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对传输2M的理解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5-2-27 09:18
作者: dx1512     标题: 对传输2M的理解

2Mbps;在通信行业通常将SYV类射频同轴电缆叫做2M线。
欧洲的30路脉码调制PCM简称E1,速率是2.048Mbit/s 。
我国采用的是欧洲的E1标准。
E1的一个时分复用帧(其长度T=125us)共划 分为32相等的时隙,时隙的编号为CH0~CH31。其中时隙CH0用作帧同步用,时隙CH16用来传送信令,剩下CH1~CH15和CH17~CH31 共30个时隙用作30个话路。每个时隙传送8bit,因此共用256bit。每秒传送8000个帧,因此PCM一次群E1的数据率就是 2.048Mbit/s。
一条E1是2.048M的链路,用PCM编码。
2、一个E1的帧长为256个bit,分为32个时隙,一个时隙为8个bit。
3、每秒有8k个E1的帧通过接口,即8K*256=2048kbps。
4、每个时隙在E1帧中占8bit,8*8k=64k,即一条E1中含有32个64K。
***************************************************************
1、简单地说,就是32个相等时隙,每个时隙8位,一个完整时隙周期为T=125us,故速率为:32*8*[(1/T)=8000]=2.048M/S
2、将低速数据信号复合成高速数据流称作群
我国的一次群速率为2.048Mbps
二次群速率为8.448Mbps
简称E1,E2
3、基群是不是零次群啊,就是64K;一次群=E1或者T1,2048或者1.54M;
二次群=一次群*4; 以此类推。不过注意的是,会有些插入码,严格来说速率不是直接等于*4后的结果。 三次群基比较少采用,记得就是34M和45M(E1和T1系列的标准)
4、 在数字通信中,经常需要将编码数字信号复用成更高速率的群路信号,以适应各种信道或介质的传输能力,数字复用技术就是实现多路数字信号按时分复用方式汇接成一路复合数字信号(群路信号).这个实现过程通常称为复接(复用),其逆过程称为分接(去复用),完成复接,分接全过程就是”复用”(MUX,Multiplex).
    如同频分多路复用那样,PCM复用设备也按复用路数和速率划分为群路等级,在各个复用等级上将数个低速率群路信号复接为一个高速率群路信号,以满足传输信道容量日益增长的要求,提高信道利用率。为此CCITT推荐了两类群路复用等级,北美和日本用:154kb/s(基群,或称一次群),6312kb/s(二次群),32064kb/s或44736kb/s(三次群),97728kb/s或274176kb/s(四次群)等;欧洲各国和我国采用:2048kb/s(基群),8448kb/s(二次群),8448kb/s(二次群),24368kb/s(三次群),189264kb/s(四次群),564992kb/s(五次群)等。CCITT规定以2048kbit/s为一次群的PCM二次群的数码率为8448kbit/s。按理说,PCM二次群的数码率是4×2048kbit/s=8192kbit/s。当考虑到4个PCM一次群在复接时插入了帧同步码、告警码、插入码和插入标志码等码元,这此码元的插入,使每个基群的数码率由2048kbit/s调整到2112kbit/s,这样4×2112kbit/s=8448kb it/s。码速调整后的速率高于调整前的速率,称正码速调整。
    在具体的实现和应用上有同步复接与准同步复接两种情况,前者要求各支路码流与群路码流的定时信号来自同一时钟源,其间保持固定的相位关系;后者来自不同的时钟源,因而存在着相位飘移和抖动问题,在复接时为保证信息的正确传送,通常采用码速调整技术。关于不同群路等级的复用方式与帧结构CCITT建议中做了详细规定。
    在我国广泛应用的程控数字交换系统中普遍利用2048kb/s时分复用总线作为外围模块与交换网络模块间,交换网络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间,远端外围模块与交换网络模块间的通信链路。  
    随着光纤通信的发展,四次群速率已不能满足大容量高速传输的要求。美国首先提出同步光纤网(SONET)的建议,确定四次群以上采用同步数字序列(SDH),以适应全球宽带综合业务数字网的传输要求。CCITT蓝皮书G.707建议规定SDH的第一级比特率为155.52Mb/s,记作STM-1。四个STM-1按字节同步复接得到STM-4,比特率为622.08Mb/s。四个STM-4同步复接得到STM-16,比特率为2488.32Mb/s。
时间:  2015-2-27 11:49
作者: zhao0818

学习了。
时间:  2015-2-27 13:41
作者: ppklocal

讲的很精彩。
时间:  2015-2-27 18:04
作者: zyc101807

已经很少用了。只有2G的基站还在用吧。
时间:  2015-2-27 18:10
作者: 杨参


时间:  2015-2-27 18:50
作者: tsc1992121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15-2-28 10:46
作者: 匠人

楼主为了赚分?
时间:  2015-3-2 12:54
作者: 浪涛沙

现在电路域会逐渐被分组域淘汰,以后估计用的少了,目前现有的都是兼容2G网络才保留了;
时间:  2015-3-2 15:16
作者: bluegj

讲得很详细,感谢。
不过这种业务现在以及以后都用得少了吧,以后基本要走IP了
时间:  2015-3-2 16:17
作者: daybyear

收藏了

时间:  2015-3-2 22:57
作者: arrowkiller

现在4G都上40M带宽了,2M都已经很少用了
时间:  2015-3-3 09:03
作者: liang3357172

sdh的最小传输颗粒。
时间:  2015-3-4 11:51
作者: freshmiao

谢谢分享
时间:  2015-3-6 00:04
作者: xiaoleeyu

讲得很详细,感谢
时间:  2015-3-6 10:31
作者: schenqinhen

感谢,终于弄明白2M是什么了
时间:  2015-3-6 10:37
作者: hslg0149

一下子拉回到20年前的课本了,当年学校实验室里面还是PCM机,我们实习的时候用
时间:  2015-3-13 11:07
作者: mcwill_cdma

:)
时间:  2015-3-14 20:21
作者: kflyc

学习了!!!!
时间:  2015-3-17 17:21
作者: ba62435111

学习了
时间:  2015-3-17 21:45
作者: sqwangk

学习了。
时间:  2015-3-20 13:22
作者: ateng001

解释的很详细。不过只能看懂前半部分。后面说到次群的概念就糊涂了
时间:  2015-3-23 17:05
作者: 中通建四局

经典重现
时间:  2015-3-24 09:52
作者: zhyz1021

学习了
时间:  2015-3-24 22:01
作者: a465219

谢谢分享
时间:  2015-3-25 23:10
作者: guoligod

学习了,多谢楼主
时间:  2015-3-26 17:39
作者: nezeleme

现在还有2M的概念吗?
时间:  2015-3-26 20:56
作者: 杉叁单

最基本的东西!!!
时间:  2015-3-28 10:45
作者: 小小木

深刻学习了
时间:  2015-3-28 15:00
作者: donghongwu

学习了,在学校学习时很难体会,在实习时才真正感觉到它的重要性,顶起~
时间:  2015-3-30 02:38
作者: jianglei3283

很精彩---
时间:  2015-3-31 21:39
作者: wene

很系统的讲解了2M,重要明白了,谢谢分享
时间:  2015-4-10 11:03
作者: chenziwei

接入2G宏站要做2M线成端   按业务 16对  32条   
时间:  2015-4-27 16:31
作者: yangsyzh

传输专线还是用得比较多的
时间:  2015-5-6 11:32
作者: viking1313

学习了

时间:  2015-5-6 11:35
作者: qwertai55

说的很详细!
时间:  2015-5-6 17:32
作者: caipeng

Mark
时间:  2015-5-12 20:52
作者: zhangzd50

学习了!
时间:  2015-5-21 09:09
作者: taikongyang

看的头大了 都
时间:  2015-5-25 00:25
作者: molaore

看到现在机房里庞大的2M线体,我就深感通信的发展真的是要一步一个脚印!
时间:  2015-5-26 00:09
作者: 贝尔88

基站必备神器,
时间:  2015-5-27 20:21
作者: 112288

太专业看不懂
时间:  2015-6-3 11:27
作者: hsuhao

课本上的吧。我回忆起了学生时代的PCM原理这门课,不过已经彻底淘汰了!!
时间:  2015-6-15 14:46
作者: ldsbar

说得够通俗易懂的,感谢楼主!~
时间:  2015-10-28 10:15
作者: yd4G

说得太好了,原理性的东西,2G语音业务大部分还是在使用2M线,短时间内还是无法淘淘的!
时间:  2020-7-18 10:01
作者: txrj_wang

详细的描述,非常感谢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