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标题: 【原创】不懂国内为什么那么看好5G之二----绝地反击 [查看完整版帖子] [打印本页]
时间: 2017-6-22 16:31
作者: 蓝色海岸
标题: 【原创】不懂国内为什么那么看好5G之二----绝地反击
不懂国内为什么那么看好5G之二----绝地反击
楼主前几天发的贴子,被网站推荐了,说明网站里面还是有高人的,当然骂楼主无知的人也很多,说楼主是文科生出身谈技术。不管楼主水平如何,但楼主是实实在在的通信资深工程师,这一点如假包换。
任何技术离开人的需求,就变得毫无意义的,论坛里很多人举例说马车时代,有人看不到汽车,这的确是事实。但是人们忽视更多的,是有很多很多的新技术,因为离开了人们的需要而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这里面就包括著名的协和式超音速客机。还有就是把摩托罗拉拉下神坛的铱星计划,还有把爱迪生搞得倾家荡产的直流输电,直流输电现在是实现了,还代表了中国的最先进技术,可是是在一百多年以后了。而另一位电气时代的巨头特斯拉,因为痴迷于无线输电而穷困潦倒,这些都是大神级人物,离开实际应用和经济规律,他们同样会遭遇滑铁炉。
7、 这些都撤远了,就说通信行业,九十年代炒的火热的ISDN,那时候互联网还不普及,ISDN可以通两部电话,还可以通可视电话,可是可视电话因为视频压缩算法不过关,带宽低图像质量差,画面小,无法激起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很多公司投入几亿几十亿美金,都丢到水里了。阚凯力阚大炮当时看准了ISDN没有未来,ISDN技术可以在一根电话线上装两部电话,可是他认为只要再接一条电话线就可以办到了,那样显然更便宜,何必为这个要搞一代新技术,更何况有多少家庭会需要两部电话啊?接下来是ATM,ATM把主要吸引点放在视频业务上,结果同样因为视频技术不过关,ATM无用武之地,胎死腹中。
楼主并不是说5G永远没价值,至少是在目前能看得见的未来,价值还体现不出来,这就很危险了,你说现在看不到也想不到的应用,就炒得火热,到处宣传到处试点,搞了几个试点是花了好几亿,这是在糊弄老百姓啊,还是在套取国家资金啊?阚大炮当年认为3G是皇帝的新装,结果3G的投资的确打了水漂,有人辩解说3G积累的技术,在5G时代用得上了,还要领先国际水平,可是阚大炮的眼光是很毒的,被他识破的东西要想翻身如同登天,3G时代积累的那些技术能否用在5G上,看来很大的可能性还得落空。
8、 5G现在的确吹的有点邪乎了,刚开始说要搞1G带宽,后来4G+出来了,能上300多兆,这样看来1G带宽好像也不是什么太有吸引力的概念了,然后就搞出个10G出来,这简直就是放卫星了。固网和光宽带现在实用带宽也就几十兆,现在10G的光宽带也已经实用化了,据说到2019 100G的PON标准也将发布,可是用户实际开通的带宽到底有多少呢?这种脱离实际应用,单纯的技术引导能走得远吗? 论坛里有人说5G是低延迟,这恐怕说的是基站到用户之间100多米的延迟吧,这100多米产生的延迟在整个通信链路中微不足道,基站到城域网,再到骨干网,用的就是光纤了,请问这段延迟是怎么解决的?这早就超过5G技术的范围了。决定延迟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城域网和骨干网,这都不是5G技术能解决的问题了,你说5G能解决,那就明确说明这部分是怎么解决,你不要说那些通信专家肯定考虑到了,他们到底是怎么考虑的?
5G号称低延迟,连郎咸平都出来说话了,说5G的速度快于人的神经的反应速度,在胳膊上扎一针,大脑还没感觉,5G网另一端就已经知道了,这种说法的确够让人震惊,可是光通信的速度早就有这么快了,可就是没人那么说,这不是故弄玄虚糊弄无知群众么?5G厂商够厉害,连著名经济学家都搬出来造势了。5G要想实现低于光宽带的延迟,那得费九牛二虎之力,这一点连任正飞自己都承认还解决不了,可是媒体上都吹的跟真的一样了。
9、5G所使用的频段是毫米波,在这个波段,电波基本是直线传播,绕射和透射能力都很差了,另外5G基站的覆盖范围也很小,可能只有几百米吧,发射功率和带宽呈正相关,带宽加大,发射功率急剧增加,而手机的发射功率是有限的,这就决定了5G基站的覆盖范围很小,大概100多米到几百米的样子吧(网上有文章号称 5G基站能覆盖20公里,到了那个距离,带带还剩多少,还有什么使用价值,有良心的工程师自己知道),这其实比WIFI的覆盖范围也多不了多少了。面积与覆盖半径的平方成正比,这就意味着5G基站的数量和密度可能是4G的5到10倍,这正是设备商努力鼓吹5G的原因了,可是那么密集的基站,手机即使很低的移动速度,也会频繁切换,而切换又会产生很多的延迟和中断,这些问题又怎么解决?这么多的技术缺陷,注定5G如同无线输电一样,描绘的很好,却是个迟早都会破的大泡沫。
10、再说物联网,物联网是5G炒作者最重要的支撑基础,什么万物互联,物物互联。通信说白了,最重要的指标无非就是延迟、带宽和丢包率,这三个指标是基本指标,光通信这三个指标都远优于5G,在这方面有天生的优势,可以说已到了理想化的程度,对5G来说,那是一道永远也不可能突破的墙,现在5G到处宣传,给人感觉好像是什么划时代的技术,可以轻松超越光通信。WIFI加光宽带足以实现物联网的需要,没有WIFI的地方还可以用4G,没有5G物联就实现不了啦,不会吧,不要尽搞些新概念吓唬人好不好。网上有人说5G的频谱利用率有多高,就这一点足以说明5G是个好技术,请问5G提升频谱利用率的最终目的不就是在有限的频谱内提升带宽吗?可是如果连提升带宽都变得没有意义了,那提高频谱利用率的价值何在呢?
11、有人说楼主不懂,服务器和电脑不一样,服务器里面的硬盘早就使用光纤连接了,但是光纤连接的仍然是硬盘啊,硬盘的速度是瓶颈,你用什么连接速度也上不去,这就是木桶理论了。实际上,现在使用的服务器大多仍是PC机,只是PC机集群而已,但也有极少量的小型机,硬盘仍是最主要的存贮介质,你说可以搞个缓存,那样存取速度就会提高,但那毕竟是极少量的,缓存的容量跟硬盘怎么比啊,那是成千上万倍的差距啊,没有大规模推广的技术,证明是没有商业价值的。
11、有人又说到AR,VR,反正这些技术还没走进人们的生活,大家但吹无妨,这两种技术可能需要三十多兆的带宽,4K高清需要16兆带宽,也就是这样了,这也不需要10G带宽啊,有人又说了,基站的带宽是大家共享的,你以为光宽带的带宽就不是共享的吗?这种AR,VR要戴个大眼镜捂住双眼,你不怕在外面走路会撞电线杆吗?这AR,VR恐怕还只能在家里用用吧,在家里用当然是WIFI和光宽带更好了,5G信号要穿透家里的墙,那丢包率和延迟还不得蹭蹭的往上窜啊。回到物联网的问题,物联网所连的物,绝大部分应该还是在室内吧,室内当然是光宽带和WIFI的地盘了,5G信号穿墙到室内,那信号还不知道差到哪里去了?
12、通信行业这些年的走向,让人摸不着头脑了,就说SDH,明明在延迟、带宽、丢包率三个指标上都远优于PTN,也远优于IP网,却被说成是淘汰技术,许多地方拆了SDH上PTN,结果E1线路经常帧失步,你说这不是在开历史的倒车么?这说明一些人的确可以颠倒黑白,指鹿为马啊?我们还要被那些所谓的技术专家糊弄到哪里去?这已经到了对那些技术专家万分警惕的时刻了,弄不好就会被他们带进坑里去了。
家园推荐阅读:
不懂国内为什么那么看好5G?(一)
不懂国内为什么那么看好5G?(二)
时间: 2017-6-22 16:41
作者: 蓝色海岸
原贴请看:
http://www.txrjy.com/thread-966961-1-1.html
时间: 2017-6-22 16:58
作者: 一团和气
3G的时候鼓吹可以视频电话,结果用的没有,4G也没有用。只衍生出来QQ微信视频通话--------5G概念,多少为了GDP
时间: 2017-6-22 19:48
作者: ilminy
楼主说的好,我支持你,真正关心网络,爱护网络的人才能写出这样朴实真挚的文章,你说的这么多细节,上面的大领导是绝对不会理解你的
,到了一定层次,所谓专家也只是为领导意志服务的。。。
时间: 2017-6-23 00:11
作者: lovebugzhang
我觉得楼主还是有很多地方没理解上一贴那么多人反驳你的地方,特别是对频谱利用率,还有服务器的传输速度的理解有点问题
时间: 2017-6-23 08:09
作者: 道明寺
坚决支持楼主,至少在汽车电子,共享单车这一类上 5g就是浪费,自动驾驶之类的更是扯淡,低延迟这些远远比不上一个稳定的低速链接重要。5g就是一个忽悠出来概念,忽悠出来的需求,解决lte的语音通话再说
时间: 2017-6-23 08:21
作者: 合作营业厅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17-6-23 08:55
作者: eryunyong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17-6-23 09:34
作者: laicai2003
5G是一种前瞻性的技术,它在5--10年之后才会普及,那时候说不定就有应用的需求了。
时间: 2017-6-23 09:55
作者: 智慧眼
现在的无线电通信不论是2G、3G、4G还是5G都是建立在有线通信的基础上的,期待量子通信时代的到来。
时间: 2017-6-23 09:55
作者: jiu_mao
各位,技术发展和业务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业务强有力的驱动,不会这么快产生一代又一代的通信技术的。5G也是如此,相信现在有很多炒作的概念,但我觉得更主要的动力还是来自于整个社会的进步、人们更高的需求。
楼主,从你鼓吹5G不如wifi加光宽带这一点来看,我觉得你可能是资深的工程师,但绝不会是移动通信相关的工程师!
时间: 2017-6-23 10:05
作者: Winnie.Z
当5G真正到来了 回头来看这个贴才知道是多么的渺小无知
时间: 2017-6-23 10:08
作者: telecomguy007
本帖最后由 telecomguy007 于 2017-6-23 10:12 编辑
对于运营商,未来几年内对5G需求并没那么迫切,重复投资没必要,LTE的继续演进更靠谱。
时间: 2017-6-23 10:36
作者: liouzihao2008
telecomguy007 发表于 2017-6-23 10:08 
对于运营商,未来几年内对5G需求并没那么迫切,重复投资没必要,LTE的继续演进更靠谱。
顾名思义,Long Term Evolution(LTE)嘛~
时间: 2017-6-23 10:39
作者: frewave
3GPP定义的5G最大速度是20G,这是指整个基站的速率,分配到个人的没那么多,5G的进步是通过新的技术极大提升频谱效率和基站容量,对于现有的技术,运营商为何不敢像固网那样包月?到了5G极快的的速率,低廉甚至包月的流量,极大的扩展了移动互联网的使用范围(包括万物互联),这些比固网更便利,基础设施上去了,应用才能推广,在2G时代,不可能有微信这类的应用。对于VR、AR这些应用,就像3G时代的智能手机,只有硬件条件到了,才会推广应用。4K的VR只是入门,楼主说的十几兆就够了,这是经过200倍的视频压缩比才能到的,在对延迟不敏感的视频场景问题不大,对直播或游戏就有问题了,这也是为何HTC的VR要有线连接。一两年后8K的VR才是基本配置。
楼主可能只是做固网的,对移动通信的理解还是不深!
时间: 2017-6-23 10:51
作者: winddt
立场影响观点。
在4G时代,就有wifi+光取代LTE的说法,结果大家都清楚了,各自都发展的很好。这个时代是你可以发展的很好,但你的光芒不是一定要让别人暗淡无光。
5G时代,wifi+光本就已经纳入5G系统的一部分了,这个在去年的IEEE802会议上已经确定了,以前还可以说lte和wifi两者互为补充,5G时代移动宽带和无线宽带深度融合,均成为整个5G系统的的重要组成部分。
97之前很多人把香港和中国相提并论,我们可以理解,97之后再这样说就不地道了。
时间: 2017-6-23 11:05
作者: lovebugzhang
道明寺 发表于 2017-6-23 08:09 
坚决支持楼主,至少在汽车电子,共享单车这一类上 5g就是浪费,自动驾驶之类的更是扯淡,低延迟这些远远比不 ...
5G有很多优势,,低延迟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你逻辑并不清晰,低延迟是优势,自动驾驶是应用,不可混为一谈.你不可能因为自动驾驶这个应用距目前太遥远,就认为整个5G是忽悠的.
时间: 2017-6-23 11:27
作者: cano
之前在公众号上看过一篇关于5G的批评文章,有理有据,深以为然。这次本来是抱着寻找同道中人的念头入坑,没想到大失所望。
拜读了LZ第一篇文章之后,我就有了一个猜测,也闻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在读了第二篇后,我觉得,我的猜测和那股味道终于被证实了。
楼主应该是搞固网接入和光通信的吧,从这两篇中大谈ISDN、ADSL、EPON、GPON、STN、PTN这些就能看出来。另外,楼主应该是北邮某教授的铁粉吧,第一篇中只是闻到的味道,第二篇中直接就点出了,呵呵。不过自从在某教授狂喷3G的文章中发现一个初中生都不会错的大漏洞后,我和某教授的文章基本就拜拜了。
我觉得LZ对于无线通信的基础知识,对于5G的基本目标和场景都缺乏最基本的认识。
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最大的不同在于信道。有线通信可以毫不费力的搞到一组正交信道,无线就要头拱地;有线通信发现一根管子不够了,再加一根就是了,无线还是头拱地……
对于5G的三大场景,或许那些回复也没说清楚,还请LZ自己回去看看。另外,请楼主注意,现在4G的基站也是对用户数和并发业务数有限制的,而且没你想象的那么多。
最后,请LZ记住,是否资深,不是自己说的,而是别人的评价。很抱歉,从别人的评价中,我没有看出LZ资深在何处,至少是在移动通信领域
写的比较乱,请见谅
时间: 2017-6-23 11:54
作者: winnyterry
唉,再见文科生另一神论,其实论调和理据和上一篇一样,只是写得长了一点。回复较为费时。
首先这篇神论第一段的逻辑就有问题:楼主的逻辑是:任何技术的发展,都必须先有大需求,再去发展技术。否则就是冒天下之大不讳。但我回忆了一下中学小学学过的中国五千年,和世界近两百年的发展。中国和世界都是在矛盾和失败中前行。人类的每一个成功的发明,一开始的需求其实都和移动通信技术很相似,需求不明显,但发明出来后,这个需求就极之可能变种成爆发式的增涨。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每一个成功的发明脚下,都有无数失败的发明在垫脚。一将功成万骨枯,客观发展就是这样,并无不妥。但是否因为99%的失败就去放弃1%的成功呢?我认为不应该,同样地,过去几千年人类世界给出的答案也是“不应该”!!需求激发技术发展(发明),同时技术发明(进步)也在激发需求增加及变异。如果我没有记错,这也是马列唯物主义的理论。
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从来都不是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的事,是全人类的事。中国四大发明中的三个一开始时需求只是有一点,但并不明显:造纸术,一开始的需求是很简单的,保存方便。到现在,发展成全世界不可缺少的技术。火药,一开始是造烟花的,后来才用于战场,到现在发展成全世界万亿产值军火的应用。指南针,一开始是算命风水用的,后来变成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工具。
其次,楼主纠结国内为什么看好5G,我想说,移动通信技术从电报通信开始,一直到现在的4.5G,就不只是国内的事,而是全世界的事。5G技术也不只是国内在准备,全世界都在准备,看不看好另说。但如果全世界都5G,就中国4G,我就一定不看好了。中国从电报通信到现在,一直在全球通信产业中都处于模仿跟进付专利费的地位,这个局面直到3G开始有了松动,4G开始有点点的话语权,再到5G话语权又会再增加一点。这种进步对于中国通信产业的意义并不是4G有300Mb/s,5G有1Gb/s这么简单的对比可以概括的了。
再次,wifi与5G对比的问题。坦白说,wifi通信和移动数据通信其实分属于两种不同的群组技术,wifi是计算机通信群组技术,5G是传统移动数据通信技术。这两种技术从2G时代起就一直在对抗,希望获得移动通信的话语权。但自己从传统移动通信技术不停的更新迭代,wifi的速率和容量优势早已不复存在。再加上现在全球特别是中国的通信资费以火箭速度下降,wifi注定在未来是小众应用,只剩下企业内网和大型mall用于宣传之用。根本不可能再回复在2G、3G时代的火爆。可以预料,在5G时代,wifi衰落的速度会更快。作为我本人,从2008年起就很少用到wifi了,除非我所在的那个地方完全没有3、4G信号。但这基本上在我全国跑的经历看,这不可能出现。
最后,我实在无法理解楼主说的:“请问5G提升频谱利用率的最终目的不就是在有限的频谱内提升带宽吗?可是如果连提升带宽都变得没有意义了,那提高频谱利用率的价值何在呢?”再次强调,频谱利用率的要考虑是主要是如何在有限的无线频谱下,容纳更多的并发数据。这点比速率的提升更重要。如果GSM一个载扇能容纳200个客户在线,但WCDMA一个载扇能容纳400个客户在线并能保持超过2G的速率,FDD一个载扇能容纳800个客户在线并能保持3G的速率......你还会认为频谱提升没有意义吗?!
为了避免“掉坑”就不去进步?如果真的这样,世界忧矣!!
时间: 2017-6-23 12:59
作者: bluesea24
搬张板凳占个位置先
时间: 2017-6-23 13:18
作者: bobofool
cano 发表于 2017-6-23 11:27 
之前在公众号上看过一篇关于5G的批评文章,有理有据,深以为然。这次本来是抱着寻找同道中人的念头入坑,没 ...
ls明白人,我也是被标题吸引进来,看了一段就不忍直视了。LS恐怕连5G的几大场景,架构一无所知就开始喷。还一直网各种传输引,5G会更加场景化,扁平化。以V2X为例,低时延处理应用都直接下沉到无线端了,我管你什么这传输,那传输干鸟。
时间: 2017-6-23 13:34
作者: huangyupei8
不要想的那么美好,频率这么低的信号都不好,频率高的5G会好吗?
时间: 2017-6-23 14:55
作者: hj964
5G最大的目的是国家拉动投资,解决GDP增长和就业,就跟国家这么多钱投到了高铁上,真的是钱多到没处花了吗?教育,医疗,养老上却是动不动没钱了,说到底还是国家的导向问题。
时间: 2017-6-23 16:40
作者: plgy2000
肤浅!依稀记得,比尔大神说过,对任何人来说,640k内存都足够了...
时间: 2017-6-23 17:43
作者: aydxwlj
国家战略,其实我们不明白很正常!
时间: 2017-6-23 18:03
作者: scnc001
lovebugzhang 发表于 2017-6-23 00:11 
我觉得楼主还是有很多地方没理解上一贴那么多人反驳你的地方,特别是对频谱利用率,还有服务器的传输速度的 ...
LZ反驳的底气来源于网站推荐。。。但LZ不知道的是,网站推荐是因为这个话题有讨论的价值,而不是赞同其观点——这也是违反基本的中立原则的。
时间: 2017-6-23 18:05
作者: scnc001
合作营业厅 发表于 2017-6-23 08:21 
5G还是算了吧,说白了跟wifi没有区别了,再怎么折腾覆盖范围太小,只能作为热点使用,无线电通信已经穷途末 ...
我曾经在某一帖里说过,4G会象2G一样,是一个长寿命的打底网络,5678G注定只是补充。所谓LTE,真的会是长期技术演进。。。
时间: 2017-6-23 18:06
作者: scnc001
合作营业厅 发表于 2017-6-23 08:21 
5G还是算了吧,说白了跟wifi没有区别了,再怎么折腾覆盖范围太小,只能作为热点使用,无线电通信已经穷途末 ...
至于量子通信,已经有人说是个骗局,不知你怎么看?
时间: 2017-6-23 18:09
作者: ghbiou
楼主,真是你原创的话,对技术的了解上你真是个半吊子。。。
时间: 2017-6-23 18:09
作者: scnc001
winddt 发表于 2017-6-23 10:51 
立场影响观点。
在4G时代,就有wifi+光取代LTE的说法,结果大家都清楚了,各自都发展的很好。这个时代是你 ...
移动的wifi——WLAN已经注定了失败,所以WIFI无所谓发展的很好,就象小灵通及无绳电话一样,是固网的补充。。。
时间: 2017-6-23 18:11
作者: scnc001
cano 发表于 2017-6-23 11:27 
之前在公众号上看过一篇关于5G的批评文章,有理有据,深以为然。这次本来是抱着寻找同道中人的念头入坑,没 ...
你还看到资深两个字啊,我以为是个职校生写的呢?这文笔,这逻辑。。。
时间: 2017-6-23 18:11
作者: skyw
在个人应用服务上,无线通信替代有线通信的趋势是不可逆的,wifi的实际使用效果比4G好不了多少,主要还是免费的原因。
至于阚教授的观点,大家只能听听而己。他当年鼓吹拆分南北电信、合并网通、成立大联通,最终还是移动独霸天下。现在教授退休了,也不吭声了,颇有“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的风范。
时间: 2017-6-23 18:16
作者: scnc001
本帖最后由 scnc001 于 2017-6-23 18:16 编辑
skyw 发表于 2017-6-23 18:11 
在个人应用服务上,无线通信替代有线通信的趋势是不可逆的,wifi的实际使用效果比4G好不了多少,主要还是免 ...
LZ帖子里举了两个人,一个是阚大炮,一个郎咸平,这两个人的观点刚一听的确象那么回事,但听多了就听不下去了,后面我基本不看他们的话了。。。
时间: 2017-6-23 19:15
作者: scnc001
plgy2000 发表于 2017-6-23 16:40 
肤浅!依稀记得,比尔大神说过,对任何人来说,640k内存都足够了...
你这把LZ拔得够高啊,还留好了台阶,不怕下不了。。。
时间: 2017-6-24 09:48
作者: cattpon.chen
都是楼主自己打的吗?!
时间: 2017-6-24 10:04
作者: cnqq9999
我个人觉得5G操之过急,意义不大,经济价值不大
时间: 2017-6-24 10:40
作者: jamebong007
lovebugzhang 发表于 2017-6-23 11:05 
5G有很多优势,,低延迟只是其中之一,而且你逻辑并不清晰,低延迟是优势,自动驾驶是应用,不可混为一 ...
期待6G
时间: 2017-6-24 10:42
作者: jamebong007
winnyterry 发表于 2017-6-23 11:54 
唉,再见文科生另一神论,其实论调和理据和上一篇一样,只是写得长了一点。回复较为费时。
首先这篇神论 ...
你倒是说点技术性的啊,你理解的核心价值就是争个话语权么?
时间: 2017-6-24 10:46
作者: lovebugzhang
jamebong007 发表于 2017-6-24 10:40 
期待6G
就算有6G,也是在5G的基础上演进,这是共识。
时间: 2017-6-24 10:47
作者: lovebugzhang
jamebong007 发表于 2017-6-24 10:42 
你倒是说点技术性的啊,你理解的核心价值就是争个话语权么?
就科普来说,那个人写得足够技术性了,你是没看完还是看不懂
时间: 2017-6-24 10:55
作者: winnyterry
jamebong007 发表于 2017-6-24 10:42 
你倒是说点技术性的啊,你理解的核心价值就是争个话语权么?
看我对第一篇的回复吧!
时间: 2017-6-24 11:07
作者: xyfmmp12345
scnc001 发表于 2017-6-23 18:06
至于量子通信,已经有人说是个骗局,不知你怎么看?
一对纠缠的量子比特,能否正确无误的退相干成各自分别所带的信息,理论上可行但通信是注重实用的,所以说量子的道路还很漫长,但是也不能全盘否定,毕竟量子力学打开了微观世界的大门
时间: 2017-6-24 13:52
作者: 穿云射月
很多东西还是要走着瞧,应用上厂家、运营商已经没有什么发言权了
时间: 2017-6-24 16:23
作者: jamebong007
lovebugzhang 发表于 2017-6-24 10:46 
就算有6G,也是在5G的基础上演进,这是共识。
什么叫“就算有6G”? 必须有,没有了咱们吃啥啊老铁
时间: 2017-6-24 17:40
作者: luyhshj
科技的发展,一直遵循新生--改进完善---完美的过程,甚至走些弯路也正常。
视频的发展,肯定是后续科技发展的重点方向之一,而无线带宽,正是瓶颈之一。
无线和有线,各有所长,协同发展才是正道
时间: 2017-6-24 17:58
作者: amore041
5G在于网络容量的提升,在小城市和区县,4G是够用的,大城市的密集区,4G是不够的。当手机的性能上去、续航时间上去,满大街的行车记录仪、警用执法仪、移动监控摄像头,微信小视频的清晰度提高之后,车站、机场、商业中心的4G网络容量是不够用的。
人类社会对于移动视频的需求远超出我们的想象。
时间: 2017-6-25 04:53
作者: 悠远长空
我不是专业人士,但我知道那些原地踏步的保守论调总会被未来的进步打脸,世间万事万物都在不停变化和进步,你可以看着别人头破血流,但你注定被别人甩在身后。
3G有人不看好,4G来了也有人不看好,5G还是有人不看好,那我们是不是就留在2G或大哥大时代观望?如果不看好某种技术是因为有更好的选择,或是哪怕有更好的思路,都可以理解。没人能保证某种技术或方案一定会成功,再优秀的技术在更远的将来也还是会被替代,我们应该永远等下去?
暂且不管5G提出的那些应用场景,就说说4G够用了不?目前其实很多用户的使用习惯还停留在2/3G时代,用流量跟放血一样,到处找WiFi生怕多用了流量。咱们论坛里专业人士和通信爱好者多,知道买什么大王卡冰激凌之类的,可能用得多些。随着运营商对用户流量消费的促进,和各种大流量应用的发展,大家的流量消耗会越来越多,4G不堪重负那天也许并没想象中遥远。
对于需不需要5G那么大带宽的问题,不要用单用户需求带宽去比,毕竟我们不是一个人用一个基站。网络和应用是相辅相成的,网络是基础,网络没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应用怎么发展?难道让所有应用都在实验室搞成1.0、2.0、3.0……100.0了,我们再慢慢去建网络?而那张网建不建都不知道,搞那些超前的应用是不是也应该被否定?这么想的话,整个产业都不要发展了。
对于覆盖啊切换啊之类的问题,我相信逐渐也会优化好的。就像4G开建前也有很多类似的声音,什么覆盖小啊穿透差啊,需要几倍基站啊,现在不是越来越好了?5G使用更高频段,这些难题可能更难解决,但我相信不是不能解决。
时间: 2017-6-25 09:59
作者: 王洪剑哥
来看看大家;好久不见了
时间: 2017-6-25 17:56
作者: zwxk101917
5G的优势应该是很多的,和普通人直接相关的就是频谱效率的提高,流量成本的下降。2G/3G/4G对比流量资费的下降已经很明显了,但还是不够,如果单小区的承载速率能到1GB以上,时延的降低,允许同时接入的用户数就能大大提高,运营商也就能大胆的放开资费,随之流量使用暴增,不怕小区被撑爆。一旦每个人都不担心流量使用的时候,我想各种移动应用也会随着爆发增长的。
时间: 2017-6-26 07:10
作者: t6752616
winnyterry 发表于 2017-6-23 11:54
唉,再见文科生另一神论,其实论调和理据和上一篇一样,只是写得长了一点。回复较为费时。
首先这篇神论 ...
非常赞同层主的说法,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时间: 2017-6-26 08:21
作者: Allenhai
合作营业厅 发表于 2017-6-23 08:21
5G还是算了吧,说白了跟wifi没有区别了,再怎么折腾覆盖范围太小,只能作为热点使用,无线电通信已经穷途末 ...
特别赞同你的观点
时间: 2017-6-26 08:25
作者: Allenhai
jiu_mao 发表于 2017-6-23 09:55
各位,技术发展和业务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业务强有力的驱动,不会这么快产生一代又一代的通信技术的。 ...
移动4G网速慢。各个运营商的室外基站基本建的差不多了,趋于饱和,设备商挣不到钱了,从华为开始裁人就可见一斑。因此,他俩大吹5G
时间: 2017-6-26 09:43
作者: sifel1234
我觉得直流电供电,无线供电这些东西尽管失败了,但是研究这些技术的初衷是好的,因为供电损耗太大,供电铺设成本太大。5G并没有看到什么绝对性的需求,至少目前而言,VR\AR之类的东西,可能更核心的是虚拟视频的处理和展现能力。物联网其实更强调一个功耗,最终可能还是个能源持续的问题。
上周,美国几家运营商向川普展示了5G微基站,强调这个东西要布设很多,会增加几万个工作岗位。这个才是现在一堆人鼓吹的原因吧。
帖子里我看了一堆人都自诩是技术专家,那么有人考虑过吗,5G投资总额多少,以现在运营商的利润能力,需要多久收回投资回报,更不要考虑大家都在鼓吹的资费下降。
技术推进需求发展,还是需求推进技术发展,我觉得是相辅相成,没有绝对的,我搞WiFi运营,从来没认为Wifi是移动网络,中国电信2007年对WiFi的定义很好:固网延伸。到了今天,我也看到很多人每个月就用几个G的流量,够了。那么上5g,到底需求在哪里,客户在哪里,三家运营商本质都是商业公司,我估计上了5G后,年报利润率肯定大幅缩水,更不要说挣扎在盈亏线上的某通了。。。
时间: 2017-6-26 09:47
作者: sifel1234
而且不要和高铁比,铁路运输本来就是刚需,原来的绿皮车和高铁比,就好象2G和3G比一样,再大的投入也值得
时间: 2017-6-26 09:52
作者: Siberia
很简单,5G是中国提出的标准,不需要技术多么先进,只要能让中国制定规则就行!
时间: 2017-6-26 11:21
作者: xueshanfeiyign
5g大家都在搞,中国不搞就落后了。而且5G是前瞻性的,不是现在就必须要用。技术发展太快,5年一个大变动,10年一个大变革,未来自动驾驶之类的肯定会实现。工业物联网则不是特别看好,需要更长的时间。
时间: 2017-6-26 11:51
作者: whowhere
lz说得基本没错,认同。现在5G 就是设备厂家在炒作,时延是最大的水分,基站密度是无法解决的难题,就这两点,决定了5G 的命运。
时间: 2017-6-26 15:13
作者: zj861211
winnyterry 发表于 2017-6-23 11:54 
唉,再见文科生另一神论,其实论调和理据和上一篇一样,只是写得长了一点。回复较为费时。
首先这篇神论 ...
层主的论理论据非常清楚,争夺话语权和不被全世界孤立,这两点都很重要。
时间: 2017-6-27 08:57
作者: gasbarroni8888
xyfmmp12345 发表于 2017-6-24 11:07 
一对纠缠的量子比特,能否正确无误的退相干成各自分别所带的信息,理论上可行但通信是注重实用的,所以说 ...
是的,还有待基础科学深度研究,以及产业链的基本成熟。
时间: 2017-6-27 09:09
作者: gasbarroni8888
其实看待一个技术,尤其是现在,不应该仅仅局限在其所谓的技术本身,而应该从技术体系出发以全局的观点来看待无线网络演进的浪潮。
通信行业发展到今天,传统把控或者说引导产业链方向的是运营商+设备商,而现在在两端的冲击下,通信行业已经昨日黄花,疲态尽显。
如果从行业机会来看,深入了解5G的愿景之后,大家可能会发现5G更多的不仅仅是无线技术的突破,而是特别强调网络架构的调整、优化和开放。一直以来Overlay模式的网络架构和所谓的集成运营,在IT技术的逐渐成熟下,其运营成本效益已经达到了边界。
要想得到新的突破,重新焕发行业新的生机,只能以一种新的形态开展,那契机就是从5G开始。也可以说,5G给通信行业,尤其是运营商带来了新的曙光机会,同时也给国家一直提倡的ICT深度融合(三网融合)带来了机会。当潮流不可阻挡,根据以往经验”顺之者昌,逆之者亡“,不如自主的撸起袖子干,与其等着别别人革命,不如自己先往这个方向走。这也是这些大T在加速推进5G进展的原因。
不过,具体落到运营商来说,这也只能说是机会。因为能不能把握住,还是要看运营商的能力,尤其是软实力(管理和自主研发能力)。如果运营商还是按照现在的厂家抄袭模式来做所谓的创新,按照现在基本外包的模式来做所谓的集成和运营,那就是到10G运营商也没戏。
不过总得来说,随着国家对频谱、码号资源的逐步开放,未来的变化和机会反而会更多。
时间: 2017-6-27 18:11
作者: plgy2000
scnc001 发表于 2017-6-23 19:15 
你这把LZ拔得够高啊,还留好了台阶,不怕下不了。。。
比尔当初说这句话的时候计算机软件的发展方向还不甚明确,对硬件的要求也比较模糊。现在各个厂商都在往5G方向努力了,还有人纠缠于技术细节持反对意见,这就看不懂了。那些厂家拿真金白银砸下去的东西没有价值,他们傻啊?
时间: 2017-6-27 23:01
作者: 夜雨寄北
ding
时间: 2017-6-29 09:07
作者: 我既是我
,经过小说的熏陶,我更期待5g成熟后的虚拟头盔,
时间: 2017-7-6 15:56
作者: oxy_hazard
可能作者的理由里有很多似是而非的东西,但的确指出了5G的问题。5G三大场景,eMBB,URLLC,M2M,每一个在五年内都缺乏商用说服力,至少五年。
eMBB,就像作者说的,我们需要这么大带宽?AR?VR?4K 8K?片源呢?应用呢?这样的片源或者应用大规模成熟说五年不算过分吧。就算这些需求部分存在,那么为什么一定要5G?一定要基于LDPC码和毫米波的5G?massive MIMO等5G技术为什么就不能用于LTE的演进?一定要运营商投资再来一遍?就不能在现有网络上空口兼容式地演进?软件升级式的演进?
再说URLLC,使用场景?自动驾驶?我实在想不出来有什么理由不用本地GPU或者TPU实时推断的模式,舍近求远要远程控制……如果远程实时控制的要求不存在,只是辅助控制或者信号采集,那干嘛要那么极端的1ms时延要求?我不怀疑技术的可实现性,因为边缘计算和所谓基于NFV微服务化的切片网络技术的确可以降低控制端和被控制端的核心网消耗时延。要不实时游戏?什么游戏要求如此之高,一定要如此低的时延?问题的关键在于需求而非技术的可行性,需求被证伪,那才是最痛苦的。
还有就是M2M,这个更是一个悖论,这是张低价值网络,ARPU值极低,连普通eMBB用户的1/10都不会有,但你要把这样一张网络的连接数干到现网连接数的10倍以上,说再过5年 10年不过分吧,而就是这样一张低价值网络都有替代技术出现,君不见各种专网技术的LORA Sixfox以及基于LTE改进的eMTC和NBIOT?这些技术就蚕食了多少未来5G M2M市场?NBIOT以及相关技术越成功,未来M2M就越惨淡,谁会为差不多的技术投两遍钱?中移是在大笔投NBIOT,而且据说要投几十万到100万以上基站,稍微动点脑就知道,这是在投M2M网络?NBIOT极佳的广覆盖性能需要这么密的基站部署(比LTE接收灵敏度高20db,理想覆盖面积几乎是原来的100倍以上...)?这是移动在抢频谱!他们在抢黄金FDD频谱,那个移动一直垂涎的900mhz!这完全是另一个故事了……
我只是提醒大家,上次3G爆发是在首次商用部署的5 6年之后,为什么?没用合理的应用......谁救了3G?伟大的偏执的乔帮主和他的Iphone……10年前有乔帮主救我们,这次呢?再去等另一个乔帮主再世???想啥呢………五年吧,5G五年之内都是伪命题,而且还是最乐观的估计……五年之后呢?who cares......或许4.5G已经演化得不需要5G了………等到那些场景需求都成熟了,就算10年后吧,5G技术群也就没有那么多先进性了,我们早就有其他技术路径可以替代了,那我们还要5G作甚么.....
时间: 2017-7-6 16:05
作者: oxy_hazard
本帖最后由 oxy_hazard 于 2017-7-6 16:08 编辑
plgy2000 发表于 2017-6-27 18:11 
比尔当初说这句话的时候计算机软件的发展方向还不甚明确,对硬件的要求也比较模糊。现在各个厂商都在往5G ...
厂家有时候是出于利益砸钱,大力不是出奇迹而是出傻_*逼的事情科技史上真的不算少....
ISDN/ATM/Wimax/大容量光交叉/铱星.....
5G或许会起来,但是会以一种我们前所未料的姿势和时间点起来倒是很有可能,全程全网?未必...单独组网?未必....运营商宏网热点建设通吃?也未必....如果这些基础假设都未必,技术形态会出现多大变化知道吗?
时间: 2017-7-6 16:12
作者: oxy_hazard
scnc001 发表于 2017-6-23 18:05 
我曾经在某一帖里说过,4G会象2G一样,是一个长寿命的打底网络,5678G注定只是补充。所谓LTE,真的会是长 ...
这个我非常同意,4G的地基非常牢...
时间: 2017-7-10 17:59
作者: xxyun
我既是我 发表于 2017-6-29 09:07 
,经过小说的熏陶,我更期待5g成熟后的虚拟头盔,
小时候小说里就描述了,我等它已经很久了
时间: 2017-7-10 22:38
作者: abcde1234567890
本帖最后由 abcde1234567890 于 2017-7-10 22:40 编辑
对了,什么时候能普及网速更快的wifi,比如802.11ad和802.11ax之类的?
时间: 2017-9-11 08:32
作者: zlh740915
scnc001 发表于 2017-6-23 18:05 
我曾经在某一帖里说过,4G会象2G一样,是一个长寿命的打底网络,5678G注定只是补充。所谓LTE,真的会是长 ...
赞同,持同样观点。4g至少还能熬到2022年
时间: 2017-9-11 08:37
作者: zlh740915
jamebong007 发表于 2017-6-24 16:23 
什么叫“就算有6G”? 必须有,没有了咱们吃啥啊老铁
倒是,肯定还有7G、8G,不过可能到时不叫这个了
时间: 2017-9-11 11:39
作者: lbgem
cano 发表于 2017-6-23 11:27 
之前在公众号上看过一篇关于5G的批评文章,有理有据,深以为然。这次本来是抱着寻找同道中人的念头入坑,没 ...
初入通信行业,求打脸。
在正式接触通信行业之前,我一直认为,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互相转化的。例如,一个低端路由器只能支持5台手机接入,如果有了更多的手机,那么咱们就用两个路由器呗,或者是买更高级的路由器,能够允许更多的手机接入,理论上,只要资源调度及时,一个宽带下能接入多少手机完全取决于路由器能力。当然,据我所知,WIFI的标准协议是允许2007台设备接入的,当然,要达到这种接入能力,估计需要几十万的资金投入。
拿到这里来说,我们发展无线通信,也可以参照这种方式,既然一个基站的承载能力不够,我们是不是可以用两个基站,或者是用更高级的基站。至于说基站的输入带宽,能不能多利用固网的资源呢?固网的资源就如同之前说的那样,管子不够了就再加一根管子。在这个前提下,基站能承载多少手机接入完全取决于基站本身的能力。我暂时不知道4G协议能承载多少设备接入,假设说是一个很大的值,那么,我认为,优化单个基站的能力或者是增加协同基站就是优化用户体验的一个有效方案。
时间: 2017-9-11 23:08
作者: 野生数据
先不说别的 我怎么觉得在我国 5g最大的问题是一人名下只能有5张卡
时间: 2017-9-11 23:28
作者: 漫江
不懂技术,但是我们现在手机用的4G应该是外国3G的网速吧?实际的速度,不是通信方宣传的官方速度哈。
时间: 2017-9-13 11:37
作者: cano
漫江 发表于 2017-9-11 23:28 
不懂技术,但是我们现在手机用的4G应该是外国3G的网速吧?实际的速度,不是通信方宣传的官方速度哈。
官方宣传?宣传什么速度?
时间: 2017-9-13 11:40
作者: abcde1234567890
本帖最后由 abcde1234567890 于 2017-9-13 11:40 编辑
漫江 发表于 2017-9-11 23:28
不懂技术,但是我们现在手机用的4G应该是外国3G的网速吧?实际的速度,不是通信方宣传的官方速度哈。
难道国外的4G就能永远保持接近理论值的高网速?容量不足,网速下降,这样的问题应该同样存在吧
时间: 2017-9-13 12:00
作者: cano
lbgem 发表于 2017-9-11 11:39 
初入通信行业,求打脸。
在正式接触通信行业之前,我一直认为,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互 ...
很久以前写的了,感谢你关注,我都快忘了当初是怎么写的了……
看你写的想法,很专业啊,为什么求打脸?要打脸的也应该是lz吧……
现在回过头看看这篇主贴,lz通篇在否定5G,但是用的反例却是应用场景差异很大的固定网。他到底想说什么呢?是想每个人都拿着一个后面有根光纤的手机?还是把光缆铺到每一个垃圾桶?没人搞清楚……
至于你所说的想法,现在,不,应该是很久以前就是这么做的。在热点地区做小区分裂,做微小区甚至微微小区,一个小区半径几十上百米,增加这个地区总的空口容量,毕竟让空口正交的成本和难度还是有点大。据我了解,现在LTE的基站大概能同时支持几千个终端吧(如记错,勿喷),并发业务数要根据不同的模型去算,但肯定比之前的数字更小。
还是写的很乱,请见谅
时间: 2017-9-13 15:20
作者: Angel0772
lovebugzhang 发表于 2017-6-23 00:11 
我觉得楼主还是有很多地方没理解上一贴那么多人反驳你的地方,特别是对频谱利用率,还有服务器的传输速度的 ...
楼主连10G带宽是分给一群人用的都不理解```现在的4G对付限速版的无限流量卡都显得力不从心```不上5G大家用4G连上个网看个视频都得往死里卡啊
时间: 2017-9-13 19:31
作者: lixssp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时间: 2017-9-13 23:10
作者: jocover
5G除了毫米波,还支持现有频段和卫星通信,你至少应该了解清楚再来发文,否则显的很傻
时间: 2017-9-13 23:59
作者: fangzhilang
本帖最后由 fangzhilang 于 2017-9-14 00:08 编辑
没看出你懂技术。一个外行,写这么多长篇大论,还有一堆不懂装懂的在一本正经的讨论,忧国忧民,操心行业发展。有必要吗?这论坛还有一点专业论坛的深度吗?
把这些技术的协议栈都研究透了,你就会觉得自己多么可笑。过来人忠告
时间: 2017-9-15 00:30
作者: 漫江
abcde1234567890 发表于 2017-9-13 11:40 
难道国外的4G就能永远保持接近理论值的高网速?容量不足,网速下降,这样的问题应该同样存在吧
说的是整体。整体速度高一些。
时间: 2017-9-15 09:46
作者: abcde1234567890
本帖最后由 abcde1234567890 于 2017-9-15 09:46 编辑
漫江 发表于 2017-9-15 00:30 
说的是整体。整体速度高一些。
那应该是因为国内移动用户实在是太多了吧,国外一个运营商的用户估计远远没中国移动多吧
时间: 2017-9-29 18:11
作者: 18978869832
楼主的反击又被驳得体无完肤,期待你的三反
时间: 2018-3-21 17:37
作者: 蓝色海岸
winnyterry 发表于 2017-6-23 11:54 
唉,再见文科生另一神论,其实论调和理据和上一篇一样,只是写得长了一点。回复较为费时。
首先这篇神论 ...
本人当然不反对搞技术研究和探索,我反对的是部分人为达到经济目的,忽悠老百姓,甚至忽悠国家,制造不存在的需求。
关于5G我还会不断揭示其真象,看看国内某通信公司的股价暴跌了吧,资本市场已给出明确评价:
1、5G与物联网没啥关系,物联网有物联网的逻辑和路径,低功耗,低速率,低延迟是物联网需要的,仅功耗这一点就把5G打入冷宫。
2、5G会被运营商拿来开试验局,很长时间都会如此,也许永远会这样;
3、以下是王建宙的意见,在C114主页上:
王建宙认为,国内媒体不断宣传5G,这是作为业内人士非常愿意听到的,但是有时候媒体会宣传过度。“最近有一个媒体跟我说,利用5G一秒钟可以下载10部高清电影。从理论上来说也不错,很显然他把基站的峰值速率和用户体验这两个概念混淆起来了,如果将来我们达不到一秒钟下载10部电影,用户会抱怨的。这是一种,就把5G说得很高很高。但是在巴塞罗那又看到了另外一种景象,我见到了欧洲的同行,他们几乎都来问5G有什么用?你给我举个例子5G有什么用?他们认为5G很重要,但马上建5G没有必要,我见到的大部分欧洲CEO都是这么说的。”
我真的不明白,媒体一说起通信技术,就说下载一部电影要多么短的时间,一家比一家吹的邪乎,这些人也太缺乏想像力了,先不说能否达到这么快的下载速度,就是真的有这么快的下载速度,又有何意义?
时间: 2018-3-22 12:09
作者: 蓝色海岸
cano 发表于 2017-6-23 11:27 
之前在公众号上看过一篇关于5G的批评文章,有理有据,深以为然。这次本来是抱着寻找同道中人的念头入坑,没 ...
本人并不是阚教授的粉丝,是在写这篇文章之前,在网上临时查到的。
我对大家的疑问,总结了一下,回复在下面这篇贴子了:
http://www.txrjy.com/thread-1023983-1-1.html
时间: 2018-3-23 18:30
作者: dailman
lovebugzhang 发表于 2017-6-23 00:11
我觉得楼主还是有很多地方没理解上一贴那么多人反驳你的地方,特别是对频谱利用率,还有服务器的传输速度的 ...
那你倒是说说5g的频谱利用率提高了多少吧
时间: 2018-3-27 10:55
作者: hechen0001
合作营业厅 发表于 2017-6-23 08:21 
5G还是算了吧,说白了跟wifi没有区别了,再怎么折腾覆盖范围太小,只能作为热点使用,无线电通信已经穷途末 ...
你可拉倒吧,量子通信传的是秘钥好不,数据还是传统信道中传输的
时间: 2018-3-27 10:56
作者: hechen0001
智慧眼 发表于 2017-6-23 09:55 
现在的无线电通信不论是2G、3G、4G还是5G都是建立在有线通信的基础上的,期待量子通信时代的到来。
量子通信是为了安全,不是带宽......
时间: 2018-3-27 12:45
作者: 虚拟语气
蓝色海岸 发表于 2018-3-21 17:37
本人当然不反对搞技术研究和探索,我反对的是部分人为达到经济目的,忽悠老百姓,甚至忽悠国家,制造不 ...
等美日韩毫米波技术成熟,氮化镓材料一统江湖,你又只能跟在人家后面,类似于芯片。
需求至少是代替部分光纤回传和部分有线宽带,地下挖线成本不要太高。
时间: 2018-3-28 11:44
作者: lbgem
scnc001 发表于 2017-6-23 18:05 
我曾经在某一帖里说过,4G会象2G一样,是一个长寿命的打底网络,5678G注定只是补充。所谓LTE,真的会是长 ...
我在别的帖子里面也说了差不多的观点,4G的频谱现状已经比较成熟了,利于长期演进。至于说5G什么的,用的是极高频,本身只适合小范围覆盖,以应对人多的地区带宽不够的情况,所以,大范围上还是4G做基础(特别是郊区,没有安装极高频基站的价值),新技术做补充。
时间: 2018-3-29 10:49
作者: scnc001
lbgem 发表于 2018-3-28 11:44 
我在别的帖子里面也说了差不多的观点,4G的频谱现状已经比较成熟了,利于长期演进。至于说5G什么的,用的 ...
时间: 2018-3-29 18:42
作者: lbgem
scnc001 发表于 2018-3-29 10:49 
其实,我跟楼主有类似的观点,但我考虑的更实际一些。比如说,5G到来了,能给我们带了什么实质性优势,带宽高,延迟低这个确实是优点,但不是实质性优点。
带宽高:无非就是看视频和下载有优势。看视频的话,手机屏幕就那么大,我们看超清视频就足够了(插卡的上网本另说);下载,10秒钟和20秒钟似乎没有那么重要,而且,速度那么快,对手机本身硬件要求也比较高,而且,拿手机当成存储库似乎也不太现实。
延迟低:用在无人驾驶上倒是有用,手机的网络延迟需要很低吗?玩游戏我们的手速有限,手速一定的时候,我们延迟做得再低似乎也没有实施性作用。
稳定性高:这个有用,在游戏领域,FPS是考验计算机性能的一个指标,但这是表征指标,真实指标是稳定性。虽然我们的延迟很低,但是稳定性不好的话,我们按照自己的节奏进行操作,信息的发送没有按节奏来。这样也会表现出不流畅的现象。
其实,在我的眼中,无线数据带宽再怎么大,也是无法代替有线宽带去完成工作的,即便是自己觉得自己的需求真的很大。现在,很多小区流量包的流量能达到100GB,但其实并没有什么用,真正需要下载和看电影的人,一个月1000G都不一定够,也只能是有线宽带。100GB只是一个能让我们放心的数值,告诉我们,流量包流量很多。其实,也有不少需求不大也不小的人,真的能一个月用80-90GB,但那毕竟是少数,更多的是远超100GB的需求和远低于100GB的需求
时间: 2018-4-1 13:52
作者: scnc001
lbgem 发表于 2018-3-29 18:42 
其实,我跟楼主有类似的观点,但我考虑的更实际一些。比如说,5G到来了,能给我们带了什么实质性优势,带 ...
时延低是最重要的,决定着物联网市场能不能暴发。有线与无线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为补充,都不可或缺的。
时间: 2018-4-2 18:51
作者: lbgem
scnc001 发表于 2018-4-1 13:52 
时延低是最重要的,决定着物联网市场能不能暴发。有线与无线不是替代关系,而是互为补充,都不可或缺的。
有线和无线各有优势,都需要发展。但是,我们在生活中更多的是看到大家觉得5G来了,看超清也不卡了,其实还是停留在带宽需求上。其实,迄今为止,我还是没有充分认识到5G其他能被用户直接感受到的优点。5G说了很多优点,但看起来都是各种企业应该配合的事情,用户都是被动接受。没有那种原来看高清,现在看超清这么明显的优势差距。
时间: 2018-4-2 19:42
作者: scnc001
lbgem 发表于 2018-4-2 18:51 
有线和无线各有优势,都需要发展。但是,我们在生活中更多的是看到大家觉得5G来了,看超清也不卡了,其实 ...
你说的都是主要接收型的,实时交互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时间: 2018-4-4 10:11
作者: lbgem
scnc001 发表于 2018-4-2 19:42 
你说的都是主要接收型的,实时交互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其实说白了还是生态圈没建立起来,实时交互的需求不是那么强烈。(至少用户自己的体验是这样,无人汽车要是不实时交互早出车祸了)手机APP很多已经达到了交互响应极限,不拓展生态圈的话就不太好发展了。我立即能想到的依赖网络的APP类型就是游戏,视频,导航。之前就说了,玩游戏手速就那么快,只要网络延迟超过了手速极限,网络升级就没有明显效果了。视频对延迟的敏感度很低,只要速度够快就行。导航倒是很需要实时性,但对于步行导航来说,走一步就响应和走五步才响应可能不是那么重要,当然,走一步就响应更精准,更好。另外,我是觉得很多设备都是用了多种硬件相结合的方式来完成工作,车载导航其实靠的是GPS/北斗系统,而网络做辅助导航,网络的主要作用是实时路况和实时地图。手环也是用的计步器而不是网络定位什么的。可能在未来的时候,网络定位的精准度与实时性可以和GPS相媲美,但是在今后几年的时间里,应该是很难超过。所以,就像层主你所说的一样,实时交互想要改头换面,需要做很多工作。
时间: 2018-4-4 10:42
作者: scnc001
lbgem 发表于 2018-4-4 10:11 
其实说白了还是生态圈没建立起来,实时交互的需求不是那么强烈。(至少用户自己的体验是这样,无人汽车要 ...
不要小瞧业界的能力。你看4G这两年,应用发展是多么的迅猛。。。
时间: 2018-4-4 11:44
作者: lbgem
scnc001 发表于 2018-4-4 10:42 
不要小瞧业界的能力。你看4G这两年,应用发展是多么的迅猛。。。
我对工业发展很有信心,对商业发展没信心。过两年,自动驾驶汽车应该会具备大部分的使用条件,但是那个价格真不敢恭维。技术的发展是科学家们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技术的推广则需要企业家运筹帷幄。我14年开始使用4G网络,一开始100M,到现在用300M,感觉已经算是大的跨度了。但是商用100M的时候,600M的试验早就完成了。三星S9都用上cat.18了,但是看现在的发展速度。。。能正式商用发挥出cat.18速度的基站还是比较遥远的。
时间: 2018-4-4 11:48
作者: scnc001
lbgem 发表于 2018-4-4 11:44 
我对工业发展很有信心,对商业发展没信心。过两年,自动驾驶汽车应该会具备大部分的使用条件,但是那个价 ...
现在是资金过剩的时代,所以才有很多钱去不断找机会、试错。共享充电宝、共享女友都能出,尝试总在落实想法,有什么没信心的呢?现在的很多商业模式,在没出来之前,是很多人想都没想过、不敢想的。。。
时间: 2018-6-11 12:02
作者: 蓝色海岸
lbgem 发表于 2017-9-11 11:39 
初入通信行业,求打脸。
在正式接触通信行业之前,我一直认为,无线通信和有线通信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互 ...
您说的是用更多的基站,就是以前所说的微基站,这种技术一直在用啊,人多的地方基站密集,人少的地方基站稀疏;更密集的基站是可以增加带宽和可以接入的用户数的,但是设备商还不满足啊,他们不仅希望运营商买更多的基站,而且最好用另一种技术把已有基站淘汰,这样获利更大啊。
通信人家园 (https://www.txrjy.com/) |
Powered by C1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