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电源接地问题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5-6-15 09:53
作者: past
标题: 电源接地问题
请教:
现在设备电源节点有没有相应规范?比如设备放置在机架内,机架机壳保护地单独从机房保护地排引接,和将机壳保护地与架内电源分配盘或者设备保护地直接连通(不单独从地排引接保护地)。这两种方式哪种合理?感觉除了后者多一级中转之外,不知道有什么其它区别。^_^,谢谢!
时间: 2005-6-15 10:21
作者: LEWISCONAN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05-6-15 15:20
作者: yfysian000
在通信设备中,有许多类型的“地”:直流地、交流地、模拟地、数字地、保护地等。对于这些“地”,在接地的过程中有不同的要求。不管什么要求,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能直接在设备机架内部短路,而应该分别用规定截面积的铜线接出机架外部,再连接于汇流条(规定面积的铜板),最后用规定面积的铜线连接到室外的“接地体”上。如果不这样做,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各种“地”之间的相互影响(导致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性能不稳定)、在有雷击时可能使机架“打火”而发生火灾(雷击电流汇集过大引起)等。
时间: 2005-6-16 12:12
作者: wzhj1213
2楼和3楼的意见综合一下就相当完整。
时间: 2005-6-21 11:40
作者: 无名
学习
时间: 2005-6-21 17:02
作者: 菜QQ
许多类型的“地”:直流地、交流地、模拟地、数字地、保护地
谢谢
时间: 2005-6-21 17:06
作者: gyh_197757
说得挺好的!不错!
时间: 2005-6-22 13:21
作者: yyxyz789
还有就是相同的设备,他们的地好像是可以串接的
时间: 2005-6-22 14:37
作者: 1997deman
学习学习
我不是做设备的
对这个不了解
但对设备比较兴趣
来此学习
时间: 2005-6-23 09:23
作者: x0man
3楼说的很对
设备外壳的是接保护地
设备内电源分配盘是接工作地
他们一定要分别接地
时间: 2005-6-23 12:14
作者: 小桥流水
学习了
时间: 2005-6-23 12:36
作者: 刚果金
关于地线长期以来一直有争议,由于设备体系的缘故(美国设备,欧洲设备,以及以前的苏联设备),由于每个体系的标准不同所以设计也不同,不是几句话能讲请的,特别关于工作地和保护地的接法,以及更早以前交流地和直流地的接法,每家设计院和不同设备商都有不同理解,目前唯一达成共识的是"所有的地线最后共用一个地".
时间: 2005-6-23 12:42
作者: 刚果金
举个例子,中兴02年前的GSM系统,由于不同部门研发,尽管机柜和机框同一型号,但是BSC和MSC的接地方法是不同的,BSC里只有一个地,MSC里分工作地和保护地,这两种都有道理.
时间: 2005-6-24 21:17
作者: yfysian000
相同设备的地线也不能直接串联连接,原因已经说过。所谓“共用一个地”,就是指室外共用“一个接地体”,而且这个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应该满足设计要求。如果设备过多时,再“共用一个地”就有可能使“接地体”的接地电阻超过设计标准,使接地体失去应有的接地功能。因为,接地体的接地电阻与接入的设备数量是有关的。另外,机房设备离开室外接地体的距离不应大于15米。
时间: 2005-6-25 00:03
作者: 刚果金
关于接地,我个人的体会可以写几万字(鄙人做交换和基站时,可能搞了500多个地),个人最后的结论:
中国的通信行业的地线都属于业余水平.特别是那些通过化学反应的新式地线.
个人比较推崇的地线方法是:
1.英国的井式地线.
2.中国电力行业使用的网式地线.
楼上各位的都属于皮毛,嘿嘿,多有得罪!
时间: 2005-6-25 10:13
作者: bestfly
接地很重要.
非洲人刚果的金讲得有道理
一般来讲二三楼讲的就够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8-1 14:00:22编辑过]
时间: 2005-6-28 15:20
作者: handset
有点混乱……
时间: 2005-6-28 15:36
作者: LEWISCONAN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05-6-28 21:18
作者: 刚果金
抛砖引玉,先讲两句:
讲一下测试仪吧,现在常用的是日本的4103,这个仪器的特点是测试方便,但是测试结果偏差较大,表现为低阻偏小,高阻偏大.
比较可靠的测试方法个人认为还是传统的摇表方法,但是不用摇表,用发电机,电流大相对测试结果正确.
时间: 2005-6-29 09:05
作者: LEWISCONAN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05-6-29 12:56
作者: 刚果金
个人对地线的认识:
1.一个地,即所有设备共用一个地,此处争议大的是避雷针的接地方法.
2.化学地是假地!,一些地线公司用有机材料做的罐子埋在地下,当用4103测试时地阻几乎是0,其实这是一种电池式的化学反应,只能欺骗小电流测试,试想雷电来时只有良导体才能及时卸流,化学反应速度肯定跟不上要求,化学地用发电机测试就能现出原形.
3.对于地阻要求比较高的地方,一般国内是在建塔,建房前用紫铜在开挖地下做一个铜网,尽管材料比较贵但是施工方便,效果不错.
4.对于地线要求不高的基站,接入网机房,国内多采用往地里打入多段角钢的方法,造价便宜,施工方便,但是由于铁的腐蚀性,几年后地阻会升高.
5.以前在国外施工见到的井式地线,用110或90的管钢转井,深度的标准是常年的水线以下,分别4根,施工难度比较大,但是个人非常推崇这种方法,地线的根本目的就是卸流,地线如果能直接连到地下水层构成了良导体的通路,效果相对最好.
5.国内近期有些地线施工队,为了多赚钱,搞了一些所谓进口的防雷保护报的是天价,到处骗钱,好象医院里感冒要花大钱.
时间: 2005-6-30 15:42
作者: LEWISCONAN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05-7-3 11:31
作者: qingsong319
我现在测地阻都用摇表,虽然累点,信得过,数字的我信不过,老觉得测出来的不正确。可能是心理作用吧。
时间: 2005-7-3 15:37
作者: ran2ner
其实接地也是很深奥的
时间: 2005-7-4 10:46
作者: fangl2002
长见识了!
时间: 2005-7-6 10:57
作者: khl-03
哦!!
刚果金强人啊,总结得不错!!
顶一个!
时间: 2005-7-6 11:17
作者: yao123
学习
时间: 2005-7-6 15:36
作者: yangsheng
学习了
时间: 2005-7-6 15:36
作者: yangsheng
学习了
时间: 2005-7-7 14:18
作者: zhoxy
刚果金做什么的?
这么牛
学习中....
学习了
以下是引用刚果金在2005-6-25 0:03:00的发言:
关于接地,我个人的体会可以写几万字(鄙人做交换和基站时,可能搞了500多个地),个人最后的结论:
中国的通信行业的地线都属于业余水平.特别是那些通过化学反应的新式地线.
个人比较推崇的地线方法是:
1.英国的井式地线.
2.中国电力行业使用的网式地线.
楼上各位的都属于皮毛,嘿嘿,多有得罪!
高手啊
时间: 2005-7-11 14:39
作者: shuqi
“地”就是:工作地和保护地。
时间: 2005-7-11 14:41
作者: shuqi
以下是引用qingsong319在2005-7-3 11:31:00的发言:
我现在测地阻都用摇表,虽然累点,信得过,数字的我信不过,老觉得测出来的不正确。可能是心理作用吧。
跟所选的参照物有关。
时间: 2005-7-11 19:09
作者: 通信客
移动基站一般分设备地、工作地和光缆地。多架同列的DDF架或者ODF架可以通过复接到相邻机架接地,不过更推荐用母线汇流接地。具体可以参看中华人民共和国通信行业标准《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验收规范》YD5079-99。
时间: 2005-7-11 21:49
作者: 雕德一
现在我国采用的是联合接地,即通信工作地、保护地、大楼内的钢结构、大楼的避雷针,以及地下管网在地表下连接到一处。再从这个连接点用扁铁引入到电源设备所在的机房,再到各专业机房引入工作地和保护地,要分开引入,可以在各专业机房内设置IGB。IGB严格上讲要和大楼的环行地气连接,即要和大楼的配筋连接上。虽然实际做得很少。
在IGB上可以将机房内的设备的保护地连接上。对于有模拟设备的机房,最好再从电力机房引入一根保护地气。
另外,在从电源机房到各专业机房的垂直过程中,要每隔一段距离和大楼的环行地气(配筋)相连。
时间: 2005-7-12 09:25
作者: 雕德一
这个图应该能说明问题。
时间: 2005-7-14 11:07
作者: zdzdzd
关注中。。。
时间: 2005-7-21 11:59
作者: sxgaofeng
井式地线我也干过,效果不错,2000年做的,不过成本太高。
时间: 2005-7-29 20:43
作者: yfysian000
在接地体施工过程中,接地体的接地电阻与接地体的材料、接地表面积以及接地体的数量等因素有关。在选择了接地体的材料之后,接地电阻主要与接地表面积和接地体的数量有关。意味地增加接地体的接地表面积,并不能使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减少多少,即这种方法的效果非常有限。比较有效的方法,也是实际的方法,应该是增加接地体个数,即使用多个接地体构成一个接地体。再来看看井式接地体,它减少接地电阻的主要方法就是增加接地表面积。根据上面所说的,其接地电阻不可能做得很小。因此,由于简单井式接地体主要适用于对接地电阻较大的场合。在接地电阻要求比较严格的场合,还是应该选择多个接地体互连构成的接地体。
时间: 2005-8-2 15:47
作者: popcai
长见识了,前几天正好跟了气象局的防雷检测几天,跟非洲人教的办法比较象。
时间: 2005-8-2 22:37
作者: phqwf
外行看热闹:
接地就是接到真正的地上,主要看电阻。--这是真理。
静电和防雷是两回事-惨痛的教训。
时间: 2005-8-2 22:40
作者: 刚果金
以下是引用popcai在2005-8-2 15:47:00的发言:
长见识了,前几天正好跟了气象局的防雷检测几天,跟非洲人教的办法比较象。
是不是联通的?移动和电信是不尿气象局的.其实国内比较权威的还是电力的,他们测地线时自带柴油发电机.
时间: 2005-8-4 11:00
作者: yao123
up
时间: 2005-8-7 09:23
作者: hnpt
以下是引用刚果金在2005-8-2 22:40:00的发言:
是不是联通的?移动和电信是不尿气象局的.其实国内比较权威的还是电力的,他们测地线时自带柴油发电机.
他们测地线时自带柴油发电机.
请问:具体是咋测试????
时间: 2005-8-7 11:18
作者: 刚果金
和摇表的测试方法一样.只不过一个是手摇发电,一个是直接接电源.
时间: 2005-8-9 22:47
作者: mobin320
统一下意见嘛,我觉得2.3楼说得还挺有道理的。
时间: 2005-8-11 08:58
作者: zhumq2000
长见识了,看看来还要好好研究研究呀。
时间: 2005-8-12 01:33
作者: 逆风飞9
喝彩
时间: 2005-8-14 09:14
作者: taojun
刚果金说得还是比较有道理:
1、用摇表测试,结果比较准确
2、测地线时自带柴油发电机,请教一下具体的测试方法
3、网式接地效果比较好,井式是不是类似与网式?
4、避雷针引下线如果与大楼接地直接相连,会不会导致避雷针接闪时,大电流窜入接地,击坏设备?
时间: 2005-8-14 12:10
作者: nuoych
设备电源48+接工作地一般情况下接地电阻要求小于10欧姆,小于4欧才算保险;设备机壳、还有交换机用户线的保安器所接的保护地一般要求小于3欧姆,我们要求小于1欧。其实不管工作地还是保护地在室外可以连在一起,称之为联合地线,只要接地电阻符合要求,我们要求小于1个欧姆。
时间: 2005-8-15 11:31
作者: taojun
接地电阻测试
在接地装置中有两个重要参数:1、接地电阻值;2、接地网结构。现在看来,虽然接地网的结构和系统等电位很重要,但是低阻的接地装置,是设备正常、安全运行的基础。特别是在防雷接地,要在瞬间将几十KA的雷电流泄流到大地,接地电阻越小散流越快,雷击后高电位保持的时间就短,危险性就小。总之接地电阻越小,效果越好,被保护的对象就越安全。
对接地电阻测量的准确性是判断接地装置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不管是工程方还是检测机构和承建方,对接地电阻的测量方法都存在着异议,特别是不同方式进行测量时出现的测量值相差很大,更是不知道怎么判断。值得提出的是,在我们有些地方的检测机关中,甚至有很多检测人员不懂得测量原理,使得测量值无法准确。有个检测机构的工程师用4102电子表检测一个地网时,他先在水泥地上倒两处水把电压极、电流极往上一放;再用100M长的6平方多股铜线接到接地极上(线是卷在一起的),测量结果是5欧姆。在我的要求下把100M线展开,电压、电流极不变,测得结果是2欧姆。再把电压、电流极插在分布均匀的土壤里,测得的结果是1.2欧姆。再把100M线改成5M线,测得结果为0.4欧姆。从上面的例子分析来看,我们可以总结如下几个结论:
1.测量线的加长,特别是卷在一起,由于电感大,测量值偏高很大。所以在我们测量高楼接地值的时候,拉长线测量接地值是不准确的。这是因为高层建筑测量时,高层建筑物接地引线与地之间存在着一定的阻值(R地线)另外从高层建筑物上面测量点向地面仪表所引接的测试线,在空中的部分存在线电感。(WL)所以高层建筑接地点测量的阻值为R=R地线+WL+R地。地面测量接地电阻R=R地。
测量数据比地面测量时跳动要严重,这是因为测试线在空中的加长,如同一根天线将空中一些无线电、电磁杂波等信号通过测试线引向仪表,而产生严重干扰,使测量数据跳动,解决的方法是,用一根同轴线作为测试引线,将同轴线和芯线连接在一起,并接在测试点上。将同轴线另一端的屏蔽线接在仪表的C2端上(即电流极),将同轴线的芯线接在仪表P2端上(即电压极),这样能较好地解决测量高层接地电阻由于引线过长造成干扰影响。
2. 102电子表测量接地体,用水渗透接触电压、电流极时,由于接触不好产生的接触电阻大,影响测量真值。只有在没有地方插电压、电流极时才采用这种方法,但是必须是真正水渗透到土壤,电压、电流极必须是和水良好接触。尽量减少接触电阻,减少误差。
地网工频电阻的测试
测试基本原理:对地网注入电流,测其电压,计算电阻,R=U/I
常用仪器:地阻测试仪、电流电压表(现已经做成大电流专用测试仪,电力系统常用)
测试方法;
d大于2-5倍地网平面对角长度D。
普通地阻测试仪(摇表、4102等电子表):小型地网,地阻大于0.5欧,X/d=0.5。
大电流专用测试仪:大型地网,地阻小于0.5欧,当测试点是地网中心点时,x/d=0.618。当测试点是地网的边缘点时,x/d=0.5-0.55。
实际测试时,电压极前后移动d的5%左右共测得3个地阻值,如这3个值相差不大(一般要求10%内,DL大量75/92规定为5%),则这3个值得平均为地网接地工频电阻的真值。如3个结果相差悬殊,则说明d和x的值不对,需要调整。
测试时还要考虑测试方向的地下结构,是否有大型金属物、管道、下水道等。这些都对测试结果有很大影响。因为影响了x/d值。
最终测试值:如场地许可,多个方向都测试,电流极与电压极成30度测试。只要方法正确,取其中的最小值为地网接地工频电阻的真值
。
在测接地电阻时,有些因素造成接地电阻不准确:
1.(地网)周边土壤构成不一致,地质不一,紧密、干湿程度不一样,具有分散性,地表面杂散电流、特别是架空地线、地下水管、电缆外皮等等,对测试影响特别大。解决的方法是,取不同的点进行测量,取平均值。
2. 测试线方向不对,距离不够长,解决的方法是,找准测试方向和距离。
3. 辅助接地极电阻过大。解决的方法是,在地桩处泼水或使用降阻剂降低电流极的接地电阻。
4. 测试夹与接地测量点接触电阻过大。解决的方法是,将接触点用锉刀或砂纸磨光,用测试线夹子充分夹好磨光触点。
5. 干扰影响。解决的方法,调整放线方向,尽量避开干扰大的方向,使仪表读数减少跳动。
6. 仪表使用问题。电池电量不足,解决的方法是,更换电池。仪表精确度下降,解决的方法是,重新校准为零。
接地电阻的测试值的准确性,是我们判断接地是否良好的重要因素之一。测值一旦不准确要不就要浪费人力物力(测值偏大),要不就会给接地设备带来安全隐患(测值偏小)。所以在我们工作中一定要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科学制定测量方法和科学得出准确数据。
时间: 2005-8-20 23:58
作者: fzq8205
楼上的厉害,讲的比较的详细。
时间: 2005-8-24 12:00
作者: polywing
以下是引用刚果金在2005-6-29 12:56:00的发言:
个人对地线的认识:
1.一个地,即所有设备共用一个地,此处争议大的是避雷针的接地方法.
2.化学地是假地!,一些地线公司用有机材料做的罐子埋在地下,当用4103测试时地阻几乎是0,其实这是一种电池式的化学反应,只能欺骗小电流测试,试想雷电来时只有良导体才能及时卸流,化学反应速度肯定跟不上要求,化学地用发电机测试就能现出原形.
3.对于地阻要求比较高的地方,一般国内是在建塔,建房前用紫铜在开挖地下做一个铜网,尽管材料比较贵但是施工方便,效果不错.
4.对于地线要求不高的基站,接入网机房,国内多采用往地里打入多段角钢的方法,造价便宜,施工方便,但是由于铁的腐蚀性,几年后地阻会升高.
5.以前在国外施工见到的井式地线,用110或90的管钢转井,深度的标准是常年的水线以下,分别4根,施工难度比较大,但是个人非常推崇这种方法,地线的根本目的就是卸流,地线如果能直接连到地下水层构成了良导体的通路,效果相对最好.
5.国内近期有些地线施工队,为了多赚钱,搞了一些所谓进口的防雷保护报的是天价,到处骗钱,好象医院里感冒要花大钱.
防雷保护难道没有多大用处?
时间: 2005-8-26 11:23
作者: keyring
那位能讲一讲如何选择设备保护地线的规格?
时间: 2005-8-26 11:56
作者: 空虚下人
以下是引用yfysian000在2005-6-15 15:20:00的发言:
在通信设备中,有许多类型的“地”:直流地、交流地、模拟地、数字地、保护地等。对于这些“地”,在接地的过程中有不同的要求。不管什么要求,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能直接在设备机架内部短路,而应该分别用规定截面积的铜线接出机架外部,再连接于汇流条(规定面积的铜板),最后用规定面积的铜线连接到室外的“接地体”上。如果不这样做,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各种“地”之间的相互影响(导致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性能不稳定)、在有雷击时可能使机架“打火”而发生火灾(雷击电流汇集过大引起)等。
高,实在是高!
时间: 2005-9-1 10:19
作者: keyring
谁能知道设备保护地线的截面积如何计算?
时间: 2005-9-1 19:10
作者: zz0259aa
学习了好多哦
时间: 2005-9-3 16:16
作者: really
看来刚果金的确是达人了,呵呵~~~
偶是入行的新手,也是刚刚做设备
希望指教啊~~~
接地应该是算在电源系统里面的吧,的确很重要;
不过现在国内运营上在设备方面能做到接地很好的不是很多,
个人意见;主要是标准不一,变化率高;
呵呵~~~
一会儿一个样
不过三楼讲的应该说是够了的。
时间: 2005-9-4 11:06
作者: 笨狐狸
学到了不少啊
时间: 2005-9-4 16:13
作者: wangjian
学习学习
我是一个新手
不是很了解
大家讲具体点
好让我明白
时间: 2005-9-5 16:53
作者: jplltcdj
不知道有没有这方面的资料介绍
学习
时间: 2005-9-8 15:10
作者: 鞋里的沙子
啪,啪,啪,掌声不断, 刚果金在讲点。
时间: 2005-9-9 22:49
作者: yytt
2楼的说法有道理,学习........
时间: 2005-9-13 09:05
作者: s9705012
ding
时间: 2005-9-15 12:56
作者: sbjepfi
学习,
时间: 2005-9-20 15:04
作者: putiansun
以下是引用past在2005-6-15 9:53:00的发言:
请教:
现在设备电源节点有没有相应规范?比如设备放置在机架内,机架机壳保护地单独从机房保护地排引接,和将机壳保护地与架内电源分配盘或者设备保护地直接连通(不单独从地排引接保护地)。这两种方式哪种合理?感觉除了后者多一级中转之外,不知道有什么其它区别。^_^,谢谢!
机架机壳保护地主要是为了保护人身安全。由于现在电源设备多采用精密的电子元器件,保护地在此又起着防雷泄放的作用。而电源的输入电缆一般由外部引入、且线缆较长,因此,电源的保护地尽量单独放至保护地线排,同时要求保护地线必须用大截面积紫铜线或紫铜排,以降低大电流泄放产生的压降,从而保证主设备及电源设备的安全。
时间: 2005-9-21 10:26
作者: 读书笔记
看了很久,似乎也不是特别明白,基础的问题。应该找本书系统地看一下,否则不要说参加讨论,连旁听都不行!
时间: 2005-9-23 04:09
作者: summonic49
学习中
时间: 2005-9-23 20:37
作者: 孤侠
一般是机架内设备工作地引到电源分配箱或者到直流配电屏,保护地接到机架保护地,各位多多指点。
时间: 2005-9-24 10:23
作者: jplltcdj
受益匪浅,谢谢,学习中
时间: 2005-9-25 11:20
作者: sjxg
以下是引用keyring在2005-8-26 11:23:00的发言:
那位能讲一讲如何选择设备保护地线的规格?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9-25 11:44:45编辑过]
时间: 2005-9-26 20:53
作者: 晓屹
能分别介绍一下什么是直流地、交流地、模拟地、数字地、保护地吗?谢谢了
时间: 2005-9-30 10:48
作者: dawn10
我顶
时间: 2005-9-30 11:35
作者: real
已阅
时间: 2005-10-4 18:41
作者: holestar
我曾看到华为的设备上有PGND BGND GND
PGND就不用说了,另外两个怎么讲?
时间: 2005-10-5 11:07
作者: 闻香
学习
时间: 2005-10-14 22:45
作者: seamice
学习了不少东西,只是似乎少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哪位大哥有,呵呵,通知小弟一下。
前年我们建设通信楼的时候,也做了地线的相关工作,我们的老工程师根据经验,用的是镀锌管做成网状埋入地下的,引入大楼采用铜排,横截面是足够了,但是看了各位的帖子,发现似乎并不妥当,因为大楼的防雷地也接在了同一个接地体上。今天夏天的一次雷雨天,机房设备的一个电源板烧了,一个24口交换机电源部分保险丝烧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的原因。
但是用摇表测的地阻,还挺低的,不到3欧姆。
时间: 2005-10-15 11:33
作者: 碰碰@猪
用心良苦呀
时间: 2005-10-15 23:04
作者: 刚果金
以下是引用seamice在2005-10-14 22:45:00的发言:
一个电源板烧了,一个24口交换机电源部分保险丝烧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的原因。
但是用摇表测的地阻,还挺低的,不到3欧姆。
如果是大楼,3实在有点高,一般应该是0.4以下,我做的都是0.1以下.
时间: 2005-10-17 11:47
作者: seamice
呵呵,但是3欧姆已经能满足所有通信设备的接地要求。
时间: 2005-10-17 14:18
作者: gelge
不错
时间: 2005-10-19 14:30
作者: 1997deman
以下是引用yfysian000在2005-6-15 15:20:00的发言:
在通信设备中,有许多类型的“地”:直流地、交流地、模拟地、数字地、保护地等。对于这些“地”,在接地的过程中有不同的要求。不管什么要求,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不能直接在设备机架内部短路,而应该分别用规定截面积的铜线接出机架外部,再连接于汇流条(规定面积的铜板),最后用规定面积的铜线连接到室外的“接地体”上。如果不这样做,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各种“地”之间的相互影响(导致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性能不稳定)、在有雷击时可能使机架“打火”而发生火灾(雷击电流汇集过大引起)等。
高人啊
刚果金也是高人
你们都是从事电源设计的?
看完贴子
我学到了不少东西啊
时间: 2005-10-21 10:28
作者: qqpp
直流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了雷接地可以用一个接地网,机房内通信设备的工作地、保护地应采用联合接地的方式,即工作地、保护地共同合用一组接地体。千万不要把零线接到地线上了---多余的话吗
时间: 2005-10-21 10:47
作者: qqpp
直流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了雷接地可以用一个接地网,机房内通信设备的工作地、保护地应采用联合接地的方式,即工作地、保护地共同合用一组接地体。千万不要把零线接到地线上了---多余的话吗
时间: 2005-10-22 12:18
作者: cccy
就是保护地了。。。
时间: 2005-10-24 11:53
作者: johnner_0828
其实,通信行业是有专门的地线接线规定的!比如在大型交换局中,地线排必须在95平方毫米,地阻不能大于5欧姆等等,一大堆哦!
其实当前问题的关键是,由于大量的使用高频设备,导致谐波分量的增加,空间问题导致地线埋设不尽合理甚至没有底线,不同地线之间的连接尽量在等电位上作,不要形成地线间的压降,而新建的通信大楼安规定是需要作联合接地,从等电位来看,要容易实现,但是对于高频的防护(主要是雷击)依然需要作好电抗防护!
时间: 2005-10-27 14:09
作者: wllzn1314
讲的极是
时间: 2005-10-31 09:05
作者: seal_zhang
了解了
时间: 2005-10-31 18:28
作者: sbjepfi
今天又来看了一下,内容又增加了呀,再学习一下了呀
时间: 2005-11-3 13:36
作者: anima
学习ing
时间: 2005-11-5 17:50
作者: chenliangy
学习
时间: 2005-11-6 17:15
作者: 9876
各位大哥、大姐,小弟讨教一下直流地、交流地、模拟地、数字地、保护地等这些地在电路中具体的接法规则,我怎么测得电路板好多不同的地都接在一块。
诚恳讨教。
时间: 2005-11-6 17:52
作者: 山东电信
这个解决了么
时间: 2005-11-11 20:07
作者: jinkeguan888
设备各地先分别接到地排是重要的,请大家学习电信行业、电力行业电源维护规程就知道了!
时间: 2005-11-12 20:18
作者: 等待---
对于设备接地,我做设备安装的时候,对于附加的MDF(两个MDF挨着)我通常都是用25平方的电源线给串联了一下。
时间: 2005-11-14 16:50
作者: flqrm
好.....!顶!
时间: 2005-11-15 11:27
作者: LXQ2025
叁楼的同志解释的比较全面.分开是对的!
时间: 2005-11-15 11:33
作者: 12334
97楼说得对,我们也是这样~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
Powered by C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