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AI 编程助手已经能在几秒钟内写出成百上千行代码,看起来好像能把开发效率提升好几倍。但真实情况并没有那么简单——写代码只是软件开发的一小部分,理解需求、设计架构、测试验证、团队协作才是大头。而 AI 的加入,让这些环节既更快,也更容易出问题。本文作者将探讨,如何把这些“超高速的初级工程师”用得聪明,让速度真正转化为能用、靠谱的软件。
像 Claude Code 这样的 AI 编程助手,可以非常快地单独生成代码。但大多数软件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运行在复杂系统中。由于大模型(LLM)还没法一次性记住一个应用的全部上下文,因此,人工的审查、测试和集成仍然不可或缺。问题在于,当代码是 AI 写出来而不是人边思考边写时,这些后续工作会变得更难。结果就是,在复杂软件里,开发者常常要花更多时间去“事后理解”AI 写出来的代码。
换句话说,是“先写代码,再去理解”。
这也正是为什么营销宣传里常说 AI 编程能“使得编码速度提升 10 倍”,但现实中开发者真正交付可用软件时,效率提升往往只有 10%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