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四级军士长

注册:2017-7-4117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9-5 08:11:2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flygen 于 2025-9-5 08:12 编辑

2025 年上半年,中国外卖市场掀起了一场硝烟弥漫的补贴大战,京东、美团、阿里饿了么三大平台纷纷下场,以低价红包、满减优惠、商家返佣等方式展开激烈厮杀,一时间成为市场焦点。面对监管压力与行业质疑,三大平台先后表态将回归理性竞争,强调以 “公平、可持续” 为原则,推动外卖行业健康发展。


随着8月京东、美团、阿里巴巴(饿了么母公司)陆续披露2025年二季度财报,这场持续半年的外卖大战终于交出了“成绩单”。从公布的二季度财报数据来看,不仅揭开了平台在补贴大战中的成本投入与业绩影响,京东、美团、阿里三大巨头都陷入增收不增利的窘境,也让外界得以窥见这场恶性竞争背后的行业痛点与转型迫切性。


曾经撑起互联网半边天的电商、外卖等核心业务,如今普遍陷入用户增长见顶、传统业务增长乏力增速放缓的“瓶颈期”。在这样的背景下,AI正从“战略布局”升级为“生存必需”。因此,一场围绕AI的“生死竞速”已然拉开帷幕,腾讯、阿里等行业领军者纷纷将AI视为破局的出路之一,而资本开支的不断增加,正赤裸裸地暴露着这场转型的紧迫性与残酷性。


值得关注的是,当京东、美团、饿了么等巨头们在外卖领域混战日益激烈的时候,而作为电商第一梯队的拼多多置身事外,缺席了这场外卖地盘之争,却未能幸免电商行业触顶带来的增速放缓。而腾讯作为互联网领域的社交巨头,凭借社交属性一枝独秀,依托AI赋能业务发展,实现业绩强劲增长。

《通信产业报》全媒体研究组选取腾讯、阿里巴巴、京东、美团、拼多多五大互联网龙头作为研究对象,从营收增速、核心业务表现、营销支出等多个方面进行对比,展现中国互联网市场二季度的机遇与挑战。

“五虎”基本面:腾讯领跑、外卖三巨头增收不增利

二季度宏观回暖叠加“人工智能+”政策落地,互联网阵营作为AI市场重要力量,今年在资本市场均有不错的市场表现。就五大互联网公司而言,腾讯稳居第一,市值5.5万亿元;阿里突破2.5万亿元大关,美团、京东、拼多多分别为6178亿元、3879亿元、1765亿元,五大互联网公司总市值超9万亿元。

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Index=2
从市场表现来看,从年初至9月4日9点43分,腾讯上涨了45.5%,阿里上涨了63.99%,拼多多上涨了28.25%,京东、美团股票分别出现了8.19%、33.36%的跌幅。

从今年上半年业绩基本面来看,腾讯、美团、京东、拼多多在营收方面均取得了两位数增长,净利润方面,腾讯一枝独秀,取得两位数增长,京东、美团、拼多多净利润均出现两位数下滑。需要说明的是,阿里巴巴采用美股财年规则,近期发布的是2026财年第一季度,即截至2025年6月30日止三个月的业绩情况,为方便数据对比,下文均表述为“二季度财报”。

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Index=3

由于2025年上半年那场席卷外卖市场的补贴大战,如今已在京东、美团、阿里三大参与者的二季度财报中留下了清晰印记,因此对比二季度财报更能体现这场战役激烈程度。作为这场混战的直接操盘方,三者的财务数据对比之下,揭示出“烧钱换市场”的增长逻辑。

京东第二季度收入为3567亿元,同比增长22.4%,创近三年来同比增速新高。但归属于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仅为62亿元,同比下滑50.8%。更为关键的是,按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集团整体经营利润从去年同期的盈利105亿元转为亏损9亿元。对此,京东在财报中解释为“由于对新业务的战略投入增加导致”,相关新业务即为外卖等业务。

受外卖价格战的影响,美团二季度交出了一份不及预期的成绩单。财报显示,二季度美团营收918亿元,同比增长11.7%;净利润3.65亿元,同比下滑96.8%;调整后净利润14.9亿元,同比下滑89%,远低于市场预期。

阿里巴巴发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营收2476.52亿元,同比增长2%,净利润为423.82亿元,同比增长76%;剔除已出售业务影响,集团整体收入同比稳健增长10%。非公认会计准则净利润335.10亿元,同比下降18%。

尽管拼多多未参与“外卖大战”,但业绩增速也逐步趋缓。其发布的2025年二季度财报显示,该季度实现营收约1040亿元,同比增速放缓至7%;净利润为307.5亿元,同比下降4%。

在互联网五大巨头中,腾讯是唯一实现营收净利双增的互联网企业。第二季度腾讯总收入为1845亿元,同比增长15%;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经营盈利为692亿元,同比增长18%。

不难发现,在2025年第二季度这场激烈的外卖大战中,京东、美团、阿里三大平台深陷其中,净利润受到显著冲击。这场大战凸显了“烧钱换市场”增长逻辑的弊端,三大平台在收获营收增长的同时,却付出了净利润大幅缩水的代价,后续如何平衡市场竞争与利润增长,成为摆在它们面前的关键难题。

外卖三巨头:“以投换增”营销费用齐增长

2025年第二季度,“外卖三兄弟”的营销费用呈现爆发式增长,烧钱力度尤为抢眼。

京东营销开支同比激增127.6%,从2024年同期的119 亿元飙升至270 亿元;美团销售及营销开支达 225 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48亿元增长 51.8%;阿里的相关投入更是高达531.78亿元,同比增幅达62.6%。仅二季度,三家公司的营销开支总额已突破千亿大关。

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Index=4

当然,效果也是立竿见影。二季度,京东外卖日订单突破2500万单,覆盖全国350个城市,超150万商家入驻。京东集团CEO许冉在财报会上透露,二季度京东平台的用户流量、季度活跃用户数(MAU)及购买频次均显著提升,其中季度活跃用户数和购物频次同比增长均超40%,季度活跃用户数连续7个季度实现双位数增长。

美团在财报中强调,尽管竞争日益激烈,即时配送业务在第二季度仍巩固了市场地位。二季度美团App的月活跃用户突破5亿。同时,用户年均交易频次再次创下历史新高。在7月份,美团即时零售日订单量峰值突破1.5亿单。

阿里则表示,通过对即时零售的大规模投入,中国电商集团的月度活跃消费者和日订单量持续创新高。在2026财年财报分析师电话会上,阿里管理层披露,淘宝闪购的日均订单峰值达到1.2亿单,8月份周平均日订单量达到8000万单。

电商三巨头:京东领跑增长、拼多多承压

抛开外卖大战不谈,阿里、京东、拼多多作为中国电商市场三大龙头,《通信产业报》全媒体研究组通过对比各大电商电商板块的财务数据发现,三大企业在营收、利润呈现出鲜明差异,而这些财务数据背后,也潜藏着未来电商行业的变革方向与竞争态势。

先看京东,京东零售作为核心业务再次成为稳健增长的基石。第二季度,京东零售营收达3101亿元,同比增长20.6%,实现经营利润139亿元,经营利润率达到4.5%,创下公司历史上所有大促季度的最高纪录。

探析增长的原因,京东二季度的大幅增长与“京东618”大促季不无关系,今年京东618销售再创新高:下单用户数同比增长超100%领跑行业,京东零售线上业务、线下业态及京东外卖整体订单量超22亿单。此外,国家以旧换新等消费政策是积极的推动因素,对京东3C产品的营收起到了助力作用,但并不是京东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阿里的电商业务在第二季度也取得了不错的增长。第二季度,阿里中国电商集团客户管理收入达892.52亿元,同比增长10%;阿里中国电商集团收入达1400.72亿元,同比增长10%。需要指出的是,阿里巴巴对业务板块做了重新整合,饿了么、飞猪归入阿里中国电商集团,其中飞猪进入电商板块,淘宝闪购、饿了么进入即时零售板块。

阿里中国电商集团的增长与淘宝闪购推出直接相关,2025年4月底推出的“淘宝闪购”服务,通过整合食品、杂货等即时配送需求,显著提升了淘宝APP的月度活跃用户数。8月前三周,淘宝APP月度活跃消费者同比增长25%,带动电商集团收入同比增长10%。

对于即时零售业务重投入,也给阿里带来了EBITA的下滑。财报显示,报告期内,阿里巴巴中国电商集团经调整EBITA同比下降21%,同比减少103.64亿。

曾经电商领域增速最快的拼多多,今年已显现压力,连续两个季度呈现下降趋势,去年拼多多每个季度营收一直保持两位增速。自去年下半年起,拼多多推出“百亿减免”等一系列促销与扶持举措,今年以来,拼多多进一步升级补贴策略,在原有基础上推出了“千亿扶持”新战略,砸下更多“真金白银”。

本季度 ,拼多多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为216.4亿元,较于去年同期下降超过50%。公司解释称,这主要由于净利润的减少以及营运资本的变化所致。

在业内看来,随着京东、阿里推出“百亿补贴”等低价策略,拼多多过去廉价电商的优势已经逐步消失,而拼多多在品质和售后服务上的优势尚未形成。

麦格理发表的研究报告认为,拼多多收入增速较GMV落后及变现率挑战等,可能导致其短期前景吸引力下降。该机构还指出,公司持续承诺对平台生态投资,将为盈利前景带来负面影响,因此将拼多多2025及2026年盈利预测分别下调17%及6%。
对比二季度电商三巨头财务表现可以看到,电商三巨头都表现出“以投换增”的策略。京东核心零售业务表现强劲,营收与利润率双创新高,大促的流量拉动及政策红利成为关键推手。阿里通过业务整合与新服务上线,有效提振用户活跃度,带动电商板块稳步增长,但盈利端仍面临压力。拼多多则增速明显放缓,净利润连续下滑,现金流大幅收缩。随着京东、阿里入局低价竞争,其传统价格优势削弱,且在内容生态、前沿技术等领域缺乏突破,增长动能不足。
AI成战略高地:阿里领跑、拼多多掉队

国内AI领域竞争日趋激烈,AI业务已成为互联网大厂角逐业绩新增长引擎的核心战场。从腾讯与阿里巴巴两大巨头的最新财报可窥,二者均在持续加大AI研发及算力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并积极推动技术落地转化为实际业务增量。

2月底,阿里宣布未来三年投入3800亿元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并于4月底上线即时零售业务,7月宣布投入500亿元用于消费领域,以把握AI和消费两大战略领域的历史性增长机遇。

二季度,在五大互联网公司中,阿里绝对是“AI投入之王”,阿里巴巴二季度分析师电话会上,阿里巴巴首席执行官吴泳铭表示,本季度阿里在AI+云的Capex投资达386亿元,资本支出同比上涨220%;腾讯资本支出达191亿元,同比增长119%,也主要源于AI投入的加大。对比之下,阿里本季度资本支出是腾讯的两倍。

腾讯随着AI深度融入核心业务,显著驱动增长。旗下增值业务、营销服务、金融科技三大主业都实现增长,游戏及广告收入分别实现22%、20%的增长,金融科技与企业服务收入同比增长10%。

这些投入也直接反映到财报数据上,阿里旗下云计算业务阿里云实现外部商业化营收同比增长26%,达到333.98亿元,增速创三年来新高。其中,AI相关产品收入连续8个季度实现三位数的同比增长,季度AI收入占外部商业化收入的比例已超过20%,成为推动增长的核心动力。

从全球格局观察,重资产层面的竞争正进入加速跑阶段。最新数据显示,谷歌、Meta、微软三大科技巨头二季度的资本开支均超200亿美元,体量达到阿里同期的近四倍,亚马逊则表现更为突出,单季度资本支出成功突破300亿美元门槛。相比国际大厂,中国互联网企业对AI力度仍然存在差距。

相比阿里、腾讯,京东、美团、拼多多在AI方面的投入不在一个等量级。在最近的财报中,《通信产业报》全媒体研究组并未找到三家对于AI支出的相关数据,只有京东官方披露了一组研发投入数据:自2017年全面向技术转型以来,截至2025年二季度京东体系的研发投入已累计超1500亿元。

那么,到底五个大厂的实力如何?从研发费用也可以窥探一二。第二季度,‌腾讯2025年上半年研发投入为‌202.51亿元‌,同比增长17%;京东的研发开支达53亿元,同比增长25.7%;美团第二季度研发费用达63亿元,同比增长17.2%;拼多多研发费用为35.91亿元(约5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23.8%。阿里未在财报中披露相关研发费用,阿里最近透露,过去四个季度,在AI基础设施及产品研发上累计投入超过1000亿元,预估二季度在200亿元左右的体量。

640?wx_fmt=png&from=appmsg#imgIndex=5

相比之下,拼多多对待研发稍显逊色,研发支出最少。从研发占营收比重来看,拼多多二季度研发占营收比例为3.45%,腾讯Q2的研发占比超过了10%,阿里去年研发占比也在6%左右,无论是绝对值,还是比例,这两家都远高于拼多多。可见,拼多多在研发方面一直保持较为谨慎的态度。

拼多多既未构建起具有竞争力的内容生态体系,在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领域也未能展现出亮眼的突破性成果。眼下,消费升级的需求日益旺盛,内容电商又在不断瓜分用户的注意力,在此背景下,拼多多能否依旧凭借价格优势与供应链整合能力支撑起高速增长的态势?这已然成为它必须直面和思索的现实难题。

2025年二季度,京东、美团、阿里、腾讯、拼多多五大互联网巨头的财报,为我们呈现了一幅行业发展的复杂图景。外卖大战虽让京东、美团、阿里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境,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业务拓展与用户增长;电商领域,京东领跑增长,阿里稳步前行,拼多多则面临增速放缓压力;而在关乎未来的AI赛道上,腾讯与阿里已凭借大量投入崭露头角,京东、美团虽有动作,但力度稍逊,拼多多更是在研发投入等方面明显掉队。

在当前互联网行业传统业务增长乏力、用户增长见顶的大背景下,AI已成为行业破局的关键力量。它不仅能优化外卖配送调度、实现电商个性化推荐,提升用户体验,还能催生全新的业务模式与应用场景,拓展行业边界。互联网企业若想在未来竞争中抢占先机,必须重视AI技术,加大研发投入,加速技术落地应用,以创新驱动发展。否则,就可能在这场激烈的行业变革中被淘汰,沦为时代的旁观者。


举报本楼

本帖有 2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9-5 15:05 , Processed in 0.294973 second(s), 19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