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人家园

 找回密码
 注册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短信验证,便捷登录

搜索

军衔等级:

  上校

注册:2015-11-1414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25-9-25 10:44:2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百万年薪抢AI人才”:一家制造企业的自我颠覆。

作者|Iris

编辑|栗子

“年底前必须要招到至少十个AI人才,少一个罚一万。我直接让CHO亲自去执行,招来的人不能低于百万年薪,且上不封顶。”

在发布会前夕,捷配CEO周邦兵这样向「甲子光年」描述自己转型AI的决心。

参加胖东来总裁班后,他开始用胖东来的方式“爆改”捷配,同时也积极推进捷配的AI转型。

过去10年,捷配始终专注PCB业务,他们自称“工业版美团”,有着全球唯一连接超200家工厂的PCB协作平台。从杭州、深圳到“一带一路”沿线,捷配的协作平台连接了超过210个国家和地区、100多万家下游工厂的订单需求。

但周邦兵仍然感觉自己可以做更多事情。

最让他触动的是,总裁班上于东来分享的“自由”与“美”价值观,使周邦兵的内心发生了巨大变化。




捷配儿童节活动

深受感染的他,第一次把做企业的目标从数字换成了“人”,员工成了他做企业的第一目的,并马上开始了捷配的“胖东来式整改”:重新整改宿舍食堂条件、成立制度委员会推行企业内部民主决策……

这些大刀阔斧的改革让他很快发现,员工看自己的眼神都不一样了。“他们眼里是有光的。”周邦兵这样解释自己的初心,“做企业就是要让员工过得幸福快乐,成就员工是做公司最主要的目的。假如每一位创始人都这么想的话,这个社会一定非常美好。”

同时,改革还发生在技术层面:用AI的方式重构PCB生产链路。因为只有用AI的方式,才能提高员工的生产效率,让他们从之前“两班倒”的节奏中解脱出来,真正实现成就员工的目的。

因此他决心押注PCB产业链的智能化重构。百万年薪招募顶级AI人才,只是这场深度变革的第一步。

事实上,多年的PCB业务,让捷配沉淀了良好的数据基础,同时大模型能力也到达了临界值,AI转型并非遥不可及。在招兵买马组建了AI团队后,他们决定将AI Agents多智能体集群协作作为切入点。

9月23日,捷配正式发布AI原生的端到端硬件创新平台“JetPave AI”。在输入指令后,90分钟就可以生成电路原理图,还有清晰的制造路径和成本预算,降低了创新门槛,对中小企业和创业者非常友好。

这意味着,“设计即可制造”。

经历过硬件创业的捷配CTO,JetPave总经理彭黔平告诉「甲子光年」,一些硬件创业者有很好的想法,但在前期设计环节,容易忽视成本控制问题。“如果你设计的成本是600元,而竞品成本是100元,那么你在市场上根本没有任何可能性”。

而JetPave AI则可以帮助工程师在设计之前提前估算好硬件成本,将产品设计过程中的商业风险、制造封装等问题提前暴露,降低失败概率。

他将其与AI编程产品Cursor对比:“JetPave AI会极大的去压缩非标准流程,将不同的流程融合到一起之后,使创意落地的时间更短,从而使得每一个硬件研发成本显著下降。”这种成本结构的变化有可能会加快产品创新迭代速度,也给硬件行业带来更多改变世界的可能性。

换句话说,捷配不只是在重新定义硬件设计,而是在重新定义谁能成为创新者。

1.什么是制造业需要的AI?

硬件设计是需要专业岗位来协同的复杂工程问题。整个过程涉及市场分析定位、前端设计、元器件选型等多个环节。同时每一个环节对人员专业性和经验要求很高。

一般而言,硬件团队至少需要配置资深制造工程师、硬件工程师、产品经理、元器件工程师才能确保项目高效推进。这也阻碍了硬件创新的步伐,让许多创意想法难以落地。




捷配生产的电路板

于是捷配选择从智能体切入,来解决这一行业痛点问题。

彭黔平发现,市面上的同类智能体常见方案仍是串行任务叠加,缺乏系统性目标管理能力。但硬件设计场景复杂度高,并行效率不足。

因此他们决定自研一套能够实现端到端的多智能体框架,针对不同专业岗位在能力维度进行聚合,来构建多智能体协同的虚拟团队,用于替代原本依赖资深经验的复杂场景,最终实现非标准化流程的极致压缩。

2025年初,捷配启动AI战略转型。9个月后,AI原生的端到端硬件创新平台JetPave AI正式发布,仅需90分钟就能从产品需求生成电路原理图,并同步输出制造路径与成本预算。

之所以要投入自研,是因为他们测试后发现,目前市面上很多大模型,对于元器件的指标参数和用法的理解和洞察正确率非常低。在错误的认知基础上,几乎无法靠模型厂商的原生能力来实现正确的电路设计。

捷配的优势在于,过去10年制造业的经验积淀,使他们积累了大量包含制造、供应链和元器件等有效数据。为此,他们打造了一个涵盖元器件属性、应用规范、参考设计等的包含40亿节点的元器件知识图谱。

另外,在硬件设计时,一定要将市场化验证前置到设计之前去考虑,这样成功率才会更高。而在这方面,捷配多年积累的经验可以转化为AI可用的数据资源,更好地帮助用户提前预判市场风险和制造可行性。

而市场化和可制造性都需要参考供应链实时数据来做判断,比如智能体在计算成本时,需要供应链元器件的实时价格,也要判断目前市场上这一器件还有没有在销售,应该去哪找厂商寻找货源。




捷配无极大数据中心

而这些实时数据恰恰也是捷配的护城河所在。过去捷配专注的“工业版美团”——能够连接超200家工厂的PCB协同制造平台,在实现订单的智能匹配与协同制造的同时,让捷配也能获得大量的供应链实时数据。

这种动态能力,让硬件设计不再“闭门造车”,而是与市场、供应链深度绑定。

2.重新定义创新者

“让一个人拥有一个团队的能力,让一个团队具备一个生态的视野。”在发布会上,捷配这样形容JetPave AI的亮点。

有着多年创业经验的彭黔平观察到,在这次的AI浪潮中,一人团队利用AI能力参与创业的故事正在批量涌现。他们希望通过JetPave AI的多智能体集群协作能力,降低硬件创新门槛,让个人用户也能够拥有专业硬件团队的全栈式专家设计服务,让一人团队的硬件设计创意想法更快落地。

JetPave AI如何做到这一点?彭黔平演示了用JetPave AI生成电吹风电路原理图的全流程。




JetPave AI操作页面

在端到端设计生成的界面上,用户只需输入自己的想法,如:请帮我设计一款市面上常见的电吹风,并且输出它的电路原理图。

首先,JetPave AI会根据用户要求制定层级化的研发计划,包括技术规格的调研、功能模块分解、拓扑设计、输出电路原理图。

JetPave AI会调用五大专业Agent集群,包括市场洞察的、功能定义的,拓扑设计、电路原理图设计的、元器件选型。每个集群下还有小的子Agent。

这时接到任务的各个下属Agent会进一步拆解计划,比如负责市场调研的Agent,会将任务拆解成收集主流品牌的技术参数、规格分析、核心技术研究、功能特性,构建技术规范,生成完整的市场技术调研报告。

之后,各个Agent会共享同一工作空间进行合作。在完成市场洞察任务后,Agent的执行路径返回最初计划,开始功能设计,输出一系列功能设计报告。接下来还是回到Commander Agent顶层调度,进行元器件的选型。在选型过程中,Agent也会针对每个用户的不同成本预期来调整选型结果。




4个最终产物:市场洞察、功能定义、元器件选型和电路原理图设计

最后进行拓扑设计、电路原理图设计,针对每一个拓扑单元电路的拧角的连接关系,生成电路原理图。

在这个过程中,Agent是大规模并行的。在设计的过程中,除了做计划之外,还会不断进行评估。如果发现有需要修正的地方,会自动反复迭代,也会调用电路设计工具和知识图谱的内容,不断修正方案。

对于一个非常成熟的团队,即便是设计电吹风、电饭锅这类常见的消费品,从市场洞察到电路原理图输出,也需要10天左右的时间。而JetPave AI在执行上述任务时,仅仅用时90分钟。

这样的“设计即可制造”,让硬件创意想法更快落地,极大程度降低了用户的设计研发周期与生产成本,也让中小企业和一人团队的硬件创业有了更多选择方案。

当世界被AI重新建模,创业者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AI原生创业者正在成为超级个体,过去需要一个公司才能完成的事,未来一个人或者一个小团队就能做到。JetPave AI通过实现非标流程的极致压缩,让硬件创业者有了全局视野和能力,抹平了资源和经验的差距,让小而美的创业者也能跟巨头同台竞技。

这种生产方式的变革,使个体创造力与规模化生产力融合,使单人以极低边际成本创造爆款硬件成为可能。生产成本和时间的压缩也加快了产品和技术迭代速度,有助于硬件行业不断涌现新鲜的创意想法。

3.以人为目的

制造业、工业互联网听起来冷冰冰,但经过胖东来总裁班学习后,周邦兵却希望让这些词语变得更加轻盈、温暖。

这一转变的核心,是对“人”的重新发现。在进修过程中,最让他触动的,是于东来所推行的“自由”与“美”,他也发现企业最重要的目的还是“人”,同时笃定了人才的选用,关键是要成就人才、尊重人才,决策民主。

只是,这一理念很快遭遇现实挑战,人才成为捷配在转型过程中的最大痛点,这是因为原有的工程师团队擅长生产协同与工业系统运维,但面对智能体架构设计、多模态对齐等AI研发新课题时,缺乏从0到1的AI研发经验。

但这也成为了他们的转机。

转型的关键在于颠覆传统思维。从传统制造到Agent的转换,需要传统工程师改变开发理念和思维方式,并且具备AI边界能力的洞察。这对于习惯传统工程思维的工程师来说并非易事。

让彭黔平印象最深刻的是,团队一名工程师在这个过程中产生了强烈的水土不服,他沿用之前的硬件思维设计了一套冗长的工作流,反复提交三次都被驳回。

突破往往来自痛苦的蜕变:在设计多跳图谱知识推理的过程中,他发现相比NLP的方式,让模型自主去探索解决方案的方式更加具备灵活性。最终,他彻底认可了AI的价值,甚至变成了团队的“AI布道者”。

类似这样的布道者,还有团队中较为资深的算法工程师。每周五下午,团队会进行当周的最佳分享,包括成果、失败经验和最新的学术研究。据彭黔平观察,这逐步提升了团队对于AI能力边界的认知,让团队更有凝聚力和创新精神。

经过团队不断地磨合和进步,以及成功从0到1搭建JetPave AI的过程,彭黔平认为,目前团队已经成长为国内非常有竞争力的自主Agent开发团队。

在这个过程中,周邦兵给了团队很高的自由度和资源倾斜。他认为,现在是一个老板成为工具人的时代,相较于自己主导,他更愿意去成就他人——之前合作伙伴退出时都拿到了大笔的钱,还给予一些项目,让他们完全独立,把大部分项目的股份都让出去,甚至完全让出去,尽可能成就他。

这是他与于东来底色重合的部分。

这种相同的底色,也让他在总裁班听到于东来对企业和人生的认知后大受震撼,并马上把公司的企业文化全部推倒重建,同时对基础设施进行改进优化。

现在整个公司已经被“胖东来化”重构,整个组织体制都发生非常巨大的变化,从底层价值观、企业文化、企业目标都做了大量的调整。




捷配儿童节活动

周邦兵的角色也开始逐步转变。这一年多时间,周邦兵的重心慢慢从原来的日常经营逐步转到企业文化。他将“自由”与“美”奉为公司的信仰。

为深化理解,他甚至系统性研读哲学。围绕“自由”这两个字,周邦兵买了大量的哲学书来扩展阅读,柏林、哈耶克关于自由的论述让他意识到,没有自由无所谓创新。

这种理念延伸到了业务决策。他也第一次把做企业的目标从数字换成了“人”,将50%~60%的企业增长目标降低为20%~30%,转而更关心员工的幸福感,让员工过上美好的生活。

实践中他发现,要让员工真正获得幸福感,除了改善基础设施之外,还要利用AI技术,将员工从大量繁琐无意义的工作中解放出来。

但转型并非一帆风顺。在AI转型的过程中,对周邦兵而言最大的难点应该是自己的认知。原来他总觉得AI遥不可及。但是后来通过学习,他发现捷配的数据基础很好,市场上可用的大模型能力也越来越强,便开始积极拥抱AI。

同时,他也认识到AI人才的重要性。他希望能够吸引具备行业经验的Agent大模型高级人才,来帮助捷配实现AI化。只是最开始进度很慢,这也是因为目前各家企业都在激烈招募AI人才。

转折发生在2024年夏天,周邦兵强烈感觉All in AI已迫在眉睫。他果断对组织中心下达“军令状”:“年底前必须要招到十个,少一个罚一万块钱。我直接让前CTO现在的CHO亲自去执行,招来的人不能低于百万年薪,且上不封顶。团队就快速组建起来了。”




JetPave AI发布会现场

这一策略成效显著。这也吸引了包括彭黔平在内的很多优秀AI人才的加入。此前他曾在IBM、微软等企业工作,在加入捷配后,他发现这里并不像大众印象中的制造企业,反而非常鼓励个人创新,去抓住技术迭代所带来的结构性机会。他对于“自由”的理解在于,公司提供足够资源的支持,让团队能最大化地发挥能力。

目前,捷配仍在寻聘具备行业经验的Agent大模型高级人才。团队也有信心与更多AI人才在有限的机会窗口期,去做一件伟大的事情。相对于找不到落地场景而无法实现商业闭环的AI业务,捷配有充足的数据和场景来实现闭环,而多年来在全球积累的用户和生态伙伴也能帮助产品迅速完成冷启动。

(封面图来源:《分秒必争》截图,文中图片来源:捷配)


来源:网易

举报本楼

本帖有 1 个回帖,您需要登录后才能浏览 登录 | 注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版规|手机版|C114 ( 沪ICP备12002291号-1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  

GMT+8, 2025-9-25 17:55 , Processed in 0.290735 second(s), 16 queries , Gzip On.

Copyright © 1999-2025 C114 All Rights Reserved

Discuz Licensed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