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TD-SCDMA&GSM网络优化深入浅出【连载】【原创】—信令、参数、原理、对比、指标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2-8-30 13:43
作者: 老头耍大刀     标题: TD-SCDMA&GSM网络优化深入浅出【连载】【原创】—信令、参数、原理、对比、指标

本帖最后由 老头耍大刀 于 2012-8-30 15:31 编辑

前言
但凡进入一个全新的领域或者说学习一门新的知识,我们要解决的都是两个问题:“what——学什么”,“how——怎么学”。“What”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属于战略范畴的东西,你得选择一个方向,然后朝这个方向一直走下去。而“how”更多时候像是战术层面的东西,追求的是效率,这样才能够更高效的理解我们需要学习的东西是非常重要的。——摘自《大话无线通信》
作为工作在无线通信一线的一名网优移动人,Whathow是我经常问自己的两个问题,即网优人的高效道路究竟在何方?在拜读了华为公司崔岩老师的《无线通信制式浅谈》后,我找到了答案。从GSMTD-SCDMA再到LTE,无论通信制式如何变化,我们总能找出每种制式的共同点。以此共同点做为基点,发散我们的网优思维,就能以不变应万变,在无线通信发展迅猛的今天,保住自己的网优饭碗。
而目前许多同行都属于单制式专家,即搞GSM网优工作的同行不一定了解TD-SCDMA,又或者搞TD-SCDMA网优工作的同行不一定了解GSM,这主要是由于GSMTD-SCDMA的原理极其复杂且不尽相同造成的,而GSMTD-SCDMA中的很多原理在实际工作中是应用不到的。
因此才有了写一本“取各材料之精华,比各制式之不同”的书的想法,希望此书能帮助了解单制式的同行尽快成为GSMTD-SCDMA通吃的专家。
本书主要以华为公司的培训材料为基础理论,结合韩斌杰老师的《GSM原理及其网络优化》,以解决实际工作应用为中心,以用户拨打电话的通信流程做为主线,按照原理、信令、参数和实际应用四部分进行逐一介绍对比,望能深入GSMTD-SCDMA原理,浅出GSMTD-SCDMA的实际应用。
本书共分为12章,每一章结构均按照原理、信令、参数和实际应用四个部分进行介绍。由于本书重在解决工作中的实际应用,故而不包括无线接入网原理的介绍。无线接入网原理的对比,可参见由华为公司崔岩老师编写的《无线通信制式浅谈》。
读者在阅读本书的时候,可沿着手机“开机——拨打电话——移动中通话——挂机——关机”的主线一直往下走,这样可以对GSMTD-SCDMA通信系统的通信流程形成一个整体的概念。由于作者水平有限和时间仓促,书中错误和描述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各位同行批评指正。

时间:  2012-8-30 13:46
作者: 老头耍大刀

本帖最后由 老头耍大刀 于 2012-8-30 14:26 编辑

前言.... 2
第一章 小区的选择.... 11
1. 小区选择... 11
1.1 GSM系统的小区初搜过程... 12
1.2 TD系统的小区初搜过程... 13
1.3 TDGSM系统的小区驻留的条件及相关参数... 15
2. 小区重选... 17
2.1 GSM系统的小区重选及相关参数... 17
2.2 TD系统的小区重选及相关参数... 19
2.2 GSMTD系统小区重选的类比... 21
第二章 功率控制.... 22
1. GSM系统的功率控制... 22
1.1 华为GSM系统3代功率控制... 23
1.11 GSM系统测量报告预处理... 23
1.12 GSM系统功控判决及参数... 25
1.2 GSM系统的其他功控算法... 26
2. TD系统的功率控制... 27
2.1 TD开环功控... 27
2.11 UpPCH信道开环功率控制原理及参数... 28
2.12 PRACH信道开环功率控制... 29
2.13 上行DPCH信道开环功率控制... 30
2.14 下行DPCH信道开环功率控制... 31
2.2 TD闭环功控... 33
2.21 上下行内环功率控制... 33
2.22 TD上下行外环功率控制... 34
2.3 TD系统的功率参数... 37
第三章 初始接入过程.... 40
1. GSM系统的初始接入过程... 40
1.1 GSM系统初始接入过程的原理... 40
1.11 GSM系统的动态信道分配算法... 40
1.12 GSM系统接入时的保护算法... 40
1.13 GSM系统的接入等级... 41
1.2 GSM系统初始接入的信令流程... 43
1.21 channel request\channel required. 43
1.22 channel active. 45
1.23 channel active acknowledge. 47
1.24 immediate assign commond. 48
1.25 SABMUA.. 49
1.3 GSM系统初始接入过程中的相关参数及定时器... 50
1.31 GSM系统初始接入过程中常用到的参数... 50
1.32 GSM系统初始接入过程中常用到的定时器... 53
1.4 GSM系统初始接入过程的指标及应用... 55
1.41 立即指配成功率... 55
1.42 SDCCH拥塞率... 56
1.43 SDCCH掉话率... 58
2. TD系统的初始接入过程... 60
2.1 TD系统初始接入过程的原理... 60
2.11 TD系统的下行同步... 60
2.12 TD系统的上行同步... 60
2.13 TD系统的接入接入等级... 61
2.14 TD系统初始接入时的保护算法... 61
2.15 TD系统的准入算法... 62
2.16 动态信道分配算法... 63
2.2 TD系统初始接入的信令流程... 65
2.11 RRC Connection Request 66
2.41 Radio Link Setup Request 68
2.42 Radio Link Setup Response. 68
2.43 AlcapEstablish Request 68
2.43 AlcapEstablish confirm.. 69
2.44 Downlink Synchronisation. 69
2.45 Up Synchronisation. 69
2.46 RRC Connection setup. 69
2.46 Radio Link Restore Indication. 76
2.47 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 76
2.3 TD系统初始接入过程中的相关参数及定时器... 80
2.31 TD系统初始接入过程中常用到的参数... 80
2.32 TD系统初始接入过程中常用到的定时器... 80
2.4 TD系统初始接入过程的指标及应用... 82
3. 初始接入过程的对比... 83
3.1 初始接入过程的参数及定时器对比... 83
3.2 初始接入过程的信令对比... 84
第四章 初始直传消息CM service request. 87
1. GSM系统的CM Service Request 88
2. TD系统的initial direct message. 92
2.1 initial direct transfer 92
2.2 initial UE message. 94
3. TDGSM系统CM业务请求对比... 102
3.1 TD系统和GSM系统手机上报类标2的对比... 102
3.2 TDGSM系统CM业务请求的对比... 103
4 CM业务请求定时器... 105
第五章 鉴权和加密.... 106
1. GSM系统鉴权和加密... 106
1.1 GSM系统鉴权和加密的算法... 106
1.2 GSM系统鉴权和加密的信令流程... 107
1.11 authentication requestclassmark request 107
1.12 classmark update. 109
1.13 identify request 112
1.14 identify response. 113
1.15 authentication response. 113
1.16 CM service accept 114
2. TD系统鉴权和加密... 115
2.1 TD系统鉴权和加密的算法... 115
2.2 TD系统鉴权和加密的信令流程... 116
2.21 authentication request 116
2.22 authentication response. 117
2.23 security mode commandsecurity mode complete. 119
3. GSM系统和TD系统的鉴权加密对比... 121
3.1 MM NULLMM status. 121
3.2 鉴权和加密信令对比... 123
4. 鉴权加密的相关参数和定时器... 125


时间:  2012-8-30 14:00
作者: 老头耍大刀

本帖最后由 老头耍大刀 于 2012-8-30 14:28 编辑

第六章 语音的接入过程.... 126
1. GSM系统语音的接入过程... 126
1.1 GSM系统语音接入过程的原理... 126
1.11 语音版本... 126
1.12 HR半速率... 127
1.13 AMR自适应编码速率... 128
1.14 呼叫重建... 130
1.15 TCH直接重试... 131
1.2 GSM系统语音接入过程的信令流程... 132
1.21 setup. 132
1.22 call proceeding. 134
1.23 assignment request 134
1.24 channel activation. 136
1.25 channel activation ack. 137
1.26 assignment command. 138
1.27 establish indication. 139
1.28 assign complete. 139
1.3 GSM系统语音接入过程中的相关参数及定时器... 141
1.31 GSM系统语音接入过程中的相关参数... 141
1.32 GSM系统语音接入过程中的相关定时器... 144
1.4 GSM系统语音接入过程的指标及应用... 146
1.41 TCH指配成功率... 146
1.42 【专项优化】无线接入性... 147
2. TD系统语音的接入过程... 150
2.1 TD系统语音接入过程的原理... 150
2.11 信道编码... 150
2.12 Radio Bearer 150
2.13 专用传输信道DCH.. 151
2.14 信道编码和DCHRB间的关系... 152
2.15 语音版本... 152
2.2 TD系统语音接入过程的信令流程... 154
2.21 setup. 154
2.22 call proceeding. 156
2.23 RAB assignment request 157
2.24 Radio link reconfiguration prepare. 160
2.25 Radio link reconfiguration ready. 168
2.26 IUB接口用户面承载的建立... 169
2.27 Radio bearer setup. 169
2.28 Radio bearer setup complete. 174
2.29 RAB assign response. 174
2.3 TD系统语音接入过程的指标及应用... 176
2.31 RAB建立成功率... 176
3. 公共信令alertingconnect 177
4. GSM系统和TD系统的语音接入信令对比... 179
第七章 数据的接入过程.... 182
1. EDGE数据接入过程... 182
1.1 EDGE数据接入过程的原理... 182
1.11 协议栈、信道和复帧结构... 182
1.12 手机及媒体接入及寻呼方式的分类... 184
1.13 TLLIFBITBFFAIUSFTFITAI 185
1.14 4粒度... 187
1.15 MEAN_BEPCV_BEP. 187
1.16 一阶段接入和两阶段接入... 188
1.17下行TBF中上行TBF的建立... 188
1.18数据接入过程的保护流程... 189
1.19 动态信道管理算法... 189
1.2 EDGE数据接入过程的信令流程... 193
1.21 immediate assignment 194
1.22 packet resource request 196
1.23 packet uplink assignment 199
1.24 packet downlink assignment 202
1.25 uplink data block/downlink data block. 203
1.26 PDP报文激活... 204
1.27 act PDP context request 205
1.28 act PDP context accept 206
1.3 GSM系统数据接入过程中的相关参数及定时器... 209
1.31 GSM系统数据接入过程中的相关参数... 209
1.32 GSM系统数据接入过程中的相关定时器... 210
1.4 GSM系统数据接入过程的指标及应用... 216
2. TD系统数据的接入过程... 217
2.1 TD系统数据接入过程的原理... 217
2.11 协议栈和信道... 217
2.12 16QAM... 218
2.13 AMC自适应调制编码和HS-SICH信道... 218
2.14 混合自动重传、快速调度算法和HS-SCCH信道... 218
2.15 下行专用伴随信道DPCH.. 220
2.16 信道功能小结... 220
2.17 LDC负载拥塞算法... 220
2.17 IDCA算法... 222
2.2 TD系统数据接入过程的信令流程... 224
2.21 Active PDP context request 226
2.22 RAB的指配过程... 229
2.23 RAB assignment request 229
2.24 RB SETUP. 231
2.25 RB setup completeRAB assignment response. 233
2.26 HSDPA业务信令的不同点... 234
2.3 TD系统数据接入过程中的相关参数... 236
2.4 TD系统数据接入过程的指标及应用... 237
2.41 【专项优化】无线接通率... 237


时间:  2012-8-30 14:02
作者: 老头耍大刀

本帖最后由 老头耍大刀 于 2012-8-30 14:29 编辑

第八章 切换.... 241
1. GSM系统语音业务的切换过程... 241
1.1 GSM系统语音业务的切换原理... 241
1.11 测量报告及其上报... 241
1.12 测量报告的预处理... 246
1.13 切换判决—惩罚... 247
1.14 切换判决—排序... 248
1.2 GSM系统语音业务的切换算法及参数... 252
1.21 测量报告连续无下行切换... 252
1.22 TA切换... 252
1.23 干扰切换... 253
1.23 快速电平下降切换... 254
1.24 质量差切换... 255
1.25 负荷切换... 255
1.26 边缘切换... 256
1.27 层间切换... 257
1.28 PBGT切换... 258
1.29 切换算法小结... 259
1.3 GSM语音业务的切换信令... 261
1.31 BSC内切换信令流程... 261
1.32 BSC间切换信令流程... 262
1.33 Handover command. 263
1.33 Handover access/detect 265
1.34 PHYINFOSABMUA.. 265
1.35 Handover complete. 266
1.36 Handover performed. 266
1.4 GSM语音业务切换过程的指标及应用... 268
1.41 【专项优化】TCH拥塞率... 268
2. TD系统语音业务的切换过程... 269
2.1 TD系统切换的测量... 269
2.11 Measurement control测量控制... 269
2.12 Measurement report测量报告... 273
2.2 TD系统语音切换的判决... 276
2.21 TD系统切换使用的事件... 276
2.22 切换判决 — 1G事件... 277
2.23 切换判决 — 1I事件... 278
2.24 切换判决 — 2A事件... 279
2.25 切换判决 — 2D2F3A事件... 280
2.26 切换判决 — 3C事件... 281
2.27 切换判决 — DCCC算法与4A/4B事件... 282
2.28 切换判决质量切换算法、AUE算法与6A/6BEa/Eb事件... 284
2.3 TD系统语音切换的执行... 288
2.31 TD系统的硬切换和接力切换... 288
2.32 TD系统内接力切换信令流程... 289
2.33 TD系统硬切换的信令流程... 296
2.34 TDGSM跨系统切换的信令流程... 302
2.4 TD语音业务切换过程的指标及应用... 306
2.41 【专项优化】码资源利用率提升... 306
3. GSM系统数据业务的重选过程... 307
第九章 GT分流及互操作.... 308
1.空闲模式下的GT分流... 308
1.1 空闲模式下TDGSM小区重选... 308
1.2 空闲模式下GSMTD小区重选... 309
2.CSPS业务基于覆盖的异系统切换... 310
3.CSPS业务基于业务的异系统切换... 311
3.1 TD系统的3C事件... 311
3.2 TD系统HSDPA的帧分复用... 312
3.3 TD系统HSDPA的空分复用... 312
3.4 TD系统负载拥塞算法... 314
4.增强TD系统的小区覆盖范围... 315
5. 【专项优化】GT分流及互操作... 316
5.1 网络优化目标... 316
5.2 网络主要问题分析及问题解决方案... 317
5.21 小区载波功率调查... 317
5.22 空闲模式下TD-GSM重选参数调查... 318
5.23 空闲模式下GSM-TD重选参数分析及修改... 319
5.24 CS业务连接态下的参数分析及修改... 320
5.25 如法炮制完成PSHH业务的参数修改... 323
5.26 负载拥塞算法开启... 323
5.27 HSDPA帧分复用... 324
5.3 GT分流及23G操作提升后的效果... 326
5.31 GT分流对比... 326
5.32 23G互操作提升... 326
第十章 位置更新.... 327
1.位置更新的原理... 327
1.1 正常位置更新... 327
1.2 周期性位置更新... 328
1.3 IMSI附着... 329
2.位置更新的信令... 331
2.1 Location Updating request 332
2.2 Location Updating accept 333
2.3 TMSI reallocation complete. 333
第十一章 释放过程与掉话.... 335
1. GSM系统释放流程及掉话... 335
1.1 GSM系统的释放流程... 335
1.2 GSM系统RLfailure掉话机制... 337
1.3 GSM系统RLfailure掉话相关参数及定时器... 339
2. TD系统释放流程及掉话... 341
2.1 TD系统的释放流程... 341
2.2 TD系统RLfailure掉话保护机制及定时器... 343
2.3 【专项优化】TD掉话率与干扰... 346
第十二章 大杂烩.... 347
1.物理信道功能对比... 347
2.系统消息功能对比... 348
3.IP RAN应知应会... 350
3.1 2网络... 350
3.2 3网络... 351
3.3 DNS. 351
3.4 IP RANPTN可靠性解决方案... 351
3.5 IP RANPTN网络的传送方向... 353
3.6 IP RANPTN网络的QOS解决方案... 354
4.GSM简单理解七号信令... 357
4.1 七号信令的基本概念... 357
4.2 七号信令的协议栈... 359
4.3 MTP1——信令数据链路级... 359
4.4 MTP2——信令数据控制级... 359
4.41 功能1:信令单元定界功能... 360
4.42 功能2:信令单元定位... 360
4.43 功能3:差错检测... 361
4.44 功能4:差错校正... 362
4.45 功能5:初始定位... 366
4.46 功能6:信令链路误差监视... 367
4.47 功能7:处理机故障控制... 367
4.48 功能8:流量控制... 368
4.5 MTP3——信令网功能级... 368
4.6 UP用户面... 368
5.头脑风暴:一句话说出TDGSM的不同... 370
参考文献.... 372


时间:  2012-8-30 14:03
作者: 老头耍大刀

本帖最后由 老头耍大刀 于 2012-8-30 14:32 编辑

第一章 小区的选择
1. 小区选择
手机触发小区选择的方式,TD系统和GSM系统都是一样的,主要由以下3个方面:
1.    手机正常接入一个合适的小区;
2.    手机从连接状态(TD系统)/专有模式(GSM系统)返回空闲模式;
3.    手机紧急呼叫状态(TDGSM系统的不同点是,TD手机先尝试驻留TD网络,若TD系统禁止接入或电平过低时时,再选择GSM网络)。
本书可以从图1.1了解小区的选择流程
图片1.1.jpg
注:手机关机后重新开机,这个时候手机是存储有上一次开机时服务小区的信息的,手机将直接尝试该小区是否可以驻留(前提还是要读取MIBSB1PLMN),再判断是否可以驻留,否则重新扫描频点。查资料证实TD手机存储的有频点+扰码,GSM手机查到资料只写了频点+BSICCELL ID的,且均存储在SIM卡中。
1.1 GSM系统的小区初搜过程
GSM手机或初装SIM卡手机开机时,将扫描所有900M1800M频段的所有频率,对每个频率抽取5个测量样点进行算术平均,选出电平值最高的主载波频率进行驻留。
GSM手机系统判断该频率是否为主载波的方法,是通过频率是否存在“频率校正突发脉冲FCCH”来识别的。每104.615ms就会出现一次FCCHSCH,因为FCCH142个比特全为1的特殊bit,所以在众多帧结构中,是相当容易识别的。一个主B序列里面只有第一个帧里面有FCCH,其他的帧里面并没有FCCH,当手机发现第一个有FCCH的最强频率时,即马上做下行同步。下行同步帧SCHFCCH的帧结构如图1.2所示
1.2
图1.2.jpg
SCH帧紧随在FCCH帧后面, 根据这个关系,手机找到SCH同步信道进行下行同步,并解读SCH信道里面的信息,信息里包含BSIC
GSM是通过频点+BSIC的方式来确定小区(TD里是通过频点+扰码的方式来确定小区)。在小区搜索时候,BSIC和扰码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扰码还要用于解扰和加扰,这属于CDMA系统的特性。
读取系统新BSIC信息后,若满足GSM系统的小区驻留条件,则进一步解码BCCH上的系统消息从而驻留。


1.2 TD系统的小区初搜过程
新购买或换过SIM卡的手机,开机第一步永远是扫描频率。即TD系统如在F频段有9个频点,手机将对F频段的所有频率都扫描一次,对每个频率抽取5个测量样点进行算术平均,选出电平最高的频率进行驻留。当然首先要这个频点是主载波的频点,TD里判断该频率是否为主频点,主要靠SYNC-DL的特征窗来识别的,因为DWPTS信道的电平一般比其他信道高3db左右,特征窗如图1.2所示。
图1.3.jpg
图1.2
在一个5ms的子帧内,肯定有一个类似的波形来确定该频率是否为主载波的频率。打个比方,这个特征窗就像一个人在嘈杂的环境,一直以5ms为周期的频率,用比别人高3分贝的声音,在那喊“我是TD-SCDMA”一样。 当手机发现最强的频率有SYNC-DL下行同步码(DwPCH信道不扩频不加扰的原因就在此)的特征窗时,就会对其进行解码,识别他是32个下行同步码的哪一个。其方法是通过一个装置对32下行导频码进行一一匹配。匹配成功后获得和该小区的下行同步。获得小区同步后,手机将读取TS0上PCCPCH的M码,1个SYNC-DL码对应于4个M码和4个扰码,因为各码组之间有一一对应的关系,详细见表1.1所示,所以手机将通过试探技术确定该小区的M码和扰码。
表1.1
表1.1.jpg
此后手机将读取BCH里的MIB,他的位置由DwPTS相对于PCCPCH相对于M码的QPSK相位来指示,检测成功后读取系统消息,驻留成功。
无论TD还是GSM,手机都是先扫描频点,让后读取系统消息1,如GSM是系统消息1/TD是MIB主信息块,然后对合法的PLMN的频点做排序,再进行小区选择。
【Fisrt retain】TD手机在TD网络起呼,由于覆盖原因切换至GSM网络,并于GSM网络挂机,这时由于手机从连接模式转为空闲模式,手机将发生小区选择,一般情况下,手机在GSM小区挂机后,会驻留在刚刚释放信道的GSM小区中,然后根据小区重选策略,重选到TD小区(此时将会发生位置更新)。
但是为了更好的做好GT分流,目前中国移动集团开发了新的功能,即FR(first retain)功能。在BSC发送channel release消息之前,将测量TD小区频点并发送给手机,若有则优先驻留TD邻区,若没有TD邻区,则继续驻留在GSM服务小区下。即如果信道释放消息channel release中包含“cell selection indication after release of all TCH and sdcch”信元,手机则需要尽可能块的驻留在信源所指示的GSM或TD小区上。


1.3 TD和GSM系统的小区驻留的条件及相关参数
TD和GSM系统的小区驻留条件基本一样,故而在本节一起介绍。
1.     条件1:PLMN合法;
2.     条件2:TD系统的S准则(S>0)和GSM系统的C1准则(C1>0);
Ø  GSM特有条件:参数“小区未被禁止接入CBA”设置未禁止。
GSM系统的C1算法和TD系统的S准则分别为:
C1=Rxlev手机接收电平 – Rxlev_Access_Min允许手机接入的最小电平–X
Srxlev =Qrxlevmeas测量到的PCCPCH RSCP值 – Qrxlevmin该小区信号接收需要的最小接受电平 – Y
公式C1和S中,X和Y的取值为:
MAX(手机接入时需要发射的最大信号功率 – 手机的最大输出功率,0)
说明:X和Y的取值,在99.9%的情况下都是0,需要了解两个方面的内容即可:
1.     MAX中,对应GSM手机的最大发射功率是2W对应33dbm,TD手机的最大发射功率是0.25W对应24dbm即可;
2.     X和Y在下面的情况取值不为“0”,如图1.3所示:
图1.4.jpg
1.3
TD系统为例(GSM一模一样),TD手机最大发射功率为0.25W,对应为P_MAX24dbm,这时我们把高基站“UE_TXPWR_MAX_RACH手机接入系统时,可使用的最大发射功率电平”设置为37dbm、矮基站设置为27,则高站UE_TXPWR_MAX_RACH - P_MAX = 10dbm,即Y=10,而矮站Y=0,即小区选择或重选,近海的邮轮的手机,接收高站的电平≥矮站的电平+10dbm 才会选择矮站,否则选择高站,这样就实现了近海解决容量的目的。而由于远海的渔船都配有高增益天线,所以实现了远海解决覆盖的问题。
【参数*】手机允许接入时所需的最小接入电平
最小接入电平的取值为-115~25,单位为dBmGSMRxlev_Access_MinTDQrxlevminGSM系统默认值为8,对应电平-102dBmTD系统默认值为-103,即-103dBm。该参数的主要作用是控制小区的覆盖范围,对很多参数指标都有较深的影响。
G参数】CBA小区禁止接入
CBA取值范围:是、否。主要配合CBQ共同决定小区选择的优先级。
G参数】CBQ小区优先级
CBQ取值范围:是、否。主要配合CBA共同决定小区选择的优先级。CBACBQ配合关系如表1.2CBACBQ在现网中很少使用,偶尔应用在当某小区存在拥塞时,为了控制其业务量,
情况1:将CBA设置为是,CBQ设置为否,即该小区只允许切换不允许驻留;
情况2:将CBA设置为否,CBQ设置为是,即降低该小区优先级,尽量使该小区的业务被邻小区尽量吸收(注:该设置会降低小区覆盖面积)。
1.2
CBA
CBQ
小区选择优先级
小区重选优先级
正常
正常
禁止
禁止
正常
正常
T参数*】最大上行发射功率
最大上行发射功率,取值范围-50~33,单位dBm,默认值24。该参数为小区允许手机发射的最大功率,由于目前市场上的TD手机最大的发射功率为0.25W,因此默认值为24dbm
2. 小区重选
2.1 GSM系统的小区重选及相关参数
GSM系统触发小区重选的条件如下:
1.     服务小区C1连续5S小于0
2.     当前服务小区被禁止;
3.     MS检测出下行链路故障;
4.     手机随机接入时,在最大重传后接入尝试仍不成功的情况下;
5.     手机计算另一小区的C2大于当前服务小区时。
注:情况1即若覆盖,情况2属人为操作,情况34在后面章节的接入和寻呼时再做详细介绍,这里为了方便比较TDGSM,只介绍情况5
GSM系统重选的默认事件为15S,这里应该特别注意。
C2的计算公式如下,:
C2=C1+CRO-TO * HPT-T)如果PT不等于31
C2=C1-CRO                如果PT等于31
公式中,H的取值对于邻小区:                对于服务小区
HPT – T=0,如果PT-T < 0       HPT – T=0
HPT – T=1,如果PT-T > 0
G定时器*T
T是一个定时器,它的初始值为0,当某小区被移动台记录在信号电平最大的6个小区表中时,则对应该小区的计数器T开始计数,精度为1TDMA帧,当该小区从手机信号电平最大的6个邻区列表中去除时,定时器T被复位。
G参数*CRO
CRO的取值为0~63,单位为2dB,默认值为0CRO的设置一般不能超过12,即24dB,当超过12时网络会出现不稳定的情况。
G参数】TO
TO取值为0~70~6分别对应0~60dB7对应为“无穷大”,它是对C2的一个零时修正值得。一般来说该值都取0,当TO取值不为0时,一般设置略高于CRO,来防止乒乓重选。
G参数*PT
PT取值为0~31,其中0~30(对应20~620),单位为秒,默认为0。一般来说,小区拥塞时PT设为31;小区空闲或正常时设置为0。由于GSM系统的小区重选延迟事件默认为15S,故而PT设为1~15没有任何意义。
G参数*CRH
CRH取值为0~14dB,默认为6dB。主要用于跨LAC区重选时的修正。当小区在做跨LAC区重选时,C2公式变为:C1+CRO > C1+CRO+CRH服。


2.2 TD系统的小区重选及相关参数
TD系统触发小区重选的条件如下:
1.     当前服务小区质量测量值低于测量门限;
2.     服务小区不再满足S准则;
3.     手机检测到处于“非服务区”时,将会触发小区重选。
情况1TD测量启动门限为:
同频测量启动准则:SrxlevSintrasearch
异频测量启动准则:SrxlevSintersearch
异系统测量启动准则:SrxlevSsearchart
T参数*IdlesIntraSearch空闲模式同频小区重选测量门限
IdlesInterSearch对应公式的Sintersearch,取值-105~ 91,单位为dB,默认为值为35。对应公式应该为“门限+服务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功率补偿”,假若某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为默认值-103dBm,功率补偿一般认为为0,则当服务小区的电平SrxlevSintersearch  = 35-103dBm= -88dBm 时,启动测量。
T参数*IdlesInterSearch空闲模式同频小区重选测量门限
IdlesIntraSearch对应公式的Sintrasearch,取值-105~ 91,单位为dB,默认为值为35,其含义及算法类似IdlesIntraSearch
T参数*IdlesSearchRAT空闲模式异系统小区重选测量门限
IdlesSearchRAT对应公式的Ssearchart,取值-105~ 91,单位为dB,默认为值为8。对应公式应该为“门限+服务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功率补偿”,假若某小区的最小接入电平为默认值-103dBm,功率补偿一般认为为0,则当服务小区的电平SrxlevSintersearch  = 8-103dBm= -95dBm 时,启动测量。该参数在GT分流时较为重要,应重点关注,详细参见第九章。
小区重选的R准则:
Rs服务小区重选R=Qmeans,s服务小区的电平值+Qhysts测量迟滞1
Rn邻区的重选R=Qmeans,s邻区的电平值 - Qoffsetn服务小区与邻区的负载等级偏置 (一般为为0);
Rn > Rs ,且上次重选至今的时间小于TReselections
T参数*Qhysts测量迟滞1
Qhysts1测量迟滞1,取值范围0~40,单位为dB,默认值为4。该参数主要用于控制TD系统的小区重选的电平迟滞区间。
T参数*TReselections小区重选延迟时间
TReselections小区重选延迟时间,取值范围0~31,单位为秒,默认值为1。该参数主要用于控制TD系统的小区重选的时间,可用于控制频繁重选。
T参数*Qoffset1sn服务小区与邻区的负载等级偏置
Qoffset1sn服务小区与邻区的负载等级偏置,取值范围为-50~50,单位为dB,默认值为0。该参数主要用于“面向邻区时,控制电平迟滞区间。


2.2 GSM与TD系统小区重选的类比
相同点
1.     GSMTD手机的小区重选时间都在1.5S左右,这个过程不能侦听寻呼和发起接入;
2.     GSMTD手机从连接状态转至空闲模式时,都发生的是小区选择。可参见案例1.2
G案例1.2】在GSM网络中,一般来说,建设1800M系统的主要目的是解决网络容量,而建设900M系统的目的是解决网络覆盖。
假设:某手机收到900M系统小区的电平值= -75dBm,而收到1800的电平值= -80dBm,参数CRO900M系统=0CRO1800M系统=10PT均为0。则当手机在1800M系统挂机后,由于发生了小区选择,所以会选择在900M系统下进行驻留,因为C1900M系统>C11800M系统。而过5S后,会手机会发生小区重选,最后驻留在1800M系统的小区里。
不同点
1.     GSM手机对小区的重选,是一直在测量,当条件满足时候则发生重选。TD手机则是当信号满足测量启动门限后,才开始对其他小区进行测量。
2.     GSM手机重选的默认时间是C1+CRO>C1+CRO(+CRH)要有5S的时间,且惩罚乒乓重选的时间为15S;而TD的手机重选延迟时间是有参数TReselections控制的,其默认值为1S,无惩罚时间。
3.     GSM小区重选的触发条件较TD多了2条:MS检测出下行链路故障;手机随机接入时,在最大重传后接入尝试仍不成功的情况下。这两个情况分别对应于侦听寻呼和接入的过程,即所谓可能没更好小区覆盖或所谓的高电平高干扰时,会触发小区重选至其他小区。TD系统之所以为考虑系统干扰的原因,是因为TD系统是异频组网,且由于是码分系统,故而未对干扰进行考虑。


附件: 图1.4.jpg (2012-8-30 14:30, 19.1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I0fDljZWMxOGFl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片1.1.jpg (2012-8-30 14:30, 53.1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I1fDRiNWMyNGIz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1.2.jpg (2012-8-30 14:30, 27.3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I2fDQxNWI3Y2Ji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1.3.jpg (2012-8-30 14:30, 10.5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I3fGRhYjFhYmIy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表1.1.jpg (2012-8-30 14:30, 30.2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I4fGI4ZGUxZjc0fDE3NTQyNTEwMDJ8MHww
时间:  2012-8-30 14:44
作者: 老头耍大刀

本帖最后由 老头耍大刀 于 2012-8-30 14:49 编辑

第三章 初始接入过程
无论是GSM还是TD系统,在用户需要进行业务时(如用户打电话、发短信、上网),或手机要与系统进行信令交互时(如IMSI更新、位置更新)时,都需要通过初始接入过程,来向系统申请一定的无线资源进行通信。初始接入过程是无线通信系统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它直接影响了用户感知度的高低,所以了解初始接入过程的每个细节,对网络优化将有莫大的帮助。下面本章就按原理、信令、参数定时器和指标及应用四个方面,来对初始接入过程进行详细介绍。
1. GSM系统的初始接入过程
1.1 GSM系统初始接入过程的原理
1.11 GSM系统的动态信道分配算法
GSM系统的动态信道分配算法包括:质量优先、容量优先等等,是以每个厂家采取的算法和策略不同而导致最终的算法不同。当在初始接入过程中,GSM系统的准入算法与TD系统里的SDCA算法较为类似,可以说TDSDCA算法就是继承了GSM的准入算法。
在目前运营商采取策略中,主要以容量优先算法为主,很少用到质量优先算法。容量优先算法,即在GSM系统考虑该向用户分配哪一个信道时,主要以当前小区内载频的负荷做为考虑,来进行信道分配的。而质量优先算法,则是系统通过判断哪一个信道的质量好、干扰小,则分配哪一个信道给用户。一般来说GSM系统的信道分配策略,本书在日常的工作优化中,很少进行调整,故而可进行人为操作的地方也少之又少,对信道的动态分配算法,能达到了解该算法的大概即可。
1.12 GSM系统接入时的保护算法
GSM系统较TD系统在初始接入过程中,最大的区别就是GSM系统没有开环功控,即当手机要接入网络时是以系统消息中的最大发射功率功率(如GSM为:2W33db)进行发射的;所以当GSM系统在第一次接入网络失败时,就不会像TD系统一样存在功率(开环功控)攀升机制。
图3.1.jpg
3.1
3.1是主BCCH上行复帧结构图,在上行BCCH的一个复帧中,有51RACH,当用户较多且同时接入时,会存在由于都占用BCCH频点(即手机都以相同的频率向基站发射信号),会有以下两种情况:
1.     同时起呼的手机距离基站的距离相当,或到达基站时的电平强度相当,这时手机之间的同频干扰严重,网络哪一个都不能正确的解码;
2.     同时起呼的即距离基站的距离差别较大,或者到达基站时的电平强度相差较大,这时网络会优先处理电平强度较强的那一个手机;
无论以上两种情况的哪一种情况出现,手机都将运用重发机制来进行起呼保护:
1.     第一次起呼时,如手机A和手机Bt1的时间内同时按下了手机的拨号键,则手机A和手机B会分别在t1+t(a)t1+t(b)时刻发送,△t是在{01。。。MAXTx_integer,8-1}随机选取的。此时手机将启动T3120,并等待网络侧的响应。
2.     若第一次起呼失败,则手机将再次尝试起呼,直至尝试数等于MS MAX Retrans。手机第N次起呼(N不等于1)时,和第N-1次起呼间的时隙数总是在{SS+1。。。S+T-1}这个集合中随机选取的。当N=M最大重发次数且T3120超时时,手机将启动T3126,此后等待一段时间后,等待网络放弃。
GSM系统与TD系统在随机接入时的不同点,在这一方面主要为,GSM系统的初始接入随机数Tx_integer,和接入间隔S都与帧结构CCCH的帧结构有关;TD系统的随机等待时间则是从一个序列里随机选取。
1.13 GSM系统的接入等级
GSM系统同TD一样都引入了等级的概念,只不是GSM叫接入等级,同样分为15级;对应于TD里的服务等级ASCTD里将ASC配合接入等级AC使用将用户分为7个不同的等级,致使TD系统里的用户可占用的上行导频码不一样。
本书认为,TD系统的等级概念,在手机选取导频码时(无等级概念就是8个随机接入码,有的话就是小于8个上行同步码)就已经限制了手机的接入能力,再配合层3消息又将更近一步限制手机的接入能力,即达到了双重等级控制的效果;而GSM只有通过读取在层3消息里携带手机的接入等级,来限制手机的接入能力。
在实际应用中,如然中国移动的GSM系统,没有引入及应用用户等级的概念,故而GSM系统接入等级的概念,我们了解即可。
1.2 GSM系统初始接入的信令流程
图3.2.jpg
3.2GSM系统初始接入过程的信令流程图,在本书分析信令时,最重要的是找出信令中所包含的重要信息。为了查找这些信息,我们将用各设备提供商所提供的信令回放工具,对信令进行回放,从而了解每条信令所携带的内容及其含义。
1.21 channel request\channel required
手机占用RACH信道发送的信道请求消息,请求消息中的有用消息只有8bit,一般来说其中有3bit是信道请求的原因,5bit是手机随机选择的鉴别符(是让网络能区别不同的手机发送的请求,且当网络发送立即指配命令时,手机也是靠鉴别符来判断指配的信道是否是发给自己的,由于有5bit,所以25次方是32,可以区分32个不同的手机发送的请求)。
Channel request是在UM口传递的,Channel required则是在Abis口传递的。Channel required除了转发channel 8bit的有用消息,还将把BTS对传输时延的估计TA值一同发送,所以有:
Channel required = Channel request +TA
本书通过信令的回放工具(TD系统的和GSM系统相当的类似),跟踪ABIS口的信令可得如图3.2所示:
图3.3.jpg
3.3 信令回放截图
双击信令回放中Channel required这条信令得以下信息,如图3.3所示:
图3.4.jpg
3.4
对如图3.4中的信令进行有选取的详解,得如下结论:GSM的消息分为头报文和消息。头报文在所有的信令里基本都一样,只有msip-ceccm-data-stru 所代的内容不一样。
在如图3.4中的上述消息中,只有Cell Id326有用,代表了小区号为326
而其他消息则包含了许多的机器消息,其中包括上行链路的消息,单板消息、传输消息等,主要是对信道信息的描述,这些消息无需深入详解。
Channel requiredMSG里所携带的消息才是真正的信令内容,所包含的内容如图3.5所示:
图3.5.jpg
3.5
现将MSG里有价值的信令消息进行详解,按从上到下的顺序得:
1.      channel-type: - uplink-ccch-rach(17) 信道类型:上行RACH信道;
2.      time-slot: - tn0(0) 时隙:0时隙;
3.      random-access: - 0x4c(76) 随机接入;
4.      request-reference 请求参考:
5.      t1: - 0x7(7) –请求参考值;
6.      t3: - 0x1c(28) –请求参考值;
7.      t2: - 0x10(16) –请求参考值。
8.      请求参考值的作用:request-referencechannel requiredimmediate assign commond消息里)+ frame-numberchannel active acknowledge消息里)都与请求信道的MS直接相关,用于减少MS之间的请求冲突所用。
9.      access-delay: - 0x0(0) – 接入时延(TA):0
10.   physical-context-information: -43023D0045013D 物理报文信息,共14bit



附件: 图3.3.jpg (2012-8-30 14:46, 416.1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MzfDg3OWFhZjVm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1.jpg (2012-8-30 14:46, 20.6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M0fDY5ZmVlMGI5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2.jpg (2012-8-30 14:46, 28.4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M1fDkyYTc1YmQ1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4.jpg (2012-8-30 14:47, 78.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M2fDA5ZTZkMTI3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5.jpg (2012-8-30 14:48, 46.22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M3fGFjNzcwMTFhfDE3NTQyNTEwMDJ8MHww
时间:  2012-8-30 14:52
作者: 老头耍大刀

1.22 channel active
BSC收到了来至BTSChannel required消息后,将向BTS分配一条空闲的信道来给MS用,但是分配的信道是否可用,还需要BTS的证实,为此BSC将向BTS发送channel active信道激活消息,来查询地面是否可用。该报文包含所分配信道的全部属性,包括信道类型、TA、工作模式等。
图3.6.jpg
3.6
3.6显示了Channel activeMSG的信令消息内容,详细所下:
1.     channel-type: - sdcch8-acch-sub1(9) 信道类型:sdcch信道,说明该消息是在sdcch上发送;
2.     time-slot: - tn1(1) 时隙:1
3.     activation-type: - intra-cell-immediate-assignment(0) – 激活类型:系统内小区立即指配;
4.     reserved-for-future-use: - 0x0(0) 保留以做备用;
5.     channel-act-mode: - channel-act-normal(0) 信道普通激活
6.     dtx-downlink: - dtx-is-not-applied(0) 不支持下行不连续发射:是;
7.     dtx-uplink: - dtx-is-not-applied(0) 不支持上行连续发射:是
8.     speech-or-data-indicator: - signalling(3) 语音或数据指示:信令
9.     channel-rate-and-type: - sdcch(1) 信道速率和类型:sdcch
10.  no-resource-required: - no-res-required(0) 无保留需求:是;
11.  power-level: - 0x5(5) 手机功率等级:5
12.  timing-advance: - 0x0(0) TA时间提前量0(这里注意,不要认为0就是不用提前发射,只是说明手机离基站的距离较近且BTS处理的时间较短);
13.  global-call-identifier: - 0x12fcebb8(318565304) 全球唯一通话标识:318565304
1.23 channel active acknowledge
BTS在准备好资源后,将向BSC返回一条channel active acknowledge信道激活证实的消息来进行回馈。
图3.7.jpg
3.7
3.7显示了channel active acknowledgeMSG的信令消息内容,详细所下:
1.    frame-number 缩减帧号(是根据BTS收到信道申请时的TDMA帧号计算出的一个取值范围较小的帧号)
2.     t1: - 0x8(8) - 01000    frame-number 缩减帧号;
3.     t3-high: - 0x5(5)       frame-number 缩减帧号;
4.     t3-low: - 0x7(7)        frame-number 缩减帧号;
5.     t2: - 0x9(9)            frame-number 缩减帧号。
缩减帧号的作用同1.21节所提到的一样,主要为是配合request-reference请求参考(channel requiredimmediate assign commond消息里)一起使用,用于减少MS之间的请求冲突所用。
1.24 immediate assign commond
BSC收到channel active acknowledge后,将在手机发送信道请求的同一CCCH时隙发送immediate assign commond立即指配消息,为MS指配一条专用信道(SDCCH立即指配、TCH极早指配)。
图3.8.jpg
3.8
3.8显示了immediate assign commond立即指配消息里MSG的信令消息内容,详细所下:
1.     rr-management-Protocol-Discriminator: - 0x6(6) RR管理协议鉴别:为0x6
2.     channel-type: - sdcch8-acch-sub0(8) 信道类型:SDCCH8
3.     time-slot: - tn0(0) 时隙0
4.     arfcn: - 0x41(65) 频点65
5.     request-reference 请求参考(作用同frame number,前面介绍过)
6.     t1: - 0x7(7) -请求参考值;
7.     t3: - 0x1c(28) -请求参考值;
8.     t2: - 0x10(16) –请求参考值;
9.     timing-advance: - 0x0(0) TA时间提前量0
10.  p-indicator:-egprs-packet-uplink-assignment-or-reserved-0(0) P指示-上行增强行指配或预留:是
1.25 SABM和UA
手机收到立即指配命令后,通过解码,如果认为request-referenceframe number的值都合法,MS就会将本身的收发配置调整到指定的信道上来,并按照timing-advance和系统消息里带下来的最大发射功率开始传输信令。
MS首先会发一个SABM帧来建立异步平衡,来证实信令消息链路层连接是否通畅,它携带有“初始报文”,包含着三层业务请求消息;手机发送一个SABM帧给BTSBTS又将收到的SABM帧回发给MS,即UA;只有收到的UA和发送SABM帧一模一样的手机才会继续接入信道(本书认为,SABM的发送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检查空口质量是否达到可以进行通信的基本条件,假如要是干扰很严重,则UASABM帧将会不一样)。
需要注意的是,在channel activeestablish indication之间有T3101计时器做检测,超时将释放连接。在channel active消息中主要是进行地面资源的查询工作,当地面资源不足时,将会返回request refuse给手机,并启动T3122计时器,在T3122期间手机将不能“再”接入网络。
至此,GSM系统的初始接入过程的信令已经介绍完成。


附件: 图3.6.jpg (2012-8-30 14:50, 79.0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M4fDRjNDg2YTBj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7.jpg (2012-8-30 14:51, 29.9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M5fGRlZTE4ZjVh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8.jpg (2012-8-30 14:52, 78.23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QwfDM2YTBmY2RifDE3NTQyNTEwMDJ8MHww
时间:  2012-8-30 15:00
作者: 老头耍大刀

本帖最后由 老头耍大刀 于 2012-8-30 15:04 编辑

1.3 GSM系统初始接入过程中的相关参数及定时器
1.31 GSM系统初始接入过程中常用到的参数
G参数*TX_integer
TX_integer,取值范围3~12141620253250,单位为RACH时隙数(相当于一个TDMA帧,4.615ms),默认值为32
G参数*S
S,单位为RACH时隙数(相当于一个TDMA帧,4.615ms)。S的取值由TX_integerCCCH的配置方式共同决定,详细见表3.1
3.1
T200参数
取值范围
缺省值
类型
取值范围
T200 SDCCH(5毫秒)
1~255
60
N200 of establish
5
T200 FACCH/全速率(5毫秒)
1~255
50
N200 of release
5
T200 FACCH/半速率(5毫秒)
1~255
50
N200 of SACCH
5
T200 SASCCH TCH SAPI0(10毫秒)
1~255
150
N200 of SDCCH
23
T200 SASCCH TCH SAPI3(10毫秒)
1~255
200
N200 of FACCH(全速率)
34
T200 SACCH SDCCH(10毫秒)
1~255
60
N200 of FACCH(半速率)
29
T200 SACCH SAPI3(5毫秒)
1~255
60
G参数*MS MAX Retrans
MS MAX Retrans,取值范围1247,默认值为4。建议业务由大至小应该友1247这样的方式进行参数设置。
图3.9.jpg
3.9
TX_integerSMS MAX Retrans这三个参数的作用见图3.9所示,都是为了减少RACH信道上的冲突次数而设的,其中TX_integerS的取值与CCCH的配置方式有关,现实网络中,CCCH一般都取组合CCCH的设置。
当手机启动立即指配过程时,从按下拨号键到第一个信道请求(channel request)消息发送的时间为{01MAXT 8- 1}这个集合中的随机值;若初始接入后,未获得网络侧的响应(immediate assign commond ,则手机会尝试二次接入网络。第二次和第一次(也即第N次和第N-1次,N>1)信道请求之间间隔的时间为{SS+1S+T-1}这个集中中的随机值。若一直尝试信道请求直至次数到MS MAX Retrans手机最大允许接入次数后,均未获得网络侧的响应,则触发小区重选。
T+S取值很小时,用户接入网络时较快,但是会导致AGCHSDCCH信道拥塞;RACH冲突次数较大时,可提升T值来降低冲突。S越大,手机发送信道请求消息之间的间隔越大,RACH信道上的冲突越少,
G参数*RACH最小接入电平
RACH最小接入电平,取值范围-121~47,单位dBm,默认值为-115。当手机要与系统进行初始接入时,都是通过RACH信道发送Channel request信道请求消息的,RACH最小接入电平即为系统判断手机随机接入的电平阀值。当接收到的RACH突发脉冲的电平小于该参数时,系统认为这时一次无效接入,不进行译码。该参数设置小,则使用户容易接入,但影响掉话率及无线介入性;设置过大,则使得本应该可以接入的用户,无法进行接入。由此可知,该参数控制了基站的上行覆盖范围。
G参数*】随机接入错误门限
随机接入错误门限,取值范围0~255,单位无,默认值为180GSM协议规定系统可以通过判断训练序列(41bit)的相关性,来判断所收到的信号是否为MS的随机接入信号,本参数就是定义这41bit相关性的参数,相关性见表3.2
3.2
随机接入错误门限
41bit中要求正确的bit数
90~100
33
101~120
34
121~140
35
141~160
36
161~175
37
176~195
38
196~221
39
222~243
40
244~250
41
0~89或251~255
38
G参数】TCH立即指配
TCH立即指配,取值范围是或否,无单位,默认值为否。该参数定义了在初始接入时,是否可以立即指配到TCH信道,选择否标识只能分配在SDCCH信道。当选是时,可以加快用户的接入速度,但也会提升掉话率等指标。
G参数】立即指配优化
立即指配优化,取值范围是或否,无单位,默认值为否。该参数主要用于“卫星传输”时使用,如建立卫星应急通讯车时。即当系统BSC响应channel active消息给BTS时,BTS直接发送immediate assign commond给手机,以此方法来减少卫星传输时延所造成的影响。
G参数*T200/N200 SDCCH
T200/N200,取值范围0~255,单位510毫秒。T200定时器是防止LAPDm层发送过程死锁的定时器,N200是最大的重发次数,部分默认值如表3.3
3.3
T200参数
取值范围
缺省值
类型
取值范围
T200 SDCCH(5毫秒)
1~255
60
N200 of establish
5
T200 FACCH/全速率(5毫秒)
1~255
50
N200 of release
5
T200 FACCH/半速率(5毫秒)
1~255
50
N200 of SACCH
5
T200 SASCCH TCH(10毫秒)
1~255
150
N200 of SDCCH
23
T200 SACCH SDCCH(10毫秒)
1~255
60
N200 of FACCH(全速率)
34
数据链路两端通讯的实体采用确认重发机制,即每发送一个消息,都要对端得到确认。当出现消息丢失时,就会出现双方都等待的情况。T200*N200即为控制死锁的参数,目前中国移动集团统一规定T200N200设置时候,T200*N200必须小于15S
G参数】TCH立即指配
TCH立即指配,取值范围选中/不选中,单位无,默认值为不选中。TCH立即指配选中时,表示在分析接入申请时可以立即指配TCH信道,选择否则表示只能分配SDCCH信道。TCH立即指配带来的好处是可以缩短接入过程的时间,提升用户感知度。但是由于寻呼时未必能寻呼到被叫用户,因此造成TCH指配带来的无线资源浪费。因此现网中不建议开启该参数。
1.32 GSM系统初始接入过程中常用到的定时器
G定时器*T3101
启动:BSCBTS发送immediate assign commond(可参见1.2节图3.2);
终止:收到BTS发送来的Establish indication(可参见1.2节图3.2);
超时:BSS释放已经被占用的SDCCH信道;
取值范围500~60000毫秒,默认值为3000
BSCBTS发送immediate assign commond后,MS首先会发一个SABM帧来建立异步平衡,来证实信令消息链路层连接是否通畅,SABM的发送的另一个作用,就是检查空口质量是否达到可以进行通信的基本条件。
若此时网络有严重干扰,则BTS回馈的UA回合SABM帧的内容不一致,此时MS会进行重发;在网络条件很恶劣的情况下,可能出现UASABM的情况;
BTS分配的SDCCH信道可能不与BCCH为同异载频,当分配SDCCH的载波出现问题时,BSC同样收不到Establish indication
T3101就是用来处理,当BSC由于网络出现异常时收不到Establish indication的情况,用来释放网络资源所用。
G定时器*T3120+T3126
T3120T3126定时器的作用见图3.10
图3.10.jpg
3.10
T3120启动:手机向BTS发送Channel request(可参1.2节图3.2);
T3120停止:收到BTS发送来的Establish indication(可参1.2节图3.2);
T3120超时:若尝试次数未超出MS MAX Retrans,则MS再次尝试发送Channel request;否则启动T3126
T3126启动:当手机发送Channel request的次数大于MS MAX Retrans时;
T3126停止:收到BTS发送来的Establish indication
T3126超时:手机放弃发送Channel request,并触发进行小区重选。
G定时器】T3122
启动:手机收到immediate assign reject消息;
停止:定时器已满;
超时:手机发起新的Channel request信道请求消息;
作用:此定时器限定了手机在第一次尝试接入失败的情况下,再次发起新尝试接入的必须等待时间,目的是防止手机反复尝试而造成不必要的SDCCH信道的拥塞。
1.4 GSM系统初始接入过程的指标及应用
很多KPI(Key performance index)关键绩效指标,其实在很多时候是和其他的KPI指标相互矛盾的,就像坐在天平两端的鱼和熊掌一样,二者不可兼得。所以我们做网络优化时,只是最大化的做到网络中的指标平衡即可。
1.41 立即指配成功率
G指标*】立即指配成功率
<v:shape style="Z-INDEX: 251616768; POSITION: absolute; TEXT-ALIGN: left; MARGIN-TOP: 13.55pt; WIDTH: 188.15pt; HEIGHT: 44.15pt; MARGIN-LEFT: 131.45pt; LEFT: 0px" id=_x0000_s1026 equationxml='&#13;&#10;&#13;&#10;12寤虹珛鎸囩ず娆℃暟锛堢數璺笟鍔★級淇¢亾璇锋眰娆℃暟锛堢數璺笟鍔★級脳100%' type="#_x0000_t75">

立即指配成功率 =
建立指示次数的统计点:BSC发送immediate assign commond
信道请求次数的统计点:BSC收到Channel request
立即指配成功率主要描述了手机成功接入信令信道的比例(分组业务以外),当网络存在弱覆盖、干扰、传输误码高、设备硬件故障时和突发高话务时,都会对立即指配成功率造成严重的影响,影响该指标的主要参数有:
1.   MS MAX Retrans:升高该参数,则将降低立即指配成功率,但会提升用户接通率;降低该参数,则将提升立即指配成功率,但会降低用户接通率(注,参数含义详细见1.31节);
2.   MS最小接入电平:升高该参数,则将提升立即指配成功率,但是会缩小小区上行覆盖面积;降低该参数,则将降低立即指配成功率,但是会增加无效接入或接入信号过低导致掉话现象(注,参数含义详细见1.31节);
3.   RACH最小接入电平:升高该参数,则将提升立即指配成功率,但是会缩小小区上行覆盖面积;降低该参数,则将降低立即指配成功率,但是会增加无效接入或接入信号过低导致掉话现象(注,参数含义详细见1.31节);
4.   随机接入错误门限;升高该参数,则会提升立即指配成功率,但是会缩小小区上行覆盖面积;降低该参数,则将降低立即指配成功率,但是会增加无效接入或接入信号过低导致掉话现象(注,参数含义详细见1.31节);
5.   【G参数*】扩展传输时隙数(寻呼参数),升高该参数,则会提升立即指配成功率,但是会延长用户的寻呼时长,甚至造成寻呼过载;降低该参数,则会降低立即指配成功率,但是会缩短用户的寻呼时长(注,该参数涉及寻呼策略,详细应用见寻呼章节);
6.   【G参数】SDCCH动态调整,即当SDCCH信道不够用时,将使TCH信道转化为SDCCH信道使用,该功能建议打开(注,该参数很少使用);
7.   【G参数】立即指配TCH,功能打开后虽然会提升立即指配成功率,但是会提升掉话率,因此建议关闭。
8.   【G参数】立即指配重发,由BTS重发immediate assign commond,可减少手机发送Channel request,提高立即指配成功率,因此建议打开。
1.42 SDCCH拥塞率
G指标*SDCCH拥塞率
<v:shape style="Z-INDEX: 251617792; POSITION: absolute; TEXT-ALIGN: left; MARGIN-TOP: 9.3pt; WIDTH: 167.1pt; HEIGHT: 44.15pt; MARGIN-LEFT: 126.8pt; LEFT: 0px" id=_x0000_s1027 equationxml='&#13;&#10;&#13;&#10;12SDCCHMat鍗犵敤閬囧叏蹇欐鏁?/m:t>SDCCHMat>鍗犵敤璇锋眰娆℃暟Mat="Cambria Math" w:h-ansi="Cambria Math"/>脳Matval="24"/>100%' type="#_x0000_t75">

SDCCH拥塞率 =SDCCH占用遇全忙次数/SDCCH占用请求次数*100%
SDCCH占用遇全忙次数的统计点:BSC收到BTS发送的Channel required+BSC内切换请求次数+BSC间入小区切换请求次数;
SDCCH占用请求次数的统计点:BSC收到BTS发送的Channel required+BSC内切换失败次数(无可用SDCCH信道)+BSC间入小区切换失败次数(无可用SDCCH信道);
SDCCH拥塞率主要反映了SDCCH信道的资源利用情况,可通过话务统计查看详细的由于哪些原因导致的资源不足而使得SDCCH分配失败的情况。根据经验,我们一般在现实网络中每2块载频设置1SDCCH信道,当有传输故障、设备故障、LAC区划分不合理或群发(或恶意)短信时,都可能由一两个小区的SDCCH拥塞率恶化,而导致全网SDCCH拥塞率整体上升。
影响SDCCH拥塞率的主要参数有:
1.   RACH最小接入电平:升高该参数,则将降低立即指配成功率,但是会缩小小区上行覆盖面积;降低该参数,则将升高立即指配成功率,但是会增加无效接入或接入信号过低导致掉话现象;
2.  随机接入错误门限;升高该参数,则会降低立即指配成功率,但是会缩小小区上行覆盖面积;降低该参数,则将升高立即指配成功率,但是会增加无效接入或接入信号过低导致掉话现象;
3.  MS MAX Retrans:升高该参数,则将升高立即指配成功率,但会提升用户接通率;降低该参数,则将降低立即指配成功率,但会降低用户接通率(注,以上3个参数含义详细见1.31节);
4.  SDCCH动态调整,即当SDCCH信道不够用时,将使TCH信道转化为SDCCH信道使用,该功能建议打开;
5.  立即指配重发,由BTS重发immediate assign commond,可减少手机发送Channel request,从而降低SDCCH拥塞率,因此建议打开。
G案例3.1】由于每个小区的最大SDCCH数有限,如华为公司单小区最大配置SDCCH数为255(默认为80),因此当存在火车线路跨越LAC区边界时,由于整列火车集体做位置更新,而导致的SDCCH信道资源不足的情况在国内属常见现象,且该问题并没有很好的解决方法(该段铁路非高铁,而为一般铁路,且地处郊区农村等场景),场景见图3.11所示:
图3.11.jpg
3.11
当火车由LACA行驶至LACB时,火上上的手机N收到基站B的信号将逐渐增强,收到基站A的信号将逐渐降低,当手机的接收电平满足:C1B小区+CROB小区 > C1A小区+CROA小区+CRHA小区且时间超过5秒时,手机N将发起由LACALACB的位置更新。由于火车的速度很快,且火车上的用户很多,此时(如一节火车150人,15节火车2250人,若市场占有率为80%,则有1800人)将有很多用户同时发起正常位置更新,导致SDCCH信道不足而产生拥塞。
为降低SDCCH拥塞率,建议将基站B覆盖铁路方向的小区进行小区分裂,如由1个小区分裂为3个小区,并都设置单小区最大配置SDCCH数为255,这样就可以让255*3=765个手机同时进行位置更新,且由于火车长度的原因、速度及火车外壳衰耗等原因,765SDCCH信道,基本可以满足整列火车同时位置更新的需求,但仍然可能存在SDCCH拥塞。
1.43 SDCCH掉话率
G指标*SDCCH掉话率
<v:shape style="Z-INDEX: 251618816; POSITION: absolute; TEXT-ALIGN: left; MARGIN-TOP: 10.55pt; WIDTH: 155.55pt; HEIGHT: 44.15pt; MARGIN-LEFT: 131.55pt; LEFT: 0px" id=_x0000_s1026 equationxml='&#13;&#10;&#13;&#10;12SDCCHMat鎺夎瘽娆℃暟SDCCHMat:val="p"/>鍗犵敤鎴愬姛娆℃暟Mat Math" w:h-ansi="Cambria Math"/>脳Mat>100%' type="#_x0000_t75">

SDCCH掉话率 = SDCCH掉话次数/SDCCH占用成功次数*100%
SDCCH掉话次数统计点:由于SDCCH掉话次数统计点较多,一一列出并掌握在工作中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故而本书建议用另一种方式去了解更为合适。SDCCH掉话后,BSC将向MSC发送Clear request请求,这即是掉话的一个重要标志,且统计点主要分布在立即指配信道激活、BSC内入小区切换和BSC间出小区切换时,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SDCCH掉话。
SDCCH占用成功次数的统计点:立即指配成功次数+BSC内切换SDCCH分配成功次数+BSC间入小区切换SDCCH分配成功次数;
SDCCH掉话率主要反映了用户在信令信道上的保持情况,由于SDCCH属于信令信道,故而它增加的数据冗余较TCH信道多,因此除了硬件故障及群发短信时,考察SDCCH掉话率不如考察TCH掉话率对网络质量的反映来的直接。影响SDCCH掉话率的主要原因为硬件故障、天馈问题、传输误码高、网络干扰及弱覆盖。
影响SDCCH掉话率的主要参数有:
1.    RACH最小接入电平:升高该参数,则缩小了基站的上行覆盖范围,能降低SDCCH掉话率;降低该参数,则会使覆盖较差的用户容易接入,造成SDCCH掉话率的升高;
2.    MS最小接入电平:同RACH最小接入电平;
3.    BA2表:邻区关系不全,会出现无法切换导致掉话的情况,从而SDCCH掉话率将会升高;
4.    T200/N200:降低T200*N200的值,将缩短对端等待的反馈时延,从而提升SDCCH掉话率;升高降低T200*N200的值,将增加对端等待的反馈时延,从而降低SDCCH,但设置过高的T200*N200,将会出现网络半天无响应的情况,造成用户感知度下降的情况。


附件: 图3.10.jpg (2012-8-30 15:00, 85.6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QzfGY0N2E3OWI2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9.jpg (2012-8-30 15:00, 52.53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Q0fGYwMDQ2MmU5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11.jpg (2012-8-30 15:02, 46.8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Q1fGI3MmU3YWFkfDE3NTQyNTEwMDJ8MHww
时间:  2012-8-30 15:05
作者: 老头耍大刀

本帖最后由 老头耍大刀 于 2012-8-30 15:08 编辑

2. TD系统的初始接入过程
2.1 TD系统初始接入过程的原理
2.11 TD系统的下行同步
其实所有系统,初始接入网络时的第一个步骤都是下行同步。TD系统下行同步的过程详细见“1.2 TD系统的小区初搜过程”。总的来说,TD里是靠DwPTSGSM是靠FCCH+SCH来完成下行同步的,流程大致如下:
1.     手机通过发现最强的频率,且该频率有SYNC-DL(不扩频不加扰的原因就在此)特征窗时,就会对其进行解码,识别他是32个下行导频码的哪一个,方法是通过一个装置对32个码进行一一匹配。
2.     匹配成功后获得和该小区的下行同步。获得小区同步后,手机将读取TS0PCCPCHM码,1SYNC-DL码对应于4M码和4个扰码,手机将通过试探技术确定该小区的M码和扰码。
2.12 TD系统的上行同步
TD-SCDMA这几个字母中,TD意指TDD系统(如GSM就是FDD系统);CDMA意指码分多址,但它是高通公司的专利;其中最关键的S,就是指TD系统里独有的上行同步技术,上行同步技术在TD的初始接入过程中,扮演着起义领导人的作用。在TD系统里下行同步完成后,要初始接入系统时就必须进行小区的上行同步。小区下行同步完成后,收机将获得以下关键信息:唯一的SYNC_DL下行同步码、唯一的扰码、唯一的M码,而SYNC_UL上行同步码却有8个。
1UE8个上行同步码中随机选一个并以signature_intial_power(上行开环功控计算的结果,详细见2.11节)发射。
2NodeB通过在搜索窗内检测到SYNC_UL,估算出下一次手机的发射时间△t,发送给手机(详细见2.11节);
3NodeB将在收到上行同步码后的4个子帧内(20ms)对UE做应答,收到后按照FPACH指示调整时间和功率。若UE未在预期内检测到FACH下发的有效应答,则认为同步请求发送失败,UE将增加签名的发射功率(即是加一个功率步长继续发射,一次默认加3DB,最多加8次,详细见2.11节)。
图3.12.jpg
3.12
4UE完成对PRACH信道号的选择后,在PRACH上发送RRC Connection Request
2.13 TD系统的接入接入等级
TDGSM系统都引入了服务等级的目的之一,其目的就是为了降低高等级用户初始接入系统时发生冲突的概率。在TD系统的初始接入过程中,上行同步时,UE8个上行同步码中随机选一个并以Signature_intial_power(上行开环功控计算的结果)发射。其实这8个上行同步码是因为目前中国移动没有采取ASCAC的原因,所以次啊有8个。在3GPP协议里,将接入等级划分为0~6 7个等级,而恰好配合ASC的映射,可将用户分为7个等级。若中国移动采取了将用户分级的策略,则UE可用的上行同步码将小于8个。接入等级的概念由于运营商未采取,故而了解即可。
2.14 TD系统初始接入时的保护算法
TD系统里当有很多用户同时接入系统时,就有可能发生冲突。即在现实生活中,会存在两个手机发送的初始接入请求消息达到基站侧的时间是相同的情况,这时TD系统对冲突的解决机制是和GSM一样的(详细见1.12节),只是TD系统未对这些参数进行开放,但是原理和算法基本一致,相关的GSM参数有Tx_integerS,定时器有T3120T3126T3122
2.15 TD系统的准入算法
准入算法的实质是指当用户欲接入系统时,系统到底该将用户分配在哪个时隙的一套算法。TD系统的准入算法其实是继承了GSM的准入算法的,所以在算法特性上有很多和GSM类似(抢占、重指配等),也有很多较GSM先进的地方(FDCA快速调度算法等),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
TD系统里,只有发生了上行同步(初始接入时、切换时),就会有准入算法来对其资源进行控制。主要发生在以下的几种情况:
1RRC连接的建立
2RAB连接的建立或修改
3、切换
4、小区内的信道类型切换
5、专用速率信道的重配置
在冲突发生时,TD系统采用了和GSM系统一样的原则,即“抢占”原则。即当有高优先级的业务申请接入且小区存在资源不足的情况时,系统将降低优先级的业务速率(甚至为0),以释放足够的资源让高优先级的业务得以接入(如GSM里语音抢占数据业务、或TD语音抢占数据、TD里会话类业务抢占背景类业务)。
CS业务的准入算法
CS业务的准入算法是保障CS业务在最合适的小区接入或者是当前小区无法接入时如何重新接入(GSM也有,小区重指配)。
情况1:手机在系统尝试接入时,由于TD系统是共享功率的系统(GSM是独享功率,当手机占用了一个时隙时,那它就可以以该时隙的满功率发射),所以系统会对功率负载和小区码资源进行判决。
情况2:如果小区资源不足,则尝试在可用小区集里的其他小区进行接入,这个过程类似GSM的重指配。
情况3:如果TD的所有小区资源均不达要求, 则会尝试在GSM的小区进行接入。
CS准入的基本判决原则是:
1.     首先从系统能力及规格判决是否可以准入,排除异常;
2.     其次从系统性能评估的角度,对容量、覆盖、干扰等因素进行考察,对用户做出准入评估。
3.     对于CS业务,当且仅当承载在上行、下行链路均允许接入才可被接纳;
4.     对H业务,则分别对HSDPAHSUPA进行准入评估。
CS业务的抢占原则算法
抢占算法即当优先级较高的用户发起业务请求时,将降低低优先级的业务速率,以释放足够的资源满足高优先级用户的接入需求,分为:
1.     高优先级用户抢占低优先级用户的资源
2.     高优先级业务抢占低优先级业务的资源,会话业务>流业务>交互业务>背景业务
3.     如果两个UE的优先级相同,选择可以释放最多资源的UE
由于中国运营商目前未采用接入等级,故而抢占算法并为启用。
PS R4业务的准入算法,其主要原则为:
1.     通过预准入确定可用速率集合,然后以最大速率发起接入;
2.     若接入失败则进行RAB降速,以最小速率(GBR)尝试接入;
3.     若所有可用小区均接入失败,选择小区系统内的最优小区进行排队或抢占(该算法目前在中国仍然由于运营商目前未采用接入等级,故而未进行开启)。
H业务的准入算法,其主要原则为:
1.     首先在系统内小区尝试接入,在可用小区集中按照优选级排序一次选取各HSDPA小区进行准入判决,包括了功率过载和码资源判决(对HS-PDSCH进行功率负载判决,对DCH信道按PS R4业务进行判决)。
2.     当HSDPS准入失败,尝试H2D回落,然后按照PS R4业务进行准入;
3.     若所有可用小区均失败或H2D回落失败,则选择最优小区进行排队抢占。
2.16 动态信道分配算法
动态信道分配算法分为(慢速)SDCA和(快速)FDCA
SDCA是基于剩余Radio Unit数和测量对信道资源进行优先级的调整来进行的,其原则如下:
1.     基于干扰水平、功率资源的调整;
2.     基于剩余Radio Unit资源的调整;
3.     初始优先级的调整(TD系统为小区添加载频时,是需要添加载频优先级的,GSM里也有)。
FDCA是在SDCA基础之上,对时隙的优先级做进一步的调整,基本原则如下:
1.     切换过来的用户,应该分配异频资源;
2.     根据终端对频段的支持能力,进行合理的载频分配。


2.2 TD系统初始接入的信令流程
在介绍TD系统初始接入的信令流程之前,首先搞清楚以下几个概念的区别:
图3.13.jpg
图3.13
    图3.13显示了每种连接发生的区间,详细如下:
RL(Radio Link)是UE和小区间层1的连接;
RB(Radio Bearer)是UE和和RNC层2的用户面或控制面的连接;
RAB(Radio access Bearer)是UE和CN层3的用户面连接。
SRB其实就是RB,只不过SRB是信令面的RB,而RB是用户面的RB。SRB是建立RRC时就建立起来了,为了传输UTRAN和UE之间的信令,而用户面RB是需要传递用户面数据时才建立的。
那么RRC是什么?RRC其实是一个逻辑上的连接,RRC总是由UE发起建立,RNC发起释放的,且一个UE只能有1个RRC连接。这个逻辑二字相当的关键,这在后面的释放流程会常有误区。
RB和RAB是物理连接,且由于TD系统中业务的多样性,例如手机A发起并发业务,同时存在1条语音和3条数据业务,那么他可能有4条RB和RAB,而只能有且仅有一条RRC连接,RRC其实就是一条逻辑的连接,实际并不存在。如果这时该手机A的1条数据业务完成了,那么他释放1条RAB即可(RB也跟随释放,控制面就是控制用户面+传输+信令的,这样也许会好理解点),那他现在就只有3条RAB、3条RB和1条RRC;如果此时它做了RRC连接释放,则所有的连接将全部被释放。
图3.14.jpg
图3.13
3.14显示了TD系统初始接入时,所有的信令流程。
2.11 RRC Connection Request
手机在完成上行同步过程以后,将会在选择好的PRACH信道上给NodeB发送RRC连接请求,NodeB收到该请求后,将生成RACH数据帧转发给RNC,RNC收到含有RRC Connection Request的RACH数据帧后,将进行无线资源判决,是否准入。
我们通过设备厂商提供的信令回放工具,这里以华为公司提供的“业务数据回顾工具”为例,跟踪ABIS口的信令可得RRC Connection Request所携带全部信令信息,将其展开后得如图3.14所示:



附件: 图3.12.jpg (2012-8-30 15:06, 26.92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Q3fDczZjZhMDhj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13.jpg (2012-8-30 15:06, 29.7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Q4fDlmOWEyMmFm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14.jpg (2012-8-30 15:07, 57.42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UwfGEyOWNhNWJmfDE3NTQyNTEwMDJ8MHww
时间:  2012-8-30 15:08
作者: 老头耍大刀

本帖最后由 老头耍大刀 于 2012-8-30 15:36 编辑

2.11 RRC Connection Request
手机在完成上行同步过程以后,将会在选择好的PRACH信道上给NodeB发送RRC连接请求,NodeB收到该请求后,将生成RACH数据帧转发给RNCRNC收到含有RRC Connection RequestRACH数据帧后,将进行无线资源判决,是否准入。
我们通过设备厂商提供的信令回放工具,这里以华为公司提供的“业务数据回顾工具”为例,跟踪ABIS口的信令可得RRC Connection Request所携带全部信令信息,将其展开后得如图3.15所示:
图3.15.jpg
3.15
如图3.15所示的RRC Connection Request携带的重要信息如下:
1.    TMSIMCC460中国);
2.    MNC07为华为实验网);
3.    LAC 1F43十六进制);
4.    EstablishmentCauseOriginatingConversationCall0),即鼠标标蓝的是“RRC建立原因”—语音呼叫;
5.    PrimaryCCPCH-RSCP35),即RACH上手机测量收到的PCCPCHRSCP码片功率:35。在TD系统,电平值一般要和116相减(在GSM系统中是和110相减),则35 -116 = -81dBm
注:信令消息里,有很多的消息都是传输层的消息,主要用于标识传输资源的用途和地址,大多都是数通方面的知识,这对现实工作中的网络优化,并无实际意义,故而本书将不多做介绍(如Banding ID、时延、抖动、打孔等)。
2.41 Radio Link Setup Request
RNC通过准入算法判决允许UE接入系统后,将用DCH专用信道建立RRC连接,并为该连接分配U_RNTI(临时网络标识),给出无线链路的物理信息(Frame Offset帧偏移、下行功率和下行时隙ISCP等功控信息)和传输信道信息(上下行传输信道TFS/TFCS,以及映射到DPCH的时隙、码、M码位移信息),并通知NodeB准备必要的上下行资源,生成Radio Link Setup Request发送给NodeB
2.42 Radio Link Setup Response
NodeB收到Radio Llink Setup Request后,NodeB又会进行资源的判决,若失败则会返回Radio Link Setup Failure,否则返回Radio Link Setup ResponseRNC,里面携带传输层物理消息、Banding ID等消息。此刻NodeB开始接收手机的DPCH信道。
2.43 Alcap:Establish Request
3.15
如图3.15所示的RRC Connection Request携带的重要信息如下:
1.    TMSIMCC460中国);
2.    MNC07为华为实验网);
3.    LAC 1F43十六进制);
4.    EstablishmentCauseOriginatingConversationCall0),即鼠标标蓝的是“RRC建立原因”—语音呼叫;
5.    PrimaryCCPCH-RSCP35),即RACH上手机测量收到的PCCPCHRSCP码片功率:35。在TD系统,电平值一般要和116相减(在GSM系统中是和110相减),则35 -116 = -81dBm
注:信令消息里,有很多的消息都是传输层的消息,主要用于标识传输资源的用途和地址,大多都是数通方面的知识,这对现实工作中的网络优化,并无实际意义,故而本书将不多做介绍(如Banding ID、时延、抖动、打孔等)。
2.41 Radio Link Setup Request
RNC通过准入算法判决允许UE接入系统后,将用DCH专用信道建立RRC连接,并为该连接分配U_RNTI(临时网络标识),给出无线链路的物理信息(Frame Offset帧偏移、下行功率和下行时隙ISCP等功控信息)和传输信道信息(上下行传输信道TFS/TFCS,以及映射到DPCH的时隙、码、M码位移信息),并通知NodeB准备必要的上下行资源,生成Radio Link Setup Request发送给NodeB
2.42 Radio Link Setup Response
NodeB收到Radio Llink Setup Request后,NodeB又会进行资源的判决,若失败则会返回Radio Link Setup Failure,否则返回Radio Link Setup ResponseRNC,里面携带传输层物理消息、Banding ID等消息。此刻NodeB开始接收手机的DPCH信道。
2.43 Alcap:Establish Request
图3.16.jpg
3.16
3.16IU-b口采用ATM传输方式的协议栈结构图,采用IP方式的结构图更为简单,即没有了传输网络层控制面。为叙述方便特截图如上。我们看到Alcap,就应该想到协议里的两层三面,即ALCAP是传输层控制面的东西,所以AlcapEstablish Request也是传输层控制面的消息。
RNC收到Radio Link Setup Response后,将携带NodeB的传输层物理消息、Banding ID等消息,生成AlcapEstablish Request消息返回给NodeB
2.43 Alcap:Establish confirm
NodeB收到RNC侧传来的AlcapEstablish Request消息后,将生成AlcapEstablish Confirm返回给RNC,并将IUB数据承载与DCH信道捆绑在一起。
2.44 Downlink Synchronisation
RNC收到NodeB发来的AlcapEstablish Confirm消息后,也将IUB数据承载与DCH信道捆绑在一起,并生成Downlink synchronisation控制帧发送给NodeB
2.45 Up Synchronisation
NodeB收到Downlink Synchronisation控制帧,并生成Up Synchronisation控制帧给RNC,报告下行同步帧的到达时间ToARNC根据ToA对时间进行调整,达到DCH帧的下行同步。(这里的ToATA很像,都是起到一个时间调整的目的,只不过一个是GSM无线口,一个是IUB的有线口,但功能一样。)
2.46 RRC Connection setup
RNC收到Up synchronisation控制帧后,完成对传输信道的同步(都是有线同步,数通的东东,和我们无线无关),生成消息RRC connection setup数据帧给NodeB,消息中携带有U_RNTIRRC状态指示(进入DCH指示)、3-4SRB消息以及物理链路信道消息和传输信道消息。NodeB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发送至手机。
RRC connection setup信令消息如图3.173.18所示:
图3.17.jpg
3.17
3.17中所指示的主要消息内容为:
1.     Tmsi;临时识别码;
2.     MCC460(中国);
3.     MNC07(试验网);
4.     LAC1F43(十六进制);
5.     Rrc-transactionidentifer -0 RRC传输标识:0(基站与手机RRC之间的标识);
图3.18.jpg
3.18
RRC connection setup主要的信息主要分为:
1.     新的U_RNTI
2.     能力需求;
3.     SpecificationMode 规范模式;
4.     最大允许上行发射功率(24-116=-92db);
5.     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信息。
一、       新的U_RNTI,将每条消息分解如下,如图3.19所示:
图3.19.jpg
3.19
3.18中所指示的主要消息内容为:
1.     标识了服务RNCID20 20);
2.     S-RNTI的标识(01 63 E0);
3.     RRC状态标识:CELL-DCH状态(即专用模式状态);
一、       能力需求如图3.20所示:
图3.20.jpg
3.20
3.20中所指示的主要消息内容为:
1.     手机不支持FDD
2.     不支持384K
3.     支持128K
4.     支持GSM系统。
图3.21.jpg
3.21
3.21显示了RBradio bearer)的信息,其中SRBSRB0(小区建立时就已经建立,传送CCCH信令)、SRB1-4RRC建立时建立,传送DCCH信令)、SRB5以上都是业务RB。在RB中所携带的主要消息为:
1.     rb-Identity: - 0x1(1)RB标识:(1);
2.     ul-UM-RLC-Mode: - (0),上行非确认RLC模式:(不支持);
3.     Dl-UM-RLC-Mode: - (0),下行非确认RLC模式:(不支持);
4.     ul-TransportChannelType DCH1),上行传输信道类型;
5.     logicalChannelIdentity: 0x2(2) ,逻辑信道标识(2);
6.     mac-LogicalChannelPriority: 0x3(3)MAC层逻辑信道优先级;
一、       SpecificationMode 规范模式如图3.22所示:
图3.22.jpg
3.22
SpecificationMode 规范模式里有:4SRB的信息、上/下行公共传输消息、上下行新增配置传输消息列表。
图3.23.jpg
3.23
Tti10代表RRC使用了13.6KDCH传输信令,tti40代表RRC使用了3.4KDCH传输信令。CRC SIZE纠错窗大小,用于数据纠错使用,为数通知识,对网络优化无实际意义。
3.243.253.26显示了上行DPCH所携带的信令消息:
图3.24.jpg
3.24
3.24中所指示的主要消息内容为:
1.     cellParametersID: - 0x3f(63)小区扰码(63);
2.     repetitionPeriod1: - (0) 重复周期(0);
3.     timeslotNumber: - 0x6(6) 时隙号:6
4.     modulation: - mod-QPSK(0) 编码方式:QPSK
5.     cell-id: -  (20 20 01 E0 ) 小区ID
6.     defaultMidamble: - (0) 默认的M码;
7.     midambleConfiguration: - 0x4(4) M码配置4
8.     ss-TPC-Symbols: - one(1) SS偏移量(帧结构的);
9.     puncturingLimit: - pl0-64(6) 打孔极限(数通的);
10.  tfci-Existence: - TRUE(1) TFCI传输格式(帧结构的);
图3.25.jpg
3.25
3.25中所指示的主要消息内容为:
1.     目标SIR22DB,指内环功控时的目标SIR值;
2.     初始PCCPCH发射功率20DB
图3.26.jpg
3.26
3.26中所指示的主要消息内容为:
1.     ul-TargetSIR: - 0x16(22) 上行目标SIR
2.     timeslotNumber: - 0x2(2) 时隙号(2);
3.     UL-TS-ChannelisationCode: - cc8-1(7) (码道7);
其他信令消息和下行类似,这里不在重复。
2.46 Radio Link Restore Indication
手机收到并处理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完成DPCH下行同步后,生成Special BurstNodeBNodeB根据一定时间的接收质量判定手机是否获得空口UU上的DPCH上行同步。如果获得了上行同步,则NodeB Radio Link Restore IndicationRNC
2.47 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
手机发送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给NodeBNodeB生成DCH数据帧给RNCRNC收到后进入CELL_DCH状态。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如图3.27、图3.28、图3.29和图3.30所示:
图3.27.jpg
3.27
3.27中所指示的主要消息内容为:
1.               rrc-TransactionIdentifier: -0x0(0)RRC连接标识0
2.               cn-DomainIdentity: - cs-domain(0)CS域标志0 是;
3.               cn-DomainIdentity: - ps-domain(1)PS域标志1 否;
图3.28.jpg
3.28
3.28中所指示的主要消息内容为:
1.     ue-RadioAccessCapability标识了子集全是手机的传输能力;
2.     pdcp-Capability
3.     transportChannelCapability 手机的传输能力;
4.     rlc-Capability
5.     supportOfGSM: - FALSE(0) 不支持GSM
6.     supportOfMulticarrier: - FALSE(0) 不支持N载频;
7.     multiModeCapability: - tdd(0) 不支持混合能力;
8.     securityCapability 安全加密的能力;
9.     ue-positioning-Capability 标识了手机GPS能力;
图3.29.jpg
3.29
3.29中所指示的主要消息内容为:
1.     ue-PowerClass: - 0x2(2)手机的功率类型;
2.     radioFrequencyBandTDDList: - a(0) 无线带宽列表;
3.     chipRateCapability: - mcps1-28(1) – 码片速率;
4.     supportOf8PSK: - FALSE(0) –不支持8PSK
5.     maxPhysChPerTimeslot: - ts2(1) 每时隙的最大物理传输;
图3.30.jpg
3.30
3.30中所指示的主要消息内容为:
1.     fdd-hspdsch 手机不支持FDD
2.     tdd384-hspdsch手机不支持384K
3.     tdd128-hspdsch 手机支持128K
4.     supportOfUTRAN-ToGERAN-NACC: - FALSE(0) 不支持;
至此 TD系统初始接入过程,即RRC连接建立过程完成。


附件: 图3.15.jpg (2012-8-30 15:10, 82.7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UxfGM0ODZjNjcx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16.jpg (2012-8-30 15:10, 81.72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UyfGQ2MmI5Zjgy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18.jpg (2012-8-30 15:12, 30.8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UzfGMxZDUwNmJk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17.jpg (2012-8-30 15:12, 42.3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U0fDBiZThjNDEw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19.jpg (2012-8-30 15:13, 21.32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U1fGUzZmE4Y2M1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20.jpg (2012-8-30 15:17, 25.7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U2fDU1YWIzMGZl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21.jpg (2012-8-30 15:18, 72.9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U3fDgzYWMxZDBl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22.jpg (2012-8-30 15:19, 22.3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U4fDBhN2M4MDcx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23.jpg (2012-8-30 15:19, 63.3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U5fDcxZDk5NzZm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26.jpg (2012-8-30 15:22, 60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YwfDljZjNhYTM3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24.jpg (2012-8-30 15:22, 68.8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YxfGRjZGZkZGRl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25.jpg (2012-8-30 15:22, 23.9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YyfDJhYmRmZDY3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30.jpg (2012-8-30 15:26, 81.7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YzfGNhOTNkYWVh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27.jpg (2012-8-30 15:26, 41.8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Y0fGVjNDgwNGEx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28.jpg (2012-8-30 15:26, 6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Y1fDc0MTQ2YTQ3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3.29.jpg (2012-8-30 15:26, 88.11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Y2fGI5YmU3NjAwfDE3NTQyNTEwMDJ8MHww
时间:  2012-8-30 15:48
作者: 老头耍大刀

本帖最后由 老头耍大刀 于 2012-8-30 15:51 编辑

2.3 TD系统初始接入过程中的相关参数及定时器
2.31 TD系统初始接入过程中常用到的参数
T参数*UL/DL THFORRU
UL/DL THFORRU剩余RU法上/下行准入门限,取值范围0~100,单位百分比,默认值为90。该参数为“剩余RU算法”下/RU负载门限;当发起新的资源需求时,计算包括新资源请求在内的上/下行负载,若不高于这个门限,则允许为用户分配新的上/下行资源;否则拒绝用户的资源请求。该参数直射越大,则用户越容易接入系统,但是会使得系统上/下负载较高,该参数设置越小,则会造成用户越难接入系统,但是会使得系统的资源利用率降低。
T参数】NBMSwitch
NBMSwitch NBM算法开关,取值范围开启或关闭,无单位,默认值为关。该参数定义了该小区是否支持排队算法和抢占算法。由于目前中国移动的TD用户还较少,因此建议将这两个算法关闭。
T参数】CACSwitch
CACSwitchCAC算法开关,取值范围开启或关闭,无单位,默认值为关。该参数定义了小区知否支持CAC准入算法,
2.32 TD系统初始接入过程中常用到的定时器
T定时器*T300/N300
启动:手机发送RRC connection request
终止:手机收到RRC connection setup
超时:若手机重发次数≤N300,则重发RRC connection request,否则进入空闲模式;
T300取值范围1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3000400060008000,默认值为1000,单位为msN300取值范围0~7,默认值为3,单位为次。T300/N300的作用如图3.31
图3.31.jpg
3.31
T300设置越大,网络内手机信令面平均接入时延越长;
T300设置越小,网络内手机信令面接入成功率越低;
N300设置的越大,在无线网络较差的情况下对提高接入成功率会有益处,但占用公共信道时间比较长,增加网络负荷;
N300设置的越小,占用的公共信道时间会越少,但会降低接入成功率。
T定时器*T312/N312
T312取值范围为1~15,单位s,默认值为1N200取值范围为124102050100200400600800100,单位为次,默认值为1
T312/N312是空闲模式下手机等待专用物理信道建立的定时器。手机在开始建立专用物理信道时启动此定时器,当检测到N312次来自层1的“系统消息同步”指示后停止T312定时器,一旦T312*N312时间超时,则认为物理信道建立失败。
T312设置的过大,手机要长时间才能发现专用物理信道建立失败,该时间段内相关的资源无法及时释放,也无法发起或响应新的资源的建立;
T312设置的过小,很可能造成专用物理信道建立失败的误判,将本可以在稍后建立成功的专用物理信道释放;
N312设置的越大,越可以保障专用物理信道传输的可靠性,但相应的也会增加专用物理信道建立成功的时延;
N312设置的越小,则增加专业物理信道可用的风险,造成本来不可用的专用物理信道被认为可用,但专用无聊信道建立成功的平均时延会缩小。


2.4 TD系统初始接入过程的指标及应用
T指标*】立即指配成功率
<v:shape style="Z-INDEX: 251620864; POSITION: absolute; TEXT-ALIGN: left; MARGIN-TOP: 6.85pt; WIDTH: 162.15pt; HEIGHT: 44.45pt; MARGIN-LEFT: 161.05pt; LEFT: 0px" id=_x0000_s1033 o:allowoverlap="f" equationxml='&#13;&#10;&#13;&#10;12/><RRC杩炴帴寤虹珛鎴愬姛娆℃暟><w:rFonts w:asRRC杩炴帴寤虹珛璇锋&#0;rFonts w:as傛鏁?/m:t>*100%' type="#_x0000_t75">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RRC连接成功次数/RRC连接请求次数*100%  
RRC连接建立成功次数的统计点:RNC收到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
RRC 连接建立请求次数的统计点:RNC收到RRC Connection Request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主要描述了手机成功接入信令信道的比例,当网络存在弱覆盖、干扰、传输误码高、设备硬件故障时和突发高话务时,都会对立即指配成功率造成严重的影响。
RRC连接建立成功率一般情况下较RAB建立成功率要低,要提高RRC连接建立成功率目前没有特别好的参数可调整,现将一些可提升RRC连接建立成功率的参数及方法举例如下:
1.    工程优化:控制好基站的覆盖范围,避免手机由于地处弱电平区域而发生的RRC连接建立失败;
2.    合理的GT分流:控制好TD手机重选至G网的重选门限,避免手机由于地处T网信号差G网信号好的区域时,仍然驻留在T网起呼而发生的RRC连接建立失败;
3.    合理设置功控参数:合理设置PRXUPPCHDES期望的UpPCH接收功率、WT等待时间、POWERRAMPSTEPMaxSyncUlTransMissions等功控参数,避免由于小区期望接收的UpPCH电平过高、WT等待时间果短、MaxSyncUlTransMissions最大上行发射次数过小导致的RRC连接建立失败。RRC连接建立在空口时都为开环功率控制,合理设置开环功控参数有利于提升RRC连接建立成功率;
4.    合理设置接入参数:合理设置参数Qrxlevmin手机允许接入时所需的最小接入电平,避免由于Qrxlevmin参数设置过高,而导致手机上行电平受限,进而发生RRC连接建立失败。
5.    硬件故障导致的RRC连接建立失败,主要由设备供应商进行进程跟踪解决,网络优化人员进行设备更换即可。


3. 初始接入过程的对比
3.1 初始接入过程的参数及定时器对比
GSMTD系统的参数及定时器对比见表3.4所示:
3.4
类别
GSM系统
TD系统
功能
参数
TX_integer
参数未开放
GSM系统采用STX_integer降低随机接入时发生冲突的概率;TD系统类似但是参数未开放。
S
MS MAX Retrans
N300
配合定时器T3120+T3126 / T300,确定了手机初始接入不成功时的重发机制。
RACH最小接入电平
期望的UpPCH接收功率
GSM系统规定了最小接入的电平门限;TD系统则为期望接入的电平值,主要用于功控算法。
随机接入错误门限
通过41bit相关性判断所收到的信号是否为MS的随机接入信号
剩余RU法上/下行准入门限
TD系统动态信道分配算法开关
定时器
T200/N200 SDCCH
T312/N312
GSM系统避免数据链路的重发机制发生锁死的现象,TD系统则为判断物理信道建立失败的参数
T3101
GSM系统证实信令消息链路层连接是否通畅
T3120+T3126
T300
配合最大重发次数/N300,确定了手机初始接入不成功时的重发机制
T3122
GSM系统:此定时器限定了手机在第一次尝试接入失败的情况下,再次发起新尝试接入的必须等待时间
3.2 初始接入过程的信令对比
只从信令功能的角度来看,TD系统和GSM系统还是有很多地方相同的,为了能更好的理解和简单的记忆,现对TDGSM系统进行简单类比,虽然它们的本质不同,但是功能相近。
        TD系统                      GSM系统           
                                  Channel request
RRC connection request
      Channel required
&Oslash;  功能:都是接入请求的第一条手机至BSC/RNC的信令。
&Oslash;  RRC connection request:携带MCCMNCLACestablish cause建立原因、TMSIPCCPCHRSCP码片功率;
&sup2;  Channel request携带:占用信道的描述信息、信道类型、时隙、request-reference 请求参考和TA
TD系统                                GSM系统   
Radio link setup request
Radio link setup response                     channel active
Alcapestablish request                    channel active ack
Alcapestablish confirm
&Oslash;  功能:都是验证是否有合适的资源分配给手机
&sup2;  TD左边RL申请与验证及IUB口数据的捆绑信令,和GSM的信道证实消息功能一样。信令携带的内容都是关于“地面资源”的核实消息。
TD系统                                GSM系统   
Downlink synchronization                         SABM  
Up synchronization                                UA
&Oslash;  功能:都是确认连接的建立
&sup2;  TD里这两条信令主要功能是“报告同步帧的到达时间ToA,让RNC调整发送时间,最终达到下行同步”;
&sup2;  GSM的这两条信令的主要功能则是“建立异步平衡、确认连接通畅与否、携带层3消息请求原因”。
TD系统                                 GSM系统  
RRC connection setup                   immediate assign commond
&Oslash;  功能:都是起到指配信道的作用。
&sup2;  TD系统的RRC SETUP消息主要携带:新的U_RNTI、能力需求、specificationMode 规范模式、最大允许上行发射功率、上行信道和下行信道信息;
&sup2;  GSM的立即指配消息主要携带:时隙、频点、信道类型、request-referenceRA
TD系统                                 GSM系统
Radio link restore indication                        GSM
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                    GSM
3.5大致对信令面承载建立时,GSMTD系统的信令进行了对比:
3.5
 
TD系统信令
信令携带内容
GSM系统信令
信令携带内容
信令面承载建立
RRC Connection request
TMSI、MCC、MNC、LAC、RRC建立原因、PCCPCH码片功率;
channel request
channel required
传输指示、信道类型:上行RACH信道、时隙、随机接入请求参考值、TA
Radio link setup request
U_RNTI、Frame offset帧偏移、上下行传输信道TFS/TFCS、DPCH的时隙、码、M码位移信息。
channel active
信道类型、 时隙、激活类型:系统内小区立即指配、信道激活模式、不支持下行不连续发射:是、不支持上行连续发射:是 、语音或数据指示:信令 、信道速率和类型:sdcch、 手机功率等级:5、TA时间提前量、全球唯一通话标识
Radio link setup response
传输层物理消息、banding ID
Alcap:establish request
携带NodeB的传输层物理消息、banding ID
channel active acknowledge
缩减帧号
Alcap:establish confirm
NodeB将IUB数据承载与DCH信道捆绑在一起。
Downlink synchronisation
RNC将IUB数据承载与DCH信道捆绑在一起。
 
Up synchronisation
报告下行同步帧的到达时间ToA
 
RRC connection setup
Tmsi、MCC、MNC、LAC、 S-RNTI的标识、CELL-DCH状态、手机是否支持FDD、是否支持384K、是否支持128K、是否支持GSM系统、RB标识、上行传输信道类型、Tti10、CRC SIZE、目标SIR、初始PCCPCH发射功率、cellParametersID、repetitionPeriod1、时隙、编码方式:QPSK、小区ID、默认的M码、SS偏移量、打孔极限、TFCI传输格式、上行目标SIR、上行时隙号、上行码道。
immediate assign commond
RR管理协议鉴别、信道类型:SDCCH8、信道类型、时隙、频点、随机接入请求参考值、TA
Radio link restore indication
完成DPCH下行同步。
 SABM/UA
 无
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
CS域标志、PS域标志、手机的传输能力、手机是否支持GSM、手机安全加密能力、手机GPS能力、手机功率类型、码片速率、是否支持8psk、手机是否支持混合能力、手机是否支持FDD、手机是否支持128、手机是否支持384
 无
 无



附件: 图3.31.jpg (2012-8-30 15:50, 80.42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jY5fDBjNGQ4NzhifDE3NTQyNTEwMDJ8MHww
时间:  2012-8-31 09:16
作者: meteorsky

很好的资料
楼主辛苦
不过从第一章直接到第三章了
没有第二章
时间:  2012-8-31 09:48
作者: 老头耍大刀

本帖最后由 老头耍大刀 于 2012-8-31 09:49 编辑

第二章 功率控制
1. GSM系统的功率控制
GSM功率控制的主要目的,就是降低系统内干扰和减少快衰落带来对网络质量的影响;其次是要通过功率控制,降低手机和基站的功耗,延长手机待机时间。
所以在GSM系统中,SACCH信道最主要的作用就是用来传递功控命令,其次才是向网络传递测量报告。SACCHTCH复帧结构中的13#位置,如表2.1所示:
2.1
1TCH复帧(26TDMA复帧)120ms

信道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T

A

T

T

T

T

T

T

T

T

T

T

T

I

帧号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全速率TCH信道组合,T代表TCH帧,A代表SACCH帧,I代表Idle帧

由于TCH复帧周期为120ms,且4TCH复帧才能传送一个完整的测量报告,所以SACCH传递的周期为4 x 120 =480ms,即功率控制频率为2/秒。在GSM系统中,从发送功控命令到得到功控结果反馈,需要3480ms周期。详细如图2.1
图2.1.jpg
2.1
GSM功率控制分为:测量报告预处理、功控判决和功控执行3个阶段。在下面以华为公司功控算法为例,介绍目前华为公司的功控控制原理。
1.1 华为GSM系统3代功率控制
1.11 GSM系统测量报告预处理
测量报告有2个值FULL(全局测量)和SUB(局部测量):FULL全局测量是对100TCH的突发脉冲进行平均(空闲帧除外);而SUB局部测量是对12个突发脉冲进行平均(4SACCH突发脉冲和8个特定位置的TCH突发脉冲)。
当系统测量或收到由手机传送的测量报告后,(一般来说有BTS执行预处理,也可设置有BSC执行)主要从以下5个方面进行预处理:
1.     丢弃:由于无线网络的不稳定因素,华为设定了手机在刚接入网络时,前面几个报告均不做功控判决(在华为2代功控中,固定丢弃前4个测量报告)在华为3代功控中,丢弃的测量报告数为一个可设置的参数,分别为:
G参数】SDCCH信道丢弃测量报告数目:默认为1;
G参数】TCH信道丢弃测量报告数目:默认为3;
2.     插补:由于衰落或干扰等因素,可能会造成网络收不到手机发送的测量报告,在华为的功控算法中则采用了插补的算法:Rx_lev :Rx_lev(k)丢失,采用Rx_lev(k-1)测量值代替;Rx_qual :Rx_qual(k)丢失,采用Rxqual7测量值代替;
3.     补偿:把所有测量报告放在一起进行滤波,并经过特定算法(根据测量报告上报的功率等级,若比前一次增加,则将所有测量报告上的接收电平加上对应增加的功率)确保测量电平值的准确性;
4.     预测:针对过去的测量报告,根据趋势预测0~3个测量报告;
5.     滤波:采用指数滤波器进行滤波(2代算法为均值滤波器),指数滤波,假设第KSACCH周期收到的Rxlev测量值为Ca(k)Rxqual测量值为Qak),则Ca_filtered1(k)Qa_filtered1(k)分别为:
Ca_filtered1(1)=Ca(1);                                 k=1
Ca_filtered1(k)=a * Ca(k) + (1-a)* Ca_filtered1(k-1)        k>1
Qa_filtered1(1)=Qa(1)                                 k=1
Qa_filtered1(k)=a * Qa(k) + (1-a)* Qa_filtered1(k-1)        k>1
上面的公式中,最重要的就是a,假设滤波周期F3,则a=1/2^(F/2= 0.354,则1- a = 0.646。可以看出a就是电平和质量的一个权重系数。
测量报告的预处理都经由设备厂家,经反复实验,最终确定了许多可修改的参数,但是在日常工作中不建议对这些参数进行调整,故而这里不再进行介绍。


1.12 GSM系统功控判决及参数
当以下条件同时满足时,无需功控,否则进入功控步长计算流程:
电平上/下行信号等级上门限 ≥ Rxlev ≥电平上/下行信号等级下门限
电平上/下行质量等级上门限 ≥ RxQual ≥电平上/下行质量等级下门限
假设:在SACCH周期K综合那个,有用信号为c(k),干扰为I(k),无线链路损耗为g(k),BTS或MS发射功率为p(k),则由
<v:shape style="WIDTH: 142.5pt; HEIGHT: 36pt" id=_x0000_i1026 type="#_x0000_t75" equationxml=' 1210Ca_filtered(k)10=10c(k)10'>+<v:shape style="WIDTH: 36pt; HEIGHT: 36pt" id=_x0000_i1028 type="#_x0000_t75" equationxml=' 1210I(k)10'>
Qa_filtered(k)=c(k)- I(k)
C(k)= p(k)- g(k)
解上述方程组得:
C(k)=Ca_filter(k)+Qa_filter(k) – 10*lg(1+<v:shape style="WIDTH: 77.25pt; HEIGHT: 31.5pt" id=_x0000_i1030 type="#_x0000_t75" equationxml=' 1210qa_filtered(k)10)'>
以上公式了解即可,在实际工作中,功率控制已经完成了99%的自动化,只会在特殊情况下偶尔修改以下参数:
【G参数】上/下行信号等级调整因子
上/下行信号等级调整因子,取值范围0~10,无单位,默认为3。
【G参数】上/下行质量信号等级调整因子
上/下行质量等级调整因子,取值范围0~10,无单位,默认为6。一般情况下,会对以上2个参数进行配合调整。如某基站地处某大城市中心地段,且该基站主要覆盖该区域的街道,但是在该区域能收到其他很多基站的信号,此时若要有效控制干扰,可适当增大上/下行质量信号等级调整因子,降低上/下行信号等级调整因子。
【G参数】上/下行最大上升/下降步长
上/下行最大上升/下降步长,取值范围0~30,单位db,默认值分别为:8/6/8/4dB。该参数一般不进行调整。


1.2 GSM系统的其他功控算法
华为3.5代功率控制,其较3代的主要改进:
1.     测量报告补偿:增加了对接收质量的补偿;
2.     滤波:采用双系数滤波器,可达到快升慢降的效果;
3.     功控步长:功控步长采用双因子,对弱电平区进行报告。
积极功控算法:在华为3代功控算法中,BTS和MS在信道建立初始阶段,都是以满功率进行发射的,给系统带来了较大的干扰;采用积极功控算法后,BSC可通过对新信道的路损估计,估算上下行发射功率,在信道激活消息下发功控命令。
2. TD系统的功率控制
TD系统功率控制的目的,上行功控是远近效应、降低干扰、延长手机用电、快衰落;下行功控是降低干扰、增加容量、快衰落。远近效应代表了CDMA系统独有的一种特性,这也是和GSM功控目的不一样的地方。
在学习TD系统的内环功控时,应该先搞清楚以下几个重要的概念:
1.     SIR:信干比,不考虑接收机的噪声系数。
2.     C/I:有用信号比无用信号。C/I涵盖了SIR和SNR。
3.     BLER:误块率,是层3的东西。
4.     SNR:信噪比,衡量接收机的性能
图2.2.jpg
图2.2
图2.2为TD系统的常规帧结构,其中TPC即为TD内环功率控制,有2个bit,00降低发射功率、11提升发射功率、01和10根据每个厂家的策略不同而设置(如华为采取降低发射功率)。如图所示TD的子帧为5ms一个周期,所以他的功控速度为200次/秒(GSM的功控频率为2次/次,这就是物理层(层1)控制和应用层(层3)功控的差距。
2.1 TD开环功控
开环功控在TD里应用于所有占用新信道时的功率计算。(GSM系统里起呼或者切换时,都是以最大功率为初始功率进行发射的,较TD系统初始干扰较大,功率收敛较慢,表象就为我们在电视旁边打电话时,可以明显的听到音响发出逐渐减弱的“滴滴、滴滴……”声)。
图2.3即是TD系统的上行同步技术,其中PUpPCH手机通过测量PCCPCH信道的功率,估算出UpPCH信道的功率。
2.11 UpPCH信道开环功率控制原理及参数
图2.3.jpg
图2.3
LPCCPCH=PPCCPCH_TXPOWER - PPCCPCH_RSCP,即为 UE至NODEB之间的路损,PPCCPCH_TXPOWER为手机在SIB5中获得,PPCCPCH_RSCP为手机实测的值,由于TD系统上下行使用一个频段,所以用下行估算上行的路损较GSM系统准确,且不用加频率补偿。
PRXUpPCHdes为NODEB期望接收到UpPCH信道的功率(默认-95db),手机也在SIB5中获得。
Pwrramp为功率攀升步长(默认为3db),i从1开始计数,最大等于SYNC_UL最大尝试次数(默认为8次),从SIB5中获得(以上几个参数均为手机从SIB5中获得,均为人为设置值,只有PPCCPCH_RSCP为手机实测值)。
【案例2.1】:将设基站到手机的路损为115db,而基站期望接收到UpPCH信道的功率为-95db,则手机第一次接入网络时向基站的发射功率为20db,(30db为1w,27db为0.5w,TD手机的最大发射功率为0.25W,而GSM手机的最大发射功率为2w)若由于快损落或干扰导致基站未能成功收到手机发上来的信号,则手机将以23db的功率再尝试接入网络一次,i计数变为2;直到i变为8并以27db发射都不能成功接入网络为止,即最大尝试8次。
【T参数*】PRXUPPCHDES
PRXUPPCHDES期望的UpPCH接收功率,取值范围为-120~-58,单位为dBm,默认值为-95。该参数描述了在NodeB得到的UpPCH的接收功率,主要用于UpPCH的开环功率控制。
【T参数*】WT
WT等待时间,取值范围1~4,单位为子帧,默认值为4。该参数主要用于手机等待FPACH对SYNC_UL确认的子真数目的最大值。
【T参数*】POWERRAMPSTEP
POWERRAMPSTEP功率攀升步长,取值范围D0~D3,单位为dB,默认值为D3。该参数主要用于当手机在随机接入过程中,UE在收到FPACH指示前发射SYNC_NL的功率提升步长。
【T参数*】MaxSyncUlTransMissions
MaxSyncUlTransMissions为SYNC_UL发送的最大次数,取值范围为D1、D2、D4、D8,单位为次数,默认值为D8;该参数主要作用为最大上行同步发射功率的提升次数。
2.12 PRACH信道开环功率控制
图2.4.jpg
图2.4
图2.4显示了PRACH信道开环功率控制的过程。手机在发送RRC连接请求时,也可能收不到基站的回应,因此手机也会也可能提高功率发射。其实PRACH的计算方法和UpPCH类似,唯一不一样的是UpPch为i,而PRACH为iUpPCH,即假如基站UpPCH接入时为i=2的功率发射,则PRACH第一次发送RRC请求时的功率也等于i=2;且i+iUpPCH =<8。
【案例2. 2】:将设基站到手机的路损为115db,而基站期望接收到UpPCH信道的功率为-95db,则手机第一次接入网络时向基站的发射功率为20db,若由于快损落或干扰导致基站未能成功收到手机发上来的信号,则手机将以23db的功率再次尝试并成功接如网络;则当手机收到了基站下发的FPACH时(一般书上都会写基站给出了功率和时间调整信息,其实只有时间调整信息,这将在接入过程中详细讨论),将会以23db(i=2)做第一次发送RRC连接请求的功率,若失败则会以(i=3)26db继续尝试;此例中UpPCH尝试了2次,则FRACH最大尝试次数就为6。
2.13 上行DPCH信道开环功率控制
1.  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
2.  RB setup complete
3.  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 complete
TD系统里只有以上3条信令,是第一次占用上行DPCH专用信道,所以将采用开环功控的方式来计算初始功率,但是DPCH较UpPCH和PRACH不同的是DPCH无功率提升机制,如果功率不合适将直接导致连接失败。
Pul_dpch = PCCPCH发射功率 – PCCPCH的RSCP + UL_ISCP上行干扰水平(默认-90db) + UL_margin上行 余量 (3db)+ SIRinit_target上行SIR目标值(7-10db)
简单记忆:Pul_dpch = 路损 + (-90db) +余量,即为基站想收到的功率即为-90db,在此基础上为了保障质量又加了10DB的保护余量,考虑到干扰又加了3db的余量。
【T参数*】RRC接入上行干扰余量
取值范围-1000~1000,单位dB,建议值3,该参数用来在RRC建立时调整计算上行期望接收功率。
【T参数*】RB接入上行干扰余量
取值范围-1000~1000,单位dB,建议值3,该参数用来在RB建立时调整计算上行期望接收功率。
2.14 下行DPCH信道开环功率控制
1.     RRC connection setup
2.     RB setup
3.     Physical channel reconfiguration
注:下行DPCH较上行DPCH的开环控制其实都是第一对占用的DPCH信道,所以从命令上来看就少了一个complete。
Pdl_dpch = PCCPCH发射功率 – PCCPCH_RSCP + DL_ISCP下行干扰信号码片功率(-10db) + DL_margin下行干扰余量(18db) + DL_EcNoTarget下行Ec/No目标值– GainBF智能天线赋型增益(9db)注:EcNo是CDMA的解调门限,CDMA系统是个软容量系统或者说下行受限就是这个道理。
这些公式是协议给出的,本书认为干扰余量为3db,之所以下行干扰余量为18db,主要是为了补偿GainBF减去的9db,甚至还多加了6db,说白了就是要让智能天线更体面一些。
简单记忆Pul_dpch = 路损 + 不同业务对应不同的EcNo值 + 余量(包含了3db干扰余量、9db智能天线赋型增益抵消+6db额外补偿增益)。
【T参数*】RRC接入下行干扰余量
取值范围-1000~1000,单位dB,步长0.1,建议值180即18dB,该参数用来在RRC建立时调整计算初始下行发射功率。
【T参数*】RB接入下行干扰余量
取值范围-1000~1000,单位dB,步长0.1,建议值180即18dB,该参数用来在RB建立时调整计算初始下行发射功率。
【T参数*】默认路损DEFAULTPATHLOSS
取值范围0~2000,步长0.1,单位dB,建议值1100即110dB,如果手机上报了PCCPCH RSCP,RNC根据PCCPCH发射功率及PCCPCH RSCP计算路损PassLoss=PCCPCH_RSCP – PCCPCH TXpower,否则使用后台配置的默认路损。
【T参数*】DL ISCP测量默认值
取值范围-1150~-250,步长0.1,单位dBm,建议值-100即-10dBm,当手机没有上报下行测量ISCP时,RNC使用该设置参数计算专用信道开环功率初始发射功率。
【T参数*】切换时的下行干扰余量
取值范围-1000~1000,单位dB,步长0.1,建议值180即18dB,该参数用于切换时的下行功控算法。



附件: 图2.1.jpg (2012-8-31 09:44, 57.8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zc3fDllNDY1MmY3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2.2.jpg (2012-8-31 09:44, 34.49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zc4fGJiMDBhOGU2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2.3.jpg (2012-8-31 09:44, 40.55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zc5fGI5NmQ0ZjYz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2.4.jpg (2012-8-31 09:44, 26.92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zgwfDNlODE4OWE2fDE3NTQyNTEwMDJ8MHww
时间:  2012-8-31 09:51
作者: 老头耍大刀

2.2 TD闭环功控
TDGSM在功控方面最大的区别一个是功控速度,一个就是GSM无开环功控;而开环功控最大的优点是可以减少系统接入时的初始干扰,最大的缺点是没有反馈机制,功控的精度较低,而闭环功控和GSM的功控方式较为相像。
2.21 上下行内环功率控制
2.5和图2.6揭示了TD系统上下行内环功控的基本原理,在上行功控中,是基站控制手机进行操作的;下行功控是手机控制基站进行操作的(GSM里手机是不能控制基站的)。 图2.5.jpg
2.5
判断标准:SIR目标值 比较 SIR实际值:
1.     SIR目标值 > SIR实际值  降低发射功率;
2.     SIR目标值 < SIR实际值  提高发射功率;
3.     SIR目标值 = SIR实际值  降低发射功率;
注:由于TD的功控是200/秒,所以步长是1DB1秒钟可以调整200DB,不过也不能超出最大的发射功率);而GSM里是480MS一次,故而步长调整较大。且我个人认为GSM的功控方式特别像TD的内环功率控制,只不过是由于GSM是慢速功控,故而其计算方式较为复杂罢了。不过都是依靠“1个值”来进行比较的,所以较为相像。
图2.6.jpg
2.6
2.22 TD上下行外环功率控制
2.7和图2.8揭示了TD系统上下行外环功控的原理,即:
上行外环功控:RNC动态调整目标SIR
下行外环功控:手机动态调整目标SIR
不同的无线环境同样的SIR所表征的BLER是不同的,而真正影响用户感知的是BLER,所以通过BLER动态调整SIR是最能提升用户感知的手段,这就是外环功控的目的。实际操作如下
1.     BLER实际值 > BLER目标值 降低SIR目标值
2.     BLER实际值 < BLER目标值 提升SIR目标值
3.     BLER实际值 = BLER目标值 不改变SIR目标值
SIR目标值= MAX多种业务取最大值(第n-1个调整时刻的BLER测量值n个时刻BLER的目标值)* 调整步长 * 该小区步长调整因子 /n个时刻BLER的目标值
这个公式的含义即为一个手机运行着多种业务,则取功控调整的最大值来进行调整。下个时刻的调整值等于我手机现在测量值与目标值的差值 和目标值的比值(这是个百分比)*一个步长*因子。(△SIR 最大等于 SIR最大调整步长)。
图2.7.jpg 图2.8.jpg

2.8
不用刻意的去了解机器算法如何去运作,只需了解他的目的和手段就行了。如在本案中,本书加大SIR上调步长,减弱SIR下调步长,使之能达到一种快升慢降的效果即可。SIR是层2的东西,所以只能间接影响用户感知,而BLER是层3的东西,他直接影响用户感知,所以通过对比BLER间接调整SIR可以达到提升用户感知的目的。由于BLER是层的东西,所以他的功控周期也相对较内环功控慢,一般为10MS为一个周期,或者设置的更长,不同的业务周期一般不一样。
T参数*SIR调整系数
取值范围1~10,单位无,建议值10,在外环功率控制算法一定的情况下,通过该参数调整不同小区所对应的最佳外环功率控制信干比目标值调整步长。
T参数*ULBLER上行误块率
取值范围-63~0,单位无,把设置值带入功率10^bler/10)计算得到BLER,该参数与业务的QOS要求有关,用于RNC决定所需的SIR目标值,供准入和功率管理使用。
T参数*】基于BLERSIR/下调步长
取值范围0~10000,单位dB,步长0.001,该参数指示了在外环功率控制算法中,目标SIR向上/下调整的步长。
T参数*SIR初始目标值INNTSIRTARGET
取值范围0~255,单位dB,初始传输时的SIR目标值,初始传输后通过外环功率控制调整SIR目标值。
2.1指示了不同业务环境下,SIR相关参数的建议设置值:
2.1
T参数*
信令3.4K
信令13.6K
AMR12.2K
VP
PS交互64K
PS交互128K
PS后台64K
PS后台128K
SIR初始目标值
142
162
162
182
152
152
152
152
SIR最大目标值
202
202
242
242
242
202
242
202
SIR最小目标值
62
62
142
142
142
142
142
142
SIR最大上升步长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500
SIR最大下降步长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200
外环功率调整周期
40
20
40
40
40
40
40
40



2.3 TD系统的功率参数
T参数*】小区最大发射功率MAXTXPOWER
取值范围6~50,单位dBm,该值定义小区内同时所有的下行信道最大发射功率的总和。
T参数*PCCPCH信道功率PCCPCHPOWER
取值范围6~40,单位dBm,该值定义了小区内PCCPCH信道的发射功率。
T参数*DwPCH信道功率DWPCHPOWER
取值范围-55~34,单位dB,建议值为3dBNodeB使用该参数做为DwPCH的发射功率,是较PCCPCH信道的发射功率而取的相对值。
T参数*SCCPCH信道功率SCCPCHPOWER
取值范围-35~15,单位dB,建议值为0,该参数标识SCCPCH的发射功率相对于PCCPCH发射功率的偏移量。
T参数*FACH信道最大功率MAXFACHPOWER
取值范围-35~15,单位dB,建议值-3dB,该参数标识FACH的发射功率相对于PCCPCH发射功率的偏移量。
T参数*PCH信道功率PCHPOWER
取值范围-35~15,单位dB,建议值-3dB,该参数标识PCH的发射功率相对于PCCPCH发射功率的偏移量。
T参数*FPACH信道最大功率MAXFPRACHPOWER
取值范围-15~40,单位dBm,建议值27dBm,该参数标识FPACH的发射功率。
T参数*PICH信道功率PICHPOWER
取值范围-10~5,单位dB,建议值0dB,该参数标识PICH的发射功率相对于PCCPCH发射功率的偏移量。
2.2显示了目前华为驻留RRU的功率类型。载波最大发射功率受限于小区最大发射功率和小区所配置的载波个数。原则上要求所有载波最大功率只和不大于小区最大发射功率。对于N频点小区,通常各载波最大发射功率配置相等,要求N*载波最大发射功率≤小区最大发射功率。(GSM系统是时分系统,故而每个信道的功率是独享的;而TD系统是个码分系统,故而在同一时隙上的信道的功率是共享的)。
    2.2
产品名称
功率/PATH
PATH
输出总功率
RRU268/RRU268i
5W/PATH
8
40W/46dBm
RRU261
12W/PATH
1
12W/40.7dBm
RRU291-a
16W/PATH
1
16W/42dBm
RRU3158/3158i
12W/PATH
8
96W/49.8dBm
RRU3158-f
10W/PATH
8
80W/49dBm
RRU3151-fa
20W/PATH
1
20W/43dBm
RRU3152-fa/3151-fae
20W/PATH
2
20W/46dBm

实际网络的小区覆盖是以PCCPCH RSCP来衡量的,即系统消息下发信道的范围。由于SCCPCH传递信令且PICH用来指示寻呼,故而SCCPCHPICH也是相对于PCCPCH信道进行设置,即要求这两个信道与PCCPCH覆盖一样。而FPACH信道考虑到赋形增益,一般设置其低于PCCPCH信道功率3~5dB。详细设置情况及关系可以参见表2.3
2.3
 
信道
单位
建议值
相对PCCPCH
功率
下行信道
FPRACH
dBm
27dBm
27dBm
0.5W
 
 
 
 
 
PICH
dB
0dB
33dBm
2W
 
 
 
 
 
PICH
dB
0dB
33dBm
2W
 
 
 
 
 
SCCPCH
dB
-3dB
30dBm
1W
 
 
 
 
 
SCCPCH
dB
-3dB
30dBm
1W
 
 
 
 
 
SCCPCH
dB
-3dB
30dBm
1W
 
 
 
 
 
SCCPCH
dB
-3dB
30dBm
1W
 
 
 
 
 
PCCPCH
dBm
33
36dBm
4W
PCCPCH
dBm
33
其他信道
MAXTXPOWER
dBm
按实际情况设置
DwPCH
dB
3
高PCCPCH3dB,为了便于小区选择
PCH
dB
-3
FACH、PCH相对于PCCPCH单码道功率-3dB,则双码道SCCPCH功率=双码道PCCPCH功率
FACH
dB
-3

T参数*】期望的UpPCH接收功率PRXUPPCHDES
取值范围-120~ -58,单位dBm,建议值-95dBm,该参数指示了NodeB侧期望接收到UpPCH的接收功率。
T参数*】功率攀升步长POWERRAMPSTEP
取值范围0~3,单位dB,建议值3dB,该参数定义了在随机接入过程中手机在收到FPACH指示前发射SYNC-UL的功率提升步长。
T参数*】同步过程尝试的最大次数MMAX
取值范围1~32,单位次数,建议值32,该参数定义了手机进行同步过程尝试的最大次数。
T参数*SYNC_UL发送的最大次数
取值范围1248,单位次,建议值8,该参数定义了最大上行同步发射功率攀升最大次数。
T参数*SIR初始目标值
取值范围0~255,单位dB,建议值语音业务1628dB,视频业务18210dB,其他业务1527dB,该参数定义外环功控算法的初始SIR目标值。
T参数*UL ISCP测量默认值
取值范围-120~57,单位dBm,建议值-90dBm,当打开公共测量开关时,NodeB上报相应的ISCP,则使用真是的ISCP来计算开环发射功率;否则使用default ISCP来计算开环发射功率。



附件: 图2.8.jpg (2012-8-31 09:50, 30.1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zg2fDhjYmNkMGMy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2.5.jpg (2012-8-31 09:50, 35.7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zg3fDUxNGYzNjI4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2.6.jpg (2012-8-31 09:50, 30.4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zg4fGM2MjcyM2Jj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2.7.jpg (2012-8-31 09:50, 40.9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Nzg5fGU0YzI5OWQ0fDE3NTQyNTEwMDJ8MHww
时间:  2012-8-31 09:52
作者: 老头耍大刀

meteorsky 发表于 2012-8-31 09:16
很好的资料
楼主辛苦
不过从第一章直接到第三章了

本来不想上传第2章的,因为功控写的不多且不深
本书只是为了网络优化而做,并非搞理论研究的
既然你说了 就上传了
时间:  2012-8-31 10:41
作者: henryyao

很好!书已经出版了吗?哪里可以买到?
时间:  2012-8-31 12:54
作者: 老头耍大刀

henryyao 发表于 2012-8-31 10:41
很好!书已经出版了吗?哪里可以买到?

网络优化分为:产品、系统、和路测工程师
我是根据理论知识,结合现网工作经验总结的系统工程师方面的一些必备知识而已
该书没出版~ 来这是第一次发

时间:  2012-8-31 13:01
作者: 老头耍大刀

第四章 初始直传消息CM service request
直传消息是指手机侧与CN核心网侧之间的信令交互信息,如鉴权、业务请求、连接建立,由于这些消息在BSC/RNC透明传输,所以叫直传消息。GSM系统里并没有直传消息的概念,之所以在这里套用直传消息的概念,是因为始终TD系统较GSM系统先进,引用TD系统里的某些概念对我们理解信令消息是有帮助的。
在第3章中,已经介绍了信令连接的建立,但是初始接入的信令连接只是手机和BSC/RNC之间的信令连接,因此为了传输手机和CN侧的消息,就需要建立手机—CN之间的信令连接。BSC/RNC在收到第一条直传消息CM service request/initial direct transfer时,将建立手机与CN之间的信令连接,该连接建立于SCCP之上, AIU-CS口协议栈如图4.1所示:
图4.1。.jpg 图4.1.jpg
图4.1
观察协议栈后,我们发现SCCP都是层3的东西,或者说它是在网络层和应用层之间的,那么既然SCCP在GSM时代就已经有了,说明“直传消息”在TD和GSM系统中所携带的消息是 “类似”的。


1. GSM系统的CM Service Request
手机收到立即指配命令后,手机首先会发一个SABM帧来建立异步平衡,来证实信令消息链路层连接是否通畅,它携带有“初始报文”,包含着三层业务请求消息。其实早在SABM帧时,就已经在UM口发送CM service request了。当基站收到SABM帧后,会向BSC发送establish indication。BSC收到establish indication建立指示消息后,会向MSC发送第一条三层业务请求,具体的说明该消息为“location update request”位置更新、CM service requesCM业务请求、paging response寻呼响应和IMSI detachIMSI分离,由于本章以接入为基础,故而消息为CM service reques,该消息中携带有SCCP CR的原因(移动主叫、位置更新、短消息等)、密钥序列号、LAC、CI和该MS的一些物理消息。建立指示信息如图4.2所示,主要指示了信道的类型等消息。
图4.2.jpg
4.2
4.2中所指示的主要消息内容为:
1.     channel-type: - sdcch8-acch-sub0(8) 信道类型:SDCCH
2.     time-slot: - tn0(0) 时隙0
3.     channel-type: - facch-or-sdcch(0) 信道类型:FACCHSDCCH
4.     priority: - normal-priority(0) 优先级:普通优先级。
l3-information3消息,它主要包含了CM业务请求的类型、原因以及手机类标2的信息内容,如图4.3、图4.4所示:
图4.3.jpg
图4.3
图4.2中所指示的主要消息内容为:
1.     cm-service-typebile-originating-call-establishment-or-packet-mode-connection-establishment(1) CM业务类型:普通或分组业务呼叫(1);
2.     odd-even-indicator:even-number-of-identity-digits-and-also-when-the-TMSI-or-P-TMSI-is-used(0) 当TMSI或PTMSI再用时,标识数是否启用:不,TD测试手机也是不启用;
3.     identity-digit1: - 0xf(15) 标识数字:15;
4.     call-priority: - no-priority-applied(0) 呼叫优先级:0。
图4.4.jpg
图4.4
图4.4主要指示了手机类标2的信息内容,详细如下
1.    revision-level:used-by-mobile-stations-supporting-r99-or-later-protocol-versions(2) 当前版本:为2.0代表GSM PHASE1;1代表GSM PHASE2;2代表支持R99版本;
2.    es-ind:controlled-early-classmark-sending-option-is-implemented-in-the-ms(1) 是否支持旧网络,1标识支持,TD手机也有此条,且也是1;
3.    encryption-algorithm-a5-1: - 0x0(0) 是否支持a51算法,0表示支持,TD也有此条,测试手机同样支持。这里很绕,A51的0表支持,A52和A53的0表不支持;
4.    rf-power-capability: - class-4-gsm-900-only(3) 无线频段能力:保留3.取值0~7,7为保留,0~4为GSM频点,TD手机也有此条,并且同样是3;
5.    ps-capability: - ps-capability-present(1) PS业务能力:支持,TD手机无此条;
6.    ss-screening-indicator: - defined-in-gsm0480-b(1) 补充业务能力:支持,TD手机无此条;
7.    sm-capability:-obile-station-support-mobile-terminated-point-to-point-sms(1) 是否支持短信:支持,TD也有此条;
8.    vbs-notification-reception:no-vbs-capability-or-no-notifications-wanted(0) 是否支持语音组播业务:不支持,TD也有此条,只不是vbs缩写了,TD测试手机也不支持;
9.    vgcs-notification-reception:no-vgcs-capability-or-no-notifications-wanted(0) 是否支持语音群组呼叫:不支持,TD也有此条,只不是vgcs缩写了,TD测试手机也不支持;
10. fc-frequency-capability: - the-ms-support-the-e-gsm-or-r-gsm-band(1) - 1 手机是否支持E或R频段:支持,TD也有此条,TD测试手机也支持;
11. cm3: - the-ms-supports-options-that-are-indicated-in-classmark-3-ie(1) - 1
12. 是否包含手机类标3信息:不包含,TD也有此条,TD测试手机也不包含;
13. lcs-va-capability:lcs-value-added-location-request-notification-capability-not-supported(0) 是否支持定位业务:不支持,且TD的测试手机也不支持;
14.   usc2-treatment:the-me-has-no-preference-between-the-use-of-the-default-alphabet-and-the-use-of-UCS2(1) UCS2通用字符集;
15. so-lsa: - the-me-does-not-support-so-lsa(0) 是否支持本地化业务:不支持。TD的测试手机也不支持;
16. cmsp: - network-initiated-mo-cm-connection-request-not-supported(0) 是否支持CM业务提速:不支持,TD也有此条,测试手机也不支持;
17. a5-3-algorithm-supported: - encryption-algorithm-a5-3-not-available(0) 是否支持A53算法:不支持,TD也有此条,测试手机也不支持;
18. a5-2-algorithm-supported: - encryption-algorithm-a5-2-not-available(0) - 0是否支持A52算法:不支持,TD也有此条,测试手机也不支持。




附件: 图4.4.jpg (2012-8-31 12:59, 102.88 KB) / 下载次数 1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ODY1fGY5MTdmMWQ5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4.1.jpg (2012-8-31 12:59, 15.67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ODY2fGE2OGY5M2Rj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4.1。.jpg (2012-8-31 12:59, 11.88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ODY3fDljMDhlMzY3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4.2.jpg (2012-8-31 12:59, 33.86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ODY4fDJhYmQzYzJmfDE3NTQyNTEwMDJ8MHww

附件: 图4.3.jpg (2012-8-31 12:59, 64 KB) / 下载次数 0
https://www.txrjy.com/forum.php?mod=attachment&aid=MTg1ODY5fDQxMGI1YWVhfDE3NTQyNTEwMDJ8MHww
时间:  2012-9-3 08:08
作者: yinhexitaiyang

很详细!
时间:  2012-9-3 09:53
作者: azong

本帖最后由 azong 于 2012-9-3 09:54 编辑

多谢楼主分享了!希望楼主再接再厉,把文章全部发完!我会一直追着的!
时间:  2012-9-3 12:53
作者: azong

楼主能否分享一下崔岩老师的《无线通信制式浅谈》这本书?网上似乎很难找到

时间:  2012-12-3 16:47
作者: 老头耍大刀

第五章 鉴权和加密
1. GSM系统鉴权和加密
1.1 GSM系统鉴权和加密的算法
GSM系统和TD系统在鉴权加密算法最大的区别,就是GSM采用的是A系列算法和三元组,而TD系统则采用f系列算法和五元组;TD提供了手机向网络鉴权的功能,而GSM只能是网络对手机进行鉴权。
MSISDN电话号码——IMSI身份识别码——Ki鉴权值
        鉴权三元组:
1.        RAND(取值为0至2128-1间的随机数),有网络侧提供;
2.        KC,作用是通过查看网络一段所存储的Kc(手机在上一次业务处理使用的)是否和本次接入中手机所存储的KC值一致,来判决是否进行鉴权,是则略过鉴权流程,否则进行鉴权;
3.        SRES鉴权判别值,通过网络侧计算的SRES和手机计算上报的SRES是否一致,来判决手机是否被允许接入,是则允许,否则不允许;
        鉴权加密算法:
1.        RAND + Ki                        A3算法     SRES
2.        SRES                            A8算法     KC
3.        KC + 当前脉冲串的帧号(22bit)    A5算法     加密序列
        鉴权比较:
网络侧对手机鉴权值比较SERS;手机侧无鉴权。
一般情况下,AUC一次产生5组三参数传给HLR。HLR可存储10组三参数,当MSC/VLR向HLR请求传送三参数组时,HLR又一次性向MSC/VLR传送5组三参数组。MSC/VLR一组一组的使用,当剩余2组时,就会向HLR请求传送三参数组。
1.2 GSM系统鉴权和加密的信令流程
在分析GSM系统的鉴权和加密信令时,应该主要关注由CN侧返回的SERS值,它的正确与否关系到了手机做业务时能否通过鉴权判定。在GSM系统中,并没有采用加密流程。具体的详细流程见图5.1所示:

时间:  2013-1-11 19:42
作者: linzhongbo49

LZ整个WORD下载下撒。
时间:  2013-2-27 17:16
作者: ayhoo

很好的总结和介绍,可以考虑出书吧。
时间:  2013-3-14 23:30
作者: ma15955

顶了
时间:  2013-4-30 18:36
作者: 519613367

太给力了。。一口气看完了,不过没怎么懂,我会多看两边的,顶了,很好
时间:  2013-5-17 14:12
作者: dqsport

哈哈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