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通信管线工程强制性标准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5-9-17 22:07
作者: ljm8969189     标题: 通信管线工程强制性标准

一、通信管线部分
(一)《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GB50373-2006)
2.0.1通信管道与通道规划应以城市发展规划和通信建设总体规划为依据。通信管道建设规划必须纳入城市建设规划。
2.0.4对于新建、改建的建筑物,楼外预埋通信管道应与建筑物的建设同步进行,并应与公用通信管道相连接。
2.0.5城市的桥梁、隧道、高等级公路等建筑应同步建设通信管道或留有通信管道的位置。必要时,应进行管道特殊设计。
2.0.6在终期管孔容量较大的宽阔道路上,当规划道路红线之间的距离等于或大于40m时,应在道路两侧修建通信管道或通道;当小于40m时,通信管道应建在用户较多的一侧、并预留过街管道,或根据具体情况建设。
3.0.1通信管道与通道路由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要求:
3通信管道与通道路由应远离电蚀和化学腐蚀地带。
5应避免在已有规划而尚未成型,或虽已成型但土壤未沉实的道路上,以及流砂、翻浆地带修建管道与通道。
3.0.3通信管道与通道应避免与燃气管道、高压电力电缆在道路同侧建设,不可避免时,通信管道、通道与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3.0.3的规定。
表3.0.3通信管道、通道和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表
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名称        平行净距(m)        交越净距(m)
已有建筑物        2.0        -
规划建筑物红线        1.5        -
给水管        d≤300mm        0.5        0.15
        300mm<d≤500mm        1.0       
        d≥500mm        1.5       
污水、排水管        1.0        0.15
热力管        1.0        0.25
燃气管        压力≤300kPa        1.0        0.3
        300kPa<压力≤800kPa        2.0       
电力电缆        35kV以下        0.5        0.5
        ≥35kV        2.0       
高压铁塔基础边        >35kV        2.5        -
通信电缆或通信管道        0.5        0.25
通信电杆或照明杆        0.5        -
绿化        乔木        1.5        -
        灌木        1.0        -
道路边石边缘        1.0        -
铁路钢轨(或坡脚)        2.0        -
沟渠(基础底)        -        0.5
涵洞(基础底)        -        0.25
电车轨底        -        1.0
铁路轨底        -        1.5
注:1主干排水管后铺设时,其施工沟边与管道间的平行净距不宜小于1.5m。
2当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交叉净距不宜小于0.4m,通信管道应作包封处理。包封长度自排水管道两侧各长2m。
3在交越处2m范围内,燃气管不应做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如上述情况不能避免时,通信管道应做包封处理。
4如电力电缆加保护管时,交叉净距可减至0.15m。

6.0.1通信管道的埋设深度(管顶至路面)不应低于表6.0.1的要求。当达不到要求时,应采用混凝土包封或钢管保护。
表6.0.1路面至管顶的最小深度表(m)
类别        人行道下        车行道下        与电车轨道交越
从轨道底部算起        与铁道轨道交越
从轨道底部算起
水泥管、塑料管        0.7        0.8        1.0        1.5
钢管        0.5        0.6        0.8        1.2

6.0.2进入人孔处的管道基础顶部距人孔基础顶部不应小于0.40m,管道顶部距人孔上覆底部不应小于0.30m。
6.0.3当遇到下列情况时,通信管道埋设应作相应的调整或进行特殊设计:
1城市规划对今后道路扩建、改建后路面高程有变动时。
2与其他地下管线交越时的间距不符合表3.0.3的规定时。
3地下水位高度与冻土层深度对管道有影响时。













(二)《通信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374-2006)
4.1.1通信管道施工中,遇到不稳定土壤或有腐蚀性的土壤时,施工单位应及时提出,待有关单位提出处理意见后方可施工。
4.1.2管道施工开挖时,遇到地下已有其他管线平行或垂直距离接近时,应按设计规范的规定核对其相互间的最小净距是否符合标准。如发现不符合标准或危及其他设施安全时,应向建设单位反映,在未取得建设单位和产权单位同意时,不得继续施工。
4.1.3挖掘沟(坑)如发现埋藏物,特别是文物、古墓等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并负责保护现场,与有关部门联系,在未得到妥善解决之前,施工单位等严禁在该地段内继续工作。
4.1.5当管道沟及人(手)孔坑深度超过3m时,应适当增设倒土平台(宽400mm)或加大放坡系数(图4.1.5)。

4.1.8通信管道工程的沟(坑)挖成后,凡遇被水冲泡的,必须重新进行人工地基处理,否则,严禁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4.1.9凡设计图纸标明需支撑护土板的地段,均应按照设计文件规定进行施工;设计文件中没有具体规定的,遇下列地段应支撑护土板。
1横穿车行道的管道沟。
2沟(坑)的土壤是松软的回填土、瓦砾、砂土、级配砂石层等。
3沟(坑)土质松软且其深度低于地下水位的。
4施工现场条件所限无法采用放坡法施工而需要支撑护土板的地段,或与其他管线平行较长且相距较小的地段等。
4.1.10挖沟(坑)接近设计的底部高程时,应避免挖掘过深破坏土壤结构,如挖深超过设计标高100mm,应填铺灰土或级配砂石并应夯实。

4.1.11通信管道工程施工现场堆土,应符合下列要求:
1开凿的路面及挖出的石块等应与泥土分别堆置。
2堆土不应紧靠碎砖或土坯墙,并应留有行人通道。
4堆置土不应压埋消火栓、闸门、电缆(光缆)线路标石以及热力、煤气、雨(污)水等管线的检查井、雨水口及测量标志等设施。
5堆土的坡脚边应距沟(坑)边40cm以上。
6堆土的范围应符合市政、市容、公安等部门的要求。
4.1.12挖掘通信管道沟(坑)时,严禁在有积水的情况下作业,必须将水排放后进行挖掘工作。
4.1.13挖掘通信管道沟(坑)施工现场,应设置红白相间的临时护栏或醒目的标志。





























(三)《通信管道和光(电)缆通道工程施工监理规范》(YD5072-2005)
4.1.3对以下重要监理部位应设质量控制点:
1.人孔部分:对开挖人孔坑槽、人孔槽底处理、人孔基础浇筑、人孔砖砌体、人孔沙浆抹面、预制上覆板安装、口圈安放、人孔内装饰和铁件安放、人孔回填土等九部位应设质量控制点。其中人孔基础浇筑应采用旁站监理,开挖人孔沟槽等采用现场巡视查验。
2.管道部分:对开挖管道钩槽、管道地基处理、管道基础浇筑、管道铺设、管道包封加固处理、管道沟槽回填土等六部位应设质量控制点。其中管道基础浇筑应采用旁站监理,开挖管道沟槽等采用现场巡视查验。
3.电缆通道部分:对开挖通道沟槽、通道地基处理、通道基础浇筑、通道砌筑、现浇上覆盖板、铺设预制盖板、沟槽回填土等七部位应设质量控制点。其中管道基础浇筑、现场浇筑上覆盖板应采用旁站监理,开挖管道沟槽等采用现场巡视查验。
4.塑料管道部分:对塑料管的规格、程式、型号、盘长及包装保护等进行检查。对塑料管的气闭检验,塑料管的连接件检验,塑料管堵头及护缆塞的检验,应采用旁站监理。
5.进出局电缆线路部分:在进出局处应对防水和防易燃气体处理进行检查。
4.1.5在事后控制中,依据设计文件规定的数量、质量要求和有关规范规定的质量标准对施工成果进行总体核验,应达到以下要求:
1.若发现影响总体不合格的部位,要责令施工单位在限期内整修完毕,工程总体质量必须合格。
2.对竣工图纸进行全面核查,必须达到准确、完整;对管道或通道上、下、左、右的其他管线或构筑物的相对位置也应一并标注清楚。

8.0.3在施工现场安装、拆卸施工起重机械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必须由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承担。并符合以下规定:
1.安装、拆卸施工起重机械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应当编制拆装方案、制定安全施工措施,并由专业技术人员现场监督。
2.施工起重机械等自升式架设设施安装完毕,安装单位应当自检,出具自检合格证明,并向施工单位进行安全使用说明,办理验收手续并签字。
8.0.4施工起重机械等自升式架设设施的使用达到国家规定的检验检测期限的,必须经具有专业资质的检验检测机构检测。经检测不合格的,不得继续使用。
8.0.5承包单位应当在施工组织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措施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方案,对下列分项工程应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并附安全验算结果,经承包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报总监理工程师签认后实施,由专职安全生产管理员进行现场监督:
1.土方开挖工程;
2.起重吊装工程;
3.拆除、爆破工程;
4.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确定的或者其他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四)《架空光(电)缆通信杆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48-2007)
2.1.4 杆路与电力线交越应符合下列要求:
1.杆路与35kV以上电力线应垂直交越,不能垂直交越时,其最小交越角度不得小于45°。
2.光(电)缆应在电力线下方通过,光(电)缆的第一层吊线与电力杆最下层电力线的间距应符合附录B表B.3架空光(电)缆交越其他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要求。
表B.4 架空光(电)缆交越其他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表   单位:m
名称        最小垂直净距(m)        备注
        架空电力线有防雷保护设备        架空电力线无防雷保护设备       
10kV以下电力线        2.0        4.0        最高线条到供电线条
35kV~110kV电力线(含110kV)        3.0        5.0        最高线条到供电线条
110kV~220kV电力线(含220kV)        4.0        6.0        最高线条到供电线条
220kV~330kV电力线(含330kV)        5.0①                最高线条到供电线条
330kV~500kV电力线(含500kV)        8.5①                最高线条到供电线条
供电线接户线②        0.6        最高线条到供电线条
霓虹灯及其铁架        1.6        最高线条到供电线条
电气铁道及电车滑接线③        1.25        最高线条到供电线条
注:①数据取自GB50233-2005《110~500kV架空送电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②供电线为被覆线时,光(电)缆也可在供电线上方交越。
③特殊情况光(电)缆必须在上方交越时,跨越档两侧电杆及吊线安装应做加强保护装置。

3.3.1 新建杆路应首选水泥电杆,木杆或撑杆应采用注油杆或根部经过防腐处理的木杆。
3.3.2 电杆程式的选用应符合下列要求:
3.电杆规格必须考虑设计安全系数K,水泥杆K≥2.0,注油木杆K≥2.2。
3.4.2 拉线安装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
5.在人行道上应尽量避免使用拉线。如需要安装拉线,拉线位于人行道或人车经常通行的地点,应在离地面高2.0m以下的部位用塑料管或毛竹筒包封,在塑料管或毛竹筒外面并用红白相间色作告警标志。






(五)《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102-2010)
6.2.2 光缆埋深应符合表 6.2.2 的规定。
表6.2.2 光缆埋深标准
敷设地段及土质        埋深(m)
普通土、硬土        ≥1.2
砂砾土、半石质、风化石        ≥1.0
全石质、流砂        ≥0.8
市郊、村镇        ≥1.2
市区人行道        ≥1.0
公路边沟        石质(坚石、软石)        边沟设计深度以下0.4
        其他土质        边沟设计深度以下0.8
公路路肩        ≥0.8
穿越铁路(距路基面}、公路(距路面基底)        ≥1.2
沟渠、水塘        ≥1.2
河流        按水底光缆要求
注: 1.边沟设计深度为公路或城建管理部门要求的深度。
2. 石质、半石质地段应在沟底和光缆上方各铺 100 mm 厚的细土或沙土。此时光缆的埋深相应减少。
3. 上表中不包括冻土地带的埋深要求,其埋深在工程设计中应另行分析取定。
6.2.14 直埋光{电)缆与其他建筑设施间的最小净距应符合表 6.2.14的要求。
表6.2.14 直埋光(电)缆与其他建筑设施间的最小净距
名称        平行时(m)        交越时(m)
通信管道边线(不包括人手孔)        0.75        0.25
非同沟的直埋通信光(电)缆        0.5        0.25
埋式电力电缆(交流 35 kV 以下)        0.5        0.5
埋式电力电缆(交流 35 kV 及以上)        2.0        0.5
给水管(管径小于 300 mm)        0.5        0.5
给水管(管径 300-500 mm)        1.0        0.5
给水管(管径大于 500 mm)        1.5        0.5
高压油管、天然气管        10.0        0.5
热力、排水管        1.0        0.5
燃气管(压力小于 300 kPa)        1.0        0.5
燃气管(压力 300-1600 kPa)        2.0        0.5
通信管道        0.75        0.25
其他通信线路        0.5       
排水沟        0.8        0.5
房屋建筑红线或基础        1.0       
树木(市内、村镇大树、果树、行道树)        0.75       
树木(市外大树)        2.0       
水井、坟墓        3.0       
粪抗、积肥池、沼气池、氨水池等        3.0       
架空杆路及拉线        1.5       
注: 1.直埋光缆采用钢管保护时,与水管、燃气管、输油管交越时的净距可降低为0.15m。
2. 对于杆路、拉线、孤立大树和高耸建筑,还应考虑防雷要求。
3. 大树指直径 300mm 及以上的树木。
4.穿越埋深与光缆相近的各种地下管线时,光缆宜在管线下方通过。
5. 隔距达不到上表要求肘,应采取保护措施。
6.4.8 架空线路与其他设施接近或交越时,其间隔距离应符合下述规定。
1.杆路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净距,应符合表 6.4.8-1的规定。
表6.4.8-1 杆路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净距表
其他设施名称        最小水平净距(m)        备注
消火栓        1.0        指消火栓与电杆间距离
地下管、缆线        0.5~1.0        包括通信管、缆线与电杆间的距离
火车铁轨        地面杆高的4/3倍       
人行道边石        0.5       
地面上已有其他杆路        地面杆高的4/3        以较长杆高为标准
市区树木        0.5        缆线到树干的水平距离
郊区树木        2.0        缆线到树干的水平距离
房屋建筑        2.0        缆线到房屋建筑的水平距离
注:在地域狭窄地段,拟建架空光缆与已有架空线路平行敷设时,若间距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可以杆路共享或改用其他方式戴设光缆线路,并满足隔距要求。

2. 架空光(电)缆在各种情况下架设的高度,应不低于表 6.4.8-2的规定。
表6.4.8-2   架空光(电)缆架设高度表
名称        与线路方向平行时        与线路方向交越时
        垂直净距
(m)        备注        垂直净距
(m)        备注
市内街道        4.5        最低缆线到地面        5.5        最低缆线到地面
市内里弄(胡同)        4.0        最低缆线到地面        5.0        最低缆线到地面
铁路        3.0        最低缆线到地面        7.5        最低缆线到轨面
公路        3.0        最低缆线到地面        5.5        最低缆线到地面
土路        3.0        最低缆线到地面        5.0        最低缆线到地面
房屋建筑物                        0.6        最低缆线到屋脊
                        1.5        最低缆线到房屋平顶
河流                        1.0        最低缆线到最高水位时的船桅顶
市区树木                        1.5        最低缆线到树枝的垂直距离
郊区树木                        1.5        最低缆线到树枝的垂直距离
其他通信导线                        0.6        一方最低缆线到另一方最高线条
与同杆已有线缆闹间隔        0.4        线缆到线缆               

3. 架空光(电)缆交越其他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应不小于表 6.4.8-3 的规定。
表6.4.8-3 架空光(电)缆交越其他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表
名称        最小垂直净距(m)        备注
        架空电力线有
防雷保护设备        架空电力线无
防雷保护设备       
10kV以下电力线        2.0        4.0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
35kV~110kV电力线(含110kV)        3.0        5.0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
110kV~220kV电力线(含220kV)        4.0        6.0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
220kV~330kV电力线(含330kV)        5.0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
330kV~500kV电力线(含500kV)        8.5                最高缆线到电力线
供电线接户线(注1)        0.6       
霓虹灯及其铁架        1.6       
电气铁道及电车滑接线(注2)        1.25       
注: 1.供电线为被覆线时,光(电)缆也可以在供电线上方交越。
2. 光(电)缆必须在上方交越时,跨越档两侧电杆及吊线安装应做加强保护装置。
3. 通信线应架设在电力线路的下方位置,应架设在电车滑接线的上方位置。
6.5.12 光缆通过河堤的方式和保护措施,应保证光缆和河堤的安全,并符合以下要求。
1.应保证光缆和河堤的安全,并严格符合相关堤防管理部门的技术要求。
6.7.3 硅芯塑料管道与其他地下管钱或建筑物间的隔距应符合6.2.14 条的规定,埋深应根据铺设地段的土质和环境条件等因素按表 6.7.2 分段确定,且应符合表 6.7.3 的规定。特殊困难地点可根据铺设硅芯塑料管道要求,提出方案,呈主管部门审定。
表6.7.2硅芯塑料管道铺设位置选择
序号        铺设地段        塑料管道铺设位置
1        高等级公路        a. 中间隔离带
                b. 边沟
                c. 路肩
                d. 防护网内
2        一般公路        a. 定型公路:边沟、路肩、边沟与公路用地边缘之间。也可离开公路铺设,但隔距不宜超过200 m
                b. 非定型公路:离开公路,但隔距不宜超过 200 m。 避开公路升级、改道、取直、扩宽和路边规划的影响
3        市区街道        a. 人行道
                b. 慢车道
                c. 快车道
        其他地段        a. 地势较平坦、地质稳固、石方量较小
                b. 便于机械设备运达

表6.7.3 硅芯塑料管道理深要求
序号        铺设地段及土质        上层管道至路面埋深 (m)
1        普通土、硬土        ≥1.0
2        半石质(砂砾土、风化石等)        ≥0.8
3        全石质、流砂        ≥0.6
4        市郊、村镇        ≥1.0
5        市区街道        ≥0.8
6        穿越铁路(距路基面)、公路(距路面基底)        ≥1.0
7        高等级公路中间隔离带及路肩        ≥0.8
8        沟、渠、水塘        ≥1.0
9        河流        同水底光缆埋深要求
注:1.人工开槽的石质沟和公(铁)路石质边沟的埋深可减为 0.4 ,并采用水泥砂浆封沟。硬路肩可减为 0.6m。
2. 管道沟沟底宽度通常应大子管群排列宽度每侧 100 mm。
3. 在高速公路隔离带或路肩开挖管道沟,硅芯塑料管道的埋深及管群排列宽度,应考虑到路方安装防撞栏杆立柱时对塑料管的影响。
4.水底光缆的埋深,应根据河流的水深、通航状况、河床土质等具体情况分段确定。
(1)河床有水部分的埋深应符合下列规定。
1)水深小于8m(指枯水季节的深度)的区段,河床不稳定或土质松软时,光缆埋入河底的深度不应小于1. 5 m;河床稳定或士质坚硬时不应小于1.2m。
2) 水深大于8m 的区域,可将光缆直接布放在河底不加掩埋。
3) 在游荡型河道等冲刷严重和极不稳定的区段,应将光缆埋设在变化幅度以下;如遇特殊困难不能实现,在河底的埋深亦不应小于1. 5 m,并应根据需要将光缆作适当预留。
4)在有疏浚计划的区段,应将光缆埋设在计划深度以下1m ,或在施工时暂按一般埋深,但需要将光缆作适当预留,待疏浚时再下埋至要求深度。
5) 石质和半石质河床,埋深不应小于 0.5 m,并应加保护措施。
(2)岸滩部分埋深应符合下列要求。
1)比较稳定的地段,光缆埋深不应小于1. 2m。
2) 洪水季节受冲刷或士质松散不稳定的地段适当加深,光缆上岸的坡度宜小于30°。
(3)对于大型河流,当航道、水利、堤防、海事等部门对拟布放水底光缆的埋深有特殊要求时,或有抛锚、运输、渔业捕捞、养殖等活动影响,上述埋深不能保证光缆安全时,应进行综合论证和分析,确定合适的埋深要求。
7.2.4 埋式电缆与其他地下设施间的净距不应小于表 6.2.14 的规定。
7.4.12 架空电缆线路与其他设施接近或交越时,其间隔距离应符合表6.4.8-1、表6.4.8-2 和表6.4.8-3的规定。
8.3.1 年平均雷暴日数大于 20 的地区及有雷击历史的地段,光(电)缆线路应采取防雷保护措施。
8.3.5 光(电)缆内的金属构件,在局(站)内或交接箱处线路终端时必须做防雷接地。

























(六)《通信线路工程验收规范》(YD5121-2010)
4.1.1 挖据沟(坑)施工时,如发现有埋藏物,特别是文物、古墓等必须立即停止施工,并负责保护好现场,与有关部门联系,在未得到妥善解决之前,施工单位严禁在该地段内继续施工。
4.1.2 电杆洞深应符合表 4.1.2规定,洞深允许偏差不大于50mm。
表4.1.2 架空光(电)缆电杆洞洞深标准
电杆类别        杆长        土质分类
                普通土        硬土        水田、湿地        石质
水泥电杆        6.0        1.2        1.0        1.3        0.8
        6.5        1.2        1.0        1.3        0.8
        7.0        1.3        1.2        1.4        1.0
        7.5        1.3        1.2        1.4        1.0
        8.0        1.5        1.4        1.6        1.2
        9.0        1.6        1.5        1.7        1.4
        10.0        1.7        1.6        1.8        1.6
        11.0        1.8        1.8        1.9        1.8
        12.0        2.1        2.0        2.2        2.0
木质电杆        6.0        1.2        1.0        1.3        0.8
        6.5        1.3        1.1        1.4        0.8
        7.0        1.4        1.2        1.5        0.9
        7.5        1.5        1.3        1.6        0.9
        8.0        1.5        1.3        1.6        1.0
        9.0        1.6        1.4        1.7        1.1
        10.0        1.7        1.5        1.8        1.1
        11.0        1.7        1.6        1.8        1.2
        12.0        1.8        1.6        2.0        1.2
注: 1. 12m 以上的特种电杆的洞深应按设计文件规定实施;
2. 本表适用于中、轻负荷区新建的通信线路。重负荷区的杆洞洞深应按本表规定值增加 100-200 mm。
1)坡上的洞深应符合图 4.1.2 要求。
2) 杆洞深度应以永久性地面为计算起点。

4.1.3 各种拉线地锚坑深应符合表 4.1.3的规定,允许偏差应小于50mm。
表4.1.3  拉线地铺坑深
拉线程式        普通土(m)        硬土(m)        水田、湿地(m)        石质(m)
7/2.2        1.3        1.2        1.4        1.0
7/2.6        1.4        1.3        1.5        1.1
7/3.0        1.5        1.4        1.6        1.2
2×7/2.2        1.6        1.5        1.7        1.3
2×7/2.6        1.8        1.7        1.9        1.4
2×7/3.0        1.9        1.8        2.0        1.5
    上2
V型     ×7/3.0
    下1        2.1        2.0        2.3        1.7

4. 1. 5 对光(电)缆沟、硅芯管沟的要求
4. 硅芯管道埋深应符合表 4.1.5的要求。
表4.1.5 硅芯塑料管道理深要求
序号        铺设地段及土质        上层管道至路面埋深 (m)
1        普通土、硬土        ≥1.0
2        半石质(砂砾土、风化石等)        ≥0.8
3        全石质、流砂        ≥0.6
4        市郊、村镇        ≥1.0
5        市区街道        ≥0.8
6        穿越铁路(距路基面)、公路(距路面基底)        ≥1.0
7        高等级公路中央分隔带        ≥0.8
8        沟、渠、水塘        ≥1.0
9        河流        同水底光缆埋深要求
注:1.人工开槽的石质沟和公(铁)路石质边沟的埋深可减为 0.4 ,并采用水泥砂浆封沟。硬路肩可减为 0.6m。
2. 管道沟沟底宽度通常应大子管群排列宽度每侧 100 mm。
3. 在高速公路隔离带或路肩开挖管道沟,硅芯塑料管道的埋深及管群排列宽度,应考虑到路方安装防撞栏杆立柱时对塑料管的影响。
4. 硅芯管道在进入人(手)孔之前应下沉,曲事半径应满足要求,不得陡坡进入人(手)孔。
4.1.6 直埋光(电)缆埋深标准应符合表 4.1.6 要求。
表4.1.6 直埋光(电)缆埋深标准
敷设地段或土质        埋深(M)        备注
普通土        ≥1.2       
半石质、砂砾土、风化石        ≥1.0        从沟底加垫100 mm细土或沙土,此时光缆的埋深可相应减少
全石质        ≥0.8       
流砂        ≥0.8       
市郊、村镇        ≥1.2       
市区人行道        ≥1.0       
公路边沟        石质(坚石、软石)        边沟设计深度以下0.4        边沟设计深度为公路或城建管理部门要求的深度
        基他土质        边沟设计深度以下0.8       
公路路肩        0.8       
穿越铁路、公路        ≥1.2        距路基面或距路面基底
沟、渠、水塘        ≥1.2       
河流                满足水地光(电)缆要求
4.1.7 水底光(电)缆埋深标准应符合表 4.1.7要求。
表4.1.7 水底光(电)缆埋深要求
河床情况        埋深要求 (m)
岸滩部分        1.2
水深小于 8m(年最低水位)的水域:
1.河床不稳定,土质松软
2. 河床稳定、硬土       
1. 5
1. 2
水深大于 8m( 年最低水位)的水域:        自然掩埋
有疏浚规划的区域        在规划深度以下 1m
冲刷严重、极不稳定的区域        在变化幅度以下
石质和风化石河床        >0.5


5.8.3 架空通信线路建筑物的最小垂直净距、架空通信线路交越其他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架空通信线路与其他设施的空距与隔距见附录C要求。
6.2.2 直埋光(电)缆与其他建筑设施平行或交越时的最小净距应符合附录C的要求。
7.6.1 光(电)缆线路与强电线路平行、交越或与地下电气设备平行、交越时,其间隔距离应符合设计要求。
7.6.2 光(电)缆线路的防强电措施应符合设计要求。
7.6.3 光(电)缆线路进入交接设备时,可与交接设备共用一条地钱,其接地电阻值应满足设计要求。
7.6.4 若强电线路对光(电)缆线路的感应纵电动势以及对电缆和含铜芯线的光缆线路干扰影响超过允许值时,应按设计要求,采取防护等措施。
7.7.1 光(电)缆线路在郊区、空旷地区或强雷击区敷设时,应根据设计规定采取防雷措施。
7.7.2 在雷害特别严重的郊外、空旷地区敷设架空光(电)缆时,应装设架空地绪。
7.7.3 在雷击区的架空光(电)缆的分钱设备及用户终端应有保安装置。
7.7.4 郊区、空旷地区埋式光(电)缆线路与孤立大树的净距及(电)缆与接地体根部的净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7.7.5 光(电)缆防雷保护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符合设计要求。
7.7.6 在雷暴严重地区,应按照设计要求的规格程式和安装位置在相应段落安装防雷排流线。防雷排流线应位于光(电)缆上方300mm 处,接头处应连接牢固。

附录C   光(电)缆线路与其他建筑设施的间距
表C.0.1 直埋光(电)缆与其他建筑设施间的最小净距标准   单位:m
名称        平行时(m)        交越时(m)
通信管道边线(不包括人手孔)        0.75        0.25
非同沟的直埋通信光(电)缆        0.5        0.25
埋式电力电缆(35 kV以下)        0.5        0.5
埋式电力电缆(35 kV及以上)        2.0        0.5
架空杆路及拉线        1.5       
给水管(管径小于300 mm)        0.5        0.5
给水管(管径 300-500 mm)        1.0        0.5
给水管(管径大于 500 mm)        1.5        0.5
高压油管、天然气管        10.0        0.5
热力、排水管        1.0        0.5
热力、下水管        1.0        0.5
燃气管(压力小于 300 kPa)        1.0        0.5
燃气管(压力 300-1600 kPa)        2.0        0.5
排水沟        0.8        0.5
房屋建筑红线或基础        1.0       
树木(市内、村镇大树、果树、行道树)        0.75       
树木(市外大树)        2.0       
水井、坟墓、粪抗、积肥池、沼气池、氨水池等        3.0       
注: 1.采用钢管保护时,与水管、燃气管、输油管交越时的净距可降低为0.15m。
2.大树指直径 300mm 及以上的树木。对于孤立大树,还应考虑防雷要求。
3.穿越埋深与光缆相近的各种地下管线时,光缆宜在管线下方通过。
4. 隔距达不到上表要求肘,应采取保护措施。

C.0.2 架空光(电)缆线路与其他建筑设施间距标准
表C.0.2-1 杆路与其他设施的最小水平净距表   单位:m
其他设施名称        最小水平净距(m)        备注
消火栓        1.0        指消火栓与电杆间距离
地下管、缆线        0.5~1.0        包括通信管、缆线与电杆间的距离
火车铁轨        地面杆高的4/3倍       
人行道边石        0.5       
地面上已有其他杆路        地面杆高的4/3        以较长杆高为标准
市区树木        0.5        缆线到树干的水平距离
郊区树木        2.0        缆线到树干的水平距离
房屋建筑        2.0        缆线到房屋建筑的水平距离
注:在地域狭窄地段,拟建架空光缆与已有架空线路平行敷设时,若间距不能满足以上要求,可以杆路共享或改用其他方式戴设光缆线路,并满足隔距要求。
表C.0.2-2  架空光(电)缆架设高度表      单位:m
名称        与线路方向平行时        与线路方向交越时
        架设高度        备注        架设高度        备注
市内街道        4.5        最低缆线到地面        5.5        最低缆线到地面
市内里弄(胡同)        4.0        最低缆线到地面        5.0        最低缆线到地面
铁路        3.0        最低缆线到地面        7.5        最低缆线到轨面
公路        3.0        最低缆线到地面        5.5        最低缆线到地面
土路        3.0        最低缆线到地面        5.0        最低缆线到地面
房屋建筑物                        0.6        最低缆线到屋脊
                        1.5        最低缆线到房屋平顶
河流                        1.0        最低缆线到最高水位时的船桅顶
市区树木                        1.5        最低缆线到树枝的垂直距离
郊区树木                        1.5        最低缆线到树枝的垂直距离
其他通信导线                        0.6        一方最低缆线到另一方最高线条
与同杆已有线缆闹间隔        0.4        线缆到线缆               

表C.0.3 通信管道和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间的最小净距   单位:m
其他地下管线及建筑物名称        平行净距(m)        交越净距(m)
给水管(管径小于30cm)        0.5        0.15
给水管(管径30~50cm)        1.0        0.15
给水管(管径大于50cm)        1.5        0.15
排水管        1.0(注1)        0.15(注2)
热力管        1.0        0.15
燃气管(压力小于300kPa)        1.0        0.3(注3)
燃气管(压力300~800kPa)        2.0        0.3(注3)
埋式电力电缆(35kV以下)        0.5        0.5(注4)
埋式电力电缆(35kV及以上)        2.0        0.5(注4)
其他埋式通信电缆        0.75        0.25
绿化(乔木)        1.5       
绿化(灌木)        1.0       
地上杆柱        0.5~1.0       
马路边石        1.0       
路轨外侧        2.0       
房屋建筑红线或基础        1.5       
水井、坟墓        2.0       
粪抗、积肥池、沼气池、氨水池等        2.0       
其他通信管道        0.5        0.15
注:1主干排水管后铺设时,其施工沟边与管道间的平行净距不宜小于1.5m。
2当管道在排水管下部穿越时,交叉净距不宜小于0.4m,通信管道应作包封处理。包封长度自排水管道两侧各长2m。
3在交越处2m范围内,燃气管不应做接合装置和附属设备。
4如电力电缆加保护管时,净距可减至0.15m。
表C.0.4 架空光(电)缆交越其他电气设施的最小垂直净距表   单位:m
名称        最小垂直净距(m)        备注
        架空电力线有防雷保护设备        架空电力线无防雷保护设备       
1kV以下电力线        1.25        1.25        最高线条到供电线条
1~10kV电力线(含10kV)        2.0        4.0        最高线条到供电线条
35kV~110kV电力线(含110kV)        3.0        5.0        最高线条到供电线条
110kV~220kV电力线(含220kV)        4.0        6.0        最高线条到供电线条
220kV~330kV电力线(含330kV)        5.0                最高线条到供电线条
330kV~500kV电力线(含500kV)        8.5                最高线条到供电线条
供电线接户线(带绝缘层)        0.6        最高线条到供电线条
霓虹灯及其铁架、电力变压器        1.6        最高线条到供电线条
电车滑接线        1.25        最高线条到供电线条
注: 1.供电线为被覆线时,光(电)缆也可以在供电线上方交越。
2. 光(电)缆必须在上方交越时,跨越档两侧电杆及吊线安装应做加强保护装置。
3. 通信线应架设在电力线路的下方位置,应架设在电车滑接线的上方位置。
4.当发现通信线路不能同时满足与电力线垂直净距和距地面高度要求时,必须变更为在电力线交越处做终端采用地下通过方式,以保证人身及设备安全。
(七)《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07)
7.0.9 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应选用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应符合设计要求。

(八)《综合布线系统工程验收规范》(GB50312-2007)
5.2.5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时,应选用适配的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信号线路浪涌保护器应符合设计要求。

(九)《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设施工程设计规范》(GB50846-2012)
1.0.3 住宅区及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通信设施工程的设计,必须满足多家电信业务经营者平行接入,用户可以自由选择电信业务经营者的要求。
1.0.4 在公用电信网络已实现光纤传输的县级及以上城区,新建住宅区和住宅建筑的通信设施应采用光纤到户方式建设。
1.0.7 新建住宅区及住宅建筑内的地下管道、配套管网、电信间、设备间等通信设施,必须与住宅区及住宅建筑同步建设。

(十)《住宅区和住宅建筑内光纤到户设施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847-2012)
1.0.3 新建住宅区及住宅建筑内的地下管道、配套管网、电信间、设备间等通信设施应与住宅区及住宅建筑同步施工、同时验收。






(十一)《通信线路工程施工监理规范》(YD5123-2010)
5. 1. 6 监理工程师对架空光(电)缆的敷设检查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5. 必须对防强电保护、防护措施、电杆的防雷接地安装工艺进行检查,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5.3.15 监理工程师应审核承包单位提交的工程结算书。公正地处理承包单位提出的索赔及其他合理要求。
9.0. 6 监理工程师在通信线路施工过程中应重点监督管理以下内容:
5. 高空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恶劣气候严禁施工。
6. 井下作业时防止中毒。
9.0.7 当施工作业可能对毗邻设备、管线等造成损害时,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单位采取防护措施。
9.0.9 施工过程中,当发现存在安全事故隐患时,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承包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总监理工程师应责令承包单位暂停施工并报建设单位;当发生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监理工程师应要求施工人员立即停止作业或采取必要应急措施后撤离现场。
9.0.10 当发生安全事故时,总监理工程师应立即签发工程暂停令,并及时向建设单位或相关部门报告。监理工程师应督促施工单位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保护事故现场。

时间:  2016-12-6 15:40
作者: hr623011552

很全
时间:  2016-12-6 16:05
作者: 思偌雨

多谢,要是有全套文件就好了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