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2小伙伴 S2微沙龙
移动通信自然是绕不开移动性这个话题,从R15到如今的R19,5G已经经历了5个版本的研究,那么这5个版本中,移动性都经历了什么呢?今天小编就带你梳理一下。
R15
主要继承了LTM的能力,与LTM不同的是,5G为了省电、缩短控制面接入时延等目的,引入了RRC_INACTIVE状态。但在移动性管理的层面,RRC_INACTIVE状态和RRC_IDLE状态的移动性管理主要还是遵循小区选择和重选的机制。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1]使用小区测量结果排序,在选择目标小区前先挑选信号质量相近的最好的几个小区,然后选择好的波束个数最多的小区作为目标小区。 [2] RRC_CONNECTED状态移动性切换流程(详见TS38.300)
R16
DAPS(Dual Active Protocol Stack)handover:终端在接收到RRC消息进行切换后保持与源小区的连接(维持两套协议栈),直至成功接入目标小区后释放源小区。 CHO(Conditional Handover):提高系统鲁棒性。终端在接收到CHO配置(最多8个候选小区)之后保持与源小区的连接,并开始评估候选小区的CHO执行条件。如果至少一个CHO候选小区满足相应的CHO执行条件,则终端从源小区分离,对所选候选小区应用存储的相应配置,同步到该候选小区,并通过向目标小区发送RRC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来完成RRC切换过程。在成功完成RRC切换过程后,终端释放存储的CHO配置。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详见TS38.300)
CPC(Conditional PSCell Change):与CHO类似,不同的是,如果未配置SRB3,终端通过向MN发送ULInformafionTranserMRDC消息来完成CPC执行过程,并且在其中嵌入一个到目标PSCell的PSCellRRC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否则终端直接向目标PSCell发送RRCReconfigurationComplete消息。 T312 based fast failure recovery:通过使用比T310更短的定时器更快地触发重建过程。
R17
CHOwithDCkept(Support of CHO with SCG configuration) CPAC(Conditional PSCell Addition or Change) R17并没有对移动性做技术手段上的增强,只是扩展了R16中CHO与CPC的使用场景。
R18
LTM(L1/L2 Triggered Mobility):R18之前的切换是通过层3(RRC层)信令触发的,切换时延大。为了进一步降低切换时延、中断时延以及信令的开销,LTM可通过L1/L2信令触发移动性切换。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详见TS38.300)
Subsequent CPAC in NR-DC:R17中的CPAC在完成目标PSCell随机接入后,就释放了CPAC的配置信息,不支持连续的CPAC。在高频FR2的某些场景下,可能会带来时延和信令的开销。因此R18中支持了Subsequent CPAC。 CHO with candidate SCG(s):在CHO和MR-DC的场景下,PCell对应的PSCell可能不是最好的小区,因此R18中,在CHO和MR-DC的情况下,支持一个目标MCG可以配置多个候选的SCGs。
R19
R19主要考虑了三个方面的增强,一是将R18的LTM从Intra-CU扩展到Inter-CU,二是支持基于CSI-RS的L1测量以及支持基于事件触发的L1测量,三是Conditional LTM。
S^2:R19 NR移动性增强进展概况
https://www.txrjy.com/thread-1346725-1-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