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社会除了某些特定岗位外,根本就没有所谓的稳定一说。任何行业都是遵循28定律,符合达尔文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进化论。
咱们就拿最简单的钱来说事,在任何行业做到顶尖,你说你工资特别低,这是不太可能吧。从人人唱衰的建筑行业,顶尖设计师、项目经理拿百万年薪不奇怪;小到客单价几十块做剪子的张小泉不也上市了吗?是不是吃青春饭不是行业决定,是能力决定。
可能看了上一段,有人会喷我,各位看官别着急,我三观还算端正,不夹杂私货讲,更不会因为我做互联网运营在这给大伙灌鸡汤画大饼,瞎说八道。
各位经常看到互联网被裁员,尤其是大厂,一裁员就热搜,仿佛成了行业不好的风向标,加上各种看热闹的营销号,使你不焦虑都难。
我觉得有几个问题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判断力。
1.工资由谁来决定?
工资由你的能力来确定。好多人肯定说废话啊,我能不知道吗?其实本质上这个由供求关系来决定,由和你竞争的人数多少决定,由辞退你老板立马找到可代替人的时间成本和创效决定。你的能力值3w 块,老板找个人需要5w,他肯定不干。互联网和金融是高工资行业,人们的竞争压力大,本身就是正常的。
2.辞退的是互联网哪些行业?
如果仔细看新闻信息,辞退的互联网部门,多是游戏、教育、商业化部门。互联网运营其实是做的商业部门,它发展顶层也就是COO,其实是对公司对行业对市场需要有较强的认知。如果你信息稍微敏感点,有商业思维,其实这个三个部门受强政策影响特别严重。说句白话:任何的风口一定是政策导向。我的政策是什么?不都讲明白了嘛,房住不炒、共同富裕、专精特新、鼓励三胎、饭碗端在自己手里等。腾讯一个如此优秀互联网公司,也不敢发布一份好的财报,这是市场能预料到的,游戏是盈利大头,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教育影响孩子教育违背公平,口罩原因反反复复,没有稳定的生产,谁去做广告啊。相反,碳中和行业、新能源行业迅速发展,一个能做到优秀运营的人,大概率应该有捕捉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3.互联网行业是泡沫嘛?
互联网行业不是泡沫行业啊,一个效率工具而已。如果抱着互联网公司都是泡沫心态看待整个行业,最正确的应该是万物都是庞氏,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不婚主义,运气好在你50岁成了亿万富翁,等你离开世界那天,你的房子、票子都没人谁继承呢?互联网公司估值高是因为资本长时间在一级市场投入。什么是泡沫,就是一级市场长时间没有投入,二级市场却疯狂投入,有竞争就不会有泡沫。反过来想,如过没有互联网,回到90年代,你能接受吗?
4.从互联网运营离职只能失业?
跳槽和离职为了自己利益最大化,其实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跳槽不换行,换行不换岗。互联网解决一个问题就是解决了信息不对称问题。互联网公司已经过了高速增长的时期,如果能力不是特别出众,没有特别好的项目、资源、运气,升职加薪非常困难。这时候跳槽或者换行,就应该利用自己专业➕信息的优势来进行抉择。举例:如果你在抖音做的平台的运营,是不是可以跳槽做抖音电商的公司,靠平台政策信息,从甲方到乙方?如果你在某社区互联网做内容,是不是可以跳槽到靠平台吃饭的内容公司,依靠平台玩法和审核作为优势?如果在互联网公司做商业化运营是不是可以跳槽到互联网➕的新零售公司,靠自己人脉资源帮助业务拓展?只是说方向哈,毕竟能力如何自己最清楚,不讨论……
5.互联网运营想做好不容易。
互联网运营大学里是没有这门学科的,如果做过高级运营或者更高层岗位,其实它是一个非常难的岗位。因为这是一个与人打交道的商科岗位,心理学、管理学哪一门都是需要和用户打交道,关键是你还要想办法从用户口袋里掏钱……如果说运营有进阶之路的话,大概率是流程化、产品化、管理化和思想化。一个竞争激烈且岗位不标准的岗位,你说它是吃青春饭到年龄去卖葱油饼、送外卖我是不认同,这样不太符合供求逻辑和市场选择。
说点题外话:一个行业能够成为风口除了政策外,还有一个自身能否提升效率或者降低极大成本。如果能够满足自身一个条件,都有高价值。
如果一个高价值产品价格还在上涨时,他的产品数量就会增加,因为有利可图,商家就更愿意生产。
为什么互联网行业和金融行业工资高,因为前者提升效率,是一个提升效率行业。后者本质是玩的在金钱上跳舞、玩的是赌博、玩的是杠杆。 (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