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Reddit 社区,一条关于“中国开源 AI 模型席卷美国初创”的帖子火了:根据《经济学人》报道,Andreessen Horowitz(a16z)合伙人 Martin Casado 爆料,如今有多达 80% 的美国 AI 初创公司,在融资路演时用的不是 OpenAI、Anthropic 的模型,而是来自中国的开源模型。
“如今,当创业者走进硅谷顶级风投公司 Andreessen Horowitz(a16z)路演时,他们的初创公司极有可能跑在中国模型之上。a16z 合伙人 Martin Casado 直言:‘我敢说有 80% 的概率,他们在用中国的开源模型。’”
如果人工智能的泡沫真的要破裂,你不得不思考:像 OpenAI 这样的当红 AI 明星,究竟还能存活几家?他们是否已经成了“昨日黄花”,而未来的趋势将是更精简、更便宜、并且建立在免费开源 AI 之上的模式?如果 80% 的美国新创公司都在选择中国开源,那么你大可以断定,在世界其他地方,这个比例恐怕会逼近 100%。
硅谷原本以为,他们很快就会迎来下一个 AI 独角兽,诞生另一个征服世界的 Google 或 Meta。也许某一天会出现,但至少在当下,看起来即将遍布全球的,反而是中国的开源 AI。
在经济学人的报道中还提到,中国在开放权重模型上的优势更为明显。在一系列智能测试中,今年发布的中国模型已经超越了美国类似的开放模型,例如来自社交媒体巨头 Meta 的模型。而且,它们的能力正逼近最强大的专有模型。
值得注意的是,曾因开放 Llama 模型而在开源社区备受推崇的 Meta,如今的战略重点已转向所谓的“超级智能”,在是否开放上的态度也变得更加谨慎。随着 Alexandr Wang 加入 Meta 并推动战略调整,Llama 项目也逐渐走向闭源化。
Martin Casado 并不是一个随口爆料的 VC。他是 a16z 的普通合伙人,长期负责 125 亿美元规模的基础设施基金,在 AI 和基础设施领域投资过多家知名创业公司,包括 World Labs、Cursor、Ideogram、Braintrust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