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上士

注册:2020-4-1822
21#
发表于 2020-4-20 16:47:25 |只看该作者
(四)1G的落幕
第一代制式技术落后,仅提供话音服务,业务种类单一,技术上存在容量不足,无法满足大规模的接入,制式不统一导致无法跨网漫游,模拟制式固有保密性差等问题,但作为国内第一个大规模商用的网络,蜂窝技术以及网络运维得到验证与锻炼,巨大移动通信的市场潜力被挖掘并点燃,正式拉开了蜂窝移动市场的序幕,故在1G规模建设不久即开启2G网络的建设。

发达国家及地区在90年代中末期即已启动了模拟网络的退网和转网,例如香港要求1997年7月1日前所有模拟网必须转为数字网。中国模拟网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已经基本没有新增用户,也停止了网络扩容,甚至通过网络整合等降低运营成本,最终在2001年底彻底退出市场,部分设备支援给非洲,而对应的频谱也分给中国移动的GSM网络使用。中国的模拟网退网较晚,这也是中国地域差异大,经济及通信产业落后等多重因素决定。

举报本楼

军衔等级:

  上等兵

注册:2011-8-225
22#
发表于 2020-4-20 22:34:48 |只看该作者
MARK,强贴留名

举报本楼

军衔等级:

  大将

注册:2009-1-181640
23#
发表于 2020-4-20 23:43:45 |只看该作者
此贴必火,先留名慢慢看!

举报本楼

军衔等级:

  少将

注册:2018-8-8261
24#
发表于 2020-4-21 09:24:26 |只看该作者
早期使用大哥大的,都是大嗓门,一是炫富,二是网络及手机通话质量略差

举报本楼

军衔等级:

  新兵

注册:2018-12-3
25#
发表于 2020-4-21 09:38:17 |只看该作者
Mark,占个楼

举报本楼

军衔等级:

  中士

注册:2015-7-207
26#
发表于 2020-4-21 10:25:36 |只看该作者
致敬

举报本楼

军衔等级:

  新兵

注册:2020-4-91
27#
发表于 2020-4-21 17:53:38 |只看该作者
先顶再看

举报本楼

军衔等级:

  上士

注册:2020-4-1822
28#
发表于 2020-4-21 19:15:19 |只看该作者
2G
(一)制式介绍
1G虽然主流制式技术上支持漫游,但实际由于各国单打独斗,制式不同而无法实施,统一标准成为下一代制式的迫切需要,故标准制定也需要一个跨越国家的组织来实施。

2G时代全球仍分为几个标准,主流包括美国的D-AMPS和后起之秀窄带CDMA,日本的PDC以及欧洲的GSM,但其中GSM由于启动早,支持的国家多而在2G时代一枝独秀,并最终占据高达80%的全球份额。除了CDMA外,其余三种都是基于TDMA的多址方式,这也是2G时代的主流技术。

为了实现欧洲统一的制式,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技术委员会下的移动特别小组(Group Special Mobile,GSM)于1982年成立,开始GSM标准的制定。这也是技术演进固有节奏,即在上一代完成标准制定并开始商用后,即启动下一代的演进技术研究和标准立项。GSM成立标准组织时,还没有决定用数字还是模拟,但针对移动通信的1G硬伤:制式不统一频谱不统一,作为考虑全球漫游需求的标准,首先是统一了900M这个频谱;到80年代中期,针对各种多址技术并最终选用TDMA。在ETSI强力推动下,GSM第一版的标准在1992年即冻结,并被业界得到最广泛认可和接受。GSM的网元接口具有开放性,使网络中使用不同厂家组合成为可能。最终全球仅少数几个国家没有部署GSM,成为了2G时代事实上的国际标准。GSM的成功固然有1G的铺垫,但更多得益于制式得到广泛认可后参与厂家众多,产业链丰富,成本得以大幅下降。GSM的成功也超出了很多通信工作者的预期,以至于90年代中期就曾有预言手机用户最终会多于固话用户,这个在今天看来理所当然的结论,在当时可是颠覆性的,很多从业者都没有想到个人通信时代会来临的这么快。

D-AMPS制式标准由美国主导,并想通过大量存量的AMPS用户升级来实现,与GSM相比,其最主要的特点是与第一代AMPS模拟网可以共存, 并宣称可以相对经济的方式逐步地将AMPS平滑过渡到数字网络, 例如美国AT&T在美国提供850与1900MHz的双频双模服务,使用双模手机即可工作在模拟AMPS或数字D-AMPS的两个频段,这个也是我所知的首次双模手机商用。但无奈D-AMPS起步就输给GSM,导致最后市场份额差距越来越大。

PDC作为日本标准,诞生于日本通信与电子工业最发达时期,日本政府从产业战略角度考虑,想通过主导通信制式标准占领国际通信市场的高地,但也导致了在标准制定就具有一定封闭性,由于技术上并没有突出先进性,加上日本国际影响力与美国无法相比,导致主要应用局限于日本,我理解算是一个失败的制式,也一定程度耽误了日本设备商的国际化而最终在后面制式竞争中陆续出局。

CDMA作为2G时代的后起之秀,面世后受到很大关注,尤其通信大拿Viterbi的代言和背书,让国内部分产业人士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后面会有专门章节讲述该段历史。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家园分 收起 理由
家园副管06 + 30 + 30 感谢分享!

总评分: 经验 + 30  家园分 + 30   查看全部评分

举报本楼

军衔等级:

  上士

注册:2020-4-1822
29#
发表于 2020-4-24 01:33:46 |只看该作者
(二)GSM的建设
1G从部署到最终全部退网经历了十多年,即1G在很长时间内与2G共存,故GSM的初期站点基本首先选择与TACS共站。广东省在1994年左右启动GSM的试验网,入围了四家,包括爱立信、西门子、北电和意大利的Italtel,我当时负责配合Italtel工程师开通其中一个实验基站,被派来的是一位意大利老头子,和我交流最多的不是工作而是本地有啥景点,并经常让我给他做导游,与爱立信的工程师相比太显拖沓,故后来商用网被淘汰我也不感意外。广东省移动在首期工程最终选中爱立信为主要设备商,西门子则在DCS 1800MHz扩容工程上也占有一定份额。摩托罗拉在GSM时代相比1G时的风光无限则显得低落很多,据了解由于1G的巨大成功,内部的模拟部门权力很大,在经费、人力上都阻碍着数字系统的开发,从而拖了后腿。虽然在90年代末期,以华为和中兴为代表的国内企业也推出了GSM的基站及交换设备等全套自主设备,但外资垄断局面也直到好几年后,才开始从小量到规模进入市场。

GSM 900才开通不到两年,用户增长比预期快,900M频点已经不够了,故开始考虑1800MHz段的扩容。2000年左右则开始部署GPRS网络,主要供应商仍为爱立信。GPRS网络也让通过手机收发电子邮件,在互联网上浏览等变得开始普及。

中移动的GSM网络虽然94年即开始建设,但由于3G进度一再推迟,到最终拿到TD-SCDMA牌照后,网络建设和优化也很折腾,即使到了4G初期也存在语音服务问题,导致GSM/GPRS网络“超龄”建设,扩容足足持续了十多年,也因此打造出一张全球用户最大,覆盖最完善之一的移动通信网络。即使技术不断变革,这张网预期将还会在一段时间内继续作为中移动一张无缝覆盖的、基本服务保障的基础网。由于至今依附在这张全球最大网络上的存量用户和服务还十分巨大,最终的退网也必然是个渐进的过程,包括先逐步地对GSM频点退频重耕,且新扩容设备必须要考虑投资的连续性和可演进性 ,例如多制式基站是更合适的选择。但若放眼全球,GSM的退网早已经启动,例如早在2015年德国就对GSM到期的900和1800Mhz频谱重新拍卖。

到了90年代末期和21世纪初,广东室外基本实现了连续覆盖,接着开始进行一轮声势浩大的室内覆盖和深度覆盖,几年下来给国内产业创造出一个巨大的室内分布市场,一大批国内厂家,包括京信,国人,武汉虹信等也在该时期冒出。但室分系统往后也有发展的陷阱,分布网络及终端天线门槛低,重点是工程,早期盈利点则在数字直放站,但过去曾20万一台的大功率直放站,几年后不但市场需求大为萎缩,售价也断崖式地降到1万左右。故后期不少室分公司也往基站天线、专网小基站、塔上滤波器等方向扩展和转型。

联通94年成立后,也启动了GSM建设并于1995年7月开通,但总体网络投资不如移动,而且联通基站建设初期,由于缺乏基础网络,大量采用微波的无线回传,在暴雨或雷电下难免有传输的恶化。另外,联通成立初期作大量社会招聘,虽然也吸收了个别原邮电体系人员,但更多是形形色色的相关行业人员,电信业务方面的运营经验及内部管理都不如邮电体系的中移动,导致用户数和网络口碑都差于移动,更多靠打资费优惠的牌,这种口碑也一直延续到后面的3G和4G。中移动刚完成从电信的剥离后的那几年,移动优势还在持续扩大,估计那几年也是移动员工待遇对比联通员工待遇差距最高的几年了。但不管移动还是联通,GSM时代算是移动通信运营商最风光的时代,尤其当时能进入一线城市的中移动公司编制相当难,收入也明显高于当地的做固话和数据传输的电信公司和绝大部分企业。虽然那时候华为、中兴等已崭露头角,尤其华为员工收入也已相当高,但总体上若论社会地位还是不如中移动的员工。

联通的出现带来了移动通信市场竞争局面,一部手机的初装费也因此从90年代初期的2万降到98年的3000,月租150,当然还是双向收费。降价后进一步带动用户数连年大涨,97年新增的移动用户数目已经首次高于新增固话用户。但相比香港和澳门,普及程度还是有明显差异,95年到澳门,看到街上卖水果的摊主都每人一部手机,还是着实让我吃了一惊。

爱立信早期基站是RBS200系列,后期是RBS2000系列,跟TACS基站相比,机柜尺寸明显降低了,安装也更方便,基站的占地面积相比有了不少的节省。后期产品进一步紧凑化,总体上单机柜完成全部基站功能,并推出室外机柜,进一步降低站址要求。早期GSM900与DCS1800分开机柜,后来也实现了双频基站。基站设备总体趋势是设计上模块化、高集成化并降低互联;功能上多频化、多模化,后者就是Single概念,很早就有而且也容易理解为一种技术潮流,但爱立信担心Single化会做小了宏基站的市场蛋糕,故在这方面犹豫,被华为的singleRAN抢了先机,后来事实证明并没有做小蛋糕。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射频拉远(RRU)基站的商用上,基站设备分为基带处理与中射频模块,爱立信很早(不确定是否最早)提出将中射频模块独立到室外,但碍于技术难度,以及缺乏足够的变革动力,结果由华为将RRU方案做起来,并获得很大成功,进一步简化了站址的要求和安装,而且给网络扩容、升级带来很大便利。RRU和singleRAN的成功是华为迈向主流供应商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中的故事非常多,但这里不展开了。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家园分 收起 理由
家园副管06 + 30 + 30 感谢分享!

总评分: 经验 + 30  家园分 + 30   查看全部评分

举报本楼

军衔等级:

  下士

注册:2019-4-223
30#
发表于 2020-4-24 12:06:13 |只看该作者
致敬前辈!

举报本楼

军衔等级:

  下士

注册:2013-11-263
31#
发表于 2020-4-27 17:05:13 |只看该作者

举报本楼

军衔等级:

  上士

注册:2020-4-1822
32#
发表于 2020-4-27 22:14:32 |只看该作者
(三)CDMA网络
CDMA的主角是两家公司:中国联通与美国高通。

2G虽然GSM占据主流地位,但还是存在技术上的强劲对手:CDMA,后者的标准IS-95于1993年才完成,比GSM标准进度晚很多。但CDMA作为后来者,技术上的宣传很成功,加上通信大牛Viterbi成为了高通的首席科学家兼技术代言人,使频谱效率高,保密性好,适合多径环境等技术优点在业界深入民心,直到10多年后的4G时代,偶尔交流中还会遇到CDMA的忠粉,怀念CDMA的光辉。但从工程实现角度,CDMA由于是自干扰系统,而且多径会破坏扩频码的正交性,导致大规模建网后有不菲的实际容量损失,这些都没有在Viterb的宣传中得到体现。

CDMA由于其宣称的技术先进性,95年成功商用后更在国内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当时业内有不少应该尽快建CDMA网络的声音。但中国的CDMA网络建设史很曲折,而且开始和过程中还掺杂了中美政治因素。我国当时已经成为全球非常重要的通信市场,更是增长最快的市场,巨大的市场发展空间使中国选择何种移动通信技术体制,都会对全球移动通信的市场格局产生重大影响。早在1993年高通就与我国签订了外场测试协议,90年代中后期当时正处于入世谈判的中国为了与美国交好,同时也是为了防止GSM的欧洲厂商独大,设立了一家有军队背景的电信长城运营CDMA IS-95,1997年开通了上海、北京,西安,广州四地CDMA网,在上世纪8、90年代,由于军费不足部队经商创收是允许的。电信长城用户发展最多是河北省,由于其资费明显低于当时还在邮电体系的中移动,例如入网费仅需要500元,月租25,通话费0.20/分钟,相比当时还是0.50/分钟的中移动优势很明显,加上经营得当,用户一度接近河北省总移动用户的20%。但当电信长城准备继续扩大其他城市网络时,1998年中央要求军队不得参与经商,此时长城网络变得前途未卜。

与此同时,国家为了平衡联通与老牌邮电体系的中移动的竞争格局,支持联通发展,有意让联通上马CDMA。联通内部也高度认可CDMA的技术优势,对该网络也充满期待,并在三个城市建了试验网。但1999年5月发生了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政治因素一度使CDMA前景变得很不明朗。直到2000年联通才正式获得CDMA牌照,2001年1月原电信长城所有CDMA网在经过几个月的资产清算后,连同部分频点正式移交中国联通,原长城用户在规定时间内必需转入联通CDMA网或GSM网。该网络用户在广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故当时不太关注相关事件,所谓的联通接管,主要是处理用户转网,长城网络由于采用非公网频率,而且是最早期版本设备,升级换代工作量大,联通主要看中的是连带分配过来的频谱。长城网络存量基站中还有部分AMPS和D-AMPS制式。

中国的CDMA大规模商用网络到最终上马虽然一波三折,但客观上却给国内产业的成熟争取了宝贵的时间,并抢规模建设前实现了产品的准备。CDMA技术相对GSM发展较晚,欧洲厂商在CDMA的投入远不如GSM/GPRS,故国家希望以这次联通建设能带动国内通信产业的发展,改变GSM市场被外国设备商垄断的局面。因此,联通这次发标的厂家均是中国厂家,以及外企在中国的实体,包括合资和在中国的独资企业,这次招标应该是中国移动通信史上第一次实现国内和国外跨国厂商真正对等地同台竞技。
但其实当时不少国内的应标单位背后还是OEM欧美公司设备,完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设备只有中兴、华为等极少数厂家。2001年5月一期设备招标结果公布,10家中标厂商与中国联通签订了总金额121亿元的合同。虽然最大份额还是给摩托罗拉和朗讯拿走,但中兴通讯以全套自己品牌的设备参加投标,并成功地获得了10个省(市)规模总计110万户的份额,这在我国移动通信建设史上还是第一次。华为则仅在交换设备拿了点份额,与其IS95的战略失误有关。

CDMA进入中国之初无疑被中国联通看好,并定位于高端商务用户,但结果几年下来,不但用户数不及期望,甚至连年成为了联通的财务包袱,甚至有人认为,该张CDMA网到了下一轮重组并卖出前,都没有一个财年真正实现过赢利。CDMA令人失望的表现,原因有以下几方面:2002年初才正式开通,已经错过了中高端用户入网的黄金期;联通据说花了大价钱请世界顶级的咨询公司麦肯锡做营销顾问,设计了绿色网络等宣传,并主打中高端用户,但用户体验的核心还是信号、掉话率、接通率等指标,CDMA作为一张新网,在强大的中移动GSM网面前并没有让客户体验出技术优势,业务种类上也没有自身特点;最后也应该是最主要的是运营中终端问题逐渐显露,高成本的CDMA专利授权模式,使整个产业链的发展远不如GSM,不但终端种类远少于GSM,且售价更高,但凭借联通实力并无力改变,而产业链的生态又是反过来严重影响着用户增长。

至此,我们再回头看看高通这家让CDMA产业链怨言不断的公司。高通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成功研发CDMA后,开始向标准组织申请作为通信标准,美国基于国家利益需要抗衡欧洲GSM,故很快批准为全国标准。在成为标准前高通已经将几乎相关所有CDMA技术申请了专利,这种以一家公司的专利技术,构成一个行业标准的行为,理应不会发生在标准组织中,否则任何公司开发CDMA产品,都必须要得到高通专利授权。然而,由于当时主要厂商的注意力在欧洲人所提出的GSM标准上,高通主推的CDMA技术在80年代中期,在业界还存在不小争议,并被怀疑商用的可行性,正是由于业界关注度不高而让高通有机可乘,变成了事实上的专利垄断标准。之后多年,高通也因为专利上“霸权”曾多次因被诉“垄断”,其中有名的是1997年,爱立信与高通就CDMA专利权侵害问题进行过长达两年多的诉讼与反诉讼,1999年达成互相授予专利许可的庭外解决。这场官司结束后不久,高通就把CDMA基础网络设备和手机业务分别转让给了爱立信与日本京瓷公司,脱变为一家专利许可和芯片设计公司。

CDMA研发及商用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其过程中不得不提及韩国,1991年国有的韩国电子与通信研究院(ETRI)就通过跟踪CDMA技术,与高通签订联合开发协议。顺便提下,ETRI在履行韩国国家产业战略和国内电子与信息产业技术支撑方面,做得很成功,事实上韩国相当多的通信产业核心技术,以及早期的半导技术是来自ETRI,而并非三星或LG这类大公司。ETRI能与高通达成协议,也间接证明了其在跟踪前沿技术方面的出色表现,我记得有次在日本召开的亚太ISAP年会上,ETRI就曾展示过一款基于表面二极管的金属形状任意可重构的反射面天线,当时这类技术还处于学术界研究阶段,但与ETRI交流中得知他们已经做了相关测试,可见他们对新技术跟得很紧,而且经费充足,有很强的技术实现和产业化能力。

在ETRI签订协议两年后,韩国决定采用CDMA标准,同年三星、LG等四家韩国公司与高通签订专利许可协议,三星、LG等韩国企业也随即加大了在CDMA系统和终端领域的投入。事实证明CDMA产业化的成功经验,对三星等几家企业的技术、研发、产品竞争力等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三星电子和LG电子才能随后成功进入国际GSM手机市场,前者更逐步从90年代后期起成为了全球的主要手机玩家。韩国在96年商用CDMA,并一度是全球最大CDMA市场,也一度成为高通的一个很主要的营收和利润来源。
但高通这家被业界称为“专利流氓”的公司,其授权协议实在苛刻:有效期15年,期间除了交授权费用,还需要购买高通芯片,并需要按照手机和设备销售额提成约5%。随着CDMA产业做大,韩国公司眼睁睁看着相当部分利润流向高通,也渐渐开始无法忍受这种巨大成本。为了与高通谈判中获得话语权,三星一直在大强度投入,包括在CDMA的新技术创新或演进领域,树立自己的专利,也正是在这种高强度投入下,以及靠着韩国几乎垄断的设备市场,三星自己也被长成了通信大鳄。但高通在CDMA专利上的霸权,不但导致CDMA阵营的越来越大的反弹,也反过来阻碍了CDMA阵营的壮大,例如到3G来临之际,连韩国这种铁杆盟友,也开始考虑选择WCDMA,以分散CDMA的专利风险。

中国作为后来者,很清楚专利的代价,故由联通作为实际上的国内生产厂商代表,与高通进行谈判形成框架协议。美国和高通为了实现CDMA在中国落地推广,的确给出了低于韩国的专利授权费用。但即使这样,对于利润率本不高,尚处于起步阶段的众多国内设备厂商、终端商,甚至后来的各种业务提供商,都要付出不小的成本,也直接压抑着CDMA产业生态的壮大,CDMA的全球网络部署也因此严重落后于GSM,又进一步凸显全球漫游难题。产业生态问题因此成为了压制联通CDMA网络的用户增长的一个很重要原因。

CDMA的引入,也给网优带来新的课题。过去干扰主要发生在系统内部,往往可以通过调节天线倾角或更换频点解决,但随着新制式的引入,加上基站站点不断增多,不同制式、不同运营商站点共站或紧邻情况越来越普遍,系统间的干扰问题也开始显露,比较突出的就是CDMA下行对GSM上行的干扰问题,CDMA的发射频段与GSM的接收频段比较接近,在站址选择及网络规划中如有不恰当,或CDMA设备的发射杂散做得不好,都容易造成对GSM的干扰,致使GSM接收灵敏度下降。而该类干扰就需要涉及到不同运营商间的协调。

联通在CDMA网络耕耘6年后,具2007年统计,我国GSM和CDMA用户之比为12.2:1,也就是说我国每13个手机用户中才有1人使用CDMA。2008年6月2日,在新一轮电信重组中,中国电信1100亿收购联通CDMA网络;同年10月1日,中国电信全面接收CDMA网络。对中国电信来说,终于拿到名正言顺的移动通信门票,同时联通来说,未尝不是卸下财务包袱,专注发展3G新业务的时机。
已有 1 人评分经验 家园分 收起 理由
家园副管06 + 30 + 30

总评分: 经验 + 30  家园分 + 30   查看全部评分

举报本楼

军衔等级:

  少将

注册:2006-6-913
33#
发表于 2020-4-28 18:28:21 |只看该作者
楼主这经验丰富,准备小板凳,好好听

举报本楼

军衔等级:

  大将

注册:2009-1-181640
34#
发表于 2020-4-28 22:26:59 |只看该作者
楼主继续更新啊,每天来追!

举报本楼

军衔等级:

  列兵

注册:2019-12-23
35#
发表于 2020-4-29 09:45:48 |只看该作者
MARK

举报本楼

军衔等级:

  上校

注册:2013-7-29180
36#
发表于 2020-4-29 10:48:01 |只看该作者
今天有没有?

举报本楼

军衔等级:

  三级通信军士

注册:2012-11-619
37#
发表于 2020-4-29 11:15:26 |只看该作者
向前辈致敬,1、2G时代确实是通信行业最辉煌的时代。

举报本楼

军衔等级:

  上等兵

注册:2019-8-81
38#
发表于 2020-4-29 11:51:17 |只看该作者
楼主写的太好了,就像再看一部中国移动通信史的纪录片一样,期待更新。

举报本楼

军衔等级:

  上等兵

注册:2008-6-32
39#
发表于 2020-4-29 15:42:11 |只看该作者
瓜子,花生,矿泉水,坐好板凳看大片,

举报本楼

军衔等级:

  上等兵

注册:2015-4-23
40#
发表于 2020-4-29 16:38:15 |只看该作者
学习了

举报本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Archiver|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4-4-24 22:38 , Processed in 0.158366 second(s), 14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