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 href="http://iphone.imediatimes.com/showforum-20.aspx" target="_blank">点击下载: 现代管理之父德鲁克的《创新与企业家精神>></a></p><p><font size="2"><strong>内容提要<br/><br/></strong>人人都知道创新的重要性,激烈的竞争,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技术已经让人们对此深信不疑,但关键问题是,该如何进行创新呢?<br/>创新是每位高层管理者的职责,它始于有意识地寻找机遇。<br/>如果你懂得在哪里以及如何寻找创新机遇,你就能系统化地管理创新;如果你懂得运用创新的原则,你就能使创新发展为可行的事来。这就是德鲁克在《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为我们揭示的重点。<br/>如何寻找创新机遇?将创意发展可行的事业有何原则和禁忌?什么样的政策和措施才能使机构成功地孕育出企业家精神?具有企业家精神的机构如何组织和配备人员?如何成功地将一项创新引入市场,赢得市场?<br/>德鲁克在经典之作《创新与企业家精神》中,首次将实践创新与企业家精神视为所有企业和机构有组织、有目的、系统化的工作,并与我们共同探讨这些问题的答案。</font><br/><font size="2"></font><br/><font size="2"></font><br/><b><font size="2">作者简介</font></b><br/><font size="2"></font><br/><font size="2">彼得·德鲁克,彼得·德鲁克1909年生于维也纳,1937年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是当代国际上最著名的管理学家,被称为“大师中的大师”。<br/>在美国他曾担任由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的经济学者,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公司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彼得·德鲁克管理研究生院。<br/>他著述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就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务》、《旁观者》等几十部著作,已传播到全世界130多个国家。其中《管理的实践》一书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的经典。<br/><b>2002年6月,美国总统布什宣布彼得·德鲁克成为当“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b></font><br/><font size="2"></font><br/><font size="2"></font><br/><b><font size="2">编辑推荐</font></b><br/><font size="2"></font><br/><font size="2">对未来产生重大影响的经典之作。<br/>这是一本基于创新但又强调行动的书,这一点是本书最精华的地方,创新如果停留在观念、思想和制度上,如果没有转化为行动和结果,就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br/>——陈春花<br/>彼得·德鲁克对企业界的深远影响。<br/>“读德鲁克的书是一种享受,常常使人有茅塞顿开之感。”<br/>——海尔集团 张瑞敏<br/>“全世界的管理者都应该感谢这个人,因为他贡献了毕生的精力,来理清我们社会中人的角色和组织机构的角色,我认为彼得·德鲁克比任何其他人都更有效地做了这一点。”<br/>——通用电气前首席执行官 杰克·韦尔奇<br/>“在所有的管理学书籍中,德鲁克的著作对我影响最深。”<br/>——微软总裁 比尔·盖茨<br/>“德鲁克是我心中的英雄。他的著作和思想非常清晰,在那些狂热追求时髦思想的人群中独树一帜。”<br/>——英特尔主席 安迪·格鲁夫<br/>“德鲁克是我们这个时代对管理实践和社会经济体系最不朽的评论家。”<br/>——《商业周刊》<br/>“德鲁克相信企业家精神对所有机构而言,不仅仅是可能的,而且对这些机构的生存而言也是必要的。而如何管理企业家精神则是本书的全部内容。”<br/>——Venture杂志</font><br/><font size="2"></font><br/><font size="2"></font><br/><b><font size="2">目录</font></b><br/><font size="2"></font><br/><font size="2">推荐序一(陈春花)<br/>推荐序二(邵明路)<br/>推荐序三(詹文明)<br/>译者序<br/>序言<br/>引言 企业家经济<br/>第一篇 创新实践<br/>第1章 系统化的企业家精神<br/>第2章 有目的的创新和创新机遇的七个来源<br/>第3章 创新机遇来源一:意外事件<br/>第4章 创新机遇来源二:不协调的事件<br/>第5章 创新机遇来源三:程序需要<br/>第6章 创新机遇来源四:产业和市场结构<br/>第7章 创新机遇来源五:人口统计数据<br/>第8章 创新机遇来源六:认知的变化<br/>第9章 创新机遇来源七:新知识<br/>第10章 聪明的创意<br/>第11章 创新的原则<br/>第二篇 企业家精神的实践<br/>第12章 企业家管理<br/>第13章 企业家企业<br/>第14章 服务机构的企业家精神<br/>第15章 新企业<br/>第三篇 企业家战略<br/>第16章 “孤注一掷”<br/>第17章 “攻其软助”<br/>第18章 生态利基<br/>第19章 改变价值和特征<br/>结论 企业家社会</font><br/><br/><a href="http://mmsn.mobi/" target="_blank"><font size="2"><font color="#0000ff">邀请加入"战略规划"圈</font></font></a> <a href="http://mediarss.cn/" target="_blank"><font size="2"><font color="#0000ff">访问面向中产阶层的主题社区</font></font></a><br/> </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31 21:28:48编辑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