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5G工厂:1272座已落地,1万座规划,运营商的万亿级战场正式开启!
目前中国无疑是全球制造业的强国,但产业升级,需要自动化、智能化,这就不可缺少5G在其中的作用。国家已明确规划将建设万座5G工厂,这对运营商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机会。
当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2025年5G工厂名录》时,一个远比新增560个项目更具标志性意义的里程碑悄然达成:自2023年以来,全国累计建设的“5G工厂”数量已达1272个,提前并超额完成了“十四五”规划中“建成1000个”的阶段性目标。 这不仅是中国5G融合应用从“样板间”走向“商品房”的有力证明,更揭示了一场围绕工业场景的“圈地运动”,正在运营商之间激烈上演。
关键数据: - 累计建成数量: 1272个(2023-2025年)。
- 初期目标: “十四五”期间建成1000个,已超额完成。
- 新目标: 到2027年,建设1万个5G工厂。
- 2025年运营商建设数量: 中国移动216个,中国联通228个,中国电信120个,中国广电3个。
- 年度增长趋势: 2023年304个,2024年401个,2025年567个。
三年的数据清晰地勾勒出一条陡峭的增长曲线,从2023年的304个,到2024年的401个,再到2025年的567个,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这背后,既有《5G全连接工厂建设指南》等顶层政策的强力牵引,更有来自市场层面的激烈角逐。细究三大运营商的贡献份额,一幅动态的竞争图景跃然纸上:
中国移动凭借其网络覆盖和政企市场的传统优势,三年来始终保持领跑地位,是当之无愧的“主力军”。
然而,真正的看点出现在2025年,中国联通的建设数量从去年的113个,戏剧性地飙升至228个,几乎翻倍,一举超越中国电信,直追中国移动。 这一异军突起,表明联通正将其在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战略布局,转化为强劲的市场冲锋,意图在5G to B这一核心赛道上改写竞争格局。
与此同时,一个“新玩家”的入局,为这场竞赛增添了更多变数。中国广电在2025年的名录中首次亮相,虽然仅有3个项目,但其参与建设的海信、联想等知名企业工厂,无疑是其宣告正式进军5G工业应用领域的战略宣言。 这标志着5G工厂的建设,已从“三国杀”演变为“四方牌局”的序幕。
“5G工厂”远非仅仅将5G网络引入车间那么简单。它的核心价值在于,利用5G的低时延、高带宽和广连接特性,打通生产环节的数据孤岛,实现柔性制造、远程设备操控、AI质检、AGV(自动导引运输车)协同调度等过去难以规模化部署的应用。这正是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所必需的“神经系统”。
提前完成第一阶段目标后,工信部迅速提出了一个更具雄心的蓝图:《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实施方案》明确,到2027年要建设1万个5G工厂。 这个从1000到10000的量级跨越,意味着下一阶段的重点,将从“打造标杆”转向“规模复制”。 挑战也随之而来。如何降低部署成本、形成可规模化推广的标准化解决方案、打通IT与OT(运营技术)的深度融合、确保工业生产环境下的网络绝对稳定与安全,将成为运营商和行业用户必须共同破解的难题。
这份最新的5G工厂名录,与其说是一份成绩单,不如说是一份动员令。它宣告了第一轮试点赛的结束,和第二轮规模化普及赛的开始。在这条全新的万亿级赛道上,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将不再局限于网络覆盖和用户数量,而是关乎谁能更深地理解工业流程,谁能提供更具价值的解决方案,谁能构建更强大的产业生态。5G通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