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今天,我们谈谈浙江移动系统集成公司,这家公司具有典型的代表性。因为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转型周期存在巨大的机会,但一家公司做大容易,做强却很不容易。因此,我们想继续聊聊转型、产品、PLG等深层次问题。
01 大时代!
对于中国移动而言,目前正处于三个大型的机遇期。
1、 数字经济时代 2、 新基建周期 3、 数字化转型
数字经济时代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第三个经济形态,其不是周期,而是经济形态,其将如同工业一样深度影响未来的经济。
而数字经济的核心抓手有三:
1、 新基建 2、 数据 3、 数字化转型。
实际上,新基建周期是朱格拉周期,每10年一个周期;而数字化转型实际上是数字经济的主体任务,即政府、企业这些市场主体必须实现数字化转型。
但数字化转型很难,其不仅仅是信息化,更是智能化,也是是数字化。
数字化转型是数字经济时代最难啃的骨头,没有之一。
因此,中国移动身处数字经济时代这一大时代之中,但如何牢牢抓住却是难题之一,却也是最大的战略机遇。
02 大时代,小公司!
浙江是中国数字经济推进最快的省份之一,因此如何支撑浙江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如何抓住这次巨大的产业机会,是浙江移动、浙江移动系统集成公司的机遇和难题。
浙江移动系统集成公司,很有意思:
1、营收50亿左右; 2、人员800人上下; 3、项目3000+; 4、业务范围覆盖浙江所有地市; 5、千万级规模产品4个,30+产品; 6、浙江移动政企的支撑单位。
这样的公司,在中国移动内应该是个小公司;但是在浙江范围内,应该是DICT领域的大公司,因此其具有好的标本研究意义。 对此公司,我们有三个担心:
1、 项目不缺,但支撑、人员等需求敞口越来越大; 2、 项目越来越多,如何实现自己的核心产品,即SLG和PLG之间如何切换? 3、做大和做强之间,如何选择?
03 小公司的做大与做强
浙移集成实际上面临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现在如此巨大的市场,如此多的数字化转型需求,究竟采用哪种方式吃下来? 总结起来,无非三种:
1、挑最好吃的部分,吃下;
2、挑最适合自己能力(产品)的部分,吃下;
3、不管什么,全部吃下。
因此,我们看到一个公司核心战略的定位,即一边是浙江省发展迅速、迅速膨胀的数字化转型需求;另一边是自己比较孱弱的产品、技术能力,以及人员队伍能力,那么如何选择呢。
这不仅是浙移集成,也是中国移动政企体系的难题。
实际上,不同的策略对公司的发展绝对具有深远意义的影响:
(1)策略1,选择最好吃的策略。这实际上是走利润最大化的模式,但是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收入不会迅速膨胀,另一个是业务方向依然是多向的,依然不聚焦。
(2)策略2,选择最适合自己发展的模式。这实际上是做强的模式,即紧紧聚焦,聚焦自己的核心能力、核心产品、核心业务,但是短期内收入不会迅速膨胀,但利润会不错。
(3)策略3,全部吃下的模式。这实际上是迅速做大的模式,即快速发展业务,迅速把公司做大,但是做大后会留下非常难以处理的后遗症。一旦公司做大后无法做强,就会发现自己陷入巨大的泥坑中,你挖的越大你就陷入的越深。
因此,做大和做强,是横在我们目前必须做的选择题。
有人会说,做大和做强,我同时选。
是的,的确可以同时选,但是这不可能。
一边是如此庞大的项目压下来,一边是坚定不移的把核心人员放到自己的产品上,这可能吗,这在中国移动体系内,肯定是不可能的。
04 迅速做大的后遗症!
面对公司的收入、收入增幅KPI,我们只能选择做大。
没有选择的选择。
那么好了,我们不妨闭起眼来设想假想一下:
1、如此多的招标,需要如此多的人编写方案,去投标,做做客户关系;总之市场、支撑部门在投标季节那是一段瞎忙啊,忙的天昏地暗。
2、拿下了很多标,还没高兴,就开始如何拿什么产品去交付,找什么开发队伍去做需要开发的部分,系统集成如何搞?总之,更多的烦恼来了。
3、客户是如此的难缠,一次一次的变化需求,总之无法满足快速变化的客户需求;不仅仅是自己烦了,后面的第三方队伍也烦死了,项目进入巨大的不可控之中。
4、项目好不容易定下来,开始交付,但是交付过程又出问题了,系统一次一次的宕机,越是领导来的时候越宕机,一点脸面都不给。
5、交付不是交付,那是交命。好不容易交付出去了,客户的钱却不给了,自己人员在前面要,后面的支撑开发商不干了,反复和公司要款。这个时候,客户又提出新的要求,让增加一些新功能,这如何得了啊!
6、最后的结局就是,到处都需要人,所有的项目都延期,算好的利润都变成亏损,这些客户都是阎王,真是无处话凄凉啊。
咋办呢,招聘啊,迅速增加人手啊,选择更多的第三方开发公司啊。。。
我们就从小泥潭中挣扎到大泥潭中。
事情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不可控,看着收入越来越多,但是公司的发展模式、路径和方向,好像已经不是自己可以控制的。 公司就在这么不可控中向前,心里还有底吗?
综上,这些设想的事情,在中国的软件行业已经发生了N年;到目前为此,中国没有伟大的软件公司,就这个原因,起初的定位最后都变成不可控的状态。
无非,我们把这些已经发生过的场景,搬到了中国移动而已。
05 经验和建议!
我们研究了浙江移动系统集成公司的案例,从此公司的发展中,我们找到几个关键点,我们将其提炼出来,作为经验也作为我们的建议。
1、 坚定探索PLG模式
行业市场的SLG和PLG模式,目前是行业市场的热点话题之一。
对于中国移动的政企体系,SLG和PLG模式的选择也是重要难题。面对如此迅速的政企市场,如果不去抢占,那可能有问题;但是完全按照SLG模式,那么就变成不可控状态。
浙移集成,给了我们一点启示。
那就是,必须从众多繁杂的项目中找出可以大规模的场景。从这些场景中定位一个核心产品,而核心产品必须能标准化通用化,可复制、有竞争力,而且必须具有较大的市场空间。
因此,我们实际上做是提取最大公约数,那么庞大的数字群,如何找一个大家都可以除去的公约数呢?这和众多的项目中找到一个标准化通用化的产品(场景),有很大类似之处。
而这,就是PLG模式。
PLG模式,其最大的难点是大规模场景的定位。
2、自主集成研发能力
在如此发展迅速的政企(行业)市场中,管战建模式有优势,但是也有较多问题。
1、 市场变化多端; 2、 定制化要求太多; 3、 需求变来变去; 4、 支撑响应时间严格;
因此,严格按照省公司和专业公司之间的分工体系,对于市县一级的项目,估计是个灾难。因此如何更好的适应,是个大问题。
因此,在省公司内部设置一个开发机构,是比较好的解决方法。
这相当于OS应用和硬盘之间增加一个内存,即BUFF,实际上就是这个道理。
因此,如何打造省公司针对复杂多变的本地化新项目,如何实现一定规模的自主集成研发能力,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之一。 而专业公司,更多的是能力平台、系统平台、中台以及高度规模化的产品,或更合适。
3、软硬结合的模式。
软件有软件的好处,但是开发太浪费时间。硬件有硬件的好处,简单方便。
但是不结合起来,估计软件、硬件单独交付、支撑估计是不赚钱的,因此数字化转型的项目,我们认为软硬结合或是个即解决收入又解决利润的方法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