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AI办公真能少加班吗?AI工具在职场落地的3个真相。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25-11-28 16:03
作者:
tayun
标题:
AI办公真能少加班吗?AI工具在职场落地的3个真相。
最近我问了几个朋友一个问题:
“自从你开始用AI之后,下班时间有变早吗?”
结果出乎意料——有人说:“以前 10 点走,现在经常 11 点。”有人说:“活是快了,但活也变多了。”
过去做一版 PPT 要 3 小时,现在有 AI,1 小时之内能搞定两版。结果不是提前下班,而是——
领导觉得既然你效率这么高,那多做两版也不算加班
。
AI 办公到底是帮打工人少加班,还是在帮老板抬高要求?
我们试着把这件事拆成 3 个真相。
真相一:AI 确实提效,但只解决「机械时间」
先承认一点:豆包、天工、元宝这类工具,在很多机械环节确实好用。
3 分钟生成 PPT 大纲和文案;
一键写周报、月度复盘;
自动补全 Excel 公式,帮你排好表格。
公司财务小周的感受很典型,以前她做一份预算汇总表,要先整理邮件里的各部门数据,再自己写公式、做图。
现在用 AI,公式和图表都可以自动生成,
表格处理时间直接砍半,
但她每天的下班时间,并没有因此提前太多。
因为那些没有被 AI 接管的部分——
和各部门确认数据逻辑;
跟领导对齐口径;
来回改版本、开会讨论,一个都没少,甚至因为“出得快”,被要求“多做几个版本”。
AI 解决的是「手上的机械活」,没解决「脑子和嘴上的活」。
如果公司衡量工作只看“产出数量”,而不看“产出价值”,提效就很容易变成“多干活”的前提。
真相二:会用 AI 的人在少加班,不会用的人在被边缘化
同样是用 AI,效果差距很大。
我去年的实习生阿杰毕业后入职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他是团队里最早尝试 AI 办公的人。
他用AI写需求文档初稿、用元宝模拟用户提问、给自己做会议纪要,大量杂活都交给了 AI。
久而久之,他把省下来的时间拿去做和老板的一对一沟通、跑用户访谈、和技术对齐方案。
一年下来,阿杰的感受是:“
我确实没以前那么晚走,但更累了——累在脑子。
”但他的结果是:升职、加薪、参与更多核心项目。
反过来看我的一位老同事,老马,老马坚持不用 AI,理由是“这些东西不靠谱”“我自己写更放心”,但团队整体节奏已经被 AI 拉快了,
当别人用 AI 补齐机械时间时,他还在原地做“慢的那一份”,自然就被边缘化了。
所以,对个人来说,AI 办公带来的不是均匀的“降加班红利”,而是“会用的人,工作结构变了;不会用的人,工作压力变了”。
真相三:制度不变,AI 只会让加班换一种方式出现
还有一个经常被忽略的现实:
如果公司对工作时间和目标的设定不变,AI 只会放大原有的问题。
市场部小宋的团队,今年内部统一推 AI 办公培训。刚开始大家都很兴奋:
周报、复盘可以让 AI 帮写;
活动复盘报告可以先让 AI 出一个“80 分版本”。
但几个月后,她发现大家反而更累了:
周报从原来的 2 页,变成了 5 页。理由是“反正用 AI 写很快,多写点也不麻烦”;
活动复盘从“写一份”,变成“写三套不同角度的方案”,理由是“AI 写三版也不辛苦”;
KPI 里多了一些模糊指标,比如“更高频的复盘”“更多创意备选方案”。
当组织的考核逻辑还是“量多、速度快”,AI 提效最后只会变成:要求更多、节奏更快、修改更频繁。
想让 AI 真正帮大家少加班,组织侧至少要做两件事:
调整目标,明确“用 AI 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做什么”,而不是“自动加任务”;
给员工设置边界,比如不以“随时在线”“秒回”为默认要求。
那打工人到底能做什么?3 条现实一点的建议
制度和文化不是个人一夜之间能改变的,但每个人都可以先做三件现实的事:
建议一:把 AI 当「机械助理」,别当「万能上司」
最适合交给 AI 的,是那些
明确、可拆解、有模板
的活:
PPT 初稿 / 大纲;
周报、复盘、竞品分析的初版文本;
Excel 公式、批量改格式、对账等操作。
你要做的是:
在丢给 AI 之前,把需求拆清楚:场景、对象、逻辑;
在接回结果之后,做判断和修订,而不是“照单全收”。
建议二:主动向领导解释——你是怎么用 AI 的
很多领导对 AI 的期待是模糊的:只知道“能提效”,不知道“提到哪儿”。
与其默默加班,不如找个机会说明白:
哪些环节你已经用上了 AI,节省了多少时间;
你希望把节省出来的时间用在什么更有价值的事情上;
哪些临时需求会挤占这些时间,希望如何平衡。
这不是“跟领导讲道理”,而是在
争取一个合理的目标边界
。
建议三:一边用 AI 提效,一边升级自己的「不可替代能力」
AI 会越做越好,但有些能力短期内很难被替代:
看懂需求和业务的能力;
和不同角色沟通、对齐的能力;
把零散信息整合成“可决策结论”的能力。
如果你把 AI 省下来的时间全部用去“多接活”,你只是在给自己铺更多加班。如果你把这块时间用去学习、思考、拓展视野,AI 才真正开始帮你“少加班”。
AI 能不能帮你少加班,取决于两件事:一是你会不会用,二是你所在公司懂不懂用。
前者是你可以立刻行动的,后者,则是你在选择下一份工作时,需要更加认真考察的——比如,这家公司是否鼓励合理使用 AI、是否把“人”当作只会无限提效的机器。
来源:36kr
时间:
2025-11-29 01:50
作者:
不吹不黑
哦,了解了!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Powered by C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