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转帖]3G泡沫的始末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5-6-13 11:21
作者: 黎叔     标题: [转帖]3G泡沫的始末

 入世纪末,3G已经成为欧洲移动通信产业的必然出路。换代,在新的频率上建设网络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需要承担巨大风险的,而且由于新的3G网络与已有的GSM网络不兼容,3G是没有退路的。而另一方面,3G的市场却是一个不确定的市场。因此,发展3G是以一种没把握的冒险进入一个没把握的市场,无论对于运营业和制造业,从一开始,3G就注定了是孤注一掷的赌博。

  整个欧洲的电信产业都将希望押在了3G上,自90年代末开始,3G开始升温,逐渐形成了全球的3G狂热。

  3G狂热的主要表现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3G炒作

  由于实际上大多数3G业务在2G上也是提供的,因此从应用的角度而言,换代是缺乏足够说服力的,必须通过宣传促使市场产生需求。此外,网络的换代投资巨大而且具有极大风险,必须让人们相信换代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因此,3G热首先从炒作开始。

  电信厂家和运营商开始不遗余力地向世界宣传3G各种引人入胜的应用:移动多媒体、移动宽带上网、高速下载、移动电子商务、定位业务等等,无非是希望人们相信旧的网络与业务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要,3G势在必然。电信业向人们描绘的图景是:时代精英们精彩的一天在早上上班途中已经开始,浏览新闻,发送多媒体演示文稿,甚至开始了电视电话会议,而令人惊叹的是这一切都在他们的手机上完成,当然,这种令人神往的现代化全赖于一种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3G。从一开始全世界就被告知WCDMA将能提供2M的数据速率,而今天人人都知道其实只有 384K,2M的许诺还需等到HSDPA才能实现。

  与此同时,“演进”一词也开始被热炒,主要是为了尽量掩盖网络换代的风险。今天大家都已经清楚,从GSM到WCDMA的过渡是一个后者逐步进入、前者逐步退出、最后彻底替代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的换代,炒作“演进”主要是让人们不要太快、太直截了当地看清这一点。与3G相关的言过其实的宣传还有WAP、GPRS的速率、全IP核心网、技术的成熟性、业务和市场前景等等。

  其实,“第三代”的提法是颇为勉强的。从技术上来说,假如欧洲当初在2G上像美国一样采用了CDMA技术的话,也许今天就根本不会有3G这个词出现了。从市场和业务上来说,实际上3G提供的业务绝大多数是现有的2G以及所谓的2.5G已经在提供的,3G只是使这些应用速度更快而已。带宽的增大,速度的提高,在绝大多数的应用中只是产生了改善,也就是说只产生了量变,而并没有产生质变,因此3G的提法从市场消费者的角度看是值得怀疑的。3G业务中真正需要高速宽带的只是视频应用和高速下载,但是对于手机如此小的屏幕、如此小型的终端(加上处于移动之中),视频应用和高速下载又有多大意义、会产生多大的市场呢?

  由于3G对整个通信和信息产业、乃至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3G的宣传和讨论很快就演变成过度的炒作。炒作成了3G的一大特征。(3G的炒作蔓延到中国后,比之西方更有过之而无不及,3G狂热的时候炒作,3G寒冬的时候还是一样炒作,从相关的业界到经济、政治、金融、法律、社会等等领域,太多的人在关心3G,似乎社会上人人都在大谈3G,一知半解的言论、不严谨的说法、肤浅的认识、混乱混淆的概念、捕风捉影、断章取义、哗众取宠、危言耸听等等,到处充斥泛滥。)

  2) 3G期望

  3G的美好前景使得电信业和社会有关方面对3G寄予极大的期望:电信运营业渴望3G 成为新的摇钱树,将未来的希望押在了3G上;电信制造业倾尽全力投入3G产品的开发,期望3G掀起新一轮网络建设投资的高潮;投资界和相关产业期待3G带来新的巨大投资机遇;而政府则期待3G能够给日益低迷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推动力,甚至政府自己也渴望通过牌照拍卖发一大笔横财。而由于忽视了最根本的市场需求,最终这些期望都是不切实际的。

  3) 3G牌照拍卖

  由于与GSM不兼容,WCDMA无法通过原有网络的升级来实现,因而需要新的频谱。大多数国家在2000年开始了3G牌照发放和频谱拍卖。牌照发放方式主要有拍卖和选美两种,多数欧洲国家采取了拍卖方式。拍卖方式是价高者得,比较公平公正,但是狂热的竞价有可能将价格抬高到不合理的高度。欧洲WCDMA牌照的拍卖终于在英国和德国达到了创纪录的顶峰,英国的拍卖在2000年4月份结束, 5个牌照拍卖总价达到了353亿美元,最低价的一个也高达63亿美元;8月份结束的德国的拍卖更令人匪夷所思,6个中标者各付出了76亿美元,总共达到 460亿美元!运营商为牌照付出的价钱已经与建设一个全国性的3G网络的投资相当,显然,英德两国的牌照拍卖已经变成非理性的赌博。这种非理性开始引起业界的反思和检讨,后来的频谱拍卖,如意大利、比利时等,都遭到了失败。

  2001年起,3G热开始逆转,电信业开始陷入3G泡沫产生的严重危机。

  危机首先反映在资本市场上。电信运营商为3G牌照付出了巨大的费用,牌照费用甚至超过了建网的费用,根据咨询公司WestLB的数据,全欧洲牌照费用共达1715亿欧元之巨,而建网还需再投资约1321亿欧元,可见3G牌照的狂热竞拍导致了极不理性的投资。每个运营商在一国花费数十亿美元巨资投得3G牌照后,仍需数十亿美元巨资用于建网,运营商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欧洲电信业2000 年底债务高达2510亿欧元,德英法荷等国电信公司的资本负债率上升120%~210%。

  在业务市场上,虽经大肆炒作宣传,但是移动数据多媒体业务的市场并未出现启动的迹象,这极大地打击了运营商的信心,导致3G网络的建设和商用化无法如期启动。这不仅使得运营商投资回收希望渺茫,濒临破产,也使得制造商美梦破灭,危机深重。此时一些理性的分析开始出现。许多分析家都预测,至2006将只有约15%的移动用户加入3G,对于一个典型的欧洲国家比如德国,在最多3个运营商的情况下,推出3G服务后至少经过7年才可能收回投资。由于德国发了6张牌照,因此这也意味着在德国有一半的3G运营商将会倒闭。

  在技术上,WCDMA产品化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由于技术的不成熟,标准频繁更新,许多技术问题如WCDMA与GSM之间的相互切换等迟迟不能解决,手机的开发更是迟迟没有进展,使WCDMA的产品化进程雪上加霜。

  结果,欧洲已经宣布的或者计划中的3G商用化计划纷纷宣布推迟,从2001年、2002年普遍推迟到2003年和2004年。虽然日本NTT DoCoMo公司于2001年10月推出了世界第一个WCDMA的商用化服务,但是结果离预期相差很大,导致业界更加悲观。3G产业的形势急转直下,运营商负债累累,制造商也陷入困境,相关的产业也因此受到牵连,投资者失去信心导致股票狂跌,电信企业纷纷大量裁员,3G狂热终于走向末路,泡沫破灭,世界通信产业由此进入了所谓的“电信业的冬天”。

  3G泡沫的破灭重创了电信业,也使电信业逐渐回归理性。运营商开始纷纷要求政府豁免 3G牌照所要求的义务或放宽条件(因为欧洲的3G牌照除了频率之外还规定了必须提供的业务(数据多媒体)和采用的技术(WCDMA),特别是规定了实施的进度,如规定何时达到多广的地理覆盖率和多大的人口覆盖率,否则收回牌照);重新评估了市场需求并普遍将商用化计划推迟2~4年;不少运营商对业务和策略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了用3G提供话音业务、解决GSM容量不足等更加切合实际的计划;为了节省投资降低风险,开始积极探讨共享网络的可能性;一些运营商开始部分放弃或撤出,比较轰动的有2001年9月瑞典的Sonera宣布放弃已取得的挪威WCDMA牌照,损失2230万美元;还有2002年7月西班牙的Telefonica 宣布撤出其所参股的德、意、奥、瑞士等四国的3G建设,此举直接使Telefonica损失48亿欧元,但是消息宣布后当天Telefonica股票急升 16%,说明了市场对此决定的认可,因为据分析,此举能在未来2年节省24亿欧元。一些著名的泡沫领袖也相继倒台,例如2002年7月 Ron Sommer(德国电信)和Luis Lada(Telefonica)的下台,曾有报告称2002年全球平均每天有3个CEO下台,以电信和IT企业名列榜首。3G泡沫的始末

  如上所述,进入世纪末,3G已经成为欧洲移动通信产业的必然出路。换代,在新的频率上建设网络是需要付出巨大代价、需要承担巨大风险的,而且由于新的3G网络与已有的GSM网络不兼容,3G是没有退路的。而另一方面,3G的市场却是一个不确定的市场。因此,发展3G是以一种没把握的冒险进入一个没把握的市场,无论对于运营业和制造业,从一开始,3G就注定了是孤注一掷的赌博。

  整个欧洲的电信产业都将希望押在了3G上,自90年代末开始,3G开始升温,逐渐形成了全球的3G狂热。

  3G狂热的主要表现可以总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1)3G炒作

  由于实际上大多数3G业务在2G上也是提供的,因此从应用的角度而言,换代是缺乏足够说服力的,必须通过宣传促使市场产生需求。此外,网络的换代投资巨大而且具有极大风险,必须让人们相信换代是必要的和可行的。因此,3G热首先从炒作开始。

  电信厂家和运营商开始不遗余力地向世界宣传3G各种引人入胜的应用:移动多媒体、移动宽带上网、高速下载、移动电子商务、定位业务等等,无非是希望人们相信旧的网络与业务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要,3G势在必然。电信业向人们描绘的图景是:时代精英们精彩的一天在早上上班途中已经开始,浏览新闻,发送多媒体演示文稿,甚至开始了电视电话会议,而令人惊叹的是这一切都在他们的手机上完成,当然,这种令人神往的现代化全赖于一种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3G。从一开始全世界就被告知WCDMA将能提供2M的数据速率,而今天人人都知道其实只有 384K,2M的许诺还需等到HSDPA才能实现。

  与此同时,“演进”一词也开始被热炒,主要是为了尽量掩盖网络换代的风险。今天大家都已经清楚,从GSM到WCDMA的过渡是一个后者逐步进入、前者逐步退出、最后彻底替代的过程,是一个逐步的换代,炒作“演进”主要是让人们不要太快、太直截了当地看清这一点。与3G相关的言过其实的宣传还有WAP、GPRS的速率、全IP核心网、技术的成熟性、业务和市场前景等等。

  其实,“第三代”的提法是颇为勉强的。从技术上来说,假如欧洲当初在2G上像美国一样采用了CDMA技术的话,也许今天就根本不会有3G这个词出现了。从市场和业务上来说,实际上3G提供的业务绝大多数是现有的2G以及所谓的2.5G已经在提供的,3G只是使这些应用速度更快而已。带宽的增大,速度的提高,在绝大多数的应用中只是产生了改善,也就是说只产生了量变,而并没有产生质变,因此3G的提法从市场消费者的角度看是值得怀疑的。3G业务中真正需要高速宽带的只是视频应用和高速下载,但是对于手机如此小的屏幕、如此小型的终端(加上处于移动之中),视频应用和高速下载又有多大意义、会产生多大的市场呢?

  由于3G对整个通信和信息产业、乃至对世界经济的巨大影响,3G的宣传和讨论很快就演变成过度的炒作。炒作成了3G的一大特征。(3G的炒作蔓延到中国后,比之西方更有过之而无不及,3G狂热的时候炒作,3G寒冬的时候还是一样炒作,从相关的业界到经济、政治、金融、法律、社会等等领域,太多的人在关心3G,似乎社会上人人都在大谈3G,一知半解的言论、不严谨的说法、肤浅的认识、混乱混淆的概念、捕风捉影、断章取义、哗众取宠、危言耸听等等,到处充斥泛滥。)

  2) 3G期望

  3G的美好前景使得电信业和社会有关方面对3G寄予极大的期望:电信运营业渴望3G 成为新的摇钱树,将未来的希望押在了3G上;电信制造业倾尽全力投入3G产品的开发,期望3G掀起新一轮网络建设投资的高潮;投资界和相关产业期待3G带来新的巨大投资机遇;而政府则期待3G能够给日益低迷的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推动力,甚至政府自己也渴望通过牌照拍卖发一大笔横财。而由于忽视了最根本的市场需求,最终这些期望都是不切实际的。

  3) 3G牌照拍卖

  由于与GSM不兼容,WCDMA无法通过原有网络的升级来实现,因而需要新的频谱。大多数国家在2000年开始了3G牌照发放和频谱拍卖。牌照发放方式主要有拍卖和选美两种,多数欧洲国家采取了拍卖方式。拍卖方式是价高者得,比较公平公正,但是狂热的竞价有可能将价格抬高到不合理的高度。欧洲WCDMA牌照的拍卖终于在英国和德国达到了创纪录的顶峰,英国的拍卖在2000年4月份结束, 5个牌照拍卖总价达到了353亿美元,最低价的一个也高达63亿美元;8月份结束的德国的拍卖更令人匪夷所思,6个中标者各付出了76亿美元,总共达到 460亿美元!运营商为牌照付出的价钱已经与建设一个全国性的3G网络的投资相当,显然,英德两国的牌照拍卖已经变成非理性的赌博。这种非理性开始引起业界的反思和检讨,后来的频谱拍卖,如意大利、比利时等,都遭到了失败。

  2001年起,3G热开始逆转,电信业开始陷入3G泡沫产生的严重危机。

  危机首先反映在资本市场上。电信运营商为3G牌照付出了巨大的费用,牌照费用甚至超过了建网的费用,根据咨询公司WestLB的数据,全欧洲牌照费用共达1715亿欧元之巨,而建网还需再投资约1321亿欧元,可见3G牌照的狂热竞拍导致了极不理性的投资。每个运营商在一国花费数十亿美元巨资投得3G牌照后,仍需数十亿美元巨资用于建网,运营商因此背上了沉重的债务。欧洲电信业2000 年底债务高达2510亿欧元,德英法荷等国电信公司的资本负债率上升120%~210%。

  在业务市场上,虽经大肆炒作宣传,但是移动数据多媒体业务的市场并未出现启动的迹象,这极大地打击了运营商的信心,导致3G网络的建设和商用化无法如期启动。这不仅使得运营商投资回收希望渺茫,濒临破产,也使得制造商美梦破灭,危机深重。此时一些理性的分析开始出现。许多分析家都预测,至2006将只有约15%的移动用户加入3G,对于一个典型的欧洲国家比如德国,在最多3个运营商的情况下,推出3G服务后至少经过7年才可能收回投资。由于德国发了6张牌照,因此这也意味着在德国有一半的3G运营商将会倒闭。

  在技术上,WCDMA产品化也遇到了极大的困难。由于技术的不成熟,标准频繁更新,许多技术问题如WCDMA与GSM之间的相互切换等迟迟不能解决,手机的开发更是迟迟没有进展,使WCDMA的产品化进程雪上加霜。

  结果,欧洲已经宣布的或者计划中的3G商用化计划纷纷宣布推迟,从2001年、2002年普遍推迟到2003年和2004年。虽然日本NTT DoCoMo公司于2001年10月推出了世界第一个WCDMA的商用化服务,但是结果离预期相差很大,导致业界更加悲观。3G产业的形势急转直下,运营商负债累累,制造商也陷入困境,相关的产业也因此受到牵连,投资者失去信心导致股票狂跌,电信企业纷纷大量裁员,3G狂热终于走向末路,泡沫破灭,世界通信产业由此进入了所谓的“电信业的冬天”。

  3G泡沫的破灭重创了电信业,也使电信业逐渐回归理性。运营商开始纷纷要求政府豁免 3G牌照所要求的义务或放宽条件(因为欧洲的3G牌照除了频率之外还规定了必须提供的业务(数据多媒体)和采用的技术(WCDMA),特别是规定了实施的进度,如规定何时达到多广的地理覆盖率和多大的人口覆盖率,否则收回牌照);重新评估了市场需求并普遍将商用化计划推迟2~4年;不少运营商对业务和策略进行了重新定位,提出了用3G提供话音业务、解决GSM容量不足等更加切合实际的计划;为了节省投资降低风险,开始积极探讨共享网络的可能性;一些运营商开始部分放弃或撤出,比较轰动的有2001年9月瑞典的Sonera宣布放弃已取得的挪威WCDMA牌照,损失2230万美元;还有2002年7月西班牙的Telefonica 宣布撤出其所参股的德、意、奥、瑞士等四国的3G建设,此举直接使Telefonica损失48亿欧元,但是消息宣布后当天Telefonica股票急升 16%,说明了市场对此决定的认可,因为据分析,此举能在未来2年节省24亿欧元。一些著名的泡沫领袖也相继倒台,例如2002年7月 Ron Sommer(德国电信)和Luis Lada(Telefonica)的下台,曾有报告称2002年全球平均每天有3个CEO下台,以电信和IT企业名列榜首。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