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原创]选择3G还是WiMax?其实是电信领域与计算机领域之争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05-9-12 09:59
作者: 骑马行天下     标题: [原创]选择3G还是WiMax?其实是电信领域与计算机领域之争

其实未来网络选择哪种技术,并不是完全根据技术本身的优缺点而定的,需要考虑方方面面,“自然界中能存活下来的物种既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为何需要3G,为何如此优秀的Wimax不可能替代3G?原因就在于3G这种技术方式最适合中国和全球市场。
首先3G技术是对原有2G、2.5G技术的发展和延续。现在的2G网络已经覆盖全球,如此巨大的投资注定选择3G技术在2G基础上建网。这样网规、选址、运营都可以延续原2G网络模式。
其次,3G针对的主要是手机用户,速率比较低,但在语音和特色数据的开展方面比较有优势。而WiMax主要针对PDA、移动PC等,速率高,也能提供语音但成熟度不如3G。一位著名专家说过一句很精辟的话,3G是一个站着的应用,WiMax是一个坐的应用。
第三,WiMax是IETF制定的标准,属于计算机领域对未来网络的理解,而3G是3GPP等制定的标准,属于电信领域对未来网络的理解。计算机领域的特点是高的前瞻性,对原有技术敢于怀疑,敢于创新,但不如电信领域严密、可靠、顾全大局,属于新兴浪漫主义气质。反之,电信比较保守,缺乏前瞻性,包袱较重导致不能轻松上路,采用新技术时前后顾及,属于古典保守主义气质。所以两者之间会有交叉、渗透,但又互相鄙视。
第四,3G技术是移动网络走向IMS的重要过渡。而在IMS中,原计算机网络、原移动网络、原固定网络等等已经成为IMS的一部分。
时间:  2005-9-13 09:27
作者: wzx22055

看看LAN是如何打败B-ISDN,就不难预测WiMax会如何打败3G.....

其实数据用户和电话用户不同,数据用户需要的是很高的带宽和很低的收费,否则用户宁可不用!3G现然无法满足用户对带宽和收费的要求。
时间:  2005-9-13 10:00
作者: 骑马行天下

楼上说的很对,LAN打败了B-ISDN。不过现在情况不同于以前:
1、LAN和B-ISDN都属于固网宽带化的技术,所以宽带越高越好。而现在3G和WiMax是移动宽带化的技术,手机终端这么小,看电视、上宽带、VOD等意义不太大。而且在移动时从事这些活动的可能性更小。仅仅在坐着时,需要一些无线的宽带的服务。所以一个是站着的应用,一个是坐着的应用,两者相互补充、互不矛盾。
2、当时的B-ISDN是电信领域的一厢情愿,没有吸收计算机领域好的思想和技术,而现在不同,3G技术中大量运用了从计算机领域中借鉴过来的新技术新思想。
3、当时大家都认为B-ISDN已经解决了语音、视频、数据的Trip-Play,是电信网络的终极技术,没有看清楚未来的发展走向。但是现在的3G技术完全不是这样,WCDMA之后有HSDPA,再往后还有R6(IMS),有着长远的技术演进策略。

时间:  2005-9-14 16:57
作者: 匆匆游客

支持2楼
时间:  2005-9-14 18:05
作者: wzx22055

3楼说的有些道理,但不够全面。

说WiMax是一个坐着的应用,那是最初的时候,要知道WiMax也有手持终端产品,再加上VOIP软件包,到时候打电话几乎免费!只要几十元一个月的包月费,还能提供几十兆的速率!我想没人能够抵挡它的诱惑吧!

用3G网络打电话,用户需要购买昂贵的终端产品,还要忍受覆盖不够全面的网络,业务方面与2.5G大同小异。用3G上网,速率才几百K,还要按流量收费,除非是单位有报销,否则没有多少人用。
时间:  2005-9-15 08:35
作者: 骑马行天下

其实3G不会像5楼兄弟说的那样发展。联通前期CDMA定位策略的失败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所以在去年的3G峰会上已经确立了3G的平民化发展思路:“高而不贵”。
我很惊讶两月前已经在街面小摊发现了3G手机,NEC的N606,仅仅一千块钱,货真价实。
3G网络的上网速度不慢,R4的WCDMA可能比较慢,最高仅仅384K,但是HSDPA已经达到2M以上,韩国已经大面积使用的CDMA2000基本上能稳定在2M。后续的B3G(后3G)技术会将速率提的更高。
我同意5楼所说,WiMax会有手持机,会有VOIP语音包,打电话会很便宜。但是3G何尝不是呢。进入3G时代后,以多媒体业务为主,语音业务为辅(当然年纪大一点的人可能更多还是语音业务),很有可能语音是多媒体业务包里面免费的部分,因为在这个阶段,3G中语音同样是走VOIP,这一点跟WiMax一样。
既然都一样,3G的优势在哪里呢?
在这里还是要点一下主题:3G和WiMax之争,其实是电信与计算机两个领域之争。
虽然WiMax具有高的前瞻性,敢于创新,浑身散发着浪漫主义气质,但不如3G技术严密、可靠、顾全大局,而且3G有财大气粗的传统电信运营商鼎立支持(3G技术更符合电信运营商的网络发展观),有政策扶持,可以说失败的可能性比较小。
希望各位路过的大侠都来讨论一下。
时间:  2005-9-15 09:39
作者: libra1004

3G的误区就是在目前阶段一直强调多媒体的数据业务,实际上3G的定位一开始就应该是在高速移动下提供通信服务,这与高速上网本身是矛盾的,这对3G的网络规划和建设都带来了难度,运营商也很难做,所以我认为在未来几年内,3G的业务应以语音,视频通话为主,这也是运营商可以获取收益的地方,而给用户提供高速上网的数据不会有大发展。说到WiMax,其实从无线接入的速率,基本上随着多址方式和编码调制技术的发展而发展,WiMAX的优势在于采用了OFDM/MIMO等一系列新技术,随着3G的演进,3G同样可以采用这些东西,那时候3G本身的定位已经走向了WiMAX的一端,所以3G以后的发展应该说会分裂为2个网络,一种专注于提供高速移动下的实时服务,一种专注于提供低速移动的数据服务,这也正是目前WiMAX的定位。从未来的状态看,WiMAX的定位是比较准确的,但是在发展上没有3G有基础,3G发展目前尚占据了比较大的优势,可以预言3G会比WiMAX成功,而数据业务会最终向WiMAX的一端发展,虽然现在WiMAX没有大量建设,但是OFDM等新技术的研究确是先行一步,谁能说清哪个是笑到最后的赢家呢?
时间:  2005-9-15 11:00
作者: wzx22055

3G首先在业务提供上站不住脚。

对于话音业务,3G网络的覆盖范围与漫游范围远无法与已经建设并优化了十几年的2G网络相提并论,终端产品也无法象2G那样丰富而且价格低廉,更何况2G网络的建设成本基本上都已收回,即使扩容2G边际成本每线才几百元,更不用向拥有3G专利的公司交巨额的专利费用,因此2G更有条件提供低廉的通话费用。因此绝大部分用户不大可能去用3G的终端来通话。

对于数据业务,3G网络所提供的速率有限,却又按流量收费,不大可能替代现有的有线宽带接入网。对于普通用户来说,BT下载和玩宽带网络游戏是上网的主要应用,因此用户对网络速率和收费都十分敏感,绝大部分用户也不大可能用3G网络来满足自己的数据业务需求。

对于区别于2G的流媒体业务,比如可视电话业务,早就在国外固网上推广过并以失败告终,如果可视电话真的能提高ARPU,国内固网运营商怎么不去大力推广?现有的数亿电话用户用的都是没有可视功能的电话,用户花数千元买个3G终端和谁可视?再说可视通话费用数倍于基本的通话费用,有谁舍得使用?相比之下用户更愿意通过QQ等聊天工具视频,即使与国外的人视频聊天也是免费的! 再比如手机电视业务,其实也就是无线小屏幕电视,如今城市里面早就用上了节目有三十几套图像清晰、画面流畅的有线闭路电视,只有在偏远的农村才使用无线方式收看电视节目!况且用手机收看电视节目收费也比闭路电视费贵的多,屏幕才2-3英寸,相比之下用户更乐意在家里沙发上躺着观看包月才13元的超大屏幕闭路电视。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12-19 11:53:54编辑过]


时间:  2005-9-15 17:04
作者: sobriquet

3G和WiMax互补。
时间:  2005-9-15 17:21
作者: psol2000

关键是费用,同样是打电话,如果3G比现有2G贵,那谁愿意用3G打电话呢,除非国家强制拆除2G网络,就像当年模拟系统一样。

。。。。看不到3G的未来
时间:  2005-9-15 17:36
作者: emptyfly

以下是引用wzx22055在2005-9-15 11:00:00的发言:
3G首先在业务提供上站不住脚。

对于话音业务,3G网络的覆盖范围与漫游范围远无法与已经建设并优化了十几年的2G网络向提并论,终端产品也无法象2G那样丰富而且价格低廉,更何况2G网络的建设成本基本上都已收回,2G更有条件提供低廉的通话费用。因此绝大部分用户不大可能去用3G的终端来通话。

对于数据业务,3G网络所提供的速率有限,却又按流量收费,不大可能替代现有的有线宽带接入网。对于普通用户来说,BT下载和玩宽带网络游戏是上网的主要应用,因此对网络速率和收费都十分敏感,绝大部分用户也不大可能用3G网络来满足自己的数据业务需求。

不太同意wzx22055的意见
业务提供和3G这种技术没有什么关系,例如电子钱包、电子门票、各种信息查询等业务的前景非常好,假如像NTT DOCOMO那样能开发出丰富的业务,真正提供用户方便,那么3G应用一定很好。真正用3G网络上网的,大部分是商务应用或者是信息查询,BT下载和宽带游戏似乎是wimax的应用。

3G比2G的频谱利用率更高,业务拓展性更好,语音质量更高,而且3G不代表Expensive!2G与3G没有可比性~

至于3G与WiMAX的优劣,谈一点浅薄的认识:3G在漫游性和移动性上更具优势,而且有业界通用的标准,与现有移动网络兼容,WIMAX可以提供更高的速率,而且覆盖半径目前也做的不错,但作为商务写字楼以及热点地区的WLAN接入服务似乎更为合适。

时间:  2005-9-15 17:45
作者: jurist

新手路过
时间:  2005-9-15 17:50
作者: 骑马行天下

其实3G并不排斥WiMax,而且需要携手共同发展。
技术总是在不断向前发展。3G标准制定的早,在当初确实定位于高速移动下的语音和数据服务。但几年后,WiMax横空出世,可以说让不能忍受电信陈腐气味的人们眼前一亮,大家为之振奋。
但是这时的电信组织已经没有过去ISDN时期那样傲慢固执了(当时为了对抗以太网宽带,还强搞出一个B-ISDN来),电信吸收了大量计算机领域的新技术,而且及时修正了自己的大而全的定位,将终端用户分为3类:移动类、固定类、游牧类。
游牧类用户是不断移动的,但也会短暂停留。移动的时候以语音业务、移动特色数据业务为主,短暂停留时,期望拥有高带宽的数据业务。凭借高可靠性、安全性以及全程全网的覆盖度(从国家和人民安全角度考虑,3G技术更适合于语音业务和手机银行等特色数据业务),3G就把自己定位在移动类。短暂停留时高速上网的需求就非WiMax莫属。如果这两种技术强强联手,搞一个3G/WiMax双模手机,基本上可以独步天下,固网的空间会越来越少,直至自然消亡。

其实发展到最后,如7楼兄弟所述,两者渗透、共用的部分越来越多,到那个阶段,还分什么你我?就像江湖中大家都要争武林盟主,相互拆台相互拼杀,这种狭窄的胸怀又如何能做盟主?以暴制暴又如何能够长久?不如大家携手共同发展。
时间:  2005-9-15 18:27
作者: huangyang88

相互融合吧
时间:  2005-9-15 23:19
作者: hopest

我认为,大家都应该站在广大用户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哈。所以我同意wzx22055的意见。
用户不会顾及谁的技术先进,他们不是技术的fans。他们在乎自己的需求是不是满足了。在满足的基础上看能不能做到最少的付出。
时间:  2005-9-16 09:07
作者: emptyfly

以下是引用hopest在2005-9-15 23:19:00的发言:
我认为,大家都应该站在广大用户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哈。所以我同意wzx22055的意见。
用户不会顾及谁的技术先进,他们不是技术的fans。他们在乎自己的需求是不是满足了。在满足的基础上看能不能做到最少的付出。


你提到的这个“用户”应该是运营商,目前新建一个3G网和新建一个2G网成本高不了多少,而且运营商要考虑频谱利用、业务种类、语音质量等,这些因素虽然不会被终端用户感知,但实际上影响了终端用户的满意度,因此运营商还是会选择技术较为先进的、成本也在接受范围之内的3G产品。
时间:  2005-9-16 09:35
作者: antisoft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05-9-16 11:46
作者: zjsunyi

关键是投资问题,有谁会建立一个工程类似但是投资都不小的网络哪,几个问题决定3G和WIMAX的前途,谁投资,其次是WIMAX技术成熟程度,收费,市场接受程度。
时间:  2005-9-16 15:27
作者: solomon_0213

给你加个精!:)
时间:  2005-9-16 15:27
作者: solomon_0213

感谢您为 骑马行天下 贴子投上您庄严的一票,这将帮助其提高经验值 5 、声望 1 同时,家园也感谢您参与推荐活动,您将随机得到家园币 5-30,本次投票您得到的家园币为:27,再次感谢你----
时间:  2005-9-16 16:59
作者: 骑马行天下

多谢各位大侠支持。此外还想讨论一个问题:谁更需要WiMax?

固网运营商:可以凭借对铜缆资源的垄断,以ADSL之巧补固定语音之拙,所以在固定数据网方面比较有优势。如果固网运营商在考虑全业务运营的时候,吸纳WiMax,构筑固定无线双重高速数据网络,数据业务这块非移动运营商可比。至于语音业务,可以考虑辅以3G/固定/WiMax三模手机,在家中自动转为固网线路,外出低速行走或短暂停留时只要有WiMax的信号就自动转向WiMax网络,高速行驶或广域漫游时才使用3G网络。如果后续考虑IPTV技术,利用固网的光铜缆优势,推出融合Voice、Video、Data的Trip-Play业务,提供一揽子打包方案。这无疑对传统移动运营商是一个巨大的打击。但问题在于:1、WiMax是否要全面铺开建设?  2、长远看,3G技术是否要考虑? 3、多模终端的普及问题如何解决?

移动运营商:经过多年的发展,拥有覆盖全面的无线网络,良好的品牌形象,一大批忠实用户。这些都是移动运营商后续业务顺利开展的巨大筹码。如果把网络升级到3G(其实国内很多地方已经开始搞软交换架构的GSM,一旦3G牌照下发,通过升级就可以直接过渡到3G),获得同样覆盖全面的3G网络,3G运营前期用户高速上网的需求不会太强烈,2M左右的带宽应该能满足大部分用户的需求,另外再辅以WiMax热点,解决游牧类型用户的高速上网需求。这也不失为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但问题在于:1、如何构造全面覆盖的高速的数据网络(3G速度不够高,WiMax也没有展开建设)?  2、Trip-Play业务如何开展?
时间:  2005-9-16 17:23
作者: cardonline

新手,刚刚介入这个领域,对于wimax不是太了解,3G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但是仅仅是限于技术上的,对于市场方面的,看了各位的发言增长了不少见识
时间:  2005-9-16 21:36
作者: ctzlan

我认为WiMAX将来会有很大作为,前提是1)上网成本比同类带宽其他方式低;2)电脑,PDA价格平民化,成为大众消费热点产品,商务应用广泛;3)组建WiMAX通信网络运营牌照市场自由化,申请营业牌照很容易!4)其接入和通信安全加密机制健全,通信安全得到保障!5)有众多软硬件应用开发商支撑新业务应用,技术不断完善!  
其实我觉得是否能够取得广泛应用主要是市场和政府的态度决定这项技术的生死,现在纯粹讲技术似乎有点偏颇了,现在流行讲市场,市场的反应最重要了!^_^
时间:  2005-9-16 23:10
作者: 太阳中微子

各位都很有思想!我个人认为,计算机的微型话(手机大小即可)就是手机的终结。
时间:  2005-9-18 14:34
作者: oops

很难想象以后手持设备还是语音手机.wimax在成本覆盖面积上优势是很大的。802.16e在本月(2005年9月)底将通过,这竞争将有好戏看。但是很多国家,包括我国,还没有现成的频率可以用。政府和已经布局的3G运营商的压制将是wimax面临的最大难题。
时间:  2005-9-18 16:47
作者: 火风

路过ing……
时间:  2005-9-19 09:03
作者: wzx22055

不要担心WiMax没有频率可用,美国已经把无线广播电视退下的700MHZ分配给WiMax用,而其他国家随着闭路有线电视的发展也有大量无线频段可以退出。要知道700MHZ的建筑穿透力是分配给3G使用的2GHZ的3倍!不难想象WiMax将有很好的覆盖能力。
时间:  2005-9-19 15:56
作者: freebirdlsl

以下是引用psol2000在2005-9-15 17:21:00的发言:
关键是费用,同样是打电话,如果3G比现有2G贵,那谁愿意用3G打电话呢,除非国家强制拆除2G网络,就像当年模拟系统一样。

。。。。看不到3G的未来



同意
时间:  2005-9-19 17:12
作者: david505

呵呵。学学!
时间:  2005-9-19 23:14
作者: xiaoniu

精彩,真精彩。
时间:  2005-9-20 08:19
作者: jinkeguan888

3Ghsdpa技术与WIMAXa功能基本一致,但3Ghsdpa更成熟一些。
时间:  2005-9-20 09:53
作者: 魔方

关于两者的争论,国家政策是有很大影响力的,而国家政策是国家利益的体现,国家利益必然主要考虑目前拥有庞大资产的国有运营企业,而不是用户,毕竟当前并非自由市场时代.

说到技术,从对WIMAX的概念性介绍来看,它更象一种补充,潜在用户群体也有局限,而它的覆盖比不上3G--这源于传统电话的移动通信系统。

说到投资,WIMAX是新兴信息通信巨人们切入移动通信领域的着力点,因为他们没有机会也没有意向去建设或者运营一个传统意义的移动通信网络。

所以,不管你乐意不乐意,真正的融合之前,一切都不是革命性变化
时间:  2005-9-20 10:10
作者: wzx22055

WiMax不仅仅能够取代速率低成本高的3G,还能逐步取代现有的固定电话网、移动电话网、有线宽带接入网、无线或有线广播电视网包括未来的数字电视网。它能给在任何地方的任何人传送任何信息,它是未来通讯的终结者!
时间:  2005-9-20 16:28
作者: 太阳中微子

便携机的小型化,小到手机大小,不但是3G也是手机的终结,通话只是个人信息终端的一个功能!
时间:  2005-9-20 22:36
作者: _huo_zhe_

从技术角度看WiMax无疑更先进,能代表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
从业务角度看,WiMax的高带宽更具优势。
从用户角度看,在服务效果可以忍受的范围内,用户都会选择便宜的。
IT的东西一向比CT的便宜好用。
虽然3G各利益集团都投入了很多,设备厂商更是投入了血本!
但很难阻止3G被WiMax替代。只是时间问题。
就像VoIP,能禁多久呢?全世界都在玩VoIP的时候,中国还守的住?
时间:  2005-9-21 01:49
作者: htqt

新手,好好学习~~
时间:  2005-9-21 10:26
作者: 积雨云

新手 ,一定谦虚!
时间:  2005-9-21 10:53
作者: 积雨云

通讯技术发展到今天,革命性变化往往不是发生在技术层面,而是将成熟的技术迅速推广到社会的各个领域,给整个社会生活到来巨大影响。而WINMAX的革命不在其他,就在便宜上。便宜是上帝也无法阻挡的。但是WINMAX的部署成本居高不下,技术本身离商用相差甚远,这些将成为WINMAX成功商用的巨大障碍。
时间:  2005-9-21 11:01
作者: 积雨云

WINMAX一度作为3G的有力挑战着冲击移动通信市场。这也是计算机通信领域强力向电信领域渗透的又一案例。在当前技术融合的潮流下,电信这一传统专有技术领域逐渐向IT领域开放。WINMAX与3G的角逐也让人们看到未来通信的发展趋于多元化。
时间:  2005-9-21 17:14
作者: 西毒--呼啸山人

支持好文!支持原创!
个人更看好wimax,毕竟除了商业用户,大多数会更关注与资费
时间:  2005-9-21 21:21
作者: 梦在飞

     第24楼


各位都很有思想!我个人认为,计算机的微型话(手机大小即可)就是手机的终结。





-- -- -- -- -- -- -- -- -- -- -- -- -- -- --  
多灌精、少灌水!我崇拜一切强者,我胸怀比天空宽广,我品格比明月皓洁,我爱心超越佛祖,不过我从不把日本人和胎毒当人!
-- -- -- -- -- -- -- -- -- -- -- -- -- -- --  


精彩,佩服!!!

时间:  2005-9-21 22:33
作者: freewolf

两者都有市场...
时间:  2005-9-22 21:41
作者: seal_zhang

现在两种的技术都不怎么样?那个发展的好,就有希望代替另一个了1!
时间:  2005-9-23 00:51
作者: wulala

这么好的讨论气氛,忍不住也说说我的理解。
从技术上来说,WiMax的优势是3G远远比不上的。但考虑到市场等各方面因素,有这几点值得考虑:
现有的2G网络相对已经比较成熟,3G并不是一个推倒2G另起炉灶的东西,有很大的继承性,要淘汰现有的设备全部换用WiMax是绝对不可能的,一个覆盖全中国的网络不是说建就能建的起来的,就这一点说,3G具有绝对的优势。但话说回来,毕竟时代是要进步的,技术是要发展的,先进的技术一定会替代相对落后的技术,这是不可改变的。WiMax有更好的覆盖能力,比3G广得多的覆盖范围,更低廉的成本(如果都以流量计费的话),更宽的带宽。正因为有这些优势,所以WiMax才会被很多人所看好,WiMax论坛才会有如此多的厂商加入。因为WiMax有很好的覆盖能力和覆盖范围,这个网络的建设速度会相对快很多,相应的投资也会小很多,这也是一个优势。
所以,综合考虑,我认为, 3G做为一个广域的接入方式长期存在,而WiMax则是一个城域接入极佳的解决方案(比如在一个城市内提供无线高速通信服务,因为要在短期内形成一个大的网络比较困难,而在一个相对较大的范围内实现网络商用难度小很多。另外在一些旅游风景区,靠相对少量的设备也可以解决无线高速宽带接入,以及类似这些方案都很有应用前景)。在一段较长的时期内,二者会共存,相互互补,直到若干年以后,二者融合,伴随一个融合所有通信方式的单独的网络成为现实而成为历史,正应证中国那句古话: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鄙人拙见,欢迎大家拍砖。

时间:  2005-9-23 23:24
作者: jinkeguan888

后3G对决提前上演 WiMax标准能否后来居上


 作者:张岚  文章来源:ZDNet China  发表日期:2005年3月25日  已阅40次 





      虽然国内3G牌照迟迟未发,但有关3G的话题早已不再新鲜。在各大通信展与技术论坛上,两种后3G技术——HSDPA 和WiMAX 正在成为新的技术焦点。

  在3G三大标准阵营——WCDMA 、CDMA2000、TD-SCDMA等的诸多支持厂商共同疾呼上马3G时不我待的背景下,在最终采用哪种3G标准还无法确定的今天,由于HSDPA 和WiMAX 两种新技术的异军突起,国内有关各方又多了一种新的观点,即“让运营商直接部署HSDPA 或WiMAX。”

  这一论断或许有些远离现实,但它能够反映出,在3G还没有完全到来之时,新技术之间的较量已经开始。事实上,在已完成3G商用的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运营商已经开始考虑后3G时代的发展之路,提供更高移 动传输速率是他们首要考虑的问题。而由诺基亚、爱立信、NEC 及高通等公司主推的HSPDA 技术,以及由英特尔公司主推的WiMAX 技术,都可以大幅提高移 动数据传输速度。

  近来HSDPA 技术的迅速窜红,有关通信与IT谁会称霸未来无线通信舞台再次成为业界争论的热点。虽然目前来看,二者之间还没有直接的冲突,HSDPA 侧重在移 动性数据和语音服务方面;而WiMAX 侧重于企业用户无线宽带数据接入。但看中无线宽带接入市场的HSDPA 可能不久以后就会向WiMAX 阵地发起冲击;而源于IP技术的WiMAX 在速率与成本上的优势又是HSDPA 所不能及的,伴随移 动终端用户话音业务需求的下降、数据需求的日益增长,WiMAX 会不会后发制人呢?

  两者间的火药味其实已渐渐浓了起来。高通董事长艾文。雅各布日前就在CTIA2005展会上批评WiMAX 空有一个好名字,技术本身却没有成熟。如果二者未来不会产生竞争,很难相信雅各布会放出如此重话。

  新技术对局戛纳

  技术和产业链的完善程度,往往能够决定一个标准的最初命运。

  在不久前落幕的法国戛纳3GSM展会上,HSDPA 是颗热门的“新星”。重要的通信厂商都拿了各自在这项技术上的最新成果和对该技术规划发展的时间表。而与此同时,和英特尔站到同一阵营,支持WiMAX 技术的通信厂商也同样拿出了他们的方案与计划。

  在3GSM现场展示环节中,爱立信完成了业界首次在WCDMA 现网上基于商用产品完成的HSDPA 第二阶段现场演示,实现了9Mb/秒的高速数据下载以及无线流媒体应用。高通则推出了具有HSDPA 收发功能MSM6275 芯片组。利用该芯片组,高通展示了HSDPA 手机样机,并成功完成现场端到端HSDPA 呼叫。

  北电网络在展会期间也通过由Sierra Wireless 提供的无线数据卡,与Orange联手完成了现场HSDPA 呼叫。西门子通过HSDPA 网络和配备了HSDPA PC卡的笔记本电脑进行数据传输。而且西门子表示,这套HSDPA 端到端解决方案将于2005年下半年投入商用。到时该HSDPA 数据卡将有两个不同WCDMA 频率的版本,以保证在美国和欧洲的WCDMA 网络上都可使用。

  除了上述企业以外,本届3GSM展会上,展出HSDPA 新产品新方案以及发布策略的企业几乎涵盖所有重要的通信设备厂商,其中包括HSDPA 主要的支持者之一NEC 、诺基亚以及中国的两大通信厂商华为和中兴通讯。

  与HSDPA 阵营通信厂商的鼎立支持相比,WiMAX 在这届展会上稍显势单力薄。不过,这个由IT势力倡导的技术阵营也获得了一些传统通信企业的注意。英特尔就与法国电信设备供货商阿尔卡特在WiMAX 战略上达成共识,双方表示将联合面向高速移 动数据产品市场,拓展WiMAX 战略联盟,以加速推出基于IEEE802.16e 标准的端到端固定和移 动WiMAX 解决方案。

  而在终端业务游离不定的西门子,此次不光展示了基于HSDPA 技术的PC卡,也宣布支持WiMAX 技术,并推出包括可用于WiMAX 高速无线互联网接入的基站和调制解调器产品在内的多项WiMAX 无线产品计划。

  速率瓶颈呼唤网络优化

  后3G技术之所以会在此时得到如此多的关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已经商用的WCDMA 网络条件下,下行传输速率已显现出不足以支撑未来高速发展的数据业务需求的状态。

  博通智信咨询公司分析师郭发明告诉记者,在全球3G网络发展最快的日本,WCDMA 运营商NTT DoCoMo已经开始意识到目前3G网络有可能满足不了数据业务对速率的需求,并已经计划在2005年底推出商用HSDPA 服务。

  郭发明认为,在3G应用上,运营商的主要业务和收入都将来自数据业务,发展比较好的数据业务将会是娱乐业务,尤其偏向于视频流媒体娱乐业务。但这些对下行传输速率的要求非常高,而现有的3G网络无法完全支撑。WCDMA 网络下行传输速率理论上是384Kbps ,实际环境中的速度为150Kbps ~250Kbps 之间。在这种情况下,运营商就需要有一个增强技术来解决传输速率问题。

  而HSDPA 技术,作为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所提供的下行传输速率最高可达到14Mbps,实际环境中的速率为 400Kbps~600Kbps.而该技术还能够解决无线信道通信易受干扰、衰落等问题。通过部署HSDPA ,运营商可以经由同一载波提供同步的语音、视频、数据服务和共享信道高速数据服务,同时系统数据容量可翻两到三番,从而能为用户提供高速率、高质量的数据业务。

  郭发明表示,他个人比较看好HSDPA 的应用。“HSDPA 不光提升了WCDMA 下行速率,将原来的WCDMA 下载速度由既有384Kbps 提升到14.4Mbps,而且在速率提升的同时,网络的容量也增加了。对运营商来说,升级的成本不是很高,很有吸引力。”

  在过去一段时间,HSDPA 商用的时间表被确定在2006年,但在通信厂商与运营商的共同推动下,这一时间有望提前到2005年年末。根据诺基亚公司的计划,最快在2005年下半年便可看到运营商导入HSDPA 技术。而爱立信方面则认为,HSDPA 通讯网络可能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商用,进入2006年后HSDPA 就将得到广泛部署。

  目前HSDPA 技术的支持者都制定了技术产品推出的时间表。北电网络表示,将在2005年与多家全球领先运营商合作,进行HSDPA 试验和部署。NEC 预计它的终端产品可能会在今年年中可以参加外场测试,年底即可投入商用。而索尼- 爱立信表示,将支持爱立信的HSDPA 计划,并于今年推出用于测试的相关产品,在2006年上半年实现商用。高通则公布其在支持HSDPA 的芯片组开发蓝图:2005年第3 季度将首先供应最大数据传输速度为7.2Mbit/秒的“MSM6280 ”芯片样品;2006年第1 季度将供应通过采用双内核而提高了处理速度的“MSM7200 ”样品。

  无线接入之争

  与HSDPA 相比,WiMAX 的部署日程表稍显落后。虽然英特尔已于早些时候推出了首款WiMAX 芯片Rosedale,但它预计最快要到2006年将WiMAX 集成到笔记本中,而手持设备方面最快要到2007年部署。根据英特尔与阿尔卡特的合作计划,双方也计划在2006年上半年进行外场测试, 2006年年中部署商用网络。

  虽然这一部署让WiMAX 这项“明天的技术”显得并非遥不可及。但要与HSDPA 形成直接的竞争还为时尚早。从英特尔的计划来看,802.16E 的标准要到今年下半年才会发布,而移 动版本的产品则要等到两年之后。对英特尔的这一计划,郭发明指出,“现在还很难看清WiMAX 在移 动性方面两年后的进展,很难想像用两年时间能够解决技术、安全、稳定性以及商业模式等诸多问题。”

  郭发明认为,HSDPA 与WiMAX 最先可以看到的竞争将反映在无线宽带接入上。而WiMAX 的应用将主要集中在城市、中小企业的无线接入。据英特尔介绍,今年他们会把WiMAX 的标准首先运用在无线宽带接入。而HSDPA 阵营也看重了无线接入市场。爱立信3G网络部门副总裁贝克认为,“HSDPA 将于2007年被集成到笔记本电脑中。”他表示,“用于HSDPA 的首批终端将是PC卡。网络将于2005年下半年实现升级。首批HSDPA 终端,支持3.6 兆字节/ 秒的PC卡也将同时问世。到2006年初,HSDPA 将很有可能被引入到智能手机和第二代PC卡中。”

  目前来看,HSDPA 无论是在移 动性功能上,还是运营商网络部署上都占据先机。但从数据业务的发展趋势以及英特尔的市场能力来看,WiMAX 也不容忽视。ABI 半导体研究部门的首席分析师Alan Varghese 认为,“未来在HSDPA 与WiMAX 之间会在一些领域内激烈竞争。只是目前来看,WiMax 蚕食HSDPA 的移 动领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而HSDPA 闯入WiMAX 的领域则会相当快。”

  英特尔通信业务部中国区技术支持经理张志斌认为,WiMAX 是以一个全新的技术出现的,而3G对数据宽带接入仍有很多限制,即使是HSDPA 理论的速率也远低于WiMAX.WiMAX 是用规模经济带动低成本,这是我们优势所在。值得一提的两个数字是:第一,据美国IDF 统计,在过去一年,从事WiMAX 的技术研发的工程师过去增长了10倍。第二,英特尔所主推的支持Wi-Fi 的技术,目前集成的笔记本的数量已经达到 50%,下一步将超过80%,而Wi-Fi 和WiMAX 是一个互补的关系。

  亚洲市场先行

  无论HSDPA 还是WiMAX 阵营都把亚洲锁定为其率先部署的地区之一。

  亚洲的日本、韩国、中国香港是目前全球3G发展相对成熟的地区,特别是最早商用WCDMA 网络的日本运营商NTT DoCoMo已有全球规模最大的用户群和丰富的运营经验。据悉,日本已有2570万用户转向3G服务,这一数字相当于它全部手机用户的30%.虽然目前因为内容供应的原因,网络与应用之间冲突还没有明显的表现出来,但随着高速度数据业务的广泛应用,做好对现有网络进行优化的准备对运营商来讲,就迫在眉睫。

  事实上,NTT DoCoMo已经在做这样的工作。为了确保HSDPA 服务的如期提供,自去年开始,NTT DoCoMo进行一项总额达到3.5 亿美元的投资,资助6 家终端厂商——富士通、三菱电子、摩托罗拉日本公司、NEC 、松下移 动通信、夏普,加快对HSPDA 手机终端的研发。

  不光是日本的运营商和通信技术提供商在积极为HSDPA 技术商用做准备。在中国,两大通信公司华为、中兴通讯也均推出了在HSDPA 领域的最新产品。而中兴通讯在WiMAX 技术也有投入。今年1 月,中兴通讯与英特尔就合作研发WiMAX 无线技术达成协议。根据协议,未来中兴通讯将采用英特尔Rosedale芯片,打造WiMAX 无线宽频网络设备,预计这项合作计划为期18个月。

  与HSDPA 相比,英特尔在亚洲市场的战略更为广阔。在部署WiMAX 的计划中,中国一直被英特尔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去年,英特尔就与大连和成都两市政府达成了通过利用WiMAX 来部署网络基础设施的计划的合作备忘录。英特尔副总裁兼亚太区总经理蒋安邦希望,这个技术能够最先在亚洲发展。今年,英特尔确定将在全球30~40个国家同时激活WiMax 无线传输,其中亚洲国家是其第一波锁定目标。

  英特尔通信业务部中国区技术支持经理张志斌认为,一方面,包括印度、中国、俄罗斯在内的新兴市场,潜在的机会巨大,因为市场还在做选择,会更关注新技术;而另一方面,整个亚太地区在移 动数据发展上,领先于美国和欧洲。亚太地区包括中国对移 动数据的需求量发展非常快,预计到2008年整个亚太地区在移 动数据的整个商业产值会占到全球50%;另外,中国幅员广阔,很多偏远区域很难去覆盖,而 WiMAX 是非常好的解决方案。

  英特尔现任CEO 贝瑞特前不久透露,他退休后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就WiMAX 的频率使用问题与各国政府进行协商和斡旋,由此也可看出英特尔在WiMAX 技术上的决心和耐心。

  WiMAX 和HSDPA 技术简介

  WiMAX 的全名是微波存取全球互通,将此技术与需要授权或免授权的微波设备相结合之后,由于成本较低,将扩大宽带无线市场,改善企业与服务供应商的认知度。该技术以IEEE 802.16 的系列宽频无线标准为基础。

  HSDPA 是指高速下行分组接入技术,它是3GPP在R5协议中,为了满足上/ 下行数据业务不对称的需求而提出的一种调制解调算法。作为WCDMA 基于R5的增强型技术,它同样使用5M的频谱,最高可以提供13.9Mbit/s的流量,极大地扩展了R99 版本的最大传输速率和频谱效率。


版权声明:互联网实验室拥有Chinalabs.com内容的版权,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资料来源:Chinalabs.com”字样。未经Chinalabs许可,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行节录、节选、删改以及其它改变原文面貌的行为。Chinalabs欢迎与业内同行进行有益的合作和交流,如果有任何有关合作方面的事宜,请联系我们。  

【本文网址】http://www.chinalabs.com/cache/doc/05/03/25/46076.shtml




时间:  2005-9-24 03:21
作者: yj06046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05-9-24 09:12
作者: yytt

。。。。。。。。。。。。。。。。。
时间:  2005-9-25 09:54
作者: guoke2003

一时之间是不需要那么高的带宽的。
时间:  2005-9-25 10:47
作者: jplltcdj

谁知道以后到底会怎样
时间:  2005-9-25 23:41
作者: tanpross

新手来看看

时间:  2005-9-26 09:25
作者: neke

上wifi的话,手机都不需要了的哦.全部搞个手提就行了
时间:  2005-9-26 10:48
作者: cazer

用"计算机领域"这样称呼是错误的,应该用"数据通信"来称谓,其实本身不是矛盾的,数据通信是电信运营的一部分,就像ATM代替不了IP一样,IP同样取代不了整个电信业务,虽然从原理上以及未来的发展上看IP可以取代现有的一切业务,但是起码20年之内IP不能代替原有网络,什么都有一个过程,比如现在的IP电话虽然比较成熟了,可是信产部不会鼓励其发展,就是这个道理.
楼主在通信坛子上说"计算机领域",有些外行了,毕竟要知道,我们这一行和IT的区别是巨大的, 可以说是"网络"与"终端"的区别,不应该混淆在一起.
时间:  2005-9-27 00:26
作者: jjh0855

dingyixia,henhao
时间:  2005-10-8 12:13
作者: 骑马行天下

答52楼:
老的电信领域只有交换、接入、传输、电源等部分。数据通信是新兴事物,但是仅仅对电信而言是新鲜的,对于计算机领域而言,数据通信是上世纪60年代的事情了。

上世纪40年代第一台计算机问世,当时做大型计算用,但是当Internet发明后,计算机领域有一次达到高峰。这样一个庞大的网络,它的由来可以追溯到196X年。1969年,美国国防部资助建立了一个名为ARPANET的网络,这个阿帕网就是Internet最早的雏形。但是请注意,这时的Internet是专网,更没有什么VOIP,仅仅用来做一些低速的数据交换。后续随着DSP技术的发展,承载在Internet上的VOIP出现。而在那个时候,电信领域甚至连IP宽带都没有,一厢情愿的搞ISDN,幻想长治久安地用TDM网络承载语音、数据和视频。

现在的数通其实是电信和计算机领域都参与的一个交叉地带。可以看到在这个领域中,既有老牌的通信制造商运营商,也有计算机业新贵。

帖子中所述的计算机领域是指:自从上世纪40年代发明第一台计算机以来,计算机的从业者创造的一个个奇迹:PC、Internet、Email、WWW、VOIP。。。。正是这些计算机技术洗涤了电信领域的腐尸气味,引领了世界的潮流。


时间:  2005-10-10 10:56
作者: copyright111

以下是引用wulala在2005-9-23 0:51:00的发言:

所以,综合考虑,我认为, 3G做为一个广域的接入方式长期存在,而WiMax则是一个城域接入极佳的解决方案(比如在一个城市内提供无线高速通信服务,因为要在短期内形成一个大的网络比较困难,而在一个相对较大的范围内实现网络商用难度小很多。另外在一些旅游风景区,靠相对少量的设备也可以解决无线高速宽带接入,以及类似这些方案都很有应用前景)。


非常同意,个人认为二者将以互补关系存在。不一定是非要谁把谁剔除出市场。
时间:  2005-10-11 20:38
作者: meter833

支持讨论!
大家互相增加见识
时间:  2005-10-20 09:18
作者: dmc_lb

  
  在全球移动通信向3G全面演进的同时,宽带接入的无线化在世界范围内也已成为趋势。在SCDMA技术平台上发展而来的下一代宽带无线技术McWiLL,基站已具有每扇区下行15M、上行7M的传输能力。在相同地形环境下,McWiLL系统组网覆盖面积比WiMAX高4~5倍;在同频组网情况下,频谱利用率比WiMAX高3倍。自2004年以来,McWiLL已在重庆、广州等地建设了试验网,进行了一定规模的商用试验,使用效果良好。McWiLL在以上技术指标和商用进程上已大大领先WiMax。
专家指出,McWiLL充分体现了中国通信领域竞争力的提升,同时也为中国通信产业提供了百年来第一次超越欧美技术制式的绝佳机遇,为中国信息产业实现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前瞻技术突破树立了新的榜样。
时间:  2005-10-20 15:30
作者: zyygr

新手,顶!!!
时间:  2005-10-25 19:57
作者: aleng

要我说,3G是移动终端的选择方安,但是WIMAX是宽带的最佳选择方案!
我觉得最好3G和WIMAX同时进行
时间:  2005-10-26 13:24
作者: 骑马行天下

To Dmc_lb:
从语气上看感觉很像为SCDMA制式和其衍生物宣传:)
其实争论到现在,基本上大部分大侠认可一点,Wimax虽然技术更领先,但相比3G技术较不成熟。所以说,不管是什么制式,多么领先的技术,如果对现网的演进考虑不足,商用度不足,都不会成为主流。
时间:  2005-11-2 09:41
作者: sfxia

3G和WiMax应该是互补的关系。WiMax的数据业务速率较快,但覆盖距离短,只能作局部覆盖,没办法实现全覆盖和漫游。
时间:  2005-11-28 17:35
作者: 长城不倒

政府应该支持支持wimax:
1、从语音来书,2G完全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大家用过几个手机的人就会有明显的感触,换号是是一件多么烦人的事情,特别对高端商务人士来说,要打电话,不换。(3G好像没有考虑号码携带的问题)
2、3G强调的数据业务在手机上很难发展起来,数据业务业务主要用在PC上,或者相对移动的环境下便携上。3G初期也只能提供384kbps的数据速率,与目前联通的CDMA1X强不了多少,有多少人拿手机上网,用PC无线上网也那么慢。对于移动用户来说,只是相对的移动,现在PC上网走到哪里都有固网的宽带,速度快,收费低。
3、从很多运营商和设备供应商得知,从2G到3G,并不能进行平滑过渡,无论是CN还是UTRAN基本上都得新建,只有一些配套设备可以利旧,可以想象要多大的投资,对固网运营商来说投资更大。
3、wimax在数据上虽然覆盖小点,在带宽达到10M或者几十M时的确有很大的诱惑。
时间:  2005-11-30 11:37
作者: wzx22055

固网运营商的话音业务被移动运营商和VoIP分流替代,一直期盼能拥有3G移动牌照后花费巨资迅速建设一张移动网络,将已有的话音业务转移到移动网上,并与其它移动运营商抗衡。
但是,数年之后,几乎免费的移动VoIP也开始冲击移动网的话音业务,话音业务将无利可图,拿什么收回建3G网络的巨资投入?

所以,固网运营商获得联通的2G移动网络是不错的方案,但有了2G网之后,也不必急着建3G网络,用3G网络搞话音或数据业务均存在成本(包括终端购置成本)和质量的问题。而扩容现有2G网络的边际成本每用户才几百元。
时间:  2005-12-1 22:24
作者: yangyang1

支持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