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瞭望
你敢信吗?某运营商7月弃标累计达2000多个项目,弃标率直接冲破45%,也就是说有差不多一半的项目“说不要就不要了”。
近日,有行业媒体报道称,今年前5个月,某运营商的弃标率就已经超过30%,当时还有3家省公司能把弃标率控制在15%以下;可短短两个月后,只剩下2家省公司弃标率低于20%,相反有3家省公司直接冲到70%。
这意味着,短短两个月里,部分省公司对项目的“挑剔度”翻了近一倍,以前可能还会犹豫要不要接的低利润项目,现在干脆直接划掉。
从“抢单大战”到如今的“弃标潮”,到底发生了什么?
“不是不想赚,是真的怕亏。”现在的政企项目,早就不是“接了就能赚钱”的香饽饽,反而可能是“烫手山芋”。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运营商之间的“价格战”卷到没利润。现在政企招标里,不少投标商为了中标,报价能压到“地板价”,可真拿了项目才发现,成本都兜不住。
就像某运营商之前有个项目,关于教育大数据平台建设-基础软件的采购项目,采购内容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等,预算规模为215.1万元。
该运营商以145万低价中标后,一算账发现,利润根本不够覆盖人力、设备成本,最后只能咬牙弃标。对现在的运营商来说,“接项目”不再是唯一目标,“接赚钱的项目”才是。像那些报价低于成本线的项目,接了就是“赔本赚吆喝”,还不如直接弃标,省得后期麻烦。
更让人头疼的是“回款难”,这才是压在运营商身上的“大山”。今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应收账款合计为2463亿元,较2024年年末增长42%。
其中,移动上半年应收账款为1058亿元,规模创近四年之最;联通上半年应收账款为715亿元,电信为689亿元,均创新高。
营收账款暴增且规模再创新高的主要原因,是公司产业数字化业务回款期较长,加上政企客户回款大多集中在年末,年中应收账款通常高于年末。
这些数字背后是什么?是运营商垫出去的真金白银。有员工吐槽:“拿政企大单要先垫资,甲方临时加需求要加成本,回款时还要等对方走一堆流程,拖个半年一年都是常事。”要是项目利润薄、回款慢,接了很可能就是 “现金流失血”,还不如及时弃标止损。
“要主动放弃低效、无效的业务,追求有利润、有现金流的收入。”质量胜过数量,随着政企市场的快速发展,运营商不再一味追求低质量营收增长,比如现在三大运营商都在加码科技创新,投资重点倾向于算力、大数据、AI等前沿科技赛道,而这部分赛道何时才能真正成为运营商的利润增长点,尚不可知。
同时,现在运营商的“钱袋子”也没以前鼓了。2025 年上半年,三大运营商净利润虽然都涨了5%以上,但自由现金流,也就是扣掉投资后能自由支配的“真钱”却变少了。
中国移动2025年年中自由现金流为255亿元,同比降了62%,差不多只有2023年同期的1/3;中国电信、中国联通虽然略有增长,但和2023年相比还是大幅下滑。
因此,对运营商来说,放弃低效项目,才能腾出精力打磨技术、做好产品,真正把政企业务变成“赚钱的引擎”,而不是“吞现金流的沼泽”,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走得更稳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