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大校

注册:2004-8-111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4-12-5 13:14:0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回顾这两年全国宽带数据网络建设的历史,中国电信市场的开放加剧了国内新老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比如中国铁通这样的新兴运营商和中国电信这样的传统运营商之间的全方位竞争,而正是这种竞争在整个中国孕育出一个近十倍速增长的宽带网络市场。

  结合铁通重庆分公司在城域宽带网络建设中的经验教训,我们认为运营商建设宽带城域网络的目的决不是仅仅期望只开展某一种业务,尤其是对于新运营商。不能因为宽带城域网络的基础是数据网络,就认为在这样的宽带网络上只能开展数据业务。一方面缺乏有效的数据内容服务和应用,另一方面只提供数据接入应用门户业务,这样单一的宽带数据网络业务怎能负担起城域宽带网络建设的投入?而对于新运营商而言,底子薄,根基浅,不可能像国内传统运营商那样分别为不同的业务和应用建设不同的网络,而让优越的宽带数据网络只承担简单的宽带数据接入应用门户业务。

  结合铁通重庆分公司的具体状况,我们提出铁通重庆宽带城域网的建设目标是一个高速的宽带多业务数据核心网络,配合各种不同的宽带接入技术,提供“数据+话音+多媒体视频”等综合业务的服务。如下图所示,以软交换(Softswitch)技术为核心的下一代宽带网络正逐渐发展完善,它通过一个单一的核心数据网络,配合各种网关接入设备,如中继媒体网关(TG)、大容量接入媒体网关(LG),各种多业务接入设备通过不同的宽带接入手段如ADSL、HFC、LAN接入核心宽带网络,在统一的软交换和各种应用服务器的控制下完成各种话音业务、数据业务和多媒体视频通信业务。

  软交换技术所倡导的下一代网络为广大运营商带来了新的希望,宽带网络建设再也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而是能为运营商带来切实收益的聚宝盆。传统运营商能够通过网络的演进与整合降低网络运营成本,并进一步拓展新业务,新兴运营商能够通过单一的宽带网络提供多种综合业务,降低网络建设投资成本。

  以软交换为核心的下一代宽带数据及应用网络,从2000年就开始在国外商用部署,截至今天,包括澳洲电信、英国大东电话电报公司、美国Quest、Sprint和Verizon等传统运营商在内的众多运营商都已开始部署新一代宽带数据及应用网络。而香港宽频作为香港第二大电信运营商和新兴运营商,利用下一代网络技术与香港电信展开了全面的竞争,每个月从香港电信夺去1万5千多终端用户。

  在国内, 2001年伊始,中国铁通、中国电信、中国网通、中国卫通、中国联通就相继进行了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的下一代网络试验,并已取得了阶段性的试验成果,部分试验网络已经投入商用。

  仔细研究国内各运营商所进行的软交换宽带网络应用试验,不难看出,在将软交换引入宽带数据及应用领域之前,所有运营商及驻地网运营商的宽带数据及应用有以下特点:

分离的宽带数据网络与语音业务网络

  对于某些传统运营商而言,其宽带数据网络与其话音业务网络不能共用同一核心网络资源,如果采用以太网入户方式,则在用户网络接入侧也不能共用接入网络传输资源。虽然某些驻地网运营商倾注了大量财力物力进行小区的宽带数据网络建设,但是,由于只能提供宽带数据接入应用,同时给用户造成要同几家运营商分别签订服务合同,所以宽带数据应用网络的实际用户并不多。

非常有限的宽带数据应用

  从宽带数据应用的角度来看,这一时期的宽带数据应用只能提供给用户宽带数据接入的能力,简而言之就是用户利用此宽带数据网络只能上互联网查询相关信息;而互联网发展到今天,用户的期待已远远超出上网浏览的简单需求,用户希望能够利用宽带数据网络的广泛通达进行电话通信,能够享受一些高级的宽带数据多媒体应用,比如视频电话、协同应用、网络白板、一号通等。

  而将软交换引入宽带数据网络应用后,用户的宽带数据网络及应用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软交换基于分布式的开放网络结构

  软交换采用完全开放的网络框架体系。以话音应用为例,将传统交换机的功能模块分离成为独立的网络部件,分别位于网络的不同层次,比如负责业务与呼叫控制的软交换位于网络中的业务控制层,而负责用户接入和中继接入的网关设备位于网络的接入层。统一的宽带数据网络取代了传统交换机中各自独立的交换矩阵。传统交换机中各模块之间的私有协议被完全开放的业界标准协议所取代。

以软交换为代表的各种应用服务器是新一代的宽带数据应用的核心

  软交换是在开放的计算平台上,使用开放的工业标准,提供分布式的通信功能的软件功能实体,它为下一代网络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软交换支持多样化的宽带数据接入方式

  软交换可以充分利用现有的多种接入网络技术,包括传统的电话接入网络通过V5接入中继媒体网关,集团用户的小交换机通过PRI接入中继媒体网关,IAD通过快速以太网接入城域数据网络,MTA通过同轴接入HFC网络配合CMTS最终接入城域数据网络。

集成的话音和数据接入,配合成熟可靠的话音编码压缩技术极大地节省了整个网络的建设成本

以数据网络为基础的远程管理与维护使得网络的运营成本降低

  通过重庆城域网的商用试验,我们认为目前以软交换技术为核心的宽带数据及应用已经成熟,不仅可以取代现有的窄带电话交换网络,而且在业务的提供上也更加丰富和完备;应用软交换技术在现有的宽带数据网上开展传统的语音业务和多媒体业务,可以有效地提高目前宽带数据网络的资源利用率,提升运营商的竞争力

举报本楼

本帖有 2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6-16 00:04 , Processed in 0.150789 second(s), 17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