则进行鉴权;
3. SRES鉴权判别值,通过网络侧计算的SRES和手机计算上报的SRES是否一致,来判决手机是否被允许接入,是则允许,否则不允许;
鉴权加密算法:
1. RAND + Ki A3算法 SRES
2. SRES A8算法 KC
3. KC + 当前脉冲串的帧号(22bit) A5算法 加密序列
鉴权比较:
网络侧对手机鉴权值比较SERS;手机侧无鉴权。
一般情况下,AUC一次产生5组三参数传给HLR。HLR可存储10组三参数,当MSC/VLR向HLR请求传送三参数组时,HLR又一次性向MSC/VLR传送5组三参数组。MSC/VLR一组一组的使用,当剩余2组时,就会向HLR请求传送三参数组。
1.2 GSM系统鉴权和加密的信令流程
在分析GSM系统的鉴权和加密信令时,应该主要关注由CN侧返回的SERS值,它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了手机做业务时能否通过鉴权判定。在GSM系统中,并没有采用加密流程。具体的详细流程见图5.1所示:
时间: 2013-1-11 19:42
作者: linzhongbo49
LZ整个WORD下载下撒。
时间: 2013-2-27 17:16
作者: ayhoo
很好的总结和介绍,可以考虑出书吧。
时间: 2013-3-14 23:30
作者: ma15955
顶了
时间: 2013-4-30 18:36
作者: 519613367
太给力了。。一口气看完了,不过没怎么懂,我会多看两边的,顶了,很好
时间: 2013-5-17 14:12
作者: dqsport
哈哈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
Powered by C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