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辉:我是在华为负责自动驾驶网络的,不是那个自动驾驶汽车,而是用 AI 去驱动网络。很多人可能觉得,网络需要 AI 驱动吗啊?确实是这样的,网络是非常复杂的,大到运营商电信网络,小到一个企业的网络,比如清华大学,会有几万台设备来构成校园网络,并且承载了几万师生的使用,这种情况下,网络运行、体验、运营、安全的高度智能化就显得非常重要,也是非常必要的。
随着现在智慧教室的发展,在课堂需要学生用 Pad 也好,笔记本也好,这些终端通过网络去跟老师做互动,你要提交答案,又要看 AI 辅助教学的内容,或者有大量的课件要下载,这对网络都提出了很多很高的要求。原来在清华大学的智慧教室里面,经常有一两百个学生在上课,如果大家同时在下载大量的课件的时候,其实网络是非常繁忙的,而且一旦网络出现故障,原来可能修复需要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都已经下课了,这个是不可接受的。
因为AI 进入工程领域,跟ToC是不一样的,让它写一首诗没那么准,没关系,可能写出来之后觉得更优美,让它帮你唱一首歌,没那么准,其实也没关系。但是进入每个垂直的ToB行业的时候,要求是不同的,比如我们现在也做了很多 AI 辅助医疗,如果诊断出现错误,可能影响这个病人一生。现在用的自动驾驶汽车,如果在刹车的时候出现一个误操作,可能就是人的生命的问题,所以说 AI 进入一个工业领域行业的时候,它的准确性是当前最大的一个挑战。
王辉:我个人认为,现在的数据可能还有很多水分,实际上达到99%也很难,达到90%以上,甚至95%以上是可接受的,因为我们每个行业都有不同的阈值。比如,汽车行业会设这样一个指标,10万公里的故障数,作为个人来讲,可能平均10万公里会出现一次驾驶的事故,但如果说我们用自动驾驶或者 AI 去超过这个阈值,这是可接受的。在其它领域也是一样的,医生的诊断也不会达到100%,再有经验的医生一生中也会出现误判,所以说这就是一个阈值问题,我认为在不同领域如果能达到90%,甚至95%,都可以 先去使用,这是 OK 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