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移动2025年上半年财报亮出"营收5438亿元、净利润842亿元"的成绩单时,5.0%的同比增长看似稳健。然而,撕开这层"稳"的表象,各省公司的境遇却是冰火两重天——有人在寒冬里瑟瑟发抖,有人却在凛冬中春意盎然。
一、意外的"南北倒挂"最让人意外的是,经济发达地区竟成了业绩重灾区。上海移动收入增幅-6.x%,北京移动营收下滑3.x%,昔日的经济高地沦为业绩洼地。这些"冷省"的困境折射出整个行业的尴尬:传统业务触及天花板,新业务又接不上茬。
以上海为例,作为经济龙头,传统通信业务早已饱和。虽然金融、制造业的数字化需求旺盛,但面对互联网巨头和本地企业的双重夹击,运营商想分一杯羹谈何容易。"老业务撑不住,新业务起不来"成了发达地区省公司的真实写照。
反观西部省份,却成了意外的"业绩黑马"。内蒙古移动营收增幅高达8.x%,宁夏增长6.x%,彻底颠覆了"西部难赚钱"的刻板印象。
二、西部崛起的密码内蒙古移动8.x%的增幅堪称"现象级"。究其原因,离不开对政策红利的精准把握。凭借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优势,内蒙古、宁夏等地摇身一变成为全国重要的绿色算力基地和大模型训练推理中心。在算力需求井喷的当下,智算业务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
值得玩味的是山东移动的表现。作为收入前十的大省,山东移动在全省电信业务收入下滑3.8%的逆境中,硬是打出了相对优势,堪称"省队逆袭范本"。但这种"相对胜利"恰恰折射出存量市场的残酷——没有增量蛋糕,只剩相互厮杀。
三、破局:从熬冬到造春面对康波萧条期(2020-2030)的漫长寒冬,省公司的突围路径逐渐清晰。
首先是向AI要增长。上半年移动云收入561亿元增长11.3%,5G专网收入61亿元暴增57.8%,B端数字化需求依然强劲。其次是抱团取暖,中国移动接连牵手腾讯、阿里,7月推出"移动智企"品牌,省公司当复制这一模式,变身"区域生态组织者"。第三是出海寻增量,国际业务140亿元收入同比增长18.4%,成为增速最快的赛道。
业内预判"6G前通信行业日子不好过,或许2028年开始率先复苏"。在这个漫长的冬天里,省公司的生存法则已经改变——不再比"谁地盘大",而要比"谁转身快"。
凛冬虽长,但春天终会到来。当算力、AI真正规模化变现时,熬过寒冬的省公司,或将迎来更辽阔的春暖花开。毕竟这几年,活下去,就是最好的战略。
CMCC那点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