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ADSL DSLAM进入第三代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5-8-30 10:12
作者:
tian7163
标题:
ADSL DSLAM进入第三代
在ADSL发展之初ATM被认为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所以ADSL在链路层也采用了ATM的信元格式。随着Internet的发展,IP的应用占据了主导地位,ADSLDSLAM也经历了纯ATM结构、ATM内核IP上行、IP内核IP上行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代:纯ATM结构
第一代ADSLDSLAM从下行的线路到上行的接口全部采用ATM方式,这是最符合ADSL自身技术特点的结构。这一代的DSLAM只能使用ATM网络作为其接入与核心网络,而ATM网络接口直到目前为止仍然仅能提供622M接口,交换容量也通常只有几个GB,这样就导致在构建大容量的核心网络时要使用大量的ATM设备,再加上ATM设备本身成本较高,也就导致了ATM核心网络的建网成本高昂。
第一代ADSLDSLAM建设成本高昂不仅来自ATM网络本身,还来自于网关设备。无论ATM网络建设得多好,最终还要与以IP技术为核心的Internet实现互通。这时一种设备应运而生———BRAS(宽带远程接入服务器)成为ATM到IP的网关设备。BRAS设备由于要同时支持ATM和IP两种协议,其设备成本较ATM设备更为昂贵。在ATM与IP转换时多采用1483B、1483R等协议,无论是哪种协议都要进行SAR(切片与重组)操作,这极大地消耗了设备的宝贵资源,使BRAS成为两网互通的瓶颈。
第二代:ATM内核IP上行
随着第一代纯ATM内核的ADSLDSLAM缺点的暴露,运营商开始寻求IP上行的ADSLDSLAM设备,直接将ADSL接入到IP网络中。于是各设备制
造商在原有ATM内核DSLAM的基础上经过协议转换提供IP上行的DSLAM产品。这样,基于ATM内核采用IP上行接口的第二代ADSLDSLAM出现了。
第二代ADSLDSLAM实际是一种过渡性产品,其ATM与IP的转换集中在上行IP接口板,由其统一处理。由于其结构特点导致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出现了以下一些问题: 1.在进行ATM与IP转换时要消耗大量资源,而集中在上行接口板统一处理无疑使上行接口成为瓶颈,在数据流量较大时很容易导致设备上行端口拥塞。
2.第二代ADSLDSLAM沿用了ATM内核,其级联是通过ATM内部总线采用专用线缆直接级连。在实现级连时由于数据流量更大,上行瓶颈现象就更为严重。这使得网络扩容非常困难。
3.第二代ADSLDSLAM由于采用ATM内核,只能支持很少量的VLAN,一般不超过32个。无法使每条PVC与VLAN一一映射,很难保障专线用户的QoS。
4.ATM的机制本身不支持点到多点的传输模式,如果要实现只能通过CPU在每条PVC逐个拷贝,开销巨大且效率低下。所以第二代ADSLDSLAM很难支持日渐盛行的组播业务。
第二代ADSLDSLAM既没有继承ATM丰富的QoS特性,也没有学习到IP丰富的业务特性。但尽管其存在这样或那样的缺点,它仍然解决了第一代ADSLDSLAM在组网时完全依赖ATM网络的缺陷,在组网模式上是一大进步,是ADSLDSLAM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一员。
第三代:IP内核IP上行
由于借鉴了前两代ADSLDSLAM在设计上的经验,第三代ADSLDSLAM从开始设计就采用了纯IP内核。这样,从根本上解决了前两代ADSLDSLAM所存在的问题。 第三代ADSLDSLAM在ATM与IP的转换上采用了分布式结构,在每个ADSL业务板上实现了ATM信元的终结和每条PVC与VLANID的一一映射。第三代ADSLDSLAM大容量的以太网背板保证了所有端口的无阻塞交换,上行可提供多个GE捆绑,不仅解决了第二代ADSLDSLAM上行带宽不足的问题,还解决了对于企业级用户的服务品质保障问题。
第三代ADSLDSLAM在级联方式上采用以太网级联方式,不占用内部总线带宽,采用分布式的ATM与IP转换不会因级联而加重单个设备的负载。大部分第三代ADSLDSLAM都可以提供4台以上的级联能力,有的甚至可以提供15台的级联能力,网络扩容非常灵活方便。
第三代ADSLDSLAM由于采用了纯IP内核,所以它继承了IP丰富的业务特性。通过IP网中的组播协议,可无缝支持视频组播等宽带IP业务。
第三代ADSLDSLAM与前两代相比有了质的变化。它不仅学习了ATM丰富的QoS特性,同时也继承了IP丰富的业务特性。在建设模式上不需要昂贵的ATM设备与BRAS,使得建网成本大大下降。
ATM网络由于建设成本高、容量小、业务支持能力弱,各大运营商都已经停止了ATM网络的改造和扩容,ATM网络资源也将逐渐枯竭。相反,各运营商在宽带IP城域网的建设上投入很大,IP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从技术发展、建设成本、市场经营和提高使用效率上看,采取IP内核的第三代ADSLDSLAM都有着明显的优势。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业界厂商开发基于IP内核的第三代ADSLDSLAM,IP内核的第三代ADSLDSLAM成为ADSLDSLAM发展的必然趋势。包括阿尔卡特、华为等都在积极推进相关产品。据了解,港湾网络着眼于IP网络发展趋势在国内率先推出了第三代ADSLIP-DSLAM-Hammer10000。
时间:
2005-8-30 17:52
作者:
macro
对,港湾的确实挺先进的,比华为的好一些,华为的是2代的
只是港湾的没华为的稳定,容易出现坏端口,比较郁闷
时间:
2005-8-30 19:13
作者:
HOH
不同意二楼的说法
时间:
2005-8-31 16:02
作者:
风衣
楼主看来是达人了,能不能推荐几本这方面的好书啊,谢谢!!
时间:
2005-9-1 18:24
作者:
黯然神伤
顶,支持,好
时间:
2005-9-1 18:25
作者:
黯然神伤
发帖随机事件
小和尚念经,你在一边囔囔,罚 100 香油钱寄存在C114!
提供人:开心的小鱼鱼
小雨不地道
时间:
2005-9-18 09:06
作者:
sobriquet
LZ说的是3年前的事情了。从技术先进和市场份额看,现在哪里还有GW的份了!
时间:
2005-9-22 21:59
作者:
2002-7-18
我来说说吧。华为5300、5600是的。中兴9210是的。阿尔卡特7302是的。
其他的厂商,有,但我还不知道怎么样
时间:
2005-9-30 00:14
作者:
cazer
华为的在国内还算上乘
时间:
2005-9-30 14:49
作者:
morningsunL
发帖随机事件
此贴有灌水嫌疑,罚 30 114币给管理员买抽水机!
提供人:大树上的空气
时间:
2005-10-17 19:56
作者:
hld7
阿卡的还是不错的 7302
时间:
2005-10-19 11:12
作者:
zjsunyi
好贴。
时间:
2005-12-17 19:39
作者:
thtelecom
HOHO。稳定,,就是硬道理
时间:
2005-12-18 16:46
作者:
风子
楼上的说的不错!
时间:
2005-12-20 11:13
作者:
领航者
不管ADSL怎么发展,势将被VDSL2取代,天生的瘸腿始终不能满足业务的需要
时间:
2006-1-3 15:08
作者:
风子
以下是引用
领航者在2005-12-20 11:13:00
的发言:
不管ADSL怎么发展,势将被VDSL2取代,天生的瘸腿始终不能满足业务的需要
这倒不一定,就像ADSL2+在1KM范围内线路质量良好的情况下完全可以跟VDSL相媲美,何况它还有更长距离的传送优势,而这一点对运营商来说非常重要。
时间:
2006-1-13 15:20
作者:
yhxiwangms98
不知道换代后的性能及稳定性怎么样。。。。。。。
时间:
2006-1-17 05:45
作者:
xiaoleer
同意领航者的意见,DSLAM方面的发展趋势应该是:
1)首先是VDSL2,VDSL2频带扩展到了30MHZ,6BAND时候可以上下对称100M,另外最大的特点就是兼容VDSL/ADSL2+/ADSL,使用PTM短帧方式兼容ATM,这样可以将VDSL2和ADSL板件统一
2)中心局codslam支持XDSL/GPON/EPON/WIMAX混插,使用PON技术FTTC或者FTTB,接入远端的ONT-MDU,ONT-MDU下行再出VDSL2,将vdsl2推倒离用户1KM的地方,这样在有限的投资情况下获得比美FTTH的性能
3)适应上面的要求,MINI DSLAM要支持室外型/壁挂机柜,最好支持远供或者交流
4)自动配线架技术降低维护成本,否则室外机柜的跳线会把你累死
5)背板高带宽,GE平台向10GE演进
6)支持COMBO(POTS或者ISDN接入),支持窄带V5上行(这已经类似于MSAN了)
7)支持本地VOIP GATEWAY,在接入层将语音IP化
8)GPON ONU支持E1接入
9)业务特性方面,首先是组播,PROXY/SNOOPING,再来个2K组播组,可控组播
10)完备的IP特性,以后DSLAM就是边缘路由器了,可以参考DSL FORUM的WT101标准
时间:
2006-2-8 20:59
作者:
illusionswdy
支持一下港湾,Hammer10000曾有个例子,转输距离达到七,八公里.
时间:
2008-5-17 08:36
作者:
东方快车
<p>哪位有主流设备的相关技术资料?能否上传一些?多谢了。</p>
时间:
2008-5-18 21:37
作者:
深沉
这么好的资料下载下来学习一下。
时间:
2008-5-26 13:34
作者:
levone
有收获!!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