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查看: 3938|回复: 0
打印

基站工艺要求 [复制链接]

军衔等级:

  新兵

注册:2007-4-25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25 22:48:0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一、基站选址要求
1.         远离大功率电磁干扰或强脉冲干扰(雷达站、广播电台、电视台等)
2.         与高压线的水平距离必须大于20
3.         必须远离存储易燃、易爆的仓库、企业和加油站,距离>20
4.         与高速公路国道线的隔离距离大于50
5.         考虑站址及周围的防洪、塌方、滑坡、断层、开山等因素
6.         尽可能避开幼儿院、医院
7.         避开在沼泽、湖、塘和河沟等洼地,以避免造成巨额配套投资
8.         话务量不高的区域(如人口稀疏地区和公路),尽量利用地形优势(如小山头、山坡等),避开阻挡,尽量扩大覆盖面和覆盖路段
9.         中等发达乡镇地区,考虑各扇区话务量的均衡,减少不必要的增设基站
10.     避免选择在开阔水面和十字街口转角的建筑上;市区相邻基站的位置应避免形成正四边形,以避免形成“乒乓效应”
11.     尽量考虑市电和传输线路引入、施工进出道路的方便,以及维护移动油机车进出的便利
12.     室外的信号的接收电平要求,城镇等密集城区的路面信号98%区域不小于-75dBm,乡村、平原等区域的路面信号95%区域不小于-80 dBm
13.     基站的征地面积控制在100平方米左右
14.     市区基站的天线高度根据情况取3045 m,市区G网站距要求大于400 m,市区C网站距要求400~600 m。有条件时天线高度尽量靠上限(45m
15.     郊区基站高度根据覆盖需要取4560 m。郊区基站站距也应严格控制,根据设计需要确定,在保证覆盖、容量需要的前提下不实施小区分裂,尽可能减少建站的数量
16.     租用机房时尽量选择位置、结构、高度符合设计规定的设站条件。租用房的面积宜在15 平方米以上,层高大于2.8 米,承重不小于600Kg/m2或根据设备要求。对于宏基站,自建机房的面积宜控制在1230 m2;对于微基站,自建机房的面积宜控制在10~15m2或采用室外一体化机柜
17.     各扇区天线主瓣宜对人口密集区,同一交换区内(主要指平原或覆盖连片的地区)基站天线方位角尽量一致,天线正对50 m以内不能有高大建筑物阻挡(如选址困难必须使用有阻挡的机房,应尽量设法将天线延伸到能够绕开阻挡建筑的位置进行安装)。“孤岛式”基站的天线方位角应按实地情况合理确定
18.     对于租用楼宇基站,尽量不建楼顶铁塔和框架高桅杆,而建拉线塔和短桅杆
19.     自建机房设计必须满足今后扩容和增加新系统的需要,租用机房基站尽可能考虑到满足室内、外部分安装位置增加新系统的需要。
20.     自建铁塔须有预留平台。
二、自建机房土建要求
1.         建筑面积应控制在1235m2之间,层高3.5m
2.         机房建筑面积的确定标准
a)         建筑面积34m2,使用面积约27m2,适用2~3个宏基站且作为传输骨干节点
b)        建筑面积26m2,使用面积约20m2,适用2个宏基站或1个宏基站和1个微基站
c)        建筑面积18m2,使用面积约13m2,适用2个微基站或1个宏基站和1个微基站
3.         地面承重要求:蓄电池组位置负荷为10KN/ m2,机架安装位置负荷为6KN/ m2
4.         墙体应采用实心墙,墙体应垂直,墙面平整,内外墙须进行粉刷
5.         不开设窗户,但应预留馈线窗,馈线窗的下沿高度为2.5 m,且内高外低
6.         机房的大门应一律外开,要求做到平整、密封、不受雨淋,并装防盗锁
7.         房顶应作防水层,做到机房顶和墙体不漏水、不渗水
8.         尽量不建彩色钢板房;需要建的必须做好隔热和密封,且能抗12级台风
9.         机房如建在地势低洼地带,一层机房有可能低于洪水水位的,地面层不能安装设备并且不需做墙体,采用框架混凝土柱梁升高、支撑机房,安装设备的地板平面的高度必须确保高于最高水位,保证机房不被水淹
10.     尽量减小围墙的尺寸并充分利用机房的墙体
11.     围墙宜采用“五寸墙”或“空斗墙” 加“柱墩”,墙高2m,墙体应垂直,墙面平整,围墙宜克顶,墙面粉刷处理宜采用 砂浆材料,墙面的颜色须与环境协调
12.     围墙、围墙门应完整,围墙和机房门的位置要方便人员或车辆的出入
13.     围墙内地面必须用砂石土回填平整,进出基站的道路应进行平整,以方便维护车辆和移动油机的进出
14.     覆盖低话务山区地形的微基站可选择室外落地式一体化机柜、或室外一体化基站加“H杆”方式,必须具备防雨、防潮、防腐、防盗、隔热和通风等功能
15.     落地式室外一体化机柜内含蓄电池、开关电源模块、浪涌抑制器及简单的配电空开和接地排,并为小型ODF/DDF混合单元、光端机和一套微基站设备预留安装空间
16.     落地式室外一体化机柜安装的水泥承台尺寸约为1.3 x 1.6 m2 (具体视机柜供应商产品定),承台中间分别预留下走线(馈线、电源线等)的管孔
17.     室外一体化机柜安装时应考虑侧面安装的热交换系统应位于阴面
三、基站市电引入要求
1.         自建基站宜采用市电10Kv的高压电力电缆埋设引入,宜采用专用变压器供电。如引入高压有困难或工程投资较大时可采用三相五线制3Ø-380v低压交流引入使用。在无三相电源的情况下可使用单相~220v低压交流电源。
2.         基站电力专用变压器高压侧的三根相线应分别就近对地加装高压避雷器,电力变压器低压侧三根相线应分别加装低压避雷器,变压器外壳,低压侧的交流零线,以及与变压器相关的电力电缆的金属外护套应就近接地(一般由电力部门负责)。
3.         宏基站宜采用20KVA(单网、两网或三网)。
4.         微基站宜采用10KVA(单网或两网)。
5.         中心站根据设计要求确定。
6.         输入电压: AC 220V/380V 三相五线制或单相三线制,输入允许变动范围:85%~ 110%,单相范围为187-242V,三相范围为323--418 V,输入电流谐波成分不大于25%(规定3~39THDA
7.         输入频率:额定频率为50Hz,允许变化范围:50Hz4%
8.         功率因素大于0.85
9.         多雷暴地区的自建机房基站低压动力电缆进机房应采用铠装电缆,地埋进机房,且电缆两端外皮接地;非铠装电缆应穿钢管地埋进机房,且钢管两端接地,地埋的长度一般为15米。其它地区按设计要求选用电缆。
10.     对于部分存在着电源波动和强电流冲击可能的站点,可根据设计的要求,在站内低压交流配电系统中加装B级浪涌保护器。一般基站的B级浪涌抑制器容量取60KA,在山顶等易受雷电冲击的基站容量取80KA,城区大楼内的租用基站如市电直接取自楼内业主的配电房,B级浪拥抑制器可不用。站内低压交流配电系统中引出的零线不作重复接地
11.     自建变压器基站应设有围墙等防护措施,同时要求在变压器下悬挂禁止攀登、防止触电的禁示牌和防攀爬措施
12.     市电的引入和负荷设备连接,相序必须符合国标并注意各相间负荷的均衡。
四、移动通信基站地网要求
(一)地网指标要求
基站工作接地电阻:小于5欧姆。
山顶自建机房基站在按本规范敷设,接地系统且连接良好的前提下放宽到小于10欧姆。
架空电力线和电力电缆护套及变压器(100KVA以下)保护接地电阻值应小于10欧姆。
(二)自建机房
1.         基站地网按均压等电位的原理设计,即采用按联合接地的方式,由机房地网、铁塔地网和变压器地网组成,地网间必须用水平接地体作不少于两处以上的连接。
2.         移动通信基站的接地应以追求 “接地系统良好”为主,以 “接地电阻较小”为辅为原则,在联合接地系统电阻值过大的情况下再采取降阻措施。
3.         水平接地体采用扁钢,其规格≧40 ×4
4.         垂直接地体采用角钢,其规格≧50× 50 ×5;垂直接地体采用钢管,其直径≧50毫米,壁厚≧3.5毫米。垂直接地体长度1.52.5米,垂直接地体间距为其自身长度的1.52倍。
5.         自建机房的地网敷设必须以“田”字形水平接地体加垂直接地体作为基本要求,再充分利用机房建筑物的基础(含地桩),铁塔基础内的主钢筋和地下金属设施都作为接地体的一部分。当铁塔设在机房房顶、电力变压器设在机房楼内时,其地网可合用机房地网。若机房设在铁塔下,则塔基地网即为机房地网。机房应建在“田”字形水平接地体上面,其“田”字形地网外沿基本与机房建筑物的散水点位置一致。机房基础钢筋的主筋在四角应分别与“田”字形地网的四角用水平接地体焊连。
6.         基站室内和室外接地引出端子须用接地扁铁分别从“田”字形地网机房的短边分别引出到室内和室外,并在第三边引出测试端子。
7.         基站位于高接地电阻区域,又是高雷暴区的情况,可扩大地网的面积,即首先考虑在地网外围增设1圈或2圈环形接地装置。环形接地装置由水平接地和垂直接地体组成,水平接地体周边为封闭式,环与环之间每隔5米相互焊接连通一次,也可在铁塔四角或环的四角辐射延伸接地体 (即散流带) ,此散流带可用40 x 4扁钢为材料,水平埋深0.8米。散流带不需深埋,因雷电流有沿地表扩散的特性。延伸接地体长度宜为1030米。
(二)“H杆”型室外基站
1.         H杆”型室外基站,其地网敷设必须以“日”字形水平接地体加垂直接地体作为基本要求,基站的两根支撑杆应分别立在“日”字形水平接地体的两个框内,其“日”字形地网的外尺寸约为“3m x5m”。
2.         避雷地、工作接地和保护地共用地网,避雷地、工作接地引出端子须用接地扁铁分别从“日”字形地网的两短边分别引出并沿两支撑杆引接到避雷针和设备接地排,并在第三边引出测试端子。
(三)室外一体化机柜基站地网要求
落地机柜的地网要求类同“H杆”型室外基站的“日”字形地网,其工作地和保护地共用,须从“日” 字形地网上用扁铁引出,避雷地应从联合接地的塔桅地网上引出,工作地网和铁塔地网联合接地。
(四)租用机房地网要求
1.         找出原建筑防雷接地网或专用地网,并就近新设一组地网,三者相互在地下焊接连通作为联合接地网。如大楼附近无法进行自建地网施工,而大楼防雷地网或专用地网可用,则可以直接代用基站联合接地网。
2.         租用大楼基站自建地网的敷设应以“线形”水平接地体加多根垂直接地体方式为基本要求,一般沿建筑物的散水点或花坛位置敷设。对于有避雷带的大楼基站,自建接地网应保证10米以上的敷设长度;对于无避雷带大楼基站,自建接地网应保证15米以上的敷设长度,而且接地电阻需小于等于5欧姆。接地引出点应从“线形” 水平接地体的中部用扁铁引接。
3.         对于租用机房基站的接地,室内、室外地分别从机房外自设的接地网的最远位置上引接,采用95mm2的多股铜缆或40×4的热镀锌扁铁分别引至室内铜排和室外地排。室外接地铜排采用镀锌扁铁与避雷带连接,或借助室外走线架与避雷带焊连。
4.         对于无法进行地网施工且无现成地网可以取用的租用机房站点,在楼顶设立机房,并在楼顶避雷带上找三个相隔3米以上的位置用扁铁可靠焊联作为机房联合接地的引出点,联接到室内和室外接地排的施工方法同地面联合接地网。
五、基站机房装修要求
1.         电气线路布放宜采用明线槽,不走暗线。机房内电源线通过线槽和扣线板固定、布放整齐,墙上2.5米高度处不宜做水平线槽,以免影响室内走线架的安装固定;机房外走线须用线卡对墙固定。机房至少安装两支40W的日光灯,2个“2 x 3”的插座和2个空调插座, 插座地须与交流保护地可靠相连。照明开关应安装在进门的侧墙位置。
2.         浪涌抑制器和交流开关箱的安装位置须综合考虑浪涌到接地引出端和交流开关箱到开关电源的距离最短、走线美观等因素,交流配电箱内的空开标签的标写必须清晰、完整。
3.         机房地面装地砖或刷耐磨漆,内墙面平整、天花板平整,涂料粉刷干净、均匀。装修材料宜用40x40的普通防滑地砖和国产乳胶涂料。
4.         基站要求不开窗户,对已有的窗户要进行密封或有隔热、采取遮阳措施。
5.         租用商品房基站,楼板承重达不到要求(主设备安装区不少于600Kg/m2或根据设备要求,蓄电池安装区不少于1000Kg/m2)时,需用槽钢加固设备安装区和蓄电池安装区
6.         基站机房门的四周应密封隔热良好且有防雨和防盗措施。机房内部的分隔和机房门均应采用不可燃烧的材料。
7.         基站电表箱、油机切换箱应安装牢固、位置合理,便抄表和移动油机接电。注意:电表箱应安装在油机切换箱市电引入端子之外!保证箱体的安全,做好接地。
8.         租用机房在楼上时油机切换箱必须安装在一层移动油机进出方便的位置。
9.         为防止小孩玩耍时触电,要求将电表箱和油机切换箱安装在小孩接触不到的高度,并且要上好锁。
10.     线、缆、扁铁等沿墙面上下楼每隔1.5米应固定一次,不可悬荡。在易磨损处要对线、缆做保护处理。
六、设备安装要求
(一)基站天线安装
1.         全向天线间距要求大于4.5米,铁塔上全向天线离塔身的间距要求大于3米。
2.         定向天线同向波束间距要求大于4米。
3.         天线的前方不应有阻挡。
4.         天线应在避雷针45°的保护范围内。
5.         CG网共站天线位置安装要考虑空间隔离,要求相互之间水平距离为30米,垂直距离为5米。达不到此条件的要安装滤波器。
(二)光缆进基站机房
1.         多余的光缆应用余线架盘在终端杆上,不能盘在机房内,或挂在铁塔上。
2.         终端杆到机房建议光缆地埋进机房,光缆不能地埋进站的也应通过钢绞线对墙做固定钢拉扣架挂。
3.         光缆进机房时金属加强芯必须固定,加强芯与室内机架、机框之间必须做好绝缘,并通过16mm2软电缆与室内接地排做好连接(电缆由室内设备安装单位提前预放)。
4.         禁止直接拉光缆飞线,严禁将光缆钢绞线固定在铁塔上。
(三)基站馈线安装
1.         室外馈线每隔0.8~1米用馈线卡固定一次,用钢绳水平吊挂挂钩间距不大于1米,垂直下的馈线如无固定位置则应采用挂套吊拉(如外爬单管塔内的馈线);馈线进机房前须做防水弯。
2.         馈线弯曲的曲率半径应大于:500mm---7/8馈线;1000mm---1 1/4馈线; 1500mm---1 5/8馈线。要防止造成馈线凹陷。出现馈线凹陷时必须返工重做。
3.         馈线跳线与天线间的室外接头、馈线与接地条间要用防水胶和防水胶布密封处理。
4.         在机柜上方同扇区馈线接头应并齐,扇区间接头均匀错开,接头与走线架间须隔离或采取绝缘措施。
5.         馈线、电缆、光缆等进馈线孔应做密封处理,空余的进线孔也必须封堵。
6.         驻波比测试指标
天线驻波比小于1.4
天线带馈线:初安装时驻波比小于1.3;工程初验测试时驻波比小于1.35
7.         所有馈线接头处胶带绑扎必须密实,无胶泥漏出。
(四)基站室内走线架安装
1.         机房内的走线架安装应以中间支撑和端点对墙加固方式为主,一般要求为“T 字形方式加部分垂直走线架。
2.         走线架高度一般在2200~2500之间,保证机架上风通畅和线缆弯曲半径足够大,走线架位于设备上方,一边与设备正面上下对齐。
(五)基站室内设备机架安装
1.         排列整齐、固定牢固,手摇不晃动;宜对走线架加固。
2.         相邻的机架应紧密靠拢,整列机架的前、后面至少有一面要求对齐为一条直线(一般情况下前面对齐),单个机架的垂直度偏差应小于3mm
3.         施工中注意保护好机架的漆面,有损坏的按原样进行修补复原.
(六)基站室内走线、扎线
1.         走线应整齐美观。按照施工图设计的截面图布置。
2.         扎带应采用‘8’字扎线法,电缆应扎成‘品’或‘田’字型,扎线方法一致,间隔均匀;扎带不能太紧而勒伤线缆。室外线缆的绑扎必须使用黑色扎带,室内宜用白色扎带。每种线缆的扎带应统一。扎带头必须修剪平整,防止划伤人。
3.         线缆上下走线架必须垂直,尽量不交叉。
4.         所有的缆线两端必须做标签。光缆、尾纤、电源电缆、接地电缆、信号线、馈线、跳线等采用扎带式塑料标签,并用油漆笔标写。
(七)基站蓄电池安装
1.         电池极板螺母应紧固,极板盖板齐全,电池电极盖上的测试孔应朝外。
2.         电池架安装一定要固定,每颗固定螺丝都要拧紧,不允许有松动的现象;每根电缆线均须用标签标示正确。
3.         电池连接极板处应涂导电油膏;引出极的裸露部分应缠胶带绝缘。
4.         电池不应安装在空调室内机下方。
5.         不同性能、规格和出厂时间的电池不能混合组合使用。
6.         蓄电池组金属支架不允许接地,防止短路事故。在电池安装连接、电池组并接时,操作用的扳手一定要包好绝缘胶带,严防短路,所有连接螺栓上的铜鼻子都必须配套压平垫片、弹簧垫片并拧紧螺帽。
7.         电池安装完成后,若放置时间长(3个月以上)应进行补充充电。
8.         蓄电池至开关电源采用多根电缆连接时,应保持每根正极电缆长度一致,每根负极电缆长度一致,以保证每组电池充、放电电压的一致。
(八)基站开关电源安装
1.         电缆敷设的路由、路数及布放位置应符合施工图的规定;
2.         使用导线的规格和绝缘强度,总熔丝和各个分路熔丝的容量均应符合设计要求,所有线缆均吊上塑料标签按设计做好标号;各个空气开关面板必须标明所连接的设备名称。
3.         电源电缆应采用整段的线料,不得在中间接头。电缆与设备接线端子应连接牢固,使接头接触良好,保证电压降指标及对地电位符合设计要求。
4.         开关电源的浮冲电压及均充电压设置符合电池厂家的要求,并符合设备供电的要求。
5.         每个开关整流模块的输出电流尽量调整到一致。
(九)基站交流和直流电源线、缆颜色
1.         交流电源线外护套为黑色,内芯线颜色为:A相黄色、B相绿色、C相红色、接地中性线蓝色、不接地中性线紫色。
2.         开关电源至蓄电池的直流电源线正极用红色,负极用蓝色,线经要求为95mm2
3.         保护地的接地线采用黄绿双色线。
(十)基站空调安装
1.         基站空调室内、外机组的安装必须水平、稳定、牢固,室内、外机组的位置必须利于出风和散热,室外机宜考虑一定的防盗措施。
2.         空调室内外连接铜管要固定,排水管不应漏水,且位置合适。
3.         外机与室内机的连接管必须由下向上引入室内,以防雨水顺管子流进机房;
4.         排水管子的位置不能高于室内机凝结水容器,将空调冷凝水引入下水道;
5.         室内机不得安装在蓄电池等设备的上方,以防冷凝水滴在设备上造成设备的损坏!
6.         做好机壳的接地或交流电源插座的接地。
7.         机房空调冬季无需制热,只需要定期进行除湿。
8.         空调安装完毕 要进行有关的测试和记录,其中包括电流测试、压力测试、绝缘测试等。

举报本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7-20 21:35 , Processed in 1.079586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