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原创连载】起风前夜的思考与行动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5-3-13 15:14
作者: 西西弗斯坦     标题: 【原创连载】起风前夜的思考与行动

一:战略转折点的行动

安迪格鲁夫在《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中提了个概念,战略转折点。就个人的职业来讲,战略转折点带来的冲击和影响估计没有对公司那么大,但是也值得个人高优先级对待。

在通信行业研发领域工作了6年之后,因为一些个人性质的关键因素,选择了去海外做售前类的工作。恍惚间数年过去,数年的背井离乡固然辛苦,但相对较高的收入也解决了个人性质的一些关键性的问题。作为一个自然人,家庭人,社会人,算是30+而立;更重要的收获还不是物质性的,数年海外售前工作让我能够把社会人这个角色能够扮演的更加丰满,考虑分析解决问题不再是一条直线的方式。这算是尊崇在合适的时间做对的事情得到的回报吧。

可能是售前工作性质的原因,危机感从来都挥之不去。我反复问自己:在产业环境的变化、行业的健康程度和可持续性发展、个人能力的可持续性积累这几个方面,目前的方向对不对。用更时髦的话说,自己是在逆风行走还是顺风行走。可能用炒股来比喻更合适,自己逮住的是成长股,还是稳健的大盘股,亦或已是大环境看空的股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质,在战略问题上,我还是倾向于做一个风险追求者,只有方向对了,才意味着有指数级增长的收益和回报。

解决问题,改变现有状况方式很多:稳健性的渐进式改进或者改造,大刀阔斧式的突破型改变,或者在稳健环境中寻求突破。说的有点拗口了,情况是,在越来越深重的危机感下面,觉得当前海外的岗位不再合适了,那怎么办呢。有几个选择,可以考虑在公司内部找个国内的同性质岗位再寻求变化,或者在公司内部找个不同性质的岗位,再或者,寻求一个其它行当其他岗位做做看。

裸辞的风险,对于30+的人而言,是很明显的。一个30+的人,在精力上,肯定不如20+的年轻人旺盛,加之有了家庭,在收入上也有一定的要求,再就职的难度就会加大。此外,江湖传闻,裸辞的兄弟姐妹们或多或少都会受HR们的一些歧视。那么对于一个想要重定位的30+的裸辞的人,面临的挑战不可谓不大。另一方面,现有的公司平台虽然有大公司病等种种弊端,即便所在行业与风的方向渐行渐远,即便在行业中面临诸多挑战,但是,看上去还是一个不错的平台,短时间内工资收入还过得去,工作量大但还能撑得过去,KPI不至于要你的命,总之还可以混下去。在选择面前:裸辞or调动再裸辞or调动后找到去处再辞职or忍忍,找到去处后再辞职,不感到为难,是不可能的。我自己的做法是:结合到一些具体情况和机会成本,选择了裸辞。


时间:  2015-3-13 15:39
作者: 服务生

能混就熬着,直到自己真有条件创业。
时间:  2015-3-13 15:52
作者: Bill-G

卤煮这是要连载的节奏吗
时间:  2015-3-13 23:13
作者: dl520


时间:  2015-3-14 03:37
作者: 大脚转移

什么情况,我也在想这个话题
时间:  2015-3-14 09:17
作者: goon2005

   时间可以拖很久
时间:  2015-3-14 09:56
作者: zxking

服务生 发表于 2015-3-13 15:39
能混就熬着,直到自己真有条件创业。

说的很实在。
时间:  2015-3-14 09:59
作者: zxking

很久很久以后,讲个故事,开头是很久很久以前。。。
时间:  2015-3-14 10:43
作者: ilove0932


时间:  2015-3-14 10:59
作者: 西西弗斯坦

服务生 发表于 2015-3-13 15:39
能混就熬着,直到自己真有条件创业。

是啊,混着的好处多,是看得到的。也有一些看不到,可能存在的弊端。选择就是权衡各种利弊,结合到一些具体的因素,我选择了规避可能存在的看不到的弊端。
时间:  2015-3-14 11:02
作者: 西西弗斯坦

本帖最后由 西西弗斯坦 于 2015-3-14 11:09 编辑

这个帖子是个人的一些实践和感悟,会连载着往下写,希望写的有营养,也欢迎作为通信人或者前通信的大伙探讨。如要转载,还请注明出处和原作者。谢谢。
时间:  2015-3-14 11:06
作者: 西西弗斯坦

另外,不希望大家猜来猜去甚至人肉一番,圈子这么小,很多东西一看就明白,不需要说透,说透了也挺没意思的。只是希望个人的实践和感悟,以及大家伙的讨论有营养,我感悟完了,你就一看或者一评,完了大家如果能够点点头说,貌似有点道理,就足够了。
理性,建设性,这两点是我的出发点,也希望能够持续保留。
时间:  2015-3-14 12:45
作者: chan2012

楼主雄起,现在是变革时代,投身社会热点顺势而为吧,跟炒股一样。
时间:  2015-3-14 13:36
作者: 优质民工

在职拖,其实也要看职位是否有可以学习或者积攒的东西的.....有些工作,工作越久,对个人反而更不利.
时间:  2015-3-16 00:09
作者: 芙蓉城的钢蛋儿

西西弗斯坦 发表于 2015-3-14 11:06
另外,不希望大家猜来猜去甚至人肉一番,圈子这么小,很多东西一看就明白,不需要说透,说透了也挺没意思的 ...

原来如此
时间:  2015-3-16 14:12
作者: waterzhou

希望lz把进展持续更新也作为后来者的借鉴
时间:  2015-3-17 16:59
作者: cupno1

关注一下
时间:  2015-3-18 15:44
作者: 西西弗斯坦

本帖最后由 西西弗斯坦 于 2015-3-18 15:49 编辑

二,唯一值得恐惧的是恐惧本身

正如杰克韦尔奇在《赢》这本书里面所做,一般来说,这类涉及到思考规划的文章,应该优先讨论价值观和使命感,然后讨论自身的能力的雷达图分析,BuLaBuLa最后制定计划并执行。然而裸辞之后,我最开始感受到的,却是恐惧。恐惧和其带来的慌张一波一波的反复攻击,以至于没法理智的进行思考,遑论行动。

恐惧本身是个好东西,因为恐惧,我们的祖先远离危险,获取最大程度的生存机会,才有了今天的我们。在现代社会,因为恐惧,我们明哲保身,我们龟缩在自己熟悉而专长的角落,远离损失的可能,最大限度的保护着作为社会人的我们自己和我们那经不起风浪稍有闪失便危若累卵的脆弱家庭。时时刻刻,我们胆战心惊,如履薄冰的在社会上应对着各种变化乃至变故,考虑上级领导的意图。这不怪任何人,我也没有贬低任何人的意思,我自己也是如此。我们都是这个大变革时代渺小的个体啊。我们自身背负着房贷,背负着父母的医疗和养老责任,背负着孩子的花费和希望,乃至于自己个人的愿望、想法、喜好以及养老问题根本无暇考虑。在此我更无意探讨造成今天我们苦难如此深重的深层次原因(貌似有点煽情过度,但是又有几个人能够从容的说自己不是屌丝呢),面临问题,解决问题,才是王道。

事实上,在裸辞之前,就经济基础,已经做过深入分析和讨论甚至简单的压力测试,但是最初的相当长一段时间,恐慌基本上控制了我整个头脑和行动。我的恐慌实际上是有原因的:

在大公司工作10多年后,我们擅长的就是那一小块业务,我们是这个庞大机器上的小小螺丝钉。我们当然支撑了这个庞大机器的运转,但是仅凭这个小小的螺丝钉,任何事情都不会发生。在这个小小的萝卜坑里,我们只能做小小的萝卜,不能替代土豆,不能替代山药,不能替代红薯。那么,在大公司从事海外售前类工作之后的我们,又是神马状态呢:我们熟悉这个国家的客户,知道他的业务发展现状和趋势,对他的通讯网络现状和演进有着自身的想法。我们熟知某一类或者几类产品,甚至知道这几类产品竞争对手的状态和优劣势。我们甚至和这个国家的客户某几个人熟悉并成为了朋友,在不威胁到自身的利益时,他们甚至会帮我们说话。但是,这个世界总是有但是。但是,因为工作的所需,我们不是资深的技术专家,即便是资深技术专家,我们也只是这个产品或者领域的资深专家,出了这个领域,我们什么都不是。当年和我们一起翻墙上网的同学或者通宵机房熬夜的同事如今知道在港注册公司怎么开展,年审的价格,如何关联汇丰银行的账户,这我们不知道。甚至,在海外养尊处优的我们,连车都开不好。我们终究是要回国的,一旦回国之后,我们没有自己的事业伙伴,当然也没有自己的忠实客户。我们对国内的各行各业知之甚少,只能眼睁睁的当年那帮拿着望远镜看女生寝室的同学或者当年一起在挨上司批评的同事与他们在国内可持续的客户谈笑风生,讨论今年的收成。回到国内,在某一段时间,我们甚至没有可以讨论点私人问题的朋友,想找个兄弟伙出去徒步,发现这帮家伙昨天晚上通宵麻将起不来床,于是便有了一点融不入这个社会的自卑心理。

这个世界,有了但是,就有如果。如果当年,不从研发领域出来,作为程序员的我,很可能还能去互联网行业继续做一个程序员,但是这个攻城狮能够攻城到啥时候呢,已经30+了啊。更重要是,即便作为程序员当前薪资上来了,错过了那个时间点,如今恐怕要为房子付出更大的代价乃至根本就不可想房子的问题了。于是,便进入了一种恐惧得连怨恨都找不到出路得状态。这个状态本身是非常恐惧的。在恐惧之中,慌乱便是典型的状态,同时拿着社会和历史发展的不确定性作为幌子,病急乱投医,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自然也得不到一个好的结果,现状也得不到一点改善。于是恐慌便加重了。直到,看了最近一本畅销书《从零到一》。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