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中国”发展目标与发展时间表 | |||||
指标 | 单位 | 2013年 | 2015年 | 2020年 | |
1.宽带用户规模 | |||||
固定宽带接入用户 | 亿户 | 2.1 | 2.7 | 4.0 | |
其中:光纤到户(FTTH)用户 | 亿户 | 0.3 | 0.7 | —— | |
其中:城市宽带用户 | 亿户 | 1.6 | 2.0 | —— | |
农村宽带用户 | 亿户 | 0.5 | 0.7 | —— | |
3G/LTE用户 | 亿户 | 3.3 | 4.5 | 12 | |
2.宽带普及水平 | |||||
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 | % | 40 | 50 | 70 | |
其中:城市家庭普及率 | % | 55 | 65 | —— | |
农村家庭普及率 | % | 20 | 30 | —— | |
3G/LTE用户普及率 | % | 25 | 32.5 | 85 | |
3.宽带网络能力 | |||||
城市宽带接入能力 | Mbps | 20(80%用户) | 20 | 50 | |
其中:发达城市 | Mbps | 100(部分城市) | 1000(部分用户) | ||
农村宽带接入能力 | Mbps | 4(85%用户) | 4 | 12 | |
大型企事业单位接入带宽 | Mbps | 大于100 | 大于1000 | ||
互联网国际出口带宽 | Gbps | 2500 | 6500 | —— | |
FTTH覆盖家庭 | 亿个 | 1.3 | 2.0 | 3.0 | |
3G/LTE基站规模 | 万个 | 95 | 120 | —— | |
行政村通宽带比例 | % | 90 | 95 | >98 | |
全国有线电视网络互联互通平台覆盖有线电视网络用户比例 | % | 60 | 80 | >95 | |
4.宽带信息应用 | |||||
网民数量 | 亿人 | 7.0 | 8.5 | 11.0 | |
其中:农村网民 | 亿人 | 1.8 | 2.0 | —— | |
互联网数据量(网页总字节) | 太字节 | 7800 | 15000 | ||
电子商务交易额 | 万亿元 | 10 | 18 | —— |
专栏1 “宽带乡村”工程 |
根据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自然条件,灵活选择接入技术,分类分阶段推进宽带网络向行政村和有条件的自然村延伸。较发达地区在完成行政村通宽带的基础上推进光纤到行政村、宽带到自然村;欠发达地区重点解决行政村宽带覆盖。对建设成本过高的边远地区、山区以及海岛等,可以采用移动、卫星等无线宽带技术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对幅员宽广、居住分散的牧区,推进无线宽带覆盖;对新规划建设的成片新农村、农牧民安居工程,积极推进光纤到楼和光纤到户建设。 |
专栏2 宽带网络优化提速 |
工程光纤城市建设。支持城市新建区域以光纤到户方式为主部署宽带网络,已建区域采用多种方式加快“光进铜退”改造,推进政府、学校、医疗卫生、科技园区、商务楼宇、宾馆酒店等单位的光纤宽带接入部署,提高接入速率。 无线宽带网络建设。支持城市地区以3G/LTE网络为主,辅以无线局域网建设无线宽带城市,持续扩大农村地区无线宽带网络的覆盖范围,加大高速公路、高速铁路的无线网络优化力度。 下一代广播电视宽带网建设。采用超高速智能光纤和同轴光缆传输技术建设下一代广播电视宽带网,通过光纤到小区、光纤到自然村、光纤到楼等方式,结合同轴电缆入户,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海量下行带宽、室内多信息点分布的优势,满足不同用户对弹性接入带宽的需要,加快实现宽带网络优化提速,促进宽带普及。 互联网骨干网优化。推进网络结构扁平化,扩展骨干链路带宽,提升承载能力。优化骨干网间直联点布局,探索交换中心发展模式,加强对网间互联质量和交换中心的监测,保障骨干网间互联质量,提高互联网服务提供商的接入速度。 骨干传输网优化。适度超前建设超高速大容量光传输系统,持续提升骨干传输网络容量。适时引入和推广智能光传输网技术,提高资源调度的智能化水平。增加西部地区光缆路由密度,推进光缆网向格状网演进,提高国家干线网络安全性能。 |
专栏3 中小企业宽带应用示范工程 |
支持中小企业宽带上网,推动企业将互联网融入其生产经营流程。支持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鼓励开展在线销售、采购、客户关系管理等活动。 |
专栏4 贫困学校和特殊教育机构宽带应用示范工程 |
支持灵活选用不同宽带接入技术,因地制宜为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和残疾人特殊教育机构建设宽带网络设施,开发简便易用的上网终端,丰富特色应用,加大信息助教、助残和扶贫力度,缩小数字鸿沟。 |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 Powered by C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