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两笔交易,彻底改写了新加坡电信版图。
当吉宝集团宣布以14.3亿新元将M1电信83.9%股份打包卖给Simba时,业内还在消化这个重磅消息。没想到仅仅24小时后,StarHub就扔出另一枚炸弹——全资收购MyRepublic。
就这样,原本热闹非凡的新加坡电信市场,瞬间从"群雄逐鹿"变回了"三国演义"。
一、昔日明星的黯然离场提起M1,老一辈新加坡人都会竖起大拇指。1997年横空出世的它,硬生生撕开了新电信的垄断铁幕,让这个小岛国的电信市场第一次尝到了竞争的滋味。
然而,20多年过去,这个曾经的行业颠覆者却成了被收购的对象。究其原因,还得从2016年说起。
那一年,澳洲TPG(后改名Simba)强势入局,打响了价格战第一枪。紧接着,各路虚拟运营商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中移动的Cmlink、中联通的CUniq,还有各大运营商自己孵化的子品牌Giga!、eight、circle……每一个都在疯狂砍价,恨不得把流量当白菜卖。
最狠的还是Simba,这个"价格屠夫"一进场就把套餐价格拉到了地板价。M1夹在中间,左支右绌,市场份额一路下滑。2019年吉宝将其私有化时,或许就已经为今天的出售埋下了伏笔。
二、饱和市场的必然选择"165%的移动普及率是什么概念?"一位业内人士解释道,"意味着平均每个新加坡人手里有1.65张SIM卡。"
近1000万用户挤在这个720平方公里的小岛上,电信市场早已没有增量可言。大家拼的不是谁能开拓新市场,而是谁能从对手碗里抢到更多饭。
这种"内卷"的结果是什么?运营商利润被压得喘不过气,基础设施升级举步维艰。讽刺的是,尽管价格战打得火热,新加坡家庭每月的宽带和数据支出依然超过100新元,在全球范围内仍属高位。
三、三强格局≠垄断重现市场重回三强时代,消费者需要担心吗?
答案可能没那么悲观。首先,Simba吃下M1后实力大增,有了与新电信、StarHub正面较量的资本。其次,虚拟运营商依然活跃,继续扮演着"鲶鱼"的角色。
更重要的是,技术变革正在路上。人工智能、开源技术的发展,正推动全球电信服务走向"去中心化"。未来,你可能不再需要绑定某个运营商,而是通过全球网络资源池随时获取服务。
从三足鼎立到百花齐放,再到三强争霸,新加坡电信市场的这场大戏,或许才刚刚进入下半场。
CMCC那点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