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为什么DPA业务不能软切换。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2-10-29 16:47
作者: yuxinba     标题: 为什么DPA业务不能软切换。

查网上有人说因为DPA是因为码分加时分,那为什么码分加时分就不能软切换呢?期待高手出现

时间:  2012-10-31 14:35
作者: yuxinba

咋没人回答呢?
时间:  2012-10-31 21:11
作者: bluefeet

好久没来W版了,我来回答一下吧。不过不敢妄称高手,仅仅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而已。

楼上所提的时分并非问题的关键,因为hs-pdsch完全可以只用码分的方式,只是码分时要用多个hs-scch,不利于下行码资源的使用效率。从码资源的使用效率来看,hsdpa采用时分的方式比码分的方式有更宽松的capacity.所以问题变为,即使采用码分的方式,hsdpa为什么也不能做软切换?

如果回顾DCH支持软切换的设计,会发现有以下几个方面作为基础:
(1)首先是user-specific专用信道,而不是公告信道如FACH.专用信道会伴随快速功率控制以抑制远近效应,而公共信道通常没有快速功控。
(2)软切换要求接收端做宏分集合并,也就是意味着要求从不同branch接收到的数据要有相同或非常接近的Timing.而wcdma是一个异步系统,允许各小区间下行有不同的timing offset,所以规范在    制订之初就已经有这样的考虑,即:软切换时,通常由UE来测量并上报给RNC目标小区和当前小区的定时偏差(OFF_target,Tm_target),据此,RNC可以告知目标nodeB在哪个时刻去添加/建立一个radio link能够使UE看起来,新增的radio link和原有的radio link尽可能的在时间上对齐。
(3)对相同数据的多路接收做combining,最简单的情况是相同的数据在不同的radio link上使用相同的调制编码方式,这样软合并后的译码才有增益。显然,R99 DCH上都是固定的调制编码方式,是满足要求的。

  而hsdpa的设计是一个shared channel。理论上,在这个shared channel上可以同时为多个用户服务,所以不方便专为某一个用户去调整该共享信道的属性,如功率,定时。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理解为什么hsdpa下行没有像R99那样的快速功率控制。对照以上3点要求,release 5 hsdpa的设计使得依旧遵循此前的规范去支持软切换几乎不可能;如果非要在shared channel上支持软切换,则要更改此前的3gpp规范。

其实说到这里,我们都只是描述问题的表现形式。而问题的核心是,wcdma是同频组网,是一个干扰受限系统;DCH基本支持以话音为主的低速率业务,所以软切换对保证话音的seamless coverage
有帮助同时也不会导致在下行出现太高的干扰;而hsdpa旨在支持高速业务,如果hsdpa支持软切换,那么势必会出现一个overlapping area,在这个area里要忍受较高的下行干扰。而这个“干扰受限的
overlapping area”似乎正符合macro cell组网的两个经典难题之一(1) 干扰受限的cell edge coverage (2)indoor coverage by macro-site.所以,从原理上来说,R5 hsdpa 沿用以前的机制去支持
软切换是不合适的。但如果非要hsdpa支持软切换,也能做,不过首先要解决干扰的问题。这就是后来规范中出现的 hsdpa multi-flow. 这个multi-flow 类似于LTE_A里的CoMP,把原来的干扰巧妙的解决了。但是CoMP对inter-cell间的协调有着相当的要求。如果要在hspa网络上支持multi-flow,则对现在广为流行的IPRAN提出了更高的QOS要求。不过这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我一时之间就想到这么多,权作抛砖引玉吧。肯定有不周全之处,还望指正。
时间:  2012-11-1 16:44
作者: shenzhijian

高速率數據如果有軟切換,對Uu和Iub資源是很大的浪費啊
时间:  2012-11-7 03:56
作者: yuxinba

看到bluefeet 的回答,我彻底被征服了,佩服啊。
By the way, bulefeet是哪家公司的呢?说不定我们还认识呢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