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国人的原创发明,LTE最核心的技术-软频率复用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2-11-11 08:18
作者: 杨学志
标题: 国人的原创发明,LTE最核心的技术-软频率复用
本帖最后由 杨学志 于 2012-11-13 13:47 编辑
软频率复用(Soft Frequency Reuse-SFR)是我在2004年提出的一个概念。当时,3GPP LTE项目刚刚立项,我代表华为公司向3GPP 提交了一篇题目为 “Soft frequency reuse scheme for UTRAN LTE”的提案(R1-050507,3GPP RAN1 41#,May,2005),这是软频率复用的概念的第一篇文献。这个概念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了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出现了很多研究论文,如今已经成为后3G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频率复用(Frequency Reuse)是BELL LAB于1947年提出的概念,这个概念是蜂窝移动通信的基石。无线通信刚刚出现的时候采用的是大区制,也就是说一个城市只有一个基站,天线架设在很高的塔上,用很大的功率进行发射。后来随着用户数量的增加,大区制出现了信道不够的问题,频率复用技术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出现的。由于电磁波在空间传播的衰减特性,一个频率在一个区域使用之后,在离这个区域比较远的地方功率已经衰减了很多,干扰降低到可以接受的程度,于是这个频率就可以再用(reuse)一次,这个就是频率复用的概念。“频率复用”是中文的习惯翻译,已经被广泛接受,其实应该翻译为“频率再用”。与大区制相比,频率复用技术成倍地提高了系统容量,后来所有的移动通信都是基于频率复用技术的蜂窝系统。
蜂窝技术的早期,频率复用因子是比较大的。频率复用因子表示一个频率复用簇(Reuse Cluster)当中的频点的数量。复用因子越大,表示复用距离越大。第一代移动通信(AMPS)的复用因子为9~11,第二代移动通信(GSM)的复用因子为4~7。在CDMA技术出现以后,由于CDMA技术的抗干扰的特性,普遍采用了复用因子为1,也称为普遍频率复用(Universal Frequency Reuse)和同频复用。同频复用被认为是CDMA的技术优势,这个观点在三代移动通信(UMTS, CDMA2000)上得到了加强和广泛传播,并以其巨大的认知惯性延续到了后3G, 如Flarion的Flash OFDM系统就采用了快跳频OFDM和同频复用作为基本技术框架。
众所周知,OFDM系统将取代CDMA作为后3G系统的多址技术。OFDM的优势在于它克服了CDMA的自干扰特性,可以实现更高的频谱效率。那么,如何设计OFDM的频率复用方案呢? 一个重要的派别认为OFDM应该做到同频复用,比如快跳频技术就是为了实现同频复用而采用的干扰平均化。也有一些学者认为OFDM也是一种频分多址(FDMA),其频率复用因子应该为3或者更大一些以抵抗同频干扰。不过这样一来,频谱效率就会降低,这也是CDMA支持者对OFDM的重点攻击方向。在这种情况下,一部分学者主张采用折中技术:把频谱分成两个部分,一部分频谱用同频复用,一部分频谱采用复用因子为3,这就是reuse partitioning,或者叫部分频率复用技术(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我在做小区间干扰分析和容量分析的时候发现,如果小区内部的干扰可以消除的话,通过Shannon的信道容量公式计算,典型场景下小区边缘的最佳复用因子为3。所谓最佳,就是说在频率复用因子为3的时候,小区边缘的容量达到最大。这是因为,增加复用因子,在减少了每小区可使用的带宽,但同时提高了信干比,在频率复用因子为3的时候达到最佳的折中,实现了容量的最大化。在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发现,因为它直接动摇了同频复用的理论基石。注意这里的前提是“小区内部的干扰被大部分消除”。 OFDM系统是满足这个前提的,因为各个子载波之间是没有干扰的。这个前提也适用于采用多用户检测的CDMA系统,因为小区内的干扰被消除了。使用 Rake的CDMA系统是不满足这个前提的,同频复用是其最佳的选择。
而小区内部与小区边缘的情况非常不同。这是因为小区内部期望信号功率大,干扰信号小,最佳的选择就是要使用所有频带,通过牺牲带宽来提高信干比是得不偿失的。那么自然的想法就应该是小区边缘采用复用因子为3,小区内部为同频复用,似乎就应该是部分频率复用(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然而我想到了更好的解决方案。这就是软频率复用技术,其主要原则是:
1. 可用频带分成三个部分,对于每个小区,一部分作为主载波,其他作为副载波。主载波的功率门限高于副载波。
2. 相邻小区的主载波不重叠;
3. 主载波可用于整个小区,副载波只用于小区内部
可以看到,在软频率复用方案里面,一个频率不再是被定义为用或者不用,而是用功率门限的形势规定了其在多大程度上被使用,复用因子可以在1~3之间平滑过渡,这就是其得名的由来。与FFR相比,软频率复用没有机械地将频谱割裂成两个部分,而是用功率模版规定了其使用程度,因此无论在小区边缘还是在小区内部,都可以获得更大的带宽和频谱效率。软频率复用的另外一个特点是,通过调整副载波与主载波的功率门限的比值,可以适应负载在小区内部和小区边缘的分布,这也是一个崭新的特性,可以进一步提高频谱效率。
软频率复用的概念提出之后,由于其简单,高效,实用的特点,迅速被被工业界和学术界认可并进行了广泛研究,出现了很多的标准提案和研究文章,大家在网上搜索一下就可以找到,我不在这里列举。3GPP把软频率复用归类到小区间干扰协调领域,而这一领域是在软频率复用技术之后才设立的。中国的Future项目和欧洲的Winner项目也采用了软频率复用技术。时隔一年以后的2006年,Wimax论坛发表了技术白皮书,也采用了软频率复用技术,只是出人意料地采用了“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的名称,也有一些欧洲研究项目将传统的FFR命名为FFR-FI,把SFR命名为FFR-PI,表现出似乎不情愿承认我们对该技术拥有命名权。但是R1-050507就在那里,它就叫软频率复用。
时间: 2012-11-11 10:09
作者: 25281527
真是搞研究的
时间: 2012-11-12 13:33
作者: 黑水城
看到原创了,这是ICIC方案之一吗?
那么请教,在满负荷时,这方案比同频规划有增益吗?
时间: 2012-11-12 13:48
作者: 杨学志
黑水城 发表于 2012-11-12 13:33 
看到原创了,这是ICIC方案之一吗?
那么请教,在满负荷时,这方案比同频规划有增益吗?
所有的ICIC方案都是基于SFR的,满负荷是其增益最明显的场景。
时间: 2012-11-12 15:54
作者: 黑水城
杨学志 发表于 2012-11-12 13:48 
所有的ICIC方案都是基于SFR的,满负荷是其增益最明显的场景。
你说的增益是指平均性能还是边缘性能?
说到满负荷使得增益最明显,我觉得不应该吧,特别是平均性能
假设啊,负荷降低1/3,SFR不就是等于复用3了吗,这时候增益应该最大才是
时间: 2012-11-12 16:12
作者: 杨学志
黑水城 发表于 2012-11-12 15:54 
你说的增益是指平均性能还是边缘性能?
说到满负荷使得增益最明显,我觉得不应该吧,特别是平均性能
假 ...
一般的说法是,SFR提升边缘容量。容量的意思就是满负荷,不满负荷就不是容量了。
时间: 2012-11-14 11:42
作者: subome
本质还是频分复用
时间: 2012-11-14 12:42
作者: 杨学志
subome 发表于 2012-11-14 11:42 
本质还是频分复用
本质也还是通信技术。
时间: 2012-12-10 11:41
作者: hacperhacper
最近我正在看 LTE frequency reuse 的相關技術, 我看到了這方面的技術包含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FFR), soft frequency reuse (SFR), partial frequency reuse (PFR).
看完這篇文章後, 我可以理解 FFR 與 SFR 之間的差異, 兩者主要是差在 power allocation 的部分. SFR 可以動態調整 cell-edge user 與 cell-center UEs 的 downlink power; 反之, FFR 則是使用固定的 downlink power. 不過, 在 R1-050507 中, 並沒有提及 eNB 如何判定 UE 是 cell-edge user 或 cell-center user 的方法. 這部分不知道華為在實際佈建網路上是怎麼做的? 順帶一提, http://www.hindawi.com/journals/jece/2010/273486/ 裡面有提到 FFR 的概念沒有辦法使用完整的 spectrum. 這似乎也是 FFR 輸給 SFR 的其中一個原因.
最後, 在這篇文章中並沒有提到 PFR, 請問 PFR 與 FFR/SFR 之間又有何差異呢? 謝謝!
时间: 2012-12-10 19:10
作者: ddv
hacperhacper 发表于 2012-12-10 11:41 
最近我正在看 LTE frequency reuse 的相關技術, 我看到了這方面的技術包含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FF ...
中心,边缘用户可用RSRP信息大致判定。
时间: 2012-12-11 11:06
作者: hacperhacper
本帖最后由 hacperhacper 于 2012-12-11 11:18 编辑
我找到 PFR 的敘述了. 在 R1-050476 and R1-060670 中, 有很精美的圖形解釋 PFR. 另外, FFR 的解釋在 R1-050896 中可以被發現.
發文者文章中所提及的 FFR 似乎跟 PFR ( R1-050476) 比較接近, 反而跟 FFR (R1-050896) 不是那麼相像.
順帶一提, 我覺得也可以使用 timoing advance 來判斷距離, 進而決定哪些 UE 是 cell-edge user.
时间: 2012-12-11 11:23
作者: jq.jesse
我的理解FFR和SFR本身并没有很大的差别, 所谓差别也就是soft加了一些功率分配的因子, 即在分配频带资源是人为加上了功率的调整, 从而达到进一步的性能增益. 但我的理解,受限于OFDM PARA以及接受短EVM限制的问题, 3GPP LTE架构下对于下行功率的控制是非常严格的, 以CRS和PDSCH功率差为例, 是有一个范围限制的, 所以SFR的应用场景也受到了一些限制, 这也就是为何FFR被采用, 且采用的方式只是在36.423引入了RNTP的信令, 具体实现也由eNB决定
时间: 2012-12-13 21:04
作者: hacperhacper
本帖最后由 hacperhacper 于 2012-12-13 21:05 编辑
jq.jesse 发表于 2012-12-11 11:23 
我的理解FFR和SFR本身并没有很大的差别, 所谓差别也就是soft加了一些功率分配的因子, 即在分配频带资源是人 ...
3GPP 有明確的指出採用 FFR 嗎? 有提到SFR不被採用嗎? 我的鋰解是 RNTP 在 SFR and FFR 下都可以被實施.
另外, 剛剛想到, 其實 positioning 的技術也可以用來幫忙 SFR 來決定 UE/eNB 之間的距離....
时间: 2012-12-14 10:51
作者: 杨学志
hacperhacper 发表于 2012-12-13 21:04 
3GPP 有明確的指出採用 FFR 嗎? 有提到SFR不被採用嗎? 我的鋰解是 RNTP 在 SFR and FFR 下都可以被實施 ...
3GPP没有明确指出采用SFR,但是SFR是ICIC领域的事实标准,这是学术界的共识,所有的设备厂家也都实现了这一功能。由于专利的问题,我只看到HW,ZTE,AL在其技术资料或者演讲资料当中明确使用了SFR技术。事实上3GPP对ICIC功能的考虑不是很正确,请参考:http://www.txrjy.com/thread-663325-1-1.html。
时间: 2012-12-14 10:52
作者: 杨学志
hacperhacper 发表于 2012-12-13 21:04 
3GPP 有明確的指出採用 FFR 嗎? 有提到SFR不被採用嗎? 我的鋰解是 RNTP 在 SFR and FFR 下都可以被實施 ...
3GPP没有明确指出采用SFR,但是SFR是ICIC领域的事实标准,这是学术界的共识,所有的设备厂家也都实现了这一功能。由于专利的问题,我只看到HW,ZTE,AL在其技术资料或者演讲资料当中明确使用了SFR技术。事实上3GPP对ICIC功能的考虑不是很正确,请参考:http://www.txrjy.com/thread-663325-1-1.html。
时间: 2013-1-22 22:33
作者: 杨学志
hacperhacper 发表于 2012-12-10 11:41 
最近我正在看 LTE frequency reuse 的相關技術, 我看到了這方面的技術包含 fractional frequency reuse (FF ...
有点意思。
时间: 2013-1-22 22:58
作者: neilyqf2007
学习了,期待继续回帖
时间: 2013-1-22 23:27
作者: 杨学志
neilyqf2007 发表于 2013-1-22 22:58 
学习了,期待继续回帖
感谢顶贴。后续将继续分享我的一些研究体会。
时间: 2013-1-23 16:40
作者: radiocom
主副载波功率差多少合适呢?6-8dB?
差的多,则影响覆盖,差的少,可能ICIC的增益不明显,
另外,如果今后解调技术出现重大突破,可以轻松搞定-10dB的信号,那么SFR还有意义吗?
时间: 2013-1-24 18:10
作者: 杨学志
radiocom 发表于 2013-1-23 16:40 
主副载波功率差多少合适呢?6-8dB?
差的多,则影响覆盖,差的少,可能ICIC的增益不明显,
差多少取决于业务分布。简单一点的话,可以取一个固定值,比如6dB。
时间: 2013-1-28 11:58
作者: 杨学志
jq.jesse 发表于 2012-12-11 11:23 
我的理解FFR和SFR本身并没有很大的差别, 所谓差别也就是soft加了一些功率分配的因子, 即在分配频带资源是人 ...
这个帖子介绍了LTE在设计上的缺陷以及解决方法:LTE在ICIC/SFR的设计缺陷及解决方案
http://www.txrjy.com/thread-663325-1-1.html
时间: 2013-1-28 16:11
作者: 52ccc
本帖最后由 52ccc 于 2013-1-28 16:14 编辑
哦,原来我之前了解的ICIC技术是基于您的软频率复用的啊,LZ油菜花!:)
但我还是不太认同LZ之前说过的,辐射对人身体影响不大的说法,虽然自己才疏学浅,找不到相关依据,但我还是觉得,还是远离辐射较好(心理作用把)
时间: 2013-1-29 14:54
作者: 杨学志
52ccc 发表于 2013-1-28 16:11 
哦,原来我之前了解的ICIC技术是基于您的软频率复用的啊,LZ油菜花!
但我还是不太认同LZ之前说过的, ...
所谓三人成虎。电磁辐射有害的言论,是因为有利益集团在推动。
毕竟关乎身体健康,所以小心一些也是好的。我虽然认为电磁波无害,但是能避开的时候也还是避开的。 不过我就是不会去花几百块买个防辐射服回来。
时间: 2013-4-12 18:05
作者: fnix
请教怎么选择参数配置能使得SFR有性能增益?比如高低功率比,还有选择edge用户的RSRP差值是多少?有没有性能比较的参考文献?
时间: 2013-4-13 09:38
作者: 杨学志
fnix 发表于 2013-4-12 18:05 
请教怎么选择参数配置能使得SFR有性能增益?比如高低功率比,还有选择edge用户的RSRP差值是多少?有没有性能 ...
Google一下吧,有很多文献的。
时间: 2014-1-15 19:55
作者: HBK
最近在研究HetNet下的软频率复用,突然搜到这个帖子,很开心啊~~
时间: 2014-9-20 13:07
作者: yinqiang1
要是有原文可下载就好了!
时间: 2014-10-21 15:08
作者: Jack_Lin
“1. 可用频带分成三个部分,对于每个小区,一部分作为主载波,其他作为副载波。主载波的功率门限高于副载波。”
杨老师这里应该是分成两个部分吧?
时间: 2016-6-7 14:08
作者: snowsea
同一个小区内,两个载波,一主一副,那不是意味着小区有两个工作中心频率,针对不同的同用,射频工作在不同的频点,那不是意味着射频需要更大的功耗?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
Powered by C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