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3降级 CTCS-3列控 这里说的C3降级不是涉及到所有,只是与通信有点关系的降级,全称叫非正常级间转换。就是在正常运行中出现的防护性降级,降到下一级(CTCS2)控制中运行。 CTCS3简称C3是从欧洲ETCS学来的,CTCS-3就类似ETCS2。对于这类系统欧洲制定了很多规范,做了很多试验,这些都是从网上能够查到的(二十多年前就有了)。欧洲的GSM-R通信为了适应列车控制的要求也制定了很多规范,也是可以从网上查到。而且随着技术的发展这些规范也在不断调整,也可以从网上看到如何调整。如果看到有不合理的地方,任何人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想法。 C3算是无线列控系统,无线有故障就不能很好地承载列控数据,列车行驶就受到影响。欧洲对通信网路提出的指标要求是根据ETCS2的控制方式得来。我不是做列控的,不了解我们的控车方式是否与欧洲一样,但我们无线通信承载列控的指标却是一样的。欧洲对这个指标有详细的论证,我们没有,说明我们铁路认为欧洲的情况与我们完全一致。 降级却是我国的首创。欧洲铁路ETCS2就是列车控制,没有分级别。如果出现系统问题(网络、车载、规范、……)那就要回到原点 - 停车。因此,在欧洲ETCS2运行初期,中途停车的事情时常发生。我们与欧洲列控已经有不一样,可是我们却是按照欧洲的标准进行设计和管理!没人提出是否对通信承载列控数据的检测指标有什么调整,说明专家们认为这些指标对列控无关重要。 降级的影响 C3与车速 我们说的C3就是无线列车控制,目前在国内C3线路包括了350km/h的列车等级也包括了250km/h的列车速度的线路。在这两种速度下C3对承载控制数据的GSM-R网络有什么不同要求吗?没有看到相关规范,但从检测的角度讲好像要求都是一样的。 从检测的过程看,不同的速度可能检测得到的结果不一样。 在300km/h速度下检测指标都很正常,但速度提升到了350km/h相关指标就不满足规范的要求了(标红的数据)。这些标红的问题会导致降级吗?信号部门并没有要求对这种高速飘红现象做出处理,不符合要求看来也没什么关系。可是,这条线路有一些列车是以350km/h运营的,一旦降级(速度降到300km/h)就会影响全线的行车调度。很多年都过去了,再也没有进行350km/h的检测,这种情况可能还存在。给大家都感觉就是反正通信规范指标就是样子,不必太认真了。 确实是这样,目前很多的通信规范制定都存在应付的现象,制定者应付执行也是应付(通信规范)。 如果确实没什么影响就应该调整检测指标,不能让大家都知道指标是摆设!目前的检测结果不符合指标的有不少,有影响吗?如果低速C3线路降级对运营没什么影响,至少可以放松检测指标(95%降到90%)。 降级带来的影响 目前C2列控下的速度可以达到300km/h。由上可知,对于低于300km/h车速的列车降级对运营并没有什么影响。因此,在设计速度为250km/h的线路无线系统可以不考虑过多的降级防护功能,比如说基站冗余。 可以按正常的网络进行覆盖设计,如果由于特殊原因:基站发生故障,降级到C2对运营并没有什么影响。而且这样的概率是非常小的(过去移动运营商统计的基站故障率为每年千分之二)。 所以说在某种情况下(如250km/h速度以下),降级可能对运营没有影响。但限制降级可能对很多方面都有影响。如: · 建设成本,基站密度增加(冗余)投资提高; · 维护成本,不能出任何问题,提高维护工作量; · 精神压力,承担责任扣减收入; 减少冗余的想法在近两年的线路中已有体现。我们在对某新开250km/h等级C3线路的检测中发现,非山区线路没有考虑冗余。检测人员提出覆盖有问题,维护人员告知,这条线速度低,也不在重要地区所以不考虑过多的冗余。但是不能公开说(可以心知),为什么! 同样,有个别350km/h的C3线路也出现冗余效果消失的现象,但很长时间没人提出,也没有调整。看来检测指标真是摆设了!
降级的责任 铁路的领导对非正常级间转换是很重视的,但下面的执行部门有时候好像不是很关注如何解决问题,更关心的是谁的责任。因此,在如何分辨责任的检测就比较吃香。而解决问题的建议可能很长时间得不到落实。
到底是谁的责任?三十年前我们铁路完成了山区组合列车同步操控的国家七五项目,但并不能在实际线路上进行应用。项目验收时组织了庞大的实际运行(主要是还涉及到其他项目),组合列车加挂了餐车和卧铺车供领导和记者们享用。但是由于控制方法不成熟,在出现无线通信误码时就启动紧急停车。结果餐车上的锅碗全在急速停车时掉落摔碎,大家只能吃面包。 后来十多年后,引进了美国的控制技术,在出现通信误码时还要参考其他信息:线路情况、列车状态、信号状态等。即使短时间没有通信也不会立即启动停车。 因此,是否降级与信号的控制方法有很大关系。说是分清责任实际上时推脱责任。结果造成了很多可解决的降级原因不能去解决:谁解决谁就沾包了。比如,外界无线干扰造成的降级,就可以变为都不管范围。虽然是无线电的干扰,但列控通信设备的防干扰不归通信管;信号管列控设备,但通信部分属于无线专业技术,信号可以不管无线技术。在这样的思路下,隐患一直存在下去,怎么还会有人说对C3降级很重视呢?!
统计一下与通信有关的C3降级案例,与冗余有关的好像很少,与设备有关的占很大比例。看来,规范的制定、设备的选择占据的责任不少,能解决吗?
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
在5G网络系统下的承载C3数据传输可能问题不大,已经在LET-R网络中做过试验。虽然信号部门还没有提出5G网络下对C3系统的要求,通信专业已经对网络的检测专利都申请了,可是没看到在列车控制状态下对通信网络的要求规范。感觉可能不需要专门的规范了,因为所有想提出的要求好像在5G中都不是问题。除非网络没有了。 从铁路控车高可靠的思路看,在5G系统下运行C3还需要冗余(无线网络)吗?只要有人提出了冗余可能是没人反对的。虽然GSM-R系统有些C3降级是冗余不当引起的,但撤掉冗余却没人敢提。 是像目前G网这样冗余吗? LTE-R已经做过试验,从无线承载C3数据的角度讲LTE-R和5G-R没什么区别,就是说LTE-R制定的无线网络要求对5G-R是一样的。对于C3那样的传输要求,5G系统的那些特点LTE-R系统都已经有了。好像LTE-R已有无线检测规范,但不是针对列控系统的。比如,如果在GSM-R的铁塔上设置5G-R基站,在开阔地区去掉2/3的基站同样满足承载C3数据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