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ptn与IP RAN的互通组网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3-6-14 16:52
作者: 奔着幸福去     标题: ptn与IP RAN的互通组网

网络的发展是一个演进的过程,在网络演进甚至一些应用场景下有可能出现核心及汇聚节点部署IP RAN设备、接入层可采用PTN设备,也就是IP RAN设备与PTN进行混合组网,IP RAN和PTN的互通也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随着移动网络向LTE宽带化的发展,电信承载网络的发展方向也逐渐明朗:智能化、全分组、支持多种基于IP服务的光网络成为未来的发展方向,PTN和IP RAN作为其中的两种技术实现手段,已成为业内关注的焦点技术之一。

PTN技术采用T-MPLS或MSTP-TP标准,适合二层分组业务占主导阶段的业务传送,可很好地满足整个3G生命周期的移动回传,具有L3功能的PTN设备可解决LTE时期的移动回传。到目前为止,ITU-T和IETF关于PTN方面的标准规范尚未涉及三层功能,由于功能上的限制,PTN技术在面临全业务接入时存在一定困难。

IP RAN采用IP/MPLS标准,具有更多的动态路由功能,适合L3业务占较大比重时的业务承载,不仅可满足3G、LTE时期的移动回传,而且可以实现全业务接入。IP RAN是传统的IP/MPLS在移动回传网络中的应用,要真正适应电信级的业务承载,需要在网络运行维护、网络保护等方面进一步提高。

针对目前3G网络移动回传的承载,两种技术都能很好地满足需求。但传输网未来的演进方向不仅是作为移动的回传网络,而且需要为现网的其他业务以及未来可能发展的业务提供一个可综合承载的网络。

IP RAN与PTN技术的产生根源虽然不同,但在满足业务的带宽、功能和性能等方面的需求是一致的。LTE业务带宽预计约为现有3G业务的10倍,而且其相邻基站之间需要X2接口进行通信,使得网络对三层功能需求进一步迫切。但网络的发展是一个演进的过程,在网络演进甚至一些应用场景下有可能出现核心及汇聚节点部署IP RAN设备,接入层可采用PTN设备,也就是IP RAN设备与PTN进行混合组网,IP RAN和PTN的互通也成为了一个关键问题。

PTN与IP/MPLS的互通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层面的互通:业务的互通,OAM的互通,对接的保护等。

业务层面的互通

现网承载的业务主要由TDM2M业务和以太专线业务两种业务组成,若由二层的以太环网接入IP/MPLS网络,仅需要在汇聚点路由器上做一个端口转发即可完成业务的对接,考虑到节点的安全性,也可以做VRRP的保护。但对于PTN,特别是异厂家互通的情况,就需要做UNI口的互通。

最简单的实现方法是PTN网络在汇聚点将各种业务终端下来,通过机房内的跳接接入IP网络,但这种方法缺少保护,且不经济。通常的做法是在PTN和IP/MPLS间做双GE口互通,采用LAG1:1保护方式或负荷分摊的方式,这两种方式需要对接的双方均需严格按照MPLS协议定义字节和开销。

(1)对于CES业务,PTN通常采用两层标签,外层是MPLSLDP标签,内层是PW标签。PTN和IP/MPLS均按照标准协议定义标签属性即可完成互通,但路由器通常动态分布LDP标签,不能手动修改,而PTN通常采用静态LDP标签,在系统对接时需要首先根据IP/MPLS动态分配的标签给PTN分配相同的标签完成业务的互通。

(2)以太网业务的实现相对简单,采用C-VLAN及QinQ方式,通过划分VLANs来区分不同的业务就可以完成互通。

OAM的互通

OAM的互通需要完成以太网接入链路OAM、以太网故障管理功能、以太网性能管理功能三个方面的互通,需要PTN设备和IP/MPLS设备均支持802.3ah、IEEE802.1ag、Y.1731等标准及协议。但以前期的情况来看,OAM的互通是问题存在最多的地方,由于各个设备厂商对标准理解不一致以及实现方法的不同,导致OAM的互通较难。

目前对于以太网接入链路OAM(IEEE802.3ah)互通,基本都可以实现,但也存在部分设备厂商不支持802.3ah链路远端故障监测功能以及支持802.3ah的双方报文的不一致,导致无法互通。以太网故障管理功能(CFM能力)互通多数情况下也都可以实现,但也有PTN设备不支持IEEE802.1ag或部分功能采用Y.1731实现等情况,无法实现互通。以太网性能管理功能(Y.1731)互通基本上难以实现,PTN及IP/MPLS均支持Y.1731,但由于路由器和PTN设备的报文格式不同,无法实现互通。

对标准的统一理解和实现是下一步OAM互通工作的重点。

互通的保护

IP/MPLS与PTN业务互通的保护通常可以采用单节点互连的GE接口LAG1:1方式,也可以采用负荷分担的方式,多数情况下可以实现小于50ms保护倒换时间。

在设备支持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GEVRRP保护的方式互通,倒换时间基本可控制在50ms以内。

由于PTN设备对双节点互连的GE接口LAG保护、双节点互连的GEVRRP保护支持能力弱,目前采用此类方式互通较为困难。

端到端业务保护性能

在现有的技术情况下,因为技术等多种因素的限制,尚不能实现业务跨IP/MPLS和PTN网络的端到端的保护,仅能在IP/MPLS和PTN内部实现自有的保护,在网间实现LAG保护。在前期的测试中,在各种测试情况下的保护倒换时间均小于50ms,基本可以满足使用的要求。

在未来本地网络综合业务传送承载的架构下,IP RAN与PTN存在较大的互通应用需求,IP RAN与PTN的互通性将成为影响网络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因素,需要制定相关的互通规范和标准,并进行综合网管方面的研究,从根本上解决IP RAN与PTN的互通问题。


时间:  2013-6-14 17:14
作者: mayabinxa

不错的思路,发挥各自的长处,但现在PTN和IP RAN都趋同了,最好还是由一种设备组网才便于维护,尤其像楼主说的OAM,PTN和IP RAN还不能玩完互通,端到端维护就会受阻,给维护造成不便;

如果L3 PTN很完善了,IP RAN也就可以退出历史舞台了,这需要一定的时间;华为现在的L3 PTN就是在路由器基础上改进而来的,相信L3路由功能不会差,但到底如何,还需要现网的检验
时间:  2013-6-16 09:34
作者: P-OTN

学习
时间:  2013-6-18 23:39
作者: dingdingoo

楼主的总结很好,有一些问题请问:
"由于功能上的限制,PTN技术在面临全业务接入时存在一定困难。"-------- PTN设备启用L3功能后,在总体功能上还有什么限制? 相比基于路由器的IPRAN设备来说最大的弱点是什么?

中国移动肯定是要PTN到底的,对于移动来说,也会建设混合的网络类型么?

现在很多厂家推广的PTN设备都是基于路由器开发的。基于此种设备搭建网络是否可以说这就已经是IPRAN的路由器网络了?   此时的PTN和IPRAN 差别还有什么呢?

谢谢




时间:  2013-6-20 08:53
作者: 优质民工

:)
时间:  2013-6-20 09:17
作者: sky_ggmm

知道了
时间:  2013-6-20 17:18
作者: 千暮

LZ的帖子是几年前的东西了吧?有没有更新一点的关于互通方面的介绍呢?
时间:  2013-6-21 10:05
作者: sjf_hlj

很细致了,一定是有互通经验的主儿,挺一下
时间:  2013-6-21 14:48
作者: twofire

最好的网络服务用户行为。现IPRAN比较的流行!!
时间:  2013-6-23 10:37
作者: w00180506

dingdingoo 发表于 2013-6-18 23:39
楼主的总结很好,有一些问题请问:
"由于功能上的限制,PTN技术在面临全业务接入时存在一定困难。"------- ...

移动是没法子了,前期PTN投入太大,不可能全部更换IPRAN设备,不然这不是抽原来急着上PTN的领导的脸么?
时间:  2013-6-23 10:43
作者: w00180506

IPRAN也有接入设备,只能说有些运营商前期投入太多,使用PTN作为接入设备;
如果是现在招标的,没人会选接入是PTN,汇聚是IPRAN设备吧。
时间:  2013-6-23 20:52
作者: tangyuexiang

学习
时间:  2013-6-25 17:04
作者: znjuery

PTN进行升级硬件改造之后就是IPRAN了,移动的就是这样
联通IPRAN+PTN混合组网
时间:  2013-6-26 19:37
作者: cdmars

很不错,学习了
时间:  2013-6-27 16:07
作者: 神鉴奇侠

:)
时间:  2013-6-29 14:03
作者: Dazhan

联通的既不是PTN,也不是IP RAN 是UTN。统一传送网络。多业务综合承载的解决方案。并不仅仅做移动回传。
时间:  2013-7-1 10:50
作者: bbsq新人

请问各位高手,无线技术好学撑握么?难不难学习,都有什么好书可以学习:)
时间:  2013-7-2 17:58
作者: suoliwengtx

学习了
时间:  2013-7-4 21:40
作者: zaxj

PW仿真电路的业务互通,除了在两网之间落地互联,就像MPLS VPN的OPTIAN A方式互联处
还有别的互通方式吗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