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这句流传千年的俗语,在香港电影中得到了最鲜活的诠释。 2月14日的第4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记者会上,特别嘉宾邱彦筒在宣布提名名单时,将“最佳美术指导”口误念作“最佳美食指导”。 这场充满喜感的乌龙事件让不少香港影迷自发整理出港片中的美食清单,并发起“最佳美食指导奖”的评选。 更妙的是,在4月27日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现场,官方也亲自下场玩梗。在颁发最佳美术指导奖时,《九龙城寨之围城》的主创人员们纷纷在台下拿起叉烧饭。 但这次口误并非无迹可寻的失误,它更像是一次无意识的“口吐真言”,精准道出了香港电影与美食之间不可分割的深厚渊源。 美食是镌刻在胶片上的“港味DNA”,它们让电影无需过多台词,每一帧进食画面就能唤醒观众的潜意识,是成为识别“港味”的“防伪标识”。 当《英雄本色》中小马哥捧着热腾腾的肠粉大快朵颐,《旺角卡门》中乌蝇哥在街头支起鱼蛋档,《月满轩尼诗》中阿来与爱莲在茶餐厅饮奶茶、食猪扒包时,影迷们能清晰感知,这是发生在香港的故事。 更有不少香港电影人擅长用美食,来书写港片特有的荒诞与诗意。 在《大事件》中,任贤齐和尤勇智饰演的劫匪被荷枪实弹的警察重重包围,生死攸关之际,他们竟在狭小的空间里燃起炉灶,精心烹制菜肴,甚至兴致勃勃地比拼起厨艺。 在《赌神》中,周润发饰演的高进有一个标志性动作——在赌桌前优雅地剥开一块巧克力放入口中,启动“赌神模式”的开关,以此平复内心的波澜。 徐克导演在《金玉满堂》中更是大胆创新,用自己最拿手的武侠元素与美食结合,将武侠世界的刀光剑影化作厨房中的锅铲翻飞,打造出一部极具想象力的“厨师江湖片”。 香港电影对美食的呈现,早已渗透进大众生活。如今用食物为孩子、宠物命名的流行风潮也许就来源于港片文化。 《纵横四海》里,周润发与钟楚红饰演的角色分别叫作“钵仔糕”与“红豆”,两者都是经典的港式甜点。《咖喱辣椒》中张学友与周星驰扮演的角色则为港人至爱的“咖喱”与“辣椒”。 香港电影人爱吃且深谙食物之道,但美食绝不仅仅是满足口腹之欲的存在,更是撬动叙事、雕刻人性的重要钥匙。 《九龙城寨之围城》中那碗叉烧饭,堪称港片美食叙事的教科书级呈现。 陈洛军亡命逃入混乱的九龙城寨,走投无路之际,“龙卷风”递上的那碗叉烧饭,是生存的保障,是接纳的象征,更是汹涌澎湃的兄弟情义最朴实的表达,远胜千言万语。这也是导演想展现的老香港人情味。 叉烧饭在港片中的巅峰演绎,非“黯然销魂饭”莫属。 在电影《食神》中,周星驰饰演的大厨史蒂芬周从傲慢自负的“食神”跌落神坛,破产后流落庙街。在那里,他从制作街头朴实无华的民间美食——撒尿牛丸重新起步,重悟做人与做菜之道。在最终的食神大赛中,他凭借一碗注入真情的黯然销魂饭,打败了对手的佛跳墙,重回顶峰。这场较量表面是厨艺的比拼,实则是史蒂芬周从傲慢到谦卑的精神涅槃。 影片中那句“只要用心,人人都是食神”,道出了与“狮子山精神”一脉相承的普世哲理,激励着无数人在困境中坚持梦想,用心追求自己的目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