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天豪01 泥人十四
当我编辑短信CXXZ#姓名#身份证号码发送至10086后,10086客服给我打来电话,询问想要携号转网的原因。我一字一顿地回答:“移动的服务太**烂了!”,移动客服继续问我,给你当前的套餐打八折,是否可以接受。我说:“这不是钱的问题。”
我为什么想要携号转网,事情还得从两周前说起。
由于上海的夏天温度太高,孩子他妈带小朋友去了井冈山避暑。我把一个装有家庭副卡的老人机给小朋友,作为紧急情况联系使用。这个号码平时基本不用,一直养着。
到达井冈山没几天,小朋友刚要使用手机打电话,就发现手机被停机了。再一检查,看到里面有移动的短信,说这个号码近期使用异常,根据反电信网络诈骗法,限制了该号码的通信功能,要求机主本人做二次实名认证,才能开通。
这个号码在我名下,我又没出去旅游,也就没法做实名认证。于是我拨打了10086投诉电话,客服说他们是依法处置,没办法恢复。我指出,这个号码基本上都不用的,怎么就通信异常了。客服说,号码不使用也是通信异常。我说,这个号码是给老人小孩用,他们在外地旅游,手机突然不能用了,出了问题怎么联系。经过一番你来我往的较量,客服说会向上反馈。
第二天,我在移动APP上加急催办。客服很快回电话,还是那些说辞,说他们没办法处理。我说老人小孩在外地,手机现在用不了,出了问题你们要负责。客服说,他会向上反馈。我说,你们这边处理不了,我会去别的地方继续投诉。
挂断后过了一会儿,移动客服又打来电话,说可以帮我做验证开通,要求我提供身份证号码和姓名。我在手机上输入了身份证号码,并报了姓名,客服说,验证没问题,二十分钟后会开通。
我很高兴投诉成功了。二十分钟以后,我试着打副卡电话,还是停机状态。心想,很正常,也许要延迟一会儿。几个小时后再打,还是停机。第二天上移动app看投诉记录,显示已完结。
我没再继续投诉,实在懒得投诉了,因为两天后小朋友就回来了。
小朋友回家后,我把副卡插进智能机,做了验证,然后恢复了。
我又打了移动投诉电话,投诉他们服务问题。这次的客服态度很强硬,说法律就是这么规定的,一直不使用就是使用异常,并让我去查法律条文。我说:我会去查的,不管法律是怎么定义使用异常,现在我的投诉是,你们在我上次投诉后已经证明我就是机主,还不给开通,这是你们的问题。
这个客服调取了之前的电话录音。在事实面前,她的语气不再强硬,但依旧很生硬,说:当时的确提交了开通申请,但没通过。接着很僵硬地说了句:“抱歉,给你添麻烦了”。
我当即噎住了,然后就挂断了电话。
于是,出现了本文开头那一幕。
在我提交申请后,以及办理完转网手续,等待生效的过程中,移动又给我打了三个电话,内容都是询问转网原因,提出如果移动提供更优惠套餐,是否愿意留下,还问友商提供了什么优惠等等,想必都是他们的标准话术。
我心意已决,只是淡淡地告诉他们,不是钱的问题。
转网成功后,移动发了一个短信,提醒转网成功后的次日到次月月底前,可以带身份证明办理退余额。
这件事本来到此就结束了。
今天我去办理余额提取业务,移动营业厅工作人员告诉我,现在不能办,要等七天后才可以。我说,短信通知我转网成功后第二天就可以办理了,并给他展示短信。工作人员看都不看,说,今天如果办理了,他们拿不到钱,你七天后再来。 虽然白跑一趟,但我并不生气,只是庆幸这个携号转网的决定无比正确。
于是诞生了这篇文章。
我百度了一下《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其中第十一条要求电信运营商负责识别通信异常,并有权限制号码使用。我的理解,对应具体什么是通信异常,是由各家运行商自己来定义的。上海移动对通信异常的理解就包含了这个号码不常使用。
同时,《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第三十一条也提出,电信运营商们要由反馈机制。这一点上,上海移动的反馈机制显然是有缺陷的,他们过于依赖用户的二次实名认证,就没考虑现在很多号码都不是用户本人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