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全球(及中国)3G市场和产业链研究报告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5-7-22 11:29
作者: xeihui1070     标题: 全球(及中国)3G市场和产业链研究报告

上篇 全球3G市场
  正文目录
  
  上篇 全球3G市场 1
  正文目录 3
  图表目录 7
  第一章 3G网络演进和3G产业链 11
  1.1 2G、2.5G和3G网络比较 11
  1.1.1 2G技术简介 11
  1.1.2 2.5G技术简介 12
  1.1.3 3G技术简介 12
  1.2 3G网络演进路线预测 13
  1.2.1 全球3G演进路线 13
  1.2.2 中国3G演进路线 14
  1.2.3 日本3G演进路线 15
  1.3 3G网络建设成本估算 15
  1.4 3G产业链的构成情况 16
  1.5 3G产业链各成员的作用 17
  1.6 3G产业链成员之间的合作模式 18
  第二章 三大3G标准发展状况 20
  2.1 WCDMA标准的发展状况 20
  2.1.1 WCDMA技术分析 20
  2.1.2 各版本WCDMA标准介绍 21
  2.1.3 WCDMA产业联盟情况 22
  2.2 CDMA2000标准的发展状况 23
  2.2.1 CDMA2000标准的发展背景 23
  2.2.2 CDMA2000 1xEV-DO技术分析 24
  2.2.3 CDMA2000产业联盟情况 24
  2.3 TD-SCDMA标准的发展状况 25
  2.3.1 TD-SCDMA技术分析 25
  2.3.2 TD-SCDMA产业联盟情况 26
  2.3.2.1 TD-SCDMA产业联盟 26
  2.3.2.2 TD-SCDMA技术论坛 27
  2.4 三大3G标准对比分析 29
  2.4.1 WCDMA与CDMA2000 29
  2.4.2 TD-SCDMA与WCDMA、CDMA2000 30
  2.4.3 中国市场三种标准综合比较 31
  2.4.4 各种标准专利持有情况比较 32
  2.4.4.1 WCDMA专利情况 32
  2.4.4.2 CDMA2000专利情况 33
  2.4.4.3 TD-SCDMA专利情况 33
  第三章 全球3G牌照、市场现状和调查 34
  3.1 全球3G牌照发放情况 34
  3.1.1 3G牌照发放方式 34
  3.1.2 3G牌照发放情况 34
  3.2 全球3G市场概览 36
  3.3 全球3G发展前景分析 39
  3.4 全球重点地区3G消费调查 40
  3.4.1 国外3G消费调查 40
  调查目标与方法 41
  用户当前的行为状况 41
  用户对于未来3G的态度 41
  用户对3G功能需求的细节 43
  用户对特定领域的需求 44
  调查结果分析 46
  3.4.2 国内3G消费调查 47
  3.4.2.1 调查目标与方法 47
  3.4.2.2 国内用户对3G业务的态度 47
  3.4.2.2 3G潜在消费群特征 48
  3.4.2.3 高端用户对未来3G业务的取向 52
  第四章 3G业务发展趋势和规模预测 59
  4.1 3G业务分类研究 59
  4.1.1 UMTS 3G业务分类 59
  4.1.1.1 UMTS业务介绍 59
  4.1.1.2 UMTS方案的特点和局限 61
  4.1.2 CATR 3G业务分类 64
  4.1.2.1 CATR业务分类方案一 64
  4.1.2.2 CATR业务分类方案二 65
  4.1.2.3 CATR业务分类方案三(推荐方案) 66
  4.1.2.4 CATR业务分类方案四 68
  4.1.3 PdayResearch 3G业务分类 69
  4.2 重点3G业务研究 71
  4.2.1 发展潜力较大的几种3G业务 71
  4.2.2 几种重要3G业务的全球开展情况 72
  4.2.2.1 定位应用 72
  4.2.2.2 媒体点播 73
  4.2.2.3 可视电话(会议) 74
  4.2.2.4 企业网应用 74
  4.3 3G市场用户规模和收入预测 75
  4.3.1 3G业务的发展趋势 75
  4.3.2 3G用户数发展预测 76
  4.3.2.1 全球3G用户数发展预测 76
  4.3.2.2 中国3G用户数发展预测 77
  4.3.3 3G业务收入发展预测 78
  4.3.2.2 全球3G业务收入发展预测 78
  4.3.3.2 中国3G业务收入发展预测 79
  第五章 3G设备市场发展现状与预测 80
  5.1 全球3G设备市场发展现状 80
  5.2 全球3G网络设备市场发展预测 81
  5.2.1 全球WCDMA网络设备市场发展预测 81
  5.2.2 全球CDMA2000网络设备市场发展预测 82
  5.2.3 全球TD-SCDMA网络设备市场发展预测 83
  5.3 3G终端市场发展预测 84
  5.3.1 全球WCDMA终端市场发展预测 85
  5.3.2 全球CDMA终端市场发展预测 86
  5.4 3G芯片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87
  5.5 3G电池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89
  5.6 中国大陆3G设备市场发展预测 91
  第六章 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分析 92
  6.1 话音手机、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 92
  6.1.1 三类手机的定义 92
  6.1.2 三类手机的产量和价格趋势 93
  6.2 运营商和移动终端 95
  6.3 移动终端和操作系统 96
  6.4 市场上现有3G移动终端的功能和配置 97
  6.4.1 WCDMA制式 97
  6.4.2 CDMA2000-1X制式 101
  第七章 3G的产业环境和竞争技术分析 105
  7.1 日本特许3G运营许可 105
  7.2 韩国3G发展的政策环境 107
  7.2.1 3G牌照发放历程 107
  7.2.2 3G制式选择 108
  7.3 欧洲3G的政府管制 108
  7.3.1 欧洲3G牌照的发放方式 109
  7.3.2 对3G业务的管制 110
  7.4 3G与WIFI 110
  7.5 3G与WiMax 111
  7.5.1 WiMax技术简介 111
  7.5.2 WiMax与3G竞争关系分析 112
  7.6 3G、3.5G和4G 113
  7.6.1 3.5G技术及应用分析 113
  7.6.1.1 3.5G技术简介 113
  7.6.1.2 3.5G产品分析 114
  7.6.1.3 3.5G开展情况 114
  7.6.3 4G技术分析 115
  7.6.3.1 4G技术的发展背景 115
  7.6.3.2 4G核心技术简介 116
  7.6.3.3 4G技术的特征 117
  7.6.3.4 世界各国对4G的研究 118
  7.6.4 3G、3.5G与4G的竞争关系分析 119
  第八章 世界各国家和地区3G市场状况 120
  8.1 亚太地区 120
  8.1.1 日本 120
  8.1.2 韩国 122
  8.1.3 中国大陆 126
  8.1.4 中国台湾 127
  8.1.5 中国香港 128
  8.1.6 印度 129
  8.1.6.1 印度通讯产业概述 129
  8.1.7 印度尼西亚 130
  8.1.8 澳大利亚 131
  8.1.8.1 澳大利亚通讯产业概述 131
  8.1.9 新西兰 133
  8.2 欧洲 134
  8.2.1 英国 134
  8.2.2 德国 135
  8.2.3 法国 137
  8.2.4 意大利 138
  8.2.5 西班牙 139
  8.2.6 葡萄牙 140
  8.2.7 荷兰 141
  8.2.8 比利时 142
  8.2.9 奥地利 142
  8.2.10 希腊 144
  8.2.11 瑞典 145
  8.2.12 丹麦 146
  8.2.13 芬兰 147
  8.2.14 挪威 148
  8.2.15 斯洛文尼亚 149
  8.2.16 俄罗斯 150
  8.3 美洲 152
  8.3.1 美国 154
  8.3.2 加拿大 158
  8.3.3 巴西 163
  8.3.4 智利 165
  8.3.5 阿根廷 165
  8.3.6 墨西哥 166
  8.3.7 委内瑞拉 167
  8.3.8 哥伦比亚 167
  8.3.9 秘鲁 168
  8.4 中东及非洲 168
  8.4.1 尼日利亚 169
  8.4.2 以色列 169
  8.4.3 阿联酋 170
  8.4.4 南非 170
  8.4.5 埃及 171
  8.4.6 其他国家 172

时间:  2005-7-22 11:29
作者: xeihui1070

图表目录
  
  
  表1-1 2G、2.5G、3G技术对比分析 11
  图1-3 全球2G往3G演进路线图 13
  图1-4 中国2G往3G演进路线图 14
  图1-5 日本2G往3G演进路线图 15
  表1-6 新运营商3G项目投资分析 15
  图1-7 3G产业链图 16
  图1-8 软件和服务提供商分类 19
  图2-1 全球WCDMA产业联盟成员构成情况 23
  图2-2 CDMA2000产业联盟成员构成情况 25
  表2-3 TD-SCDMA技术论坛理事成员和高级成员列表 27
  图2-4 TD-SCDMA技术论坛成员构成情况 28
  表2-5 WCDMA与CDMA2000的技术参数对比 29
  图2-6 WCDMA与CDMA2000的演进策略 30
  图2-7 WCDMA专利持有情况 32
  图2-8 CDMA2000专利持有情况 33
  图2-9 TD-SCDMA专利持有情况 33
  表3-1 全球主要国家/地区3G牌照发放情况 35
  表3-2 全球3G发展情况 36
  图3-3 全球WCDMA运营商 36
  图3-4 全球CDMA2000 1xEV-DO运营商 37
  图3-5 2003年3月-2004年3月全球3G用户数 38
  图3-6 2004年3月按制式划分的全球3G用户数分布 39
  图3-7 2004年1月全球主要地区3G用户数 39
  图3-8 2009年三种主流3G标准所占的比例 40
  图3-9 消费者对技术新发展的态度 42
  图3-10 “消费先驱”使用移动电话的方式 43
  图3-11 消费者对特定业务的需求程度 45
  图3-12 消费者“确定”想要的14种业务 46
  图3-13 用户对3G业务的接收程度调查 48
  图3-14 3G潜在用户年龄分布 48
  图3-15 潜在消费者学历分布 49
  图3-16 3G潜在用户职业分布 50
  表3-17 潜在3G用户收入状况 50
  表3-18 潜在3G用户月手机使用费情况 51
  表3-19 潜在用户每月用于话音通话的费用 51
  图3-20 各城市动感地带用户数据业务费比例图 52
  表3-21 高端用户对未来3G业务的兴趣度 52
  表3-22 潜在用户对未来3G手机功能的期待 53
  表3-23 初期上市时潜在用户对未来3G手机价格的期待 54
  表3-24 3G市场成熟时潜在用户对未来3G手机价格的期待 54
  图3-25 高度用户对3G手机外形的期待 55
  图3-26 高端用户对3G的认知度 55
  表3-27 高端用户对3G实现功能的期待 56
  图3-28 高端用户对3G网络速度的期待 56
  表3-29 高端用户2006-2008年内使用3G业务的可能性 57
  表3-30 高端用户对3G业务的期待 57
  图4-1 3G业务框架 60
  表4-2 UMTS 3G业务描述 61
  表4-3 各种业务和应用与UMTS业务分类的映射关系表 62
  表4-4 按照媒体形式划分的3G业务列表 65
  表4-5 按照业务性质划分3G业务列表 65
  表4-6 按照用户的生活状态划分的3G业务分类 67
  表4-7 按照业务服务内容划分的3G业务列表 68
  表4-8 PdayResearch 3G业务分类 70
  图4-9 2005-2010全球3G用户数预测 77
  图4-10 2005-2010年中国3G用户数发展预测 78
  图4-11 2005-2010全球3G业务收入预测 79
  表4-12 2005-2010年国内3G业务收入预测(来源:CATR) 79
  图5-1 2002-2008年全球无线通信设备支出预测 80
  表5-2 2002-2008全球主要制式无线通信设备市场规模预测 80
  图5-3 2002-2008年WCDMA设备市场规模预测 81
  图5-4 2002-2008年GSM/GPRS/EDGE设备市场规模预测 82
  图5-5 2002-2008年UMTS-TDD市场潜力预测 82
  图5-6 2002-2008年CDMA 1x/CDMA 1xEV-DV网络设备支出预测 83
  图5-7 2002-2007年CDMA 1xEV-DO市场潜力预测 83
  图5-8 2002-2008年TD-SCDMA市场潜力预测 84
  表5-9 2002-2008年全球主要制式手机市场规模预测 84
  图5-10 2002-2008年全球WCDMA终端出货量预测 85
  图5-11 2002-2008年全球EDGE手机出货量预测 85
  图5-12 2002-2008年全球所有CDMA终端出货量预测 86
  图5-13 2001-2008年CDMA2000 1xRTT终端出货量预测 86
  图5-14 2002-2008年CDMA2000 1xEV-DO/DV终端出货量预测 87
  图5-15 2002-2008年全球手机芯片市场规模发展预测 88
  图5-16 2004-2008年WCDMA与CDMA2000 1xEV-DO/DV芯片出货量预测 88
  图5-17 全球燃料电池市场销售收入规模(十亿美元) 90
  图5-18 2020年日本燃料电池市场规模 90
  表5-19 2005-2010年中国3G产业带动价值总额预测(亿元) 91
  表5-20 2005-2010年中国3G终端市场规模预测 91
  图6-1 三种手机在其中两种应用上的差异图 93
  图6-2 三种手机数量发展趋势 94
  表6-3 三类手机的价格趋势表 94
  图6-4 三类手机的价格发展趋势图 94
  图7-1 WiMAX在无线接入网中的位置 111
  图7-2 2004-2008年WiMAX设备收入预测 112
  表8-1 日本4家3G运营商业务推出时间及业务 120
  表8-2 日本各运营商3G网络的覆盖情况 121
  表8-3 日本各运营商3G用户数 121
  表8-4 韩国3家3G运营商业务推出时间及业务 122
  表8-5 韩国各运营商EV-DO网络的覆盖情况 123
  表8-6 韩国各运营商WCDMA网络的覆盖情况 123
  表8-7 韩国各运营商EV-DO用户数 123
  表8-8 中国六大运营商对3G重视程度分析 126
  表8-9 中国联通公司CDMA20001X网络的覆盖情况 126
  表8-10 中国台湾3G牌照发放情况 127
  表8-11 中国台湾EV-DO网络的覆盖情况 128
  表8-12 香港3G牌照发放情况 129
  表8-13 香港各运营商WCDMA网络的覆盖情况 129
  表8-14 印度CDMA20001X商用情况 130
  表8-15 印尼运营商及商用网络情况 130
  表8-16 印尼历年手机用户数量(万部) 131
  表8-17 印尼EV-DO运营商业务推出时间及业务 131
  表8-18 澳大利亚3G牌照发放情况 132
  表8-19 澳大利亚3G运营商业务推出时间及业务 132
  表8-20 澳大利亚3G运营商WCDMA网络的覆盖情况 133
  表8-21 澳大利亚3G运营商WCDMA用户数 133
  表8-22 新西兰3G牌照发放情况 133
  表8-23 英国3G牌照发放情况 134
  表8-24 英国3G商用情况 134
  表8-25 英国3G运营商WCDMA网络的覆盖情况 135
  表8-26 英国3G用户数情况 135
  表8-27 德国3G牌照发放情况 135
  表8-28 德国3G商用情况 136
  表8-29 德国3G运营商WCDMA网络的覆盖情况 136
  表8-30 法国3G牌照发放情况 137
  表8-31 法国3G商用情况 137
  表8-32 意大利3G牌照发放情况 138
  表8-33 意大利3G商用情况 138
  表8-34意大利3G网络覆盖情况 138
  表8-35 意大利3G用户情况 138
  表8-36 西班牙3G牌照发放情况 139
  表8-37 西班牙3G商用情况 139
  表8-38 西班牙3G网络覆盖情况 139
  表8-39 葡萄牙3G牌照发放情况 140
  表8-40 葡萄牙3G商用情况 140
  表8-41 葡萄牙3G网络覆盖情况 140
  表8-42 荷兰3G牌照发放情况 141
  表8-43 荷兰3G商用情况 141
  表8-44 荷兰3G网络覆盖情况 141
  表8-45 比利时3G牌照发放情况 142
  表8-46 比利时3G商用情况 142
  表8-47 奥地利3G牌照发放情况 143
  表8-48 奥地利3G商用情况 143
  表8-49 奥地利3G网络覆盖情况 143
  表8-50 奥地利3G用户数情况 144
  表8-51 希腊3G牌照发放情况 144
  表8-52 希腊3G商用情况 144
  表8-53 希腊3G网络覆盖情况 145
  表8-54 希腊3G用户数情况 145
  表8-55 瑞典3G牌照发放情况 145
  表8-56 瑞典3G商用情况 146
  表8-57 瑞典3G网络覆盖情况 146
  表8-58 瑞典3G商用情况 146
  表8-59 丹麦3G牌照发放情况 147
  表8-60 丹麦3G商用情况 147
  表8-61 丹麦3G网络覆盖情况 147
  表8-62 丹麦3G用户数情况 147
  表8-63 芬兰3G牌照发放情况 148
  表8-64 芬兰3G商用情况 148
  表8-65 挪威3G牌照发放情况 148
  表8-66 斯洛文尼亚3G牌照发放情况 149
  表8-67 斯洛文尼亚3G商用情况 149
  表8-68 斯洛文尼亚3G网络覆盖情况 149
  表8-69 斯洛文尼亚3G用户数情况 150
  表8-70 俄罗斯运营商3G试验情况 150
  表8-71 俄罗斯CDMA450商用情况 150
  表8-72 CDMA450全球网络设备提供商一览表 151
  表8-73 CDMA450终端设备提供商一览表 151
  表8-74 俄罗斯2.75G商用情况 151
  表8-75 2004-2007年俄罗斯3G发展走势预测 151
  表8-76 北美及拉美地区CDMA用户数情况 153
  表8-77 美国运营商3G商用情况 154
  表8-78 美国主要运营商3G演进 155
  表8-79 美国各运营商开展3G业务的状况 156
  表8-80 2003年第二季度美国无线服务市场份额表 157
  表8-81 加拿大运营商CDMA 1X情况 159
  表8-82 加拿大运营商CDMA 1X使用情况 160
  表8-83 巴西3G网络商用情况 164
  表8-84 智利3G运营情况 165
  表8-85 阿根廷3G运营情况 165
  表8-86 墨西哥3G运营情况 166
  表8-87 委内瑞拉3G运营情况 167
  表8-88 哥伦比亚3G运营情况 167
  表8-89 秘鲁3G运营情况 168
  表8-90 尼日利亚3G运营情况 169
  表8-91 以色列3G运营情况 170
  

时间:  2005-7-22 11:30
作者: xeihui1070

第一章 3G网络演进和3G产业链
  
  1.1 2G、2.5G和3G网络比较
  表1-1 2G、2.5G、3G技术对比分析
   2G 2.5G 3G
  标准制式 GSM/IS-95 GPRS/CDMA 1x/EDGE WCDMA/CDMA2000/TD-SCDMA
  数据传输速率 9.6kbps 9.6kbps-384kbps 114kbps-2.4Mbps
  主要服务 话音、WAP上网、短信 话音、无线上网、MMS、铃声、图片、下载等 话音、可视电话、网页浏览、电话会议、电子商务、流媒体、视频点播、音乐、电影、手机电视等
  交换方式 电路交换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
  来源:PdayResearch,2004.6
  
  
  1.1.1 2G技术简介
  2G即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其采用数字调制技术,具有频谱利用率高、保密性好的特点,既可以支持话音业务,也可以支持低速数据业务。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以传输话音和低速数据业务为目的,因此又称为窄带数字通信系统。
  
  2G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DAMPS系统、IS-95和欧洲的GSM系统。GSM标准体制较为完善,技术相对成熟。其不足之处是相对于模拟系统而言,其容量增加不多,仅为模拟系统的两倍左右,而且无法和模拟系统兼容。
  
  IS-95是北美的两种数字蜂窝标准之一,使用CDMA多址方式。CDMA系统容量相当于模拟系统的10到20倍,而且与模拟系统的兼容性好。由于窄带CDMA技术比GSM成熟晚等原因,使得其在世界范围内的应用远不及GSM。目前,GSM的全球市场份额约为70%,而CDMA仅为13%。但从发展前景看,由于自有的技术优势,CDMA技术已经成为未来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核心技术。
  
  目前第二代移动通信系统中,无论是GSM或是CDMA IS95都已经能提供令人基本满意的话音质量与通信稳定性,但其数据传输速率低下,数据业务发展有限。因此发展受到了很大的考验和挑战。
  
  1.1.2 2.5G技术简介
  2.5G技术突破了2G电路交换技术对数据传输速率的制约,引入了分组交换技术,从而使数据传输速率有所突破,是一种介于2G与3G之间的过渡技术。
  
  2.5G的典型代表是美国的CDMA 1x系统和欧洲的GPRS系统。CDMA 1x由IS-95演进而来,完全兼容IS-95。仿真与现场测试结果表明,CDMA 1x系统话音业务容量是IS-95系统的2倍,数据业务容量是IS-95的10倍,而且其峰值速率可达153.6kbps。
  
  GPRS则是在GSM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分组交换的数据承载和传输方式。与原有的GSM比较,GPRS在数据业务的承载和支持上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更有效地利用无线网络信息资源,特别适合突发性、频繁的小流量数据传输;支持的数据传输的速率更高,理论峰值达117.2kbps;计费方式更加灵活,可以支持按数据流量来进行计费;GPRS还能支持在进行数据传输的同时进行语音通话等。
  
  目前,CDMA 1x的发展速度超过了GPRS。据统计,全球CDMA 1x用户数已接近1亿,而GPRS用户数仅约2000万。这一方面是因为CDMA 1x自身固有的技术优势,另一方面则是由于从IS-95升级至CDMA 1x的成本要低于从GSM升级至GPRS的。
  
  1.1.3 3G技术简介
  与前两代系统相比,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的主要特征是可提供丰富多彩的移动多媒体业务,其传输速率在高速移动环境中支持144kbps,步行慢速移动环境中支持384kbps,静止状态下支持2Mb/s(以上指标国际电联对第三代移动通讯的最低指标)。其设计目标是为了提供比第二代系统更大的系统容量、更好的通信质量,而且要能在全球范围内更好地实现无缝漫游及为用户提供包括话音、数据及多媒体等在内的多种业务,同时也要考虑与已有第二代系统的良好兼容性。
  
  目前国际电联接受的3G标准主要有以下三种:WCDMA、CDMA2000与TD-SCDMA。WCDMA全称为Wideband CDMA,其是基于GSM网发展出来的3G技术规范,是欧洲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它与日本提出的宽带CDMA技术基本相同,目前正在进一步融合。CDMA2000是由IS-95技术发展而来的宽带CDMA技术,由美国主推。TD-SCDMA全称为Time Division-Synchronous CDMA(时分同步CDMA),是由中国大唐电信公司提出的3G标准。
  
  
  
  1.2 3G网络演进路线预测
  1.2.1 全球3G演进路线
  图1-3 全球2G往3G演进路线图
  
  来源:PdayResearch,2004.6
  
  全球市场上目前2G通讯系统GSM占据主流位置,而北美的IS-95和CDMA 1x也拥有一定的市场份额,部分非洲地区还使用模拟通讯,但在此不作阐述,因为模拟通讯模式基本上已经不存在,日本采用自己的PDC 2G通讯制式,在后文将单独讨论其演进路径,而中国由于大力推广基于自己提出的标准TD-SCDMA,因此其演进路径也单独讨论,世界其他国家的情况基本上都符合这样的一个演进路径。
  
  1.2.2 中国3G演进路线
  图1-4 中国2G往3G演进路线图
  
  来源:PdayResearch,2004.6
  
  中国市场目前存在三种3G标准,中国运营商具体如何选择3G标准存在上图所表示的各种路径,部分新进入的运营商可能由于自己没有2G网络而直接在3G网络上选择他们的标准。
  
  预计中国移动会采用GSM→GPRS→EDGE(可能局部地区推出这项服务)→WCDMA(或者TD-SCDMA)的演进路线。中国联通则可能是在CDMA 1x→CDMA 1xEV-DO的路线上发展。新进入的3G运营商则可能结合自己的情况直接在CDMA2000、WCDMA、TD-SCDMA三种标准中选择。
  
  1.2.3 日本3G演进路线
  图1-5 日本2G往3G演进路线图
  
  来源:PdayResearch,2004.6
  
  日本2G时代只有自己的标准PDC,所以跟全球其他国家有一定的区别,但在3G标准的选择方面,基本上跟全球是一样的,也是主要在WCDMA和CDMA2000两大3G标准中选择。另外,在2004年5月,有报道称日本运营商打算商用TD-SCDMA(日本版),但未经确认;而且,日本建设TD-SCDMA网络主要是为日本厂商提供一个TD-SCDMA的国内研发环境,以有利于它们在中国TD-SCDMA产业化发展中获取自己的市场。因此,在日本的3G路线演进图中未考虑TD-SCDMA标准。
  
  1.3 3G网络建设成本估算
  在3G网络建设成本估算方面,由于各国网络设备和覆盖等情况并不一致,而且网络建设使用的网络设备根据标准不同而不完全一样,但结合具体的某个标准,各国除了网络容量等不同外,其他情况都是类似,所以这里主要分析中国3G网络建设,其他国家的情况可以类似比较。
  
  在国内,如果一家新运营商要铺设一个覆盖全国的3G网络,容量约需要5000万线,其总投资将为670-920亿人民币。预计网络建设周期为3年,因此每年投资约为200-300亿人民币左右。
  
  表1-6 新运营商3G项目投资分析
  假定
  网络容量 5000万线
  其中数据应用 2000万线
  移动设备每线成本
  WCDMA US$100
  CDMA2000 1XEV-DO US$73
  移动设备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 45%
  建设周期 3年
  预计总投资(亿元)
  新运营商数量 1家 2家
  WCDMA 918 1836
  CDMA2000 1X EV-DO 670 1342
  预计每年新增投资(亿元)
  WCDMA 306 612
  CDMA2000 1XEV-DO 223 447
  来源:CATR,2004.6

时间:  2005-7-22 11:30
作者: xeihui1070

1.4 3G产业链的构成情况
  图1-7 3G产业链图
  
  来源:PdayResearch,2004.6
  
  3G产业链成员主要有:运营商、设备提供商、终端提供商、SP/CP提供商、测试厂商、软件提供商、管制机构、用户。
  
  从全球来看,目前3G产业链初步形成。截至2004年6月,部分全球性的运营商(如和黄、沃达丰等)基本上完成了自己3G产业链的部署并开始灵活运转。3G产业中,运营商是产业链的主导,大部分运营商(特别是亚洲国家运营商、和黄、沃达丰、orange等)都采用了定制手机的发展策略,因此在决定选择终端方面,运营商能够结合自己提供的服务让终端制造商结合自己的需求提供定制终端,这个跟2G时代的产业链有较为明显的区别,2G时代由于业务仅仅是语音和短信息,所以终端制造商只要制造出能够提供这两个标准功能的手机即可,而3G产业由于业务大量丰富和运营商各自提供的业务不同,因此导致定制手机成为3G产业链的亮点。
  
  另外,在内容提供方面,也越来越多的运营商采用NTT DoCoMo运营i-mode的模式提供内容业务服务,3G产业中内容服务突出的就是娱乐音乐、视频短片,足球、新闻等视频信息的服务,而这样的服务很大程度上需要结合运营本身和运营商定制手机的支持情况来决定,反过来说,运营商在定制手机之前也需要结合自己的业务需要提出自己的要求,让手机制造商结合自己的需要生产合适的终端,所有这些都使得整个产业链各个环节结合的更加紧密,而运营商成为各个环节的中心,也是现实中的产业链链主。
  
  1.5 3G产业链各成员的作用
  运营商
  产业链的链主,主要进行3G通信系统的运营,给用户提供先进的3G通信业务,同时也是设备提供商、终端提供商、SP/CP提供商的大客户,选择购买设备、终端、SP/CP,并结合自己的3G标准选择建设网络、给用户提供终端和提供各种3G业务。
  
  设备提供商
  设备提供商主要是指为运营商提供网络设备,并为运营商建设3G通信网络的厂商,同时也给运营商提供运营支持系统和运营平台,是3G网络搭建者。
  
  终端提供商
  终端提供商主要是指3G手持设备制造商,给用户或者运营商提供3G终端,由于3G产业链的一些变化,终端提供商不但需要能够提供各种标准的3G手机,而且还需要结合运营商的业务需要设计专门的终端。可以说,3G产业中,终端的竞争更加突出灵活性和快速市场反应能力,而规模效应可能会因为业务的多样性和时尚性难于显示优势。
  
  诺基亚在3G终端方面,被日韩厂商甩在后面,部分原因也是归因于没法快速提供吸引消费者、 并且根据运营商需要定制出服务运营商需要的手机。终端提供商在3G产业环节中是不可或缺的。
  
  SP/CP提供商
  3G网络比任何以前的通信网络都能够更多更丰富的业务,3G通信也着重突出其多媒体通信的更能,因此不管是运营商还是用户都非常青睐3G网络能够带来的丰富业务,而所有这些丰富的业务都离不开SP/CP厂商的开发和设计,同时也需要运营商提供网络支持,如果说前面的运营商、网络设备提供商、终端提供商,搭建了一个完善的3G舞台的话,SP/CP可以说是这个舞台的演员,他的表演不但可以吸引更加多的用户选择3G服务,而且同时可以给自己和运营商带来丰厚的利润,因此在3G产业中,几乎所有的运营商和内容提供商都更加注重推出有市场和适合消费者胃口的服务。
  
  测试厂商
  在3G网络设备没有推出市场之前少不了需要测试,验证是否合格。运营商在选择某个通信系统或者某些网络设备提供商时,也少不了需要进行多次分环境的测试工作,每次测试都需要测试厂商进行技术支持和参数分析,而且这些数据直接左右着运营商对某个网络的选择,在这个3G产业链中,测试厂商主要是指跟运营商合作,给网络运营商提供测试服务或者测试设备的厂商。它们在3G产业链中也是不可缺少的成员。
  
  软件提供商
  软件提供商主要是指为运营商或者SP/CP厂商提供软件解决方案的厂商,比如给运营商或者SP/CP提供增值服务平台、计费系统、某个具体业务的软件解决方案等等,它们在3G产业链有着跟硬件提供商同样重要的作用。
  
  管制机构
  管制机构可以分成两类:一类是通信标准系统的管制机构,主要是指国际电信联盟、3GPP、3GPP2这些组织协调着通信产业标准发展情况的监督和管制,并且统一国际3G频段划分和全球漫游服务的条款制定工作,是通信产业发展的基础。另外一类是各个国家的通信管制机构,主要是各国的信息产业部或者信息通信局,主要对本国运营商的管制,在推动本国3G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起到监督引导的作用。
  
  用户
  用户就是上帝,这个在市场经济中经常被商家推崇的句子,在3G产业中也是这样,整个3G产业的发展离不开用户,没有用户就没有利润。在某种意义上,用户才是3G产业链真正的核心。3G用户也可以分成个人用户、专业用户、企业用户。对于运营商而言,最大的市场就是普通个人用户,这也是用户的主体,所有大众化的服务都是以个人用户为中心进行展开的。专业用户主要是指一些特殊需要的用户,如股票信息提供的用户,或者一些行业信息提供的用户等。企业用户主要是一些银行,物流,石油,铁路等一些企业规模较大,对信息通信有强烈需求,而且要求也比较高的一些企业。这些用户基本上是根据企业需要发展的专业用户,跟大众用户提供的服务会有很大的区别。
  
  1.6 3G产业链成员之间的合作模式
  3G产业链成员之间的合作模式最大的特点就是运营商成为产业链的主导,运营商在整个产业链中扮演着比2G时代更加重要的角色。可以说3G产业能否成功跟运营商的主导作用有很大的关系。因此我们从运营商入手,讨论产业各个成员之间的关系。
  
  整个产业链大概可以分成五部分:运营商、设备提供商、服务提供商、管制机构、用户。
  
  产业链各成员之间是互动的,比如运营商和用户。运营商为用户服务,用户也可能通过市场的手段告诉运营商那些业务受欢迎,那些业务用户不买帐,这样运营商就需要及时调整服务内容或者种类。
  
  设备和服务提供商可以细划成为:设备提供商,终端提供商,软件提供商和SP/CP。而设备提供商有可以分成两类:网络设备提供商和测试解决方案提供商。
  
  图1-8 软件和服务提供商分类
  
  来源:PdayResearch,2004.6
  
  
  这些提供商之间既互相独立又有合作关系,大家都在为3G产业链出力。除了希望得到了各自的利益回报外,大家也都希望将3G这个蛋糕做大,因此涉及到设备和应用的兼容性问题。
  
  
  解决兼容性问题的最好办法参加各种国际性的标准化组织和电信管制机构。
  
  电信管制机构简单来说就是各个国家的电信管制部门和国际电信联盟以及3GPP、3GPP2两个标准制定组织。可以说国家的电信管制部门和国际标准化组织之间是一种松散的关系。
  
  国际标准组织作为通信标准的制订者,目的是为了促进全球通信事业的发展,但不对各个国家进行要求,而各个国家电信管制机构既可以积极地配合国际组织制定的各种标准发展自己的电信产业,也可以单独发展自己的电信产业,因此不存在组织上的具体关系,但是存在一定的义务关系,那就是全球组织制定好标准后,希望各个国家都选择这样的标准,然后更好地促进国际间交流和合作。

时间:  2005-7-22 11:31
作者: xeihui1070

第二章 三大3G标准发展状况
  
  本章主要阐述了三大国际标准WCDMA、CDMA2000、TD-SCDMA的技术情况,产业联盟情况,产业化进程情况,同时对三大标准的专利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介绍了3G专利平台和3G方面的各种组织(如国际电联,CDG、UMTS论坛)。
  
  2.1 WCDMA标准的发展状况
  2.1.1 WCDMA技术分析
  WCDMA 标准由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组织(3GPP)制订,其主要技术指标是:支持高速数据传输(慢速移动时384kbps,室内走动时2Mbps),异步BS,支持可变速传输,帧长10ms,码片速率3.84Mb/s。
  
  从FDD WCDMA技术的定义及标准的演进来看,其关键技术主要涵盖了以下六个方面:
  
  CDMA技术
  
  FDD WCDMA系统采用了宽带的CDMA方式,吸纳了了很多CDMA的关键技术,如直接扩频,软切换(包括更软切换),功率控制等。从纯话音的角度看,同IS-95系统一样,WCDMA系统仍可视为上行受限系统,但如果考虑数据及多媒体业务对发射功率的要求,系统则可能是下行功率受限。从无线网络规划角度而言, WCDMA类似IS-95,更多考虑的是如小区收缩等CDMA无线网络的特性,系统规划从GSM的频率规划变为PN码规划。从容量的角度来看,WCDMA同IS-95一样,采纳软容量的概念,通过误块率实现对系统容量的动态控制和调整。
  
  电路交换
  
  从WCDMA系统目前产品化较为成熟的、市场上正在大量部署的R99版本标准来看,CS域采用的仍是基于64K电路交换的MSC架构,所有从UTRAN当中传出的分组话音,需经适当的编解码转换,变为电路方式通过核心网传送;反之则做相反的转换。
  
  ATM技术及协议
  
  在WCDMA系统标准,尤其是R99和R4的UTRAN中,大量采用了ATM及其相关协议作为2层传送机制和服务质量保证机制,如AAL2话音封装,AAL5信令封装,CAC连接接纳控制机制及网络PNNI网络信令等。
  
  IP承载及应用
  
  IP作为目前数据业务事实上的底层承载标准,在WCDMA系统标准当中获得了广泛采用,从UTRAN当中传出的数据包,透过PS域,可承载于IP,通过SGSN传至GGSN至公共数据网。R4及以后的版本,分组话音也可承载于IP,至PSTN出口网关编解码转换至电路方式,入PSTN;反之则做相反的转换。
  
  分组语音技术
  
  R4以后,电路域的话音采用了分组而非TDM方式承载,采用了标准的分组话音网关加服务器的分布式网络体系结构,采用 H.248 作为网关控制协议,采用BICC作为MSC服务器间互通协议,同时,相对于64K电路静态交换方式而言,话音转变为分组承载方式,从传统的基于节点提供业务的节点式网络转变为通过网络提供业务的分布式网络;
  
  传统信令
  
  WCDMA系统标准中由于考虑到对GSM核心网设备的向下兼容性,大量保留了传统的信令和协议如MAP,ISUP等,这些信令对WCDMA系统网络与GSM网络的漫游切换和与PSTN系统的互联至关重要。
  
  2.1.2 各版本WCDMA标准介绍
  WCDMA 标准目前具有R99、R4、R5三个版本,R6版本也正在进行制订工作。每个版本都有独特的性质。
  
  R99版
  目前在全球已经安装和试开通的 WCDMA 网络大多都是基于这个版本的。其最大的特征在于网络结构上继承了GSM/GPRS 核心网结构。与GSM不同的是在无线接入网部分引入了无线接口WCDMA ,并采用了分组化传输,更有利于实现高速移动数据业务的传输。在接口方面引入了基于ATM的Iub、Iur和Iu接口,该版本功能在2000年3月份确定,目前标准已相当完善。后续版本将都与2000年3月版本兼容。
  
  R4版
  R4在2001年3月冻结,其在核心网电路域部分针对R99基于TDM的电路核心网进行了很大改进,提出与承载无关的电路交换网络 BIC SCN 的概念。R4电路域由MSCServer、GMSCServer、MGW等实体组成,各实体之间提供标准化的接口;信令可使用IP承载;语音分组化实现了网络带宽动态分配,并且对带宽要求有所下降。相对核心网络的重大变化,R4无线接入网络除了引入TD-SCDMA 之外,结构基本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一些接口协议的特性以及功能的增强。
  
  R5
  R5于2002年6月功能冻结。R5在接入网部分通过引入IP技术实现端到端的全IP化。这些技术包括 HSDPA(高速下行分组接入,其峰值数据速率可高达10Mbit/s ,时延更小)和UE定位增强功能(更多的支持定位业务的实现手段)。特别是在R5阶段引入了IP多媒体子系统(简称IMS),叠加在分组域网络之上,由 CSCF(呼叫状态控制功能)、 MGCF(媒体网关控制功能)、MRF(媒体资源功能)和HSS(归属签约用户服务器)等功能实体组成。R5在业务方面除原有的 CAMEL 、OSA之外,新支持 SIPAS 。总之,R5是一种端到端的IP多媒体业务。为解决IP管理问题,IMS引入了IPv6,目前业界普遍认为 WCDMA 将是运营商部署IPv6网络的最大推动力。
  
  R6版
  到了3GPP R6版本阶段,网络架构方面已没有太大的变更,主要是增加了一些新的功能特性,以及对已有功能特性的增强。目前,R6版本还在制订的过程中,冻结时间尚未确定,预计在2004年9月份左右。目前计划的R6主要特性包括: UTRAN 和CN传输增强;无线接口增强;IMSphase2; Presence;Push业务;多媒体广播和多播MBMS;LCS、MMS、MeXE、紧急呼叫等增强;数字权限管理DRM; WLAN - UMTS 互通;优先业务;通用用户信息GUP;网络共享;不同网络间的互通。
  
  WCDMA标准未来的发展
  3GPP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从事3GPP长期演进的项目。几种发展的可能包括:在接入网侧使用单独下行载波增加下行数据速率的可能;使用新的无线通信技术如MIMO、MUD等;基于WLAN的OFDM技术也很可能在3G中应用。对3G未来演进的研究,目前主要集中在ITU的 ITU-TSSG 和ITU-RWP8F中进行。
  
  
  2.1.3 WCDMA产业联盟情况
  在三个主要3G标准中,参与WCDMA标准的企业最多,包括了大多数世界著名的移动通信设备厂商,如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阿尔卡特、摩托罗拉、北电网络以及三星、NEC、富士通等。世界10大移动运营商中,有8家公司将WCDMA作为首选。且目前已商用的3G网络,也都采用的是WCDMA。
  
  2003年,WCDMA阵营中的爱立信、华为、NEC、诺基亚、西门子等5家厂商合办研讨会,力拱WCDMA成为国内3G主流标准。其中华为在WCDMA投入了30多亿的资金,并且每年还以10亿元的资金迭加,中兴的投入也不少于15亿元人民币。
  
  在2003年11月的中国国际通信展会上,WCDMA系统参展厂商达到15家,华为﹑中兴﹑爱立信﹑诺基亚﹑朗讯﹑北电﹑摩托罗拉﹑西门子、NEC﹑阿尔卡特﹑UT斯达康等主流厂商参展。大部分WCDMA设备支持R99版本,只有华为等少数厂家展示了基于R4版本的产品/解决方案。
  
  图2-1 全球WCDMA产业联盟成员构成情况
  
  来源:PdayResearch,2004.6
  说明:制造商包括网络设备、终端、元器件以及测试设备制造商等等;其他包括咨询机构、研究机构和软件开发商等。

时间:  2005-7-22 11:31
作者: xeihui1070

2.2 CDMA2000标准的发展状况
  2.2.1 CDMA2000标准的发展背景
  CDMA2000的正式标准是在 2000年3月通过的。它原意是把 CDMA2000分为多个阶段来实施,第一个阶段称为CDMA2000 1x, 第二个阶段称为CDMA2000 3x。1x的意思是使用与IS-95相同的一个1.25MHz频宽的载波;3x则意味着三个载波。
  
  HDR(High Data Rate)新技术的出现,通过更高效的更能符合分组数据传输特点的调制方式使系统对数据速率的支持达到了前所未有的2.4Mbps。CDG(CDMA Development Group)组织于2000年6月决定向3GPP2提出建议把它作为CDMA2000 1x演进的另一条路径,并正式命名为1xEV(1X Evolution)。1xEV的演进又被划分为二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叫1xEV-DO。1xEV-DO意指“Data Only”,它可以使运营商利用一个与IS-95或CDMA2000相同频宽的CDMA载频就可实现高达2.4Mbps的前向数据传输速率。目前已被国际电联ITU接纳为国际3G标准, 并已具备商用化条件。第二阶段叫1xEV-DV。1xEV-DV意为“Data and Voice”。顾名思义它可以在一个CDMA载频上同时支持话音和数据,2001年10月 3GPP2决定以朗讯、高通等公司为主提出的L3NQS标准为框架,同时吸收摩托罗拉、诺基亚等提出的1xTREME标准的部分特点,来制定1xEV-DV标准。2002年6月,该标准最终确定下来,其可提供6Mbps甚至更高的数据传输速率。
  
  2.2.2 CDMA2000 1xEV-DO技术分析
  1xEV-DO是一种针对分组数据业务进行优化的、高频谱利用率的CDMA无线通信技术,可在1.25MHz带宽内提供峰值速率达2.4Mbps的高速数据传输服务。这一速率甚至高于WCDMA 5MHz带宽内所能提供的数据速率。为了在不影响现有网络话音通信的前提下支持高速数据业务,1xEV-DO 采用了将语音信道和数据信道分离的方法。这是因为数据和语音具有不同的特性。如延时,数据速率对实时性要求低于语音业务;误码率,数据业务对误比特率的要求高于语音业务;前反向非对称,一般而言,前向数据业务(基站到移动台)的速率需求较反向高出数倍。而语音业务则为严格的对称业务。
  
  1xEV-DO与现有 IS-95 和 CDMA2000 1x网络兼容,从而很好地保护了IS-95 及 CDMA2000 1x运营商的现有投资。其中,1xEV-DO的码片速率、功率需求、信道带宽与 IS-95及 CDMA2000 1X相同;1xEV-DO可沿用现有网络规划及射频部件,基站可与IS-95或 CDMA2000 1x合一,成本低廉。1xEV-DO的功率控制与软切换的方式与 IS-95 及CDMA2000 1x不同,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动态控制数据速率而非功率,使每个用户以可能得到的最高速率通信。前向链路使用可变时隙的方式时分复用。在 1xEV-DO中,接入点总以最高功率发送,使处于有利位置的用户得到非常高的速率。前向信道上, 1xEV-DO采用虚拟软切换机制,移动台在同一时刻只接收来自同一接入点的数据。根据实时的DRC(动态速率控制)信息,基站可快速地相互切换。同时,基站测量载干比(C/I)并在DRC信道向移动台指示最佳接入点;移动台不断测量导频强度,并不断要求一个与当前信道条件相符合的数据速率。接入点按当时移动台所能支持的最大速率进行编码。当用户需求改变及信道条件改变时,动态地确定优化的数据速率。在反向,1xEV-DO用与 IS-95,CDMA2000 1X相同的软切换技术,移动台发送的信息被多个接入点接收;还有,支持高速分组数据突发。1xEV-DO采用 Turbo 编码技术,反向具有连续的导频。使解调性能得到改善。此外,CDMA2000 1xEV-DO采用增强的无线链路协议(RLP),与TCP协议共同减少误帧率。其强大的空中链路鉴权与加密算法保证了用户的安全。
  2.2.3 CDMA2000产业联盟情况
  目前,CDG拥有110多个成员,很多是世界最大的无线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CDG的主要活动包括CDMA功能和业务的开发、公共关系、教育和研讨会、监管事宜以及国际支持。2002年9月与CDG签署《2.1GHz谅解备忘录》的原始签约公司分别是爱立信、LG电子、朗讯科技、摩托罗拉、北电、高通、三星和中兴。
  图2-2 CDMA2000产业联盟成员构成情况
  
  来源:PdayResearch,2004.6
  说明:其它电信公司主要为芯片、模块等元器件提供商。

时间:  2005-7-22 11:31
作者: xeihui1070

2.3 TD-SCDMA标准的发展状况
  2.3.1 TD-SCDMA技术分析
  TD-SCDMA的信号带宽为1.23MHz;码片速率为1.28Mchip/s;采用智能天线技术,提高了频谱效率;采用同步CDMA技术,降低上行用户间的干扰和保持时隙宽度;接收机和发射机采用软件无线电技术;采用联合检测技术,降低多址干扰;多时隙,具有上下行不对称信道分配能力,适应数据业务;采用接力切换,降低掉话率,提高切换的效率;语音编码:AMR与GSM兼容;核心网络基于GSM/GPRS网络的演进,并保持与它们的兼容性;基站间采用GPS或者网络同步方式,降低基站间干扰。
  
  TD-SCDMA所采用的关键技术介绍如下:
  
  多用户检测(Multi-user detection)
  
  多用户检测主要是指利用多个用户码元、时间、信号幅度以及相位等信息来联合检测单个用户的信号,以达到较好的接收效果。最佳多用户检测的目标就是要找出输出序列最大的输入序列。对于同步系统,就是要找出函数最大的输入序列。而使联合检测的频谱利用率提高并在基站和用户终端的功率控制部分更加简单,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不同智能天线情况下,通过联合检测就可在现存的GSM基础设备是通过C=3的蜂窝再复用模式下使TD-SCDMA进行最终的结果是TD-SCDMA可以在1.6MHZ的低载波频带下通过。
  
  Turbo编/译码(Turbo encode/decode)
  
  Turbo编/译码主要是由于Turbo码译码采用软输出迭代译码算法,充分利用了译码输出的软信息。另外Turbo码还采用了伪随机交织器分隔的递归系统卷积码(RSC)作为分量码。交织码除了抗信道突发错误外,还改变码的重量分布,控制编码序列的距离特性,使重量频窄带化。从而使Turbo码的整体纠错性能得以提高。但随着Turbo码关键技术研究的突破和硬件计算速度及工艺水平的提高,Turbo码必将取代现在业已成熟的卷积编码方法,成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中高业务质量和高速率数据传输业务的最佳信道编码方案。
  
  软件无线电(Software defined radio)
  
  软件无线电的基本原理就是将宽带A/D和D/A转换器近可能靠近天线处,从而以软件来代替硬件实施信号处理。采用软件无线电的优越性在于,基于同样的硬件环境,采用不同的软件就可以实现不同的功能。软件无线电在TD-SCDMA系统中的应用是基站收发信机的校准等。
  
  智能天线(Smart antenna)
  
  智能天线也叫自适应天线,由多个天线单元组成,每一个天线后接一个复数加权器,最后用相加器进行合并输出。这种结构的智能天线只能完成空域处理,同时具有空域、时域处理能力的智能天线在结构上相对复杂些,每个天线后接的是一个延时抽头加权网络(结构上与时域FIR均衡器相同)。自适应或智能的主要含义是指这些加权系数可以根据一定的自适应算法进行自适应更新调整;智能天线是一种安装在基站现场的双向天线,通过一组带有可编程电子相位关系的固定天线单元获取方向性,并可以同时获取基站和移动台之间各个链路的方向特性TD-SCDMA智能天线的高效率是基于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无线路径的对称性(无线环境和传输条件相同)而获得的。此外,智能天线可减少小区间干扰也可减少小区内干扰。智能天线的这些特性可显著提高移动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
  
  2.3.2 TD-SCDMA产业联盟情况
  促进TD-SCDMA发展的组织有两个:TD-SCDMA产业联盟和TD-SCDMA技术论坛。比较而言,前者官方性质更浓。
  2.3.2.1 TD-SCDMA产业联盟
  2002年10月30日,大唐电信、南方高科、华立、华为、联想、中兴、中国电子及中国普天8家企业联合发起成立TD-SCDMA产业联盟。该联盟的宗旨是:整合及协调产业资源,提升联盟内移动通信企业的研究开发、生产制造水平,促进TD-SCDMA通信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实现TD-SCDMA在中国及全球通信市场的推广和应用。
  
  至2003年2月,不少海外厂商如飞利浦、西门子、三星、德仪(TI)及安捷伦均已加入TD-SCDMA阵营,诺基亚、LG、大霸等厂商也宣布加入。LG电子则在北京设立大型手机研发中心,核心事业部门包括新一代通信、信息家电、TD-SCDMA与设计等。
  
  2003年11月,为保证不同厂家的TD-SCDMA终端与终端、终端与系统设备能可靠互联互通,TD-SCDMA产业联盟成立LCR TDD终端一致性测试标准工作组,得到3GPP与中国标准化组织CCSA的大力支持,已在3GPP与CCSA立项。联盟8家理事单位和6家新成员单位、成员单位的关联企业波导和夏新、联盟外企业意法半导体等参与了工作组的工作,共同致力于TD-SCDMA终端一致性标准的开发。
  
  2003年12月26日,TD-SCDMA产业联盟新成员加入仪式在北京举行。北京天碁科技有限公司、重庆重邮信科股份有限公司、海信集团有限公司、凯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西安海天天线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讯通讯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正式成为TD-SCDMA产业联盟成员,联盟成员总数达到14家。
  
  2004年4月,TD-SCDMA产业联盟专家组得出结论:TD-SCDMA的产业链已初步形成。目前已有10余家企业提出了加入TD-SCDMA联盟的申请。北电网络等企业也表示希望与大唐、普天等企业进行更进一步的合作,共同推进TD-SCDMA的产业化步伐。
  
  目前,在TD-SCDMA产业联盟中,系统和终端的开发布局已基本成形,且每一个环节上都有多家合作厂商。据了解,参与系统设备研发的有大唐、西门子、北电网络、UT斯达康等;网络设备主要有西门子、中兴、华为等;终端芯片为德州仪器、凯明和意法半导体等;终端有三星、LG、南方高科、华立、联想等;测试仪表有安捷伦、雷卡、泰克和罗德-施瓦茨等。大唐自己同时还在做验证系统和支持芯片开发用的试验终端。
  
  
  2.3.2.2 TD-SCDMA技术论坛
  2000年12月12日,由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大唐电信、华为、摩托罗拉、北电网络、西门子公司共同发起成立了TD-SCDMA技术论坛。该论坛旨在为全球范围内的运营商、设备制造商、研究机构、教育机构、标准化组织以及其它相关公司或团体提供专业的TD-SCDMA技术交流、合作平台,共同促动TD-SCDMA技术和相关产品的发展。
  
  目前,论坛已新增中国网通、铁通、卫通、阿尔卡特、UT斯达康、英捷信、高通、三星、飞利浦、LG、诺基亚、爱立信等厂商,拥有成员总计已达420多家,其中:理事成员16家,高级成员15家,普通成员390多家,涉及了运营商、TD-SCDMA核心研发企业、系统提供商、内容提供商、金融投资机构和科研院校等TD-SCDMA产业链重要环节,特别是涵盖了从TD-SCDMA标准制定、基站、RNC、芯片、终端到测试仪表的所有中外电信厂商。
  
  表2-3 TD-SCDMA技术论坛理事成员和高级成员列表
  理事成员16家 高级成员15家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台湾明基电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美国模拟器件(香港)有限公司
  中国联合通信有限公司 富士通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 广州埃信电信设备有限公司
  中国卫星通信集团公司 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七研究所
  大唐电信科技产业集团 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LG电子(中国)有限公司
  英捷信公司 朗讯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摩托罗拉公司 MCCI
  北电网络公司 飞利浦(中国)投资服务有限公司
  高通公司 雷卡仪器亚太有限公司
  铁道通信信息有限责任公司 Sandbridge Technologies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 T3G
  西门子公司 三星通信技术研究有限公司
  UT斯达康公司 德州仪器(中国)有限公司
  深圳市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来源:PdayResearch,2004.6
  
  图2-4 TD-SCDMA技术论坛成员构成情况
  
  来源:PdayResearch,2004.6
  

时间:  2005-7-22 11:32
作者: xeihui1070

2.4 三大3G标准对比分析
  2.4.1 WCDMA与CDMA2000
  表2-5 WCDMA与CDMA2000的技术参数对比
  
  来源:PdayResearch,2004.6
  
  WCDMA与CDMA2000在无线传输技术上有较大差别,详见上表。两种方案也提供了不同的演进策略,详见下图。
  图2-6 WCDMA与CDMA2000的演进策略
  
  来源:PdayResearch,2004.6
  
  总体而言,WCDMA与CDMA2000各有利弊。从技术角度看,WCDMA方案采取了许多新技术,如时分复用的导频码的使用,能实现相干解调,从而提高链路容量,且满足了使用自适应天线的要求;基站间异步方式摆脱了对GPS的依赖等等,但CDMA2000是建立在IS-95空中接口的基础上的,最大限度地利用了成熟的技术,相对来说技术复杂程度低、风险小,系统演进升级的成本较小。
  
  2.4.2 TD-SCDMA与WCDMA、CDMA2000
  TD-SCDMA与WCDMA和CDMA2000相比,具有如下的特点和优势:
  
   频谱利用率高:TD-SCDMA采用TDD方式和CDMA和TDMA的多址技术,在传输中很容易针对不同类型的业务设置上、下行链路转换点,因而可以使总的频谱效率更高。
   支持多种通信接口:TD-SCDMA同时满足Iub、A、Gb、Iu、IuR多种接口要求,基站子系统既可作为2G和2.5G的GSM基站的扩容,又可作为3G网中的基站子系统,能同时兼顾现在的需求和未来长远的发展。
   频谱灵活性强:TD-SCDMA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频谱灵活性强,仅需单一1.6M的频带就可提供速率达2M的3G业务需求,而且非常适合非对称业务的传输。
   系统性能稳定:TD-SCDMA收发在同一频段上,上行链路和下行链路的无线环境一致性很好,更适合使用新兴的"智能天线"技术;利用了CDMA和TDMA结合的多址方式,更利于联合检测技术的采用,这些技术都能减少了干扰,提高系统的性能稳定性。
   与传统系统兼容性好:TD-SCDMA支持现存的覆盖结构,信令协议可以后向兼容,网络不必引入新的呼叫模式,能够实现从现存的通信系统到下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平滑过渡。
   系统设备成本低:TD-SCDMA上下行工作于同一频率,对称的电波传播特性使之便于利用智能天线等新技术,这也可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在无线基站方面,TD-SCDMA的设备成本也比较低。
   支持与传统系统间的切换功能:TD-SCDMA技术支持多载波直接扩频系统,可以再利用现有的框架设备、小区规划、操作系统、账单系统等,在所有环境下支持对称或不对称的数据速率。
  
  当然,与前两种标准相比,尤其是与WCDMA比起来,TD-SCDMA也有不足之处。比如,在对CDMA技术的利用方面,TD-SCDMA因要与GSM的小区兼容,小区复用系数为3,降低了频谱利用率。又因为TD-SCDMA频带宽度窄,不能充分利用多径,降低了系统效率,实现软切换和软容量能力较困难。另外,TD-SCDMA系统要精确定时,小区间保持同步,对定时系统要求高。而WCDMA则不需要小区间同步,可适应室内、室外,甚至地铁等不同的环境的应用。另外,WCDMA对移动性的支持更加优质,适合宏蜂窝、蜂窝、微蜂窝组网,而TD-SCDMA只适合微蜂窝,对高速移动的支持也较差。尤其是在从GSM网向3G的过渡过程中,WCDMA的优势更加明显。因此,从目前的情况来看,TD-SCDMA和WCDMA虽然各具优势,但WCDMA更应成为3G的主流标准。
  
  2.4.3 中国市场三种标准综合比较
  三种主流的3G技术标准在技术上各有千秋,至于谁能在3G时代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关键是看哪个技术标准更符合市场需求和竞争的需要。
  
  单就中国而言,如何保护现有的网络投资并使其产生最大的效益是首先值得重视的问题。因此,在满足业务发展需要的同时,要充分利用已建的2G网络,保护用户业务的连续性,这就要求新建的3G网络必须与第二代网络有很好的后向兼容性。符合这些条件的3G标准,WCDMA应是首选。
  
  其次,中国之所以发展3G,一个迫切的需要是为了解决当前所面临的频谱资源日益短缺的问题;另外,由于中国人口众多且经济发展不平衡,造成了业务分布的不均匀性,移动通信的主要用户和业务大部分集中在中心城市和部分人口密集的地区,这就要求选择的标准应当是频谱利用率较高的技术制式。在这一点上,TD-SCDMA的优势更明显一些。
  
  第三,对于中国的运营商来讲,3G建设初期最主要的任务还是要完成大规模覆盖,实现基本漫游,待基本业务和用户群稳定后,再进一步考虑网络容量的增加,业务种类的丰富。WCDMA在大规模覆盖上有自己的技术优势,将是初期的优选。
  
  第四,如果考虑竞争带来的价格因素,则WCDMA的优势更突出。这是因为与其它技术标准相比,WCDMA在全球范围内已经形成多厂家供货的局面,这势必带来设备价格和产品质量的竞争,在市场杠杆的调节下,设备和服务价格会不断降低,质量不断提高,是非常有利于运营商降低建设投资的。
  
  最后,出于对民族工业的支持,TD-SCDMA在中国一定要上。中国已经在1G、2G时代落后于世界了,如果能够基于自主产权的TD-SCDMA形成3G产业链,就可能带动起中国的通信制造业、运营业等的快速发展,从而取得赶超世界先进的良机。
  
  
  综上种种分析,中国对3G技术标准的选择,以WCDMA和TD-SCDMA的结合为宜。利用WCDMA在大规模覆盖、远距离通信等领域的优势组建全国和国际网络、快速实现无缝覆盖,而在人口密集和手机上网需求密集的地区则可以选择TD-SCDMA。当然,选择这两种标准也是由于在技术上FDD和TDD方式可以实现互补。
  
  可以预见,在中国的3G发展中,WCDMA将以其自身的诸多优势在市场需求中占据大片江山。TD-SCDMA则会以独有的技术特色和独特身份,在3G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但它可能更多的是作为WCDMA的有益补充,应用在不对称业务需求量比较大、用户移动性又比较小的高密度地区。而CDMA2000标准则可能以2G时代即依托CDMA的中国联通为主了。
  
  
  2.4.4 各种标准专利持有情况比较
  2.4.4.1 WCDMA专利情况
  WCDMA技术是由欧洲和日本共同提出。目前全球 WCDMA 基本专利掌握在约27家外国公司手中,其中高通公司、Ericsson 、Nokia拥有大部分专利,另外Motorola 、NTT、 Lucent 、 Inter Digital等公司也都拥有WCDMA的部分基本专利,内容涉及扩频通信等WCDMA系统无法跨越的核心技术。
  
  WCDMA标准专利分布:诺基亚 35%;爱立信31%;高通6%;西门子5%;其它22%。
  图2-7 WCDMA专利持有情况
  
  来源:PdayResearch,2004.6
  
  在《关于第三代公众移动通信系统频率规划问题的通知》发表后不久,NTT DoCoMo 、爱立信、诺基亚、西门子就受专利权保护的高速无线技术使用价格问题达成了共识,保证与WCDMA技术相关的专利权使用价格小于装备价格的5%,以此推进 WCDMA技术的发展。
  
  2.4.4.2 CDMA2000专利情况
  信息产业部在2002年底组织了一次3G专利评估工作,此次评估发现,高通公司并未如想象的那样把持着绝大多数基本专利,CDMA2000的绝大部分基本专利由几家公司分别所有,而非外界一直误认为的由高通公司拥有专利总量中的大多数。CDMA2000标准专利的实际分布为:QUALCOMM 31%;NOKIA 22%;MOTOROLA 11%; ERICSSON 6%;LUCENT 5%; SIEMENS 5%;OTHERS 25%。
  图2-8 CDMA2000专利持有情况
  
  来源:PdayResearch,2004.6
  
  2.4.4.3 TD-SCDMA专利情况
  在TD-SCDMA标准中,现在大唐只有16项专利,在信息产业部研究院组织的专利测算中大唐占基本专利的7.3%。TD-SCDMA标准专利的具体分布为:NOKIA 32%;ERICSSON 23%;SIEMENS 11%;DATANG 7.3%;QUALCOMM 2%;INTER-DIGITAL 2%;OTHERS 23%。
  图2-9 TD-SCDMA专利持有情况
  
  来源:PdayResearch,2004.6

时间:  2005-7-22 11:33
作者: xeihui1070

3.4.2 国内3G消费调查
  3.4.2.1 调查目标与方法
  电信研究院在2002年和2003年进行了两次全国范围内的用户市场调查,目的在于跟踪和了解移动用户对移动业务的依赖程度、了解未来3G业务客户群的需求变化,洞悉3G业务客户群对新业务的使用、偏好、预期,测试用户对3G移动终端的期望。
  
  2002年9月,电信研究院组织了第一次用户调查,调查方法采取全国重点调查法,具体的调查城市选取了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成都、西安6个地区,每个城市超过200个样本点,样本选择对象是18-55岁的现有手机用户。主要的数据搜集方法采取的是问卷调查的非随机抽样调查法,调查的内容注重中国移动用户的消费习惯和对新业务的认知和价值取向。
  
  2003年8月,电信研究院启动第二次全国移动用户调查。第二次调查的范围稍有调整,西安换成了昆明。同时,电信研究院调整了调查对象、调查重点和数据搜集方法,采用用户面访、座谈会和电话访谈三种方法。
  
  经过定性调查之后,电信研究院最终决定采用定点选择随机调查方式进行定量调查的数据收集,每个城市选择150个样本。其中调查的用户甄别条件设定为:每月手机费250元以上(北京、上海、深圳)或200元以上(武汉、成都、昆明),且同时必须是手机彩票、手机炒股、手机收发邮件、手机网上游戏、GPRS网上浏览、彩信/彩e、手机网上购物、旅行服务的使用者;电信研究院把这一结果用以推算高端用户整体。
  
  3.4.2.2 国内用户对3G业务的态度
  在不考虑价格因素的情况下,被调查用户中有55.52%愿意使用3G业务,被调查的六个城市中武汉和昆明均超过了60%。2002年的调查结果也表明,70%的用户表示愿意接收移动新技术和新业务。
  
  图3-13 用户对3G业务的接收程度调查
  
  来源: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2004.6
  
  3.4.2.2 3G潜在消费群特征
  潜在消费者年龄分布
  
  根据调查,18-25岁和26-35岁年龄段的用户是潜在3G用户的主要消费主体。
  
  图3-14 3G潜在用户年龄分布
  
  来源: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2004.6
  
  潜在消费者学历特征
  
  2002年的调查表明,学历越高的用户对移动技术和移动业务的依赖程度越高。在未来的3G用户中,依然以大专和本科学历的用户为主体。
  图3-15 潜在消费者学历分布
  
  来源: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2004.6
  
  潜在消费者职业特征
  
  在目前的移动高端用户中,企业管理人员和公司职员是主要的群体,在未来的3G用户中,同样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
  
  图3-16 3G潜在用户职业分布
  
  来源: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2004.6
  
  潜在消费者的收入状况
  
  深圳的潜在消费群月收入最高,平均月收入达到了4000元以上,超出总体平均月收入3833元达10.83%之多,昆明的人均收入最低。
  
  表3-17 潜在3G用户收入状况
   1000元及以下 1001-2000元 2001-5000元 5001-10000元 10001元及以上
  北京 28.82% 14.12% 22.94% 27.65% 6.47%
  上海 33.73% 16.87% 16.27% 24.70% 8.43%
  深圳 19.05% 10.20% 36.05% 29.25% 5.44%
  武汉 19.91% 21.21% 30.30% 22.51% 6.06%
  成都 16.38% 19.83% 37.93% 23.71% 2.16%
  昆明 25.27% 27.47% 26.37% 18.68% 2.20%
  总体 20.42% 19.50% 29.90% 25.02% 5.15%
  来源: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2004.6
  
  3G潜在消费群月使用费分析
  
  3G潜在消费群的月平均费用集中在200-300元之间。北京地区的潜在用户手机月平均费用最高,接近400元,高于全国的304.25元将近29.3%。
  
  表3-18 潜在3G用户月手机使用费情况
   北京 上海 深圳 武汉 成都 昆明 总计
  150元及以下 0.00% 0.00% 0.00% 0.57% 0.00% 0.62% 0.20%
  151-200元 0.00% 0.00% 1.21% 22.16% 19.39% 18.01% 10.14%
  201-250元 9.15% 0.00% 15.15% 44.32% 45.45% 52.80% 27.53%
  251-300元 41.83% 46.77% 50.30% 17.05% 25.45% 15.53% 32.90%
  301-350元 9.80% 16.13% 13.94% 2.27% 3.03% 2.48% 8.05%
  351-400元 12.42% 17.74% 9.70% 6.25% 3.64% 1.86% 8.75%
  401-450元 1.31% 2.69% 2.42% 1.14% 1.21% 0.62% 1.59%
  451-500元 5.88% 8.60% 4.85% 1.70% 1.21% 3.73% 4.37%
  501-800元 11.11% 7.53% 1.82% 2.84% 0.61% 1.86% 4.27%
  801元及以上 8.50% 0.54% 0.61% 1.70% 0.00% 2.48% 2.19%
  平均/元 393.30 356.85 307.12 263.07 244.85 261.80% 304.25
  来源: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2004.6
  
  3G潜在消费群的月平均通话费相对均匀分布,其中以150-200元最多。均值一般在200元左右。
  表3-19 潜在用户每月用于话音通话的费用
   北京 上海 深圳 武汉 成都 昆明 总计
  50元及以下 1.99% 0.54% 0.61% 0.00% 1.16% 0.00% 0.69%
  51-100元 5.30% 3.23% 0.00% 2.86% 6.40% 1.20% 3.16%
  101-150元 11.26% 10.22% 2.44% 13.71% 18.60% 21.69% 13.02%
  151-200元 19.87% 23.66% 14.02% 34.29% 48.26% 50.00% 31.85%
  201-250元 19.87% 12.90% 39.02% 29.14% 11.63% 14.46% 21.01%
  251-300元 12.58% 27.42% 26.83% 8.00% 8.72% 6.63% 15.19%
  301-400元 10.60% 17.74% 10.98% 6.29% 3.49% 1.81% 8.58%
  401-500元 4.64% 3.23% 4.88% 1.71% 1.74% 1.81% 2.96%
  501元及以上 13.91% 1.08% 1.22% 4.00% 0.00% 2.41% 3.55%
  平均/元 260.15 243.19 255.81 216.57 182.99 192.81 224.53
  来源: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
  
  动感地带用户的数据业务费比例比较高,而且各城市差异很大。
  
  图3-20 各城市动感地带用户数据业务费比例图
  
  来源: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2004.6
  
  3.4.2.3 高端用户对未来3G业务的取向
  3.4.2.3 高端用户对未来3G业务的取向
  表3-21 高端用户对未来3G业务的兴趣度
   北京 上海 深圳 武汉 成都 昆明 总计
  亲朋好友图像传送 15.9 14.9 14.6 15.8 17.1 14.1 15.4
  上网浏览 14.6 15.8 13.6 15.2 15.6 13.3 14.7
  视频信息图像传送 14.3 14.7 14.4 14.8 16 13.1 14.6
  收发邮件 14.3 15.7 13.3 14.5 15.2 13.2 14.4
  在线听音乐 12.5 15.4 13.6 15 14.8 12.1 13.9
  可视电话 12.1 14.3 13.9 14.9 15.3 12.2 13.8
  内部邮件互发 12.6 15 13.6 14 14.1 12.1 13.6
  紧急情况位置确定 13.5 13.9 12.3 12.5 14.3 14.1 13.4
  客户关系管理 13 14.2 13.4 13.4 14.5 11.8 13.4
  在线翻译 11.9 14.5 13.2 13.5 14.2 11 13.1
  电影剪辑点播 12.5 13.7 12.1 13.4 15.1 11.4 13.1
  内部文件共享 11.8 14.3 12.6 13.5 13.6 11.4 12.9
  电影或电视介绍 11.2 14.4 12.2 13.4 14.2 10.9 12.8
  在线杀毒 11.1 14 11.5 12.7 14.4 10.8 12.5
  点播视频节目 11 13.6 12.3 13.1 13.7 10.2 12.4
  在线互动游戏 10.9 13.6 11.9 13.1 14 9.6 12.2
  在线购物 11.1 14.3 11.2 11.4 13.3 9.7 11.9
  移动图像QQ 10.5 14.3 11.3 11.9 13.4 9.4 11.9
  内部培训 10.5 13.1 11.4 11.8 13 10 11.7
  收听广播 10.6 13.4 11.9 12 12.1 96.6 11.7
  导航 11.9 13 10.7 9.8 12.1 10.8 11.4
  购物场所信息点播 10.6 12.6 10.3 10.1 11.8 9.5 10.8
  手机炒股 9.2 12.2 10.4 11.2 13.2 7.7 10.7
  邮寄托运物到达情况的即时监测 10.3 112 10.4 9.7 11.8 9.2 10.7
  远程医疗 9 10.5 10 11.8 8.8 10
  手机彩票竞猜 7.4 11.9 9.9 10.9 12 7 9.9
  远程教育 9.1 9.1 10.3 11.5 9.6 9.9
  来源:CATR,2004.6
  
  根据CATR 2002年的调查,中国用户普遍乐于接收移动通信市场和技术的变化和发展,并抱有热情,同时人们对移动通信以及相关技术的依赖性已经逐步体现出来。但是从消费的角度看,用户的主要消费仍然集中在传统话音方面,非话业务远远没有成长为支柱性的业务。而且在收入水平没有大幅增长的前提下,虽然人们有良好的预期,但是愿意为移动通信业务付出的费用却不太理想。
  
  CATR 2003年的调查则表明,高端用户中,现在未使用数据增值业务的用户,对现有开展的业务兴趣程度都很低。但是,对一些新业务,高端用户已经表现出很高的兴趣度,他们认为该亲朋好友的图像传送将是3G最受欢迎的应用。其次,网上浏览和收发Email也很受高端用户的欢迎。
  
  3.4.2.4 潜在用户对3G手机的期待
  对功能的期待
  
  高端用户普遍认为,未来的3G手机功能应该包含目前2G高端手机的功能,包括彩屏、相机功能等。另外,与前面业务取向对应,用户对手机的下载和存储音乐的功能需求也比较高。
  表3-22 潜在用户对未来3G手机功能的期待
   北京 上海 深圳 武汉 成都 昆明 总计
  彩屏 89.51% 98.37% 93.94% 96.02% 89.63% 87.97% 92.83%
  相机功能 90.91% 94.57% 98.18% 94.32% 94.51% 92.41% 94.24%
  收听广播 76.22% 89.13% 70.91% 78.41% 78.66% 72.15% 77.88%
  下载/存储音乐 85.31% 96.74% 90.30% 86.93% 90.85% 81.01% 88.79%
  在线游戏 81.82% 92.93% 75.15% 86.36% 87.80% 71.52% 82.93%
  在屏幕上画图 75.52% 78.26% 64.85% 72.73% 84.15% 70.89% 74.44%
  中文手写输入 86.01% 88.59% 92.12% 81.82% 92.68% 77.22% 86.46%
  收发Email 87.41% 94.57% 87.27% 82.95% 91.46% 86.08% 88.38%
  GPRS网上浏览 87.41% 100.00% 91.52% 85.80% 85.98% 78.48% 88.48%
  WAP上网 77.62% 79.89% 78.18% 45.45% 79.88% 71.52% 71.82%
  其它(定位、多媒体、录音/录像等) 2.10% 0.00% 0.00% 0.00% 0.00% 0.63% 0.40%
  来源:CATR,2004.6
  
  对价格的期待
  
  高端用户认同初期上市的3G手机应该比目前的2G手机价格高,在平均价格方面,普遍接受的价格为2500-3500元。但是,用户普遍认为等到3G市场成熟,其手机的价位应该下降500元左右,而且北京用户对3G手机价格下滑有着更高的期待。
  表3-23 初期上市时潜在用户对未来3G手机价格的期待
   北京 上海 深圳 武汉 成都 昆明 总计
  1000元及以下 2.05% 0.00% 1.21% 0.00% 0.00% 5.06% 1.32%
  1001-1500元 0.00% 0.54% 4.85% 5.36% 13.66% 10.13% 5.70%
  1501-2000元 21.92% 3.24% 21.82% 27.38% 21.74% 23.42% 19.53%
  2001-2500元 5.48% 8.65% 15.15% 19.64% 18.63% 13.29% 13.53%
  2501-3000元 21.23% 25.41% 24.85% 20.24% 23.60% 24.05% 23.30%
  3001-3500元 13.01% 10.27% 15.15% 6.55% 3.73% 9.49% 9.66%
  3501-4000元 17.81% 27.03% 10.30% 10.71% 6.83% 6.33% 13.43%
  4001-5000元 10.96% 16.22% 3.64% 8.93% 6.83% 6.33% 8.95%
  5001元以上 7.53% 8.65% 3.03% 1.19% 4.97% 1.90% 4.58%
  平均价格/元 3061 3467 2667 2621 2553 2448 2814
  来源:CATR,2004.6
  
  表3-24 3G市场成熟时潜在用户对未来3G手机价格的期待
   北京 上海 深圳 武汉 成都 昆明 总计
  500元及以下 1.37% 0.00% 1.23% 0.59% 1.90% 1.28% 1.02%
  501-1000元 19.18% 0.54% 8.59% 2.37% 13.92% 14.74% 9.41%
  1001-1500元 11.64% 4.30% 11.66% 5.92% 17.72% 16.67% 11.04%
  1501-2000元 18.49% 23.66% 41.10% 27.81% 29.11% 32.69% 28.83%
  2001-2500元 6.85% 16.67% 15.95% 16.57% 12.66% 14.74% 14.11%
  2501-3000元 24.66% 33.87% 14.72% 21.30% 12.03% 14.10% 20.45%
  3001-3500元 6.16% 9.14% 3.07% 9.47% 5.06% 1.28% 5.83%
  3501-4000元 4.11% 7.53% 3.68% 7.10% 1.90% 1.28% 4.40%
  4001-5000元 4.79% 3.23% 0.00% 7.69% 4.43% 2.56% 3.78%
  5001元以上 2.74% 1.08% 0.00% 1.18% 1.27% 0.64% 1.12%
  平均价格/元 2156 2556 1934 2518 1954 1851 2176
  来源:CATR,2004.6
  
  对外形的期待
  
  用户普遍认为未来的3G手机类似目前的笔记本电脑。对于类似PDA的外形,整体认同度比较低,不过北京和上海用户的认同度要高于其它四个城市。
  
  图3-25 高度用户对3G手机外形的期待
  
  来源:CATR,2004.6
  
  3.4.2.5 高端用户的3G概念测试
  高端用户对3G的认知度
  
  图3-26 高端用户对3G的认知度
  
  来源:CATR,2004.6
  
  大部分的用户都认同未来的3G网络应该会大大改善目前的移动上网速度,这反映了用户对目前的上网速度不满意。
  
  表3-27 高端用户对3G实现功能的期待
   北京 上海 深圳 武汉 成都 昆明 总计
  无线上网速度会大大提高 73.81% 55.05% 64.10% 71.76% 82.22% 81.63% 70.10%
  可以实现真正的全球漫游 53.57% 66.06% 60.26% 47.06% 76.67% 55.10% 60.61%
  可以实现无线视频电话 48.81% 40.37% 37.18% 60.00% 78.89% 69.39% 54.55%
  可以实现移动办公 25.00% 51.38% 29.49% 22.35% 21.11% 30.61% 30.91%
  功能会越来越强 0.00% 0.00% 0.00% 3.53% 1.11% 2.04% 1.01%
  来源:CATR,2004.6
  
  进一步对用户认同的3G网络速度进行测试,得到以下结论:大部分用户认为3G上网速度应该达到2M。其中,武汉用户对3G网络速度的期待最高,90%以上的用户认同3G网络速度应该达到2M;而上海用户对3G网络速度的期待最低。
  图3-28 高端用户对3G网络速度的期待
  
  来源:CATR,2004.6
  
  3.2.4.6 高端用户在2006-2008年内使用3G业务的可能性
  大部分用户表示在2006-2008年内会使用3G业务。这也就意味着大部分的用户相信3G市场会在2006-2008年内走向成熟。
  表3-29 高端用户2006-2008年内使用3G业务的可能性
   非常可能 比较可能 一般 比较不可能 非常不可能 平均
  北京 31.33% 29.33% 28.67% 6.00% 4.67% 3.767
  上海 28.73% 20.44% 43.65% 7.18% 0.00% 3.707
  深圳 14.02% 28.66% 50.61% 6.71% 0.00% 3.500
  武汉 31.43% 44.57% 17.71% 6.29% 0.00% 4.011
  成都 33.54% 53.66% 8.54% 4.27% 0.00% 4.165
  昆明 20.13% 35.85% 27.67% 12.58% 3.77% 3.560
  总计 26.59% 35.35% 29.61% 7.15% 1.31% 3.788
  来源:CATR,2004.6
  
  另外,用户对可视电话、电子商务业务的认同度比较一致,但对定位业务和位置信息服务的认同度有明显的地域差异。
  
  表3-30 高端用户对3G业务的期待
   北京 上海 深圳 武汉 成都 昆明 总计
  可视电话 65.59% 69.66% 47.89% 60.14% 68.06% 74.16% 64.74%
  实时位置指引 51.61% 70.79% 32.39% 36.23% 25.00% 66.29% 44.71%
  周围环境介绍 37.63% 56.18% 8.45% 26.09% 10.42% 48.31% 29.65%
  可视电话会议 59.14% 61.80% 30.99% 45.65% 28.47% 59.55% 46.31%
  移动电子商务 41.94% 24.72% 49.30% 44.93% 43.06% 44.94% 41.67%
  家电遥控 18.28% 12.36% 23.94% 36.23% 17.36% 16.85% 21.63%
  手机看电影/电视 38.71% 30.34% 57.75% 54.35% 44.44% 31.46% 43.43%
  来源:CATR,2004.6
  
  3.2.4.7 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CATR的两次市场调研,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在CATR 2002年的调查中,人们普遍对消息类业务感兴趣,与国外很多调研不同的是,我国用户似乎对移动娱乐类的业务,如游戏、视频等业务并不是很感兴趣。但到了2003年,可视电话和视频业务似乎得到了部分用户的认同。
  
  3G概念在中国移动高端用户中已经得到了一定的普及,但目前运营商不断推出的各种业务品牌还是在一定的程度上混淆了用户的概念。
  
  用户对3G与2G网络的差异性认识主要体现在网络速度上。用户普遍认为2G网络在数据业务方面的表现欠佳。同时对3G网路的数据业务报以了很高的期望(部分地区高端用户期待3G网络能达到2M的网络速度)。
  
  中国3G市场比较乐观,高端用户中半数以上表示接受3G网络和服务。其中以大专和本科学历的人员为主。其职业特征与目前的2G用户比例大致相同。
  
  运营商的品牌不直接影响用户对运营商的选择,网络的覆盖范围和网络的稳定性是用户最关注的,运营商需要特别关注。
  
  运营商在提供移动新业务时,应该更加关注业务的简单易操作性,不要为用户使用业务设任何障碍。
  
  人们对未来手机的期望说明未来的终端必须是一个多功能的、方便实用的手机,它应该集娱乐功能和商务功能于一身。在手机外形上,大部分用户期待类似PDA和笔记本电脑式的3G手机。而且仍然期待3G手机能够处理好便携性与良好的功能二者之间的关系。
  
  高端用户认同初期上市的3G手机应该比目前的2G手机价格高,在平均价格方面,普遍接受比目前手机平均价位高500-1000元左右,但是,用户普遍认为等到3G市场成熟后,其手机的价位应该下调500-1000元左右,接近目前的2G中端手机价位。
  
  

时间:  2005-7-22 11:33
作者: xeihui1070

第四章 3G业务发展趋势和规模预测
  
  
  4.1 3G业务分类研究
  尽管3G业务还没有全部推出并商用,但对未来3G业务分类的研究同样也很重要,与2G时代不同,当时移动通信业务主要以话音为主,因此业务分类比较简单。而在3G时代,由于移动网络宽带的成倍提高,使得数据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余地。未来很有可能会出现数据业务收入超过话音业务收入的现象。因此,我们有必要提前对3G时代可能出现的各种业务进行分类,以便政府制定有关的管制政策、运营商设计对应的业务平台及设备制造商研发相应的设备和软件。
  
  关于3G业务的分类,Pdayresearch在对各种国际组织和中国CATR提供的业务分类进行了研究之后,得出了水清木华3G业务分类方案。本次关于3G业务分类的研究主要是从数据业务的角度来建立3G业务模型的。
  
  4.1.1 UMTS 3G业务分类
  4.1.1.1 UMTS业务介绍
  UMTS论坛从一个用户的角度来审视3G市场,对3G业务进行了分类。UMTS将3G业务按照3级划分,第一级业务将按照话音和非话音业务分为两大类。第二级是将话音业务,又分为基本话音业务和高级话音业务两种。非话音业务又称为信息和内容业务,进一步按照业务性质,又可将非话音业务分成内容连接性和移动性两类。在第三级中内容连接性业务包括移动Internet接入和移动Intranet/Extranet接入两种业务内容。移动性业务则包括定制娱乐信息业务、基于位置业务和多媒体信息业务三种。
  
  从以上的分类方法可以看出,UMTS定义的业务框架将3G业务划分为6个业务类型,分别是移动Internet接入、移动Intranet/Extranet接入、定制娱乐信息(Infotainment)、多媒体信息、基于位置业务、高级话音业务。这个业务框架涵盖的业务和业务概念,为行业界定下一代移动业务提供了一种可用的方式。
  
  图4-1 3G业务框架
  
  来源:UMTS论坛,2004.6
  
  从上图可以看出,与目前话音业务不同,未来3G业务将是一种提供实时在线的数据环境,能够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到多媒体内容的服务。UMTS论坛将3G业务分为以上六类的原因就在于此,依据目前第二代或者2.5代网络上数据业务的发展判断,这六类业务可能成为未来3G业务的主要业务类型,而且将是最流行的业务服务。
  
  首先3G业务可以是固定Internet应用的延伸,能够为用户提供“untethered desktop”业务(即为住宅市场提供移动Internet接入,为商务市场提供移动Intranet/Extrannet接入)。
  
  其次通过NTT DoCoMo成功推出i-mode业务,可以看到定制娱乐信息业务的巨大市场潜力。这些基于移动门户的业务服务将是3G业务提供者的主要业务构成。3G业务提供者能够提供根据用户需要,通过移动门户制作基于Internet内容的全部业务。并且移动门户业务还可以增加用户对3G业务提供者的忠诚度。
  
  另外,GSM网络上SMS业务的飞速增长代表了用户对信息交流的巨大需求。3G网络具备实时功能和高速数据速率能力,能够提供即时信息和图像视频发送业务,这些都为SMS的演进业务――多媒体业务(MMS)提供了业务平台。MMS的出现为相对独立的用户团体和基于兴趣建立的用户小组之间创造了信息交流的条件和机会。
  
  随着定位技术的发展,移动网络识别移动终端位置能力的提供,产生了众多的基于位置的业务服务,定位技术不仅能够带来基于位置的新的业务服务,而且成为创造新应用的主要驱动力。
  最后,在3G业务分类种,将话音业务单独划分的原因在于,话音仍然保持为3G提供的主要业务之一。但是3G业务种的话音业务不再是简单的话音业务,还将包括具有可视电话等多种功能的高级电话业务服务。
  
  综上所述,UMTS论坛提出的业务为分析市场需求和探讨行业趋势提供了一个框架。下表对这六种3G业务进行了描述。
  
  表4-2 UMTS 3G业务描述
  业务名称 业务描述 应用市场
  移动
  Intranet/Extranet 一种3G商务业务,提供企业局域网(LAN)、虚拟专用网(VPN)和移动的Internet安全接入 企业用户
  娱乐信息定制 一种个人3G业务,提供可随时随地实现个性化内容接入。基于移动门户网站为用户提供服务,视终端设备支持功能提供不同级别(文本、声音、图片或者视频)的业务 个人用户
  多媒体信息业务 提供非实时多媒体信息。初期的服务对象是业务提供或者用户所定义的群体 个人用户
  企业用户
  移动Internet接入 一种个人3G业务,提供固定ISP所能提供的Internet接入业务。功能与固定Internet接入类似,能够提供全面的Internet Wed浏览,同时具有提供文件传送、email、流体视频/声频的能力。 个人用户
  基于位置业务 一种企业和个人用户均可使用的3G业务,使用户具有查找自己或者其他用户、车辆等的所在地,或者查询与所在地相关的有用信息、业务和设施等的能力。其他人也可以通过该业务确定用户的位置,从而为用户提供服务。 个人用户
  企业用户
  高级话音和简单话音业务 一种实时、双向的3G业务。提供先进的话音功能(如VoIP、语音上网、网络始发的话音呼叫),同时提供原有的移动话音业务功能(运营商业务、号码簿服务和漫游)。业务成熟时,能够提供移动可视电话和多媒体通信。 个人用户
  企业用户
  来源:UMTS论坛,2004.6
  
  4.1.1.2 UMTS方案的特点和局限
  人们对于3G业务的概念是能够提供随时、随地提供无缝连接的多媒体业务服务。到目前为止,我们所看到的有关3G业务的分类方法各种各样,包含业务内容也不近相同,提出的3G业务种类繁多,为了将UMTS分类方案和目前能够想象的业务和应用之间建立一个对应关系,我们制作了一下对照表,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种业务应用与UMTS分类方案的映射关系。
  
  表4-3 各种业务和应用与UMTS业务分类的映射关系表
  业务概念和应用 业务分类
   接入方式 关口方式 特色业务
   移动Internet接入 移动Intranet/Extranet接入 定制娱乐信息 多媒体信息业务MMS 基于位置业务 高级和简单话音
  会议 移动视频(流式) √ √ √
   移动视频电话 *
   简单话音 *
   少年视频聊天(非实时) *
   视频电视会议 *
   Voice over IP √ √ *
   话音关口 √ √ √ √
   话音激活 √ √ √ √
  消息 E-mail/消息 √ √ √ √
   E-mail接收
  (100字母) √ √ √
   E-mail发送
  (100字母) √ √ √
   即使消息/消息集成 √ √ *
   机与机之间 *
   移动聊天(非实时) *
   移动即时消息MIM *
   移动明信片 *
   多媒体短信 √ √ √ * √
   短信SMS √ √ √ * √
   流式音频/视频(非实时) √ √ √
   统一消息 *
  Internet接入、互通 应用同步 √
   FTP转换 √
   Internet * * √
   Intranet *
   移动VPN √
   网页浏览 √ √ √ *
  基于位置业务 汽车导航 *
   位置信息(当前用户位置) √ √ √
   位置信息(目的地/指定地点位置) √ √
   位置判断(根据费用/路由选择最佳路径) √ √ √ *
   基于某位置移动商务 *
   导航/位置 *
   远程信息处理 *
   跟踪/个人安全监测 *
   虚拟搜索/方向识别 √
  娱乐 铃声/图片下载 √
   娱乐 √ * √
   Internet游戏 √
   移动音乐 √ √
   在线约会 √ √
   在线博彩 √ √ √
  金融业务 金融业务 √ √
   金融/银行(电子现金) √ √ √ √
   移动现金 √ √ √ √ √
   移动电子账单 √ √ √ √
   移动电子工资 √ √ √ √
   股票交易 √ √
  信息业务 报警 √ √ √ √ *
   字典查询 √ √
   地址目录 √ √ √ √
   应用业务(E911) √
   航班预定 √ √
   信息业务 √ √ * *
   即时天气预报 √ √ *
   移动信息(用户统计) √ √ √ √ √
   多媒体(实时视频/声频) *
   个人信息管理(PIM) √ √ √
   饭店指南 √ √ *
   城镇信息(黄页) √ √ *
   虚拟归属环境(VHE) √ √
  移动商务 广告 √ * *
   B2B企业数据应用 √ √ √
   电子钱包&购物 √ √ √ √
   入场券支付 * *
   移动商务交易 √ √ * *
   ME商务 √ √ * √ * √
   小额支付 √ * *
   移动零售 √ √ * *
   交易处理 * *
  注:√ 表示能够带来业务量(通话时间和信息)的业务和应用;* 表示UMTS论坛收入预测包含的业务和应用。
  来源:CATR,2004.6
  
  
  UMTS论坛的3G业务分类,是从用户的角度来划分,着眼点在于短期内可能流行(或得以推广)的3G业务。这种业务分类方式是基于目前在第二代GSM网路上提供的移动数据业务以及固定网路上的数据业务提出的,针对于典型3G业务实现来说是比较适当的,但对于3G业务的概况分类显得有些笼统,并且划分依据不够统一,从上表中可以看到,很多种业务或应用能够划分到不同的业务类型中,从而产生了业务划分上的混乱。
  
  目前很多注明的电信设备商都引用了该分类方案,或者是基于该方案提出适合自身用户调查需要的业务分类方案。这类方案的最大特点在于根据用户的显著特征划分,同时把近几年内可能得到大范围推广,形成新的业务增值点的一大类业务放在一起统一考虑(基于位置的业务和MMS业务),便于进行用户调查和市场分析。因此本方案最合适运营商用来制定企业的业务发展计划和市场规划模型预测。
  
  我们知道,移动增值业务有可能会随着市场需求变化以及技术的发展而演进,新业务层出不穷,业务的发展是迅速的,有时又是出乎意料的,因此很有可能会出现概况不全的情况,或者同样的业务不同方式提供也同样无法明确归纳。例如,UMTS 3G分类中没有包含移动办公室和移动交易等未来可能成为运营商或者3G业务提供商主要移动数据收入来源的业务服务。
  
  在总结了UMTS论坛提出的3G业务分类的不足之后,CATR提出了自己的分类方案。下面的方案,是在充分考虑和借鉴了UMTS业务分类的基础上,通过对UMTSS业务分类不足进行改进后得出的分类方案,这个方案力图将目前已有或未来可能出现的、能够设想到的所有3G业务包含在内。既使未来出现的业务不在我们列举的业务范围内,用户业务可以通过我们提出的分类方式自行划分。
  
  4.1.2 CATR 3G业务分类
  由于对3G业务研究的出发点不同,提出的分类方案也有所不同。通过对各种分类方案和建议的参考,我们提出了多种分类方案,如第一种分类,按照媒体形式划分,3G业务可分为:语音业务、文本业务、视频业务、多媒体业务;第二种分类,按照业务实现方式划分,可以分为:语音类、浏览类、消息类、下载类、交易类、查询;第三种分类,按照业务使用者生活状态划分,可以分为:办公类、金融交易类、生活信息类、娱乐博彩类等。在这里我们那推荐第三种分类方案,由于3G业务推出的最终目的是面向消费者,所以这个业务分类的方案是针对用户提出的3G业务分类。
  
  4.1.2.1 CATR业务分类方案一
  本方案仅仅作为一种补充,其是按照媒体形式来划分的。
  表4-4 按照媒体形式划分的3G业务列表
  话音业务 普通电话业务
  文本业务 SMS业务
  网页浏览
  新闻
  个人定制信息
  关口信息服务
  视频业务 可视电话
  会议电话
  VOD下载、点播
  多媒体业务 在线点播
  MMS
  ……
  来源:CATR,2004.6
  
  4.1.2.2 CATR业务分类方案二
  CATR认为按照业务性质分类,3G业务可以分为四级,见下表。
  表4-5 按照业务性质划分3G业务列表
  第一级 第二级 第三级 第四级
  语音类业务 普通话音业务
   增强型话音业务 移动可视电话
   视频电话会议
   Voice over IP
  非语音类业务(信息内容及服务类业务) 通用上网业务 移动Internet接入 Web浏览
   文件下载
   企业网Intranet 企业门户(公司新闻、公告栏、产业信息访问)
   移动企业群体
  (E-mail组、会议通知、电子白板等)
   移动供应链管理(SCM)
   移动客户关系管理(CRM)
   多媒体移动虚拟网业务
   移动特色业务 移动消费类业务 多媒体邮件(E-mail、视频邮件(V_mail)、音频邮件(A_mail)
   多媒体消息,包括即时消息、移动ICQ、统一消息、短消息(SMS)、增强型短消息(EMS)、多媒体短消息(MMS)
   个性化信息定制(包括:天气预报、生活信息、证券信息等)
   移动贺卡MPK
   基于位置类业务 交通导航(出租车、长途货运等)
   定位
   移动黄页
   位置服务(当前位置信息服务、目标位置信息服务)
   合法跟踪/个人安全(车辆跟踪、车辆防盗、儿童追踪)
   基于位置的移动商务
   基于位置紧急求助
   基于位置的
  Telematics远程服务
   移动商务类业务 移动支付(大额支付、小额支付)
   移动银行
   移动证券和保险
   移动电子商务(在线交易、在线购物)
   移动广告
   个人服务类业务 视频/音频点播或下载(VOD、AOD、IOD)
   铃声/图像/音乐下载
   个性化首页
  (My menu)
   在线博彩
   个人信息管理(PIM)
   在线学习(互译字典)
  来源:CATR,2004.6
  4.1.2.3 CATR业务分类方案三(推荐方案)
  业务最终是要获得用户的认可才有生命力,对运营商、提供商和设备商才有意义。所以业务的提出和部署应以用户为中心。在业务的分类上,应该首先考虑到用户的需求,让他们对新的业务容易理解和接受。用户的需求是多方面的,站在不同的角度(用户、商业模型、技术实现)可能会得出不同的分类方法,但作为业务的最终消费者,认为从用户角度的分类,对于业务的实现和用户的认可,才显得更有意义。按照用户的生活状态划分,可以将3G业务划分为5大类:通信类、消息类、交易类、娱乐类、效率应用类。
  
  表4-6 按照用户的生活状态划分的3G业务分类
  通信类 语音电话
   可视电话
   移动可视会议
   移动电子邮件(E-mail、V-mail(视频邮件)、A-mail(音频邮件))
   即时信息(即时消息、移动ICQ)
   统一消息业务
   点对点SMS
   点对点MMS
   Web浏览
   文件下载
  信息内容类 新闻类信息(新闻、交通信息、天气预报、股票信息、体育新闻、城市信息、赛马信息等)
   位置信息服务(城市交通、紧急求助、城市地图/移动黄页、车辆跟踪/防盗、儿童Tracking)
   个性化定制/门户服务
   移动广告
  交易类 电子钱包
   移动支付(小额支付、大额支付)
   移动银行
   移动证券
   移动保险
   移动博彩
   移动拍卖
   信用卡费用查询
   移动订票
  娱乐类 Stream Media(VOD、AOD)
   个性化LOGO下载
   个性化铃声下载
   音乐下载和播放
   网络游戏
  效率应用类 PIM(个人信息管理)
   个性化首页(My Menu)
   移动办公室(移动群件、移动公告、企业接入、协同办公)
   企业信息公布
   移动企业资源调配
  来源:CATR,2004.6
  
  CATR认为该方案具有如下特点:
   通信类业务主要是即兴的业务,网上信息具有随意性和不确定性。该类业务的发展前景完全取决于社会的整体发展以及对互相通信的需求。
   交易类业务与商务有关,因此与银行等金融行业、产品生产和销售行业的参与有很大关系,该类业务发展关键因素在于金融安全制度、信用制度等电子商务方面制度的建立,与国家电子商务的发展保持一致。
   内容类业务涉及的行业最广泛,也是电信行业外企业介入移动增值业务领域最容易的一环,参与者以现有的传统媒体和内容生产者为主,包括报纸杂志、电视电影、网站、教育机构等。该类业务的发展取决于这些行业的参与程度,因此在管制政策上最需要扶持和促进。同时传统的移动通信运营商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和价值链上的地位会逐步下降。
   娱乐类业务从用户个人的兴趣出发,涵盖了各种日常生活中能够从移动通信中获得各种娱乐服务,如游戏、音乐、视频。
   效率应用类业务是指能够为个人在生活和工作的过程中,或者企业在经营运作中提高办事速度和工作效率的服务。
  
  4.1.2.4 CATR业务分类方案四
  从用户的角度,按照业务服务内容划分3G业务,得出第四种业务分类方案。这个方案是在方案三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修改和调整后,将业务划分为三类,即通信类、信息服务类、信息应用类。
   通信类:指业务提供者只提供业务传输功能,向用户提供透明的业务服务,不参与业务内容提供的业务。
   信息服务类:指由内容提供商提供业务服务内容,用户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业务服务。
   信息应用类:指业务服务在网络提供商提供传输功能外,附加其他应用平台或软件才能使用的业务服务,用户使用业务需要实时参与业务的完成。
  
  表4-7 按照业务服务内容划分的3G业务列表
  通信类 话音类 普通话音
   高级话音(可视电话,移动可视会议)
   消息类 即时信息(即时消息、移动ICQ)
   电子邮件(E-mail)
   统一消息业务
   点对点SMS
   点对点MMS
  信息服务类 新闻类(日常生活信息的满足:新闻、交通信息、天气预报、股票信息、体育新闻、城市信息、赛马信息、电话号码、影视预报等)
   位置信息类 车辆定位
   紧急救助
   实时交通信息
   交通领航
   电子地图
   寻人
   娱乐类 点播服务(VOD、AOD)
   个性化LOGO下载
   个性化铃声下载
   Java游戏下载
   网络游戏
   卡拉OK
   占卜/预言
   图书下载
   移动广告类
   交易类 移动支付(小额支付、大额支付)
   移动银行
   移动证券
   移动保险
   移动博彩
   移动拍卖
   移动订票
   效率应用类 PIM(个人信息管理)
   个性化首页(My menu)
   移动办公(移动群件、移动公告、企业接入、协同办公)
   企业信息公布
   监控类服务
  来源:CATR,2004.6
  
  3G业务应用具有多样化、多媒体化、可定制化、个性化的特征,而且会随着需求的变化层出不穷,需要服务商提供更高的接入速率和业务QoS保证、无缝的业务覆盖和全球漫游、永远在线和永远连接、灵活的资费策略等。高层业务应用存在着非常复杂的复合交叉关系,同一个具有业务应用可以划分在多个类别里;同样,多个业务应用也可以重新组合出一个或多个新的业务应用,很难用完全统一的量度划分和衡量。

时间:  2005-7-22 11:34
作者: xeihui1070

4.1.3 PdayResearch 3G业务分类
  由于3G业务种类繁多,而应用不会一下子全部使用,因此结合目前市场情况,PdayResearch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分类,3G业务首先也是最基本的服务将是语音业务,而且是简单语音业务,这个跟2G时代的语音类似,但由于3G网络的传输速率远比2G要好,因此通话质量要比2G时代的语音通话质量要好,而且还比2G时代的通话成本低,据统计,如果两者网络设备同为满负荷运转时,3G的通话成本只有2G的1/4,3G不但有简单语音通话,而且还可以进行可视通话,这个由于能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因此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其次就是3G数据业务,这也是3G业务最为丰富的地方,由于高速的网络传输速度和性能优越的手机终端配合使用,3G的数据业务将变得非常丰富,结合实际,部分2G时代都很受欢迎的业务在3G时代仍然有很强的生命力,如短信,上网等,而部分在2G时代无法提供的业务也将会在3G时代得到发展和应用,如视频点播、移动支付等等,根据各种服务的特点,PdayResearch将数据业务分成三大类:娱乐类、商务类、生活类。然后结合各种的特点进行了下表的分类,由于部分业务同时属于其中的一个或两个类别中,因此无法给予其绝对的界限,但这种分类更注重了按照业务的应用角度进行的划分,因此业务分类更加明确和容易记忆,适合3G业务产业化发展。
  
  表4-8 PdayResearch 3G业务分类
  业务类别 具体内容
  语音 简单语音 由于3G传输速率明显大于2G,所以简单语音通话应能达到固话质量的水平(固话传输速率是64K)
   高级语音 可视电话 高级语音是指可视通话,使得通过手机面对面交流成为现实,同时还可以进行VoIP、语音上网、网络始发的话音呼叫等服务。
   移动可视会议 支持多终端网络连接,可以进行视频会议
  数据 娱乐类 游戏 移动游戏,可以通过手机连网玩游戏或者上网下载游戏,也可以进行网络游戏等
   音乐 网上在线点播音乐(MP3、MP4),也可以网上下载音乐后存放在手机播放,还可以进行手机卡拉OK
   视频 网上在线视频点播(MP3、MP4),也可以网上下载视频后存放在手机播放
   电视 可以通过手机在线收看各种电视节目,还可以通过手机实时观看城市交通状况
   Web浏览 可以通过手机上网(Web),获取各种网上信息(含新闻、信息下载等),网上冲浪等
   移动博彩 可以通过手机购买彩票或者博彩
   下载 可以通过手机下载信息、文件、铃声、图片、屏保图片、音乐、视频、游戏、手机用软件等等
   商务类 移动广告 专门给手机提供各种广告信息
   移动大额支付 进行商务方面移动大额支付(如转帐、购买大件物品等)
   移动银行 通过手机可以进行柜台银行可以进行的各种服务(如帐户查询、信用卡查询、转帐等)
   移动证券 通过手机进行证券市场可以进行的各种服务(收看证券信息和购买金融服务等)
   移动保险 可以通过手机购买保险
   移动拍卖 可以通过手机对物品进行拍卖,同时可以看见拍卖的情况
   移动订票 用手机预订飞机票、火车票等等
   移动办公 移动群体、移动公告、企业接入、协同办公等
   位置信息服务 城市交通、紧急救助、城市地图、移动黄页、车辆跟踪、船舶跟踪、资产防盗、儿童跟踪等。
   移动虚拟网 移动虚拟网(VMPN),俗称集团移动电话,可以用短号码互相通话,只要是企业用户的内部网络或者银行系统、石油产业、物流等企业的商务网络
   生活类 移动电子邮件 文本邮件(E-mail)、视频邮件(V-mail)、音频邮件(A-mail)
   日常信息服务 新闻头条、天气预报、股票信息、体育新闻、明星头条、城市信息、赛马信息、
   移动小额支付 手机购票(车票、地铁票、饮料、电影票、演唱会门票、福利彩票等)、
   个人信息管理 主要是指通过3G网络提供专用存储空间,可以在那里存放各种样式的通讯录。
   短信 文本短信、音频短信、视频短信、即使消息、群体短信、统一消息等
   在线学习 互译字典、在线提供各种学习资料下载或者在线学习等
  来源:PdayResearch,20004.6
  
  4.2 重点3G业务研究
  4.2.1 发展潜力较大的几种3G业务
  除了2G时代的移动语音、短消息业务、WAP浏览之外,以下七项业务在3G时代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Music Shop:这项业务要求3G手机具备MP3功能,运营商联合唱片公司每星期发布Pop Music排行榜,用户在试听歌曲片段之后,可通过小额支付下载到手机中,相当于运营商开唱片店。
  
  Mobile TV:用户通过3G手机收看电视节目,以简便操作获取娱乐感受,这相当于运营商开电视台。为了保证较好的收看效果,带宽必须保证在100kbit/s左右。考虑到空中带宽的有限性和用户的巨大数量,运营商可采用广播方式,而不要采用VOD方式。电视节目可精选为新闻、体育和娱乐频道,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同时保证方案的低成本。
  
  移动电子钱包:3G手机既可做为非接触式IC卡,用来乘坐公交车、出租车或地铁,也可做为有限度的银行卡,支付一定额度的消费,相当于运营商办银行。当然,开办这项业务要在金融政策允许的范围内,或者金融机构合作。
  
  移动游戏:以移动游戏为代表的移动娱乐业务能够为运营商、服务提供商和内容提供商带来附加业务收入。对于移动网络运营商而言,移动娱乐是一项能够简单而经济有效地提供WAP娱乐业务的方案。当前聊天和游戏是极为流行的Internet应用。而移动设备有可能成为未来上网的主要用户设备,因此移动娱乐有机会成为移动产业最大的收入来源,同时也是鼓励移动用户消耗剩余预付费通话时间的最佳手段。
  
  可视电话:3G手机的最大用途,绝对是同步沟通,而这个同步沟通的应用,将会落在可视电话的身上。由于3G 的手机几乎都已经内建相机或摄影机,所以传送影像画面并不成问题。使用方式就跟打一般的电话一样,拨号接通后影像传输自动启动。
  
  M2M业务:相关资料预计,未来用于人人通信的3G终端可能仅仅占整个3G终端的1/3,而更大数量的则是机机(M2M)通信业务,由基本的移动互连模块与各种应用相结合,如汽车定位/防盗、远程医疗传感设备以及具有远程传递数据的照相机/摄影机等,使支持100kbit/s左右带宽的移动数据模块可能成为一种大规模运用的部件,就象目前单片CPU的情况一样。
  
  行业解决方案:3G应用可以围绕行业的应用需求,构造行业化解决方案,如移动公安查车系统、移动保险经济人系统、移动邮政系统、汽车通信系统、移动奥运等。
  
  由此看来,3G=电话+MP3+Mobile TV+电子钱包+移动宽带接入设备+GPS+……。
  
  另外,说到3G业务,往往会碰到一个问题:到底是技术跟不上应用,还是技术超前于应用。从表面上看,世界范围内3G的延迟大都归结于应用需求不足,但从本质上看则是技术满足不了需求。人们希望以低成本的方式接入移动互联网、收看电视节目、玩联网游戏、控制家中电器、完成电子商务交易等,但是目前这些还很难实现。据某个富有经验的通信行业从业者表示,通信网络技术的成熟和新业务的推出总是延迟于人们最严谨的预测,业界普遍认为目前的移动业务,从本质上讲,技术远远满足不了业务需求。因此,在规划3G业务的时候,除了创新,另一个考虑的重点就是成本,如果在某种情况下不能做到低成本,则可考虑适度地调整商业模式。例如,大家都看好Mobile TV业务,但从技术上无法做到象有线电视那样播放上百套频道的节目,则可以加以限制,开通几套大部分用户喜欢的新闻、体育或娱乐频道。
  
  4.2.2 几种重要3G业务的全球开展情况
  在本小节,PdayResearch将介绍定位、媒体点播、可视电话和企业网应用这四种业务在全球的开展情况。之所以选择这四种业务,是因为它们都以大带宽承载能力作为先决条件。就其中的定位应用而言,摩托罗拉的一位系统工程师曾表示,“按照现在的技术处理方式,每一次在地图中确定你的位置都会要求下载数据量很大的地图,没有60kb/s以上的充足带宽,要想得到流畅的定位效果根本就无从谈起。”
  
  以3G时代384kb/s的带宽承载这四种应用,当然游刃有余。如果依托于实际带宽为40~80kb/s的CDMA2000 1x网络,在多数情况下也足以承载起这些应用。
  
  PdayResearch在下面列举了很多运营商实例,希望能借此展现这四种3G应用在全球范围内的发展概况。
  
  4.2.2.1 定位应用
  定位技术提供了一个极富想像力的应用发展空间,因为人类首次有可能以低廉的价格普及对于每个个体的精确定位,而同消费者建立有效联系恰恰正是商业成功的前提。当前,全球很多移动运营商,尤其是3G运营商大都拥有定位衍生应用。
  
  U-Map 中国联通推出的定位之星服务,可以为其用户提供交通、娱乐以及紧急求助等位置相关的信息和服务。定位之星业务基于高通的gpsOne定位技术(属于A-GPS技术),可以在其CDMA 2000 1x网络覆盖地区(无论楼内或楼外),为用户提供误差大小在五米以内的定位精度。
  
  eznavigation 由日本最大的CDMA2000 1x网络运营商KDDI所提供的定位服务。这项业已成熟的定位服务,目前可以提供紧急服务点寻找、弱势人群监护、地图与方向指引以及其他的一些个人和企业定位应用。基于gpsOne定位技术,KDDI的用户可以通过GPS卫星和小区基站的共同定位,获得高精度的定位信息。据悉,至2003年年底,KDDI已经在单一的定位应用平台上,开发出130余种独具个性的衍生应用,使用这些衍生应用的用户在则已经超过500万。
  
  NATE Drive 这是韩国SK电讯推出的一项定位衍生业务,旨在帮助机动车安全、迅速抵达目的地。(用户只要设置一下车内的“NATE Drive”,就可以收到不堵车的捷径信息。在道路方向变换前,“NATE Drive”还可以通过语音和图像给予司机相应的提醒,甚至可以为司机提供不堵车的其他路径。据悉,误差可限制在10米以内。
  4.2.2.2 媒体点播
  这是一项可以最大限度满足用户个性需求的应用。事实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始终在努力利用GPRS、CDMA2000 1x等2.5G网络的数据传输能力承载起其中的部分应用。两家运营商的目标非常明确,首先,这是业务从GSM单纯的语音向2.5G有限的多媒体数据服务,再到基于3G以视频为主的多媒体数据服务平滑过渡中的必然阶段,其次,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希望,借助业务的平滑过渡,也能够将其各自用户群自然的带进未来的3G时代。
  
  但是,由于用户希望下载的流媒体内容或移动应用程序,通常都达几百KB或数MB,如果不使用至少可达384kb/s以上带宽的3G技术,仅凭GPRS和CDMA2000 1x具备的数十kb/s的带宽,显然难承重任。因此,具备高速移动网络的运营商在部署媒体点播业务时具有优势。
  
  U-web 中国联通推出的于2004年4月21日推出的新增值服务品牌“视讯新干线”。U-web采取了联通自行设计的技术标准,依托集CDMA1x手机、PDA、CDMA1x上网卡功能于一体的移动智能终端,提供包括移动办公、移动视频、移动宝视通、移动上网、移动休闲在内的五大类业务。移动视频业务凭借中国联通CDMA1X数据传输速率高的特点,可实现移动流媒体的功能,能以50~60kbps的速率在线观看电视、电影,进行VOD/AOD视频点播。
  
  FIMM 韩国运营商KTF通过其实际速率可达500~600kb/s的CDMA2000 1x EV-DO网络,向使用该网络的17万名用户提供媒体点播服务,其内容包括高品质移动多媒体点播服务(VOD点播)、增强的多媒体视频和图片邮件服务等。
  
  M-stage 著名日本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为其WCDMA网络用户提供的多媒体实时点播服务,主要面向拥有高性能智能手机或是PDA终端的网络用户。M-stage甚至还能为用户提供定制应用(例如作为一些CRM和ERP类型的集团用软件的承载平台)。
  
  NATE Air 这是由韩国运营商SK电讯推出的媒体点播服务。于2002年2月启动的NATE Air服务,可以基于SK电讯的CDMA2000 1x网络为用户提供各种流媒体广播服务。据称,NATE Air还是全球首个有多频道划分的流媒体广播服务。在2002年12月,韩国使用该项业务的用户就已经超过百万。2003年北京国际通信展之际,SK电讯还在中国宣布了其最新的JUNE服务。使用JUNE服务的用户,可以通过CDMA2000 1x EV-DO网络享受更多、更快速的流媒体视频内容。
  
  此外,美国电信运营商Verizon Wireless还推出了基于媒体点播的getFLIX业务,用户可以通过getFLIX业务实现对于私人场所的实时监控。一旦监控环境改变,包含该变化的流媒体实时内容将及时回传给手机终端,并会以声音、震动等信号提醒用户。据悉,即使在发展中国家巴西和印度,也有数家运营商推出了以下载图片、音乐和视频为主的媒体点播业务,(例如印度运营商Reliance推出了“R WORLD”服务,巴西运营商Vivo推出的“MUSIC TONE”和“CRAZY TONE”)。
  
  4.2.2.3 可视电话(会议)
  可视电话(或会议)是一项被3G运营商视同如短信般的杀手级应用,为此运营商曾采取了几乎等同于语音服务的低价策略,欲催熟这一应用。目前看来,这一策略取得了一定效果,因为相对定价最低的欧洲市场反应最为积极。
  
  值得注意的是,可视电话(或会议)需要大量的带宽支持。目前,WCDMA是通过其64k电路域来实现的,而CDMA2000中只有具备高达500kb/s带宽的CDMA2000 1x EV-DO网络可以提供该业务。因此,全球只有真正的3G运营商才可以提供可视电话(或会议)应用。
  
  “3” 和记黄埔的3G运营品牌“3”于2003年3月3日,在英国首家启动可视电话业务。当时最多实现了同时五路接入的会议式视频通话。6个月之后,日本的NTT DoCoMo还成功实现了日本同英国之间的长途可视通话。
  
  价格方面,在“3”启动英国可视通话业务的头三个月内,用户得以享受与普通语音通话同样的价格。此后,“3”对每个用户收取每分钟0.51美元的可视通话费用。
  
  Vodafone KK VodafoneKK为日本3G用户提供了基于64kb/s电路域的可视通话业务。J-Phone为了促进可视通话业务替代普通的语音通话业务,已经大幅调低了可视通话业务的价格。
  
  NTT DoCoMo “FOMA”是NTT DoCoMo旗下的3G业务品牌。2003年10月1日,“FOMA”的可视通话业务中增加了同“3”(英国)之间的国际联网业务,不过NTT DoCoMo没有提供任何主叫优惠。
  
  NTT DoCoMo同样执行了0.51美元/分钟的可视通话业务费用体制,这是一个颇具诱惑力的价格,因为,它仅仅比3G语音业务高出了4美分/分钟。
  
  此外,运营CDMA2000 1x EV-DO网络的韩国SK电讯,也在全球首先开通了基于EV-DO的可视通话业务。但在资费方面,即使打了5折之后,相比NTT DoCoMo和“3”等也要高出将近一倍。
  
  4.2.2.4 企业网应用
  企业网应用是指搭设一个3G移动应用平台,通过这一平台可以提供企业网移动接入并执行企业网内运行的应用。使用移动终端接入企业网络具备其独有的优势,除去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之外,使用移动终端形成的内外网络连接将具备更高的接入安全性。
  
  在商用数据业务需求相对旺盛的欧美各国(尤其是美国),更适合于普及可提高工作效率的3G企业级应用,而对于该项需求较弱的亚洲,3G则将应用聚焦于娱乐与消费领域。不过在2003北京国际通信展上,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也都打出了同移动信息化相关的策略以及方案。
  
  BroadbandAccess 这是美国运营商Verizon Wireless推出的一项面对企业网络接入应用的3G业务。Verizon Wireless利用其目前仅仅在华盛顿特区和加州圣迭戈部署的CDMA2000 1x EV-DO网络,为两区域内非常注重工作效率的用户提供多项企业网应用服务。这些服务包括企业内网接入,访问内网邮箱,绕过企业防火墙实现对于内网资料的下载和远程处理等。一旦用户离开了这两个区域,Verizon Wireless将会为用户自动切换至NationalAccess(Verizon Wireless的CDMA2000 1x网络),继续以40~60kb/s的速率提供普通服务。
  
  Verizon Wireless为这一业务制定了相当优惠的资费体系,无限制使用的包月价格仅为79.99美元。
  
  PCS Business Connection“企业版” 基于美国运营商Sprint PCS的CDMA2000 1x网络的一个企业应用业务。它可以提供安全的企业内网访问能力,用户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实现对于内网邮件甚至是企业核心机密的访问。
  
  Sprint PCS推出的这一应用还可以结合微软的Exchange商业服务套件和IBM的Lotus Domino服务器版本软件。用户得以进一步获得对于电子邮件、日程、公司数据库目录以及工作分配等相关OA应用的执行能力。
  
  Mobile Jet Stream 这是由新西兰电信推出的一个网络连接服务,它允许用户通过移动终端,选择以153kb/s的最高速率或是40~80kb/s的平均速率访问公司内网。
  
  目前,这项业务包括了两个相关的企业应用服务:首先是Mobile Worker,企业的工作人员可以轻易且安全的登入企业内网的计算机,执行普通的OA应用;其次是Mobile FieldForce,一个专为多人组成的工作团队提供企业内网协同访问能力的解决方案。
  
  

时间:  2005-7-22 11:34
作者: xeihui1070

第五章 3G设备市场发展现状与预测
  
  
  5.1 全球3G设备市场发展现状
  全球无线通讯设备市场2003年上半年的设备销售状况与2002年上半年同期相较,销售金额下降了大约40%左右。不过,随着3G网络建设的兴起,全球无线通讯设备市场有望在2005年全面复苏。
  图5-1 2002-2008年全球无线通信设备支出预测
  
  来源:德意志银行,2004.1
  
  表5-2 2002-2008全球主要制式无线通信设备市场规模预测
  
  
  来源:德意志银行,2004.1
  
  5.2 全球3G网络设备市场发展预测
  5.2.1 全球WCDMA网络设备市场发展预测
  从2003年年底至2004年年初,基于WCDMA标准的3G系统已开始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较大规模的商用部署,而已商用的3G网络也表现出较好的网络稳定性。
  
  2004年,世界各国的主要移动运营商们都在准备上马3G服务网络。市场调查公司Dell'Oro表示,预计在2004年,WCDMA网络设备的市场销售将在去年的基础上增长54%。另据德意志银行的预计,2002年至2008年WCDMA网络设备市场的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7%。
  
  图5-3 2002-2008年WCDMA设备市场规模预测
  
  
  来源:德意志银行,2004.1
  
  同时,德意志银行也认为,随着WCDMA网络设备市场的发展,GSM网络设备市场在2002-2008年间平均每年会萎缩15%。
  
  图5-4 2002-2008年GSM/GPRS/EDGE设备市场规模预测
  
  
  来源:德意志银行,2004.1
  
  值得注意的是,UMTS-TDD网络设备市场在2004-2008年的总计规模可能达到21亿美元。 UMTS-TDD也是一种3G标准,源于WCDMA。一些主要生产厂商,如北电、阿尔卡特,已经同拥有解决方案的私人公司进行了合作。日本的移动运营商也可能采用该标准,以同现有的3G运营商进行竞争;北美也可能采用,以同CDMA 1xEV-DO竞争。不过在欧洲,2004年“非3G”标准的使用可能增加,这将限制UMTS-TDD的发展,但也可能对它产生刺激作用,迫使UMTS-TDD在初次演示时就要取得巨大成功。
  图5-5 2002-2008年UMTS-TDD市场潜力预测
  
  
  来源:德意志银行,2004.1
  
  在2002-2008年,全球CDMA网络设备市场估计会以4%的年复合增长率发展。
  
  5.2.2 全球CDMA2000网络设备市场发展预测
  预计CDMA 1x网络设备在2004-2005年是CDMA2000网络设备市场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而CDMA 1xEV-DV网络设备要到2006年才可能被大量采用。
  图5-6 2002-2008年CDMA 1x/CDMA 1xEV-DV网络设备支出预测
  
  
  来源:德意志银行,2004.1
  
  就CDMA 1xEV-DO设备而言,其在2002-2008年的总计市场规模可达27亿美元。2004年年初,Verizon无线即已宣布上马CDMA 1xEV-DO网络,这将刺激其它运营商对CDMA 1xEV-DO的采用。事实上,CDMA 1xEV-DO在韩国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图5-7 2002-2007年CDMA 1xEV-DO市场潜力预测
  
  
  来源:德意志银行,2004.1
  
  5.2.3 全球TD-SCDMA网络设备市场发展预测
  预计2005年TD-SCDMA网络将首先在中国开始建设,至2008年其总计市场规模可达13亿美元。TD-SCDMA得到了中国政府的大力支持,不过其有可能被用作WCDMA的补充,而不会用于单独建网。中国制造商将是TD-SCDMA的最大获益者。
  图5-8 2002-2008年TD-SCDMA市场潜力预测
  
  
  来源:德意志银行,2004.1
  
  
  
  
  5.3 3G终端市场发展预测
  预计在2004年,WCDMA终端的总量会超过CDMA 1xEV-DO/DV终端。
  
  表5-9 2002-2008年全球主要制式手机市场规模预测
  
  
  来源:德意志银行,2004.1
  说明:德意志银行2001-2003年的预测数据均低于普遍认可的数据(如IDC、Gartner公布的数据),不过对WCDMA手机、CDMA 2000 1xRTT和EV-DO/DV手机的预测还是很符合实际。因而,在本3G研究报告中,PdayResearch不对德意志银行的预测数据进行调整。
  
  5.3.1 全球WCDMA终端市场发展预测
  据德意志银行,2003年WCDMA终端的市场规模为190万部,预计2004年可达1650万部,且在2002-2008年间,WCDMA终端市场会以三位数增长。
  
  另外,预计到2005年下半年,WCDMA/GSM双模终端会在欧洲市场迅速普及。
  图5-10 2002-2008年全球WCDMA终端出货量预测
  
  来源:德意志银行,2004.1
  
  德意志银行还预计,2008年EDGE终端有可能得到大规模应用。北美、亚洲、拉美,甚至欧洲等地的主要GSM运营商都可能需要EDGE终端。不过华尔街的流行评论并不看好EDGE市场。
  
  目前,RF Micro Devices公司是EDGE市场的绝对领导者,不过随着Silicon Labs公司在2004年年中的进入,该市场的格局有可能发生变动。
  
  
  图5-11 2002-2008年全球EDGE手机出货量预测
  
  
  来源:德意志银行,2004.1
  
  
  5.3.2 全球CDMA终端市场发展预测
  据德意志银行,2003年全球所有CDMA终端的出货量为1.06亿部,2004年的出货量预计可上升18%,达到1.25亿部,而2002-2008年出货量的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3.9%。另外,到2008年,56%的销量将来自新兴市场。
  
  图5-12 2002-2008年全球所有CDMA终端出货量预测
  
  
  来源:德意志银行,2004.1
  
  单就CDMA2000 1xRTT终端而言,其出货量将在2005年达到最高峰,为1.24亿部;自2006年,由于CDMA2000 1xEV-DV网络发展提速,1xRTT终端出货量将逐渐下降,而1xEV-DO/DV终端的出货量将大幅上扬。
  图5-13 2001-2008年CDMA2000 1xRTT终端出货量预测
  千台
  
  来源:德意志银行,2004.1
  
  图5-14 2002-2008年CDMA2000 1xEV-DO/DV终端出货量预测
  千台
  
  来源:德意志银行,2004.1
  5.4 3G芯片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根据IDC的调查,2003年,全球芯片销售比上一年增长了14%,为1600亿美元;2004年,由于个人电脑和移动电话销售的迅猛增长,全球芯片的销售将有望增长18%,达到1888亿美元,出现自2000年以来最大幅度的增长。而从2003至2008年,整个芯片市场的平均增长率将为12.5%,到2008年整个全球市场规模将达到2820亿美元。
  
  在手机芯片市场上,据Instat/MDR的报告,2002年的收入为143.5亿美元左右,而2006年这一市场将扩展到200亿美元左右,2002-2006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8.7%。
  
  依据IDC和Instat/MDR的报告,PdayResearch认为2004年全球手机芯片的市场规模将达到193亿美元,2008年则增至288亿美元,2002-2008年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2.3%,略低于整个芯片市场的发展速度。
  
  图5-15 2002-2008年全球手机芯片市场规模发展预测
  
  来源:PdayResearch,2004.4
  
  在3G芯片市场上,据高通公司,2002年WCDMA芯片的出货量为100多万,2004年仅在欧洲就可能售出1500万只芯片。另外加上CDMA2000 1xEV-DO/DV芯片的出货量,PdayResearch认为,2002年3G芯片市场的规模约为821万只,2004年则为2554万只,2008年则可能超过3亿只。
  
  
  图5-16 2004-2008年WCDMA与CDMA2000 1xEV-DO/DV芯片出货量预测
  
  来源:PdayResearch,2004.4
  
  5.5 3G电池市场发展趋势预测
  2004年,彩屏手机已经占据了市场的主导位置,而摄像头手机、多媒体手机等等新手机的出现也越来越多,拍照功能、收发多媒体短信、下载大容量游戏等功能的使用率也越来越高,而这些功能的使用却让充电的频率明显增加,手机电池也越来越不堪重负,手机电池的增容也成为手机厂商和电池厂商研发的一大重要议题。
  
  据2004年初的一项调查,有79%的用户对手机的电池有意见,主要包括待机时间、性能和外形三个方面。其中37%的被调查者认为现在手机电池的待机时间太短,日常使用中要经常充电,出外旅游和公干也十分不便;有近20%的人感觉彩屏手机的电池在整体上不能满足彩信、和弦、拍照、蓝牙、游戏等多媒体业务的需要。据彩屏手机使用者介绍,在没有话务或短信息的情况下,彩屏手机的待机时间一般为4天,实际使用一般为1~2天,还有用户表示,每天都必须为手机充电才能保证手机的正常使用。
  
  3G终端的耗电量更是巨大。据信产部的有关人士表示,现在3G网络和终端产品的应用存在差距,3G手机普遍存在着互联互通和电池能量不够的问题。3G手机提供了高速多媒体功能,但是在实际的3G应用上现今锂离子电池的容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一些3G手机在使用视频功能时会在大约一个小时将手机电池用光,这显然不适于在户外移动中使用,这也是一些手机厂商推迟推出3G手机的主要原因。
  
  不过燃料电池的出现将可解决3G终端耗电量大的问题。早在2002年,日本一些电子公司就研制出了可供移动电话长时间使用的燃料电池。这种燃料电池不再需要充电,只须重新补充燃料,通过氢和氧的反应来产生电能即可。
  
  德国企业SmartFuelCell公司已开发出甲醇电池设备的初期生产样品。这种新电池的容量将是普通锂电池的10倍,这意味着用户使用现有型号的手机可以一个月不用充电。
  
  据美国ABI公司的研究报告,2004年全球燃料电池市场规模还微不足道,以保守估计在2013年销售市场成长到186亿美元,但若是美国、欧洲和日本这三地区能增进汽车燃料电池技术改进,大胆预测在2013年销售市场成长到350亿美元。
  图5-17 全球燃料电池市场销售收入规模(十亿美元)
  
  来源:ABI,2003
  
  至于微型燃料手机电池,尽管东芝、NEC和DoCoMo三家公司已宣布计划在2004年将该种电池引入3G手机市场,ABI仍认为目前还很难确定这三家公司在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而且手机电池代码和标准的基本框架目前还不完备,该种电池在2004年投放市场的可能性依然很小。
  
  微型燃料电池除应用于手机之外,更大可能使用于笔记型计算机和工业移动计算器。ABI预测,2004年-2005年,将有5000台微型燃料电池的笔记本计算机投放市场,微型燃料电池全球出货量在2011年将达到2亿块。在日本,到2020年,移动通讯用超小型燃料電池市场的规模可达100亿日元以上(约合人民币6亿2500万元),销量将每年增长100万多台。至2004年首季度,NEC、卡西欧计算器、三洋电机、索尼、东芝、日立制作所以及本田技术研究都进入了该市场。
  
  图5-18 2020年日本燃料电池市场规模
  
  来源:富士经济,2003年版燃料电池相关市场状况总调查
  
  
  
  5.6 中国大陆3G设备市场发展预测
  预计中国大陆的3G建设会在2005年将全面铺开,3G将成为电信行业的投资重点,整个投资过程将持续4-5年。
  
  据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2005年大陆3G系统设备、系统软件、手机、芯片的总投资最高可超过1102亿元,2010则能超过7762.7亿元。而在2005年,大陆3G终端市场能有1100万台的销量,销售额则有192亿元;到2010销量则可增至8100万台,销售额也上升为565亿元。不过,平均单价却由2005年的1745元下降到2010年的698元。
  
  表5-19 2005-2010年中国3G产业带动价值总额预测(亿元)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总计
  系统设备 810 890 610 460 204 191 3165
  系统软件 64.8 71.2 48.8 36.8 16.32 15.28 253.2
  手机 210.6 378 642.3 878.7 922.8 990.3 4022.7
  芯片 16.848 30.24 51.384 70.296 73.824 79.224 321.816
  总投资 1102.248 1369.44 1352.48 1445.8 1216.94 1275.8 7762.716
  
  来源: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2004.2
  
  表5-20 2005-2010年中国3G终端市场规模预测
  年份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销售量(百万) 11 24 50 64 70 81
  销售额(亿元) 192 364 629 642 564 565
  
  来源: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2004.2
  

时间:  2005-7-22 11:35
作者: xeihui1070

第六章 移动终端的发展趋势分析
  
  6.1 话音手机、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
  6.1.1 三类手机的定义
  随着移动终端市场技术进步和竞争加剧,手机正向着三个不同的方向发展:
  
  单一语音手机(voice phone):传统的单色显示屏和部分彩屏手机,仅限于语音和文本消息功能。
  
  功能手机(feature phone):彩色显示屏,并配备一系列附加功能,如调频广播、MP3、MMS图片传送或者可附加/集成相机功能。同时这种手机还可以下载简单Java程序(很小的应用程序,如一些可以在安装Java虚拟机上运行的简单游戏)。
  
  智能手机(smater phone):智能手机从以下两方面区别于其他两种手机:
  
  (a)较大的彩色显示屏和更复杂的用户界面
  (b)更开放的操作系统,由多家硬件供应商授权并且拥有独立的第三方开发商来开发附加的应用程序(可以在出售或者封装的时候加载到手机上/由手机用户自己下载)。
  
  总之,智能手机拥有更为丰富的软件内容、强大的处理能力/存储能力以及比较大的每单元平均收益(ARPU)潜力。
  
  为了在视觉上表现这三种手机界面和复杂程度的区别,下图给出了三种手机的两种应用演示—联系人管理和游戏。
  图6-1 三种手机在其中两种应用上的差异图
  
  
  
  6.1.2 三类手机的产量和价格趋势
   产量
  
  单一语音手机由于其功能的局限性,随着网络的升级和手机终端功能的不断强大,其产量在不断减少。单一语音手机在1999年之前的产量一直保持增长态势,但是1999年之后开始下滑,2003年之后下滑的趋势更加明显,可以预见在今后的3年内,单一功能手机将退出市场。
  
  功能手机自2000年投入市场后,就一直保持良好的增长势头。主要原因是移动运营商的ARPU值的降低,促使移动运营商不断推出新的增值服务,以满足用户需求,增加收益,这就对手机终端的功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功能手机由于其支持类如MP3、MMS和摄像方面的功能,使得其一推出就迅速增长。但是,随着3G步伐的加快,移动运营商3G业务的推出,功能手机将不可避免地受到智能手机的冲击,产量会逐步减少,直至推出市场。事实上,功能手机自2004年就开始增长缓慢。可以预见,在2006年之后,也就是3G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开展之后,功能手机将会受到冲击,产量开始下降。
  
  智能手机由于具有更为强大的功能,支持更多的移动数据业务,自2002年开始就保持了持续的高速增长。由于目前智能手机终端的价格仍然居高不下,3G的商用仍然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导致智能手机的产量仍然不如功能手机。
  
  但是可以预计,2006年将是智能手机和功能手机的分水岭,智能手机的产量将会超过功能手机,继续保持上升势头,而功能手机数量开始逐步下降。
  图6-2 三种手机数量发展趋势
  
   价格
  
  三类手机的售价都是逐渐下降,主要是规模经济和元器件摩尔定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由于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最初推向市场的价位都比较高,而单一语音手机的价位已经非常低,功能手机和智能手机价格的下降幅度明显高于语音手机。从推出市场到现在,功能手机降幅超过50%,智能手机也以达到30%。这说明无论是功能手机还是智能手机,要想占有市场,终端的价位是一个决定因素。
  
  表6-3 三类手机的价格趋势表
  单位:欧元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语音手机 255 229 205 189 162 145 120 90 81 73 66
  功能手机 420 350 320 240 197 173 156 145
  智能手机 405 344 270 219 193 173
  
  数据来源:德意志银行
  
  图6-4 三类手机的价格发展趋势图
   数据来源:德意志银行
  Figure 6: Estimated component price reductions per annum
  
  6.2 运营商和移动终端
  随着移动通信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运营商正在千方百计的运用各种手段,与对手进行差异化竞争。其中与手机OEM 厂商合作进行“手机定制”是一种重要的手段,已经被全球各大运营商广泛使用,国内移动运营商也开始尝试采用。
  
  所谓定制手机,就是运营商在充分考虑客户需求的基础上,为提高手机的易用性和数据业务使用的便捷性,从外观、菜单呈现、开关机界面及手机性能等方面对手机提出了定制要求。定制手机融合各品牌专有的手机外形、按键和菜单设计,彰显时尚与个性。
  
  以日本最大的移动运营商DoCoMo为例,其在2G时代之所以能够领跑电信界,主要就是因为其I-Mode成功整合了上游内容供应商和下游手机终端厂商的资源。日本主流的手机厂商,如松下、京瓷、索尼等的多数手机产品都是根据DoCoMo的要求来定制生产,和弦铃声、内置摄像头等目前流行的时尚功能都是在定制生产的模式下应运而生的。
  
  此外,国外移动运营商采用“手机定制”的成功案例还有欧洲的和黄3G,它向摩托罗拉、NEC、LG等著名制造商大规模的定制手机,在各类手机的外观上统一标明自己的业务品牌“3”,并通过自己的销售渠道销售,价格上联合制造商给用户补贴。这些措施为发展3G用户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在国外,运营商定制手机已占据市场70%以上,在国内,手机定制也率先在中国移动开展起来。中移动合资成立的“中移鼎讯”专门从事手机定制与销售,该公司计划投资总额为2亿元,中移动出资5800万元,占股29%,剩下71%的股份将吸纳有实力的社会企业参与,据传已有中兴、华为以及波导等通信设备商和手机厂家争相进场。
  
  手机定制顺应了市场的发展,它给运营商和制造商都带来了好处。
  
  随着移动数据业务的进一步丰富,用户对端到端的服务要求日益突出。很多消费者除了用手机接听电话、收发短信外,或是由于不知道还能使用什么移动业务,或是由于步骤繁琐放弃使用。手机定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
  
  运营商通过手机定制,使数据新业务能够快速方便地到达客户手边,解决移动数据业务营销中的“最后一公里”问题。 定制手机内置业务的使用率明显高于一般业务的使用率,表明内置业务无论从内容上还是使用便捷性方面都优于一般业务,提高了客户满意度,从而实现客户价值的最大化,为他们带来全新的移动生活体验,同时也提高了运营商的ARPU值。
  
  中国移动就将众多梦网业务中精选出来的业务及服务内容优化、简化后,内置于终端中,特有“MO”移动上网键,一键上网,随时随地享受GPRS的乐趣,使得客户以方便、高效的方式享受到品牌专属服务,做到“服务随身、沟通随身”。据市场反馈,由于中国移动对客户需求的了解和关注,定制手机上市后,客户普遍接受所选机型及内置业务。
  
  在3G时代移动运营商将提供比现在更多更丰富的内容,手机也将有更复杂的功能。可以预见,手机定制将会成为3G运营商和移动终端制造商的主要合作形式,移动终端的发展方向将很大程度上收到运营商的影响。
  
  6.3 移动终端和操作系统
  手机操作系统在三类手机中有着差异,单一语音手机和功能手机所使用的操作系统都是硬件商专有的,而智能手机就拥有更开放的软件平台,可以由多家硬件商授权,这样可以促进第三方开发商的成长。智能手机提供标准化的平台,使得各种设备之间能够实现无缝通讯。标准化的OS/中间件除了可以给手机制造商带来明显的成本优势以外,用户也可以从基于这些平台开发的大量应用软件中受益。
  
  目前,手机操作系统主要有有四种:Symbian、WindowsMobile、Linux和PalmOS。
  
  随着手机功能的增强,呈现智能化趋势,手机操作系统对于手机终端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所以手机制造商非常看重手机操作系统的发展,并力图通过对操作系统的控制,来加强自己在手机市场的份额。诺基亚就建立了Symbian联盟,并力图控制这个联盟。
  
  Symbian是目前处于主导地位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Symbian最大的优势是手机JAVA应用和MMS方面。Symbian支持Java,大部分基于Java开发的游戏,都能够在Symbian的平台上运行。
  
  同时Symbian操作系统劣势也非常明显。微软WindowsMobile在同PDA、PC以至互联网的连通能力,以及可扩展性方面都具有强大优势。
  
  在WindowsMobile终端方面,虽然有AT&T、Verizon Wireless、VoiceStream、Sprint PCS、Vodafone等公司的支持;但是相对Symbian阵营庞大的终端支持阵容而言,还是相对较弱。2004年开始,微软阵营有所改观,摩托罗拉和几家中国厂商开始不断向市场推出微软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微软还还获得了全球三大手机制造商之一三星的支持。但三星也没有倾向微软,三星还支持了Symbian OS和Palm OS。
  
  对于那些对微软和诺基亚的垄断地位而心存顾虑的厂商来说,Linux和PalmOS可以成为他们的选择。但Linux的分散性将继续妨碍它的成长。PalmOS支持的手机在北美市场占据统治地位。
  
  在手机操作系统上,设备制造商的态度起着关键的作用。无论是Symbian、WindowsMobile、Palm还是Linux,都希望能够获得更多的设备商的认可。多数设备制造商在WindowsMobile和Symbian的竞争中保持观望态度,基本上都没有明确表示其支持哪一种操作系统,这也反映出设备制造商不想被操作系统厂商控制。
  
  从这个意义上讲,Symbian目前占有优势。Symbian阵营的厂商是共同进行软件开发,关键技术可以共享使用,厂商能够接触源代码甚至参与源代码的制定,而且Symbian本身也是由爱立信等设备制造商共同成立的,因此Symbian阵营本身就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相对而言,和微软的合作只是一个软件许可和被许可的关系,微软的软件许可并不向厂商开放源代码,厂商的利益和价值并没有得到体现,因此厂商对微软心存顾虑。
  
  
  6.4 市场上现有3G移动终端的功能和配置
  6.4.1 WCDMA制式
   摩托罗拉
  型号 制式 上市时间 功能
  A1000 GSM/
  WCDMA
  900/1800/1900 MHz 2004年 内置天线,高档金属外壳,彩色显示屏,渐变背景灯。
  尺寸/体积: 114cm3;重量:91克;屏幕参数:65K色TFT彩色屏幕,208×320像素;操作系统:Symbian 7.0
  内存容量:24MB;E-Mail:PDA功能;WAP浏览器:支持WAP 2.0;内置蓝牙接口;数据线接口:支持USB;
  无线下载:铃声、墙纸、A/V文件和应用软件;
  全球定位系统GPS:支持AGPS全球定位
  内置摄像头;VGA相机1.2万像素,4倍数字变焦的数码相机,先进的彩信(MMS)功能
  多媒体播放:支持MPEG4, WMV, WMA, MP3和WAV等视频、音频格式播放
  3G技术:传输视频(双向视频会议),数字化的声音和文本,进行语音通话的同时实现浏览互联网或数据访问;全球漫游
  移动办公室:能够浏览Microsoft Word®, Microsoft Excel®, Microsoft PowerPoint®, PDF® 文档,有解压缩功能,方便阅读电子邮件;访问企业网络:VPN
  A925 GSM 900/1800/1900MHz、WCDMA 2.1GHz 2003年
  2月 音频/视频播放/视频编辑/网页浏览,可视电话,8MB 内置内存,可插入SD/MMC卡、JAVA游戏下载、支持MP3,AMR,WAV音乐格式,内置支持Playlist的播放器、支持GPS定位技术
  A835 WCDMA 2100 MHz
  GSM 900/1800/1900 MHz 2003年下半年 具备行动电话、个人计算机、数字相机、MP3 播放器、PDA 等功能,并且拥有 65536 色超大屏幕、内建蓝芽技术、MMS 多媒体讯息、多和弦铃声、WAP/GPRS 等
  A920 GSM 900 / 1800 / 1900 MHz
  WCDMA 內置 8MB RAM 並有MMC/SD 記憶卡插槽;VGA 640 x 480 解像度硬照; 176 x 144 解像度短片;多媒體檔案支援:音效播放128kbps (AAC, MP3),64kbps (WMA)音效串流 128kbps (AAC),視像播放 256kbps視像串流 64kbps,上網功能:Opera browser / HTTP 1.1 / xHTML /XML / Chtml
  操作系統:Symbian 7.0 UIQ 1.0
  JAVA 程式:1.1.1a, MIDP 1.0.3
  A830 GSM 900/1800/1900 MHZ
  WCDMA 2100 2002年 UMTS 模式可以同时通话与上网
  专属 A-GPS 卫星定位模块,3G UMTS 网络高速传输,最高可达 384 kbps 下传、 64 kbps 上传,支持多媒体拨放,例如 MPEG4/MP3/WAV/MIDI 及多种图形格式,4096 色 TFT 显示屏、16 和弦铃声、MMS 多媒体简讯功能, 内建 SD 卡插槽,可支持 MMC 及 SD 两种标准, 支持 SyncML 同步化标准的个人数据管理 (PIM) 功能,可与 Microsoft Outlook 及 Lotus Notes 同步数据
  
   NEC
  
  型号 制式 上市 功能
  c313 WCDMA 数据下载及上载速度可达384kbps及64kbps ,透过GPRS无线上网,传输速度高达53.6kbps,视像通话、声音/ 视像串流播放技术,媒体播放器可播放音乐及视像,支持视像、多媒体及文字讯息,可同时传送影片、声音、图像及文字,可下载多和弦铃声及屏幕背景图案,支持POP3 及 IMAP4 电邮服务 ,支持 下载 Java 应用程序及游戏 ,使用"3"键可实时浏览互动的多媒体通讯世界 ,透过无线同步可更新通讯簿
  FOMA N900I FOMA 2004年2月 外侧配备100万有效像素相机,内侧配备11万有效像素的相机。配备支持半导体存贮卡“miniSD存贮卡”接口的扩展槽。用选购件USB电缆线连接个人电脑,该手机还可用做卡读写器。装有Macromedia Flash浏览器,HTML e-mail和视频电话。
  e616 WCDMA 2003年下半年 内存容量19MB,内置蓝牙接口,内置10万像素的摄像头,内置了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提供了对Memory Stick的支持(最大达128MB),支持AAC、WMA、MP4和WMV等多种多媒体音视频格式的文件回放,支持索尼记忆棒,最大支持容量为128MB.,W-CDMA制式下最多为120小时 ,GSM制式下最多为145小时
  
  V-N701 3W-CDMA/GSM900/GSM1800 2002年12月 6万5536色TFD液晶、162X132分辨率 ,待机时间:(3G)约100分/约50小时、约(GSM)150分/100小时,可以利用可视电话服务
    
  FOMA N2102V FOMA 2003年7月 具有双彩屏配备,能够通过内置的摄像头进行可视连接,支援可视电话功能。可拍摄最大 100KB 的动态图像通过电子邮件服务 "i Motion Mail" 收发。可以在语音通话的同时,利用功能菜单通过简单的操作向通话对方发送带图像的电子邮件。采用了 "NeuroPointer","NeuroPointe"可以自由移动的定位点,连续待机时间为 270小时。连续通话时间为130分钟(当进行语音通话时)和90分钟(当利用可视电话时)。
  FOMA N2701 FOMA和PDC 2003年6月 添加了摄像时候的补光装置,具有FOMA手机伸缩天线的特征,又同时具有PDC的特性。并配备了两个CMOS摄像头和并设置了两个闪光灯。采用了“NeuroPointer(光标定位按钮)”技术,通过红外线传输接口直接打印手机拍摄的照片。
  FOMA N2051 FOMA 2003年1月 主显示屏为2.21英寸6万5535色TFD液晶屏。机身背面的上部配备有31万像素CMOS外拍相机,首次采用像轨迹球一样的定点元件“NeuroPointer”。可以和具有红外线端口(IrMC1.1)的其他FOMA终端交换电话薄数据等
  FOMA N2002 FOMA 2002年3月 384Kpbs的终端传输技术,享受音乐影像、电影预览、新闻、体育等影像。FOMA N2002带有外部USB接口,可以更方便与电脑相联系进行数据交换。后因为手机问题被NTT紧急召回。
  
   诺基亚
  
  产品 制式 上市 功能
  7600 GSM和WCDMA 2004.1 可以在日本、奥地利等目前开通WCDMA的地区使用WCDMA高速上网,7600内置29MB内存,支持MMS,内置加强版图像编辑器,在商务功能上NOKIA7600支持录音、蓝牙、红外线传输、EDGE、GPRS、WAP、HSCSD、Xhtml,还支持WAP书签、日历、待办事项、JavaTM游戏及应用程序等
  6650 WCDMA / GPRS / GSM 2003年上半年 在WCDMA制式下,使用者可以使用6650进行普通的通话、拍照及随时将所拍摄的图片发送出去。标准待机时间为14天,内置了7MB内存,能够储存用户拍摄的照片、短片、电话本以及下载的JAVA游戏。6650还支持无线蓝牙耳机,使用者在蓝牙耳机有效使用范围内可以进行无线通话
  
   西门子
  型号 制式 上市 功能
  U10 GSM 900/1800/1900
  WCDMA 2002年10月 Siemens 首部内置数码镜头的手机,4096 色屏幕,支援MMS,支持Video播放,支援蓝芽, GPRS, WAP,支援 USB及红外线,支援Java(J2ME),MP3播放器,支持MMC卡可以支持到128MB
  U15 GSM/GPRS
   3G 2003年10月 65,536 色,176 x 220 PIXELS 彩色显示屏幕。采用 800 mAh 锂离子电池供电。内置数码镜头外,可以支持拍有声短片,内存配备了64MB。操作系统采用微软公司提供的 Smartphone 2002,支持 SUN 公司的 J2ME 程序。
   三星
  型号 频带 上市时间 功能
  Z105 GSM 900 / 1800 MHz W-CDMA 2.1GHz CeBIT 2004展出 262236 TFT,WAP 2.0 , Java (MIDP 2.0) , MMS, 视像对话,
  SyncML, USB 连接
  Z100 UMTS/WCDMA CeBIT 2003展出 内置的可旋转的数字摄像头,采用40和弦铃声,26万色的TFT高画质彩屏。支持一些高端应用比如电话会议,支持VOD,GPRS,MMS和Java。
   索尼爱立信
  型号 制式 功能
  Z1010 UMTS/GSM-GPRS双网络制式 采用双屏双镜头的设计:65536色TFT主屏+灰度外屏,双VGA镜头分别对应的是视频通话以及拍摄功能,存储容量方面,Z1010内置有16MB的Memory stick Duo™记忆棒插槽;使用UMTS可支持高达384kbps的数据传输;支持流媒体音频和视频,通过MMS和email传送图象,预计于2005年在中国上市。
  Z1020 采用可旋转的大屏幕设计,2.25英寸的26万色TFT液晶屏幕分辨率为240×320像素,加入了130万像素内置镜头,这也使其继S700之后成为索尼爱立信第二款百万像素级别拍照手机。Z1020是全球首款支持索尼专利的Atrac3铃声移动电话,提供memory stick pro扩展功能,最高容量512MB,未来更有可能增至1GB,内置FM收音机,支持GPRS 8、MMS、JAVA、WAP 2.0,支持蓝牙无线技术
   三洋
  型号 制式 上市 功能介绍
  V801SA WCDMA与GSM双制式 2003年10月CeBIT展出 GSM应用900/1800/1900MHz三种频率。在亚洲、欧洲和大洋洲以及北美洲的GSM服务网络都可以应用。在以WCDMA方式通信时,最大可以提供384Kbps的数据传输速度。
  
  V-SA701 WCDMA 2002年12月推出 采用USIM(universal SIM)卡,非双模式机也能漫游,传输速率最高可达384kbps
   夏普
  型号 制式 上市 功能
   SH2101V FOMA PDA 2002年07月 3.5英寸26万2144色TFT彩色液晶,待机60小时,通话时间:80分钟(语音)、50分钟(可视电话)
  尺寸重量:137(W)×98(D)×25(H)mm、280g
  存储卡:SD卡
  SH900i FOMA 2004年3月20日 主屏2.4英寸TFT液晶(240×320、最多显示26万2144色)/副屏1.2英寸TFT液晶(120×160、最多显示6万5536色),202万有效像素CCD(主屏)
  11万有效像素CMOS(副屏),待机约480小时(静止时)约380小时(移动时),尺寸重量:约51(W)×105(H)×26(D)mm (合上时)约132g(含电池),最多64和弦,miniSD卡
  V801SH FOMA 2004年4月26日 内屏2.4英寸26万色TFT显示屏(240×320),外屏1.2英寸65K色普通液晶(64 x 96),100万像素CCD,待机200小时(WCDMA),220小时(GSM),通话时间120分钟(WCDMA)180分钟(GSM),尺寸重量:50(W)×102(H)×26(D)mm (合上时)126g,40和弦,SD卡
   三菱
  型号 制式 上市 功能
  D900i FOMA 2004年3月下旬 主屏为2.2英寸26万2144色QVGA TFD,240×320像素。外屏为6万5536色1.1英寸QQVGA TFT液晶,120×160像素。超级蜂窝CCD、相机有效像素数100万、记录像素数192万,待机300小时,通话时间140分钟(语音)70分钟(可视电话),尺寸重量:106(H)×49(W)×27(D)mm、124克,记忆棒Duo(支持记忆棒PRO Duo)
  D2101V FOMA 2002年3月 26万2144色TFT,10万象素镜头、双镜头,待机55小时,通话时间0.9小时,尺寸重量:150×55×28mm
  160克
  D506i FOMA 2004年5月19日 主屏为2.2英寸(320×240)26万2144色QVGA TFD液晶/副屏为1.5英寸(160×120)6万5536色TFD液晶,相机功能:超级蜂窝CCD相机、有效像素数:100万、记录像素数:200万,待机500小时,通话时间135分钟,尺寸重量:105(H)×49(W)×23(D)mm,115克,记忆棒Duo
  
  6.4.2 CDMA2000-1X制式
   三洋
  产品 制式 上市 功能
  A5405SA CDMA 1X 2004年3月
   超薄外型设计,只有20毫米厚,“Pair Function”功能,该功能专为指定方的快速通讯所设定;“Smart Mode”智能模式,该模式专为手机基本功能的简便操作而设计;“Junior Mode”儿童模式,该模式专为儿童使用所设计。
  A5505SA CDMA2000 1x 目前只针对日本市场发布,上市时间预计为2004年5月初。 采用双屏设计,主屏尺寸达到了2.4",外屏为1.5",65536色,百万象素摄像头,2个微型扬声器,具有立体声铃声播放效果,玩游戏时可以享受立体声铃声所带来的震撼。
   京瓷
  型号 制式 功能介绍
  W11K CDMA2000 1xEV-DO 双26万色TFT液晶屏幕:2.2英寸主屏(240×320像素),1.3英寸外屏(120×160像素);内置40和弦铃声,机身提供20MB的内存容量,支持JAVA和电邮收发,最大数据下载速度能够达到2.4Mbps,支持连续180小时的待机时间,W11K支持MPEG4和3GPP两种格式视频文件的拍摄
  W01K CDMA2000 1xEV-DO EV-DO上网卡
   Cyberbank
  型号 制式 上市 功能
  POZ X301 CDMA2000 1X-EVDO/1X RTT 2004年第4季度正式在韩国上市 POZ X301采用了微软公司Pocket PC 2003操作系统,机身配备400MHz的Intel XScale PXA255处理器,64MB RAM和160MB ROM,红外线连接传输外,这款智能手机支持当前先进的Wi-Fi无线网络技术,可以提供80-130小时的待机时间,4小时20分钟的通话时间
   三星
  型号 制式 上市时间 使用微软Pocket PC 2002 Phone Edtion操作系统,XScale 300MHz处理器,128MB内存,拥有65万色3.5英寸大屏幕液晶显示,内建可以270°旋转的30万像素摄像头,拥有红外端口进行数据交换。
  MITs M400 CDMA2000 1xEV-DO
  800 MHz 商用 采用pocketpc 2002 phone edition
  MITs M4000 CDMA2000 1xEV-DO
  1700 MHz 商用 CMOS摄像头,2.4 Mbps数据传输速率,支持Java
  SCH-E100 CDMA2000 1xEV-DO
  800 MHz 商用 2.4 Mbps数据传输速率,GPS功能,210小时待机时间
  SCH-E110 CDMA2000 1xEV-DO
  800 MHz 商用 2.4 Mbps数据传输速率,GPS功能,190小时待机时间
  SCH-E120 CDMA2000 1xEV-DO
  800 MHz 商用 2.4 Mbps数据传输速率,NATE功能,175小时待机时间
  SCH-E130 CDMA2000 1xEV-DO
  800 MHz 商用 2.4 Mbps数据传输速率,GPS功能,175小时待机时间,65K 色 TFT-LCD,256 色内屏 STN-LCD
  SCH-E135 CDMA2000 1xEV-DO
  800 MHz 商用 2.4 Mbps数据传输速率, 175小时待机时间,内置可旋转 VGA CCD 相机
  SCH-E140 CDMA2000 1xEV-DO
  800 MHz 商用 2.4 Mbps数据传输速率, 250小时待机时间,支持Java
  SCH-E150 CDMA2000 1xEV-DO
  800 MHz 商用 2.4 Mbps数据传输速率, 145小时待机时间,支持Java,支持GPS功能
  SCH-E160 CDMA2000 1xEV-DO
  800 MHz 商用 2.4 Mbps数据传输速率, 220 小时待机时间,内置 VGA CMOS 摄像头,支持NATE GPS (gpsOne) ,支持JAVA enabled,5MB内存
  SCH-E170 CDMA2000 1xEV-DO
  800 MHz 商用 2.4 Mbps数据传输速率, 175小时待机时间,内置可旋转 VGA CCD 相机
  SCH-E200 CDMA2000 1xEV-DO
  800 MHz 商用 支持虚拟3D音效,配备26万色的彩显以及30万像素镜头。数据传输速率达到2.4Mbps,并且同时支持现有CDMA网络。
  SCH-E250 CDMA2000 1xEV-DO
  800 MHz 商用 2.4 Mbps数据传输速率, 215小时待机时间,内置VGA CCD 相机,支持Java
  SCH-E300 CDMA2000 1xEV-DO
  800 MHz 商用 应用M-Commerce(移动电子商务)服务概念,集成了IrFM (红外金融管理技术),拥有RF (射频)技术,支持GVM/SK-VM/Wavelet/WITOP,收发E-mail,拦截垃圾信息等功能,支持韩国SK电信提供的NATE服务,提供180小时待机时间
  SCH-E350 CDMA2000 1xEV-DO
  800 MHz 商用 峰值数据速率可以达到2.4Mbps,支持最长30秒摄像,262K色的 TFD Color LCD,210小时待机时间,支持GPS和Java技术
  SCH-E370 CDMA2000 1xEV-DO
  800 MHz 商用 26万色TFT LCD,180度旋转的屏幕,智能手写识别,光感应功能
  SCH-E380 CDMA2000 1xEV-DO
  800 MHz 商用 数据传输速度2.4Mbps,配备有260000色TFT LCD显示屏,整合数码相机。支持视频和音频输出,可以下载、存储和回放视频剪辑,通话时间长达150分钟,待机时间为120小时。
  SCH-V300 CDMA2000 1xEV-DO
  800 MHz 商用 双频可视移动电话,支持在线点播并可以记录和储存视频和声音。主屏采用色辨率为262000的TFT-LCD,外部显示屏的有机电镀发光显示为256色。内置摄像机的像素高达300000,有9种设置和2倍的变焦镜头
  SCH-V310 CDMA2000 1xEV-DO
  800 MHz 商用 支持蓝牙和SRS WOW技术,可连拍11个镜头;具有摄像功能,能录制一段20分钟的短片,每秒可以摄制11帧图像,待机时间300小时
  SCH-V330 CDMA2000 1xEV-DO
  800 MHz 商用 26万色TFT内屏,16灰度的OLED外屏,31万象素内置镜头,可以录制两小时的视频文件以及30首以上的MP3歌曲
  SCH-V410 CDMA2000 1xEV-DO
  800 MHz 商用 内置130万数码相机,支持外接记忆棒DUO,内置133万像素镜头、可拍摄 QVGA 质量 MPEG4 短片
  SCH-V420 CDMA2000 1xEV-DO
  800 MHz 商用 26万色的QVGA TFT材质屏幕,130象素的旋转摄象头,提供了高达2小时的MPEG格式录象,支持外接的RS MMC记忆卡
  SCH-V500 CDMA2000 1xEV-DO
  800 MHz TBA 传输速率为2.4 Mbps,4096色的TFT-LCD彩色屏幕,210小时待机时间,支持BREW
  SPH-E1000 CDMA2000 1xEV-DO
  1700 MHz 商用 传输速率为2.4 Mbps,256 色 STN LCD
  SPH-E1100 CDMA2000 1xEV-DO
  1700 MHz 商用 内置卫星导航GPS接收器,及地图图文讯息,加入自动碰撞预警系统。透过 CDMA 的高速上网网络,可作实时交通讯息下载。
  SPH-E1700 CDMA2000 1xEV-DO
  1700 MHz 商用 CCD VGA分辨率摄像头,200小时待机时间,支持BREW
  SPH-E2000 CDMA2000 1xEV-DO
  1700 MHz 商用 支持最高速度为144kbps的数据传输,内屏采用26万色TFD液晶,外屏为256色OLED屏。内置30万象素摄像头,支持VGA模式的图片和动态拍摄。支持VOD视频点播,内置了SPAM Messager即时通信工具。
  SPH-E2309 CDMA2000 1xEV-DO
  1700 MHz 商用 2.4 Mbps 数据传输率,262K 色 TFT-LCD ,外部65K TFT-LCD ,200 小时待机时间,300K VGA 相机,支持JAVA
  SPH-E2500 CDMA2000 1xEV-DO
  1700 MHz 商用 26万色TFT LCD的主屏幕,设有拍照快捷键,内置了31万像素的VGA数码相机,支持手写功能  
  SPH-E3000 CDMA2000 1xEV-DO
  1700 MHz 商用 2.4 Mbps 数据传输率,262K 色TFT-LCD,200 hr 待机时间
  内置VGA 相机,支持BREW
  SPH-E3200 CDMA2000 1xEV-DO
  1700 MHz 商用 26万色TFT LCD,待机时间150小时
  SPH-E3300 CDMA2000 1xEV-DO
  1700 MHz 商用 2.4 Mbps 数据传输率, 260,000 色 TFT-LCD 屏幕, 250 hr 待机时间,内置 110,000-pixel CMOS 相机支持BREW
  SPH-V3000 CDMA2000 1xEV-DO
  1700 MHz 商用 可以播放MP3格式文件,内置130万像素数码相机,可以录制320×240像素动态视频。
  SPH-V4200 CDMA2000 1xEV-DO
  1700 MHz 商用 可播放MP3,内置有96MB内存,可以使用SD卡。集成有130万像素的摄像头,可以拍摄达1280x1024分辨率的照片。
  SPH-V4300 CDMA2000 1xEV-DO
  1700 MHz 商用 高端地双彩屏设计,其内、外显示屏均为262K TFT真彩显示,并且内屏支持高达176×220像素的分辨率,支持MMC,够拍摄出长2小时的视频。
  SPH-V4400 CDMA2000 1xEV-DO
  1900 MHz TBA 2.4 Mbps数据传输速率, 175小时待机时间,内置可旋转 VGA CCD 相机

时间:  2005-7-22 11:39
作者: xeihui1070

第七章 3G的产业环境和竞争技术分析
  
  
  
  7.1 日本特许3G运营许可
  日本移动通信起步于1992年,当时主要采用模拟制式,发展速度不是很快。1995年开始引入PDC系统,开始飞速发展,不到10年时间,就已经进入饱和期。随着模拟网1995年达到高峰后于1998年退网,2001年10月NTT DoCoMo公司率先开展世界上第一个WCDMA标准的3G业务,2000年KDDI au开展CDMA One业务并于2002年升级到CDMA2000 1x,以及2002年12月J-PHONE公司提供WCDMA商用业务,目前日本存在着3种移动通信网,即PDC、WCDMA和CDMA One/CDMA2000 1x。
  
  1993年4月,日本无线电工业与商业学会(ARIB)建立了国家IMT-2000研究委员会,它的任务是研究IMT-2000的空中接口技术。该委员会由90家公司组成,包括运营商(如NTT DoCoMo、KDDI和J-phone)和制造商(如NEC和富士通)。该委员会认为:WCDMA是最合日本情况的标准。随后,日本电信技术委员会(TTC)接受了WCDMA,并于1998年向ITU推荐。日本和欧洲推荐的是不同的变异WCDMA,而美国推荐的是基于CDMA2000和TDMA技术的标准。
  
  日本邮政电信省(MPT)在1998年7月公布其采用3G移动通信系统的基本准则后,收到了33家组织的26条建议,33家组织都同意基本准则的内容。其中,18家组织建议,日本采用的标准应当是唯一的;4家表示,希望采用的标准中不包括CDMA2000系统。
  
  关于特许问题,20家组织都反对拍卖的办法。其中12家建议采取竞争选择的办法(即“选美”法),政府以此种方法邀请申请者参加竞选,而后将特许配给那些政府认为最符合研究要求的申请者。对申请者要求的准则是:必须有充足的资金,技术计划必须可靠,接入、通话质量及其他业务必须有保障,业务计划必须是商业上可靠的,申请者必须有相应的经验和专业知识。
  
  1999年9月电信技术委员会提交给MPT关于使用频分双工的无线电设备技术条件的报告,主要内容有以下几点(TTC的报告为省级规章提供技术基础):
   分配给3G的波段应是ITU为IMT-2000确定的2GHz波段。
   数据传输速率:车辆为144kbit/s(过渡期),行人和室外业务(过渡期)为384Kbit/s。
   最低带宽为5×2MHz。
   分配给运营商的波段是20×2 MHz,用于2Mbit/s传输速率。
   日本采用的无线电传输标准是:直接扩谱CDMA(DS-CDMA)和多载波CDMA(MC-CDMA)。
   在PHS波段,较严格的辐射限制、移动终端的无线功率限制(低于或等于250MW)和适当的防扩频带设置都是重要的技术条件,以避免干扰效应。
  
  MPT在接受所征求的意见之后,于2000年2月将其采用IMT-2000和无线电台特许的政策最后定下来。各组织对MPT所建议的政策没有重大异议,它们表示关切的问题之一与公平对待DS-CDMA和MC-CDMA有关。MPT表示关于无线设备的规章包括这两个系统,不会区别对待。另一个被关切的问题是与考虑国际漫游不足有关。MPT认为关于漫游的协商只能在以后进行,因此不作为特许条件。日本的特许政策并不要求运营商在不同的系统之间漫游,因为在MPT看来,这应当留给各方之间进行商业性协商。
  
  2000年3月日本采用IMT-2000的政策最终确定,并确定每个地区为三个运营商。新的以及负有义务的运营商有资格参加这三个特许,但地区的固定电话运营商除外。要求运营商在前5年要覆盖50%以上的人口。特许政策更偏重于那些具有IMT-2000技术和系统的专门知识的申请者。
  
  特许可以在地区或全国范围的基础上进行。特许政策赞成TTC的报告中所说的技术条件,因而赞成DS-CDMA(或W-CDMA)和MC-CDMA(cdma2000)。通过比较性选择程序来选择第三代移动运营商。40天的申请期从2000年4月开始。在2001年的某个时候开通业务。
  
  关于特许3G无线电台的政策也采取比较性选择的方法。另外,如果申请者超过三个,在特许程序中还要考虑以下准则:
   业务的适合性和与客户需求的一致性。
   基站使用计划和扩充的可行性。
   频谱的使用要避免或者减轻对现有台(如PHS)的干扰。
  
  2000年4月MPT开始接受特许申请,为期40天。只有三个负有义务的运营商(NTT DoCoMo、KDDI和J-phone)申请每个地区的三个3G特许。由于申请者数量与特许数量是一致的,因而不需要进行比较性选择的办法,只要申请符合基本要求,就给予了3G特许。
  
  特许的做法与其他的运营许可证发放程序相同,即要求三家申请者根据电信业务法获得许可,并根据无线电法获得特许。2000年6月30日,MPT根据无线电法给予建无线电台的预备性许可。这三家运营商在其网络建设中要接受邮政电信省的适当的审查,并由该省特许。
  
  日本之所以限制特许数量,主要是因为频率短缺。管理机构总计有60MHz可用于3G业务(上行与下行链路)。这就是说,为了分配最少一批2×20MHz频谱,只能给予三个特许。此外,由于PHS运营商占用1.9GHz频谱,因此关于干扰ITU WRC分配给3G业务的2GHz频谱的问题是无多大关系的。
  
  日本第一轮3G移动业务的特许是比较简单的。政府只收到了三家关于三个特许的申请,当地垄断的固定电话运营商NTT East和NTT West被排除在特许程序之外。3G特许分配给三家负有义务的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KDDI和J-phone,覆盖90%以上的移动市场。只要求这几家运营商支付地区的无线电使用费,每年每个用户5美元。在导致予以特许的每个阶段,政府强调过程和征求意见透明度的重要性。
  
  像其他管理机构一样(例如香港电信管理局办公室和英国电信办公室),MPT关心给予特许之后如何增强3G市场的竞争。为了能使新的竞争者活跃在3G市场,鼓励移动运营商为移动因特网接入和内容提供开放其平台。
  
  附:日本3G特许政策出台的主要步骤
   1998.7 MPT公布采用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IMT-2000)的基本准则(草案),以征求意见。
   1998.11 MPT公布征求意见的结果。
   1999.3 ITU-R TaskGroup8/1(TG8/I)批准关于IMT-2000的主要特性建议。
   1999.9 MPT收到电信技术委员会关于使用频为双工(FDD)的无线电设备技术条件的报告。该报告建议了许多关于IMT-2000无线电设备的技术条件。
   1999.11 TG8/1和ITU-R Study Group8批准关于IMT-2000的无线电接口建议。
   1999.12 MPT公布其关于“无线电台特许原则”的报告。根据此报告,为确保顺利采用IMT-2000的充分的立法构架,邮政电信省根据无线电法就修改省级条例与无线电管理委员会(RCC)进行了磋商。修改的省级条例于2000年4月生效,从而可授权建立IMT-2000无线电台。
   2000.2 MPT公布其采用IMT-2000和特许3G无线电台的政策(草案),并对此征求意见。各界对省建议的任何政策没有重大异议。
   2000.3 根据TTC的报告,MPT修改无线电设备规章的技术条款和省级条例,并确立其特许政策。
   2000.4-5 这是运营商申请特许的期间。
   2000.6 MPT公布结果,三家运营商,即NTT DoCoMo、KDDI和J-phone赢得了3G许可证。
  
  
  7.2 韩国3G发展的政策环境
  韩国之所以能在3G业务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离不开政府积极推进的政策。韩国政府集中力量发展CDMA,大力发展第三代移动通信的正确战略决策,指引了韩国移动通信业的正确发展方向,为其造就了良好的外部环境。正是政府从整个产业出发,进行统一规划,指导运营商与制造商形成产业合作联盟,才使韩国3G发展形成了良性循环。
  7.2.1 3G牌照发放历程
  1984年3月,韩国开始在国内推出移动电话服务。到1995年,移动电话用户达到了100万户。
  
  1992年,全球对CDMA前景的争论相当激烈,韩国政府和企业通过全面分析,果断决定建设CDMA系统。
  
  1997年,韩国在世界上率先开始提供CDMA移动通信服务。从1997年至2002年初,韩国国内移动电话业务呈现爆炸性的增长。2000年推出CDMA2000 1X服务,2002年1月又推出高速传送活动影像的CDMA2000 1x EV-DO服务。
  
  为了适应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韩国政府推出了三步走的电信业重组计划,打破了韩国电信业垄断的局面,为移动市场引入了竞争机制。
  
  从1994年7月起,韩国信息通讯部陆续向SKT,Shinsegi Telecom,KTF,LGT和Hansol PCS颁发了运营许可证,打破了电信业的垄断局面。SKT于2000年收购了Shinsegi Telecom,并将其改名为SK Shinsegi;KTF也于2001年5月完成了对Hansol PCS的兼并。通过兼并重组,韩国的移动运营商数量从5家减少到3家。
  
  2000年6月,韩国政府颁布了不得再提供手机补贴的禁令。运营商数量减少再加上手机补贴禁令,使剩余的三家移动运营商在整体业务上保持了稳定的增长势头。
  
  韩国政府通过“评审法”发放了三张3G许可证,韩国信息通讯部通过拍卖3G牌照方式,使SK电讯和KTF获得了WCDMA技术许可证,而LGT获得了惟一一张基于CDMA2000 3x技术的许可证。通过这些战略决策,韩国政府为移动通信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开放有序的竞争环境。
  
  2003年6月,韩国信息通信部公布了国家3G网络的远景规划。根据该计划,韩国运营商首先要在2004年年底完成基于高通CDMA2000 EV-DO标准的3G网络建设。同时,韩国政府还在规划中积极推动另一种3G标准WCDMA。规划要求,韩国的电信运营商要于2006年,在全国范围内完成WCDMA网络的部署。
  
  2003年9月4日,韩国信息通讯部表示了推进新一代移动通讯(IMT-2000)政策推进方向.
  韩国信息通信部2003年9月27日公布了作为“新增长动力”的9种信息通信技术,这9项技术包括数码电视广播技术、一体化家庭通信网技术、新一代个人电脑、新一代移动通信等,并计划在2007年年底前动用促进信息化基金和通信项目特别预算等2.5万亿韩元资金和7000亿韩元民间资金,扶持这9种重点信息通信技术。
  
  7.2.2 3G制式选择
  在3G许可证发放之初,韩国政府也希望采用CDMA2000制式,这样有利于韩国CDMA设备制造商,但各运营公司都表示倾向于WCDMA制式,它们认为基于GSM的WCDMA具有更大的用户需求。同时,世界上已经发放3G许可证的国家,大多数都采用WCDMA制式,韩国如果也采用这种制式,有利于运营公司进行国际扩张。
  
  韩国选择CDMA另一个原因就是高通公司当时给予的优惠条件。高通公司要求韩国蜂窝移动通信运营公司使用CDMA技术时支付5%的专利费,同时高通公司将返还专利收入的20%给韩国国有电子通信研究院(ETRI),以支持它们进行进一步的研发。但是当韩国PCS商用时,高通公司认为PCS与蜂窝移动通信不是一回事,拒绝将从PCS运营公司中收取的专利费按比例返还给ETRI。目前韩国政府认为应该减少对高通公司的技术依赖,以避免高额的专利费。
  
  韩国在选择WCDMA制式的同时,坚持有一家运营公司采用CDMA2000制式。韩国在发展CDMA的时候,培育了一批CDMA设备制造公司,如三星电子已经成为世界第五大手机制造商。事实上,各运营公司都倾向于WCDMA制式(包括LG电信),但韩国政府仍然坚持有一家运营公司采用CDMA2000制式,就是为了维护设备制造公司的利益。
  
  
  7.3 欧洲3G的政府管制
  3G的管制问题涉及两大方面:一是牌照的发放,它涉及到时间、方式、数量等;另一个方面是对3G业务运营商的管制。
  
  欧洲各国牌照发放的基本原则是在开放竞争的电信市场中,创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竞争。欧洲各国一般都是同时引入两家或以上的运营者(通常3-5家),从法国、意大利、芬兰以及其他国家的情况来看,牌照的发放基本上是根据频率资源的情况来确定3G运营商的总体数量的。同时为了形成有效的市场竞争局面,还会适当增加一到两个新进入者。
  
  有些国家(如英国)为鼓励新加入者参与竞争,专门为新加入者留出席位,还实行了政策倾斜,为其分配较高的带宽,以求在部分程度上削弱原有运营商的在位优势。
  
  3G许可证的发放数量在不同国家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差异,但是以发放四个许可证的国家居多,面积狭小的国家一般仅仅发放一个许可证,发放全国性许可证最多的为奥地利、德国与澳大利亚,均为六个。欧洲半数以上国家许可证获得者是原有GSM运营商。
  
  7.3.1 欧洲3G牌照的发放方式
  在牌照发放方式的选择上,欧洲大部分国家采用了拍卖或者招标方式发放了许可证,直接通过分配频率的方式确定了3G网络建设经营的运营主体,但在具体的业务领域,并没有增加新的许可证类别。在欧洲许多国家通过竞争手段获得3G牌照的过程中,对牌照的有效期、业务开通时间、网络覆盖范围等均有严格的要求。
  
  从2000年开始,欧洲各国的管制机构开始发放3G牌照,由于在3G频谱资源使用权竞买中标者支付的许可费用上,多数欧洲国家在3G拍卖时采用前期一次性总付法。投标者在投标时,要提交金额不菲的银行保函,或者提交巨额保证金,以担保其中标后能够按期全额支付许可费,例如比利时在拍卖时,就要求每一名投标者缴纳 7千5百万欧元的保证金。
  
  欧洲各大运营商,支付了1200亿欧元的资金竞拍牌照,这使运营商背上了沉重的财务负担。在这种情况下,欧洲各国的管制机构乃至欧盟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他们不得不放松原定的3G牌照条件。
  
  为适应3G发展,一些国家对电信管制政策作了相应调整:
   对3G网络覆盖范围要求的变化:欧盟各国是发放3G牌照最多的国家,由于运营商的资金和3G市场不成熟的原因,很多国家都对3G网络覆盖的进程又提出了具体要求,相应延长了3G的推出时间和达到相应覆盖范围的时间要求。如欧盟要求英国到2007年覆盖率为80%。
   网络共享管制政策的变化:直针对3G建设成本高,收益慢,单个运营商无力承担,2003年4月欧盟经过两年的讨论研究,开始修改过去为避免影响竞争而不许网络共享的政策。在欧洲准许英国率先实施3G网络共享政策,主要是站址、无线接入、电源、散热设施共享,德国也在进行类似的部署。除了欧洲外,韩国政府正在督促SKT和KTF共建全国WCDMA网络。
   移动号码携带业务的管制变化:随着3G市场逐渐启动,通过3G进入到移动通信市场的运营商对号码携带业务的实施寄予很高的期望。因为3G业务主要针对高端用户,而高端用户对自身号码的依赖性更高,对新进入者来说,面临市场剩余容量太小和高端用户转移号码障碍的双重困难,因此引发了对号码携带业务的迫切需求。总的来说,是整个市场的竞争环境更加严峻。截至2003年,全球实现了移动号码携带的国家主要包括英国、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和部分北欧国家。
   商用时间推迟:放眼今天的市场,很多国家原先预计3G商用时间都没有如期达到,管理者不得不做出相应的改变(如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有的甚至推迟一年以后,发现市场还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又允许运营商第二次推迟商用时间,有的运营商甚至给商用时间推迟到2005年。因此,欧洲大部分国家管理者对原有3G牌照商用时间做出了修正,也没有对运营商做相应的惩罚。
  
  7.3.2 对3G业务的管制
  总的来说,3G的业务管制与2G的管制是没有明显区别的,因为在很长一段时间,2G与3G是共同发展的。因此,在出现3G业务后没有明显的管制政策区别,但是对新进入者及业务有一些具体管制要求。
  
  关于新进入者的特殊政策。欧洲各国政府一般都给新进入者一些特殊的政策。例如,意大利电信管理局规定,可多给新进入者5MHz的频率,并且新进入者有权在60个月中与现有的2G运营者实行国内漫游,新进入者还可与原2G运营商共享基站。
  
  关于最低覆盖。在欧洲,政府大多对3G运营商有最低覆盖的要求。例如,法国电信管理机构虽同意两家移动运营商Orange与SFR公司的最终商用时间推迟到今年年底,但要求运营商必须在2005年底可以向58%的法国人口提供3G服务。这一决定是基于目前的技术与经济环境并不非常有利于运营商达到最初制订的目标而作出的。但是,在开展3G服务时,每家运营商服务开通的城市数量必须达到12个。
  
  政府管制部门还规定了共址和网络共享的要求,特别是考虑到3G网络建设初期的覆盖问题,规定现有的二代网络必须为没有相应覆盖的三代网络提供漫游服务。
  
  关于资费管制。在欧洲3G的资费管制沿用2G的做法,政府对移动资费不予管制。在3G业务上,资费的灵活性、捆绑性表现的更为明显,因此过于严格的管制是不适合的。
  
  关于互联互通。在意大利,2G和3G的互联互通价格基本上是没有区别的。因为除了可视电话外,其它业务都是在2G/3G网上提供,所以肯定是没有区别的,只有可视电话的互联结算价格须重新确定。2G话音业务的结算价是基于成本的,但是2G/3G网的结算费率则高于2G网络。
  
  7.4 3G与WIFI
  无线上网技术目前存在着3G和WIFI技术两种主流技术,而这两个技术孰优孰劣一直未有统一的结论。
  
  “WiFi”一词是指那些通过Wi-Fi认证的IEEE802.11规格的无限局域网产品和服务,而802.11是IEEE规范的全球WLAN设备的标准,它不是一个单一的标准而是一系列的标准,包括IEEE802.11b、IEEE802.11a、IE EE802.11g、IEEE802.11b+等等。
  
  从当前的情况来看,3G与WIFI并没有多大的替代性或者互补性。首先,上网功能是3G手机上的非主流功能,3G时代的主要业务仍是话音;而WIFI主要用来实现无线上网,话音业务不是其发展重点。因此,这两者之间的替代性并不强。WIFI的真正对手应该固定宽带上网。
  
  其次,由于这两种技术的使用环境不一样,它们之间的互补性也不够大。3G无线上网重点绝大部分会是手机,加上少部分的智能型手机。这些装置的共同特色是极其类似手机,所以屏幕较小,无线上网时,用户是连接到特殊设计的网站上,以手机浏览。因此当用户在浏览的时候,是处在比较轻松的状态下的。例如,乘车时、无聊时拿起来打发时间,看一些软性内容。这也就使得至今为止娱乐性内容(例如铃声下载,游戏等等)依然是手机无线上网中广受欢迎的业务。手机上网并不适合工作用途。
  
  而WIFI无线上网终端则主要是计算机和具有上网能力的PDA。这些装置的共同特点是屏幕较大,可以用标准的浏览器登录互联网。这也就要求WIFI技术能提供更快的速度,以便打开体积更大的文件。因此当用户在使用这种方式上网的时候,大部分是端坐在计算机前,或者使用PDA上网在进行工作事项,软性内容较少成为焦点。“查找资料”始终占据互联网用户行为排行榜的第一名,就是这个道理。
  
  当然,在未来,3G技术所提供的无线上网速率会大大提高,而WIFI也可提供话音业务,这两者之间的竞争关系会逐步增强,同时这两种技术的相互融合趋势也会不断增强,两者之间的界限也会逐步模糊。这也预示着4G可由3G发展而来,也可由WIFI发展而来。
  
  
  7.5 3G与WiMax
  7.5.1 WiMax技术简介
  WiMax,又称IEEE802.16a标准,即全球微波存取兼容组(Worldwide Interoperability for Microwave Access),出现于2001年12月,在2003年1月正式获得批准。WiMax使用的是10-66GHz频段,是一项无线城域网(WMAN)技术,是针对微波和毫米波频段提出的一种新的空中接口标准,其在无线接入网中的具体位置如下图所示。
  图7-1 WiMAX在无线接入网中的位置
  
  来源:英特尔,2004.6
  
  WiMAX可以看作是WiFi的下一代无线标准。对比于WiFi的802.11X标准,WiMAX就是802.16x。与前者相比,WiMAX具有更远的传输距离、更宽的频段选择以及更高的接入速度等等,预计会在2010年前后成为无线网络的一个主流标准。下图为英国3G.CO.UK网站对未来数年内全球WiMAX设备收入的预测。按照该预测,2008年全球WiMAX设备收入达到10亿美元。
  图7-2 2004-2008年WiMAX设备收入预测
  
  来源:www.3g.co.uk,2004.6
  
  具体而言,802.16标准可以为31英里(50公里)线性区域内提供服务,用户无需线缆即可与基站建立宽带连接。该技术还提供了高达70Mbps的共享数据速率,能够通过一个基站同时支持60多个采用T1连接的企业用户和数百个采用DSL连接的家庭用户。因此,WiMAX的速度比3G网络快了30倍,且其基站的涵盖区域也是3G基站的10倍。
  
  IEEE 802.16的出现,为运营商提供了确定的标准,从而可以用单个基站为成千上万名用户提供不同的服务;而且,基于802.16标准的产品相互兼容,可以实现更大规模的批量生产,有效地降低了生产成本;此外,对于那些有线基础设施条件较差的地区(包括许多发展中国家),802.16简易的实施过程和低廉的成本越发显得重要。因此,WiMAX被视为对数码用户线路和有线宽带的廉价替代品,因为无线底层结构的安装费用跟有线比起来微乎其微。
  
  此外,最新的802.16e使用户可以在802.16基站之间自由切换,任意漫游,而且当802.16e成功嵌入到移动设备中时,用户就可以在以太网(Ethernet)、802.11和802.16之间任意切换。
  
  802.16还为移动办公用户提供了灵活性优势。无需等待数周时间安装T1或DSL线路,无线宽带接入可以轻松快速地在任何临时站点建立起来。
  
  7.5.2 WiMax与3G竞争关系分析
  类似3G与WIFI,由于3G网络的核心功能是提供移动电话服务,而WiMAX的标准则是高速率的数据传输,因此这两种技术各自的任务和目标也不相同。WiMAX的着眼点是实现宽带无线化,而3G则更多地倾向于实现无线宽带化。
  
  实际上,WiMAX主要用于城域网(MAN)上,而3G则是一种无线广域网(WAN),它们并不同属一个范畴内。将来3G的真正对手应当是面向WAN领域的IEEE802.20。WiMax最有可能是被无线宽带接入频段的持有方应用。在户外和私有网络、热点扩展和无线回程应用等方面802.16标准也有望发挥作用。
  
  这也就是说,如果运营商选择WiMax,更多的是用在接入层面上,这点从WiMax的系统规范定义中也可得到验证。它们是:覆盖5.8GHz开放频段的系统、覆盖3.5GHz的需执照频段的系统以及覆盖2.5GHz的需执照频段的系统(国外有一些运营商在用)。而前两项,正是部分国内运营商拥有的一项接入手段。WiMax主席也表示:IEEE802.16是“仅次于CATV和DSL线路的第三大宽带线路”。可见,WiMax最初市场定位就是应用于最后一公里接入。
  
  市场调研机构ABI公司分析师EdwardRerisi也指出,WiMax在市场的最佳切入点是介于WiFi与3G之间的领域,WiMax技术在市场真正的竞争对手既非WiFi、也非3G技术,而更多地来自于同样面向最后一英里接入领域的DSL和Cable Modem等传统宽带接入技术。
  
  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WiMax与3G技术之间虽然存在着部分市场重叠之处,但却远未到完全替代的地步。实际上,WiMAX和3G分别着眼于MAN与WAN两个层次分明的领域,而且两者的使用环境差别很大,它们之间不存在过多的竞争或互补关系。
  
  
  7.6 3G、3.5G和4G
  7.6.1 3.5G技术及应用分析
  7.6.1.1 3.5G技术简介
  3.5GHz是ITU推荐的用于固定无线接入(FWA)的频段,该频段是典型的MMDS频段,属于宽带业务类别。通过使用该项技术,运营商可以为客户提供各种增值服务,例如:VoIP、IPFAX、VPN及高速互联网接入等等。
  
  3.5G采用FDMA、TDMA多址方式FDD双工方式实现点对多点的业务接入和分配,业务平台主要分为基于IP数据平台和基于ATM综合业务平台,也有基于直接支持电话POTS接口的话音V5.2平台的。不同程度支持QPSK、4QAM、16QAM、64QAM不同调制方式,多址方式多为TDMA,对应不同的覆盖范围和接入数据速率。
  
  3.5 GHz无线接入系统一般由三部分组成:中心站、远端站、网管系统,其中中心站是由多扇区组成的,覆盖范围一般可达十公里,属于准视距传输。
  
  由于3.5GHz频率划出的频段较窄,带宽按3.5MHz或1.75MHz划分,所以3.5GHz设备的无线接入能力有限,不能称得上是完全意义上的宽带接入,通过蜂窝复用后,能满足中等业务密度区域的接入需求。3.5GHz频率低,雨衰基本可以不考虑,覆盖范围大,在6~10km间。
  
  3.5GHz宽带固定无线接入技术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多址方式演变、调制方式、双工方式选择、对OFDM技术的支持、对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支持、动态带宽分配以及业务接入能力几方面。
  
  使用3.5GHz频段的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主要提供以下业务:
   面向连接的业务,如话音业务,低于E1、E1或高于E1的数字电路承载业务。
   无连接业务,如IP电话、因特网接入、局域网互联、虚拟专用网VPN业务等。
  7.6.1.2 3.5G产品分析
  3.5GHz固定无线接入系统的产品很多,各种产品在空中接口、调制方式、技术及业务性能上存在较大差异。目前出现在市场上的相关产品的主流技术大致分为多载波TDMA、基于修正的ATM空中接口及基于修正的IP空中接口三种类型。第一种和第二种类型的设备通常既可支持面向连接的业务,又可支持无连接业务,第三种类型的设备一般只能支持面向无连接的业务。
  
  事实上无论哪一类设备都支持动态带宽分配,在上行方向都是基于TDMA的原理,将数据以不同的包格式映射到TDMA帧结构中,在映射过程中,第一类设备以64kbps为基本单元,可支持64kbps~4Mbps的动态带宽应用;第二类设备以ATM信元(53个字节)为单位;第三类设备以IP包(包长为64字节~1550字节)为单位,各种设备的峰值带宽与可用频率资源及所采用的调制方式有关。
  
  大唐、中兴、虹信、NETRO等设备制造商纷纷推出了自己的3.5GHz无线接入产品,一些技术方案是特别针对中国市场的特点和频率规划而推出的,较好地融合了对话音业务和IP业务的支持。
  7.6.1.3 3.5G开展情况
  从1998年开始,很多国家先后为固定无线接入分配了频谱。除20GHz以上的LMDS频率之外,10GHz以下主要集中在2.5GHz和3.5GHz两个频段。北美地区主要选用2.5GHz频段,而欧洲地区则主要选用3.5GHz频段。3.5GHz固定无线接入技术在丹麦、波兰、委内瑞拉、阿根廷等地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我国对固定宽带无线接入应用持积极推进态度,在我国,没有正式为LMDS分配频率,而首先规划的是3.5GHz频段。
  
  2001年7月,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采用招标方式在南京、厦门、青岛、武汉、重庆5个试点城市进分配3.5GHz频率使用权,每个地区的可用频率被分成3个品目,带宽分别为14MHz、7MHz、10.5MHz。
  
  2003年2月27日,在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主持的3.5G频段划分发布会上,又公布了第二批32个城市3.5G频率招标的结果,共有9家企业中标,即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卫通、铁通、中电华通、厦门金桥和中信网络,有权在各自中标的城市使用10.5MHz(青岛除外)的3.5G频率资源,构架宽带无线接入系统。
  
  2004年4月14日,信息产业部无线电管理局公布了3.5GHz频段地面固定无线接入系统使用频率中标结果。27个省、300多个城市的3.5GHz频段,被5家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铁通)获得。
  
  从最初的9家企业到目前的5家运营商,表明在3.5G宽带无线接入主要还是需要基础运营商的支持。而且国内的5家运营商对3.5G的态度还不完全一致,3.5G在争取更多运营商的同时还需加强对现有运营商的整合。
  
  中国联通在二期招标中建设了3.5G宽带无线接入网络,但实际的应用规模和范围不大,主要问题是没有用户,这与联通的数据业务发展定位有关,联通数据业务的当前重点是视频会议,这对3.5G频点的利用率和带宽空间带来一定的问题,其在近期不会有太大动作。
  
  中国移动主要在三个方面应用3.5GHz,一是基站间互联;二是在WLAN业务方面,3.5G可以在酒店等热点地区作为WLAN的数据通道,灵活连接;三是作为内部营业网点间的通信手段。但是中国移动各地分公司对3.5G项目并不热衷,所以中国移动从业务发展上对3.5GHz频率资源非常看重,但近一两年内,不会成为投资重点。
  
  电信、网通两家运营商对3.5GHz相对积极,网通主要将3.5GHz用在了话吧、大客户的接入及楼宇接入等方面,提供IP话音业务的接入,Internet业务的接入,多媒体业务的接入,SCDMA基站互联等。中国电信将固定无线接入作为北方十省所有业务的重要接入方式,主要用于IP数据和电路的混合业务接入,专网的传输平台,DDN业务的接入,电路型话音用户的接入以及多媒体业务的接入等。
  
  整体上看,我国电信运营商对3.5GHz的运营还缺乏战略规划,把3.5GHz作为业务的补充手段。
  
  7.6.3 4G技术分析
  7.6.3.1 4G技术的发展背景
  4G也被称作超3G,是ITU定义的“Systems Beyond IMT-2000”简称。4G的初衷本来是针对3G系统在使用中无法克服的困难,但是由于ITU制定IMT2000标准要求3G用户在慢速移动和静止状态下的数据接收速率在2M以上,而现有3G系统的实际接收速率只有几百K,以及在3G商用中所面临的手机终端问题和与原有网络的兼容问题,致使3G在全球的推广遇到了重重阻力,导致3G还没有实现普遍商用,4G就被提上了日程。
  
  
  
  1999年成立的ITU-R的WP8F工作组的主要任务是负责3G未来发展和超3G的研究。在2001年10月日本举行的第六次会议上讨论提出了 “IMT-2000未来发展及超IMT-2000的远景框架及总目标(IMT-VIS)”。
  
  该文件定义的目标数据传输速率为:IMT-2000的未来发展在2005年左右实现最高约30 Mbps的速率,而超3G在2010年左右在高速移动环境支持最高约100 Mbps的速率,在低速移动环境达到1Gbps速率。
  
  WP8F提出的超3G系统的要求则主要包括:
   高速数据传输,根据移动速度支持各种传输速度(3公里/小时-100Mbps,60公里/小时-20Mbps,250公里/小时-2Mbps,500公里/小时-xMbps);
   以IP为基础的无线接续,支持QOS;
   各系统(IMT-2000、WLAN、BWA、卫星、广播)之间无缝的业务支持,并支持全球漫游。
   支持多重模式、支持对称/非对称业务。
  7.6.3.2 4G核心技术简介
  4G通信技术并没有脱离以前的通信技术,而是以传统通信技术为基础,不断提高无线通信的网络效率和功能。4G的概念涵盖了现有的3G、3G增强型技术以及蜂窝移动通信系统和无线接入/无线局域网(WLAN)。4G中可能的核心技术包括:
  
  OFDM技术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主要是以CDMA为核心技术,而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技术则以OFDM最受瞩目, OFDM是一种无线环境下的高速传输技术,被看作是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中的核心技术。
  
  软件无线电技术
  软件无线电是将标准化、模块化的硬件功能单元经过一个通用硬件平台,利用软件加载方式来实现各种类型的无线电通信系统的一种具有开放式结构的新技术。软件无线电技术主要涉及数字信号处理硬件(DSPH)、现场可编程器件(FPGA)、数字信号处理(DSP)等。
  
  全IP技术
  核心IP 网络不是专门用作移动通信,而是作为一种统一的网络,支持有线及无线的接入,其接入点可以使有线或无线。无线接入点可以是蜂窝系统的基站,WLAN(无线局域网)或者ad hoc 自组网等,对于公用电话网和2G以及未实现全IP 的3G 网络等则通过特定的网关连接。另外,热点通信速率和容量的需要或网络铺设重叠将使得整个网络呈现广域网、局域网等互联、综合和重叠的现象。
  
  智能天线(SA)
  智能天线具有抑制信号干扰、自动跟踪以及数字波束调节等智能功能,被认为是未来移动通信的关键技术。
  7.6.3.3 4G技术的特征
  与传统的通信技术相比,4G通信技术的优势在于通话质量及数据通信速度。另外,由于技术的先进性确保了投资成本的大大减少,未来的4G通信费用也要比目前低。4G通信的特征包括:
  
  通信速度更快
  由于人们研究4G通信的最初目的就是提高蜂窝电话和其他移动装置无线访问Internet的速率,因此4G通信的特征莫过于它具有更快的无线通信速度。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的速度可以达到10M~20Mbps,最高可以达到100Mbps。
  
  网络频谱更宽
  要想使4G通信达到100Mbps的传输速度,通信运营商必须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上进行大幅度的改造,以便使4G网络在通信带宽上比3G网络的带宽高出许多。据研究,每个4G信道将占有100MHz的频谱,相当于W-CDMA 3G网络的20倍。
  
  通信更加灵活
  从严格意义上说,4G手机的功能已不能简单划归“电话机”的范畴,因为语音数据的传输只是4G移动电话的功能之一而已。
  
  智能性能更高
  第四代移动通信的智能性更高,不仅表现在4G通信的终端设备的设计和操作具有智能化,更重要的是4G手机可以实现更多功能,例如,4G手机将能根据环境、时间以及其他因素来适时提醒手机的主人。
  
  兼容性能更平滑
  要使4G通信尽快地被人们接受,还应该考虑到让更多的用户在投资最少的情况下轻易地过渡到4G通信。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4G通信系统应当具备全球漫游、接口开放、能跟多种网络互联、终端多样化以及能从2G平稳过渡等特点。
  
  实现更高质量的多媒体通信
  4G通信提供的无线多媒体通信服务将包括语音、数据、影像等,大量信息透过宽频的信道传送出去,为此4G也称为“多媒体移动通信”。
  
  通信费用更加便宜
  由于4G通信不仅解决了与3G的兼容性问题,让更多的现有通信用户能轻易地升级到4G通信,而且4G通信引入了许多尖端通信技术,因此,相对其他技术来说,4G通信部署起来就容易迅速得多。同时在建设4G通信网络系统时,通信运营商们将考虑直接在3G通信网络的基础设施之上,采用逐步引入的方法,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降低运营成本。
  
  7.6.3.4 世界各国对4G的研究
  世界各国都纷纷积极开展了对于4G的研究,因为移动通信技术的竞争愈来愈归结为核心技术以及相关知识产权的竞争。若无法在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产生的初期加入竞争行列,就无法在未来的竞争中取得战略性的主动地位并获得未来产业发展所必须的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日本
  日本信息通信审议会专门委员会在2001年6月15日就已完成了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框架协议。日本热衷于建立一个单一的4G全球标准,强调高速率的公用系统,因此要求过高的速率和带宽。在NTT DoCoMo的牵头下,已经开发出了可支持20 Mbit/s的实验系统,并于2002年年初成立了mITF(移动IT论坛),下设4G研究工作组。日本认为4G通信服务将于2010年推出,网络的下载速度可以达到100Mbps,上载速度为20Mbps。
  
  韩国
  韩国有关运营商和通信研究所ETRI也在2002年3月向政府提出了相应的4G研究计划。对于4G移动通信系统,ETRI将其定义为是一个高速无线传输技术(高层系统技术)、热点移动传输技术(低层系统技术)、数据网络移动系统技术和世纪业务的通信系统。
  
  欧洲
  在欧洲,4G研究活动是以欧盟的IST研究计划为中心来进行的。欧洲国家一般认为4G是一种可以有效地使用频谱的数据通信技术,是多种技术和各种不同终端的混合,并且一定是以IPV6 为基础的,网络上的所有单位都有自己的IP地址,通过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引入IPV6 就可以把现有的各种不同的网络融合在一起。
  
  2001年8月,欧洲的4家移动设备生产商——阿尔卡特、爱立信、诺基亚和西门子组成了世界无线研究论坛(WWRF),以研究3G以后的发展方向。WWRF预计4G技术将在2010年开始投入应用。
  
  美国
  美国强调的是高速率的个人专用系统和无需牌照的系统,同时对无线本地环(WLAN)技术比较看重。希望把WLAN技术进行扩展,从而演进为4G的基础。
  
  美国AT&T公司推出的4G通信网络的试验,可以配合目前的EDGE进行无线上传,并通过OFDM技术达到快速下载的目的。美国AT&T公司认为大约还需要5年,这项技术才能发布;再有10年左右的时间,4G才能真正投入到商用阶段。
  
  中国
  在我国,4G的立项早在2000年初就已开始酝酿,2001年11月立项申请被批准,由863计划通信技术主题专家组领导,于2001年年底开始了“FuTURE计划”计划的启动。
  
  该计划具体内容是:2001年12月~2003年12月,开展Beyond 3G/4G蜂窝通信空中接口技术研究,完成Beyond 3G/4G系统无线传输系统的核心硬、软件研制工作,开展相关传输实验,向ITU提交有关建议。
  
  2004年1月~2005年12月,使Beyond 3G/4G空中接口技术研究达到相对成熟的水平,进行与之相关的系统总体技术研究(包括与无线自组织网络、游牧无线接入网络的互联互通技术研究等),完成联网试验和演示业务的开发,建成具有Beyond 3G/4G技术特征的演示系统,向ITU提交初步的新一代无线通信体制标准。
  
  2006年1月~2010年12月,设立有关重大专项,完成通用无线环境的体制标准研究及其系统实用化研究,开展较大规模的现场试验。
  
  
  7.6.4 3G、3.5G与4G的竞争关系分析
  WiMAX技术可以看作是3.5G的代表,因此3.5G与3G的关系等同于WIFI与3G的关系,在此将不再赘述,而主要分析3G与4G的关系。
  
  4G技术与3G技术和WIFI技术不同,它的商业模式是实实在在的,有着可预见的商机。它的价格能够与固定宽带网络相竞争,但却更加灵活机动。不过,4G系统不可能在迅速取代3G系统,更不可能跨越3G系统而直接投入应用。
  
  首先,4G的定义到目前为止依然有待明确,它的技术参数、国际标准、网络结构、乃至业务内容均未有明确说法。制订一个全世界统一的4G标准需要耗费5~7年的时间,
  
  其次,从目前3G的标准来看,存在着许多技术问题,不能充分满足移动多媒体通信的完全需求。从某些技术状态看,3G只是2G在话音通信特性上的升级,而在传输速率、宽带业务提供、标准发展赶不上技术开发进度等方面均存在许多有待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的地方,如果急于上4G,无疑也会遇到类似3G的困境。
  
  从目前看来,4G无法跨越3G就直接投入应用,而应首先发展3G应用,等4G标准和技术成熟后再过渡到4G。
  
  但是必须承认,如果3G的商用进程仍然启动迟缓,则很有可能出现4G挤占3G市场的状况。就如同目前市场上出现的WLAN业务、无线市话业务以及宽带无线接入技术,因可以提供局部地区低廉的宽带无线上网业务而挤占部分3G市场空间。

时间:  2005-7-22 11:41
作者: xeihui1070

第八章 世界各国家和地区3G市场状况
  
  
  8.1 亚太地区
  8.1.1 日本
  截至2003年日本人口约1.3亿人,截至2002年GDP全球排名第二位。
  
  日本通讯产业非常发达,手机普及率也非常高,有2G运营商3个。
  
  1、3G发展历程
  
  截止2004年5月,日本已经开通2个WCDMA网络和一个CDMA2000 1X EV-DO网络。其中NTT DoCoMo于2001年10月开通WCDMA移动业务FOMA,是全球最早推出3G业务的运营商。另一家采用WCDMA技术的是Vodafone K.K(原J-Phone),它从2002年12月正式开通3G服务。KDDI公司2002年4月开通CDMA2000 1X业务。
  表8-1 日本4家3G运营商业务推出时间及业务
  
  运营商 推出时间及业务名称
  NTT DoCoMo 2001年5月30日在东京开始3G业务FOMA试验
   2001年10月有日正式开始3G商用化,推出业务FOMA
  KDDI 2002年4月1日,正式开通CDMA20001X业务,推出业务AU
  Vodafone K.K(原J-Phone) 2002年6月1日开始进入3G市场,推出业务Vodafone Global Standard,3G服务从2002年12月正式开通。
  Multimedia Research Institute Corp. 2003年7月15日获得日本3G牌照
  来源:水清木华
  
  
  2、3G网络状况
  截止2004年3月,DoCoMo FOMA的使用范围现扩展到高层建筑、地下商场及火车站。可使用FOMA业务的地铁站达到52个。NTT DoCoMo在全日本目前已有基站约5000个,预期最终部署基站数量达15000-20000个。截至2004年3月底,DoCoMo FOMA业务的服务区达到全国人口的99%。
  
  KDDI的CDMA20001x在2001年4月推出时,业务覆盖日本54%的区域,很快服务已覆盖日本人口的70%,到2003年已覆盖日本90%的人口。同时,在CDMA20001x的覆盖范围之外,其手机也可以直接使用原来的CDMAone系统。各运营商各时期的业务覆盖情况见下表。
  
  表8-2 日本各运营商3G网络的覆盖情况
  3G运营商 时间 网络覆盖范围(人口)
  NTTDoCoMo 2001年5月30日 在东京23区、横滨市、川崎市的局部地区提供试验服务
   2002年4月1日 60%
   2003年3月 90%
   2004年3月 98%
  KDDI 2002年4月1日 70%
   2003年3月 90%
  Vodafone KK 2004年5月底 99.6%
  来源:水清木华
  
  
  3、3G用户状况
  
  表8-3 日本各运营商3G用户数
  运营商 采用技术 用户数
  NTTDoCoMo WCDMA 400万(2004年5月31日)
  KDDI CDMA20001x 1725万(2004年4月30日)
  Vodafone KK KK WCDMA 15万(2004年4月30日)
  Multimedia Research Institute Corp.
  合计 2140万
  来源:水清木华
  截止2004年5月31日,日本3G用户超过2140万用户,为目前全球3G用户数最多的国家,同时也3G产业发展得最成熟的国家之一。
  
  
  
  4、日本3G产业成功因素
  
  A、日本2G发展模式促进日本3G成功
  
  截至到目前,日本3G产业不断走向成功,日本3G产业的成功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日本的2G发展基本上采用的本国技术,使得国外的厂商难于进入日本2G市场,这正好给日本国内厂商发展自己的机会,政府也给企业进行大力的支持,其次,日本3G牌照免费发放,大大减轻运营商成本压力,另外,3G终端提供商很多是日本的企业,如NEC、三菱、三洋、松下等。
  方便运营商定制3G手机。
  
  B、有吸引力的业务模式促进3G成功
  
  3G通讯网可以提供丰富的业务,但并不是所有的业务都会非常成功,成功的业务需要结合本国的实际和用户消费习惯,日本的运营商在这方面可谓是功夫到家,结合日本人含蓄的一面,日本的彩信获得成功。由于日本生活节奏较快,日本电脑上网费用较高,日本运营商推出价廉物美的无线上网服务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甚至因此改变日本互联网用户结构,还有就是推出照相手机,折叠手机,小巧手机等受消费者欢迎的手机机型也是促进3G产业成功的关键。
  
  C、牢固的产业链模式巩固成功
  
  日本运营商是整个产业链的绝对主导,他们不但向用户提供通讯服务,而且提供定制手机。这样不但可以很好地掌握产业链的主导地位,而且可以尽量为客户着想吸引更多的新客户。如:由于日本运营商采用大批量购机的方式,可以用很低的成本拿到制造商提供的手机终端,而日本运营几乎完全按照成本提供给分销商或者用户,这样可以让用户得到实惠。同时日本内容提供商的主权也掌握在运营商手中,所有的内容提供商几乎都要按照运营商的要求定制内容服务,这样可以很好地确保整个产业链的完整性和完善性,从而更好地实现抓住客户,抓牢客户。
  
  
  8.1.2 韩国
  截至2002年7月韩国人口为4764万人, GDP世界排名第12位。
  
  
  1、3G发展历程
  
  截止2004年5月,韩国已经开通2个CDMA20001X EV-DO网络和2个WCDMA网络。其中SKT于2002年2月开通CDMA20001X EV-DO业务,是全球第一个开通EV-DO商用的运营商,接着2002年5月,韩国第二大运营商KTF正是商用其CDMA20001X EV-DO网络。两者的网络都是有先前开通的CDMA20001X升级而成,另外,韩国第三大运营商LGT主要运营CDMA20001X网络,由于政府主导和支持,韩国两大运营商SKT和KFT同时于2003年12月29日在韩国推出他们的WCDMA商用服务。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8-4 韩国3家3G运营商业务推出时间及业务
  
  运营商 推出时间及业务名称 网络设备提供商
  SKT 2000年10月,开通CDMA20001X商用 三星、3com
   2002年2月,开通1X EV-DO商用 三星
   2003年12月29日,开通WCDMA商用 三星、LG电子
  KTF 2001年5月,开通CDMA20001X商用 不祥
   2002年5月,开通1X EV-DO商用 朗讯、摩托罗拉、三星
   2003年12月29日,开通WCDMA商用 LG电子
  LGT 2001年5月,开通CDMA20001X商用 LG电子
  来源:水清木华
  
  
  2、3G网络状况
  
  截止2004年5月,SKT的EV-DO网络覆盖了全国81个城市,KTF的EV-DO网络覆盖全国24个城市,而且这两家运营商还在加速网络覆盖升级,KTF表示在2004年年底EV-DO网络将覆盖全国65个城市。
  表8-5 韩国各运营商EV-DO网络的覆盖情况
  3G运营商 时间 业务覆盖范围
  SKT 2002年2月25日 汉城(1X EV-DO服务)
   2002年4月 汉城等26个城市
   2004年5月 81个城市
  KTF 2002年5月 汉城(1X EV-DO)
   2004年5月 汉城等24个城市
  来源:水清木华
  
  表8-6 韩国各运营商WCDMA网络的覆盖情况
  3G运营商 时间 业务覆盖范围
  SKT 2003年12月29日 汉城(WCDMA服务)
   2004年5月 汉城及附近地区
  KTF 2003年12月29日 汉城(WCDMA服务)
   2004年5月 汉城及附近地区
  来源:水清木华
  
  3、3G用户状况
  
  WCDMA
  截至2004年1月底,韩国SKT和KTF于2003年12月29日在韩国推出的WCDMA业务门庭冷落,除了内部用的手机外,外部只有150个用户,而且这150个用户也都是与WCDMA相关测试用的手机用户,可以说WCDMA在韩国非常失败。
  EV-DO
  
  表8-7 韩国各运营商EV-DO用户数
  运营商 采用技术 用户数
  SKT CDMA20001X EV-DO 400万(2004年1月31日)
  KTF CDMA20001X EV-DO 120万(2004年1月31日)
  合计 EV-DO 520万
  来源:水清木华
  
  
  4、韩国WCDMA失败原因分析
  
  (1)、WCDMA启动环境恶劣
  
  在运营商推出WCDMA之前,韩国只有CDMA网络,而且EV-DO网络发展得非常良好,业务也异常迅速,到2004年初,用户数已经达到520万,而且他们的VOD业务非常火爆,用户数增速持续加快,而WCDMA的业务还是未知数,而且招牌业务都是类似的,客观上给WCDMA的发展带来市场空间的问题。
  
  (2)、WCDMA本身发展不成熟
  
  尽管WCDMA早在2001年10月就开始商用,但一直问题不断,而且直到和记电信全面开展WCDMA商用,发展也一直不顺利,还有还国于2003年12月29日推出WCDMA商用,也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是WCDMA手机体积大且价格昂贵,SKT和KTF对3G手机的定价在70万~100万韩元之间,而一般的EVDO手机的售价在40~50万韩元左右。其次,手机样式单调,只有两种款式。更糟糕的是,两家公司连基本服务质量也不能保证。用户抱怨在外出途中语音质量嘈杂,其无线互联网连接也不顺畅。同时,电池也是个大问题,据说当使用手机上网时,电池只能支持不到90分钟的时间。
  
  (3)、运营商的消极态度
  
    和以往推出任何一项新业务都不同,两家运营商在推出WCDMA业务的时候,都没有进行大张旗鼓的宣传和推广。
    几年前韩国发放3G牌照的时候,各大移动运营商都极力争抢WCDMA制式的牌照,最后在设备商和政府的压力下,才最终由LGT非常不情愿地承担了一张CDMA2000牌照,SKT和KTF则都是得到了WCDMA牌照。在2003年年初,KTF的高层还热衷于对WCDMA的投资,并且为了开发WCDMA各种商用技术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由于在研发和商用化过程中问题不断出现,KTF的态度转为消极。这种情况也大大影响了投资商的情绪,导致公司股票价格急速下滑。2003年5月,韩国SKT公司对WCDMA技术也做了一次大的投资。但是到2003年11月份,SKT公司在一次会议上告知投资商,WCDMA服务技术仍然不稳定。可见,在经历过一番努力,却发现困难比想象中的要大得多的情况下,韩国移动运营商对WCDMA的态度才开始变得消极。
    从另一方面来讲,由于EV-DO在技术方面更加成熟,而且由于号码可携带等政策的实施导致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在投资预算有限的情况下,SKT和KTF也就更多地把人财物力投入到了EV-DO网络的建设和运作上,延迟WCDMA的建设和业务推广也是必然。正是由于运营商的这种不积极的态度导致了网络建设速度的迟缓,韩国政府才把运营商推出WCDMA业务时间期限延长到了2003年12月。而实际上,韩国的移动运营商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之内,都不会把WCDMA作为投资的重点。
    SKT和KTF公司都声明,2004年对WCDMA的投资不会超过2003年。2004年KTF在网络设备上的投资预算大约为5400亿~6000亿韩元,这包括了在WCDMA和EV-DO网络上的所有投资。KTF强调说,对哪个网络建设进行投资是以市场情况为依据的。也就是说,如果哪个系统和业务的市场情况好,就会在哪个系统和业务上投入更多的资金。据此,我们更可以确信,在2004年,KTF在WCDMA上的投资肯定不会大。而SKT也是如此。考虑到这两个公司的立场,2004年韩国在WCDMA网络设备上的投资占总投资的比例不会超过1/3。
  可以说,移动运营商的消极态度和投资策略也决定了WCDMA近期内在韩国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4)、韩国政府的态度问题
  
    运营商对WCDMA态度不积极的深层原因还有一个,那就是韩国政府不能在3G许可问题上严格按照原定的协议操作。对于CDMA20001X是否属于3G这个问题,在全球范围内虽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但大家还是一致认为CDMA20001XEV-DO是真正的3G业务。但在韩国,尽管拿到的是WCDMA制式的3G 业务牌照,SKT和KTF这两大移动运营商还是早早地推出了EV-DO业务。而韩国政府也没有对两家公司的违规行为采取什么措施。很明显,有了能够提供几乎全部3G业务的EV-DO系统,SKT和KTF公司不可能那么积极地在WCDMA上进行大的投入了。
  
  5、 韩国EV-DO成功因素分析
  
  (1)、牌照费用低廉
  韩国的3G许可证拍卖费用只有11亿美元。低牌照费用降低了运营商的投资成本。
  
  (2)、业务丰富、内容多样。
  早在3G开通之前,韩国移动通信市场已经培育了相当成熟的多媒体业务的用户群,因此当3G业务推出后庞大的用户基础使得业务的发展十分顺利。
  
  (3)、技术标准的成熟。
  WCDMA遇到技术标准版本不稳定、终端等问题,导致其3G业务的开展遇到了障碍。而CDMA20001X EV-DO网络的继承性使得原本在其2G或者2.5G网络上的用户可以很容易地过渡到3G。例如,韩国CDMA在2G的成功使得韩国运营商和制造商在CDMA网络的运营、设备技术等各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同时韩国运营商CDMA 1X EV-DO的网络覆盖基于原来的CDMA 1X网络上,网络升级相对投资较少。
    
  
  6、 小结
  
  总结韩国WCDMA和CDMA20001X EV-DO的市场现状和发展,可以看出,韩国目前以CDMA2000为3G业务的主体,并且会加大投资力度,加快发展速度,但基于韩国政府的眼里和长远的发展需要,韩国运营商将兼顾WCDMA研发、试验、发展,但投入不会非常积极。
  
  但是韩国运营商和设备商也不会放弃WCDMA的发展,也会在适当的时机加速推进。主要原因有:
  
  (a)网络漫游的需要
  由于韩国只有CDMA网络,韩国的移动用户不能漫游到世界上很多国家和地区,大部分国家和地区的移动用户也不能漫游到韩国,这既给用户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也使韩国的移动运营商损失了相当大的漫游收入,因为漫游收入一直是移动运营商最重要的收入来源之一。运营商们为了能够解决这个问题,自然希望能够在下一代网络的技术制式选择上和全球大多数运营商保持一致,即选用WCDMA制式的3G系统。
  
  (b)设备制造业走向世界的需要
    由于韩国国内的移动通信市场规模有限,韩国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们都在立足国内的同时,把目光投向了广阔的国际市场。比如,三星电子不仅在CDMA手机制造方面排名第一,在GSM手机制造方面也排在了世界的前列。其GSM手机全部都是出口到国际市场的。
  在3G的问题上,因为全球大部分移动运营商都表示会采用WCDMA,韩国的设备制造商希望其国内市场可以和国际市场保持一致,使其WCDMA设备可以在国内市场上得到一定程度的锻炼,成为WCDMA设备走向世界的试验场和跳板。
  
  (c).为了摆脱昂贵的CDMA专利费用
    由于高通公司掌握着CDMA技术绝大部分的核心专利,韩国移动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所得的相当部分的利润需要交到高通公司手中,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发展,使韩国的设备商和运营商甚至政府都大为不满。
  
  
  8.1.3 中国大陆
  中国大陆目前有两家运营商,分别是中国移动(用户数世界排名第一,目前经营GSM、GPRS)和中国联通(目前经营CDMA20001X、CDMAone、GSM),截止2004年4月31日,中国信息产业部统计数字表明两家运营商移动用户总数为29575万户,用户总数世界排名第一,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移动通讯市场。
  
  关于3G牌照
  截至2004年6月初,中国没有发放3G牌照,为了促进市场竞争机制,预计中国政府会发放4-6张3G牌照,而且会采用免费发放的方式,具体运营商应该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铁通、中国卫通等6大运营商中进行选择或者是全部都获得牌照,按照中国目前实际,中国移动和中国联通是目前中国2G、2.5G的移动运营商,他们两个将必然会获得3G牌照,而后面的4个候选运营商目前都在经营固话或者宽带网络等业务,除了中国电信和中国网络进行了小灵通(PHS)准移动业务经营外,其余两家没有移动经营业务。按照中国信息产业部组织测试来看,目前的测试六大运营商都参与进行。
  
  表8-8 中国六大运营商对3G重视程度分析
  运营商 对WCDMA投入 对CDMA2000投入 对TD-SCDMA投入 备注
  中国移动 建立了测试网,试验局等 投入少 参与测试
  中国联通 投入少 建立了测试网,试验局等 参与测试
  中国电信 上海、广州、江苏、浙江等建7个试验网,UT斯达康、中兴、阿尔卡特等提供设备 投入少 参与测试
  中国网通 北京、上海建设了测试网
  诺基亚。爱立信。西门子、华为等提供设备 投入少 参与测试
  中国铁通 投入多 投入少 参与测试
  中国卫通 投入少 投入多 参与测试
  来源:水清木华
  
  截止2004年5月,中国大陆已经开通1个CDMA20001X网络。为中国第二大运营商中国联通于2003年3月28日开通商用服务。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8-9 中国联通公司CDMA20001X网络的覆盖情况
  3G运营商 时间 业务覆盖范围
  中国联通 2003年3月28日 联通1X一期工程,容量1500万
   2003年9月 联通1X二期工程,容量2000万,加上一期工程,总容量3500万,可以覆盖全国340个地级市
   截止2004年5月 正在建设1X三期工程,累计前两期工程总容量4000万以上,覆盖全国大部分县级以上城市
  来源:水清木华
  
  
  中国联通的准3G用户数从2003年3月28日开始商用至今(2004年5月),CDMA用户总数为2230万。
  
  
  8.1.4 中国台湾
  中国台湾省截至2000年11月1日全省人口为2228万人,截至2003年GDP世界排名第40位。
  
  
  中国台湾省目前有移动运营商6家,分别中华电信(全区经营)、台湾大哥大(全区经营)、和信电信(北区经营)、远传电信(全区经营)、东信电信(中区经营)、泛亚电信(南区经营),截止2004年,台湾的移动电话普及率是全球最高,普及率达到106%。
  
  台湾只发放5张3G牌照,世界全通电信没有标得牌照。主要为WCDMA标准,只要一张为CDMA2000标准,这个牌照为亚太行动宽频拍得,并且于2003年7月29日开始EV-DO商用服务。
  
  1、3G发展历程
  
  台湾于2002年2月发放了5张3G牌照,采用拍卖的方式公开拍卖,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8-10 中国台湾3G牌照发放情况
  牌照 1 2 3 4 5
  频段 1915-1920MHz;
  1920-1935MHz;
  2110-2125MHz 1935-1945MHz;
  2010-2015MHz;
  2125-2135MHz 1945-1960MHz;
  2015-2020MHz;
  2135-2150MHz 1960-1975MHz;
  2020-2025MHz;
  2150-2165MHz 825-845MHz;
  870-890MHz
  频宽 35MHz 25MHz 35MHz 35MHz 40MHz
  标得价格 101.69亿元
  (新台币) 77.0亿元
  (新台币) 46亿元
  (新台币) 101.79亿元
  (新台币) 105.7亿元
  (新台币)
  底价 76亿元 42亿元 76亿元 67亿元 75亿元
  高出底价百分比 33.8% 83.3% 35.3% 51.9% 40.9%
  每MHz单价 2.905亿元/MHz 3.08亿元/MHz 2.937亿元/MHz 2.908亿元/MHz 2.6425亿元/MHz
  标得运营商 远致电信(资本额12亿元) 联邦电信(资本额33亿元) 台湾大哥大(资本额376.4亿元) 中华电信(资本额964.77亿元) 亚太行动宽频(资本额160.2亿元)
  使用系统 WCDMA WCDMA WCDMA WCDMA CDMA20003X
  牌照期限 发放日期起到2018年12月止 发放日期起到2018年12月止 发放日期起到2018年12月止 发放日期起到2018年12月止 发放日期起到2018年12月止
  股东 远传、AT&T、新加坡电信 联华电信、徐胜雄、中华开发、裕隆集团、美商优派 台湾固网、太电、大陆工程、国巨、长荣、富邦 交通部 东森宽频电信、日安企业、申隆企业
  来源:水清木华
  
  
  2、3G网络状况
  
  截止2004年5月,亚太行动宽频的EV-DO网络覆盖了台湾部分城市。
  表8-11 中国台湾EV-DO网络的覆盖情况
  3G运营商 时间 业务覆盖范围
  亚太行动宽频 200年7月29日 台北(1X EV-DO服务)
   2004年5月 台湾部分城市
  来源:水清木华
  
  
  
  
  8.1.5 中国香港
  截至2000年11月1日全港人口为678万人。
  
  截止2004年5月,包括Orange、数码通Smartone、新世界传动网、Peoples、SUNDAY、CSL等在内的6家2G运营商,在全港提供2G移动通信服务。
  香港共发放了5涨3G牌照,目前和黄旗下的3香港已经开始3G商用。选择的标准都为WCDMA。
  截止2004年5月,香港地区只有一家3G运营商开通3G服务,这家运营商是3香港,他们和记黄埔集团旗下的附属公司,也是和黄十几张3G牌照中的其中一个。同时另外几个拥有3G牌照的运营商,目前也在紧张地进行商用前的测试准备工作,预计在2004年年底前推出自己的3G商用服务。
  
  香港政府于2001年9月19日公布香港4张3G牌照分别按底价发放给了4个运营商,具体情况如下图:
  表8-12 香港3G牌照发放情况
  表1 香港3G牌照发放情况
  运营商 使用系统 价格 年限
  香港流动通讯 WCDMA 4.7亿港币 15年
  数码通电讯 WCDMA 4.7亿港币 15年
  Sunday WCDMA 4.7亿港币 15年
  和记电讯 WCDMA 4.7亿港币 15年
   来源:水清木华
  
  
  
  表8-13 香港各运营商WCDMA网络的覆盖情况
  3G运营商 时间 业务覆盖范围
  3香港 2004年1月27日 香港全港铺设WCDMA网络
   2004年5月 全港99%的人口覆盖率
  来源:和黄集团
  
  截至2004年5月20日,3香港在正是推出WCDMA商用4个月的时间,其3G用户已经达到8.4万。
  
  
  8.1.6 印度
  印度人口为10.27亿(2001年3月1日普查),截至2002年,印度GDP世界排名第11位。
  
  
  8.1.6.1 印度通讯产业概述
  
  根据印度移动通讯商协会公布的数字,2004年3月份印度移动电话新增用户208万,其中GSM用户150万,CDMA用户58万。到2004年3月31日,印度移动电话用户已达到3328万,其中GSM用户2613万,CDMA用户715万。
  印度移动电话用户增长迅速,GSM用户增长106%,上年增长率为97%,CDMA用户几乎全是新增用户。
  
  在GSM手机运营商中,Bharti公司拥有650万用户,列第一位,其次是BSNL,拥有522万用户,Hutch拥有514万用户,Idea Cellular拥有371万用户,BPL拥有188万用户。在CDMA运营商中,Reliance Info排第一位,拥有647万用户,TATA Teleservices拥有62万用户。
  但由于人口众多,尽管印度的通讯产业高速发展,然而截至2004年5月,其手机普及率还不及3%,可以说潜在市场空间巨大。
  
   截至2004年5月,印度没有正是开始3G商用或者发放3G牌照,但印度开始了准3G业务(CDMA20001X)的应用,其具体运营情况如下:
  
  表8-14 印度CDMA20001X商用情况
  序号 国家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状态 网络设备提供商 运营商网址
  1 印度 Mahangar Telephone Nigam Ltd. (MTNL) 2003年5月19日 商用 不祥 http://delhi.mtnl.net.in/
  services/garuda.htm
  2 印度 Reliance Infocomm Limited 2003年5月1日 商用 朗讯 http://www.relianceinfo.com/
  3 印度 Shyam Telelink Limited 2003年9月5日 商用 不祥 http://www.tataindicom.com/
  4 印度 Tata Teleservices Limited 2002年11月7日 商用 朗讯、摩托罗拉 http://www.hellorainbow.com/
  来源:水清木华
  
  截至2004年5月,印度CDMA用户数为715万。
  
  2004年5月28日,印度新当选的信息技术和通信部部长DayanidhiMaran表示,由于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3G技术可以节省开支,印度准备跳过3G技术直接采用4G无线技术。
  
  
  8.1.7 印度尼西亚
  印尼人口约2亿(2000年统计),2003年GDP总量为2066亿美元,世界排名应该在第21-25名之间。
  
  
  截至2004年5月,印尼手机普及率在9%左右,手机用户数超过2000万户,印尼共有四个运营运营商,CDMA、GSM两种制式共同发展。GSM用户占据主要位置,近几年印尼的通讯产业发展速度很快,而且其运营商跟我国中兴华为都有合作关系。
  
  表8-15 印尼运营商及商用网络情况
  序号 国家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状态 选择制式 设备提供商 运营商网址
  1 印尼 PT Wireless Indonesia (WIN) 2003年7月29日 商用 EV-DO 北电 http://www.wireless.net.id/
  2 印尼 PT Mobile-8 Telecom 2003年12月8日 商用 CDMA20001X 三星 http://www.mobile-8.com/
  3 印尼 PT Radio Telepon Indonesia 2003年9月12日 商用 CDMA20001X 北电 http://www.esia.co.id/
  4 印尼 PT Telekomunikasi Indonesia 2003年12月5日 商用 CDMA20001X 爱立信、摩托罗拉、三星 http://www.telkomflexi.com/
   来源:水清木华
  
  
  表8-16 印尼历年手机用户数量(万部)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800 1140 670 200 110 110 100
   来源:水清木华
  
  印尼运营商PT Wireless Indonesia (WIN)已经在2003年7月29日开通CDMA20001XEV-DO商用服务,也是目前印尼市场上唯一一家开通3G商用的运营商。
  
  表8-17 印尼EV-DO运营商业务推出时间及业务
  
  运营商 推出时间及业务名称 网络设备提供商
  PT Wireless Indonesia (WIN) 2003年7月29日,开通CMA20001XEV-DO商用 北电
  来源:水清木华
  
  
  8.1.8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截至2004年人口约2000万,2002年GDP世界排名第15位。
  
  
  8.1.8.1 澳大利亚通讯产业概述
   澳大利亚2G运营商有4个,主要的三个运营商分别是:澳大利亚电信有限公司,奥普特斯电信有限公司和沃达丰澳大利亚电信。
  
   在3G市场方面,澳大利亚跟欧洲邻近,采用欧洲推广的WCDMA并且在2000年发放了6张基于WCDMA制式的3G牌照,而且目前已经有香港和黄旗下的3澳大利亚开通了3G商用服务,其他获得3G牌照的运营商也加紧了3G商用试验,准备尽快推出自己的3G商用服务。
  
  表8-18 澳大利亚3G牌照发放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发放时间 牌照发放方式 价格(万美元) 频宽
  MHz 年限 使用范围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Hutchison Telecommunications (Australia) Limited(和记电信) 2000年11月 拍卖 9643 25 15年 5个主要城市 WCDMA http://www.three.com.au/
  2 Vodafone Pacific Limited(沃达丰) 2000年11月 拍卖 1247 20 15年 全国范围 WCDMA http://www.vodafone.com.au/
  3 Telstra 3G 2000年11月 拍卖 14847 30 15年 全国范围 WCDMA http://www.telstra.com.au/
  4 Optus Mobile 2000年11月 拍卖 1223 20 15年 全国范围 WCDMA http://www.optus.com.au/
  5 CKW Wireless 2000年11月 拍卖 465 5 15年 全国范围 WCDMA 不祥
  6 3G Investments (Australia) Pty Ltd 2000年11月 拍卖 7810 10 15年 8个主要城市 WCDMA 不祥
  来源:水清木华
  
  2003年和记电信(澳大利亚)已经开通3G商用服务
  表8-19 澳大利亚3G运营商业务推出时间及业务
  
  运营商 推出时间及业务名称 网络设备提供商
  3(和记电信) 2003年4月,开通WCDMA商用 不祥
  来源:水清木华
  
  
  表8-20 澳大利亚3G运营商WCDMA网络的覆盖情况
  3G运营商 时间 业务覆盖范围
  3澳大利亚 2003年4月 悉尼和墨尔本(WCDMA商用)
   2004年3月 1750个基站5个省府城市和65%人口
  来源:和黄集团
  
  
  表8-21 澳大利亚3G运营商WCDMA用户数
  运营商 采用技术 用户数
  3澳大利亚 WCDMA 5万(2003年9月)
   WCDMA 10万(2004年5月20日)
  来源:水清木华
  
  
  
  8.1.9 新西兰
  新西兰人口约380万,国内生产总值(截至1996年3月底年度)910.45亿美元
  
  
  
  新西兰只有两个3G移动运营商(2G运营商3个),分别是沃达丰(市场份额51%)和telco电信(市场份额49%),而2000年7月,新西兰通信管制机构发放了4张3G牌照,并且沃达丰已经联合了诺基亚开始部署新西兰3G通讯网络,但截至2004年5月还没有正是推出商用,不过由于网络正在建设,预计很快沃达丰将在新西兰推出自己的3G商用网络。
  
  表8-22 新西兰3G牌照发放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发放时间 发放方式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沃达丰 2000年7月 拍卖 WCDMA http://www.vodafone.co.nz/
  2 Maroi Spectrum Trust 2000年7月 拍卖 WCDMA 不祥
  3 Telecom New Zealand 2000年7月 拍卖 WCDMA http://www.telecom.co.nz/
  4 TelstraClear 2000年7月 拍卖 WCDMA http://www.telstraclear.co.nz/
  来源:UMTS论坛
  
  尽管整个新西兰移动通讯市场不大,但却发放了4张3G牌照。从运营商的数量来看,3G运营市场要比2G时代的运营竞争激烈很多,但由于3G技术的先进性和它能够提供的丰富数据业务,促使3G市场可以开拓的地方非常多,也促使3G运营商,需要建设自己特色的服务项目。
  
  
  
  8.2 欧洲
  
  8.2.1 英国
  英国截至2001年人口约5884万,2002年GDP世界排名第四位。
  
  英国移动通讯产业非常发达,有4个2G运营商。在3G市场方面,英国于2000年4月发放了5张3G牌照,总价324.4亿美元,都是WCDMA制式。
  
  截至2004年5月,和黄旗下的3UK,T-mobile在英国开通了3G商用服务。其他三个拥有3G牌照的运营商正在进行3G商用前的试验,2004年中期沃达丰打算推出自己的3G商用,而0range英国打算2004年年底推出自己的商用服务。英国O2也加快了3G商用的步伐,预计2004年或者2005年会推出自己的商用服务。
  
  
  表8-23 英国3G牌照发放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发放时间 发放方式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Hutchison 3G UK Limited 2000年4月 拍卖 WCDMA http://www.three.co.uk/
  2 Vodafone Limted 2000年4月 拍卖 WCDMA http://www.vodafone.co.uk/
  3 O2 2000年4月 拍卖 WCDMA http://www.o2.co.uk/
  4 T-Mobile 2000年4月 拍卖 WCDMA http://www.t-mobile.co.uk/
  5 Orange 3G Limited 2000年4月 拍卖 WCDMA http://www.orange.co.uk/
  来源:水清木华
  
  表8-24 英国3G商用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状态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Hutchison 3G UK Limited 2003年3月 商用 WCDMA http://www.three.co.uk/
  2 T-Mobile 2004年2月 商用 WCDMA http://www.t-mobile.co.uk/
  3 Vodafone Limted 2004年4月 试验 WCDMA http://www.vodafone.co.uk/
  4 O2 2003年12月 试验 WCDMA http://www.o2.co.uk/
  5 Orange 3G Limited 2004年2月 试验 WCDMA http://www.orange.co.uk/
  来源:水清木华
  
  
  表8-25 英国3G运营商WCDMA网络的覆盖情况
  3G运营商 时间 业务覆盖范围
  T-mobile 2004年2月 伦敦及附近地区
  3UK 2003年3月 伦敦(WCDMA商用)
   2004年3月 英国主要中心城市或者英国全境77%人口
  来源:水清木华
  
  表8-26 英国3G用户数情况
  序号 运营商 截止时间 3G用户数
  1 和黄3UK 2004年5月20日 36.1万
  2 T-mobile 20004年2月推出 不祥
   来源:水清木华
  
  
  8.2.2 德国
  截至2001年年底,德国人口8237万,2002年GDP世界排名第三位。
  
  德国有4个2G运营商,在8300万左右的人口拥有移动用户6200万。德国3G牌照拍卖创下了单个国家牌照拍卖的历史记录,共发放了6张牌照,牌照金额达到462.2亿美元。
  
  截至2004年5 月,德国已经有三个3G运营商推出了自己的3G商用服务,但由于都是2004年2月以后才开通,目前属于正在发展阶段,另外,由于德国牌照拍卖的费用过高,导致部分运营商大量举债,难续经营,2004年1月,德国移动通讯公司由于财政压力退还了一张3G牌照给德国政府,目前只有5个运营商拥有德国的3G牌照。
  
  表8-27 德国3G牌照发放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发放时间 发放方式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E-Plus Mobilfunk GmbH & Co.KG 2000年7月 拍卖 WCDMA http://www.eplus.de/
  2 Vodafone D2 GmbH 2000年7月 拍卖 WCDMA http://www.vodafone.de/
  3 MobilCom Multimedia GmbH 2000年7月 拍卖 WCDMA http://www.mobilcom.de/
  4 Quam (Group 3G) 2000年7月 拍卖 WCDMA http://www.quam.de/
  5 T-Mobile 2000年7月 拍卖 WCDMA http://www.t-mobile.de/
  6 O2 Germany 2000年7月 拍卖 WCDMA http://www.o2online.de/
  来源:水清木华
  
  表8-28 德国3G商用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状态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O2 2004年4月 商用 WCDMA http://www.o2online.de/
  2 沃达丰 2004年2月 商用 WCDMA http://www.vodafone.de/
  3 T-Mobile 2004年4月 商用 WCDMA http://www.t-mobile.de/
  4 E-Plus Mobilfunk GmbH & Co.KG 2004年6月 商用 WCDMA http://www.eplus.de/
   来源:水清木华
  
  
  表8-29 德国3G运营商WCDMA网络的覆盖情况
  3G运营商 时间 业务覆盖范围
  T-mobile 2004年2月 推出WCDMA商用,到3月已经覆盖40%的人口
   2004年年底 覆盖德国一半人口人口以上
  沃达丰 2004年4月 开通WCDMA商用
   2004年5月 覆盖德国30%人口
  O2 2003年3月 伦敦(WCDMA商用)
   2004年3月 英国主要中心城市或者英国全境77%人口
  E-Plus Mobilfunk GmbH & Co.KG 2004年6月 推出WCDMA PC数据卡商务用户业务
   2004年年底 覆盖300个主要城市
  来源:水清木华
  
  
  3G用户状况
  由于3G商用刚刚开始,截至2004年5月,运营商大多数在推广他们的3G数据卡业务(用特殊的数据卡插在笔记本电脑上提供高速无线上网服务),而且多数购买对象是企业用户。
  根据报道,沃达丰用户为37.5万。各个已经开通数据卡业务的3G运营商均宣布2004年年内开通3G业务服务。
  
  
  8.2.3 法国
  法国人口达6110万(2002年1月1日),2002年GPD世界排名第五位。
  
  
  法国有4个2G运营商,移动用户数则约3900万,是目前欧洲第二大的通讯市场。在3G方面,法国发放了4张3G牌照,截至2004年5月,只有orange开通了一个试验城市的3G商用服务,其他运营商都是在试验或者推迟推出3G商用。
  
  表8-30 法国3G牌照发放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发放时间 发放方式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Orange France 2001年5月 投标 WCDMA http://www.orange.fr/
  2 SFR 2001年5月 投标 WCDMA http://www.sfr.fr/
  3 ART 后发 投标 WCDMA http://www.art-telecom.fr/eng/index.htm
  4 Bouygues Telecom 后发 投标 WCDMA http://www.bouyguestelecom.fr/
  来源:水清木华
  
  表8-31 法国3G商用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状态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Orange France 2004年5月 商用 WCDMA http://www.orange.fr/
  2 SFR 2004年2月 试验 WCDMA http://www.sfr.fr/
   来源:水清木华
  
  截至2004年5月,法国只有一家3G运营商orange推出自己的3G商用服务,而且只在三个试验城市——图卢兹、戛纳、里尔推出3G服务,其网络设备由诺基亚提供,网络覆盖也主要是这个城市,能够提供视频电话、流媒体等3G招牌服务的全部内容。
  
  
  法国电信管理局在发放牌照的时候对3G网络覆盖和建设情况都作出了时间表的安排(如2005年年底必然覆盖58%法国人口)。而拿到拍照的运营商因为没法拿出自己“杀手级”的业务纷纷要求法国电信管制机构对时间进行延迟,法国电信管制机构也数次结合时间给予延迟。
  
  2004年3月9日,法国电信管制机构宣布同意orange和SFR推迟3G商用日期,而电讯运营商的解释是目前还没有找到“杀手级”的业务,所以推迟3G商用,更深层次的原因应该是运营商目前仍然处于观望的态度,不敢贸然进行3G运营。
  
  
  8.2.4 意大利
  意大利人口约5883万,2002年GDP世界排名第七位。
  
  意大利有5个2G运营商。全国5883万人中有移动用户5581万。
  意大利共发放了5张3G牌照,截至2004年5月,意大利只有和黄旗下的3意大利进行3G商用,但同样拥有3G牌照的竞争对手沃达丰、意大利移动通讯公司都将会尽快推出自己的3G商用服务而使得意大利3G市场竞争异常激烈。
  
  表8-32 意大利3G牌照发放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发放时间 发放方式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Vodafone 2000年10月 拍卖 WCDMA http://www.vodafone.it/
  2 Ipse 2000年10月 拍卖 WCDMA http://www.ipse.com/
  3 H3G 2000年10月 拍卖 WCDMA http://www.h3g.it/
  4 Wind 2000年10月 拍卖 WCDMA http://www.wind.it/
  5 TIM 2000年10月 拍卖 WCDMA http://www.tim.it/
   来源:水清木华
  
  
  表8-33 意大利3G商用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状态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H3G 2003年3月 商用 WCDMA http://www.h3g.it/
  2 Vodafone 2004年4月 试验 WCDMA http://www.vodafone.it/
  3 TIM 2004年4月 试验 EDGE http://www.tim.it/
   来源:水清木华
  
  表8-34意大利3G网络覆盖情况
  运营商 时间 网络覆盖情况
  3意大利 2003年3月 WCDMA正是商用
   2004年3月底 网络覆盖超过国内62%人口,遍及全国900个城市
   来源:和黄集团
  
  表8-35 意大利3G用户情况
  运营商 时间 3G用户数
  3意大利 2003年3月 WCDMA正式开始商用
   2003年9月 30万
   2004年5月底 60-80万之间
   来源:水清木华
  
  
  目前意大利市场上3G开通商用的运营商就和黄一家,主要受欢迎的业务是墙纸、铃声、视频讯息、花花公子、现场秀节目的视频反馈等服务。预付费用户占65%左右,手机终端问题已经得到较好的解决,市场发展速度加快,有望在2005年实现收支平衡。
   沃达丰等其他拥有3G牌照的运营商加速意大利市场的商用脚步,预计2004年9月份前沃达丰将会推出3G商用,而2004年年底前TIM可能推出EDGE服务,提供的业务可以跟3G类似,其他运营商也随后会推出自己的3G商用服务。
  
  


作者:mzqr111 回复日期:2005-7-22 9:30:17    
  8.2.5 西班牙
  西班牙人口约为4013万人,2002年GDP世界排名第九位。
  
  
   西班牙有5个2G运营商,有移动用户数为3656万。在3G发展方面,西班牙共发放了4张3G牌照,截至2004年6月1日,沃达丰在西班牙刚刚推出3G服务,也是该国通讯市场第一家推出3G服务的运营商。
  
  
  表8-36 西班牙3G牌照发放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发放时间 发放方式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Vodafone 2000年3月 投标 WCDMA http://www.vodafone.es/
  2 Amena 2000年3月 投标 WCDMA http://www.amena.com/
  3 Telefonica Moviles Espana 2000年3月 投标 WCDMA http://www.telefonica.es/
  4 Xfera 2000年3月 投标 WCDMA
  来源:水清木华
  
  
  表8-37 西班牙3G商用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状态 运营商网址
  1 telefonicamoviles 2004年5月 商用 http://www.telefonicamoviles.com/
  2 沃达丰 2004年5月 商用 http://www.vodafone.es/
   来源:水清木华
  
  表8-38 西班牙3G网络覆盖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网络覆盖情况
  1 telefonicamoviles 2004年5月 仅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市
  2 沃达丰 2004年5月 最大的22个城市
  
  
   目前已经有两个运营商开通了自己的3G商用网络,但沃达丰依然以数据卡为主,主要面向企业用户,但其数据卡业务发展迅速,在意、西、葡、德等国推出数据卡业务后,在较短的时间发展到104万的用户,可以说无线上网存在很大的市场空间,因此也进一步促使沃达丰对3G前景更加看好。
  
  8.2.6 葡萄牙
  葡萄牙全国人口1042万,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02133百万美元。
  
  
  葡萄牙有3个2G运营商。全国1042万人中有974万的移动用户.
  在3G产业发展方面,葡萄牙共发放了4张3G牌照,截至2004年5月,已经有两个3G运营商,进行了3G商用服务。分别是沃达丰和TMN。但2003年1月,Oniway将他拥有的3G牌照推还给了政府,因此葡萄牙现有3G牌照实质上为3张。
  
  表8-39 葡萄牙3G牌照发放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发放时间 发放方式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OniWay 2000年12月 投标 WCDMA
  2 Optimus 2000年12月 投标 WCDMA http://www.optimus.pt/
  3 TMN 2000年12月 投标 WCDMA http://www.tmn.pt/
  4 Vodafone 2000年12月 投标 WCDMA http://www.vodafone.pt/
   来源:水清木华
  
  
  表8-40 葡萄牙3G商用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状态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TMN 2004年4月 商用 WCDMA http://www.tmn.pt/
  2 Vodafone 2005年5月 商用 WCDMA http://www.vodafone.pt/
   来源:水清木华
  
  表8-41 葡萄牙3G网络覆盖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网络覆盖情况 运营商网址
  1 TMN 2004年4月 不祥 http://www.tmn.pt/
  2 Vodafone 2005年5月 30%的全国人口 http://www.vodafone.pt/
   来源:水清木华
  
  
  由于葡萄牙的3G运营商刚刚开通3G商用服务,目前统计数字还无从获知,但沃达丰在葡、西、意、德四国推出的无线数据上网卡的总用户为104万,德国最多为38万,其他三国综述66万左右,也就是平均一个国家22万,葡萄牙相对较小,因此20万左右的3G数据卡用户还是可以认为是一个合理的数字。
  
  
  
  8.2.7 荷兰
  荷兰1997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3603亿美元。2002年GDP世界排名第十四位。
  
  有2个2G运营商,在全国1619万人中有移动用户约1250万。
  
  在3G产业发展方面,荷兰总共发放了5张3G牌照,截至2004年5月,只有沃达丰开通了荷兰3G商用网络,其他运营商暂时都在试验或者观望的状态。影响荷兰运营商3G商用步伐的主要是终端问题。
  
  表8-42 荷兰3G牌照发放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发放时间 发放方式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T-Mobile 2000年7月 拍卖 WCDMA http://www.t-mobile.nl/
  2 Orange 2000年7月 拍卖 WCDMA http://www.orange.nl/
  3 Vodafone 2000年7月 拍卖 WCDMA http://www.vodafone.nl/
  4 KPN 2000年7月 拍卖 WCDMA http://www.kpn.com/
  5 Telfort Mobiel B.V. 2000年7月 拍卖 WCDMA http://www.telfort.nl/
  来源:水清木华
  
  
  表8-43 荷兰3G商用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状态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Vodafone 2004年2月 商用 WCDMA http://www.vodafone.nl/
  2 KPN 2004年7月 商用 WCDMA http://www.kpn.com/
   来源:水清木华
  
  
  表8-44 荷兰3G网络覆盖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覆盖范围
  1 Vodafone 2004年2月 推出WCDMA商务用户PC数据卡业务(具体覆盖范围不祥)
  2 KPN 2004年7月 推出WCDMA商务用户PC数据卡业务
   2004年年底 覆盖40个主要城市
   来源:水清木华
  
  
  
   至2004年5月,只有沃达丰一家运营商在荷兰推广3G数据卡业务,而荷兰KPN宣布,2004年7月将会在荷兰推出3G商用服务,届时沃达丰也已经正是推出自己的3G商用,3G市场竞争将正是开始,而目前3G市场属于不急不慢的状态,其他三个运营商正在进行3G网络试验,市场很快也会启动。
  
  
  8.2.8 比利时
  比利时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2467亿美元,世界排名第十八位。
  
  比利时有3个2G运营商,全国1035万人中有移动用户为777万人。在3G发展方面,政府共发放了3张3G牌照。有一个3G运营商Proximus于2004年5月开通了自己的3G商用网络。
  
  表8-45 比利时3G牌照发放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发放时间 发放方式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Proximus 2001年2月 拍卖 WCDMA http://www.proximus.be/
  2 Mobistar 2001年2月 拍卖 WCDMA http://www.mobistar.be/
  3 KPN 2001年2月 拍卖 WCDMA http://www.kpn.com/
   来源:水清木华
  
  表8-46 比利时3G商用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状态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Proximus 2004年5月 商用 WCDMA http://www.proximus.be/
   来源:水清木华
  
  
  
  
  8.2.9 奥地利
  奥地利人口约820万,2002年国内生产总之2029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二十位。
  
  奥地利有5个2G运营商,全国820万人口中有移动用户720万。在3G产业发展方面,奥地利政府发放了6张3G牌照。截至2004年5月,已经有3家3G运营商开通自己的3G商用网络,并且已经有数十万的3G用户。
  
  表8-47 奥地利3G牌照发放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发放时间 发放方式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3G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GmbH 2000年11月 拍卖 WCDMA http://www.3gmobile.at/
  2 Gesellschaft fur Telekommunication 2000年11月 拍卖 WCDMA http://www.prozesse.at/
  3 Hutchison 3G Austria GmbH 2000年11月 拍卖 WCDMA http://www.h3g.at/
  4 Mannesmann 3G Mobilfunk GmbH 2000年11月 拍卖 WCDMA http://www.mannesmann.de/
  5 Max.mobil Telekommunikation Service GmbH 2000年11月 拍卖 WCDMA http://www.t-mobile.at/
  6 Mobilkom Austria AG 2000年11月 拍卖 WCDMA http://www.mobilkomaustria.com/fset
  来源:水清木华
  
  
  表8-48 奥地利3G商用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状态 运营商网址
  1 3(和黄) 2003年5月 商用 http://www.drei.at/
  2 mobilkom austria 2003年4月 商用 http://www.mobilkomaustria.com/
  3 T-Mobile 2003年12月 商用 http://www.t-mobile.at/
   来源:水清木华
  
  表8-49 奥地利3G网络覆盖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覆盖范围
  1 3(和黄) 2003年5月 推出WCDMA商用服务
   2004年3月 网络覆盖全国38%人口
  2 mobilkom austria 2003年4月 推出WCDMA商用
  网络覆盖维也纳和第二大城市格拉茨
  3 T-Mobile 2003年12月 推出WCDMA商用
   来源:水清木华
  
  表8-50 奥地利3G用户数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用户数
  1 3(和黄) 2003年5月 推出WCDMA商用服务
   2003年10月 1.1万
  2 mobilkom austria 2003年4月 推出WCDMA商用
   2003年10月 1.0万
  3 T-Mobile 2003年12月 推出WCDMA商用
   2004年5月 不祥
   来源:水清木华
  
  8.2.10 希腊
  希腊人口约1067万人,1996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229亿美元。
  
  
   希腊有3个2G运营商。全国1067万人中有移动用户为989.7万人,移动用户普及率超过90%。在3G产业发展方面,希腊共发放了4张牌照中的3张,截至2004年5月,只有一家3G运营商Telestet开通了3G商用,另外两家运营商正在进行试验,预计很快会推出自己的3G商用服务。
  
  表8-51 希腊3G牌照发放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发放时间 发放方式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COSMOTE 2001年7月 拍卖 WCDMA http://www.cosmote.gr/
  2 Panafon-Vodafone 2001年7月 拍卖 WCDMA http://www.vodafone.gr/
  3 TELESTET Hellas Telecommunications 2001年7月 拍卖 WCDMA http://www.telestet.gr/
  来源:水清木华
  
  
  表8-52 希腊3G商用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状态 网络设备提供商 运营商网址
  1 TELESTET Hellas Telecommunications 2004年1月 商用 诺基亚 http://www.telestet.gr/
  2 Panafon-Vodafone 2003年8月 试验 西门子、爱立信 http://www.vodafone.gr/
  来源:水清木华
  
  
  表8-53 希腊3G网络覆盖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状态 网络覆盖情况 运营商网址
  1 TELESTET Hellas Telecommunications 2004年1月 商用 雅典和萨洛尼卡等希腊主要城市 http://www.telestet.gr/
  2 Panafon-Vodafone 2003年8月 试验 雅典 http://www.vodafone.gr/
  来源:水清木华
  
  
  表8-54 希腊3G用户数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状态 用户数 运营商网址
  1 TELESTET Hellas Telecommunications 2004年1月 商用 8万左右(截至2004年6月初) http://www.telestet.gr/
  2 Panafon-Vodafone 2003年8月 试验 试验用户 http://www.vodafone.gr/
  来源:水清木华
  
  
  
  8.2.11 瑞典
   瑞典人口约888万人,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2297亿美元,世界排名第十九位。
  
  瑞典有3个2G运营商。全国888万人中拥有移动用户为867万,手机普及率超过90%。在3G产业发展方面,瑞典发放了4张3G牌照,截至2004年5月,有3个运营商开通了3G商用服务。
  
  表8-55 瑞典3G牌照发放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发放时间 发放方式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Vodafone 2000年12月 投标 WCDMA http://www.vodafone.se/
  2 HI3G 2000年12月 投标 WCDMA http://www.tre.se/
  3 Orange 2000年12月 投标 WCDMA http://www.orange.se/
  4 Tele2 2000年12月 投标 WCDMA http://www.tele2.se/
   来源:水清木华
  牌照于2000年发放后,在2002年orange由于法国母公司债务缠身,将瑞典的3G牌照以678万美元卖给了tele2和TELIASONERA的合资公司SvenskaUMTS-nat(也tele2旗下的第二张3G牌照)。
  
  表8-56 瑞典3G商用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状态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Vodafone 2004年2月 商用 WCDMA http://www.vodafone.se/
  2 HI3G 2003年5月 商用 WCDMA http://www.tre.se/
  3 Tele2/TELIASONERA 2004年3月 商用 WCDMA http://www.tele2.se/
   来源:水清木华
  
  表8-57 瑞典3G网络覆盖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状态 网络设备提供商 网络覆盖情况
  1 Vodafone 2004年2月 商用 诺基亚、爱立信 3GIS覆盖70%人口
  2 HI3G 2003年5月 商用 诺基亚 覆盖了200多个城市,70%的人口,另外30%自己建设网络,100%人口覆盖率
  3 Tele2/TELIASONERA 2004年3月 商用 诺基亚 3GIS覆盖70%人口
   来源:水清木华
  3GIS是3和黄、沃达丰和tele2(以前的orange瑞典)三家运营商共享的网络。
  
  表8-58 瑞典3G商用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状态 用户数
  1 Vodafone 2004年2月 商用 不祥
  2 HI3G 2003年5月 商用 截至03年10月约1万户,目前约5万户
  3 Tele2/TELIASONERA 2004年3月 商用 不祥
   来源:水清木华
  
  
  
  8.2.12 丹麦
  丹麦人口约539万,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是1700亿美元。
  
   丹麦有5个2G运营商,全国539万人口中有移动用户为499万户。在3G产业发展方面,丹麦共发放了4张3G牌照,截至2004年5月,只有一个运营商3和黄开通了丹麦3G商用。
  
  表8-59 丹麦3G牌照发放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发放时间 发放方式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TDC Mobile International A/S 2001年9月 投标 WCDMA http://tdc.dk/
  2 Hi3G Denmark ApS 2001年9月 投标 WCDMA http://www.hi3gdenmark.dk/
  3 Telia Mobile AB 2001年9月 投标 WCDMA http://www.telia.dk/
  4 Orange 2001年9月 投标 WCDMA http://www.orange.dk/
  来源:水清木华
  
  
  表8-60 丹麦3G商用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状态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Hi3G Denmark ApS 2003年10月 商用 WCDMA http://www.hi3gdenmark.dk/
  来源:水清木华
  
  表8-61 丹麦3G网络覆盖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状态 网络覆盖情况
  1
   Hi3G Denmark ApS
   2003年10月 商用 网络覆盖42%
   2003年年底 商用 网络覆盖50%
   2008年 商用 网络覆盖80%
  来源:水清木华
  
  
  表8-62 丹麦3G用户数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用户数
  1
   Hi3G Denmark ApS
   2003年10月 正式开通WCDMA商用
   2003年年底 3425名
   2004年5月 预计15000名
  来源:水清木华
  
  8.2.13 芬兰
  芬兰人口519万,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198亿美元。
  
   芬兰有5个2G运营商,全国519万人中有移动用户484万户。在3G产业方面,1999年芬兰在世界第一个发放了全球首张3G牌照开始了全球3G产业的新纪元,芬兰共发放了4张3G牌照。
  
  表8-63 芬兰3G牌照发放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发放时间 发放方式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Radiolinja 1999年 投标 WCDMA http://www.radiolinja.fi/
  2 Sonera 1999年 投标 WCDMA http://www.sonera.com/
  3 Suomen 3G Oy 1999年 投标 WCDMA http://www.suomen3g.fi/
  4 Telia 1999年 投标 WCDMA http://www.telia.com/
   来源:水清木华
  
  表8-64 芬兰3G商用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状态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Sonera 2004年1月 试商用 WCDMA http://www.sonera.com/
   来源:水清木华
  
   由于目前芬兰只有一家运营商Sonera开通3G试商用网络,规模也不是很大,因此网络覆盖情况和用户情况等数据信息无法统计。
  
  
  8.2.14 挪威
  挪威全国人口约456万人,1997年国内生产总值1533亿美元。
  
  挪威有2个2G运营商。全国456万人中移动用户有368万,普及率也在80%以上。在3G产业发展方面,2000年12月,挪威共发放了5张3G牌照。到2001年8月,芬兰电信由于债务过重,退还了标得的挪威3G牌照。在2003年8月,拥有牌照的运营商broadband移动将手中的牌照退还给了挪威政府。因此挪威的5张牌照退回了两张,而和黄在2003年9月竞得了一张挪威的牌照。因此截至2004年5月,挪威市场上共有四个3G牌照,而到目前为止,还没有3G运营商正式推出3G商用,但3挪威宣布在2004年年底前开通挪威3G商用服务。
  
  表8-65 挪威3G牌照发放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发放时间 发放方式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备注
  1 芬兰电信 2000年12月 投标 WCDMA http://www.sonera.com/ 2001年8月退还
  2 Telenor 2000年12月 投标 WCDMA http://www.telenor.no/
  3 Netcom 2000年12月 投标 WCDMA http://www.netcom.no/
  4 Broadband Mobile 2000年12月 投标 WCDMA http://www.netcom.no/ 2003年8月退还
  5 Tele2 2000年12月 投标 WCDMA http://www.tele2.no/
  6 Hi3G 2003年9月 投标 WCDMA http://www.hutchison-whampoa.com/
  来源:水清木华
  
  截至2004年5月,没有运营商开通3G商用服务,而持有3G牌照的运营商之一3和黄,在其网站中宣布于2004年-2005年之间开通挪威的3G商用服务,目前正在建设网络阶段。
  
  
  8.2.15 斯洛文尼亚
  斯洛文尼亚全国人口约194万,1994年国内生产总值为12825百万美元。
  
  斯洛文尼亚194万人中拥有移动用户188万,手机普及率欧洲排名第四位,仅次于卢森堡、爱尔兰、瑞典。在3G产业方面,斯洛文尼亚发放了3张3G牌照中的一张,截至2004年5月,这个3G牌照拥有者开通了自己的3G商用服务。但2004年3月11日,斯洛文尼亚IT部部长称,将通过招标的形式颁发两张新的3G牌照,以促进国内3G业务的竞争。IT部预计,每张牌照费用将在4630万美元左右。
  
  表8-66 斯洛文尼亚3G牌照发放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发放时间 发放方式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Mobitel 2001年11月 拍卖 WCDMA http://www.mobitel.si/
   来源:水清木华
  
  表8-67 斯洛文尼亚3G商用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状态 使用系统 运营商网址
  1 Mobitel 2003年12月 商用 WCDMA http://www.mobitel.si/
   来源:水清木华
  2、3G网络状况
  表8-68 斯洛文尼亚3G网络覆盖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网络覆盖情况
  1 Mobitel 2003年12月 卢布尔雅那和卢布尔雅那机场
   2004年年底 覆盖全国31%人口
   2005年第一季度 覆盖全国55%人口
   来源:水清木华
  
  
  表8-69 斯洛文尼亚3G用户数情况
  序号 运营商 商用时间 用户数
  1 Mobitel 2003年12月 1000个
   2004年3月 9000个
   来源:水清木华
  
  
  
  8.2.16 俄罗斯
  俄罗斯全国人口约1.4453亿人,2002年国内生产总值3465亿美元,世界排名第十六位。
  
  俄罗斯全国1.4453亿人中拥有移动用户数位3476万户,手机普及率低于30%。
  
  截至2004年5月,俄罗斯共有3个2G运营商,分别是MTS、Vimpelcom和MegaFon,俄罗斯目前所有的移动用户均为这三个运营商的用户,在3G产业发展方面,俄罗斯电信管制机构计划2004年年底左右发放3G牌照,采用竞标的方式进行拍卖,具体的方式和发放的张数目前无从获知。
  
  截至2004年5月,俄罗斯成立关于3G产业的管制小组,进行了3G管制法律及有关规则的起草组稿,同时俄罗斯的部分运营商在3G网络方面进行了一定的试验。
  表8-70 俄罗斯运营商3G试验情况
  运营商 设备提供商 测试项目
  MTS 西门子/NEC/华为 ISDN、PTSN、GSM网络数据传输,MMS、VAS、语音连接等
  Vimpelom 阿尔卡特 上网、MMS、语音、数据传输、GSM
  Sonic Duo(MegaFon Moscow)/MTT 爱立信 PTSN、GSM、上网、MMS、语音、视频电话
  MegaFon(Saint-Petersburg) 西门子/NEC/诺基亚 PTSN、GSM、语音、数据传输、视频电话
  MTS/Sonic Duo 西门子/NEC/华为 3G试验局
  来源:水清木华
  
  表8-71 俄罗斯CDMA450商用情况
  运营商 状态
  Delta Telecom 商用
  Moscow Cellular 商用
  SOTEL-Video 商用
  UralWestcom 试验
  来源:CDG
  
  表8-72 CDMA450全球网络设备提供商一览表
  CDMA450网络设备提供商
  Airvana
  爱立信
  华为
  朗讯
  北电网络
  中兴
  来源:CDG
  
  表8-73 CDMA450终端设备提供商一览表
  CDMA450终端提供商
  Axesstel
  Compal
  CURITEL
  Giga Telecom
  GTRAN Wireless
  华为
  高通
  Synertek
  Topex
  中兴
  来源:CDG
  
  表8-74 俄罗斯2.75G商用情况
  商用时间 运营商 覆盖范围
  2002年12月 Delta 电信 彼得堡
  2003年9月 Bashkortostan
  Cellular3 巴什科尔托斯坦
  自治共和国
  2003年11月 Moscow Cellular 莫斯科
  2004年2月 Kuzbass Cellular 克麦罗沃
  2004年年内 5-10新运营商
   来源:水清木华
  
  
  表8-75 2004-2007年俄罗斯3G发展走势预测
  里程碑 3G进展状况 时间表
  1 3G牌照申请 2004年第二或者第三季度
  2 3G牌照发放 2004年第四到2005年第一季度
  3 10万2.75G用户 2004年第四季度
  4 500万支持MMS手机上市 2004年第四季度
  5 100个内容提供商 2005年第一、二季度
  6 3G网络开始建设 2005年第二或者第三季度
  7 俄罗斯主要城市开始3G商用服务 2006年第一、二季度
  8 俄罗斯开始3G内容服务 2006年第一、二季度
  9 3G用户到达10-15万 2006年第四季度
   来源:水清木华
  
  
  
  
  
  
  8.3 美洲
  北美地区把cdma2000 1x、CDMA2000 1x EV-DO业务看做3G,包括WCDMA、TD-SCDMA和CDMA2000、CDMA2000 1X和3X。
  
  2003年12月,根据CDMA Development Group (CDG)研究报告,CDMA2000正快速在美洲地区扩展,订户人数超过2900万人。在该地区共计1亿200万位CDMA订户中,约30%比例的订户已连结3G服务。
  
  CDMA2000是2001年在北美及南美地区第一个部署的3G技术。Monet Networks是第一个在北美地区推出CDMA2000的电信运营商,而VIVO是拉丁美洲地区第一个部署CDMA2000的电信运营商。2002年,Sprint与 Verizon Wireless在美国推出CDMA2000网络。2003年CDMA2000部署加速发展,BellSouth Chile, BellSouth Peru, Bermuda Digital Communications, Movicom BellSouth Argentina, Telefonica Moviles Peru 及Telesca in Ecuador共推出六个新网络。BellSouth International使用CDMA2000,在委内瑞拉、秘鲁和厄瓜多尔提供低成本的远距离服务。
  
  根据EMC资料,该地区超过77%的无线资料订户使用CDMA2000。许多电信运营商,包括BellSouth in Chile, Movilnet in Venezuela及Vesper in Brazil使用CDMA2000提供宽频网络连结。该地区五家电信运营商已经开始或将部署最先进的高速资料技术CDMA2000 1xEV-DO。
  
  西班牙Telefonica电信公司,拉丁美洲电信领先公司之一,计划继续促成业务所在区域内国家电信管制框架的改变。该公司在巴西、墨西哥,以及智利、秘鲁、委内瑞拉和中美地区市场上具有很大影响力。公司二号人物Luis Lada表示:公司自90年代初就努力改变相关区域的管制政策,并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今后,他们将继续为此作出努力。
  
  2003年,GSM在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移动通信发展中起了关键作用。该地区的36家运营商都在将TDMA网络向GSM转型,另外14%决意转型网络的运营商选择了CDMA技术。同时,由于采用不同技术的运营商之间的兼并活动,一些CDMA运营商也正在部署GSM网络。
  
  该地区去年的短消息业务量继续增长。此外,GPRS服务也出现在加勒比地区的移动通信市场上。大东电报局以及Digicel两家运营商都在提供MMS服务,预计AT&T无线也将在近期推出这一服务。
  
  Telefonica Moviles同意以58.5亿美元并购BellSouth 10个拉美网络的股份。此交易涵盖了阿根廷、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尼加拉瓜、巴拿马、秘鲁、乌拉圭和委内瑞拉的无线公司,移动用户达到1050万。Telefonica在几个拉美国家里已经开始运作:巴西、墨西哥、阿根廷、秘鲁、智利、萨尔瓦多和危地马拉。
  
  CDMA在北美是主要技术。截止到2003年底,49个CDMA网络的22个已经在向CDMA2000演进,包括主要的运营商Alltel、Bell Mobility、Verizon、Sprint和U.S. Cellular。
  
  Latin America,包括加勒比地区,是CDMA2000迅速增长的另一个市场。CDMA在这个地区有2900万用户,占有23%的市场分额。拉美的19个国家中有52个cdmaOne和CDMA2000运营商,有28家运营商正在向CDMA2000演进,主要集中在关键的市场,比如巴西、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墨西哥、秘鲁和委内瑞拉。
  
  
  来源:3GAmericas
  表8-76 北美及拉美地区CDMA用户数情况
  地区 截止04年3月用户数 03年3月 –04年3月 03年增长百分比 04年
  第一季度 04年一季度增长百分比
  北美 81,400,000 16,950,000 26% 6,200,000 8%
  拉美及加勒比地区 33,000,000 4,380,000 15% 1,000,000 3%
  来源:CDG论坛
  
  
  8.3.1 美国
  美国采取了完全开放的方式分配频率,在2G时代美国就已经开始采用这种方式分配频率。在分配频率时指明用于PCS服务的频率,并不规定运营商采用何种技术,目的是促进希望运营商充分利用这些频率资源为用户提供更为完善的服务。
  
  1、美国3G发展历程
  
  美国启动3G商用比欧洲早,但是相对欧洲和日本来说进展慢一点,主要是受到牌照的影响,政府到2004年为止还没有颁发用于3G业务的2.1G核心频段牌照。
  
  其原因是3G频率与国防部使用的频率有冲突,最合适用来传输声音与数据服务的频道大部分被美国军方等部门占据,导致超高频区严重堵塞,限制了美国3G的发展。另外,3G技术标准不成熟也导致美国推迟牌照发放。
  
  但是在美国政府的支持下,2004年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根据2003年做出的承诺, 在1700MHz和2100MHz波段开放90MHz的频谱,在70GHz、80GHz、90GHz波段之间各开放12.9GHz的频谱,用于开展3G及宽带服务。同时,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努力寻求为3G提供更多的可用频谱,除了2520MHz到2670 MHz的频段外,从1710MHz到1855MHz的频段已经在WRC上被确定为用于3G应用的全球频谱。
  
  2004年-2006年美国运营商将全面开展3G网络部署工作。事实上,2004年,Verizon Wireless、Sprint PCS、Cingular和AT&T Wireless在3G方面都开始了部署。
  表8-77 美国运营商3G商用情况
  制式 运营商 启动时间 状态
  EV-DO Verizon Wireless 2003年10月1日 商用
   Monet Mobile Networks 2002年10月29日 商用
  CDMA 1X ALLTEL 2003年3月 商用
   Cellular South 2002年9月9日 商用
   ComScape 2002年11月14日 商用
   Illinios Valley Cellular 2003年1月 商用
   Leap 2001年12月10日 商用
   MetroPCS 2002年2月21日 商用
   Midwest Wireless 2003年6月2日 商用
   NTELOS 2002年第三季度 商用
   Rural Cellular Corporation 2003年12月31日 商用
   Sagebrush Cellular 2004年3月 商用
   Sprint 2002年8月11日 商用
   US Cellular 2002年10月6日 商用
   Western Wireless 2001年7月1日 商用
  
  表8-78 美国主要运营商3G演进
  运营商 现有网络 升级网络 当前状况
  Verizon Wireless CDMA CDMA2000 CDMA2000 1xEV-DO
  CDMA2000 1X
  SPRINT PCS CDMA CDMA2000 CDMA2000 1X
  Cingular Wireless GSM/TDMA WCDMA/EDGE
  T-Mobile(原VoiceStream) GSM WCDMA EDGE
  NexTel CDMA2000
  AT&T无线 GSM EDGE / WCDMA GPRS/EDGE
  
  
  2、美国3G网络状况
  
  当前美国主要移动运营商有五家,它们是:Verizon Wireless、Cingular Wireless、Sprint PCS、T-Mobile(原VoiceStream)和Nextel Communications。Verizon无线、Cingular和AT&T无线是前三位的运营商,Sprint PCS、美国T-Mobile和美国NEXTEL通信三家公司紧随其后。T-MObilE USA是德国T-MObilE国际公司的美国法人,即德国电信的子公司。NEXtEl提供采用摩托罗拉公司“iDEN(集成数字增强网络)”技术的服务。
  
  VERIZON是全球最大的CDMA运营商,沃达丰持股45%,2003年第一季度开始商用化其CDMA2000 1x网络,并于2004年8月在华盛顿和圣地亚哥开始基于CDMA2000 1x EV-DO的3G业务商用。如果试运行一切顺利,该运营商有望在全国推出EV-DO业务。
  
  另一家CDMA运营商Sprint PCS将主要精力放在了Wi-Fi上,目前遍布全美的2100个“热点”可供其用户使用。但是Sprint PCS在3G方面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2003年8月Sprint PCS将其网络全面升级到CDMA2000 1x,截止2004年3月底其CDMA2000 1x用户达130万。另外,Sprint PCS2004年在爱达荷州府博伊西进行EV-DO的试验,如果用户对高速数据需求增加,Sprint PCS将考虑加入EV-DO建设。
  
  2004年Cingular无线公司以总计410亿美元的现金对AT&T无线实施收购,规模超过目原来位居首位的美国Verizon无线公司。Cingular于2003年6月推出EDGE,是美国第一家推出EDGE业务的运营商,Cingular计划在2004年6月首先在印第安那提供基于EDGE的服务,在2004年底把网络全面升级到EDGE。 
  
  2004年4月,Cingular和NextWave进行了频谱资源交易。Cingular为了获得这些频谱的经营牌照支付了14亿美元现金。由此,该公司获得了在32个市场经营宽带PCS业务的10MHz资源,这些市场包括洛杉矶、芝加哥、旧金山、达拉斯等重要市场。另外,Cingular还获得了在另两个市场的20MHz频谱资源。
  
  AT&T Wireless已经推出了覆盖全美的EDGE无线高速网络服务,用户能通过无线方式以平均每秒高达100-130千比特的速度上网。这个网络目前已覆盖美国6500个城镇的2.15亿人口和4.8万公里高速公路,已有EDGE用户为220百万。AT&T Wireless计划于2004年底在旧金山、西雅图、达拉斯和圣地亚哥推出基于WCDMA的3G服务。
  
  截止2004年美国有36家运营商在他们的GSM网络开展了EDGE业务。
  
  下表是美国各个运营商开展3G业务的状况:
  表8-79 美国各运营商开展3G业务的状况
  运营商 技术
  类型 状况 覆盖范围
  Verizon Wireless CDMA2000 1xEV-DO PCS 1900 MHz
   商用 加州、华盛顿、马里兰州、弗吉尼亚州的部分地区
   CDMA2000 1X Cellular/PCS 800/1900 MHz 商用 阿拉巴马州、佛罗里达州、得克萨斯州的部分地区
   Cellular 800 MHz 商用 除阿拉斯加、阿肯色、科罗拉多、衣阿华、路易斯安那、马里兰、明尼苏达、蒙大拿、怀俄明、威斯康星、西弗吉尼亚、维尔京群岛、佛蒙特、南达科他、北达科他之外的其他州都有开展
  Sprint PCS CDMA2000 1X PCS 1900 MHz 商用 全国范围
  US Cellular CDMA2000 1X Cellular 800 MHz 商用 田纳西、加州、密苏里、衣阿华、威斯康星、马里兰、宾夕法尼亚的部分地区
   PCS 1900 MHz 商用 伊利诺斯、印第安纳、俄克拉何马、内布拉斯加、华盛顿的部分地区
  Western Wireless CDMA2000 1X Cellular
  800 MHz 在建 阿肯色、堪萨斯、内华达、内布拉斯加全境,亚利桑那尤马、加州的部分地区,爱达荷州覆盖范围未定
   商用 科罗拉多、明尼苏达、北达科他、新墨西哥、俄克拉何马、德州、尤他、怀俄明州全境,内布拉斯加部分地区
  MetroPCS CDMA2000 1X PCS
  1900 MHz 商用 加州、佐治亚、佛罗里达州的大部分地区
  ACS Wireless CDMA2000 1xEV-DO Cellular,
  800 MHz 2004年第2季度开始 阿拉斯加的三个城市
   CDMA2000 1X
  ALLTEL CDMA2000 1X Cellular/PCS
  800/1900 MHz 商用 亚利桑那、新墨西哥、俄亥俄、佛罗里达州的几个主要城市
  Cellular South CDMA2000 1X Cellular/PCS
  800/1900 MHz 商用 密西西比州所有城市,田纳西、阿拉巴马、佛罗里达州的几个城市
  ComScape CDMA2000 1X PCS 1900 MHz 商用 北卡罗来纳的两个城市
  Leap CDMA2000 1X PCS 1900 MHz 商用 亚利桑那、科罗拉多州府
  Midwest Wireless CDMA2000 1X Cellular
  800 MHz 商用 衣阿华、明尼苏达州的覆盖范围未定
  Monet Mobile Networks CDMA2000 1xEV-DO PCS 1900 MHz 商用 南达科他、明尼苏达、北达科他、威斯康星的主要城市
  NTELOS CDMA2000 1X PCS 1900 MHz 商用 弗吉尼亚和西弗吉尼亚的部分城市
  Rural Cellular Corporation CDMA2000 1X Cellular/PCS
  800/1900 MHz 商用 明尼苏达范围未定
  Sagebrush Cellular CDMA2000 1X Cellular
  800 MHz 商用 蒙大拿主要城市
  UbiquiTel CDMA2000 1xEV-DO PCS 1900 MHz 试验 爱达荷州府
  Carolina West Wireless CDMA2000 1X Cellular
  800 MHz 2004年第二季度开始 北卡罗来纳,范围未定
  资料来源:CDG论坛
  
  3、美国3G用户状况
  
  截止2003年11月,美国手机用户数共1.54亿。其中,用户数居首的Verizon Wireless,拥有用户超过3700万户。排名第二的Cingular Wireless,原用户超过2200万户,加上原排名第三的AT&T拥有的2100万用户,现Cingular Wireless拥有用户超过4300万户。第三名,Sprint PCS,用户数超过1700万户。第四名,T-Mobile,用户达1310万。
  
  从美国移动运营商公布的2004年第一季度运营结果看,Cingular和Sprint PCS用户增长强劲,Cingular用户增加了55.4万,达2460万,但ARPU下降了2.2%;Sprint PCS净增用户41.4万;而AT&T无线用户流失36.7万,第一季度末用户数为2169万。
  表8-80 2003年第二季度美国无线服务市场份额表
  服务提供商 家庭用户市场份额 收入份额
  Verizon无线 25% 24%
  Cingular 17% 17%
  AT&T无线 15% 15%
  SprintPCS 11% 11%
  ALLTELMobile 6% 6%
  CellularOne 2% 2%
  其他 25% 25%
  来源:泰尔网
  
  
  4、美国3G发展前景
  
  2003年美国移动领域(手机、WI-FI设备以及无线基础设施等)的营业额达到1345亿美元,比2002年增加了7.9%。受无线因特网接入、短消息以及即时信息等拉动,2004~2007年该领域将以年平均增长率9.1%的速度增长,达到1908亿美元规模。
  
  美国的经济水平非常高,但是由于美国国防部原占用的3G频道,造成频率资源不足,影响了3G商用。总体上说,美国是3G业务“发展一般”国家的代表,这类型国家的3G正在按部就班的发展,如美国的Sprint等公司都在致力于推出3G业务。其特点是3运营商对推动3G发展没有迫切的压力,同时对3G的前景表示怀疑。
  
  美国部分运营商的主干设备已经可以支持CDMA2000技术,但是由于美国政府要求运营商至少需要4年的运营经验,才可以正式取得3G运营执照。所以即使从目前的2.5G升级到3G可能只需要简单的软件升级,但是由于政府的管制,很多运营商没有在3G有过多的作为。
  
  美国的3G市场上运营商对推动3G发展没有迫切的压力,而设备商相对比较急切,但是美国的设备商趋向于在美国之外的市场进行试验。
  
  但是3G毕竟仍然是发展趋势,从2004年开始,美国运营商在3G方面也有了一些比较积极的行动,这表明运营商虽然心存疑虑,但是仍然不愿意在3G方面落后于其他竞争对手。
  
  美国移动用户中近年年轻用户增长迅速,青少年也是无线数据设备娱乐应用的早期使用者,会推动数据流量的需求。下载MP3文件、音乐视频以及在线游戏将成为日常通信量需求的一大部分。主动的定位服务,比如定位朋友的位置或有某种物品的商店,或者使用导向地图服务,也将是非常重要的应用。虽然目前用户对3G还没有过多的期盼,运营商也就不急于向市场推出3G业务,而是专注于打造网络,但是当3G网络覆盖形成规模后,3G市场的启动应该会比人们所想像的要快得多。
  

时间:  2005-7-25 10:38
作者: 来来往往

辛苦了, 感谢楼主用心!
时间:  2005-7-25 17:14
作者: hover_chen

楼主有没有pdf的,方便发我一个 chenxiang@vip.sina.com
多谢
时间:  2008-4-12 23:14
作者: smbiochem

学习一下
时间:  2008-5-15 14:46
作者: 甲方乙方56

<p>感谢,期待更新。</p>
时间:  2008-5-16 10:06
作者: zxz8105

<p>好资料就要顶!麻烦LZ发给我一份,谢谢!</p><p><a href="mailto:zxz8105@163.com">zxz8105@163.com</a>再次感谢!</p>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