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新兵

注册:2020-4-23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7-1 14:22:0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18926143897 于 2025-7-1 14:31 编辑

人工智能硬件的未来发展将呈现“多元化、专用化主线,并伴随若干颠覆性技术路径的并行演进。以下从芯片架构、计算范式、应用场景、产业生态四个维度展开:
一、芯片架构:从通用GPU走向“异构+专用+芯粒”
  • 异构融合成为主流
    • CPU+GPU+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三核协同成为AI PC/服务器标配,例如英特尔酷睿Ultra(120 TOPS综合算力)和苹果M系列芯片,兼顾通用计算与AI加速[color=var(--Labels-Secondary)][backcolor=var(--Fills-F2)]

    • 数据中心层面,英伟达GB200 NVL72等“超级GPU”通过超高密度集成(72颗GPU+Grace CPU)解决功耗与散热瓶颈,实现单柜算力提升10倍以上[color=var(--Labels-Secondary)][backcolor=var(--Fills-F2)]。
  • 专用ASIC与芯粒(Chiplet)技术崛起
    • 谷歌TPU、Etched Transformer专用ASIC等针对Transformer等特定模型深度优化,推理能效较GPU提升3–10倍[color=var(--Labels-Secondary)][backcolor=var(--Fills-F2)]

    • 芯粒技术允许将不同工艺节点、不同功能模块(计算、存储、I/O)异构集成,缩短研发周期、降低成本,并支持“按需组装”的弹性芯片形态,满足边缘/云端差异化需求[color=var(--Labels-Secondary)][backcolor=var(--Fills-F2)]。

二、计算范式:从“冯·诺依曼”迈向“存算一体+类脑+光计算”
  • 存算一体(Processing-in-Memory, PIM)
    • 通过将计算单元嵌入存储阵列,减少数据搬运,缓解“内存墙”瓶颈,能效提升10–100倍,已在HBM-PIM、ReRAM等方案中验证[color=var(--Labels-Secondary)][backcolor=var(--Fills-F2)]

  • 类脑/神经拟态计算
    • 英特尔Hala Point(1152颗Loihi 2,115.2亿神经元)实现超低功耗(仅为传统CPU的1%)的实时在线推理,适合边缘端持续感知场景[color=var(--Labels-Secondary)][backcolor=var(--Fills-F2)]

    • 脉冲神经网络(SNN)与深度神经网络(DNN)混合架构成为研究热点,兼顾生物可解释性与计算效率。
  • 光子芯片与量子计算
    • 硅基光子芯片利用光信号传输,带宽高、延迟低、抗电磁干扰,适合超大规模矩阵运算与数据中心互联[color=var(--Labels-Secondary)][backcolor=var(--Fills-F2)]

    • 量子神经网络(QNN)硬件原型逐步成熟,有望在密码破解、分子模拟等特定领域率先突破。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7-2 06:27 , Processed in 0.099779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3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