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中校

注册:2010-4-2816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8-18 20:09:41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AI来了,一场悄无声息的「岗位绝种」来了。AI已深度渗透新闻采编、聚合与分发流程,从Perplexity豪赌345亿美元收购Chrome,到Particle打造全景式新闻摘要,AI正重构信息入口与用户体验。记者岗位面临「寂静灭绝」,57%的人认为会被取代。

AI正在重新定义信息获取的入口和方式

同时,原生AI新闻产品带来的用户体验与传统新闻截然不同。

一项研究显示,AI已经在世界各地的新闻编辑室中崭露头角。



这项由哥本哈根大学和芝加哥大学的研究人员进行,重点关注可能受到生成式AI影响的职业,尤其是新闻业。

Anders Humlum表示记者们可能是「处于使用AI聊天机器人最前沿」的人群

但在一场在职记者的调查中,有57.2%的记者认为AI会代替更多工作,甚至有人表示:

我们正在目睹一场(新闻记者编辑们)缓慢而寂静的灭绝。

而超过70%的记者表示,未来几年AI会取代他们。



这一波新技术浪潮——以自动化内容生成、基于AI的社交媒体监控以及算法编辑决策为标志——已在整个行业引发了警觉



同时,科技公司们决定继续加码,不仅要掌握人类信息流量入口,还要变革信息的分发方式。

Perplexity蛇吞象的背后

上周三,知名AI搜索引擎初创Perplexity,正式向科技巨头谷歌提出了一份惊世骇俗的收购要约。

斥资345亿美元想要买下Chrome浏览器。



在这场几乎不可能的「蛇吞象」背后,暗藏着Perplexity的野心:

风险资本对AI信息入口的押注——Chrome拥有全球超30亿用户,是互联网时代最核心的流量入口之一,掌握浏览器就等于掌握用户的资讯渠道。

Perplexity以搜索切入AI信息赛道,此前还推出了名为「Discover」的AI新闻聚合功能,通过实时抓取整合全网新闻,以交互问答形式呈现热点事件知识库。



Discover上的文章不是随机扒来的,而是结合PerplexityPages生成——一个帮助用户将搜索结果整理为结构化、视觉化文章的工具。

这些内容以「页面」的形式展现,可按话题组织,比如科技、财经、娱乐等,并允许用户快速浏览、有深入体验。



Discover页面是Perplexity为用户设计的一种内容发现和浏览方式。

它以图文并茂、结构优化的「Pages」为载体,集合平台上最新、最热门、最深入的主题和视角,让用户快速捕捉灵感、深入探索兴趣点。

每一个Page都是一个知识库,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构建一个知识库。



Particle的另类组织

AI新闻应用Particle功能类似,主打三大特色:总结、个性化和速度快。



Particle News是口袋里的新闻智能体

Particle是一家由前Twitter工程师创办的AI驱动新闻平台,其Particle.news网站于2025年5月正式上线。



Particle.news提供AI生成的新闻摘要,让用户无需阅读全文即可快速了解关键内容。

通过精选媒体引用与多角度视图,每篇摘要后会注明多个主流新闻媒体的报道来源,并以醒目方式展示,帮助用户深入获取原始信息。



同时,Particle.news将媒体素材、文章和引用分别单独进行了处理,方便查看。



在博客节目The Media Copilot「媒体领航员」中,Particle的CEO Sara Beykpour认为AI正在改变人们获取新闻的方式:

所有的新闻聚合器并不是真正在聚合……

他们只是在搜集……

Particle才是真正的聚合器



与传统简单堆砌新闻的聚合器不同,Particle运用AI技术为每个话题生成全景式摘要——突出关键事实、挖掘原始信源(如推文或预告片)、分析媒体报道倾向。

而Meta、YouTube等内容平台鼓励用户用AI生产内容。







不止新闻,AI冲击内容创作

今天的社交平台依赖创作者生产内容,然后通过广告变现。

如果AI生成的短视频、图片和帖子能同样吸引人,那么Meta就能逐步「切掉中间商」——不再需要为创作者付费。

其实,这种趋势已经在发生。

一些创作者的频道,几乎100%由AI驱动。比如:

有人用HeyGen虚拟形象 + 11Labs配音,批量生成短视频;

有的媒体号完全依赖AI生成主持人,再加上剪辑、B-roll,观众甚至看不出区别。



结果呢?

观看量依然巨大。说明大部分观众其实并不在意「这是不是AI做的」,他们只在乎是否能获得信息或娱乐。

年轻一代尤其如此。对他们来说,「内容就是内容」,并不会刻意区分是人还是AI创造。

只要能带来快乐和刺激,就会继续刷下去。

这对传统创作者是个巨大的冲击。

未来几年,可能会有大批「AI生成偶像」「AI剧集」涌现,观众接受度会越来越高。

AI将如何重塑互联网内容?

同一则新闻,多模态AI能自动生成多种形式的消息:

通勤时的30秒语音简报

手机上的图文快讯

电脑前的深度分析+知识图谱

AI新闻就像水一样,随媒介改变形式。



而且新闻平替不再需要担心创作者罢工、情绪波动、违反规则、闹出丑闻……AI没这些问题。

未来,记者变身「信息建筑师」,既要懂AI,更要守底线。

AI和人类将完成新的分工:

AI接管:数据整理、背景说明、基础报道

人类专注:现场调查、价值判断、纠错AI内容

AI时代新的新闻创作速度是指数级的:

1分钟生成10篇报道

自动重组人类输入的内容

无限循环生产新内容

而传统的新闻生成流程终将被颠覆。

但要记住:信息可以被AI掌握,而新闻的价值还要靠人类来判断。

人类用户阅读体验的变化

从用户角度来看,AI新闻产品带来了焕然一新的阅读体验:信息获取更加高效、个性化和互动。

首先是一站式的全景报道。

过去,读者往往需要浏览多篇报道才能了解重大事件的不同侧面。

如今,AI聚合器自动汇总多源信息,按照事件重构内容,用户在单页即可获取事件的核心事实、各方观点和背景脉络。

其次阅读变得更具交互性和个性化。

传统新闻是单向输出,读者有疑问只能自行搜索或等待后续报道。

AI新闻产品则引入对话式互动,用户可以就感兴趣的细节向AI提问,实现「所见即问,所问即答」。

这种互动性使阅读体验从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探索:阅读新闻不再停留于记者写了什么,而是用户可进一步追问「然后呢?为什么会这样?」

AI正在从新闻生产、分发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重塑行业版图。

对于新闻从业者而言,AI既带来效率工具也提出转型要求:他们需要与AI协作,专注更高层次的内容创造与监督,把握「人」的不可替代之处。

对于AI新闻产品自身,找到健康的商业模式至关重要——唯有在尊重内容价值、惠及内容源的前提下,才能获得行业的长期支持。

媒体生态也将在磨合中寻求新的平衡,人机共生或将成为新闻业的新常态。

最终目标无疑是让用户受益:当冗余的信息噪音被过滤、多元观点被汇聚、知识获取变得触手可及——

我们离「人人都能方便地了解真实世界」这一愿景就更近了一步。

参考资料:

https://scroll.in/article/1085454/editors-note-as-ai-threatens-journalism-help-scroll-stay-free-and-independent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_940MzFmQ8


来源:36kr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8-19 02:16 , Processed in 0.297347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