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3G争辩一场难分胜负的辩论和评论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5-7-26 16:30
作者: 韩国舞族     标题: 3G争辩一场难分胜负的辩论和评论

    有关3G的讨论已经延续了数年之久,由于标准迟迟不能出台,这个市场何时启动就始终是一个悬念。对于整个业界来说,这个悬念实在是太沉重了,久拖不决则难免表现得有些急躁,于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一场争论终于爆发。

  不久前,有关3G的一场大辩论在北京上演,争议的焦点是关于这个市场应否启动及何时启动的问题。“正方”即主张及早启动的一方,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邓寿鹏局长为代表;“反方”即主张缓动以至不动的一方,以北京邮电大学阚凯力教授为代表。与常见辩论形式有所不同的是,这场辩论中还出现了一个不大不小的“中间派”(或称“骑墙派”),一方面反对过热的3G炒作,一方面又认为市场机遇不能丧失,其代表人物是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的胡乐明副院长。

  三方的观点都很鲜明,即使是左右开打的“中间派”,其态度也是非常明确的。而我们所要关注的是,这场辩论产生的背景是什么?它有哪些值得肯定之处?又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一个模糊不清的市场

  由数字模拟技术引发的移动通信市场发展迅猛,其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被各界所公认,进而对其长远的发展前景普遍寄予厚望。然而,移动通信技术在进入第三代(3G)发展的时候却显得颇不顺利。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际电信联盟启动3G全球标准化工作以来,其产业化进程实际非常缓慢并屡遭挫折。90年代末,3G欧洲市场率先启动,一度形成狂热的市场浪潮。然而仅仅一二年之后,由于成本高昂、用户稀少,欧洲的3G运营商们便开始纷纷落入巨额亏损的泥淖之中。其他地区的情况也大致如此。而正是在国外3G运营陷入困境的时候,国内市场3G的热度却在不断升高,正如胡乐明先生所说:“3G的炒作蔓延到中国后,比之西方更有过之而无不及……从相关的业界到经济、政治、金融、法律、社会等等领域,太多的人在关心3G,似乎社会上人人都在大谈3G”。

  3G中国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出现了一个大唐TD-SCDMA,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为旗号,唤起业界许多的雄心与梦想。在不了解真实内幕———大唐实际只拥有不多的技术专利———的情况下,一些生产厂商满怀激情踊跃介入,形成一种比较罕见的市场“排队等车”现象。差强人意的是,大唐的技术总是不够成熟,牌照因此发不下来,市场也就无法真正启动。

  长远来看,大唐的3G技术终有成熟的一天,但市场前景却在长久的等待中变得越来越模糊。关键之处就在于,3G本身就是一种过渡性的技术,而其基础建设的成本却是非常之高,如果不能在较长时期内运营以获得充足回报,则势必造成巨大的资金损失。这是阚凯力教授观点的核心。

  一场难分胜负的辩论

  到此我们应当仔细分析一下“正方”邓寿鹏先生的观点,首先他认为3G有7大优势:一、网络的频谱更宽,通信速度更快;二、智能程度更高;三、兼容性能更好;四、组网的灵活性更大;五、多媒体通信质量更优;六、业务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七、整体通信服务成本更低。其次,他认为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移动通信3大标准将“并立并存”,为了促进移动通信市场的有效竞争,并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考虑,应该及早发放3G运营牌照。

  客观地说,邓寿鹏先生的论述充分体现了3G的优势特点,具有很强的说服力。他的这种观点也受到胡乐明先生的支持。胡先生更举出短信在国外失败却在国内成功的例子为佐证,说明市场是可以引导和培育的。他进而认为,中国市场能够以话音业务来确保3G网络投资的成功,排除了国家投资和运营商的风险。以此为前提,可以引导和带动应用、服务、内容、软件等产业链相关产业的发展,加速3G时代的到来。而当中国3G市场发展起来后,也会给全球3G产业注入一股活力,奠定中国在全球的3G发展上的领导性地位。“对于中国,这样的机遇在历史上是少有的”。

  三方(到此已变成两方)的论点各有依据,颇有点“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味道,难分伯仲,判定胜负的标准无疑掌握在政府主管部门的手里,而它的态度表面上偏向于“正方”,实际上非常谨慎。

  一种值得赞赏的态度

  3G之争无论结果如何,有一点是尤其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各方观点摆到台面上进行立场鲜明的辩驳,体现了一种公开、公正的民主意识。这其中,主管部门的态度很令人称道,它基本上未对任何一方的观点予以限制,甚至对长期以来的广泛争议报以赞许,这在以往的工作中是不多见的。

 在此前一篇谈论3G问题的文章中曾经说起过,3G(以及CD-MA)专利把持在某个美国厂商手中,漫天要价贪得无厌,已经引起我国政府和业界的极大反感。在此情形下,自主开发相关技术,就是我们对这种国际垄断势力的最好回答。从这个意义上讲,要发展3G就应当立足于自有技术及标准,至于能否成功则还在其次。客观上,形势有利、前景光明就走得快一点,形势不利、前景黯淡就放慢脚步,是一种现实和理智的态度。3年也好,5年也罢,只要3G的市场在,它就终究是我们的。 要是3G不在他将怎么样呢!写了这么多有时间在说/谢谢!

                                                   




时间:  2005-7-26 16:32
作者: hszhangtao

支持,楼主辛苦,建议加精
时间:  2005-7-26 16:44
作者: mikezhrx

看来楼主很关注3G的发展,但是我想问下那个美国厂商是不是说的MTLL公司啊 楼主给发个短信或加我的QQ420409919我很想给你聊聊 支持下  说的的确很好 建议加个精
时间:  2005-7-26 17:45
作者: 韩国舞族

运营商计划3G网络分区域分步铺设,重点城市先铺网成主流意见
  “中国3G盛宴”最终的规模可能并不如此前预期的那样大。
  按照一两年前业界普遍的预计,我国3G产业带动的产业链投资总额将达近万亿。不过,从政府和运营商近期越来越谨慎的态度来看,此前的这种预期可能过高。
  而在上周举行的“2005年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也传出“降温”和“瘦身”的声音,种种迹象都表明,中国3G庞大的投资计划将大大缩水。

  “运营商共建一张网”

  最近,对于中国何时上马3G的关注显然已让位于运营商如何上3G,而相当多的矛头直指3G投资必须削减。在“2005年中国通信业发展高层论坛”上,新加坡电信业务总裁林暾就提出一个新的建议。他表示,在中国3G建设的初期,运营商们可以考虑共同建一个共有的3G网,这样可以降低投资。随着业务开展的逐渐深入,再考虑由各运营商分开运营。
  林暾表示,这种设想的出发点就是要减少投资。他的理由是,中国四大运营商的大股东都是中国政府,没有必要上3G时引起激烈的竞争。
  持同样观点的还有中国通信企业协会秘书长郝为民。郝为民认为,根据国外的经验来看,从开始筹划到网络建成可能需要5年,网络建成到实现盈利又需要5年。十年当中,运营商进行的是纯粹的持续大量投入,这就需要靠上一代网络业务的收入来支撑。面对如此巨大的投资压力,中国运营商必须相当谨慎,“现在大家都讲效益,中国上3G就要尽量压缩投资”。
  按照先前的预计,包括系统设备、终端、芯片、软件、增值业务内容开发等在内的3G产业带动的投资总额近万亿,其中第一年的总投资预计1453亿元,第六年投资1471亿元,5年间将共投资9540亿元。




时间:  2005-7-26 17:47
作者: 韩国舞族

中国何时上3G,这是一个敏感而又引人关注的问题。因为关系到数千亿的投资,国家的发展和数亿手机用户的利益。
  相当长一段时间以来,2008年奥运会一直是行业内对于中国必须上3G的大限,不久前信息产业部王旭东部长在财富论坛上接受提问时,也明确表示2008年中国将提供3G业务。行业内把这一时间看成一个非常明确的标志时间。
  近日有媒体引用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专家的意见,认为:根据2008年奥运会中国要提供3G服务,来倒推中国3G时间表是毫无根据的。我对这样的说法不能苟同,我认为3G必须要用2008年来倒推3G时间表。
  3G是不是一项可用的技术,它正在逐渐成熟,发展的方向已经基本明朗,这是通信业基本共识,今天WCDMA和CDMA2000已经在世界上部署上数百个网络,世界上最大的通信运营商和通信设备制造商都将3G作为一个发展方向,3G早已经从一个讲技术的时转向讲应用的时代。
  中国今天没有大规模开展3G商用,原因复杂,但是关节点决不再是认为技术有问题了。
  一项全球关注的新技术,对于拉动经济发展,提供高质量电信服务的新技术,中国不用是不可能的。
  中国要上3G,什么时候较大规模地开展业务?2008年肯定是一个坎。而且是一个极为重要的坎。
  2008年奥运会我们的口号是人文奥运、科技奥运。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就是办好2008年奥运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今天世界上3G发展的速度,2003年-2004年还是一个用户的经营上的困难期,技术上、终端提供上也还存在较大的问题,但是2005年这种情况已经有明显改观,已经从技术的初发期,到应用的成长期。最早开展3G服务的电信运营商如NTT DOCOMO、和记黄埔等正在步入3G的良性发展期,而韩国、日本这些国家因为介入3G早,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投入,已经通过3G的进展获得了经济回报。按照这样的速度和进展情况,3年后的2008年,3G业务将会在世界上获得很大发展,业务上也会进入高速成长期。
  这时,如果世界各国运动员、官员、游客到中国,不能很好地使用3G业务,肯定会像我们抱怨希腊宽带不普及、宽带质量差一样,抱怨北京的奥运会提供的服务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对于我们办好一届奥运会,向世界人民展示中国的形象,起到推动中国经济目的就有负面影响。
  另一方面,奥运会这样一场盛会,对于推动以视频为主的3G业务及其他增值数据业务是一个极好的时机。我们都知道,短信代收费业务发展的契机,就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我们许多SP就是在此时挖到无线业务的第一桶金。错一个这样极好的机会,对于移动数据业务发展是一个重大打击。无论如何,决策部门不应该不重视这一推动数据业务发展的商机。
  最后,我理解,今天我们按照2008年倒推中国3G业务时间表,已经不是中国各地全面开展3G业务的时间表了,就是现在发了3G牌照,用2年半到3年,完成网络规划、网络建设、业务平台建设和调试、提供足够的业务、消费者形成消费习惯,让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像今天使用手机通话和短信一样,我看至少5至8年时间才能完全普及。




时间:  2005-7-26 17:52
作者: 韩国舞族

看下专家对3G的评论吧
  -作为一个过渡技术和过度市场,期望通过3G建立一个巨大的3G产业链并对整个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拉动作用是不现实的;
  -3G曲线显示它的生存时限约10年,平均用户数约7千万户,年平均总收入约1000亿元(按ARPU=120元计算),生存期累计总收入约一万亿元。
  -2G和4G的市场爆发相距只有12年,3G的发展前后受到拥堵,发展空间被强烈挤压,市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增长曲线呈三角形,显示了它的过渡性质;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 李敦复
  不管初衷为何,都要感谢决策层在处理3G发展上的审慎态度——虽然耽误了一两年,但是现在我们终于可以看清我国有关3G的市场环境和3G在技术上受限的实际情况了:
 1. 我国移动现有用户的主体和未来发展的增量主要是ARPU<80元的低端用户,我国未来3G潜在用户ARPU的合理值大约是120元/户月左右(香港是250元,西欧是450元),这部分用户不到总量的1/6,到2010年约1亿户左右;
  2. 主要基于电路交换的3G系统,其网络建设成本、手机价格和服务费用都不可能低于2G系统,因此在低端用户方面,根本无法与早已收回网络建设成本的2G系统竞争;
  3. 移动视频在使用上的内在冲突、手机屏幕尺寸的限制、2.5G 的CDMA 1x/GPRS和WiFi+笔记本模式的竞争,抑制3G杀手级应用的出现;
  4. 3G进入商用4年来,全球用户总数不到5千万户,占总量的不到3%. 全球100多个3G网络,没有一个开始赢利。通过这两年的发展,我们还看到了4G的发展景象:
  4. ITU要求2008年确定全球统一的4G标准,2010-2012年开始实现商用;
  5. 日本已成功地进行了全球第一次“4G” 移动通信实验;
  6. 以FuTURE命名的我国4G移动通信计划,或早于ITU的要求或与ITU的要求同步进行。国内主要设备制造商在4G主要基础技术WiMax上已取得重要突破;
  7. 以IP为基础的4G移动通信系统,其网络建设成本、手机价格和服务费用都将大大低于2G和3G系统,一旦开始商用,将迅速取代2G/3G系统,形成市场爆发.
  基于以上的事实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一张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发展模型图如下:
图: 我国移动通信用户发展模型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在这个图上我们可以看到:
  8. 我国移动通信用户总数,在经过十年高速发展后,在2010年达到6.5亿户左右,此后将进入一个平稳增长期,我国城乡移动电话普及率将由2005年的30% 提高到2020年的60% 左右;
  9. 技术和应用上都以全新面貌出现的2G移动通信,已形成了市场爆发,4G的情况类似,只是增长将更加迅速, 二者的增长曲线都是典型的梯型模式;
 10. 2G和4G的市场爆发相距只有12年,3G的发展前后受到拥堵,发展空间被强烈挤压,市场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增长曲线呈三角形,显示了它的过渡性质;
  11. 图中3G曲线显示它的生存时限约10年,平均用户数约7千万户,年平均总收入约1000亿元(按ARPU=120元计算),生存期累计总收入约一万亿元。这表示在我国巨大的通信市场环境下,即便是过渡性质的3G,其潜在市场也可能支持一个全网或两个局部网的运转。
  结论和建议:
  12. 作为一个过渡技术和过度市场,期望通过它建立一个巨大的3G产业链并对整个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拉动作用是不现实的;
  审慎的3G启动计划和投资策略是必要的和恰当的;
  实现通信强国的努力,要延续到4G。
  13.组建一个3G商业实验网,网络所有者和网络服务提供者脱钩.前者采用招标方式,由中标者投资建设(例如,可采用TD-SCDMA标准)和管理.后者采用发牌方式,符合条件的所有服务商都可申请3G服务牌照,租用网络、提供各种创新服务、发展用户,寻找各自的盈利模式.
  组建3G商业实验网的目的有两个:
  其一:提供各种创新服务,探测我国3G市场的深度和广度,降低投资风险,确定后续发展决策;
  其二:试验和运行各种大数据量的服务,培育市场,创新盈利模式,为4G的发展打下基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7-26 17:53:51编辑过]


时间:  2005-7-26 19:12
作者: 中国联通

真是个人才,说的真是头是道的佩服 什么是精 我也建议给个精
我上这看了下感觉这个比较不错,我也说几句!3G投入后我希望手机啊 或者是通信的费用能够让大众接受 别光为了钱啊!那样上了3G还不等于个0GR 那还不如2G好呢  大家说是不是这个理
时间:  2005-7-27 08:04
作者: 土坷垃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05-7-27 08:06
作者: caorbren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