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真实,我也是,即使假期脑子里也逃不了工作。。。。群消息不断 
 
  
 
很多基层员工的“假”,只是脱离了办公室,却从未脱离工作~~~~~ 
 
 
01  
别说节假日了,连下班都成了奢望。  
晚上八点能走出营业厅,那叫“早退”;周六是常态加班,周日不是外拓就是营销会;法定节假日呢?  
领导一句“保持在线”,群里一条“紧急任务”,客户一个“随时沟通”,就能让你手忙脚乱地重新上线。  
群聊,是“假期杀手”。  
一个客户建一个群,一个业务拉一个群,部门、区域、后台……  
群叠群,消息轰炸,轮番上阵。  
人永远是那几个,人却被分散到十几个窗口来回切换。  
你以为你在休息,其实你只是在另一个界面上班。  
 
02  
为什么叫“无效休假”?因为你根本无法抽离。  
休假期间,电话随时可能响起,邮件随时可能追来,系统随时可能出故障。  
你不敢真正“放空”,也不敢真正“关机”。  
人虽然在家,但心还在工位上,脚还在营业厅门口,神经一刻不能松。  
这种状态下的“放假”,就像加了水的咖啡,看起来是热的,喝下去却毫无提神的力量。  
问题不只是时间被占用,更是恢复力的枯竭。  
当一个人长期处在“待命模式”,就算身体停下来了,大脑也在高速运转。  
休假的意义,本是为了重启,而不是强撑着不崩溃。  
 
03  
很多基层通信人状态看似正常,其实早就透支。  
假不是真的假,休也不是在休。  
如果你每天都在“上着假班”,那这份工作迟早会把你变成“活着的机器”。  
最难的是这种状态还被当成“敬业”。  
有人甚至觉得,能随时响应任务,是一种“责任感”的体现。但这不是责任,这是过度的顺从,是在“被动服从”里耗尽了热情。  
 
04  
真正让员工拼的,不是压榨,而是被理解。  
不是被盯着干,而是被信任地放。  
通信行业的节奏快、任务重,这是现实。  
现实之外,管理者也该多一点人情温度。别把员工的“时刻在线”,当作理所当然。  
别用“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掩盖“你从未真正休息”。  
休假,不该是一种奢侈。  
哪怕一天真空的假期,哪怕一次彻底的断联,哪怕只是一个不被打扰的周末,对基层通信人来说,都是一种深深的善待。  
“假期真正的意义,不是离开工位,而是允许自己短暂地做回自己。”  
愿所有通信人,都能有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休息时间;愿“假期”二字,不再只是纸上的安排,而是身心都能放松的承诺。  
陕北老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