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项被称为「预测先行(predict-first)」的外推实验,则验证了模型在未知参数区间下的泛化潜力。研究者将电流上限从 140 kA 提高至 170 kA,并在实验前完全依赖神经状态空间模型(NSSM)的预测结果生成轨迹。实验结果显示,模型对关键物理量的预测与实测高度一致,放电成功终止且未出现破裂。
外推测试场景的先验预测和实验结果
推进「最理想能源」走向现实之旅
据悉研究团队正在与联邦聚变系统公司(CFS) 达成合作,共同研究如何利用新的预测模型和类似的工具,更好地预测等离子体行为以避免机器中断情况,实现安全的聚变发电。其小组成员 Allen Wang 表示,「我们正致力于攻克科学难题,以实现核聚变的常规应用。虽然现在所做的只是一段漫长旅程的开始,但我认为我们已取得了一些不错的进展」。除此之外,在这一跨学科的交叉领域,也涌现了许多新鲜的研究。
此外,发表于 arXiv 平台,以「FusionMAE: large-scale pretrained model to optimize and simplify diagnostic and control of fusion plasma」为题的研究,提出了面向聚变控制系统的大规模自监督预训练模型 FusionMAE。该模型将 80 余个诊断信号整合至统一嵌入空间,通过掩码自编码器(MAE)结构学习不同通道间的潜在关联,实现诊断与控制数据流的高效对齐,开创了聚变能源领域大规模人工智能模型的集成。论文地址:https://arxiv.org/abs/2509.12945