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IPRAN技术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4-1-15 18:00
作者:
6241240
标题:
IPRAN技术
IPRAN
中的
IP
指的是互联协议,
RAN
指的是
Radio Access Network
。相对于传统的
SDH
传送网,
IPRAN
的意思:“无线接入网
IP
化”,
是基于
IP
的传送网的。网络
IP
化趋势是近年来电信运营商网络发展中最大的一个趋势,在该趋势的驱使下,移动网络的
IP
化进程也在逐步的展开,作为移动网络重要的组成部分,移动承载网络的
IP
化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传统的移动运营商的基站回传网络是基于
TDM/SDH
建成的,但是随着
3G
和
LTE
等业务的部署与发展,数据业务已成为承载主体,其对带宽的需求在迅猛增长。
SDH
传统的
TDM
独享管道的网络扩容模式难以支撑,分组化的承载网建设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
IPRAN
具备如下能力:
1.
多业务承载。目前运营商网络承载的业务包括互联网宽带业务、大客户专线业务、固话
NGN
业务和移动
2G/3G
业务等,既有二层业务,又有三层业务。尤其是当移动网演进到
LTE
后,
S1
和
X2
接口的引入对于底层承载提出了三层交换的需求。由于业务类型丰富多样,目前各业务的承载网独立发展,造成承载方式多样、组网复杂低效、优化难度大等问题。新兴的承载网需要朝着多业务承载的方向发展。
2.
超高带宽。随着业务日趋宽带化,固网宽带提速后家庭接入可达
20 M
,并在向
100 M
迈进;移动宽带高速分组接入
(HSPA+)
已规模商用,带宽达
21 M
甚至
42 M
;未来
LTE
部署后用户带宽可达
300 M
。因此移动回传与城域承载网必须有足够强的带宽扩展能力。
3.
服务质量
(QoS)
保障能力。带宽的提升和业务类型的多样化对网络
QoS
保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移动回传网同时承载移动
PS
域和
CS
域的业务,
CS
域业务通常需要更高的
QoS
保证。此外,承载网还承载大客户专线等高价值业务,网络必须具备完备的
QoS
能力。
4.
高可靠性。为保证网络质量,承载网需要具备端到端的操作、管理和维护
(OAM)
故障检测机制,可以从业务层面和隧道层面对业务质量和网络质量进行管控。此外,网络还需要电信级的保护倒换能力,确保语音、视频等高实时性业务的服务质量。
IPRAN
具有如下技术特点和优势:
1.
端到端的
IP
化。端到端的
IP
化使得网络复杂度大大降低,简化了网络配置,能极大缩短基站开通、割接和调整的工作量。另外,端到端
IP
减少了网络中协议转换的次数,简化了封装解封装的过程,使得链路更加透明可控,实现了网元到网元的对等协作、全程全网的
OAM
管理以及层次化的端到端
QoS
。
IP
化的网络还有助于提高网络的智能化,便于部署各类策略,发展智能管道。
2.
更高效的网络资源利用率。面向连接的
SDH
或
MSTP
提供的是刚性管道,容易导致网络利用率低下。而基于
IP/MPLS
的
IPRAN
不再面向连接,而是采取动态寻址方式,实现承载网络内自动的路由优化,大大简化了后期网络维护和网络优化的工作量。同时与刚性管道相比,分组交换和统计复用能大大提高网络利用率。
3.
多业务融合承载。
IPRAN
采用动态三层组网方式,可以更充分满足综合业务的承载需求,实现多业务承载时的资源统一协调和控制层面统一管理,提升运营商的综合运营能力。
4.
成熟的标准和良好的互通性。
IPRAN
技术标准主要基于
Internet
工程任务组
(IETF)
的
MPLS
工作组发布的
RFC
文档,已经形成成熟的标准文档百余篇。
IPRAN
设备形态基于成熟的路由交换网络技术,大多是在传统路由器或交换机基础上改进而成,因此有着良好的互通性。
IPRAN
的关键问题与发展方向:
1.
规模组网问题。
IPRAN
的组网规模是业内一直有争议的问题之一。从目前由路由器组网的现网部署情况看,还没有上千个节点的单个
IP
承载网存在。但是从全网角度看,整个互联网就是由自治的多个
IP
网通过边界网关协议
(BGP)
注入形成的完整网络。因此,基于
IP/MPLS
的
IP RAN
网络也可以采用分域管理,不同的域使用不同的内部网关协议
(IGP)
协议,并互相使用静态路由注入的方式解决规模组网的问题。静态路由配合动态路由,也利于网络路由收敛、故障恢复和自愈。
2.OAM
管理问题。传统路由器组网的网络配置管理是采用命令行方式
(CLI)
。命令行方式的特点是可以使用各种平台和网络,配置速度快、命令丰富。而传统传输设备如
MSTP
的配置方式是图形界面
(GUI)
,特点是配置直观,适合批量管理,使用简单。为了减少管理方式变化给运维带来的影响,部分路由器厂家已经开发了基于图形界面的管理方式,并遵循了传统的
MSTP
网络管理习惯。由于
IPRAN
的承载方式打破了运营商传统传输专业的运维和管理思路,如何平稳过渡还需要在实践中进一步探讨。
3.
保护恢复问题。
IP/MPLS
采用快速重路由
(FRR)
机制可以提供
50 ms
级别的故障恢复,但属于局部网络保护方式,当链路或节点故障发生在
TE
域之外,系统的故障恢复需要
IGP
收敛实现,整网保护倒换可能在几百
ms
左右。
4.
端到端
QoS
保障问题。在传统
IP
承载网中,高品质的
QoS
保障往往要靠大带宽轻载来实现,网络带宽的利用效率较低。为此需要考虑部署端到端的
QoS
解决方案,以提高网络利用率。
5.
与现网的互联互通问题。由于运营商原有
MSTP
部署的规模较大,虽然
MSTP
提供了以太网接口,以满足
IP
化和多业务的承载,但内核仍为
TDM
。另一方面
MSTP
承载了现网中大部分业务,新部署的
IPRAN
还不能完全取代
MSTP
,业务的割接有一个渐进过程,因此在
MSTP
与
IPRAN
共存的情形下,必须解决
MSTP
与
IPRAN
的互联互通问题,包括业务的互联互通、
OAM
的互联互通以及网络保护的互联互通。
随着移动通信日趋宽带化和
IP
化,基于
TDM
的
MSTP
无论从容量还是技术上都无法满足移动回传的需求,建设新型的分组化移动回传网势在必行。在此背景下,基于
IP/MPLS
组网的
IP RAN
成为了重要的技术选择。
IP RAN
采用成熟的
IP
组网技术,同时吸取了传统传输网的管理理念,是实现移动与固定宽带业务统一承载的重要手段。
时间:
2014-1-15 19:07
作者:
cnczjk
有IPRAN中MPLSVPN配置的资料吗,谢谢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